[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昆劇傳字輩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楊守松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江蘇鳳凰囊粘靄嬪? 
    【ISBN】978755946099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460998
    作者:楊守松

    出版社:江蘇鳳凰囊粘靄嬪?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 

        
        
    "

    內容簡介

    昆劇“傳”字輩在中國昆曲的歷史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傳”字輩不僅延續了昆曲的命脈,而且在1949年後,為培養新時代的昆曲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本書是著名作家楊守松十多年間采訪上海昆大班、浙江“世”字輩和江蘇“繼”字輩等昆曲人的手文字成果,也是以“傳”字輩為敘寫對像的長篇報告文學。真實生動地講述了周傳滄、王傳渠、薛傳鋼、周傳瑛、瀋傳錕等一大批“傳”字輩演藝人跑碼頭、跑龍套,為傳承昆曲藝術嘔心瀝血、艱難卓絕的從藝經歷,搶救性地記述了諸多昆曲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人物與事件,且將“傳”字輩對藝術的孜孜追求與探索娓娓道來,既還原了一代昆曲藝人奮鬥、磨難與成功的歷程,又客觀地總結了他們為昆曲發展作出的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以“傳”字輩演藝人洞見戲曲文化故事,既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也是為新時代文化發展繁榮提供的有益借鋻,借昆曲說文化,由文化之夢彰顯國家之夢、民族之夢。今年恰逢昆劇傳習所成立100周年暨昆曲“入遺”20周年,本書也是紀念百年“傳”字輩的指標意義的文字作品。

    作者簡介

    楊守松,1943年生於江蘇鹽城,196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繫,隨後到昆山工作,2005年退休。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楊守松文集》19卷,計700萬字。《昆山之路》《蘇州“老鄉”》等先後獲江蘇省人民政府文藝大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人民文學》優秀作品獎等,獲獎達70餘次。近8年來,致力於昆曲人物的采訪和昆曲的研究、寫作,其《昆曲之路》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和紫金山文學獎,《大美昆曲》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目錄
    目錄
    一、 跑碼頭的“傳”字輩
    不能忘記蘇劇的好
    不是朱國梁,就回家種地了
    什麼叫原始共產主義?
    一頂蚊帳一個家
    不忘水鄉恩
    借錢買棺材
    感恩的“傳”字輩
    老師跟我們一起跑碼頭
    跑碼頭演戲,在昆山翻船
    “傳”字輩集體“跑龍套”
    周傳滄,打字幕的“傳”字輩
    “我就是撿撿刨花柴!”

    目錄


    一、 跑碼頭的“傳”字輩


    不能忘記蘇劇的好


    不是朱國梁,就回家種地了


    什麼叫原始共產主義?


    一頂蚊帳一個家


    不忘水鄉恩


    借錢買棺材


    感恩的“傳”字輩


    老師跟我們一起跑碼頭


    跑碼頭演戲,在昆山翻船


    “傳”字輩集體“跑龍套”


    周傳滄,打字幕的“傳”字輩


    “我就是撿撿刨花柴!”


    王傳蕖用藥棉做褲子


    藏在鞋子裡面的巧克力


    王老師請我喫“雞”


    老師賽過父親


    既是嚴師,又是慈父!


    糖芋艿的故事


    回憶父親薛傳鋼


    我的三位老師


    二、 偷來的拳頭打不死人


    “偷來的拳頭打不死人”


    要“講究”,不能“將就”!


    藝術是“熏”出來的


    周傳瑛說《醉寫》之“醉”


    俞振飛《驚變》之“變”


    重要的是聲音和腳


    《問病》的眼神,《偷詩》的“輕”


    《樓會》的“腔調”


    昆曲的法寶,三個字:俏絲絲


    《遊園》的細節


    瀋傳錕教“路子”,給你創造空間


    瀋傳錕的“絕活”


    《遊園驚夢》是朱傳茗傳下來的


    隻要你會唱,我就會吹


    三個老師一樣“丑”


    華傳浩的“醉美”


    《活捉》是師生共同創造的


    兩個《活捉》:一個泥土氣,一個書卷氣


    《相梁·刺梁》“射稻草”


    王傳淞的眼睛有光


    “唰!唰!”眼睛的閃動要有速度!


    死戲活人唱


    小花臉嘴裡要干淨


    三、 “傳”字輩老師會“捏”戲


    學我者活,似我者死


    “傳”字輩每人都有一套


    “傳”字輩老師會“捏”戲


    倪傳鉞“瓷實”


    一出《交印》征服了所有人


    鄭傳鋻會融會昆曲,運用昆曲


    鄭傳鋻是酒仙


    昆曲是下酒菜


    口傳心授一字師


    邵傳鏞心態好


    《寫真》《離魂》是“三結合”捏出來的


    老師們都是戲包袱


    教通堂,學通堂


    《羅夢》的酒、色、財、氣


    三個老師一樣“傳”


    他是一位教育家


    《寫狀》,二十年以後纔演好


    “武大郎”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跟華傳浩學《痴訴·點香》


    遇見“貴人”


    大師讓我“開竅”


    女小生就怕有脂粉氣


    周老師,再教我一個戲吧


    沒有瀋傳芷就沒有我的今天


    我學昆曲窮生戲


    四、大師風範


    俞振飛和梅蘭芳


    “我呢,就做一塊招牌”


    兩位大師互相尊重


    “你們挑剩的我演”


    一個誤會,兩個遺憾


    他的一生就是為了昆曲


    人在“牛棚”,心在戲


    “先生”周傳瑛


    周好璐說爺爺周傳瑛


    永遠“躲”在傳瑛老師後面


    俞振飛,真正的大師


    從俞振飛的兩封信說起


    華文漪的三個老師


    秀纔倪傳鉞


    “偷戲”,老師也說好


    開蒙老師很“封建”


    意外救場,得拜名師


    追根究底,“傳”字輩都是堂名


    唱戲的人就叫“戲子”


    沒有文化,那就是“戲子”


    演《寄子》,改小生


    慢慢悟出“傳”字輩的好


    現在想謝謝老師都沒辦法謝了


    五、逸聞往事


    吳梅從北大到東大


    吳梅請顧傳玠拍曲


    徐家花園往事


    徐凌雲,“票友”比專業還專業


    60年代初的昆劇《紅樓夢》


    陳中凡不怕,昆曲課照樣上


    昆山人不唱昆曲,可恥!


    昆山申報舉辦“中國昆劇節”


    俞振飛會“拎”戲


    西裝改成中山裝


    周傳瑛的兩次半哭


    王傳淞的“三孵”和“三救”


    長壽秘訣:不爭


    “周鐵嘴”算命:窮要聚,富要散


    春香集體“鬧”學


    朱國梁醉酒


    王傳淞錄像到一半卸衣服


    徐坤榮遺囑:不放哀樂,放昆曲


    陳富瑞祖上給慈禧太後演戲


    言慧珠演戲很挑剔


    緣結昆曲,一對璧人

    媒體評論
    1921年8月,一所專門培養昆曲演員的新型科班成立,這就是在昆曲史上有著承前啟後重要地位的“昆劇傳習所”。傳習所創辦之初議定學員以“傳”字入名,以藝名的後一字標志行當,後人就稱這代昆曲演藝人為“傳”字輩。“傳”字,既說明了他們是傳習所的學生,又寄寓了昆曲在這一輩學員身上薪傳不息的美好願望。
    作家楊守松熱愛昆曲藝術,之前已寫了三百萬字的昆曲著作,如今又拿出一部《昆劇“傳”字輩》,為後人留下寶貴的昆曲史活資料,真是功德無量啊!
    ——吳新雷(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導,《中國昆劇大辭典》主編)
    我的老師輩們,比如俞振飛、周傳瑛、瀋傳芷等人,是一代宗師。他們精湛的藝術和文人風範,是一代大師留給後人的豐碑。
    作家楊守松先生,一個人埋頭苦干十多年,不辭辛勞采訪昆曲藝人。他一邊采訪,一邊就有老藝人過世,人去樓空。楊先生用自己的精神“搶救”了歷史,“搶救”了這麼多鮮活生動的故事。可以說,沒有對昆曲這個偉大藝術的敬畏和敬重之心,別說一個人,就是一個“項目組”、一個“課題組”,也未必能把這件事做成、做好。

    1921年8月,一所專門培養昆曲演員的新型科班成立,這就是在昆曲史上有著承前啟後重要地位的“昆劇傳習所”。傳習所創辦之初議定學員以“傳”字入名,以藝名的後一字標志行當,後人就稱這代昆曲演藝人為“傳”字輩。“傳”字,既說明了他們是傳習所的學生,又寄寓了昆曲在這一輩學員身上薪傳不息的美好願望。


    作家楊守松熱愛昆曲藝術,之前已寫了三百萬字的昆曲著作,如今又拿出一部《昆劇“傳”字輩》,為後人留下寶貴的昆曲史活資料,真是功德無量啊!


    ——吳新雷(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導,《中國昆劇大辭典》主編)


    我的老師輩們,比如俞振飛、周傳瑛、瀋傳芷等人,是一代宗師。他們精湛的藝術和文人風範,是一代大師留給後人的豐碑。


    作家楊守松先生,一個人埋頭苦干十多年,不辭辛勞采訪昆曲藝人。他一邊采訪,一邊就有老藝人過世,人去樓空。楊先生用自己的精神“搶救”了歷史,“搶救”了這麼多鮮活生動的故事。可以說,沒有對昆曲這個偉大藝術的敬畏和敬重之心,別說一個人,就是一個“項目組”、一個“課題組”,也未必能把這件事做成、做好。


    楊守松先生是昆曲“圈外人”,作為昆曲“圈內人”,我要好好地感謝他。


    ——蔡正仁(上海昆劇團原團長,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昆劇表演藝術家)


    我師從“傳”字輩,特別受恩於周傳瑛老師,我不隻是學到了他們的藝術,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他們的一種精神。我們這代昆曲人,就是在“傳”字輩老師的言傳身教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今年是昆劇傳習所誕生一百周年,我們要永遠牢記“傳”字輩那一種偉大的精神,將昆曲傳承下去。紀念“傳”字輩有很多種方式,而這部《昆劇“傳”字輩》正是了解和紀念“傳”字輩的好方式之一。


    ——汪世瑜(浙江昆劇團原團長,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楊守松先生是寄籍昆山的作家,若把守松兄比作“昆蟲”,他就像一隻飛來飛去、永不懈怠的工蜂,在不同的花圃中,采集各種花蜜。不僅寫出了《昆曲大觀》這部煌煌大著,如今又出版了《昆劇“傳”字輩》,形像地展示了“傳”字輩老師們的艱難歷程和對藝術的執著。


    守松兄堅持昆曲的弘揚與傳布,不辭辛勞,年復一年,為民族文化的復興竭盡全力,真是功德無量。


    ——鄭培凱(香港非物質文化咨詢委員會主席,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在近代以來的昆曲史上,“傳”字輩不僅是存亡續絕的昆曲命脈,更是百年昆曲藝術的高峰,至今滋養著我們的生活與藝術。守松先生的這部《昆劇“傳”字輩》,生動形像,將諸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感謝作家的辛勤勞動!願“傳”字輩的故事永久流傳,激勵大家一起攀登民族文化的新高峰。


    ——陳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昆曲)傳承基地常務副主任)


    桃花塢,五畝園,蘇州昆劇傳習所。


    傳習所就在蘇昆邊上,一牆之隔,息息相通,我每天上班都可以看到,“傳”字輩老師的在天之靈也應是每天都看著我們,看著我們點點滴滴的成長和進步,看著我們青春版《牡丹亭》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播,看著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出入劇場、喜愛昆曲,看著昆曲由衰頹走向復興。我們依然感到不足,我們依然要學習、要進步,而《昆劇“傳”字輩》這本書,正是鮮活生動的一本教材。一百多篇故事,從各個側面記述了“傳”字輩老師的生活,他們的艱辛,他們的從藝之路。這些故事,或悲或喜,或輕松或沉重,無不令人感慨,發人深思。


    我雖然沒有機會得到“傳”字輩老師的親自指點,但是我跟汪世瑜、嶽美緹、石小梅等老師學習,也相當於受到了“傳”字輩的精神滋養。“傳”字輩老師的藝品,尤其是人品,值得我們年輕一代好好學習,永遠學習。


    ——俞玖林(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蘇州昆劇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

    在線試讀
    不能忘記蘇劇的好

    得從《十五貫》說起。
    今人隻知道《十五貫》中況鐘和婁阿鼠的扮演者周傳瑛和王傳淞,卻往往忽略了扮演過於執的朱國梁。
    殊不知,沒有朱國梁,也許就沒有後來紅遍大江南北的《十五貫》。
    朱國梁,一位在我心目中巍然屹立的男子漢。
    2015年4月13日下午,我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采訪八十五歲的昆劇“世”字輩老人張世萼,這位在《十五貫》中扮演蘇戍娟的老人,撩著她的白頭發,平靜地細數往事。“開頭是蘇劇,後來是蘇昆,再後來是昆蘇,”她說,“昆劇離開蘇劇,早沒了!”其間,還突然冒出一句,“不能忘記蘇劇的好……”說時眼眶濕潤,淚花與白發一起閃爍。
    不能忘記蘇劇的好,是因為昆劇在沒落到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蘇劇養活了昆劇,“傳”字輩纔得以苟延殘喘,活到《十五貫》名滿京城的那一天。
    不能忘記蘇劇的好,重要的是不能忘記朱國梁的好。
    朱國梁是慈溪城門口領來的。他因為聰明伶俐,備受寵愛,主家還供他讀書,上政法學堂。後來主家有了子嗣,為了家財,朱國梁被趕了出來。他不得不中途輟學,沒路走,轉而拜師學藝。他不僅聰明,而且面如粉玉,倍受富人追捧。出師後“唱賦”,自己編自己唱,罵日本人。看到大小新聞,他隨時就能編好唱詞,當天就能演唱,人稱“小熱昏”,上海灘上出了名的。有了錢,就“頂”房子了,拿黃金“頂”了房子,成了家,養兒育女。
    朱國梁能在上海生存,的確是非常難得的。隻是由於戰火的蔓延,國風蘇劇團被迫離開上海,他和龔祥甫、張蘭亭等人一起,苦心經營,在江浙一帶跑碼頭。蘇劇因為有很深的群眾基礎,倒也可以艱難地生存下來。這時候,日軍的炮火燒毀了仙霓社的衣箱,昆劇後一個戲班仙霓社被迫解散,眾人各奔東西。仙霓社的王傳淞和朱國梁的國風社有交往,就加入了國風社。接著他又介紹周傳瑛加入。朱國梁用其纔,容其行,他的國風社也是昆蘇合演,經常演出的《遊園驚夢》就是昆蘇合演,他們習慣叫作“半葷(昆)半素(蘇)”。張世萼說,《牡丹亭》隻有“則為你如花美眷”是唱昆的,後來都是從蘇的。

    不能忘記蘇劇的好


     


    得從《十五貫》說起。


    今人隻知道《十五貫》中況鐘和婁阿鼠的扮演者周傳瑛和王傳淞,卻往往忽略了扮演過於執的朱國梁。


    殊不知,沒有朱國梁,也許就沒有後來紅遍大江南北的《十五貫》。


    朱國梁,一位在我心目中巍然屹立的男子漢。


    2015年4月13日下午,我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采訪八十五歲的昆劇“世”字輩老人張世萼,這位在《十五貫》中扮演蘇戍娟的老人,撩著她的白頭發,平靜地細數往事。“開頭是蘇劇,後來是蘇昆,再後來是昆蘇,”她說,“昆劇離開蘇劇,早沒了!”其間,還突然冒出一句,“不能忘記蘇劇的好……”說時眼眶濕潤,淚花與白發一起閃爍。


    不能忘記蘇劇的好,是因為昆劇在沒落到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蘇劇養活了昆劇,“傳”字輩纔得以苟延殘喘,活到《十五貫》名滿京城的那一天。


    不能忘記蘇劇的好,重要的是不能忘記朱國梁的好。


    朱國梁是慈溪城門口領來的。他因為聰明伶俐,備受寵愛,主家還供他讀書,上政法學堂。後來主家有了子嗣,為了家財,朱國梁被趕了出來。他不得不中途輟學,沒路走,轉而拜師學藝。他不僅聰明,而且面如粉玉,倍受富人追捧。出師後“唱賦”,自己編自己唱,罵日本人。看到大小新聞,他隨時就能編好唱詞,當天就能演唱,人稱“小熱昏”,上海灘上出了名的。有了錢,就“頂”房子了,拿黃金“頂”了房子,成了家,養兒育女。


    朱國梁能在上海生存,的確是非常難得的。隻是由於戰火的蔓延,國風蘇劇團被迫離開上海,他和龔祥甫、張蘭亭等人一起,苦心經營,在江浙一帶跑碼頭。蘇劇因為有很深的群眾基礎,倒也可以艱難地生存下來。這時候,日軍的炮火燒毀了仙霓社的衣箱,昆劇後一個戲班仙霓社被迫解散,眾人各奔東西。仙霓社的王傳淞和朱國梁的國風社有交往,就加入了國風社。接著他又介紹周傳瑛加入。朱國梁用其纔,容其行,他的國風社也是昆蘇合演,經常演出的《遊園驚夢》就是昆蘇合演,他們習慣叫作“半葷(昆)半素(蘇)”。張世萼說,《牡丹亭》隻有“則為你如花美眷”是唱昆的,後來都是從蘇的。


    朱國梁多纔多藝,生旦淨末丑,缺什麼他就頂上去演什麼。同時,他對王傳淞和周傳瑛等人表現出難能可貴的氣度,容他們來去自由。瀋傳錕就是來了走、走了又來的;劉傳蘅甚至“三進三出”,朱國梁也是來了歡迎,走了沒意見,不為難。多時,瀋傳錕、包傳鐸、周傳錚、劉傳蘅、鄭傳鋻、王傳淞、周傳瑛,七個“傳”字輩在國風社,客串的還有朱傳茗。


    其間,蘇劇的名角張家三姐妹都是朱國梁的妻子,她們不僅容貌出眾,而且多有表演天分,江浙一帶幾乎都聞其名。在允許一夫多妻的時代,這並非個例,隻是,人們難以理解的是,他的三個太太


    有兩個分別和劇社裡的兩個演員有了私情。更加使今人難以想像的是,朱國梁非但沒有因此而趕走他們,相反,不僅默認,而且後同意並終促成他們合法成婚。


    今人往往回避或者隱去這段歷史,好像說了有損昆劇大師們的形像。其實,想想魏良輔吧,為了藝術,他把女兒嫁給流放的犯人張野塘,而後共同研磨,十年後完成了昆山腔到昆曲(水磨調)的提升。同理,為了藝術,為了昆蘇合璧,讓蘇劇生活得更好,朱國梁的做法在當時具有其合理性,今人談論這件事,似亦不必諱莫如深。


    在昆劇瀕臨滅絕的時候,正是朱國梁的大度、理智和明智,給昆劇的傳承留下了血脈。


    持平地說,朱國梁並非神仙,他之所以這樣做,除了他的客觀、寬容和大度,其中也必然包含了他的惜纔愛纔之心。


    無論如何,我贊同張世萼老人的話:不能忘記蘇劇的好……


     


    不是朱國梁,就回家種地了


     


    張世錚說,沒有“傳”字輩也就沒有他們,沒有他們那一代!沒有一個昆曲人能夠說他“不是靠‘傳’字輩長大的”。


    我的書(《我是昆劇之“末”》)上都寫了,我父母去世得比較早。1952年父親沒了,1953年母親沒了。然後怎麼辦呢?我兩個哥哥還在,一個大哥哥沒有工作,失業了。一個小哥哥剛工作,當了小學老師,賺到一點錢。父母親去世,都是他一個人拿了錢來料理後事。


    然後就是在鄉下待了半年。我有兩個姐姐,鄉下那個姐姐是老四,是童養媳;杭州那個姐姐是老三。鄉下那個姐姐她就含著淚跟我說:弟弟啊,想辦法到杭州去,看看他們那邊需不需要人,如果劇團裡面需要,那麼你就在劇團裡面,能夠有口飯喫比在鄉下種田要好得多,也免得受這一口氣!


    這樣到了杭州姐姐那裡。能不能收留我,我心裡還沒有底。那個時候團裡有個“團委會”,我姐夫是“團委會”的成員。去了以後大概兩三天時間,他們忙於演出,下午演出,晚上演出,團裡一直沒有時間開會討論。


    兩三天以後,有一個搞行政的——不是“傳”字輩,名字我就不說了,他是太倉人——就跟我姐姐講,我們團裡已經開過會了,不留人,不要人,叫你弟弟走。姐姐告訴我了,我很難過,號啕大哭啊。


    在我哭的時候,朱國梁看到我了。他是團長、班主,看到我哭,哭得很傷心。他就問我姐姐,你弟弟哭得那麼傷心,干嗎呀?我姐姐跟他說了,剛纔某某某跟我講,團裡不收人,叫我弟弟明天回去。


    朱國梁一聽就發火了!他說根本沒這回事情(拳頭輕捶桌子),他一個人怎麼好自說自話?後來他說不要急,叫你弟弟不要哭,不要傷心,我們有空就開會,來討論你弟弟的事。


    當天下午演完戲,“團委會”就開會,不到半個小時,就決定了。看我那麼可憐,多一個人,小孩子嘛,也花不了多少,就把我留下來了。我姐夫是“團委會”的,我姐夫曉得了,就告訴我姐姐。姐姐高興啊,真是峰回路轉!


     


    什麼叫原始共產主義?


     


    瀋世華回憶跟“傳”字輩老師一起時的故事,說每天早上起來練功,早餐每人都有一杯豆漿、一塊蜂糕。像下腰、抄跟鬥,前蹺、後蹺、虎跳,還有旋子,都是王傳淞幫助他們練的。


    到1955年年底,浙江省委宣傳部部長來看我們演出《十五貫》。他感覺這個團的演員雖然衣服破爛,但是藝術確實是很好。他是魯藝出來的,他筆頭很好。他說,這個戲是個好戲啊,但是戲太長,三個多小時,這樣看的人就會坐不住,我準備把《十五貫》的兩條線變成一條線,把熊友惠這條線弄掉,突出三個官,一個主觀主義的官,一個官僚主義的官,一個實事求是的清官。


    這樣就組織了一個創作班子,由黃源牽頭,陳靜執筆。黃源說:“你們團一天到晚演出,這樣哪有時間排練啊?”


    那時候,周傳瑛也好,王傳淞也好,我們學員也好,每人的報酬都是每月兩毛錢。周、王他們要抽煙,還要喝一點酒,生活顯得很拮據。


    但對我們學員來說這兩毛錢是很了不得了,我們高興啊。蔡同德制藥廠,就是現在的杭州華僑飯店那個地址,制藥廠閣樓倉庫是堆藥的,我們就住在那裡,稻草一鋪,每人(每家)發一個帳子。


    我們跟老師都是睡在一個房間裡,朱國梁就等於一個分界線,一邊是夫妻檔,一邊是我們這些小字輩。我跟鄭世菁睡一張床,蓋一條被子。兩個小孩嘛,她在那頭我在這頭,睡到早上她在這頭我在那頭,把被子都翻了下來。朱國梁看到,就幫我們蓋被子。


    我們沒有錢買東西、做衣服什麼的,他(朱國梁)就給我們一些錢。那時候很了不得,一毛錢能買十個雞蛋,四毛錢能買一斤陽澄湖大閘蟹,兩塊錢能做一件很像樣的棉襖。我們從小就鍛煉做棉鞋,會做彩鞋,會自己做衣服,什麼都會自己做。彩鞋我們從來不買,都是自己做,做得非常漂亮。頭上戴的什麼鳳冠啊,都是買的珠子自己串的。盔頭呢,顧××他是工會主席,他會做道具,會做刀槍;槍呢,買那個糖棍,纏上布。盔頭沒有,他就拿硬紙板用糨糊糊上,再拿綢子貼。那麼刀呢,一般都是拿紙殼自己做,有一次演《相梁·刺梁》,要撥刀,撥了半天撥不出來了……


     


    一頂蚊帳一個家


     


    瀋世華說,她那時候團裡生活很艱苦,老師就住在後臺,一頂蚊帳就是一個家了。她回憶起朱國梁的三個女兒,朱國梁大女兒是樂隊(三弦)的,又兼會計;二女兒現在還健在,她對浙昆的情況比瀋世華還要了解;三女兒朱世藕,主要演花旦,但是什麼老生、花臉、小生也都演,就是不演閨門旦,她說演閨門旦坐在那裡渾身癢癢的,她性格很直爽。


    早上早起要練功,雖然困難,但團裡還是給我們每人做了套練功服,練功時女生頭發都盤起來。杭州文化局領導看到我們這麼艱苦還這麼敬業,在文化繫統表揚了我們,還撥了一筆錢,就添了些服裝,後來劇團就改為民營公助。


    原來老板是朱國梁,後來他感覺自己歲數大了,就讓朱世藕管,她是正團長,周傳瑛老師是副團長,但是實際都是周老師管事。


    我們就在杭嘉湖這一帶演出。每人一個鋪蓋卷,一個網籃,衣服、臉盆什麼的都放裡面,那就是我們的全部家當。


    為了維持生活,每到一個地方,當天晚上就要演出。我們的演職人員都是身兼多職的,有戲就演戲,沒戲就在後臺幫忙。蔣小小是唱文明戲的,也是行政副團長,他是蔣月泉的叔叔,蔣月泉在評彈界非常有名。


    有個叫喬裕茂的,他是我們老師的老師,那時候“傳”字輩老師還小,他給他們穿衣服,就把他們抱在桌子上穿。我們都叫他老五伯伯,他非常喜歡我們,因為是隔輩人嘛,所以非常喜歡。他還幫著周傳瑛管小兒子。周世琮雖然是“世”字輩的,但是比我小九歲,比我們上面師姐要小將近二十歲。“文革”以前,周傳瑛考慮自己兒子也沒好好學,就把兒子弄到省昆劇院去學小花臉。


     


    不忘水鄉恩


     


    采訪王世瑤的時候,他說,“傳”字輩在困難的時候,就在蘇嘉杭一帶跑碼頭,一天演戲一天有飯喫,沒有演出,“傳”字輩就得餓肚子。


    有一次到湘湖去演出,十幾個人一個劇團,叫一個抓魚的漁船,當時我奶奶還在,我們一家都在船上,包傳鐸的老婆也在這個船上,狂風浪頭起來,嘩啦嘩啦起來。放在船上的東西都摔在地上了,有的摔到河裡去了。我們這個船被打呀打呀,打到岸邊了,隨時都可能翻掉!岸邊剛好有兩個農民,一看不對,叫了村上的人,丟了一根繩子過來,把我們的船牽靠岸,這一船人的性命纔得以保住。


    這是一件生死攸關的事情。我們這個團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差一點沒了!


    第二天再到湘城去演出。到了湘城,張嫻老師懷孕了。不像現在,一懷孕馬上就能在家休息;那時懷孕了還照常演出。張嫻老師白天演《水鬥》,晚上胎動了。難產,小地方也沒醫生,後來請了個婆子,她讓我們拿個淘米的籮,馬上燒一燒。用這種迷信的辦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孩子生出來了。後來給這孩子起名字,就叫湘城。所以現在想像不到,過去藝人的生活是怎樣苦。


    在烏墩(注:位於浙江省桐鄉縣北部)演出時,下大雨,出不了門。不演出就沒飯喫。當地農民說,飯我們包了,菜你們自己想辦法!


    一個月啊!一家一家輪著來,這個恩情,我們忘不了。


    還有個古鎮,西塘,剛剛演出,解放軍來了,我們還不知道當時的政策,不敢演,就又沒得飯喫了。劇團有個私人醫生,姓戴,戴醫生,他說,每天我給你們一袋米。


    沒戲演的那幾天我們去采馬蘭頭啊,摸摸螺螄啊,這樣子。後來解放軍來問,你們為什麼不演出?這纔重新開門演出,劇團的那個時候,我們還小,那個醫生看我們不讀書,說你們早上沒事,到我診所裡面,我女兒教你們識字。這是我們永世不會忘記的!


     


    借錢買棺材


     


    在1949年以前,“傳”字輩窮愁潦倒,窮到連棺材都買不起的地步——


    有一個奸商,讓他們到寧波去演出,讓他們坐差的艙,在底層,跟牲口在一起,身邊都是牛啊、馬呀什麼的。弄不好還會遇上水雷,要是踫到水雷,船就完了。後來纔知道,因為劇團的服裝、箱子是不檢查的,他們就借此販西藥。這個奸商是利用劇團幫他帶貨。到了寧波以後,奸商不露面了,也不管他們了,幸虧朱國梁在那邊有親戚,他幫忙聯繫在那邊演出,要不然,他們連回來的路費都沒有!


    《十五貫》中婁阿鼠的扮演者王傳淞,一天在南潯演出,他的母親睡在戲臺扶梯的邊角裡,他的女兒也生病發高燒,沒錢看病,睡在老人旁邊。兩個病人在病痛中,聽臺上王傳淞唱《奈何天》!


    《奈何天》沒演完,王傳淞母親咽了氣!


    王傳淞下場時看見,痛不欲生,可是戲還沒結束,還得演下去!他強忍悲痛,演完了,纔下來料理後事。


    又一年的大年三十,國風社在周莊演出。張蘭亭有嚴重的肺病,可是也不得不上臺,結果演到一半,一聲咳嗽,“砰”的一下子,血崩了!趕緊喊來一個姓袁的醫生搶救,可是打針已經打不進去了。


    人死了,沒有鈔票買棺材。去借鈔票,遇到一個昆曲票友,嚴墓的,叫邱宗原(音),她會唱昆曲《掃花三醉》,她的父親叫周千裡。周傳瑛就說去找他們借鈔票,周千裡不僅答應借錢給他們,還把自己穿的鞋子脫下來給張蘭亭穿,張世萼說:“我爸爸穿了,正好!”


    錢,怎麼還呢?就演“抬會”。“抬會”相當於今天的“眾籌”,就是有人發起籌錢,你出點,我出點,湊齊了先還錢,然後再慢慢還眾籌的錢。他們就用演出來還這棺材錢。


    為了還錢,張家三姐妹白天晚上都演出,連軸轉。電影《舞臺姐妹》說的是比較“高級”的舞臺姐妹的故事。國風社的“三姐妹”則是底層的“舞臺姐妹”,她們的艱辛更甚。戲班的人員多是擠在一條船上,船到了一個地方就靠岸,白天在茶館演,晚上在廟臺演。過幾天再換碼頭,風雨兼程,漂泊無定。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