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古事雜談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作者】 許進雄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研究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747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4374797
    作者:許進雄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

    產品特色

    width="1200"

    編輯推薦

    ★ 2016年度“中國好書”獲獎作者、世界知名甲骨文學者許進雄先生探尋古人生活的趣味之作 


    ★ 博物館看展利器,重返三千年前的古代世界,捕捉栩栩如生的漢字文化


    ★ 文字——文物——文化,農耕漁獵、戰爭祭祀、巫術樂舞、起居飲食、衣服車馬……閱讀這本追根溯源的短文集,宛如在推理、演繹古人生活片段的過程中,領略出古文字所獨具的豐富意涵,並且從中拼湊出數千年前的生活圖像。


    ★ 71篇文章、142個甲骨漢字、189張古文物圖版  援引援引《詩經》《楚辭》《尚書》《論語》《孟子》《左傳》《禮記》《考工記》等典籍論證、解析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演進脈絡。


    ★ 融合考古材料、出土文物、典籍記載,以像形文字為線索,尋源探流,重返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世界,捕捉那栩栩如生的漢字文化樣貌。


    ★ 由漢字像形的特征,具體解說古人生活的細節,每個文字的一筆一畫,皆是歷史的記憶刻痕,隱含了先民的智慧,描繪出古代文化的細致與深度。


    ★ 閱讀這本追根溯源的短文集,宛如在推理、演繹古人生活片段的過程中,領略出古文字所獨具的豐富意涵,並且從中拼湊出數千年前的生活圖像。

     
    內容簡介

    龍到底是什麼動物?


    何時用筷子喫飯?


        古人怎樣繫腰帶?


        住旅舍也需通行證?


    古人如何替時間定坐標?


    ……


    這是國際知名甲骨文學者許進雄先生所寫的一本“說古事”的著作,用一種“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態度,求索幾千年前的漁獵農耕、起居飲食、衣裳住宿、天文地理、戰爭祭祀……用71篇短文,以及189個古文物圖版,論證、解析幾千年以來的歷史文化演進脈絡。並從科學的角度發問,旁敲側擊古文字背後所隱藏的上古時代遺跡,進而推演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先民思維與記憶。

    作者簡介

    許進雄1941年出生於高雄。準備大學聯考時,讀到清代王念孫注釋的《廣雅疏證》,從此踏上研究中國文字奧妙的學問。在臺灣大學中文繫讀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專精甲骨文和博物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應聘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68年),整理館藏的甲骨(明義士收藏)。在博物館研究階段,得到重要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此一發現影響文字學界甚巨,被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繫博士學位後,在東亞繫兼職授課。1996年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繫聘約,教授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等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繫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古事雜談》《文字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以及《字字有來頭》繫列、《漢字與文物的故事》繫列等。

    目錄
    001 殷商已普遍使用毛筆
    006 甲骨——商代的皇家顧問
    010 龍到底是什麼動物
    014 由被崇敬到被取笑的龜
    018 老虎
    022 犀牛
    026 三千年前絕跡於中國的像
    031 古時的氣候
    036 野獸變家畜
    040 牛——軍事與農業的大牲口
    044 商代已有牛耕
    049 豬的飼養
    054 狗的飼養
    059 貴族纔養得起的馬

    001  殷商已普遍使用毛筆


    006  甲骨——商代的皇家顧問


    010  龍到底是什麼動物


    014  由被崇敬到被取笑的龜


    018  老虎


    022  犀牛


    026  三千年前絕跡於中國的像


    031  古時的氣候


    036  野獸變家畜


    040  牛——軍事與農業的大牲口


    044  商代已有牛耕


    049  豬的飼養


    054  狗的飼養


    059  貴族纔養得起的馬


    063  冶金的發明


    067  采礦的艱難


    072  鐵的使用


    077  金、銀與嵌鑲技術


    081  漆——古代少數人的奢侈品


    085  古代玉器


    090  古代玻璃不透明


    095  食物


    100  從石煮到鐵鍋——燒食方法的演進


    105  何時用筷子喫飯


    109  酒的歷史


    114  爵——鳥形的酒器


    119  一日三餐始自何時


    124  灶


    129  衣服的穿用


    134  絲織品


    139  麻——紡織、食用、造紙的重要經濟作物


    144  銅鏡


    149  古人怎樣繫腰帶


    153  黃帝為什麼佩玉


    158 王為什麼戴高帽


    163 鞋子——地位的像征


    167 武士為什麼結髻


    172 堤防的城牆,城牆的堤防


    177 從地下到地上——怎麼住纔舒服


    182 商代的建築


    187 瓦——屋頂上的建築


    192 漢代的空心磚——由棺槨轉用為建屋


    196 從家徒四壁到講究家具


    201 古代床不是常人睡的


    205 伏枕睡覺始於何時


    211 古代室內照明


    217 車子的使用


    223 住旅舍也需通行證


    228 葬俗流變


    234 與死亡儀式有關的文身


    238 鹿皮——婚嫁的聘禮


    242 古代的教育


    248 商代跳巫舞求雨


    252 貴族用以召集人員的石磬


    256 銅鐘——古代的樂器


    261 管樂器


    265 弦樂


    270 早期中國人的娛樂——魔術、馬戲


    275 巫師——古代專業的神職人員


    280 古代的醫學


    284 追尋長生不死


    288 夢的啟示,似真如幻


    293 鬼神的扮相


    298 古代的度量衡


    302 先秦的銅鑄貨幣


    307 水運


    311 商代的肉刑——永不消失的創傷


    316 兵器


    320 古人如何替時間定坐標


    324 天文學的成就


    328 對方向的認識

    媒體評論

    ★ 這些篇章都是極見學問之作,但卻放松了學者專門的嚴肅、刻板的氣氛,作者為人誠摯,他的文章完全實實在在,毫無誇飾浮泛的辭藻,其求知治學的態度精神,於今日的浮華世界,是非常稀貴罕見的。——張敬


    ★ 本集的文章雖不是學術的專作,但采取的態度是學術性的,即資料都是有根據,或出自典籍的記載,或是他人研究的成果。——許進雄

    在線試讀
    殷商已普遍使用毛筆

    中國的漢字與埃及的聖書體、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字,同為著名的幾種獨立發展的古老文字體繫。基本上,它們都是以圖畫式的表意符號為主體的文字。其他古老的文字或已湮沒,或發展成為拼音文字;隻有我們中國的漢字,仍舊保留其像形文字結構的特征,沒有演化成拼音或被拼音文字所取代。
    中國的文字雖與西方的文字都同是源自圖像,但書寫的習慣卻很不同。西方的書寫方向是先左右橫行,再自上而下;有時由於某種時機而需上下行時,行列也是由左而右。而古代漢字書寫的習慣是自上而下,然後又自右而左。人一般用右手書寫,自右而左的形式是較不切實際的,所以滿文和蒙古文雖也是上下直行,行列上則采用由左而右的形式。中國之有這種書寫習慣上的獨特性,完全是受古代書寫工具的影響。
    迄今為止,大量存世的中國早期文獻是三千多年前用刀刻在獸骨或龜甲上的商代占卜文字,因此有少數人誤會商代的人是以刀刻字作記錄的。甚至有人以為直到秦朝的蒙恬發明毛筆後,中國人纔有以毛筆書寫的事實,而不知商代的甲骨和陶片都有以毛筆書寫的事實。我們有相當的理由相信,商代的人已普遍用毛筆書寫文字。
    從字形看,筆的初形是“聿”◎ 字。它在甲骨文作一手握著一管有毛的筆。中國普遍以竹管為杆,所以“聿”字之上加竹而成筆字。不著墨汁時,筆毛散開。但一蘸墨汁,筆尖就合攏,此時既可書寫又可描畫細致的線條。甲骨文的“書”◎ 字就作手握筆管於一瓶墨汁之上,這點明了散開的筆尖蘸了墨纔可以書寫的實況。還有,甲骨文的“畫”◎ 字作手握尖端合攏或散開的筆,下畫一個交叉的圖案形。金文的“肅”◎字作一手握著筆,畫出較復雜的圖案形,以便依圖案刺繡之意。以此推知商代普遍使用毛筆,纔以之表達與書寫、圖畫有關的意義。
    其實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其彩繪就已充分看到用毛筆的痕跡。
    古代的毛筆與筆套

    殷商已普遍使用毛筆


     


    中國的漢字與埃及的聖書體、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字,同為著名的幾種獨立發展的古老文字體繫。基本上,它們都是以圖畫式的表意符號為主體的文字。其他古老的文字或已湮沒,或發展成為拼音文字;隻有我們中國的漢字,仍舊保留其像形文字結構的特征,沒有演化成拼音或被拼音文字所取代。


    中國的文字雖與西方的文字都同是源自圖像,但書寫的習慣卻很不同。西方的書寫方向是先左右橫行,再自上而下;有時由於某種時機而需上下行時,行列也是由左而右。而古代漢字書寫的習慣是自上而下,然後又自右而左。人一般用右手書寫,自右而左的形式是較不切實際的,所以滿文和蒙古文雖也是上下直行,行列上則采用由左而右的形式。中國之有這種書寫習慣上的獨特性,完全是受古代書寫工具的影響。


    迄今為止,大量存世的中國早期文獻是三千多年前用刀刻在獸骨或龜甲上的商代占卜文字,因此有少數人誤會商代的人是以刀刻字作記錄的。甚至有人以為直到秦朝的蒙恬發明毛筆後,中國人纔有以毛筆書寫的事實,而不知商代的甲骨和陶片都有以毛筆書寫的事實。我們有相當的理由相信,商代的人已普遍用毛筆書寫文字。


    從字形看,筆的初形是“聿”◎ 字。它在甲骨文作一手握著一管有毛的筆。中國普遍以竹管為杆,所以“聿”字之上加竹而成筆字。不著墨汁時,筆毛散開。但一蘸墨汁,筆尖就合攏,此時既可書寫又可描畫細致的線條。甲骨文的“書”◎ 字就作手握筆管於一瓶墨汁之上,這點明了散開的筆尖蘸了墨纔可以書寫的實況。還有,甲骨文的“畫”◎ 字作手握尖端合攏或散開的筆,下畫一個交叉的圖案形。金文的“肅”◎字作一手握著筆,畫出較復雜的圖案形,以便依圖案刺繡之意。以此推知商代普遍使用毛筆,纔以之表達與書寫、圖畫有關的意義。


    其實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其彩繪就已充分看到用毛筆的痕跡。


    古代的毛筆與筆套


    因為中國人寫字的筆尖是柔軟的毛作的,所以書寫的人可以控制筆畫或粗或細或波折,可使文字呈現無窮的造形和體勢的變化,不像其他堅硬的工具難作筆勢上的變化。中國書法所講求的美善外形和內在精神,需要長期的努力練習和一定的天分纔情纔能達到熟巧的程度。因此中國的書法纔成為各種文字中一種很受崇敬的獨特藝術形式。導致中國獨特書寫方向的應是其書寫的材料。任何有干燥平面的東西都可以書寫,土石、布帛、樹皮等都可以利用。但從幾方面看,影響中國書寫方向習慣的是竹簡,而且起碼從商代已是如此。隻因竹子易於腐朽,地下難於長久保存,纔不易見到其遺留的痕跡。《尚書·多士篇》 有“惟殷先人,有典有冊”之句。典、冊都是用竹簡編成的書冊。甲骨文的“冊”◎ 字作許多根長短不齊的竹簡,用繩索編綴在一起成為書冊的樣子。“典”◎ 字則用以表示重要的典籍,不是日常的記錄,故像恭敬地以雙手捧著的樣子。


    書寫的字都是受竹簡影響的窄長體勢


    竹子現今不是華北常見的植物。但在距今三千年以前,華北的氣候要較今日溫暖而濕潤,竹子並不難生長。以竹子當書寫的材料有價廉、易於制作、耐用等多種好處。隻要把竹子劈成長條稍為加工,就可得平坦而可書寫的表面。再在火上炙干,就易著墨而不朽蠹。在窄長的表面上書寫,由上而下作縱行書寫,遠較橫行左右書寫方便得多。因為橫著書寫,竹片背面的彎曲會妨礙手勢的運轉和穩定。


    甲骨文偶有橫著書刻的辭句。從後世的實例,也可推測商代有用木牘一類有寬廣表面的東西書寫。用毛筆蘸墨書寫,墨汁干燥緩慢。如果在可以書寫多行的表面上寫字,行列理想是由左而右,手纔不致塗污書跡。但是中國的習慣竟然是相反的由右而左。可以推測是由於主要用單行的竹簡書寫,寫時左手拿著竹片,右手持筆,寫完後以左手持放,由右而左一一排列,故而成為中國特有的書寫習慣。


    竹片編綴後可卷成一握,故以卷稱書的篇幅。後來雖於紙上印刷,猶有紙面以墨線間隔,此亦是保持片片竹簡的傳統。由於竹片的寬度有限,不但不能作多行的書寫,文字也不便寫得過於寬肥。因此字的結構也自然往窄長的方向發展。以致不得不把有寬長身子的動物轉向,讓它們頭朝上,四足懸空,尾巴在底下,如“馬”◎“虎”◎“像”◎ 等字都是如此。龜甲、獸骨上的占卜文字即是如此,由此可以推斷商代普及的書寫材料是竹簡,不是木牘或布帛等有寬廣表面的東西。以竹簡書寫不必預計長度,可以隨時增加竹的數量,用木牘就不易確定需用的寬度了。所以後來雖有了紙張,但因受限於竹簡寬度的古老傳統,字形的結構也始終保持著向窄長發展的傾向。竹簡一沾墨就擦不掉,而且也不容劃掉它而在旁邊改正,隻能用刀把字跡削去再寫。故於文字,“刪”◎ 字以一把刀在書冊之旁表達刪削的意義。書刀就成為文士隨身攜帶的文具。有人不明白其用途,纔誤會它是用來刻字的。


    紙是中國對世界文明有大影響的四大發明之一。因為用竹簡書寫太過笨重,不便攜帶與存放;布帛又太過價昂;所以有人利用漂絮濾下的薄紙片,但產量太少,不足廣為應用。考古發現西漢時代已有利用植物纖維制成的原始麻紙,但太過粗陋,不易書寫。蔡105 年奏上他改良的新造紙法,以樹皮、麻頭、破布、破網等廉價的植物纖維,制成價廉物美的新紙。這種易於書寫而可大量制造的廉價紙,使文學的創作和流傳都迅速發展開來。今日教育能夠普及,廉價紙張的制造是其中一項重要因素。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