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圖解四書(2019新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孔子,思履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國學啟蒙讀物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22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282261
    作者:孔子,思履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9年08月 

        
        
    "

    內容簡介
    所謂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本書,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四書”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重要哲學思想。千百年來,“四書”啟迪了中國人對自然與社會的深刻感受,啟發了華夏兒女的智慧,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目錄
     卷 大學 
    大學
     第二卷 中庸 
    中庸
     第三卷 論語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裡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卷 大學 


    大學


     第二卷 中庸 


    中庸


     第三卷 論語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裡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第四卷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梁惠王章句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公孫丑章句上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公孫丑章句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滕文公章句上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滕文公章句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離婁章句上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廿章


    第廿一章


    第廿二章


    第廿三章


    第廿四章


    第廿五章


    第廿六章


    第廿七章


    第廿八章


    離婁章句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廿章


    第廿一章


    第廿二章


    第廿三章


    第廿四章


    第廿五章


    第廿六章


    第廿七章


    第廿八章


    第廿九章


    第卅章


    第卅一章


    第卅二章


    第卅三章


    萬章章句上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萬章章句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告子章句上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廿章


    告子章句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盡心章句上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廿章


    第廿一章


    第廿二章


    第廿三章


    第廿四章


    第廿五章


    第廿六章


    第廿七章


    第廿八章


    第廿九章


    第卅章


    第卅一章


    第卅二章


    第卅三章


    第卅四章


    第卅五章


    第卅六章


    第卅七章


    第卅八章


    第卅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盡心章句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廿章


    第廿一章


    第廿二章


    第廿三章


    第廿四章


    第廿五章


    第廿六章


    第廿七章


    第廿八章


    第廿九章


    第卅章


    第卅一章


    第卅二章


    第卅三章


    第卅四章


    第卅五章


    第卅六章


    第卅七章


    第卅八章

    前言
    “四書”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載體,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他們修身、齊家、治國、立德都以“四書”為根本依據。現代人要想真正了解中華國學傳統文化經典,就必須閱讀“四書”。所謂“四書”,是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這四本書,它們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
    南宋理學家朱熹在閱讀“四書”時曾說,要“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按照這個由淺入深的次序,我們將逐一介紹“四書”,以便對“四書”的大致內容有個基本的把握。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經由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成文,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主要講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思想,這也成為儒家傳統思想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和的理想。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四書”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載體,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他們修身、齊家、治國、立德都以“四書”為根本依據。現代人要想真正了解中華國學傳統文化經典,就必須閱讀“四書”。所謂“四書”,是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這四本書,它們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


    南宋理學家朱熹在閱讀“四書”時曾說,要“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按照這個由淺入深的次序,我們將逐一介紹“四書”,以便對“四書”的大致內容有個基本的把握。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經由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成文,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主要講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思想,這也成為儒家傳統思想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和的理想。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孟子》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是孟子言論的彙編, 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


    《中庸》也是《禮記》中的重要一篇,相傳是“孔門傳授心法”的著作,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中庸是儒家的一種主張,意思是“執兩用中”。中庸也是完美之意,即在處理問題時不要走,而是要找到適合的方法,使人生變得完美。


    《大學》《論語》《孟子》和《中庸》這“四書”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繫,是研治儒學的重要文獻。


    “四書”是中國歷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典籍,這些經典中蘊含了華夏先哲的智慧,記述了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內容涉及歷史、政治、哲學、文學等方面。自西漢“獨尊儒術”後,這些經典就一直備受推崇。閱讀“四書”,既可修身養性,又可增智廣識,還可立德立志。然而,傳統國學經典對我們多數人來說可能存在著某些閱讀障礙,因此我們在編輯本書時,擷取“四書”的精華內容,增加注音、注釋、譯文等輔助性項目,為讀者掃除了字、詞、句等閱讀障礙,使幾千年前的經典淺顯易解。同時,為幫助讀者更為直觀地理解和領會古代先賢的思想與精神,編者精心繪制了與正文相契合的精美插圖示意,原汁原味地再現了當時歷史背景、社會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風貌,詮釋聖賢的思想和言論。對於文章中難於理解的部分,更做詳細圖解,讓人一目了然。圖文配合,意境悠遠,與經典古籍相得益彰,為讀者的閱讀增添了不少趣味,使閱讀變為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


    閱讀“四書”,通曉古今智慧,塑造完整人格,豐富美好情感,同時改進我們的生活態度、工作態度和思維方式,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在線試讀
    先進篇第十一
    誰為b!”
    【題解】
    此章描寫孔子對顏回之死的沉痛哀悼,雖然悲痛傷身,但孔子已經置之不顧了。師生之情,可見一斑。
    【注解】
    a慟:極度悲哀。b夫:指示代詞,此處指顏淵。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跟隨孔子的人說:“您悲痛太過了!”孔子說:“有悲痛太過了嗎?不為這樣的人悲痛還為誰悲痛呢?”
    【原文】
    11.11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子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題解】
    本章記述在厚葬顏淵的問題上,孔子認為喪葬以哀悼心誠為本,顏淵家貧,喪葬應該量力而行,厚葬違背了禮的節儉之意。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要厚葬他。孔子說:“不可以。”學生們還是厚葬了他。孔子說:“顏回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像對待兒子一樣看待他。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學生們要這樣辦。”
    【原文】
    11.12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a。”曰:“未知生,焉知死?”
    【題解】
    這是孔子的一段極為著名的言論,顯示了孔子重視現實人生,注重“有益”、“有用”的理性的、實用的生活態度。

    先進篇第十一


    【原文】


    11.1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a;後進於禮樂,君子也b。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題解】


    在這一章,孔子主張用人要唯賢是舉,其標準是賢,而不看他的出身。


    【注解】


    a野人:鄉野平民或樸野粗魯的人。b君子:指卿大夫等當權的貴族。他們享有世襲特權,可以先做官,後學習。


    【譯文】


    孔子說:“先學習了禮樂而後做官的,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後學習禮樂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讓我來選用人纔,那麼我贊成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原文】


    11.2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a,皆不及門也b。”


    【題解】


    顏回、子貢和子路等,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們曾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受困於陳、蔡,以至絕糧。孔子追思往昔之艱難,情不自勝,而此時這些弟子都不在身邊,孔子由是發出了深深的嘆息。這裡流露出孔子和弟子們的深厚感情。


    【注解】


    a陳、蔡:春秋時的國名。孔子曾在陳、蔡之間遭受困阨。b不及門:有兩種解釋:一、指不及仕進之門,即不當官;二、指不在門,即不在孔子身邊。今從後說。


    【譯文】


    孔子說:“跟隨我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困阨的弟子們,都不在我身邊了。


    【原文】


    11.3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a:子遊、子夏。


    【題解】


    孔子對自己弟子們的纔能、特點了如指掌,並能因材施教。他在這段話中從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個方面分別說明了十個學生的特長。


    【注解】


    a文學:文獻知識,即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的文獻知識。這裡文學的含義與今相異。


    【譯文】


    (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長。)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嫻於辭令的有:宰我、子貢。能辦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遊、子夏。


    【原文】


    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題解】


    此章孔子對顏回能又快又深領悟自己的學說表示了深深的贊許,但也有一定的遺憾。顏回聰敏秀慧,對孔子的言語一聽就能領會,故隻喜悅於心,而無所疑問。既然沒有疑問,孔子便不再發揮,而在座的其他弟子不能有所獲益,故孔子有一定的遺憾,但又對顏回的好學深思表示贊許。


    【譯文】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所助益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喜歡的。”


    【原文】


    11.5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a。”


    【題解】


    此章孔子稱贊閔子騫,說明了孝道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夠鼓舞人,從感情上深入人心。


    【注解】


    a間(jiàn):空隙。用作動詞,表示找空子。不間,找不到空子。


    【譯文】


    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異議。”


    【原文】


    11.6 南容三復“白圭”a,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題解】


    從這件孔子嫁姪女的事可以看出,孔子喜歡那些做事踏實、說話慎重的人。南容反復誦讀“白圭”詩篇,是有感於白色圭玉上的污點尚能磨掉,而人的言語一經出口就難以挽回。足見他注重言語謹慎,亦必能謹慎行事,求其無缺,孔子很欣賞這樣的人。


    【注解】


    a三復“白圭”:多次吟誦“白圭”之詩。《詩經·大雅·抑》有詩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意思是白玉上面的污點,還可以把它磨掉,但說話不謹慎而出錯,卻是無法挽回的。南容三復“白圭”,目的是告誡自己說話要謹慎。


    【譯文】


    南容把“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幾句詩反復誦讀,孔子便把自己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原文】


    11.7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題解】


    魯哀公也問過同樣的問題,那次孔子的回答更為詳細具體。見《雍也》篇第三章。


    【譯文】


    季康子問:“你的學生中哪個好學用功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學生好學用功,不幸短命早逝了,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了。”


    【原文】


    11.8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a。子曰:“纔不纔,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b,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c。以吾從大夫之後d,不可徒行也。”


    【題解】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對禮的一絲不苟的嚴肅態度。禮先於情,凡事要與禮合纔可以與情合。孔子與顏淵雖為師生卻情同父子,他不同意把自己車子賣掉來為顏淵買外棺,不是舍不得車,而是因為禮制規定,大夫出門必須用車,而且禮以儉為宜。故孔子雖然對顏淵之早逝很悲慟,卻始終不忘禮,不肯喪失原則性。


    【注解】


    a顏路:顏淵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名無繇,字路。槨:古代棺材有的有兩層,內層叫棺,外層叫槨。b鯉:孔鯉,字伯魚,孔子的兒子。c徒行:步行。d從大夫之後:跟隨在大夫行列之後。孔子曾經做過魯國的司寇,屬於大夫的地位,不過此時已去位多年。


    【譯文】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把車賣了給顏淵做一個外槨。孔子說:“不管有纔能還是沒纔能,說來也都是各自的兒子。孔鯉死了,也隻有棺,沒有槨。我不能賣掉車子步行來給他置辦槨。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原文】


    11.9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題解】


    孔子的感情比常人更為誠摯,此章抒發了孔子對自己得意門生顏淵的摯愛和痛惜之情。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說:“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


    【原文】


    11.10 顏淵死,子哭之慟a。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
    誰為b!”


    【題解】


    此章描寫孔子對顏回之死的沉痛哀悼,雖然悲痛傷身,但孔子已經置之不顧了。師生之情,可見一斑。


    【注解】


    a慟:極度悲哀。b夫:指示代詞,此處指顏淵。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跟隨孔子的人說:“您悲痛太過了!”孔子說:“有悲痛太過了嗎?不為這樣的人悲痛還為誰悲痛呢?”


    【原文】


    11.11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子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題解】


    本章記述在厚葬顏淵的問題上,孔子認為喪葬以哀悼心誠為本,顏淵家貧,喪葬應該量力而行,厚葬違背了禮的節儉之意。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要厚葬他。孔子說:“不可以。”學生們還是厚葬了他。孔子說:“顏回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像對待兒子一樣看待他。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學生們要這樣辦。”


    【原文】


    11.12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a。”曰:“未知生,焉知死?”


    【題解】


    這是孔子的一段極為著名的言論,顯示了孔子重視現實人生,注重“有益”、“有用”的理性的、實用的生活態度。


    【注解】


    a敢:冒昧之詞,用於表敬。


    【譯文】


    季路問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說:“人還不能服侍,怎麼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說:“敢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對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裡能知道死呢?”


    【原文】


    11.13 閔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a;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b。”


    【題解】


    此章表述的是孔門四大高足侍於孔子側所表現出的不同情態,以及孔子對子路的評價。


    【注解】


    a行行:剛強貌。b然:用法如“焉”,可以譯為“呢”。


    【譯文】


    閔子騫侍立在孔子身邊,樣子正直而恭敬;子路是很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的樣子溫和快樂。孔子很高興。但他說:“像仲由這樣,恐怕得不到善終。”


    【原文】


    11.14 魯人為長府a。閔子騫曰:“仍舊貫b,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題解】


    長府為魯國財貨兵械的聚藏之所,在魯國國君宮內。統治者好大喜功,想要擴建長府以逞其欲。閔子騫認為擴建國庫不但勞民傷財,而且可能帶來動亂,故言仍舊按照舊例,何必改作,意在諷刺魯國統治者的鋪張行為。閔子騫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平時不大說話,但一說話就說到點子上。


    【注解】


    a魯人:指魯國的執政大臣。長府:魯國貯藏財貨的國庫名。b仍:沿襲。貫:事。


    【譯文】


    魯國的執政大臣要翻修長府。閔子騫說:“照老樣子不好嗎?何必一定要翻修呢?”孔子說:“閔子騫這個人平常不大說話,但一開口必定說到要害上。”


    【原文】


    11.15 子曰:“由之瑟a,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b。”


    【題解】


    本章又一次記載了孔子對子路的評價,本意是擔心子路性剛而不得壽終,故加以抑制。門人不解孔子語意,因此不敬子路,孔子再用比喻解釋,子路的修養造詣已經升堂,但尚未入室而已。“升堂入室”已經成為成語。


    【注解】


    a瑟:古代的一種弦樂器。子路性情剛勇,他彈瑟的音調也很剛猛,不夠平和。故孔子批評他說:為什麼在我這裡來彈呢?b升堂入室:堂是正廳,室是內室。先入門,次升堂,後入室,比喻學問的程度。


    【譯文】


    孔子說:“仲由彈瑟,為什麼在我這裡彈呢?”孔子的其他學生因此而不尊重子路。孔子說:“仲由的學問啊,已經具備規模了,隻是還不夠精深罷了。”


    【原文】


    11.16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題解】


    “過猶不及”體現了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中庸之道”。孔子教育學生要行中庸之道,認為過度與不足同樣不好。


    【譯文】


    子貢問道:“顓孫師(即子張)與卜商(即子夏)誰更優秀?”孔子說:“顓孫師有些過分,卜商有些趕不上。”子貢說:“這麼說顓孫師更強一些嗎?”孔子說:“過分與趕不上同樣不好。”


    【原文】


    11.17 季氏富於周公a,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b。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題解】


    本章記述了孔子批評冉求的話,說明他即便是自己的得意門生,隻要其有違禮的行為,也毫不姑息。


    【注解】


    a周公:泛指周天子左右的卿士。一說為周公旦。b聚斂:積聚和收集錢財,即搜刮。


    【譯文】


    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還富有,可是冉求還為他搜刮,再增加他的財富。孔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大家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


    【原文】


    11.18 柴也愚a,參也魯b,師也闢c,由也喭d。


    【題解】


    此章是孔子對高柴、曾參、子張、子路四位學生的評價,側重於人天生的氣質和個性。高柴愚笨,曾參遲鈍,子張偏激,子路魯莽,原本也是日常生活中有缺點的平凡人,但他們在孔門受教後,卻都各有一番長進。孔子認為,他的這些學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對他們的品質和德行必須加以糾正。這一章同樣表達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注解】


    a柴: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學生。b魯:遲鈍。c闢:通“僻”,偏激。d喭:魯莽,剛烈。


    【譯文】


    高柴愚笨,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原文】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a,屢空b。賜不受命,而貨殖焉c,億則屢中d。”


    【題解】


    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一直很高,認為他安貧樂道,求仁而得仁;而子貢不接受公家之命去經營貨殖,憑借聰明纔智致富也不錯。孔子並不反對經商致富,隻是更加注重人的仁德修養。


    【注解】


    a庶:庶幾,差不多。b屢空:盛食物的器皿常常空虛,即貧困。c貨殖:經營商業。d億:通“臆”,猜測,料事。


    【譯文】


    孔子說:“顏回呀,他的道德修養已經差不多了,可是他常常很貧困。端木賜不聽天由命,而去做生意,猜測市場行情往往很準。”


    【原文】


    11.20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a,亦不入於室b。”


    【題解】


    孔子的學問和道德修養,是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取得的,他深信要跟著聖人的腳步走,方能升堂入室,強調將聖賢之道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注解】


    a踐跡:踩著前人的腳印走,即沿著老路走。b入於室:比喻學問和修養達到了精深地步。


    【譯文】


    子張問成為善人的途徑,孔子說:“不踩著前人的腳印,做學問也到不了家。”


    【原文】


    11.21 子曰:“論篤是與a,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題解】


    本章孔子告誡弟子們說話要篤實,而且要言行一致。因為有的人僅僅是在容貌上顯得忠厚老實,而真實品性卻未必與其外表表現出來的相一致,故不可以容貌來評價一個人,還要從實踐中來觀察他的言談舉止,方能判定他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注解】


    a論篤是與:贊許言論篤實。這是“與論篤”的倒裝說法。“與”是動詞,表示贊許的意思。“論篤”是提前的賓語。“是”用於動賓倒裝,無義。


    【譯文】


    孔子說:“隻是贊許說話穩重的人,但這種人是真正的君子呢,還是僅僅從容貌上看起來莊重呢?”


    【原文】


    11.22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a,故進之;由也兼人b,故退之。”


    【題解】


    本章中的故事講述了孔子的教育原則與方法,顯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善於知人論事,孔子結合學生的具體心性來施教,一進一退之間,學生終身受益。


    【注解】


    a求也退:冉有性懦弱,遇事退縮不前。b由也兼人:子路好勇過人。


    【譯文】


    子路問:“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父親和兄長都在,怎麼能聽到就行動呢?”冉有問:“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一聽到就行動。”公西華說:“仲由問‘一聽到就行動嗎’,您說‘父親和兄長都在,怎麼能一聽到就干呢’;冉求問‘一聽到就行動嗎’,您說‘一聽到就行動’。我有些糊塗了,鬥膽想問問老師。”孔子說:“冉求平日做事退縮,所以我激勵他;仲由好勇勝人,所以我要壓壓他。”


    【原文】


    11.23 子畏於匡a,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題解】


    本章這段對話反映了孔子與弟子們患難與共的師生情誼。孔子素來重視顏淵,在此患難中得見他前來,故有此驚喜交集之語,而顏淵亦視孔子如父親。在古代的觀念中,父母健在時,作為子女的不能輕易冒險就死,所以顏回纔這樣幽默地說。


    【注解】


    a畏於匡:見《子罕》篇第五章注釋a。


    【譯文】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顏淵後來趕來。孔子說:“我還以為你死了哩!”顏淵說:“您還活著,我怎麼敢先死呢?”


    【原文】


    11.24 季子然問a:“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何謂具臣矣b。”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題解】


    本章中孔子強調君臣關繫要以道和禮為準繩和行動原則。孔子認為,大臣和具臣有一定的區別。大臣事君以道,出仕是為了推行仁政,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而具臣隻是具備做官纔能的人,尋求的是個人纔能的發揮,盡忠職守,忠心服從國君。故季氏有後一問,問具臣是不是唯命是從的。孔子正告他,有弒父弒君的,具臣也是絕不會順從的。


    【注解】


    a季子然: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同族人。因為當時仲由、冉求都是季氏的家臣,故問。b具臣:備位充數的臣屬。《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集解引孔安國說:“言備臣數而已。”朱熹注同。


    【譯文】


    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是否稱得上大臣?”孔子說:“我以為你要問別的事,哪知道竟是問仲由和冉求呀。我們所說的大臣,應該能以合於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寧可不干。現在由和求這兩個人呀,隻算得上是備位充數的臣屬罷了。”季子然又問:“那麼,他們肯聽話嗎?”孔子說:“如果是殺父親殺君主,他們也是不會聽從的。”


    【原文】


    11.25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a。”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b。何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題解】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反對在仕中學、學中仕,認為這樣會誤事誤人。子羔學問尚未純熟,就派他去做官,無疑是害他。


    【注解】


    a賊:害。夫:那。子羔沒有完成學業就去做官,孔子認為這是害了人家的兒子。b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後用為國家的代稱。


    【譯文】


    子路叫子羔去做費地的長官。孔子說:“這是害人家的兒子。”子路說:“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書纔算學習?”孔子說:“所以我討厭那些能說會道的人。”


    【原文】


    11.26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a。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b,毋吾以也。居則曰c:‘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d:“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e,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f;由也為之,比及三年g,可使有勇,且知方也h。”夫子哂之i。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j,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k,願為小相焉l。”


    “點!爾何如?”鼓瑟希m,鏗爾,舍瑟而作n。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o。”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p,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q,風乎舞雩r,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s:“吾與點也t!”


    三子者出,曾晳後。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u?”“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v,孰能為之大?”


    【題解】


    這一段師生之間的平常對話非常有名也非常重要,引發了後世諸多學人的諸多討論。對答之間,師生各自述其政治理想和志向,子路的爽直不謙讓、冉求的有志於邦國、公西華的謙遜、曾晳的灑脫飄逸無不宛然如見。孔子欣賞他們,對他們的志向加以點評,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充溢著愉快、熱烈、祥和而又親切的氣氛。這章既顯示了儒家濃郁的入世情懷,也反映了其瀟灑自在的人生意趣。


    【注解】


    a曾晳:名點,字子皙,曾參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b以:認為。爾:你們。c居:平日。d率爾:輕率,急切。e攝:迫近。f因:仍,繼。饑饉:饑荒。g比及:等到。h方:方向,指道義。i哂(shěn):譏諷的微笑。j如:或者。k端:玄端,古代禮服的名稱。章甫:古代禮帽的名稱。l相:儐相,祭祀和會盟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相有卿、大夫、士三級,小相是的士一級。m希:同“稀”,指彈瑟的速度放慢,節奏逐漸稀疏。n作:站起來。o異乎:不同於。撰:具,述。p莫春:夏歷三月。莫,同“暮”。q沂:水名,發源於山東南部,流經江蘇北部入海。r風:迎風納涼。舞雩: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東曲阜。s喟然:長嘆的樣子。t與:贊許,同意。u唯:語首詞,沒有什麼意義。v之:相當於“其”。


    【譯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四人陪同孔子坐著。孔子說:“我比你們年齡都大,你們不要因為我在這裡就不敢盡情說話。你們平時總愛說沒有人了解自己。如果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怎麼辦呢?”


    子路輕率而急切地回答說:“如果有一個千乘之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外面有軍隊侵犯它,國內又連年災荒,我去治理它,隻要三年,就可以使那裡人人有勇氣、個個懂道義。”孔子聽後譏諷地笑了一笑。


    又問:“冉求,你怎麼樣?”冉有回答說:“方圓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的小國家,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於禮樂方面,隻有等待賢人君子來施行了。”


    孔子又問:“公西赤,你怎麼樣?”公西赤回答說:“不敢說我有能力,隻是願意學習罷了。宗廟祭祀或者同外國盟會,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儐相。”


    孔子接著問:“曾點!你怎麼樣?”曾晳彈瑟的節奏逐漸稀疏,“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回答道:“我和他們三位所說的不一樣。”孔子說:“那有什麼妨礙呢?也不過是各人談談志願罷了。”曾晳說:“暮春三月的時候,春天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還有六七個兒童一起,在沂水岸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風納涼,唱著歌兒走回來。”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賞你的主張。”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來了,曾晳後走。他問孔子:“他們三位同學的話怎麼樣?”孔子說:“也不過各人談談自己的志願罷了。”曾晳說:“您為什麼譏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應該注意禮儀,他的話一點也不謙遜,所以笑他。”曾晳又問:“難道冉求所講的不是有關治理國家的事嗎?”孔子說:“怎麼見得方圓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的地方就算不上一個國家呢?”曾晳再問:“公西赤講的就不是國家嗎?”孔子說:“有宗廟、有國家之間的盟會,不是國家是什麼?公西華隻能做小儐相,誰能做大儐相呢?”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