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古畫風雅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蘇三公子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隨筆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356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35604
    作者:蘇三公子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這本書的主題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讀古畫,品古人風雅。當然,關於古人風雅的一面,古代詩詞已經寫得很多了。而作者察覺到詩與畫之間的微妙聯繫,將兩者予以交融解讀,為我們打開了品讀古畫的另一扇大門,也為我們理解古詩詞提供了更直觀的載體。


        如,在賞析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這幅畫時,作者用杜甫詩《麗人行》和張祜《集靈臺》中的詩句“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來予以詮釋;而寫到夏圭《雪堂客話圖》,作者自然聯想到蘇軾被貶黃州時修蓋的“雪堂”,在回顧蘇軾這段經歷時,又自然引出他的《寒食帖》;馬遠根據寧宗皇帝的題詩“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創作的抒情小品《山徑春行圖》,是程頤筆下的“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是歐陽修所寫的“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也是宋祁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樣的旁征博引書中比比皆是,使作者的解讀遠離了枯燥乏味,而充滿文學的意味、古雅的氣息。

     
    內容簡介

        本書甄選90多位藝術巨匠的近200幅傳世名作,全面覆蓋中國古畫品類和知名畫家,繫統梳理了仕女畫、山水畫、花鳥畫等古畫品類的演變脈絡。在對各品類作品進行賞析之餘,作者深入到古畫情景之中,結合歷史背景,解讀畫面背後的社會意義以及畫家的創作意圖,同時佐以相關的詩詞作品、名人逸事,並挖掘出其中所刻畫的花事、茶事、漁隱、撫琴、博古、雅集等古代生活細節。


        這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優質讀本,更開創了多維的視角,帶你發散思維,找到自己進入古畫世界的專屬通道,重溫千年時光,領略古畫魅力,細味古人雅趣。

    作者簡介

        蘇春玲,筆名蘇三公子。古畫愛好者、文字工作者。小說、散文、書畫評論等作品散見於《金鑰匙》《海關文學》《藝術廣場》《城市漫步》等雜志;編輯出版有深圳海關《風采聚焦》《雄關印記》等圖書。

    目錄
    【輯一 美人如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仕女畫
    千古風流事——“好色”的明朝畫家
    掃眉纔子筆玲瓏——女性畫家
    【輯二 山光水色】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畫
    結廬在人境——詩意棲居
    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景·雨聲
    【輯三 活色生香】
    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花鳥畫
    一案四時春——花事
    花開堪折直須折——宋人·春天
    【輯四 文人風雅】
    此事隻關風與月——雅事

    【輯一 美人如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仕女畫


    千古風流事——“好色”的明朝畫家


    掃眉纔子筆玲瓏——女性畫家


    【輯二 山光水色】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畫


    結廬在人境——詩意棲居


    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景·雨聲


    【輯三 活色生香】


    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花鳥畫


    一案四時春——花事


    花開堪折直須折——宋人·春天


    【輯四 文人風雅】


    此事隻關風與月——雅事


    詩酒唱和領群雄——雅集


    一朝歸渭上,泛如不繫舟——漁隱


    【輯五 歷史傳承】


    寒夜客來茶當酒——茶文化


    高山流水覓知音——抱琴文化


    一物不知,深以為恥——博古文化

    前言
    自序

    寫一部品讀中國古畫的文集,在我的腦海裡已經計劃了很久。2009年,匆匆忙忙間寫了一部初稿,雖然後來由於個人原因未能付印出版,卻是我寫讀畫記的一個初步嘗試,也成為現在這本書的基礎。
    寫這本書的初衷,也許緣於年少時候觀畫的一些感悟,又或許,更早一點,緣於我自小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藝術的熱愛和痴迷。

    自序


     


    寫一部品讀中國古畫的文集,在我的腦海裡已經計劃了很久。2009年,匆匆忙忙間寫了一部初稿,雖然後來由於個人原因未能付印出版,卻是我寫讀畫記的一個初步嘗試,也成為現在這本書的基礎。


    寫這本書的初衷,也許緣於年少時候觀畫的一些感悟,又或許,更早一點,緣於我自小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藝術的熱愛和痴迷。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而又頗有藝術氛圍的家庭。據說很多年前我祖父向我祖母求親的時候,順便把自己畫的一幅仕女畫放在了見面禮裡面,我的外曾祖父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十分愛纔,他看上了我祖父的繪畫纔能,便同意了這門親事。社會變遷,幾經輾轉,這對恩愛的夫妻終扎根在一個偏遠小鎮。我後來就出生在那個小鎮。小時候物資比較缺乏,文化藝術書籍尤其稀缺,更談不上互聯網了,然而血液裡殘留的一點藝術細胞使得我對藝術求知若渴,滿懷一腔熱忱投入到學習研究和探索中。早期關於中國古畫的記憶不過是家裡掛著的幾幅掛圖,還有書本裡的歷史資料。那時候總有許多疑惑:為什麼閻立本在《步輦圖》裡把皇帝畫得那麼高大,其餘隨從都小了幾個號?為什麼古代仕女畫裡的美女們看起來總是千篇一律?為什麼朱耷的畫裡“八大山人”的花押寫得像“哭之笑之”?……帶著諸如此類的眾多問號,我漸漸長大。後來到北京上大學,開心的事就是到各個博物館、美術館參觀展覽,閱讀、購買大批書籍,從中一一解開疑惑和不解。這個過程是愉悅的,也是一種釋然。


    如果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那麼,熟讀古畫三百幅,便可對中國美術發展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品讀中國古畫,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三個維度:一是觀看畫面的內容,就像簡單的“看圖說話”,這是繪畫帶給觀者的感官印像;二是分解作畫的技法,比如這幅畫使用了何種皴法、筆法、墨法、設色,以及采用何種構圖,這是技術層面的專業分析;三是深入解讀畫面背後的意義,包括畫作的創作過程、畫家的創作意圖,延伸開來還有畫作的歷史背景、社會意義,甚至還有畫家的生平逸事及相關的收藏歷史,相當於把古畫當成歷史資料去研讀,這也是本書的靈感來源和主要內容。


    對於我來說,品讀古畫不僅僅是對畫面的欣賞,也不是簡單分析畫家的技法,我更注重的是結合相關的歷史、文化等知識,對古畫作進一步的深層解讀。比如我寫《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景·雨聲》,裡面不僅分析了歷朝歷代畫家關於雨景的繪畫作品,同時還列舉了歷代詩人描寫一年四季不同雨景的古詩,很多家長朋友收藏轉發,用來當作孩子學習專題古詩的輔導材料;在《一朝歸渭上,泛如不繫舟——漁隱》一文中,我列舉了歷代名家關於漁父、漁隱主題的繪畫作品,同時也從歷史文化角度探究了中國古代文人推崇隱逸、隱居的歷史現像;而在朋友圈裡轉發量的一篇《千古風流事——“好色”的明朝畫家》中,則涉及大量歷史上的著名仕女畫畫家,如唐寅、仇英和陳洪綬等,以及他們與美女之間一些有趣的傳聞逸事。


    上大學時,每到周末,我喜歡跑美術館、博物館,還有琉璃廠、潘家園、什剎海邊上的舊貨市場,在那裡能看到很多舊書、古董和古畫。那時候,北京的美術館、東四周圍一帶,是藝術愛好者的天堂。從美術館出來,不久便可走到三聯書店。書店二樓是藝術區,藝術書籍比較貴,一群窮學生買不起,便小心翼翼地捧著書,挨著擠著坐在樓梯上看。1999年,我用自己在課餘時間勤工儉學賺來的1錢買了《中國傳世名畫》和《世界傳世名畫》,這兩套書印刷極其精美,還附贈一雙翻書用的手套,以示珍貴。我很高興以後不用走很遠的路、不用擠書店也能看畫了,每天把畫冊打開,放在小床上,仔仔細細翻看。我大學宿舍裡90釐米寬的小床上,幾乎一半的空間都留給了我的畫冊,還有一張從琉璃廠買來的古箏。小床擁擠不堪,卻令我覺得格外舒心。大學畢業後,這兩樣東西被我當成大學寶物千裡迢迢、不辭勞苦扛到了深圳。


    工作之後有了錢,便可以買更多的畫冊,走更多的地方,參觀更多的博物館、美術館了。在歐洲旅行的時候,去的多的景點除了教堂,就是各式各樣的博物館。歐洲博物館之博大精深、包羅萬像,令我為之傾倒。當年在書中看到的油畫一一呈現在眼前,震撼之餘更感到欣喜萬分。印像深刻的是2017年夏天,我一個人在英國遊玩,住在倫敦的帝國理工大學,出門就是赫赫有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和科學博物館,距離特拉法加廣場邊上的國家美術館也不遠。每天觀展、賞畫,晚上到附近的小酒館就著炸魚、藷條喝幾杯小酒,無憂無慮地沉浸在這種單純的生活裡,這是藝術給我美好的回饋。


    久而久之,我發現畫已成為鑲嵌在我生命裡的記憶。也許,所有的記憶都是一種前世印跡,所有的似曾相識都是一種久別重逢。


    我極喜歡杭州,大概是喜愛宋畫的緣故。早去杭州,和初識的朋友夜遊西湖,涼風習習,月色無邊,兩人席地坐在白堤上飲酒,自以為頗有張岱“湖心亭看雪”的遺風。乘著酒意一直走到湖邊的一個亭子裡,我馬上驚呼似曾相識,這不正是劉松年所作《四景山水圖》中的夏景圖嗎?百度一看,果不其然,我們站著的地方是“西湖十景”裡的“平湖秋月”,兩者確有相似之處。後來我據此寫下了《結廬在人境——詩意棲居》。還有一次,和書畫界幾位前輩相遇杭州,會同浙江音樂學院的幾位教授一起去書齋飲茶雅敘,興之所至,焚香鼓琴、吹笛引歌、書畫唱和,不知今夕何夕,樂而忘返。杭州人的骨子裡,依然秉承了南宋以來文人雅集的遺風,令我感動不已,後來也成為我寫作《詩酒唱和領群雄——雅集》《此事隻關風與月——雅事》等作品的初衷。


    寫這本書的過程,也是我不斷學習和研究的過程。


    比如2017年初寫《寒夜客來茶當酒——茶文化》這篇文章,因為要寫茶畫,我開始讀茶經,研究茶道,閱讀了《煮泉小品》《茶譜》《茶之書》《歷代茶器與茶事》《心清一碗茶——皇帝品茶》《擺一桌絕妙的宋朝茶席》《尋茶記》《喫茶一水間》《四時風物箋·茶》等古今中外的茶書;與此同時,我本人也從一個隻愛在辦公室喝袋裝泡茶、花草茶的“偽”茶族,慢慢喜歡上煮茶品茗,以至於後來愛茶痴茶、無茶不歡。古代文人品茶,向來都不是指單純地飲茶,或者一味地講究茶葉、茶器,而是融入了茶與人、與天地自然交流的一種思想。為飲茶,汲好泉水、配好茶器、尋好環境、靜待好時……而這些都在流傳至今的古畫裡一一反映出來,供後人慢慢咀嚼、細細品味。


    又比如,在寫《一案四時春——花事》時,我一邊研讀古畫,一邊查找有關插花的歷史資料,順便跑去花藝館學習了插花藝術。學習了理論知識後,我也學著在家做簡單的日常插花。日常插花很少用名貴的花種,但是講究一年四季順應時令,四五月間養芍藥,夏天觀荷、養茉莉,秋天插幾枝菊花,鼕天擺幾支佛手,或者干脆從山裡采摘幾枝野花,都可成為我家裡的一道風景。春來春去不相關,花落花開無間斷,那靜默立於桌前案臺的一瓶插花,其實是人對自然的感激、敬愛,和對生活的知足、珍視,流傳至今,仍是我們用以點綴生活的美學。


    成書之際,一是感念曾經流傳給我生命中珍貴的藝術血液、已經過世的祖父祖母,盡管他們早已看不到我怎樣地為此執迷與努力;二是感慨中國古代藝術之博大精深,愈往前走,愈感覺到自己學問之淺薄;三是感嘆時光流逝,歲月荏苒,自2009年寫出這本書的初稿,到現在已歷經十年。2019年的春天似乎特別長,花開滿城,春色盎然,我寫《花開堪折直須折——宋人·春天》,裡面有一幅《秉燭夜遊圖》,看著看著,仿佛自己變成了畫中人,在月光中獨自一人坐於花下,享受著眼前花開似錦、爭芳鬥艷的盛景,心底卻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詩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春色將盡,開到荼蘼花事了;時間飛逝,人生天地若白駒過隙。如此,便以此書為酒,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我欲與君共醉,君可來不來?


     


    蘇春玲


    2019年5月

    媒體評論

    有眼光的藝術鋻賞作品,是再造的藝術。朱熹說:“能覺者氣之靈也。”從美學或藝術意義上講,“氣之靈”是說有特殊悟性的人,纔能面對藝術品說出自己獨特而真實的看法。《古畫風雅》的作者便是既有藝術特殊悟性又富有難得的批評精神的藝術探索者。她的書,便是再造的藝術。


    ——汪兆騫

    在線試讀
    此事隻關風與月
    ——雅事

    2015年秋天,我前往浙江參加《金鑰匙·書畫視界》的集中審稿工作,與何濟洲、張渝、魏夏東、蘇長華和黃建軍等各位前輩相聚杭州。其中,何老師是書法家,張老師是國畫院研究員,東、長華擅書畫,建軍長於篆刻,皆是繫統內的書畫名家。初次會面,相談甚歡,頗有相見恨晚之意。當其時,家住杭州的夏雲大哥做東,邀約我們同浙江音樂學院的幾位教授到墨戲書齋飲茶雅敘,興之所至,焚香鼓琴、吹笛引歌、書畫唱和,不知今夕何夕,樂而忘返。在他們的生活裡,依然保留著古代文人雅集的遺風,這令我大受感動。
    中國古代的文人,曾擁有過一種詩意雅致的生活。他們建造別致的庭園,坐擁湖光山色,亭臺錯落,廊檐深深;他們在月下飲酒,在花前品茗,在雨中默默佇立,在風中凝眸夕陽;他們與老僧談禪,與名妓聯詩,吟誦清麗的辭句,談論古往今來的高士逸人。他們悠閑,但不空洞;細致,但不頹廢。隔著歲月的河流,遠遠望去,他們的這份雅致,好似一幅朦矓而美麗的圖畫,令人景仰而迷醉。
    歷史上,隨著時代的發展,文人在生活美學上漸達極致。古代傳統文人有“九大雅事”:焚香、蒔花、尋幽、品茗、聽雨、賞雪、候月、酌酒、撫琴;明代瀋仕的《林下盟》也提出了文人生活十供,即“讀義理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這種看起來雅致而簡單的生活,在今人的眼中卻幾乎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現代社會裡,經濟財富飛速增長,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在日益嘈雜的機器轟鳴聲中,熙熙攘攘,塵世喧囂,也許再也難以再現這人間的詩意和生命的憧憬。隻有在流傳下來的詩詞書畫裡,我們還可以真切地看到,我們曾經擁有過這樣從容淡定、風流灑脫、浪漫自由又真實鮮活的生活方式。

    焚香

    此事隻關風與月


    ——雅事


     


    2015年秋天,我前往浙江參加《金鑰匙·書畫視界》的集中審稿工作,與何濟洲、張渝、魏夏東、蘇長華和黃建軍等各位前輩相聚杭州。其中,何老師是書法家,張老師是國畫院研究員,東、長華擅書畫,建軍長於篆刻,皆是繫統內的書畫名家。初次會面,相談甚歡,頗有相見恨晚之意。當其時,家住杭州的夏雲大哥做東,邀約我們同浙江音樂學院的幾位教授到墨戲書齋飲茶雅敘,興之所至,焚香鼓琴、吹笛引歌、書畫唱和,不知今夕何夕,樂而忘返。在他們的生活裡,依然保留著古代文人雅集的遺風,這令我大受感動。


    中國古代的文人,曾擁有過一種詩意雅致的生活。他們建造別致的庭園,坐擁湖光山色,亭臺錯落,廊檐深深;他們在月下飲酒,在花前品茗,在雨中默默佇立,在風中凝眸夕陽;他們與老僧談禪,與名妓聯詩,吟誦清麗的辭句,談論古往今來的高士逸人。他們悠閑,但不空洞;細致,但不頹廢。隔著歲月的河流,遠遠望去,他們的這份雅致,好似一幅朦矓而美麗的圖畫,令人景仰而迷醉。


    歷史上,隨著時代的發展,文人在生活美學上漸達極致。古代傳統文人有“九大雅事”:焚香、蒔花、尋幽、品茗、聽雨、賞雪、候月、酌酒、撫琴;明代瀋仕的《林下盟》也提出了文人生活十供,即“讀義理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這種看起來雅致而簡單的生活,在今人的眼中卻幾乎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現代社會裡,經濟財富飛速增長,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在日益嘈雜的機器轟鳴聲中,熙熙攘攘,塵世喧囂,也許再也難以再現這人間的詩意和生命的憧憬。隻有在流傳下來的詩詞書畫裡,我們還可以真切地看到,我們曾經擁有過這樣從容淡定、風流灑脫、浪漫自由又真實鮮活的生活方式。


     


    焚香


     


    宋人吳自牧在筆記《夢粱錄》中寫道:“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其中,焚香是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他們將焚香作為修行的一種途徑,在心煩意亂之時,焚一縷馨香,溫和甘美的香氣就足以令人平心靜氣,從而達到物我兩忘、靈臺空明的境界。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曾說:“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他親手制作的“黃太史四香”——意合香、意可香、深靜香、小宗香,在中國制香史上十分有名。蘇軾更是香事的“骨灰級”粉絲,他調制的“雪中春信”,據說是古代美的香之一。相傳他為合出這種早春梅花初綻時的香氣,整整等了七年,直到祐五年(1090)正月初七一場春雪突至,他吩咐愛妾取999朵梅花的花心之雪,置於御賜的羊脂玉碗中,再將其他香料加入,纔終於炮制出“雪中春信”。他建“息軒”,在軒中焚香靜坐,並題詩曰:“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說焚香靜坐有養生健體之功。焚香靜坐,這大概便是馬遠的《竹澗焚香圖》所描繪的情景。


    到了明代,焚香已是清雅之事,文人在讀書、彈琴、作畫、習禪、雅集時焚香,表達一種精致的生活情趣與藝術審美。高濂著《遵生八箋》中寫道:“幽閑者,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性。恬雅者,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情。溫潤者,晴窗拓帖,揮麈閑吟,篝燈夜讀,焚以遠闢睡魔,謂古伴月可也。佳麗者,紅袖在側,密語談私,執手擁爐,焚以熏心熱意,謂古助情可也。蘊藉者,坐雨閉關,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爇,香靄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高尚者,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長嘯空樓,蒼山極目,未殘爐爇,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闢穢。……”焚香能滿足各種人物的不同需求,又可達到各種境界,焚香之雅由此可見。


     


    蒔花


     


    蒔花即栽花。所謂“侍花如侶,讀花如人”,蒔花源於古代文人以花言志、以花抒情的生活方式。清代文學家張潮說得透徹,“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牡丹令人豪”。古人愛花、栽花、作詩詠花,還留下了很多關於花的趣聞妙談。晉朝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潘安,曾出任河陽縣令,他在全縣遍種桃花,成為一時佳話,遂有“河陽一縣花”的典故;北宋詩人林逋,終身不祿,長住山上與梅花和白鶴為伴,自稱“梅妻鶴子”;陸遊“插瓶直欲連全樹”——恨不能將整棵梅花都插到瓶裡供己欣賞;黃庭堅將水仙視為“凌波仙子”,傾心不已。


    古人愛花,更將花當作點綴生活的詩篇。唐代詩人李白曾與眾兄弟在春天的夜裡秉燭夜遊,他們坐在盛開的桃花樹下飲酒賦詩,“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這樣的生活,令人不由感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北宋年間,翰林學士範鎮在宅院裡建造了一座大堂,堂前種植荼蘼花架,每年暮春時節繁花盛開,宴賓客於花架下,當有鮮花墜落酒杯,持杯客人就必須滿杯飲盡。有時微風拂過,落英繽紛,滿座皆醉,這,便是歷史上夢幻一般的“飛英會”。尤求的《春宴圖》便取材於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明清時期,文人修建書房講究栽花,《菜根譚》中把“栽花、種竹、玩鶴、觀魚”列為幽人清事,讀書之餘,栽花種竹,以此來修養身心,賞心悅目,勞逸結合。


    清代禹之鼎曾為“四王”畫家之一的王原祁的山水畫在有清一代享有崇高的聲譽,生活也十分風雅。他曾為自己畫了一幅肖像,圖中王氏手持茶杯,端坐於榻幾上,欣賞著面前精心栽培的叢菊。菊花是“四君子”之一,代表“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的世外隱士形像。對菊花的欣賞,成為君子自得其樂、儒道雙修的精神像征。畫中陳設造型簡潔,有設色典雅的桌榻、擺放整齊的書冊畫卷和盛開的盆菊,點明了畫家的愛好和雅興。


     


    讀書


     


    中國人自古便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唐代王貞白說“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宋代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明代於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而宋代皇帝真宗趙恆,更是御筆親制《勵學篇》昭告天下:“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竭力提倡讀書的風氣,成為千百年來讀書人的勵志名片。


    古人讀書,有“苦讀”,也有“雅讀”。為了功名讀書,是為“苦讀”;除此之外,讀書也可作為休閑樂事,是為“雅讀”。金聖嘆有言:“紅袖添香讀閑書,乃人生一大樂事也。”“雅讀”講究讀書的環境與氛圍。看看明人的書房設計就知道“雅讀”之講究,不但要有“臨山傍水,茂林修竹,陋室茶香,香爐紫煙”的雅景,還要陳設古硯、水注、筆格、筆筒、鎮紙、花尊、鼎爐、古琴、掛畫等雅品,在其中研讀典籍、翰墨丹青,簡直樂在其中,陶然心醉。


    讀書為人帶來心靈的豐盈與寧靜,排遣世俗紛擾和煩惱。王禹偁在《黃岡竹樓記》中描繪了被貶黃州後的讀書生活,“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劉松年的《秋窗讀易圖》描繪的似乎正是這樣的場景,水畔樹石掩映之下,書齋門窗敞開,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一書童侍立一旁。


    讀書累了,便可如《梧竹書堂圖》中所畫人物一樣,躺坐於竹林之中,涼風習習,閉目養神,休憩片刻。如此靜謐畫境,不便驚擾。


    候月


    月,是中國古老浪漫的意像,承載了古人對太空美好的想像。對著明月,張若虛寫下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集納了春、江、花、月、夜五種動人的景致,獨享“孤篇蓋全唐”之譽;對著明月,李白孤獨而豪放地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對著明月,張九齡懷念遠方的故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簡簡單單的海上、明月、天涯幾個詞便構成雄渾闊大的動人景像……


    馬遠的《對月飲酒圖》畫出了詩人豪邁中的孤獨,那亙古的寂寞,開懷暢飲下掩隱的悵然若失。且舉杯對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他的另一幅《月下把杯圖》則充滿了溫情。右上角寧宗皇後楊氏(楊妹子)親題“相逢幸遇佳時節,月下花前且把杯”,點明了事件發生的時節和內容。當其時,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一輪圓月高掛空中,良辰美景之際,多年不見的好友來訪,共同把酒言歡,便是人間樂事。


    蘇軾於中秋之夜懷念其弟,歡飲達旦,醉中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一幅畫,大概便是蘇軾的心中願景。


     


    尋幽


     


    尋幽,出自唐代李商隱的《閑遊》:“危亭題竹粉,曲沼嗅荷花。數日同攜酒,平明不在家。尋幽殊未極,得句總堪誇。強下西樓去,西樓倚暮霞。”解釋尋求幽勝,也就是在大城市待膩了想去尋找一個世外桃源。尋一處名勝古跡、名山寺院等地方,風景秀美,環境清幽,或隻身,或三五友人,訪覽古跡,感懷時事,觴詠唱酬,稱為“尋幽探勝”。明代後期,王士性“無時不遊,無地不遊,無官不遊”,“窮幽極險,凡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無不精訂”,有旅遊地理書《五嶽遊草》傳世,成為著名的人文地理學家。大名鼎鼎的徐霞客更是一生志在四方,“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經30年考察,撰成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畫家瀋周也是個旅遊達人,他喜歡交遊,但是因為“父母在,不遠遊”,隻能徜徉於吳中地區附近的湖光山色中,順便畫上幾幅實景山水畫,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旅遊拍照,於是留下了《蘇州山水全圖》《吳中攬勝圖卷》《虎丘十二景圖》等許多山水畫作。


    在《虎丘十二景圖冊》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令人備感親切的視角,仿佛看到瀋周在閑遊於虎丘的時候用“相機”留下的一張張“隨手拍”。劍池、千佛堂、五對臺、虎跑泉、竹亭,等等,一處處灰頂白牆的建築,一棵棵參天古樹,一同組成了七百年前的虎丘。山間一角樓閣,二三文士相與交談;山石古松間掩映著古寺佛閣,遊人拾級而上;一處開闊平坦的平臺,遊人三三兩兩散坐其間,山風穿過涼亭,樹葉沙沙作響……七百年前的瀋周,用他手中的“相機”(畫筆),從他文人情調的視角,將他尋幽覽勝的真實所見記錄下來,似乎在為當時的遊客介紹虎丘的遊覽景點,幫助他們按照圖卷上的線路正確地、快樂地遊玩,簡直是一套虎丘尋幽指南。


     


    賞雪


     


    雪景之美,人人向往之。讀大學一年級時,某個鼕日早晨,剛剛起床便看到一片雪白。次看到雪的南方學生欣喜若狂,立馬精神大振,跳起床跑出去,在雪地裡玩耍,堆雪人、團雪球、打雪仗,好一陣瘋鬧,而學校老師也很體貼地允許我們不必早操、不必晨讀,推遲時間上課!回想起來真是一件樂事!


    想知道雪景有多麼迷人?明代張岱《湖心亭看雪》帶你領略:在雪夜“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看那“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這樣的天氣裡,還有“痴似相公者”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拉餘同飲”。這篇文章後來成為經典的古代生活美篇,讀之令人神往。


    下雪天是怎樣的一種樂趣?簡直宜動宜靜,宜坐宜臥,宜外出遊玩,宜烤火讀書,宜飲酒作樂,宜探梅訪友……萬般都是好風景。唐寅作品《柴門掩雪圖》中,雪後的大山銀裝素裹,萬籟俱寂,一位隱士正在山中屋舍內伏案讀書。畫中一人正行走於雪中,似乎是被前面酒家飄出來的酒香吸引,又似乎要去拜訪山中隱居的朋友。作者自題:“柴門深掩雪洋洋,榾柮爐頭煮酒香。是詩人安穩處,一編文字一爐香。”這樣的雪天,燃香、煮酒、讀書、訪友,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和詩意。


    鼕天梅花盛開,踏雪尋梅也是古人下雪天愛干的事。宋代呂本中的《踏莎行》寫“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清雅有味;曾幾喜歡將“雪後梅花盛開折置燈下”,在萬物凋零的鼕天,還有紅梅養眼,正是“窗幾數枝逾靜好,園林一雪碧清新”。清代畫家蕭晨的這幅《踏雪尋梅圖》裡描繪的便是這一雅事:隻見山中一片白雪蒼茫,一棵梅樹屈撥而起,一位老翁持杖而來,昂首觀梅。雪中梅花之美,大概正如盧梅坡所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與雪互相映襯,愈顯風流雅致,而梅花也踐行了“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的執著。踏雪尋梅,不僅僅是追尋一段美景,更是古代文人對自身品行高潔的一種期許吧。


    對文學作品中關於踏雪尋梅的描述,印像深的是《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羶”中,提到天降大雪,妙玉的櫳翠庵中有十數枝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寶玉前去乞回幾株紅梅;又提到賈母“一看四面粉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後一個丫鬟抱著一瓶紅梅”,馬上愛不釋手,一定要惜春將這一場景畫下來。白雪、紅梅,加上紅衣美人,簡直是一幅絕美的圖畫。


    對弈


    圍棋早見於春秋時期,許慎《說文》曰“弈,圍棋也”,《論語》中說“不亦有博弈者乎”。棋盤雖小,卻玄妙多變,見仁見智,包含天地陰陽、王政、兵法韜略等玄機。所謂棋局如戰場,黑白雙方運兵布陣,攻占御守,鬥智比勇。於是古人常用下棋來消遣娛樂,一方面鍛煉全局考慮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強自己的謀略意識。南北朝時期玄學興起,文人學士以尚清談為榮,因而弈風更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宋代《棋經十三篇》中說“博弈之道,貴乎嚴謹”,既要有出世之大略,又要有入世之細謀。


    歷史上,儒釋道代表人物及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數學家、哲學家等都對圍棋頌揚備至,認為從中受益匪淺。比如東晉謝安聞聽大捷,不為所動,淡然下棋;南朝王景文從容下棋,對弈結束,飲鴆自盡;等等。到了北宋,京城開封設有棋待詔,宋太宗還是棋藝高手,史載“太宗多纔復多藝,萬幾餘暇翻棋勢”;黃庭堅對弈棋也十分痴迷,他在“偶無公事客休時”便“席上談兵校兩棋”,“心似蛛絲遊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好一副專注入神的情態。


    人的《荷亭對弈圖》中,夏日池塘邊,敞軒水榭,綠柳掩映。水榭中,兩位高士正在全神貫注地對坐博弈,另有一人一手支起身體側臥床榻,似乎在疲憊小憩中仍意猶未盡,不忘觀戰。


    明代唐寅則把“對弈”的場景放在山林之間。圖上題識:“圍棋白日靜,舉袂清風吹。神機眾未識,妙著時出奇。我老天宇內,白雪凝鬢眉。坐閱幾輸贏,歷觀迭興衰。古今豪傑輩,謀略正類棋。局終一大笑,驚起山雲飛。”講述了對弈之樂在於,一盤棋局便可把勝負成敗、古今興衰掌握於手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簡直其樂無窮。細看畫中,山重水復,山石雄奇,江岸有人賞景,江中有人垂釣,其樂陶陶,無不反襯出溪亭對弈之悠然自得。


     


    雅集


     


    所謂“雅集”,就是三五知己文友找一處山林泉水,帶上琴棋書畫,預備好佳肴美酒,聚在一起,一邊飲酒作樂,一邊吟詩作對,一唱一和,盡顯風流。古人崇尚“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文人雅集,既是他們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名士風流的像征和標榜高雅、崇尚雅致的真實寫照。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有西晉石崇的“金谷園雅集”,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雅集”,唐代的“十八學士”,北宋王詵的“西園雅集&rdqu代顧瑛的“玉山雅集”,等等。這些雅集,大多由於參與的人物、事件以及流傳的字畫等而聞名於世。


    其中“十八學士”的傳說廣為流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長安建“文學館”,收聘賢纔,將杜如晦、房玄齡、於志寧、蘇世長等十八人並稱為學士,“優以尊禮,予以厚祿”,還可以“享用五品珍膳”,又命令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是為《十八學士寫真圖》。十八位學士常常聚在一起討論政事、典籍,或者一起弈棋、作畫,其待遇之優厚,行為之灑脫,使得時人敬仰不已,被視為神仙中人,稱為“十八學士登瀛洲”。由於這個典故,歷朝歷代都有名家畫過十八學士的題材,其中都將“琴棋書畫”作為主要的內容。琴棋書畫又被稱為“雅人四好”或“文人四友”,唐代張彥遠曾在《法書要錄》中描述辯纔:“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歷史記載,郭若虛於熙寧四年(1071)奉命接待遼國來使,遼使問:“南朝(北宋)諸君子頗有好畫者否?”郭答:“南朝士大夫自公之暇,固有琴棋書畫之樂。”


    這幅《十八學士圖》絹畫傳為宋代劉松年所作,描繪了十八學士(實以當時的社會文化藝術名流聚首雅集為藍本)聚在一處優雅的庭院中撫琴、弈棋、讀書、作畫的情景。琴中有情韻,棋中有天地,書中有乾坤,畫中有詩意,琴棋書畫既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也是他們之間往來酬和、抒發性靈的獨特方式。圖中還有品茗聽樂的場景,文人雅聚自在逍遙又高雅適意,表達了一種高曠的情懷。後文將專就這一主題所涉及的畫作進行鋻賞,此處不再贅述。


     


    琴棋書畫也好,風花雪月也好,古人都講究一個“閑”字,他們將閑情寄於清雅的意境之美,有了閑,纔有了以上這些消遣的雅事。宋人蘇東坡詩雲:“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若無閑心,雅何以附?張潮《幽夢影》中說:“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遊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有了閑,纔能從容地享受人生、思考人生、超越人生。而如今,現代都市中,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繁華喧囂,古人那份閑情逸致已離我們遠去,唯有留下的這些美好的畫作,沉澱為時光印跡的詩篇,留給我們詩意的暢想。


    正如明代生活美學大師李漁所說:“若能實具一段閑情、一雙慧眼,則過目之物盡是畫圖,入耳之聲無非詩料。”深圳是個年輕而忙碌的都市,每天匆匆奔走於工作與家庭之間,我仍然想著為自己留一點時間,偷得浮生半日閑,保有一份雅致閑情,體會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即便機器時代飛速發展,電子世界光怪陸離,也不妨偶爾慢下腳步,來一次美的散步吧。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