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德教釋疑(沿循梁啟超對道德本心的叩問與修持,解開圍繞儒家“德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440-638
    【優惠價】
    275-399
    【作者】 劉東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908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4790895
    作者:劉東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編輯推薦

    有無公德、私德之分?道德是否需要形而上預設?修己與待人的區別何在?浙江大學中西書院院長劉東教授借著為梁啟超所編著的《德育鋻》撰寫題解的機緣,深入考掘梁啟超的思想轉變,並延伸闡發,自成一體地解答了一繫列極為關鍵卻尚未釐清的儒學難題。

     
    內容簡介

    借著為《德育鋻》撰寫題解的機緣,作者在本書中一氣呵成又多所發明、自成一體地解答了一繫列極為關鍵且迄今尚未釐清的儒學難題,比如有無公德與私德之分、“為己之學”為什麼反而是成己之學、心學比理學強在哪裡、修己與待人的區別何在、道德要不要形上預設、怎樣纔算是知行合一,等等。本書既承襲了梁啟超從《新民說》到《德育鋻》的轉向,也發揮了作者在《天邊有一塊烏雲:儒學與存在主義》中的主張,從而在“有限理性主義”的思想基礎上,回應著國際學界有關世俗主義的論辯,重返了孔子早在軸心時代就已提出的獨特又普遍意義的“人生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劉東,浙江大學敦和講席教授、中西書院院長,曾先後任職於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並曾主持恢復了清華國學院。發表了《西方的丑學》《理論與心智》《道術與天下》《悲劇的文化解析》《思想的浮冰》《天邊有一塊烏雲》《自由與傳統》《引子與回旋》《前期與後期》《我們共通的理性》等三十餘種著作或譯作。主編了“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等十幾套學術叢書,並創辦了長期由哈佛燕京學社贊助的《中國學術》雜志。

    目錄
    小 引 1
    題解一(例 言)為什麼要返求舊道德? 1
    題解二(例 言)有無公德與私德之分? 10
    題解三(辨術)儒家德教有何重要性? 23
    題解四(辨術)為什麼反是成己之學? 36
    題解五(立志第二)“先立其大”有多重要? 56
    題解六(立志第二)“無用之用”能否成立? 78
    題解七(知本第三)德育也屬於通識教育嗎? 122
    題解八(知本第三)心學比理學強在哪裡? 157
    題解九(存養第四)佛學如何影響了心學? 188
    題解十(存養第四)有無屬於自己的時間? 231
    題解十一(省克第五)修己與待人區別何在? 263
    題解十二(省克第五)道德要不要形而上預設? 321
    題解十三(應用第六)怎樣纔算是知行合一? 399

    小 引 1
    題解一(例 言)為什麼要返求舊道德? 1
    題解二(例 言)有無公德與私德之分? 10
    題解三(辨術)儒家德教有何重要性? 23
    題解四(辨術)為什麼反是成己之學? 36
    題解五(立志第二)“先立其大”有多重要? 56
    題解六(立志第二)“無用之用”能否成立? 78
    題解七(知本第三)德育也屬於通識教育嗎? 122
    題解八(知本第三)心學比理學強在哪裡? 157
    題解九(存養第四)佛學如何影響了心學? 188
    題解十(存養第四)有無屬於自己的時間? 231
    題解十一(省克第五)修己與待人區別何在? 263
    題解十二(省克第五)道德要不要形而上預設? 321
    題解十三(應用第六)怎樣纔算是知行合一? 399
    題解十四(應用第六)有多少取決於當下一念? 430

    前言
    小 引

    大約是在去年年底,我剛調來浙江大學不久,譯林出版社的負責人就造訪杭州,跟我商討下一步的合作。考慮到正要為籌辦中的中西書院準備通識教育的教材,我就順口推薦了《德育鋻》。
    其實在多年以前,我便已經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裡,從梁啟超文集中發現它,為它寫了篇新版的導言,推薦給了北京大學出版社,作為院裡指定的“德育教材”。然而這一次,譯林出版社的編輯讀罷還不解渴,又希望我接著再為該書的各章,分別寫出它們的“題解”來,以幫助讀者們更好地掌握。於是,我又從頭把它重讀了一過。梁啟超當年選編的這本書,原有一篇例言和六章正文,加起來總共有七個部分。那麼這樣一來,我也就打算為它的每個部分,都分別寫出兩篇“題解”來,所以隨手就寫下了十四章的提綱,而隨即便埋頭一口氣寫了下去。

    小 引

    大約是在去年年底,我剛調來浙江大學不久,譯林出版社的負責人就造訪杭州,跟我商討下一步的合作。考慮到正要為籌辦中的中西書院準備通識教育的教材,我就順口推薦了《德育鋻》。
    其實在多年以前,我便已經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裡,從梁啟超文集中發現它,為它寫了篇新版的導言,推薦給了北京大學出版社,作為院裡指定的“德育教材”。然而這一次,譯林出版社的編輯讀罷還不解渴,又希望我接著再為該書的各章,分別寫出它們的“題解”來,以幫助讀者們更好地掌握。於是,我又從頭把它重讀了一過。梁啟超當年選編的這本書,原有一篇例言和六章正文,加起來總共有七個部分。那麼這樣一來,我也就打算為它的每個部分,都分別寫出兩篇“題解”來,所以隨手就寫下了十四章的提綱,而隨即便埋頭一口氣寫了下去。
    不過,盡管提綱還是這個提綱,可寫著寫著,卻發現情況並不如此簡單。雖然說,那都是些考慮已久的問題,可等到真要把它們給鋪陳開來了,卻發現遠比預想的要費力氣。由於我在這裡要講述的,都不是學術界的現成結論,那就需要像寫“論文”那樣,去引證、去立論、去駁議,所以等殺青以後再來點算,這些“題解”本身竟已相當不薄了。
    這就不免讓人有些撓頭了。如果把這次寫成的文字,孤立地拆分成十,再塞到隻有幾萬字的《德育鋻》裡,那就顯得太過“喧賓奪主”了,會比原書整整多出三四倍來。由此看來,也就隻好讓它獨立出來,另作一本專門的著作了。不知這算不算得“好事”,反正我近來總是這樣,不小心就脫離了原定計劃,順手寫出一本“意外”的書。
    不過轉念想想,也許這樣反而更好。將來我們在中西書院裡,也就有了兩種“通識教材”,一本可以當作初始教本,另一本則可以當作參考讀物。也就是說,可以安排同學們先閱讀《德育鋻》,然後再來讀這本《德教釋疑》,乃至於,他們還可又回過頭來,再從頭溫習一遍《德育鋻》。
    本書既然取名為《德教釋疑》,自是要圍繞著儒家的“德教”,去解開一些纏繞著的“疑團”。不過又應該聲明,書中進行的這些“釋疑”,卻首先是衝著我本人的。也就是說,心頭確實有很多的“疑難”,當初在讀書時就已經“起疑”,而再查詢固有的注疏,也還是感到同樣“可疑”,可充其量也隻寫了點批注。——那麼這一次正好,就干脆抖擻起精神來,分別對之進行清洗和剝離了。
    當然同時也可以說,這些“釋疑”也是寫給讀者們的,說不定自己的這番努力,也能幫他們解開某些“疑團”。畢竟,充滿了腐惡的當今學術界,已經太慣於陳陳相因、以訛傳訛了,由此造成了太多的“雲山霧罩”,使得孔子思想中的很多精義,都跟人們長久地隔膜開來了,使之就算想要找回“文化自信”,也並不知那“文化”意味著什麼。
    具體而言,如果我在《天邊有一塊烏雲》中,已經從比較哲學的宏觀角度,率先提出了先秦的儒學思想,既不是“倫理本位”,也不是“天人合一”,又不是“儒道互補”,更不是“內在超越”;那麼,眼下也正好循著這種“範式更新”,來從頭梳理儒學的思想體繫,從而對由此產生的一繫列問題,都基於自己提出的那四個要點,去進行勢在必行的洗牌與重組。
    正因為由此帶來的難度,我在前邊已經講到了,居然是寫著寫著,就被迫改變了寫作風格。畢竟很多關鍵性的話題,都是在這裡頭一次提出的,容不得隻以教科書式的筆法,一帶而過地進行輕巧的處理。——當然了,即使如此也還是要坦承:由於本書中一再踫觸到的,都是極為喫重的學術話題,而且筆者也總是在自出機杼,所以,或許光靠本書中的文字,就仍可能論證得不夠充分。
    也正因為這樣,即使還在撰寫這篇短序,自己的心思卻已跳入另一本書了,而如果沒什麼心血來潮的改動,它的標題將會是《孔子十章》,也就是說,還是要去闡發相關的話題。——求學的生涯堅持到了現在,之所以一直都讓我興趣盎然,恰是因為自己的動筆寫作,正好比帶一點風險的“征服”;所以,隻有闖入尚且有些生疏的領地,從“已知”向著“未知”發出挑戰,纔會誘發自己內在的寫作衝動。
    而沿著連綿不絕的運思,自己的寫作也是越到了晚期,就越表現出一種“自我互文性”來,或者用晚近另一本書的標題來說,這些文字總是在演奏著“引子與回旋”。——在這個意義上,就像自己馬上要交出的這本書,是在延伸著以往著作中的思路,今後自己還會接續寫出的著作,也將會勾連從這裡發出的思緒,而構成彼此連接的“網狀結構”。
    但不知,這樣的著作究竟還有多少。雖則說,這次頗費力氣地移家杭州,在我就好比是在圍棋盤上,又朝&ldqu”方向延了幾口氣,所以也肯定為了今後十幾年的工作,帶來了很多亟欲寫出的腹稿;隻是,且不說終究能否“天假以年”了,就連頭腦中能否總這樣充滿靈感,也隻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也正因為這樣,我此生都從未像現在這樣,簡直是以極度的“敬畏”態度,來照看身體的營衛、休整與鍛煉。
    當然也是希望,終究能等到這麼一天,靠著這種辛勤的考掘與發揮,而使自己平生鐘愛的儒家思想,得以還復它在先秦的本來面目,從而不僅更易為國內讀者所接受,也足以再無愧色地拿到國際上去,——而不是像現在這副模樣,隻表現為一種退化了的折中主義形態,且幽閉在“國家一級學科”的保護傘下,就甘於總是這般自說自話、自生自滅。
    無論如何,眼下我已算是落筆夠快的了,所以隻需請讀者們稍微等等,很快就會在另一本書中見面的!

    劉 東
    2021年8月12日
    小 引

    大約是在去年年底,我剛調來浙江大學不久,譯林出版社的負責人就造訪杭州,跟我商討下一步的合作。考慮到正要為籌辦中的中西書院準備通識教育的教材,我就順口推薦了《德育鋻》。
    其實在多年以前,我便已經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裡,從梁啟超文集中發現它,為它寫了篇新版的導言,推薦給了北京大學出版社,作為院裡指定的“德育教材”。然而這一次,譯林出版社的編輯讀罷還不解渴,又希望我接著再為該書的各章,分別寫出它們的“題解”來,以幫助讀者們更好地掌握。於是,我又從頭把它重讀了一過。梁啟超當年選編的這本書,原有一篇例言和六章正文,加起來總共有七個部分。那麼這樣一來,我也就打算為它的每個部分,都分別寫出兩篇“題解”來,所以隨手就寫下了十四章的提綱,而隨即便埋頭一口氣寫了下去。
    不過,盡管提綱還是這個提綱,可寫著寫著,卻發現情況並不如此簡單。雖然說,那都是些考慮已久的問題,可等到真要把它們給鋪陳開來了,卻發現遠比預想的要費力氣。由於我在這裡要講述的,都不是學術界的現成結論,那就需要像寫“論文”那樣,去引證、去立論、去駁議,所以等殺青以後再來點算,這些“題解”本身竟已相當不薄了。
    這就不免讓人有些撓頭了。如果把這次寫成的文字,孤立地拆分成十,再塞到隻有幾萬字的《德育鋻》裡,那就顯得太過“喧賓奪主”了,會比原書整整多出三四倍來。由此看來,也就隻好讓它獨立出來,另作一本專門的著作了。不知這算不算得“好事”,反正我近來總是這樣,不小心就脫離了原定計劃,順手寫出一本“意外”的書。
    不過轉念想想,也許這樣反而更好。將來我們在中西書院裡,也就有了兩種“通識教材”,一本可以當作初始教本,另一本則可以當作參考讀物。也就是說,可以安排同學們先閱讀《德育鋻》,然後再來讀這本《德教釋疑》,乃至於,他們還可又回過頭來,再從頭溫習一遍《德育鋻》。
    本書既然取名為《德教釋疑》,自是要圍繞著儒家的“德教”,去解開一些纏繞著的“疑團”。不過又應該聲明,書中進行的這些“釋疑”,卻首先是衝著我本人的。也就是說,心頭確實有很多的“疑難”,當初在讀書時就已經“起疑”,而再查詢固有的注疏,也還是感到同樣“可疑”,可充其量也隻寫了點批注。——那麼這一次正好,就干脆抖擻起精神來,分別對之進行清洗和剝離了。
    當然同時也可以說,這些“釋疑”也是寫給讀者們的,說不定自己的這番努力,也能幫他們解開某些“疑團”。畢竟,充滿了腐惡的當今學術界,已經太慣於陳陳相因、以訛傳訛了,由此造成了太多的“雲山霧罩”,使得孔子思想中的很多精義,都跟人們長久地隔膜開來了,使之就算想要找回“文化自信”,也並不知那“文化”意味著什麼。
    具體而言,如果我在《天邊有一塊烏雲》中,已經從比較哲學的宏觀角度,率先提出了先秦的儒學思想,既不是“倫理本位”,也不是“天人合一”,又不是“儒道互補”,更不是“內在超越”;那麼,眼下也正好循著這種“範式更新”,來從頭梳理儒學的思想體繫,從而對由此產生的一繫列問題,都基於自己提出的那四個要點,去進行勢在必行的洗牌與重組。
    正因為由此帶來的難度,我在前邊已經講到了,居然是寫著寫著,就被迫改變了寫作風格。畢竟很多關鍵性的話題,都是在這裡頭一次提出的,容不得隻以教科書式的筆法,一帶而過地進行輕巧的處理。——當然了,即使如此也還是要坦承:由於本書中一再踫觸到的,都是極為喫重的學術話題,而且筆者也總是在自出機杼,所以,或許光靠本書中的文字,就仍可能論證得不夠充分。
    也正因為這樣,即使還在撰寫這篇短序,自己的心思卻已跳入另一本書了,而如果沒什麼心血來潮的改動,它的標題將會是《孔子十章》,也就是說,還是要去闡發相關的話題。——求學的生涯堅持到了現在,之所以一直都讓我興趣盎然,恰是因為自己的動筆寫作,正好比帶一點風險的“征服”;所以,隻有闖入尚且有些生疏的領地,從“已知”向著“未知”發出挑戰,纔會誘發自己內在的寫作衝動。
    而沿著連綿不絕的運思,自己的寫作也是越到了晚期,就越表現出一種“自我互文性”來,或者用晚近另一本書的標題來說,這些文字總是在演奏著“引子與回旋”。——在這個意義上,就像自己馬上要交出的這本書,是在延伸著以往著作中的思路,今後自己還會接續寫出的著作,也將會勾連從這裡發出的思緒,而構成彼此連接的“網狀結構”。
    但不知,這樣的著作究竟還有多少。雖則說,這次頗費力氣地移家杭州,在我就好比是在圍棋盤上,又朝&ldqu”方向延了幾口氣,所以也肯定為了今後十幾年的工作,帶來了很多亟欲寫出的腹稿;隻是,且不說終究能否“天假以年”了,就連頭腦中能否總這樣充滿靈感,也隻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也正因為這樣,我此生都從未像現在這樣,簡直是以極度的“敬畏”態度,來照看身體的營衛、休整與鍛煉。
    當然也是希望,終究能等到這麼一天,靠著這種辛勤的考掘與發揮,而使自己平生鐘愛的儒家思想,得以還復它在先秦的本來面目,從而不僅更易為國內讀者所接受,也足以再無愧色地拿到國際上去,——而不是像現在這副模樣,隻表現為一種退化了的折中主義形態,且幽閉在“國家一級學科”的保護傘下,就甘於總是這般自說自話、自生自滅。
    無論如何,眼下我已算是落筆夠快的了,所以隻需請讀者們稍微等等,很快就會在另一本書中見面的!

    劉 東
    2021年8月12日

    在線試讀
    一開始就提出這個問題,等於是一上來就要來追問:梁啟超當年為什麼要編選這本書?
    這無疑意味著,就在 1905 年的前後,他的立場又發生了陡然的轉變。有學者詳細地統計過,在僅有五十多年的生涯中,梁啟超的立場即有“十變”。這曾引起過外間廣泛的物議:“因為梁啟超的‘流質易變’,當時便遭對立方面和自己營壘的種種非議。孫中山痛斥其‘忽言革命,忽言破壞’,‘一人而持二說,首鼠兩端’。章太炎指責他‘始言革命,終言立憲,浮誇轉變’。《民報》載文罵他是‘蝙蝠名士’‘反復小人’。嚴復批評他屢易宗旨,種禍無窮,是亡清二百六十年社稷的罪人。曾經熱烈贊揚梁啟超的黃遵憲,隔了兩年也責怪他‘言屢易端,難於見信’。康有為則十分惱火地批評他‘流質易變’。” 而他當年的學生鄭振鐸,也曾經未置可否地對此總結道:“任公為人所恭維的 — 或者可以說,為人所詬病的 — 一點是‘善變’。無論在學問上,在政治活動上,在文學的作風上都是如此。”
    可無論如何,我們又必須同情地理解,這種“善變”卻未必就是缺點,相反倒可能是梁啟超主動追求的。 — 他在早歲就已自覺到了這一點:“《語》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大丈夫行事磊磊落落,行吾心之所志,必求至而後已焉。若夫其方法隨時與境而變,又隨吾腦識之發達而變,百變不離其宗。” 2而到了梁啟超生命的後期,他更在對比中做出了這樣的總結:“啟超與康有為有相反之一點,有為太有成見,啟超太無成見。其應事也有然,去治學也亦有然。有為常言:‘吾學三十歲已成,此後不復有進,亦不必求進。’啟超不然,常自覺其學未成,且憂其不成,數十年日在旁皇求索中。故有為之學,在今日可以論定;啟超之學,則未能論定。”
    正因為這樣,針對梁啟超終其一生的追求,我們就不能隻盯住他的這種“善變”,或者說是“太無成見”,還應當更深一層地去考察:在那些富於戲劇性的轉變中,他的思想是不是越變越豐富了,他的立場是不是越變越穩固了,他的環顧是不是越來越周全了,他的見識是不是越來越可靠了? — 而一旦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然也就需要先來回顧一下,弄清他在轉變前的思想和立場。
    這就要先來回顧梁啟超的“新民說”了。 — 想當年,為了拯救“積貧積弱”的中國,他曾率先提倡過“道德革命”,其邏輯可以簡明地總結為:想要“新國家”就先要打造“新國民”,而想要“新國民”就先要倡導“新道德”:“國也者,積民而成。國之有民,猶身之有四肢、五髒、筋脈、血輪也。未有四肢已斷,五髒已瘵,筋脈已傷,血輪已涸,而身猶能存者;則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澳散、混濁,而國猶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長生久視,則攝生之術不可不明;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

    一開始就提出這個問題,等於是一上來就要來追問:梁啟超當年為什麼要編選這本書?
    這無疑意味著,就在 1905 年的前後,他的立場又發生了陡然的轉變。有學者詳細地統計過,在僅有五十多年的生涯中,梁啟超的立場即有“十變”。這曾引起過外間廣泛的物議:“因為梁啟超的‘流質易變’,當時便遭對立方面和自己營壘的種種非議。孫中山痛斥其‘忽言革命,忽言破壞’,‘一人而持二說,首鼠兩端’。章太炎指責他‘始言革命,終言立憲,浮誇轉變’。《民報》載文罵他是‘蝙蝠名士’‘反復小人’。嚴復批評他屢易宗旨,種禍無窮,是亡清二百六十年社稷的罪人。曾經熱烈贊揚梁啟超的黃遵憲,隔了兩年也責怪他‘言屢易端,難於見信’。康有為則十分惱火地批評他‘流質易變’。” 而他當年的學生鄭振鐸,也曾經未置可否地對此總結道:“任公為人所恭維的 — 或者可以說,為人所詬病的 — 一點是‘善變’。無論在學問上,在政治活動上,在文學的作風上都是如此。”
    可無論如何,我們又必須同情地理解,這種“善變”卻未必就是缺點,相反倒可能是梁啟超主動追求的。 — 他在早歲就已自覺到了這一點:“《語》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大丈夫行事磊磊落落,行吾心之所志,必求至而後已焉。若夫其方法隨時與境而變,又隨吾腦識之發達而變,百變不離其宗。” 2而到了梁啟超生命的後期,他更在對比中做出了這樣的總結:“啟超與康有為有相反之一點,有為太有成見,啟超太無成見。其應事也有然,去治學也亦有然。有為常言:‘吾學三十歲已成,此後不復有進,亦不必求進。’啟超不然,常自覺其學未成,且憂其不成,數十年日在旁皇求索中。故有為之學,在今日可以論定;啟超之學,則未能論定。”
    正因為這樣,針對梁啟超終其一生的追求,我們就不能隻盯住他的這種“善變”,或者說是“太無成見”,還應當更深一層地去考察:在那些富於戲劇性的轉變中,他的思想是不是越變越豐富了,他的立場是不是越變越穩固了,他的環顧是不是越來越周全了,他的見識是不是越來越可靠了? — 而一旦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然也就需要先來回顧一下,弄清他在轉變前的思想和立場。
    這就要先來回顧梁啟超的“新民說”了。 — 想當年,為了拯救“積貧積弱”的中國,他曾率先提倡過“道德革命”,其邏輯可以簡明地總結為:想要“新國家”就先要打造“新國民”,而想要“新國民”就先要倡導“新道德”:“國也者,積民而成。國之有民,猶身之有四肢、五髒、筋脈、血輪也。未有四肢已斷,五髒已瘵,筋脈已傷,血輪已涸,而身猶能存者;則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澳散、混濁,而國猶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長生久視,則攝生之術不可不明;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
    這樣一來,他就此所提出的“道德革命”,也就不言而喻地要求著他,必須對傳統的“舊道德”大加討伐,而這樣的批判,還必須盡可能地全面開花,不留死角。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結,盡管他在《新民說》的前幾節中也曾說過,“新民雲者,非欲吾民盡棄其舊以從人也。新之義有二:一曰,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 1 可在細思之下,正如一位當代學者就此所總結的,他當年發出的批判卻談不上“平心之論” —“西人說中國‘野蠻’,梁啟超持之以為繩尺,作《中國積弱溯源論》,從歷史的中國裡搜尋爬梳,翻出‘奴性’‘愚昧’‘為我’‘好偽’‘怯懦’‘無動’等切割支離之詞,用來說當時中國的‘病源’。論其字義,這些詞彙雖各示詆抑,而相互之間其實並無一定的聯結。以數千年中國的漫長和復雜作對照,它們被梁啟超大而化之地編連為一體,顯然並不全是出自中國歷史本身和真能統括中國歷史全體。但從二十世紀初年的思想背景求因果,則梁啟超之所以選定這些詞彙,正在於由此編成的大而化之鮮明觸目,能夠一一對應地描繪出時人心目中西方文明的反面,以此為‘野蠻’作佐證。然而歷史的中國既可以操弄,真實的中國也因此而成了一種越來越遠的東西了。”
    所幸的是,這位學者跟著又追加了一句:“梁啟超是一個善於自我糾錯的人,所以後來半途知返,並力為闡揚中國歷史中的光明一面。”而這就要歸結到我們剛剛講過的,他的那種不憚“流質易變”、絕不固執己見的突出個性了。無論如何,如果後來承襲了梁啟超思路的魯迅,也同樣曾經相當片面地,把“國民性”給歸結成了“國民劣根性”,那麼我們從學理的深層,也不難去反駁這類的“呵佛罵祖”之論,指出其在思想方法上的“以偏概全”。比如,雖說已不能“起魯迅而問之”了,我卻常愛引用他的下述說法,來對照他那些招牌式的極盡挖苦:這也同樣算是中國人的“國民性”嗎?而這樣的“國民性”也同樣需要改造嗎? —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再回到當年的歷史關頭,我們又應設身處地地體察到,梁啟超這種“善變”的個性,還曾遇到過一個關鍵性的觸媒,那就是1903 年的那趟美洲之行,他從中得到了始料未及的慘痛教訓,由此纔從“新派人士”的行為做派中,幡然醒悟到了“舊道德”仍屬不可少離的。這一點,正如他的《年譜長編》所描述的:“先生從美洲歸來後,言論大變,從前所深信的‘破壞主義’和‘革命排滿’的主張,至是完全放棄,這是先生政治思想的一大轉變,以後幾年內的言論和主張,完全站在這個基礎上立論。這便是先生考察日多,見聞益廣,歷練愈深的結果。” 也正因為這樣,一旦我們再從《德育鋻》的正文中,讀到宋代大儒呂祖謙的下述語錄:“處大事者,必至公血誠相期,乃能有濟。若不能察人之情而輕受事任,或雖知其非誠,而將就借以集事,到得結局,其敝不可勝言。”緊接著,我們也便會讀到梁啟超就此寫下的、充滿了激憤之情的案語:“近今新黨共事多不能久者,蔽率坐是。”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