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常熟翁氏日記研究(日記研究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436-632
    【優惠價】
    273-395
    【作者】 賈宏濤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研究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58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635838
    作者:賈宏濤著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7月 

        
        
    "

    編輯推薦

    日記眼光觀照翁氏家族乃至晚清的內部世界

     
    內容簡介

    本書以《翁心存日記》《翁同龢日記》為主體,參照《翁曾翰日記》《翁斌孫日記》,並借助翁氏詩文集、書信、題跋、年譜、方志、手稿、傳記等相關材料作為補充,突破以往以歷 史、政治角度看待翁同龢日記的局限,試圖以文獻對讀、書籍史、文化史、閱讀史等視角觀照,掘發翁氏父子二人的閱讀史對翁氏家族綿延興盛的內在動因,進一步認識翁氏家族,並 勾勒出晚清書籍世界的輪廓和樣貌,展現晚清醫療圖景,從而豐富日記文獻的多層次價值。

    作者簡介

    賈宏濤,1991年生,男,漢族,山西太原人。現為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期間曾赴京都大學短期訪學。目前研究方向為清代經學與文學、清代文獻文化 史。曾於《文獻》《古典文獻研究》《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數篇。

    目錄
    目錄
    緒論
    價值比量
    活方式
    第三節桐城派與翁同龢的閱讀
    第四章翁氏日記的疾病敘述及其家族醫療史
    節“藥物”之外:疾病的應對與策略
    第二節從何處來:醫者的延請與身份
    第三節話語斟酌:醫者的更換與審度
    第四節進退之間:患者與醫者的角力
    第五節“我”的視角:疾病體驗與感傷化的敘述
    結論
    附錄一上海圖書館藏翁氏家族題跋整理
    附錄二翁氏批跋古籍善本目錄

    目錄



    緒論


    章翁心存、翁同龢居京日記對讀


    節書寫與敘述:翁氏父子日記中的雷同巧合


    第二節補錄與追敘:翁氏父子日記中的時間錯位


    第三節重估和再判:《翁心存日記》與《翁同龢日記》的
    價值比量


    第二章翁氏日記與晚清上層書籍世界


    節琉璃廠、隆福寺與翁氏父子


    第二節作為禮物的書籍


    第三節經世與謁問——書籍的向上攀爬


    第三章詩書繼世長:翁氏日記中的家族世界


    節藏書及聚散


    第二節君子之澤,五世“不”斬:讀書作為家族的一種生
    活方式


    第三節桐城派與翁同龢的閱讀


    第四章翁氏日記的疾病敘述及其家族醫療史


    節“藥物”之外:疾病的應對與策略


    第二節從何處來:醫者的延請與身份


    第三節話語斟酌:醫者的更換與審度


    第四節進退之間:患者與醫者的角力


    第五節“我”的視角:疾病體驗與感傷化的敘述


    結論


    附錄一上海圖書館藏翁氏家族題跋整理


    附錄二翁氏批跋古籍善本目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日記研究叢書”總序
    日記作為一種文獻類型和書寫方式,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近幾十年出土的秦漢文獻中,出現了“秦始皇三十四年歷譜”“王奉世日記”&ldq延二年日記”這樣帶有逐日記事性質的簡牘。命名是考古工作者所擬,反映出學界對此類文書的類型判斷還不一致,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已初步具備了日記的基本形態。
    降及宋代,“日記”作為一種文體之名開始正式使用。當時名公巨卿多有日記,南宋劉昌詩《蘆蒲筆記》卷五即收入北宋趙抃的《趙清獻御試日記》,惜宋人日記存世數量不夥。明清以來,日記蔚成大觀。據我們不完全的統計,僅1840—1911年間有日記存世的近代人物,就超過了1100位。時至今日,日記更成為中小學語文課外寫作指導的重要內容,其數量之多,已難以具體統計。

    “日記研究叢書”總序



    日記作為一種文獻類型和書寫方式,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近幾十年出土的秦漢文獻中,出現了“秦始皇三十四年歷譜”“王奉世日記”&ldq延二年日記”這樣帶有逐日記事性質的簡牘。命名是考古工作者所擬,反映出學界對此類文書的類型判斷還不一致,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已初步具備了日記的基本形態。


    降及宋代,“日記”作為一種文體之名開始正式使用。當時名公巨卿多有日記,南宋劉昌詩《蘆蒲筆記》卷五即收入北宋趙抃的《趙清獻御試日記》,惜宋人日記存世數量不夥。明清以來,日記蔚成大觀。據我們不完全的統計,僅1840—1911年間有日記存世的近代人物,就超過了1100位。時至今日,日記更成為中小學語文課外寫作指導的重要內容,其數量之多,已難以具體統計。


    在今人觀念和多數工具書的定義中,日記一般指對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記錄,有的兼記對這些事情的感受。這其實道出了日記作為一種獨特而又重要的文獻,內容無所不包、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特點。從古人對日記豐富多彩的別稱:日歷、日錄、日鈔、日札、日注、日箋、日纂、日譜、日識、日志、小乘、小鈔、小錄、遊錄、密記、筆記、遊記、客記、征記、瑣記、載筆、筆略、紀略、紀程、紀事、紀聞、路程、雲煙……也不難領略日記的基本特點。可以說,無論就知人還是論世而言,日記都是難得的手史料。日記是一人之史,盡管存在視角受限、立場局限和日常瑣碎等諸多問題,但它所呈現的私人化、細節化、現場感等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歷史表現方式,具有其他史料所不能及的特殊價值。日記這些方面的特點,恰好能彌補正史敘事帶來的縫隙,與宏大歷史敘述之間的有效互動,使歷史變得更加情意流轉、血肉豐滿。近人籍忠寅認為,“求古人之跡,高文典冊不如友朋書札,友朋書札不如日夕記錄”(《桐城吳先生日記序》),也道出了日記的特別之處。


    盡管中國日記有著悠久的傳統,但現存的大量日記主要產生於清代。尤其是近二百年,堪稱日記的集大成時期,中國日記的典範也在此期形成群體規模。人們耳熟能詳的重要日記,如《曾國藩日記》《越縵堂日記》《湘綺樓日記》《翁同龢日記》等,都出現在這一時期。從各方面來說,這一時期的日記內容為豐富、體式為完備、數量為龐大,可以視作中國日記的輝煌典範。這一時期的中國“歷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古今之變與中西之爭成為時代主潮。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一繫列令人矚目的事件映射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思想等各個領域的新動向。此期,中西文明在“體”“用”諸層面形成有意味的衝擊與反應,而內生的中國本位的文化也迎來新的征程。從1840年到1949年,古老的中華文明經受了歷史的淘洗、西方的衝擊、時代的檢驗,終以全新的姿態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變遷,不僅見諸煌煌正史,而且在諸多私人文獻裡也有真切具體的傳達。日記就是其中極具價值的一種。作為“準傳記”和時代備忘錄,日記包涵自我敘寫,承載集體記憶,對於理解當代中國的“近傳統”具有特殊意義。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日記是中國日記重要的樣本,可以作為分析中國日記傳統、探究中國日記文化的範本。


    有鋻於此,整理和研究這一時段的日記也成為當前中國日記研究的熱點。例如,張劍、徐雁平、彭國忠等人主編的以日記為主要內容的“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自2014年起,每年一輯,陸續在鳳凰出版社推出,目前已經出版八輯,其中整理的日記超過百種。在相關典範日記出版物的引領下,近十年,日記的影印、整理以及閱讀需求不斷升溫,僅以近百萬字和百萬字以上的近現代名人日記整理成果而論,就有《翁心存日記》(2011)、《翁同龢日記》(2012,中西書局新版)、《徐兆瑋日記》(2013)、《管庭芬日記》(2013)、《錢玄同日記》(2014)、《徐世昌日記》(2015)、《荊花館日記》(2015)、《張謇日記》(2017)、《袁昶日記》(2018)、《張棡日記》(2019)、《皮錫瑞日記》(2020)、《王伯祥日記》(2020)、《徐乃昌日記》(2020)、《趙烈文日記》(2020)、《蔣維喬日記》(2021)等。此外,據聞《何紹基日記》《李慈銘日記》《葉昌熾日記》《袁昶稿本日記》《譚獻稿本日記》《蕭穆日記》《楊樹達日記》《潘重規日記》等整理本也即將推出,成果可謂豐碩。


    如上這些成果在為學界提供豐富文獻的同時,也對日記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早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日記就不僅是文人案頭的讀物、交流的談資,而且成為文史研究的重要資料。由此催生的日記體文學,還在新文學運動中,作為文學生力軍衝鋒陷陣,為新文學的開拓立下汗馬功勞。胡適、魯迅、周作人、郁達夫、丁玲、阿英、趙景深等人都為日記研究和日記文學的繁榮做出過突出貢獻。他們不僅將日記作為靜態文獻加以研究,也將其視作呈現個人生命歷程的“人的文學”大加提倡,試圖以此突破“載道”傳統,為文學開闢抒情和個人化的新路。但總體而言,此期人們能夠利用和樂意利用的日記數量還較有限,日記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進入二十一世紀,日記研究特別是近現代日記研究有了長足進步,涉及政治史、環境氣候、地域文化、閱讀史和書籍文化、傳記學和個體意識、經濟史和生活史、災難史和疾病史、易代之際的科舉和教育、日記與文學、域外遊記和出使日記、日記作者和版本形態、日記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等諸多方面。然而,與豐富的影印和整理成果相比,日記研究仍顯薄弱,還存在諸多尚待深入和豐富的空間。比如,近現代日記“有什麼”,這是從前日記研究關注的重心,相關研究也多從各個學科和研究目的出發,挖掘帶有傾向性的材料。這固然有助於推動各領域的研究,卻不免將每一部日記肢解,使得日記成為純粹的研究客體。今後的日記研究,應當致力於恢復日記的主體性,在重視史料發掘的基礎上超越史料學,即不僅將日記視作材料庫,還要更加注重日記“是什麼”,充分認識到日記對於中國歷史人物的生命世界和文字世界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到從瑣碎的衣食住行和個人的紛雜經驗中,整體展現中國文人士大夫的家國記憶與生活圖景的必要性和特殊價值;進而在更高層次上揭示日記等的特質與表達方式,探討新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問題,總結具有中國氣派的日記研究理論。這些無疑需要文學、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學者的共同努力。


    日記作為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文獻,已經走過了兩千多年的歷程,今人理應充分挖掘日記的價值,使其在當前的學術研究和文化建設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特推出這套“日記研究叢書”,希望叢書的出版,能為方興未艾的日記整理與研究提供切實有用的借鋻,同時衷心期待廣大讀者對我們的工作予以批評、指正和幫助。

    在線試讀
    章翁心存、翁同龢
    居京日記對讀
    清代日記卷帙浩繁,而家族內部同記日記,則更是一個較為獨特的文化現像。翁心存、翁同龢父子都長期保持記錄日記的習慣,而在1860—1862年,二人都居住於北京,生活一地,且時間交錯,由此便為日記的對讀提供了可能。而在相似的時空條件下,由具有親緣關繫的父子所記錄的兩種日記文獻,則似乎存在文本上的某種接近。但出於記錄者本身不同的敘述習慣、撰寫方式,其中也勢必會在文本間呈現出某種差異。本章便以翁心存、翁同龢三年居京日記為中心,以文獻對讀為方法,探究翁氏父子居京日記之間的同與異,以及翁氏二人日記的文獻特質及敘述法則,並在對讀的視角中重新考量《翁心存日記》《翁同龢日記》的文獻價值。
    節書寫與敘述:翁氏父子
    日記中的雷同巧合
    (一) 科考信息
    咸豐十年(1860)
    三月十日大風沙。巳正到小寓,籌姪已出矣。未正源姪出,閱場作均妥,源姪尤勝。杜筠巢師來。夜風未止。與五兄談至夜分。會試題:“大學之道”,“植其杖而芸”二句;原文標點有明顯錯誤者,引用時加以改正。後類此情況者不再出注。“定於一”。詩題:“聚米為山。得波字。”(清)翁同龢著,陳義傑整理:《翁同龢日記》,中華書局,1989年,第47頁。(《翁同龢日記》)
    咸豐十年(1860)
    咸豐十一年(1861)
    按,以上兩組措辭一致,同於日記尾處。
    按,翁心存任工部尚書時與肅順等人為同僚,肅順為人跋扈,曾借“五宇官號事件”惡意打擊翁心存,且此事與“辛酉政變”有關,翁氏父子二人當日均具錄長折。

    章翁心存、翁同龢
    居京日記對讀



    清代日記卷帙浩繁,而家族內部同記日記,則更是一個較為獨特的文化現像。翁心存、翁同龢父子都長期保持記錄日記的習慣,而在1860—1862年,二人都居住於北京,生活一地,且時間交錯,由此便為日記的對讀提供了可能。而在相似的時空條件下,由具有親緣關繫的父子所記錄的兩種日記文獻,則似乎存在文本上的某種接近。但出於記錄者本身不同的敘述習慣、撰寫方式,其中也勢必會在文本間呈現出某種差異。本章便以翁心存、翁同龢三年居京日記為中心,以文獻對讀為方法,探究翁氏父子居京日記之間的同與異,以及翁氏二人日記的文獻特質及敘述法則,並在對讀的視角中重新考量《翁心存日記》《翁同龢日記》的文獻價值。



    節書寫與敘述:翁氏父子
    日記中的雷同巧合


    1860—1862年,翁氏父子曾在北京中街共同生活過一段時日,這便直接導致二人生活有所交叉重疊。在他們的筆下,日記中除正常的天氣記錄以外,日常見聞、朝政大事、社會民生等信息都有機會被納入父子二人的敘說視野。二者記錄中出現某種相似,似乎不難理解,然而翁氏父子日記卻在書寫法則、內容編排、語氣措辭等多個方面出現雷同巧合,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像。現按類別擇錄如下。



    (一) 科考信息



    咸豐十年(1860)


    三月初十日丑刻大風作,吼聲如虎,較前日更甚,天明後晴,黃霾漲天,日光韜景,午後愈甚,沙積地皆黃。夜,月白,大風徹夜達旦。六兒、松孫接場去,申刻車回,雲試者身體平安。芝翁來。欽命頭場題:“大學之道”,“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定於一”,“聚米為山,得波字”。(清)翁心存著,張劍整理:《翁心存日記》,中華書局,2011年,第1501頁。(《翁心存日記》)


     



    三月十日大風沙。巳正到小寓,籌姪已出矣。未正源姪出,閱場作均妥,源姪尤勝。杜筠巢師來。夜風未止。與五兄談至夜分。會試題:“大學之道”,“植其杖而芸”二句;原文標點有明顯錯誤者,引用時加以改正。後類此情況者不再出注。“定於一”。詩題:“聚米為山。得波字。”(清)翁同龢著,陳義傑整理:《翁同龢日記》,中華書局,1989年,第47頁。(《翁同龢日記》)


    按,“欽命頭場題……得波字”與“會試題……得波字”似。父子均錄當日科考題目。


    咸豐十一年(1861)


    四月十四日天明後雨霽,晴朗。夜,月朗,三更後陰。……濮州知州範允中前經降旨發往軍臺,現在尚無下落。官文等奏湖北鄉試展至十二年秋間舉辦。《翁心存日記》,第1609頁。因論述需要,摘引日記較多,為使文章盡量簡潔,摘錄日記中與論點無關者悉數省去,下循此例。(《翁心存日記》)


    四月十四日晴,北風。先祖潛虛公忌日,侍大人行禮後檢考具。……鄭鐵盦亦借住彼。湖北鄉試改於十二年秋舉行。《翁同龢日記》,第113頁。(《翁同龢日記》)


     


    五月十七日清晨陰,巳刻風作,午後漸晴。夜,星月交輝。……四川奏本年鄉試改於來歲舉行。《翁心存日記》,第1618頁。(《翁心存日記》)


    五月十七日陰如昨,晚晴。……四川鄉試改來歲舉行。《翁同龢日記》,第119頁。(《翁同龢日記》)


    按,“官文等奏……舉辦”與“湖北鄉試……舉行”,“四川奏……舉行”與“四川鄉試……舉行”似。關於湖北、四川科考時間的變動,父子均據官文奏述轉錄,且記錄位置一致,均在當日日記末尾處。



    四月廿七日清晨濃陰欲雨,辰刻後放晴,仍熱,午後雲霾漠漠,風。……劉長佑奏官紳捐資助餉獎敘。何君亮清詩“貽我”,“貽”字失黏,列三等,渠場中懵然不覺,豈非命耶。《翁心存日記》,第1731頁。(《翁心存日記》)


    四月廿七日龢生日,晨起,大人前叩頭。……聞名王珊詩中有“翠沾泥融馬”之句。何孟寅寫作極佳,而詩中用“貼我貽我”仄,用此字雖平仄雙收,生僻已極,孟寅雲是日草稿本是“率育”,不知何以誤寫,閱過數次並未見到,命也。《翁同龢日記》,第204—205頁。(《翁同龢日記》)


    按,“何君亮清……豈非命耶”與“何孟寅寫作……命也”似。二人同錄何亮清科考情況,且情感表達一致。


     


    關於“科考信息”,翁氏父子都曾通過科舉取得功名,翁心存中舉之後參加會試雖一波三折,但仍在三十多歲取得進士頭銜,翁同龢則更於咸豐六年(1856)一舉。作為清代科舉考試制度的積極參與者,翁氏父子日記中對科舉信息的敏感和關注,或許可以成為翁氏二人共同記述科考信息的一個較為融通的解釋。但記錄位置以及情感表達卻出現諸多一致,比如對何亮清考場所犯失誤同報以“豈非命耶”的惋惜,再如對試題平仄的分析,卻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巧合。另外,此處也僅羅列了同日的幾則日記,這種類型的問題在日記他處均有十分豐富的表現。


     


    (二) 朝政戰事



    咸豐十年(1860)


    正月初五日晴,寒。得恆月川書,即復之。勝保撤去欽差大臣,即往河南督辦剿匪事宜,派關保為勝保幫辦,袁甲三仍署理欽差大臣關防,督辦安徽軍務,除翁同書本繫幫辦外,並派副都統穆騰阿幫辦,傅振邦督辦徐宿一帶剿匪事宜,田在田幫辦,山東剿匪事宜派德楞額督辦,乾清門三等侍衛哈勒洪阿幫辦,俱馳驛前往。惇親王之次子載漪承繼與瑞敏郡王奕志為嗣。《翁心存日記》,第1488頁。(《翁心存日記》)


    正月初五日飯價人處,與諸君博塞。景鋻泉約文昌館觀劇。夜祀先。勝保督剿皖匪日久無功,命撤去欽差大臣關防,馳往河南督辦該省剿匪事宜,以關保為幫辦。命袁甲三署欽差大臣關防,督辦安徽軍務,除翁某本繫幫辦外,以副都統穆騰阿幫辦。命傅振邦督辦徐、宿一帶剿匪事宜,仍以田在田幫辦。命德楞額督辦山東剿匪事宜,以三等侍衛哈勒洪阿幫辦。《翁同龢日記》,第41頁。(《翁同龢日記》)


    按,“勝保撤去欽差大臣……奕志為嗣”與“勝保督剿……哈勒洪阿幫辦”似。翁氏父子於當日共記時事,翁心存日常一直有閱讀邸抄的習慣,或是從其中抄錄。而翁同龢所記雖有文字變動,當是書寫時據己意調整,然大意基本不變。


    咸豐十年(1860)


    三月十二日晴朗,風定,頗暖,午後風又作。夜,月皎,風定。草再行明白回奏稿,命六兒書之,申刻令五兒齎下園,擬於明早恭遞。白英來。薄暮聞杭城於二月廿七日失守,賊由清波門轟入,文武官員不知下落,奈何奈何。《翁心存日記》,第1502頁。(《翁心存日記》)


    三月十二日風止。三謁筠師,繕回奏折,五兄下園遞折。杏農、修伯、白英來。夜筮,遇未濟之解。杭州於二月二十七日失守,賊由清波門入,合城官員不知下落。《翁同龢日記》,第47頁。(《翁同龢日記》)


    按,“薄暮聞杭城……文武官員不知下落”與“杭州於二月……合城官員不知下落”似。此處敘述杭州城為太平軍攻占一事,可以看出,內容並非轉錄自公開性的邸抄、奏折,而隻是個人聽聞的感受記錄。翁氏父子在所描述的內容、語氣措辭、內心感受,甚至敘說順序都近乎一致。


    咸豐十年(1860)


    四月九日晴朗,風來爽然。夜,月皎。聞聖躬少痊。賈相銷假,樂制軍到京,均未召見也。召見軍機、怡王、肅順。聞丹陽於廿九日失守,張國梁不知下落,奈何。《翁心存日記》,第1515頁。(《翁心存日記》)


    四月九日晴。張良哉來。門生袁民章廷俊來見,伊新從陝西到京也。徐季侯招飲文昌館。聞丹陽失守,張國梁無下落,恐蘇、常從此不保矣,奈何!《翁同龢日記》,第53頁。(《翁同龢日記》)


    按,“聞丹陽於廿九日……奈何”與“聞丹陽失守……奈何”似。此組情況與上組相同,且記錄位置一致,皆於當日日記末尾處。


    咸豐十一年(1861)


    五月廿三日赤日杲杲,申刻雲起西北方,旋散,未成雨,仍晴。……見雲撫徐之銘奏陝西巡撫鄧爾恆曲靖被害情形,誠如聖旨,可疑處甚多。《翁心存日記》,第1619—1620頁。(《翁心存日記》)


    五月廿三日晴,傍晚陰,無雨。……見徐之銘奏陝西巡撫鄧爾恆被戕情形,原折支離已極,咄咄怪事。《翁同龢日記》,第120頁。(《翁同龢日記》)


    按,“見雲撫徐……可疑處甚多”與“見徐之銘……咄咄怪事”似。此組描述見到奏折後二人的反應,表達類似,且同樣記於當日日記尾處。


    咸豐十一年(1861)


    六月十日寅正復大雨一次,仍陰,小雨如霧,雷隆隆不休……午正即回。聞苗練反正,壽州撤圍,舊令尹似可遄歸矣,吁。《翁心存日記》,第1624頁。(《翁心存日記》)


    六月初十日天明時大雨。……巳刻領轎到孫宅,即散。聞壽州圍解,苗練反正矣。《翁同龢日記》,第122—123頁。(《翁同龢日記》)


    按,“聞苗練反正,壽州撤圍”與“聞壽州圍解,苗練反正矣”似。此處記錄苗沛霖造反一事,隻將前後語句調整,並同樣置於日記尾處。


    咸豐十一年(1861)


    六月廿九日見戶部奏辦理九官號折。《翁心存日記》,第1629頁。(《翁心存日記》)


    六月廿九日見戶部辦理九官號原折。《翁同龢日記》,第126頁。(《翁同龢日記》)


     



    咸豐十一年(1861)


    八月廿四醇折。《翁心存日記》,第1643頁。(《翁心存日記》)


    八月廿四醇原折。《翁同龢日記》,第137頁。(《翁同龢日記》)
    按,以上兩組措辭一致,同於日記尾處。


    咸豐十一年(1861)十月朔,父子二人日記同時對有關載垣、端華、肅順三人罪名及其他幾道上諭奏折做出大篇幅的記錄。因篇幅過長,暫不摘錄。參看《翁心存日記》,第1652—1654頁;《翁同龢日記》,第145—147頁。



    按,翁心存任工部尚書時與肅順等人為同僚,肅順為人跋扈,曾借“五宇官號事件”惡意打擊翁心存,且此事與“辛酉政變”有關,翁氏父子二人當日均具錄長折。


     


    關於“朝政戰事”,翁心存、翁同龢均為清廷官員,政治家的身份促使他們不得不對朝廷大事保持一定的敏感和關注。然而日記中卻有多處在語氣措辭上呈現出很高的相似性,比如他們聽聞杭州、丹陽失守後的情緒反應幾乎一致。如果說對邸抄、奏折的摘錄是因為有公開傳播閱讀的文本作為記錄依據的話,那麼對這種隻是聽聞性質的事件,在情緒表達上都有諸如“合城官員不知下落”“張國梁不知下落”的情緒感發,同時抒發個人感情色彩的用詞“奈何”都保持高度的雷同,以及記錄位置都很有默契地放於當日日記的末尾處,則不能不說又是第二個巧合。此外,朝廷對“辛酉政變”中載垣、肅順、端華等人的定罪奏折,翁氏父子均不厭其煩地花費大量筆墨轉抄謄錄,這種行為的一致性又讓人頗感意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