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李敖經典大師珍藏版(全2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編輯推薦

    1《北京法源寺:大師珍藏版》


    李敖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品,大師珍藏版


    戊戌變法120周年紀念,探討大變局時代讀書人的真正出路


    精美雙封,39,附贈珍貴書簽


    2《李敖回憶錄:大師珍藏版》


    李敖作品,大師珍藏版


    從無滿臉驕氣,卻總有一身傲骨,有失敗,有英雄,但沒有什麼失敗的英雄


    精美雙封,39,附贈珍貴書簽


     
    內容簡介
    1《北京法源寺:大師珍藏版》定價;39
    戊戌變法120周年紀念,李敖反叛小說正宗文體的史詩之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附贈精美書簽

    這是一本歷史兼小說類的讀物。以北京法源寺為故事背景,講述一段風雲際會的晚清歷史。描述了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前後,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仁人志士為振興中國所做出的努力,塑造了生動又有深度的、高尚且具犧牲精神的人格形像。

    2《李敖回憶錄:大師珍藏版》定價:39
    雖千萬人,吾往矣,李敖精彩傳奇一生,附贈精美書簽1《北京法源寺:大師珍藏版》定價;39
    戊戌變法120周年紀念,李敖反叛小說正宗文體的史詩之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附贈精美書簽

    這是一本歷史兼小說類的讀物。以北京法源寺為故事背景,講述一段風雲際會的晚清歷史。描述了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前後,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仁人志士為振興中國所做出的努力,塑造了生動又有深度的、高尚且具犧牲精神的人格形像。

    2《李敖回憶錄:大師珍藏版》定價:39
    雖千萬人,吾往矣,李敖精彩傳奇一生,附贈精美書簽
    這是一本回憶性質的隨筆集。從作者1935年懵懂出生,到1997年62歲耳順之年,從哈爾濱到北京,到上海,zuihou去臺灣,求學、參軍、辦刊、獲罪、坐牢、隱居、復出,這些往事的回憶,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獨立的思想。
    笑傲江湖、卓而不群、橫睨一世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堪稱一則現代的傳奇。

    作者簡介

    李敖(1935—2018),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中國知名的歷史學家、作家、評論家。一生快意恩仇,筆耕不輟。“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加之特立獨行的人格魅力,深厚學養激發的蓬勃纔情,使得李敖在廣大國人乃至整個華人圈、世界文學圈都享有盛譽。


    著有《北京法源寺》《傳統下的獨白》《李敖快意恩仇錄》《李敖有話說》《李敖語錄》《李敖書信》等100多部著作,被譽為中國近代傑出的批評家。


    讀李敖的書,就是讀一種自由精神,品一份獨立思考,享一席智慧盛宴。                            
    目錄
    1《北京法源寺:大師珍藏版》
    楔子——神秘的棺材
    章憫忠寺
    第二章寂寞餘花
    第三章“休懷粉身念”
    第四章西太後
    第五章康進士
    第六章皇帝
    第七章回向
    第八章大刀王五
    第九章戊戌政變
    第十章搶救
    第十一章舍生
    第十二章從監牢到法場

    1《北京法源寺:大師珍藏版》


    楔子——神秘的棺材


    章憫忠寺


    第二章寂寞餘花


    第三章“休懷粉身念”


    第四章西太後


    第五章康進士


    第六章皇帝


    第七章回向


    第八章大刀王五


    第九章戊戌政變


    第十章搶救


    第十一章舍生


    第十二章從監牢到法場


    第十三章他們都死了


    第十四章“明月幾時有”


    第十五章古剎重逢


    尾聲——掘墳


    我寫《北京法源寺》


     


    2《李敖回憶錄:大師珍藏版》


    如果臺灣沒有李敖


    自序


     


    哈爾濱


    (1935—1937·一到二歲)


    北京·太原


    (1937—1948 ·二到十三歲)


    上海


    (1948—1949·十三到十四歲)


    臺中


    (1949—1954·十四到十九歲)


    臺大


    (1954—1959·十九到二十四歲)


    軍隊


    (1959—1961·二十四到二十六歲) 


    山居


    (1961—1962·二十六到二十七歲)


    “文獻會”


    (1962—1963·二十七到二十八歲) 


    《文星》


    (1962—1966·二十七到三十一歲) 


    星沉


    (1966—1970·三十一到三十五歲) 


    軟禁


    (1970—1971·三十五到三十六歲) 


    監獄


    (1971—1976·三十六到四十一歲) 


    隱居


    (1976—1979·四十一到四十四歲)


    復出


    (1979—1981·四十四到四十六歲) 


    “二進宮”


    (1981—1982·四十六歲)


    筆伐


    (1982—1992·四十七到五十七歲) 


    口誅


    (1993—·五十八歲至今)


    前程


    (1997—·六十二歲以後)
    前言
    李敖作品之
    北京法源寺
    李敖回憶錄
    傳統下的獨白
    李敖快意恩仇錄
    我難忘的事和人
    李敖生死書
    李敖智慧書
    要把金針度與人

    李敖作品之


    北京法源寺


    李敖回憶錄


    傳統下的獨白


    李敖快意恩仇錄


    我難忘的事和人


    李敖生死書


    李敖智慧書


    要把金針度與人


    李敖有話說:笑傲江湖玩一把


    李敖有話說:隻要有理想就可圈可點


    坐牢家爸爸給女兒的80封信


    李敖語錄(上下)


    李敖日記(上中下)


    ……

    媒體評論
    1《北京法源寺:大師珍藏版》
    大變局時代,讀書人的真正出路不在應試做官,而是以行動救世,甚至不惜舍身成仁。
    ——李敖

    1980年再去看他時,他說他正在寫有關譚嗣同的歷史長篇。他滔滔不絕地講譚的滿腔熱血,他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胸懷,以及譚的文學造詣。戊戌政變失敗後,譚不願逃走,寧可以死酬國,在菜市口被清廷斬首時毫不畏懼從容就義。李敖當時講得很激動。這種事本來就是使人感動的,但對李敖,卻不止此。你會覺得他是在身體力行。
    ——許以祺

    1《北京法源寺:大師珍藏版》


    大變局時代,讀書人的真正出路不在應試做官,而是以行動救世,甚至不惜舍身成仁。


    ——李敖


     


    1980年再去看他時,他說他正在寫有關譚嗣同的歷史長篇。他滔滔不絕地講譚的滿腔熱血,他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胸懷,以及譚的文學造詣。戊戌政變失敗後,譚不願逃走,寧可以死酬國,在菜市口被清廷斬首時毫不畏懼從容就義。李敖當時講得很激動。這種事本來就是使人感動的,但對李敖,卻不止此。你會覺得他是在身體力行。


    ——許以祺


     



    ——李敖


     


    從李敖的角度考慮,他的張狂有合乎邏輯的成分。當年他從臺灣國民黨控制的輿論環境下突出重圍,沒有這股子狂勁兒是做不到的。他的狂,也曾經是被欣賞、被仰慕的。影星胡因夢嫁給他,愛的就是他的特立獨行。但是後來,他屢屢被當局打壓和排斥,人被關,書被禁,輿論被封殺,他漸漸落到自己不說狠話,別人便不理不睬的境地。他必須發表些振聾發聵的言論,纔能引起社會關注。久而久之,以狂傲不羈的態度做驚人之語,漸漸成了他的語言風格。


    ——李昕  原三聯書店總編輯 


     


     


    2《李敖回憶錄:大師珍藏版》


    其實我還是有一個大的軌跡:我相信讀書得見,相信有為主義,我相信人不要自尋煩惱、要尋找快樂,我相信人生要有技巧不要蠻干,我相信人要有本錢。


     ——李敖


     



    ——李敖


    這這是中國人格史上的一個異端。他的奇情、奇遇和奇志,他的纔氣、俠氣和悍氣,他的風雲、風雨與風月,他的自負、自傲和自大,是茫茫人海裡的一片吉光。


     ——《南方人物周刊》


     


    從李敖的角度考慮,他的張狂有合乎邏輯的成分。當年他從臺灣國民黨控制的輿論環境下突出重圍,沒有這股子狂勁兒是做不到的。他的狂,也曾經是被欣賞、被仰慕的。影星胡因夢嫁給他,愛的就是他的特立獨行。但是後來,他屢屢被當局打壓和排斥,人被關,書被禁,輿論被封殺,他漸漸落到自己不說狠話,別人便不理不睬的境地。他必須發表些振聾發聵的言論,纔能引起社會關注。久而久之,以狂傲不羈的態度做驚人之語,漸漸成了他的語言風格。


    ——李昕  原三聯書店總編輯 


     


    他博學多纔,語出驚人,他不斷給我們另類的思考,我們應該把這些看做一種養料,他的這種不同恰恰是我們要學習的,要欣賞這種不同。


    李敖是多面的:熱愛他的人看他是大師;擁護者看他是戰士;受過他幫助的人看他是仗義疏財;輕蔑他的人看他是青皮;畏懼他的人看他是流氓。


    狂狷、狡黠和厚黑,顯示出傳統中國流氓文人的鮮明特征。他因而成為現代流氓社會的主題人物,但他同時也具有知識分子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現代性品質。


    他的文章絕不流俗,他的見解是獨到的,他做事情充滿創意,做任何事情都有根有據。


    他一直就是嬉笑怒罵又談笑風生,風裡來雨裡去,火中取栗樂此不疲。


    ——學子

    在線試讀

    1《北京法源寺:大師珍藏版》


     


    章憫忠寺


    7世紀的644年,中國正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唐太宗的天下。他忍了好多好多年,決心親征東北的高麗了。高麗那時候,不僅在朝鮮半島稱霸,北邊的勢力,還延伸到中國東北的遼水流域,這是好大喜功的唐太宗絕不能忍耐的。不能忍耐歸不能忍耐,他不能不小心,因為隋朝就為了三十年前打高麗,害得國內空虛,引起了革命,唐太宗纔趁機滅了隋朝,建了唐朝。如今三十年後,他自己再重新發動這一進攻,是不能不特別小心的。


    唐太宗的計劃是,用二十萬人以下的兵力,用快速進攻,速戰速決。他把這個計劃告訴了一個三十年前曾參加打高麗的老戰士,但老戰士卻說:遼東太遠了,補給困難,高麗人很會守城,速戰速決恐怕很難。但是,老戰士勸阻不了唐太宗,後勸阻他的一個大臣——魏徵——也死了,沒有人勸得住他,他決心打這場仗了。


    645年3月,他要出發了,他留守後方的兒子很緊張,哭了好幾天。後,送他行的時候,他指著自己的衣服對兒子說:“等到下次看見你,再換這件袍子。”——衣服都不用換季,仗很快就會打勝的。


    5月,唐朝的大軍打到了遼東城下,遼東是現在中國東北的遼陽城,血戰以後,攻下了遼東城。6月,已進軍到安市(遼寧蓋平縣東北)。高麗動員了十五萬人,雙方展開了惡鬥,後高麗打不過,就決定堅壁清野,將幾百裡內斷絕人煙,使唐朝軍隊無法就地找到補給。就這樣的,戰爭拖下去了。


    夏天快到了。唐太宗還穿著原來的袍子,不肯脫下來。7月過去了,8月過去了,儲存的糧食快光了,東北的天氣也冷了,唐太宗的袍子也破了。新袍子拿來,他拒絕換,他說,將士們的袍子也都破了,我一個人怎麼穿新的?後,隻好撤軍了,9月在撤退裡度過、10月在撤退裡度過,11月纔回到幽州,到幽州的時候,所有的馬,隻剩下五分之一了。


    幽州,就是北京。


    唐太宗很痛苦,他換掉了舊袍子,可是換不掉舊的創痕。魏徵要是活著,就好了,他想。魏徵活著,就會勸他別打這場仗。他派人到魏徵墳上,新立了一座碑。把魏徵的太太兒子找來,特別慰問他們,表示他對魏徵的懷念。


    他在幽州,蓋了一座廟,追念這次征東而死的所有的將士,他們的死亡,是為國盡忠而死,死在家鄉以外。他們的死亡是叫人心慟的,他們的身世是可憐的,這座廟的名字,應該表達出這種意思,唐太宗後決定,這座廟,叫做“憫忠寺”。


    寺裡面,蓋了一座大樓,叫憫忠閣,立了許多許多有名的和無名的紀念牌位,閣蓋得極高,高得後來有一句諺語:“憫忠高閣,去天一握。”表示它離天那麼近。


    這是中國的早期忠烈祠。


    一千年過去了。一千年的風雪與戰亂,高高的憫忠閣已經倒塌了,但是憫忠寺還淒涼地存在著。


    憫忠寺剛蓋時候的北京舊城,早就沒有了,原來舊城的範圍,也沒有古跡可尋,留下的紀錄,隻能追溯到10世紀的遼朝。遼朝在北京蓋了新城,憫忠寺被新城圍住,位置在新城的東方。12世紀的時候,金朝滅了遼朝,它把北京城重新加大。在遼朝蓋的城外面,蓋了一個大四倍的城,把它套在裡面,這時候的憫忠寺,在金朝的北京城裡,位置就偏向東南。13朝又滅了金朝,又重新蓋了北京城,這個城,整個地朝北移動了,金朝的城,隻有東北角的一小部朝的新城裡。這時候的憫忠寺,被拋在城外的西南角。14世紀,明朝朝,又重建北京城,整個地朝南移,蓋了一個方形的城,朝舊城的三分之二。這時候的憫忠寺,還是在城外面的西南角,不過離城比一百年前近了。到了16世紀,大臣告訴明朝第十一個皇帝說,城外面的百姓,比城裡面的多了一倍了,不能不保護他們。於是皇帝在1550年,叫一個奸臣嚴嵩主持,在城的南邊,加蓋了一個外城,東西比內城寬一點,南北比內城短一半。從此以後,這個古城的樣子,就確定了。就這樣的,四百三十多年下來,直到今天。


    1550年外城蓋好的時候,憫忠寺正式重圈到北京城裡來。過了九十四年,清朝取代了明朝,原來在遼水流域的滿族,統治了漢族的中國。又過了八十六年,清朝的第三個皇帝世宗雍正皇帝,在他即位第九年——1731年的時候,想到了這座忠烈祠,他把它改名叫“法源寺”。四十九年後,清朝的第四個皇帝高宗乾隆也親來這裡,並且親題寫了“法海真源”四個字,刻成匾,掛在這廟裡。


    又一百六十多年過去了,法源寺的附近,已經多了人煙,也多了寺南的義地和荒塚,許多從外地到北京來的人,死在北京,不能歸葬的,都一一埋在這邊了。那時候不流行火葬,人死後連同棺材運回家鄉,很不簡單。他們生時不能回歸故鄉,死後埋骨於此,總希望有點家鄉味。所以,這些墳地也分區了,江蘇人埋在江蘇義地、江西人埋在江西義地、河南人埋在河南義地,不能明顯分區的,也有許多義地可埋。至於能夠歸葬的,都先把棺材停在廟上,在廟裡的空房,擺上長板凳,棺材就放在上面。有時候這一放就放得很久,甚至沒人再過問。有的棺木不好,會生蟲子、出惡臭,廟裡的人,也隻好一再用厚漆漆它,漆不住的,也隻好就地處理,淪入荒塚了。


    就這樣的,北京的寺廟就成為人們生死線上的一個過渡,寺廟的和尚,除了本身的出世修行以外,他們的重要職務,就是代人們生前解決人神問題、死後處理人鬼問題。


    法源寺的和尚,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法源寺在北京的寺廟裡,有它特有的悲愴氣氛。其他的寺廟,興建的原因大多比較單純,像隆福寺、法華寺,隻是明朝皇帝應太監的請求,為了弘揚佛法,就蓋起來了;像護國寺、普渡朝丞相托克托、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的宅邸,就宅邸一改就完成了。法源寺卻完全不一樣。它從唐太宗死前四年蓋起,目的就是追念為中國而死的先烈與國殤,它的悲愴氣氛,從它原始的“憫忠”字樣就已表露。北京的寺廟名字,柏林寺、賢良寺、普濟寺、廣化寺、寶禪寺、妙應寺、廣濟寺、崇效寺、龍樹寺、龍泉寺等等,都沒有悲愴的意味,嵩祝寺、瑞應寺、大慶壽寺、延壽寺等等,甚至還洋溢著一片喜氣。隻有憫忠寺,它一開始,就表露了陰郁與蒼茫。它日後的歷史,也一再和這種氣氛相伴。在它興建後四百八十年,一個亡國的皇帝被關到裡面,那是北宋的欽宗,他有著可憐的身世,他的父親徽宗,藝術家的成分遠多於皇帝,在位二十五年,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後,丟給了他,他隻做了一年皇帝,就亡國了,然後做了三十一年的囚犯。在憫忠寺,他回想故國,在曉鐘夕照裡,過著痛苦淒涼的歲月。


     


    *  *  *


     


    “康先生又來法源寺看古碑了。”說話聲音來自背後,康有為轉身一看,看到一個中年人,在對他微笑。


    中年人中等身材,留著分頭,但有點雜亂,圓圓的臉上,戴著圓圓的玳瑁眼鏡,眼睛不大,但極有神,鼻子有點鷹鉤,在薄薄的嘴唇上,留著一排胡子。下巴是刮過的,可見頭發有點雜亂,並非不修邊幅,而是名士派的緣故。他身穿一套褐色舊西裝,擦過的黑皮鞋,整齊干淨,像個很像樣的教授。


    康有為伸出手來,和中年人握了手,好奇地問:“先生知道我姓康?”


    “康先生名滿天下,當然知道。”中年人笑著說,非常友善。


    “你先生見過我?能認出我來?”康有為問。“你剛纔說我‘又’來法源寺看古碑了。你好像看我來過?”


    中年人笑起來,笑容中有點神秘。他低下了頭,又抬起來。兩隻有神的眼睛,上下打量著康有為,慢慢地說:


    “我當然認得出康先生,在報上照片看得太多了。何況,我還見過康先生,不過,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康先生恐怕不記得了。”


    “多早以前?”


    “算來康先生會嚇一跳,近四十年以前。準確地說,是三十八年前。”


    康有為圓睜了眼睛,好奇地問:“可能嗎?看你先生不過四五十歲。近四十年前你隻有十多歲,你十多歲時見過我?在哪裡見到的?”


    “就在北京。”


    “在北京哪裡?”


    “就在北京這裡。”中年人把手指地,“就在北京這法源寺裡。就在這石碑前面。”


    康有為為之一震。他抓住中年人的手,仔細端詳著、端詳著。“你是——”


    “我是——我是當年法源寺當家和尚佘和尚的小徒弟!”


    康有為愣住了。他大為驚訝,仔細盯住了對方。突然間,他擁上前去,抱住中年人:“啊,我記得你!我記得你,你就是那位從河南逃荒出來、被哥哥放在廟門口的小弟弟!”


    中年人不再故作神秘了,他抱住康有為,眼睛濕了。抱了一陣,兩人互抱著腰,上半身都向後仰,互相端詳著。中年人贊賞地搖搖頭:“康先生博聞強記,真名不虛傳,康先生記性真好!近四十年前的一個小和尚,你還記得。”


    “也不是記性多好,而是你當年給我的印像太深刻了、太深刻了!”


    康有為雙手拉著中年人的雙手:“你當時叫什麼來著,你叫——”


    “普淨。我叫普淨。”


    “對、對!你叫普淨,你叫普淨!”


    “普淨是我做小和尚的名字,我的本姓姓李,我叫李十力。……”


    “李十力?李十力是你?”康有為又一次大為驚訝,他用手指點著中年人的前胸,“你不是北京大學的名教授嗎?”


    李十力笑著點了點頭,“教授倒是濫竽,名則未必。”


    “你太客氣了。”康有為說,“大家都知道中國現代有個搞‘新唯識論’的大學者,我也一直心儀已久,並且一直想有緣一見的,原來就是你,就是我四十年前見過的小法師啊!久別重逢,並且重逢在四十年前的老地方,真太巧了、太巧了!”


    “《墨子》中說‘景不徙’、《莊子》中說‘飛鳥之影,未嘗動也’。都是把過去的投影,給抽像地凝聚在原來地方,表示形離開了,可是影沒離開。如今四十年後,康先生和我的形又重現在這兒,我們簡直給古書提供了形影不離的見證了。”


    康有為拍著李十力的肩膀,笑著說:“你說得是。這正是形影不離啊!可惜的是,我老了,佘法師也不在了。佘法師若活到現在,也八十開外了吧?”


    “正好八十整歲。並且正好就是今天——今天正是佘法師八十冥誕啊!”


    “太巧了、太巧了!所有的巧事,今天都集合在一起了!佘法師八十冥誕,廟上一定有紀念儀式吧?”


    “設了一個禮堂,大家行禮。這幾天我從學校過來,住在廟上,一來幫忙照料,二來也清淨幾天,好好想些問題。正好踫到康先生來廟上,真是‘有緣千裡來相會’了。”


    “真是‘有緣千裡來相會’。我這次從青島到北京,目的也是看看老朋友。前天——八月五日——一位老朋友袁勵準翰林請我喫飯,回想二十八年前的八月五日,正好是戊戌政變我出亡上輪船那天,船到上海,英國人開來兩條兵艦救康有為,可是沒人認識康有為。正好袁勵準在船上,經他指點,我纔能死裡逃生。我跟袁勵準近三十年不見了,這次故人重逢,在座的有大畫家溥儒,當場畫了幅英艦援救圖,我還題了字。當時大家都說再見到近三十年不見的老朋友,真值得慶祝,沒想到纔過了一天,就見到你這位近四十年不見的老朋友了。我們也該慶祝一下。怎麼樣?等我到禮堂先向佘法師行個禮,如蒙賞光,我們就到附近喫個小館。”


    “承蒙康先生賞飯,是我的榮幸。不過今天廟上備有素席,我們就在廟上喫吧。現在時候也近晌午了,先陪康先生行禮吧!”


    禮堂設在一個想不到的地方——廟上後一進的藏經閣。原因是佘法師生前說他讀書沒讀夠,死後盼與書為伍。廟上的人為了成其遺願,就把他供奉在藏經閣。閣前有百年古銀杏一棵,枝干槎丫,蔭覆半院。階前有兩株西府海棠,也兩百多年了。當年大詩人龔定盦有一天整理舊物,發現一包這兩棵海棠落下的花瓣,他感而有詞,寫道:


     


    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


    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千年。


    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斕斑裡。


    莫怪憐他,身世依然似落花。


     


    這位天纔橫溢的大詩人死後六十年,佘法師“身世依然似落花”地魂歸古廟;他死後二十六年,他當年的小徒弟與一飯之緣的康有為,並肩而至,來向他行禮了。


     


     


    2《李敖回憶錄:大師珍藏版》


    我前後兩次坐牢,所坐皆為“非其罪也”的冤獄,但達觀博識之下,發現坐牢的壞處有五百種,但是也有五種好處:


    ,你沒有時間了。你對時間的感覺,完全變了。表給沒收了,時間單位對自己已經拉長,已經不再那麼精確。過去有表,一分鐘是一分鐘、五分鐘是五分鐘,一坐牢,一切都變成大約了,無須再爭取一分鐘、趕幾分鐘、提前幾分鐘,或再過幾分鐘就遲到了、來不及了。換句話說,永遠不要再趕什麼時間或限定什麼時間了,你永遠來得及做任何事——除了後悔莫及,如果你後悔的話。


    第二,你沒有空間了。你對空間的感覺,也完全變了。空間的單位已經縮小,已經不再那麼動不動就多少坪、多少裡,或什麼幾千公尺了。你開始真正認識,什麼是牆。牆在你眼前、在你左邊、在你右邊、在你背後。四面牆圍住一塊小地方給你,那簡直不叫空間,而像是一個計算空間的小單位,你坐在地上,雙手抱住膝,用屁股做中心,腳尖著力,轉個三百六十度,你會感到,你仿佛坐在立體幾何裡。立體幾何談遍了空間,但它自己,隻是一本小立體。


    第三,你沒有敵人了。你的敵人把你關起來,就是把你和他們分割,大家一了百了。所以,一切都一了百了,你不再見到他們那一張張討厭的丑臉,不再聽到他們一聲聲同樣的噪音,你的眼前不再有他們查問,背後不再有他們跟蹤,你開始落得清靜。


    第四,你沒有朋友了。朋友膽大的已經同你一起坐牢,膽小的心中慶幸你總算進去了。他們的心情,就好像守在病房外面探望一個得傳染病要死又不死的朋友,病人死了,對雙方都是解脫。你剛坐牢的時候,他們有的會來看你一次,也隻是一次,以後,他們不再好奇了,一個人到動物園看過斑馬以後,可以十年無須再看斑馬。所以那次來看你,不是來探望,而是來了清心願,或來永別。但是,無論怎麼說,他們在膽小的朋友中,是傷人心少的。


    第五,你沒女人了。坐牢時候,你的形而上和形而下是一起坐的,除了犯的是風化罪,十九都是形而上惹禍,形而下遭殃。在午夜夢回,形而下向你抬頭抗議或向你揭竿而起的時候,你當然對它抱歉。不過反過來說,從形而下惹來的種種女人的苦惱,也因坐牢而一筆勾銷。為什麼?男女關繫本來是鐵鏈關繫,難分難解,可是一坐牢,就從鐵鏈關繫變為鐵欄關繫,就易分易解了,因為女人是你坐牢時離開你迅速的動物。女人不離開,你隻是男性;女人離開了,你纔是男人,坐牢可使你變成純男人,從一物兩用變成一物一職,倒蠻適合精簡原則、倒也不錯。


    在牢中術語,次坐牢叫坐牢,第二次坐牢卻叫“二進宮”。我在“二進宮”六個月裡,除了見了“汝清”、武慰先這些漂亮的小女生外,朋友們我都沒見,唐德剛、張坤山、陳曉林、李昂、許以祺等等都枉來土城看守所。許以祺有一篇《“鐘聲無恙我將歸”——李敖二度出獄有感》,頗能知我,全文如下,用做我牢獄生涯的總結:


     


    李敖是去年7月第二次被關進臺灣牢裡。今年1月,我有些雜事去臺北,有些念著他,就決定去土城監獄看看他。那天倒是晴天,暖暖的太陽使人幻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叫了一輛計程車直駛土城。滿以為到了土城鄉下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鄉野空氣,誰知計程車一路駛去未出臺北就到了土城,原來這二個城鎮已連了起來。土城滿街競選的招貼又污染了視野,換來我一肚子的不高興。到了土城監獄,李敖又不肯出來會客,獄警說“他在黑暗裡尋找光明”。後來想想,何必去看他呢?真要是見了他又能說些什麼?


    在回來的路上,憶起1979年在臺北金蘭大廈看他的情景。離前一次看他已匆匆十五年。我們談了幾個深夜。他瘦了些,卻精神抖擻。表面上仍然童心未泯,骨子裡卻深沉得很。我看他很怕冷,穿得出奇的多。後來知道他的胃也不好,同他的關節炎一樣,都是在牢裡造成的。我問他牢裡的日子可好?他嘴角帶動一下,沒有笑,就岔開話題談別的。後來我忍不住又問他,他長長地看了我一會兒,指著客廳裡的鋼琴說:


    “這是我在牢裡賺的錢為我女兒買的!”


    “在牢裡能賺錢?”我詫異地問。


    “我為其他的牢犯寫狀子。”


    “能賺這麼多?”


    “其實賺的不止此數,其他的都分給難友了!”


    我知道李敖常接濟他所同情或佩服的人,不過聽他自己提起還是次。此後他再沒同我談過牢裡的事情,當然更談不上他的感觸了。他把牢裡的事看成很私己的,不願別人共同負擔。同李敖作泛泛之交很容易,他對世俗的興趣也大。但總要同他深交而且觸及他的靈魂時,纔能真正喜愛他。他的一首舊句很能道出個中滋味:


     


    何必空杯容索寞?


    何不仗酒打山門?


    醉眼未開開應笑,


    笑請朝陽斬黃昏。


     


    今天在臺灣及海外的知識分子,多數都養尊處優了。大家很忙,隻能用閑情來關懷魏京生、劉青;也隻能以“冷靜”“旁觀”的態度看“美麗島事件”“陳文成事件”,並以此態度為驕傲。不論正反,知識分子已經失去了參與的熱誠,更不必談“舍生取義”了。知識分子的“漠不關心”已成了近二十年來的世界性氣候,形成了新的醬缸。假如說要找一個為理想、為原則死拼的怕不多。李敖卻是一個,他的獨立特行,使他孤零零地與別人遠遠地分開。近十幾年來,不論在牢裡牢外,他總像個走鋼索的江湖藝人。許多人等著看他的精彩表演,我總是替他擔心捏汗。他倒是藝高膽大,鬥志激昂,偶有失手也不氣餒。三年前他復出後,仍不改江湖藝人本色,走他自己的鋼索。在這種情形之下,實在無法用常人的價值去衡量他。對他自己的價值,他是自負而肯定的。他的另一首舊詩就寫他自己的這種心境:


     


    上帝所造皆鼠子,


    抬頭我卻笑天公。


    冷眼白盡世間相,


    漠然無語傲群生。


     


    李敖常常用自己比耶穌。我同他說這是不能比的,耶穌的愛心怕隻有神纔有。他說同耶穌比受難總可以吧!我倒相信他同耶穌一樣都能背十字架,不過耶穌是為世人背,李敖隻為自己的理想、原則背,這也是神同人的分野。李敖畢竟是讀歷史的人,他對一切人和事都以歷史觀點出發。這是很可取的觀點。他的耐力、韌性或都源於此。他勤奮,重視自己的時間。他精力充沛,警覺性高,融會貫通力強。我總覺得他像一面鏡子,看到他,會使人想到自己,反省許多事情。同他在一起,總使你覺得他負有重大的任務,也亟待完成。他在另一首詩裡寫道:


     


    煙塵彌漫千重霧,


    辛苦或失樓前樹。


    達者無為無不為


    且為後世鋪長路。


     


    1980年再去看他時,他說他正在寫有關譚嗣同的歷史長篇。他滔滔不絕地講譚的滿腔熱血,他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胸懷,以及譚的文學造詣。戊戌政變失敗後,譚不願逃走,寧可以死酬國,在菜市口被清廷斬首時毫不畏懼從容就義。李敖當時講得很激動。這種事本來就是使人感動的,但對李敖,卻不止此。你會覺得他是在身體力行。那天我們談得很晚,第二天一早他就來了,帶來一個扇面送我。他記得我曾要他在我的杭扇上寫幾個字。想不到他抄了一整扇面譚嗣同的詩給我。前首八句頗能表達李敖自己的情懷:


     


    無端過去生中事,


    兜上朦矓業眼來。


    燈下髑髏誰一劍?


    尊前尸塚夢三槐。


    金裘噴血和天鬥,


    雲竹聞歌匝地哀。


    徐甲儻容心懺悔,


    願身成骨骨成灰。


     


    早在60年代初,我就說李敖的特點就是他的鬥志。二十年後,本性未改。許多人說李敖這樣下去遲早是一個悲劇角色。看他的詩,看他對譚嗣同的仰慕,好像他自己也有準備似的。他不止一次對我說,你們這些在外面的中國知識分子是中國的精英,但是你們為中國做了些什麼?這是李敖對我們的期望,而我們對李敖的期望是什麼?李敖第二次入獄,多少人覺得他是自作自受,多少人道聽途說,落井下石,我們連起碼的把人同事分別開來都做不到。我們在乎的還是私人恩怨,不是原則支持。


     


    苦心豈免含冤怨?


    求全難燃已死灰。


    如今哪復滄海日,


    鐘聲無恙我將歸。


     


    李敖二十年前寫這些句子時,可能是為情而寫,正像他寫的其他東西一樣,迸發強烈的歷史感。今天再讀它們,仍可在不同的層次裡揣摩它的意義。“鐘聲無恙我將歸”,2月初他出獄歸來,立即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大曝監獄黑暗內幕。他說六個月的牢不是白坐的,他看了一卡車的書,寫了三十萬言,出了六本書,完成了一篇十萬字的小說。


    這就是李敖,旺盛的精力,激昂的鬥志。對於他,我們能說什麼?








    脫脫(1314—1355朝丞相。


     




    米。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