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文化的性格(梁曉聲2018年重磅新作,當當獨家簽章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梁曉聲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隨筆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7210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4372106
    作者:梁曉聲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梁曉聲2018年重磅新作,是對於中國文化多年的讀書思考集大成之作!


    2、繼《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中國人的人性與人生》後,從文化視角切入,全新深度解剖中國人文化心理基因及演變


    3站在當今社會現實的立場,對照世界文化底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穎、行文辛辣、富於思辨性。


    4儒家思想中*有意義的論點是什璋因何對孟子言論大為震怒?中國所謂的“士大夫精神”經得起推敲嗎?《詩經》裡很重要的一部分作品是在拍馬屁?林黛玉的“喫醋”卻折射大觀園裡的等級觀念?文化有優劣之分嗎?長於文化閹割的清朝,卻意外地保存了怎樣的文化暗線?國家也是有文藝氣質的?民國究竟是個什麼模樣?

     
    內容簡介

    本書是梁曉聲先生解讀中國文化的一部新作,是一部梳理傳統文化的讀書筆記與思考心得。包括了對中國歷史、文學、文藝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既有以時間為線索的宏觀歷史考察,也有對文藝作品的微觀解剖,力圖從中整理一條出關於中國文化、中國人精神氣質總結性的內容線索。作者站在當下社會現實的立場,對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穎、行文辛辣、富於思辨性。

    作者簡介

    梁曉聲,當代著名作家、教授、全國政協委員。創作過大量極具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主要作品有《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知青》《中國人的人性與人生》《中國人的日常》等。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學者、思想者等多個維度,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目錄
    章 中國歷史的文化特質

    ·文化的好與壞
    ·一句“民為貴”抵過半部《道德經》
    ·自古帝王不讀書
    ·說說大清
    ·雙面民國
    ·國家的文藝氣質

    第二章 文以載道

    ·中國之蒙學現像
    ·中國的詩與歌
    ·正史與野史

    章 中國歷史的文化特質


     


    ·文化的好與壞


    ·一句“民為貴”抵過半部《道德經》


    ·自古帝王不讀


    ·說說大清


    ·雙面民國


    ·國家的文藝氣質


     


    第二章 文以載道


     


    ·中國之蒙學現像


    ·中國的詩與歌


    ·正史與野史


    ·胡適與魯迅


    ·貴族精神與“士大夫精神”


    ·秦文與漢賦


    ·嵇康之


    ·《詩》的文藝品質


     


    第三章 文學即人學


     


    ·我的使命


    ·我與文學


    ·讀的烙印


    ·人和書的親情


    ·關論林黛玉的不“醋”


    ·唐詩宋詞的背面


    ·百年文化的表情


    ·評論的尺度


     


    第四章 文明意味著什麼


     


    ·文明的尺度


    ·人性似水


    ·報復的尺度


    ·中國人文文化的現狀


    ·拒做儒家思想的優秀生


    ·平凡的地位


    ·崇尚“曲晦”乃全社會的變態


    ·論大學精神


    ·論“苦行文化”之流弊

    在線試讀
    一句“民為貴”抵過半部《道德經》

    1912 年2 月12 日,清皇室發布了遜位詔書,聲明“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詔書是“大內”一等筆杆子所作,文采俊雋,有一吟三嘆之韻,含催人淚下之情,端的屬於美文,可與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有一比。仿佛彼們自打入主漢家,朝朝暮暮與普天之下的子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但同舟共濟,而且親如魚水一般。似乎彼們的棄權,是一百二十分對不起老百姓的內疚之事。
    清朝的完結,不但是古老的封建國體之崩潰,也是封建文化之文化中心地位的動搖和喪失過程。封建國體與封建文化,如蛤蜊的雙殼,是缺一不可的“配套”。比作蛤蜊而非蚌,是因為殼內不會產生珍珠。
    清朝在中國歷史上並非罪孽深重的朝代,起碼不比此前任何一個朝代罪孽更大。在中興時期,勵精圖志的作為可圈可點。但是像此前任何一個朝代一樣,根本無法克服專制和腐敗兩種遺傳其身的“合並癌”。於是規律性地由迷戀專制而視進步為天敵,由腐敗而腐朽終至晚衰、沒落、不可救藥。既迷戀專制又想不怎麼腐敗完全是異想天開。因為越企圖持久地專權便越會使勁加碼地專制,也就越會強調其特權的性和全面性,於是特權漸趨無限大,而腐敗也就似乎不算腐敗,不足論道了,於是不可救藥。
    封建國體由於先天的“合並癌”,其延續是一種向亡而存的存在。即使在其中興階段也是如此,好比帶癌之人生命的某一時期顯現紅光滿面精力充沛的假像。
    而談到封建文化,無論如何也是繞不開孔子的,並且一向會使後人聯想到與他同時期的老子,以及後來的孟子與“諸子百家”。
    我偶談孔子時,頭腦中同時會出現兩種“標簽”—— 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封建時期思想家。正如一談到孔雀和天鵝,美麗與優雅的形像和野禽的概念同時在頭腦中出現。
    研究孔子的學者和尊崇孔子的後人,似乎更喜歡說他是偉大的“古代”思想家。
    但是沒有什麼歷史人物能生活在非封建的古代國度。
    而且人類社會的封建時期也並非便是一無是處的時期,封建時期自有其封建文明——在中國的春秋時期能產生孔子、老子及文化思想方面的“諸子百家”,本身便是封建文明的佐證。

    一句“民為貴”抵過半部《道德經》


     


    1912 年2 月12 日,清皇室發布了遜位詔書,聲明“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詔書是“大內”一等筆杆子所作,文采俊雋,有一吟三嘆之韻,含催人淚下之情,端的屬於美文,可與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有一比。仿佛彼們自打入主漢家,朝朝暮暮與普天之下的子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但同舟共濟,而且親如魚水一般。似乎彼們的棄權,是一百二十分對不起老百姓的內疚之事


    清朝的完結,不但是古老的封建國體之崩潰,也是封建文化之文化中心地位的動搖和喪失過程。封建國體與封建文化,如蛤蜊的雙殼,是缺一不可的“配套”。比作蛤蜊而非蚌,是因為殼內不會產生珍珠。


    清朝在中國歷史上並非罪孽深重的朝代,起碼不比此前任何一個朝代罪孽更大。在中興時期,勵精圖志的作為可圈可點。但是像此前任何一個朝代一樣,根本無法克服專制和腐敗兩種遺傳其身的“合並癌”。於是規律性地由迷戀專制而視進步為天敵,由腐敗而腐朽終至晚衰、沒落、不可救藥。既迷戀專制又想不怎麼腐敗完全是異想天開。因為越企圖持久地專權便越會使勁加碼地專制,也就越會強調其特權的性和全面性,於是特權漸趨無限大,而腐敗也就似乎不算腐敗,不足論道了,於是不可救藥。


    封建國體由於先天的“合並癌”,其延續是一種向亡而存的存在。即使在其中興階段也是如此,好比帶癌之人生命的某一時期顯現紅光滿面精力充沛的假像。


    而談到封建文化,無論如何也是繞不開孔子的,並且一向會使後人聯想到與他同時期的老子,以及後來的孟子與“諸子百家”。


    我偶談孔子時,頭腦中同時會出現兩種“標簽”—— 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封建時期思想家。正如一談到孔雀和天鵝,美麗與優雅的形像和野禽的概念同時在頭腦中出現。


    研究孔子的學者和尊崇孔子的後人,似乎更喜歡說他是偉大的“古代”思想家。


    但是沒有什麼歷史人物能生活在非封建的古代國度。


    而且人類社會的封建時期也並非便是一無是處的時期,封建時期自有其封建文明——在中國的春秋時期能產生孔子、老子及文化思想方面的“諸子百家”,本身便是封建文明的佐證。


    同理,封建思想並非一概地一無是處。偉大的封建時期的思想家之所以偉大,乃在於其思想不但有益於促進當時之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對於當代的人類社會仍部分地具有文化思想遺產的價值。不能要求孔子當年具有現代民主思想,這樣要求古人既不客觀也不厚道。亦不能因為孔子當年並沒宣講過多少有點兒現代民主意識的思想而否定其偉大性,正如不能責怪古人僅僅發明了算盤而並沒進一步研發出計算器而覺得算盤之發明不偉大。


    孔子的思想是多方面的,對中國影響悠久和深遠的是“君子”文化。“君子”文化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智”非指心機能力,而是指理性。


    那麼,孔子實際上是希望通過傳播好人文化而實現其對於好社會的理想。


    我們當下中國人每每熱議的話題是—— 好社會之實現,好制度的作用更大還是好人多起來的作用更大。


    竊以為,二者是不該對立而談的。若一種制度較開明,並且在向著更開明發展,那麼當然好人越多,發展越順利。反之,做好人難,幾乎隻有做順民。但若想要將不好的制度朝好的方面改變,那就還是得靠人。不靠人靠神嗎?於是人的作用凸顯了。


    在此點上,一個有趣的現像是,鼓吹制度決定論的胡適,竟也同孔子一樣,在民國時期將社會進步的希望一度寄托於所謂“好人政府”。


    胡適心目中的好人,與孔子心目中的好人如出一轍,無非是君子式的肯為社會進步奉獻能力的人。


    孔子當年也是面臨制度的作用更大還是人的作用更大的自我叩問的。他倒沒什麼帝王崇拜,他內心裡肯定是主張天下為公的;他將帝王也視為可以通過好思想化為“明君”“仁主”的人——他認為如此一來,好制度自然會由“明君”“仁主”來開創的。在他所處的時代,“君”與“君”是不一樣的,有的“君”確實想做“明君”“仁主”;他以他的眼看從前,春秋前邊的歷史中,也確實有所謂“明君”“仁君”產生過。所以,便不能認為他那麼思想簡直是腦子進水了,完全違背社會良性發展之邏輯。


    無獨有偶,兩千多年後,在日軍大舉侵華,中國軍隊節節敗退之際,現代民主啟蒙思想家胡適,向當局有關方面呈文,一反不染官職的清流之志,自薦要當“駐日大使”。


    他意欲何為呢?


    他要以和平之道,當面教導日本天皇改變支持軍國主義的立場,帶頭反對日本軍方的侵華行徑。


    孔子也罷,胡適也罷,不論對於古代列國諸王,還是對於現代日本天皇,所表現出的好願望的頗為自信的一致性,證明的並非是文化大師們的天真幼稚,而是古今中外文化正能量在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下的應急反應。


    孔子與胡適;古代與現代;封建與民主;儒家思想的鼻祖與新文化運動的宣言者之間;在主張和倡導君子人格以及與之相關的人格修養方面,穿越式地進行了復合。


    一切古代的優秀思想的總和,乃是人類社會近當代優秀思想成果的母體—— 後者要麼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揚,要麼是在質疑、解構、修正、批判和顛覆前者的過程中纔形成其自身價值的。即使是這一種情況,後者仍當感激前者,好比沒有“面引子”,發不出好面蒸不出好馍來。



    若以孔子與古希臘三哲相比較——孔子的思想早於後者們一百多年,這是孔子的偉大之處;後者們的思想具有體繫化的特征,並且他們的國所具有的初級民主之端倪,為他們的“國是”思考提供了“超君”想像的客觀空間—— 這與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大為不同,於是會對比出孔子之“國是”思想明顯的歷史局限性。


    而在孔子與老子之間,我覺得孔子的全部思想更切實際一些。


    孔子的思想是語錄式的,老子的思想是論文式的。前者是入世的,主張有能力的人應為國為民有所擔當,體現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精義。就此點而言,我甚至認為具有現代西方“個人主義”的某些色彩,因而於封建的底片上,隱含著現代的線條。老子的思想也是自成體繫的,無須後人歸納分類。《道德經》的思想維度比孔子的思想維度大,思辯風格一目了然,修辭的邏輯特征甚強,具有縱橫駁論之鋒,故後人亦稱他那一派人物為“縱橫家”——可視為中國早的辯證哲學。


    近代有些研究者認為,孔子拜見過請教過問題的老子,未必便是《道德經》的作者,而《道德經》實際上產生於孔子死去很多年之後。既然老子乃是《道德經》的“經主”似乎早已成共識,我們也隻有將老子與《道德經》相提並論。


    《道德經》之“道”指自然規律與人為的事物規律;“德”指相對於兩種規律的人的意識。依老子看來,凡人為之事與物,基本上全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人與自然的關繫,以無為地生存於自然界中為明智。果而如此,人類的進化反成自身罪孽了,像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尋常物種那麼聽天由命,似乎纔是正理。反之,之愚也。


    在人為事物現像中,老子著力攻擊的是所謂“聖人”們那套禮教之說和人類一切企圖構建秩序的“妄想”—— 他主張人皆不應有為,是謂“道法自然”。反之,偽也。那麼當然的,什麼仁義禮智信,全都是謊言。


    我覺得,《道德經》的鋒芒所指,分明也是旨在批判“聖人”孔夫子的。大概孔子死後榮名加身,“老子們”是心有不快的。但問題是,其矛頭一經對準孔子,本身固有的智慧之光於是暗淡了—— 因為孔子的某些思想,畢竟有益於人之心性的進化。“是以聖人之志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在老子的思想體繫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告誡作為統治者的“聖人”,“使民無知無欲也”的重要性。


    孔子以“復禮”為己任;老子以“愚民”為天職。孔子力圖誨君王善為而為;老子則苦勸“聖人”諳不為之妙理。


    關於《道德經》的“愚民”主張,實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此點上,我認為與孔子試圖以仁義禮智信化民的主張相比,絕不是什麼更高級的思想,而是橫看豎看都屬於糟粕。


    馮友蘭論及老子,認為他的思想成果是“對於思想的思想,所以是更高層次的思想”——僅就其形而上的,抽像的,思辯性精彩的部分而言,並不算是過分的美譽。但,那也不能因而根本無視其糟粕部分的存在。


    中國之學界有種長久的通病,便是對所謂經典的一味贊美


    尤其是成了靠宣講經典喫飯的人以後,更是習慣於論瑕為美。仿佛不如此,所捧的飯碗就低等了似的。在此點上,不要說不及西人治學的客觀了,就是連致力於傳授的古人也不及的。後者們對所謂經典也還是具有批判精神的,且能在批判中貢獻新思想。而當代的靠宣講經典喫飯的人,大抵本無獨立見解,所以不敢批判,也就隻有一味贊美。


    依我看來,在“愚民”這一點上,《道德經》與柏拉圖的《理想國》有共同之處。他們二人,當然是不可能進行過思想交流的。


    在所處時期接近的歷史長河中,在都未至彼國的前提下,竟不約而同給人類的好社會之實踐開出了愚民的藥方,這倒是值得思索的。


    我們今人不因而否認柏拉圖之古代大思想家的地位,當然也不應因而杯葛老子。打幾分的思想家那也是思想家,人類還沒產生過不打的思想成果,包括《聖經》。


    至於孟子,比孔門的任何一名弟子對光大孔子的思想都功不可沒。孟子在所有古代思想家中是善用比喻的,還善於講故事—— 起碼在他生前是那樣。


    孟子誨人不倦的對像主要是君王—— 在此點上他比孔子幸運。


    孔子當年周遊列國受待見之時少,列國的王們都是軍事力量崇拜者,更需要的是防止政變的王位鞏固之術和取勝避敗的戰術,對文化統治這種“軟實力”的重視相當漠然。到了孟子的時期,王們的存亡如上市公司,今朝這家上市了,明日那家崩盤了,退市了,都與彼們在本國的民心狀況有一定關繫。孔子的學說乃是引導彼們“團結”民心的,死後的“學術”影響大於生前。孟子繼承了孔子衣缽,宣傳且有發揚,於是王們都想聽聽他的高見了;反正聽聽對自己並無損失,損失無非就是浪費了點時間。故也可以說,孟子得以見到幾位王,當面貢獻自己的思想,是沾了孔子身後名的光。


    孟子治國理念的核心是“仁政”,這種理念說多了,勸誨不免有了教誨的意味,王們其實是不愛聽的。《孟子》七篇隻記述其見了哪幾位王,向彼們闡釋“仁政”道理時打了什麼比方,講了什麼故事,無一字記述王們采納了沒有,采納後治國情況發生了什麼變化,原因就在於他講他的,王們有一搭無一搭地聽著而已。好比當下的中國,商戰之勢洶洶,老總們都怕出局或急於上市,兼並別人;他那套“仁政”的理念隻能被王們認為理念上成立,解決不了彼們的當務之急。這也難怪彼們,實際情況也是,往往還沒能實踐“仁政”呢,自己的國已被滅了。


    孟子的專執一念,並不意味著他好為王師,也並非是他想靠貢獻思想混個一官半職。他肯定是有人文情懷的人,是真心恤民愛民的思想家。他心目中的民,比老子心目中的民地位高多了——坦率來講,我認為老子的民思想是陰暗的,不光明。我想孟子的邏輯是這樣的——使一王仁,於是“仁政”便得以在一國實踐,於是百千萬民便可享“仁政”之福澤;於是為別國的王樹立了榜樣,天下太平,諸國和睦的局面有望開創。


    所以孟子比孔子還理想主義,他的理想太陽光了,幾近於天真無邪。


    孟子有句話說得很牛,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此話是“天下為公”的明確的注腳。


    我每為孔子遺憾—— 若此話出現在孔子語錄中,“五四”時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估計喊不成響了,“文革”中的“批孔”運動也更難推進了。


    孟子死後,被尊為“亞聖”—— 不是王們、皇們、帝們封的,而是歷代學人與民間百姓相當一致的加冕。


    可以斷定,與其“民為貴”之思想有很大關繫。


    我一向覺得,一句“民為貴”抵得過半部《道德經》。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