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獨家精裝紀念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257-372
    【優惠價】
    161-233
    【作者】 張宏傑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中國古代史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ISBN】97875139033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903318
    作者:張宏傑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5月 

        
        
    "

    編輯推薦


    1.《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暢銷三十萬冊,特別推出精裝紀念版回饋讀者!


    2.柴靜作序、劉瑜作跋、羅振宇 老六 餘世存聯名推薦!


    3. 曾國藩是正直、清廉、智慧的正人君子,又是深嵌體制核心的職業官員


      這是一部中國政治教科書,通過本書所描繪的曾國藩,可窺見中國傳統官場微妙而復雜的“潛規則”


    4.從憤青到*成功的官員,經歷五次恥辱,如何“脫胎換骨”。30歲前後截然不同的曾國藩為廣大的青年展示了一個年輕人是如何從理想走向現實的,極具現實指導意義。

     
    內容簡介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講述了曾國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揭露了諸多不為人知的細節:一生遭遇過的五次重大挫折;與左宗棠的糾結和情誼;一生收入與支出;如何看待風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正直、清廉、智慧的“聖人”形像的曾國藩,一個矛盾、掙扎的深嵌體制核心的職業官員。透過曾國藩,讀者可窺見中國傳統官場微妙而復雜的“潛規則”與中國特色體制的獨特生存哲學。
    作者簡介
    張宏傑,蒙古族,1972年生於遼寧。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就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坐天下》《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給曾國藩算算賬》等。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大型紀錄片《孔子》《楚國八百年》《戊戌變法》總撰稿。
    信箱:zhj1368@163.com
    微博:

    已出版作品目錄:

    《千年悖論》
    《坐天下》(版名為《坐天下很累》)

        張宏傑,蒙古族,1972年生於遼寧。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就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坐天下》《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給曾國藩算算賬》等。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大型紀錄片《孔子》《楚國八百年》《戊戌變法》總撰稿。


    信箱:zhj1368@163.com


    微博:


     


    已出版作品目錄:


     


    《千年悖論》


    《坐天下》(版名為《坐天下很累》)


    《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饑餓的盛世》(版名為《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給曾國藩算算賬》(京官時期)


    《給曾國藩算算賬》(湘軍及總督時期)


    《張宏傑講乾隆成敗》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目錄
    序 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 柴靜
    自序 從細節中發現的曾國藩


    編 正面:從“憤青”到“老奸巨猾”


    章 曾國藩一生的五次恥辱
    一、秀纔考試被考官公開批責
    二、“畫圖甚陋”遭同事譏笑
    三、批評皇帝與被“京師權貴唾罵”
    四、在長沙“打脫牙和血吞”
    五、曾國藩的江西之困

    序 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
    / 柴靜


    自序 從細節中發現的曾國藩


     


     


    編 正面:從“憤青”到“老奸巨猾”


     


     


         章 曾國藩一生的五次恥辱


                     一、秀纔考試被考官公開批責


                     二、“畫圖甚陋”遭同事譏笑


                     三、批評皇帝與被“京師權貴唾罵”


                     四、在長沙“打脫牙和血吞”


                     五、曾國藩的江西之困


     


         
    第二章 既生左何生曾:曾左一生恩怨考


                    一、“笨鳥”與天纔


                    二、次斷交


                    三、“滌帥與我,情意郛洽之至”


                    四、“絕無良心科第二名”


                    五、後的交集


         第三章 曾國藩是如何“脫胎換骨”的


                    一、三十歲前是庸人


                    二、“脫胎換骨”


     


     


    第二編 左側面:曾國藩的收入和支出


     


     


         第四章 京官曾國藩的經濟生活


                     一、一中進士,身價百倍


                     二、翰林曾國藩的“窘”生活


     


         第五章 “不要錢”的“大帥”


                    一、清廉的統帥


                    二、曾國荃到底賺了多少錢


     


         第六章 既清又濁的總督生涯


                    一、總督的“養廉銀”與“陋規”


                    二、大清二百年無此總督衙門


                    三、曾國藩的遺產


     


     


    第三編 右側面:迷信和天命


     


     


         第七章 曾國藩的風水、相面、算卦和天命


                     一、從信風水到信天命


                     二、精通相面,粗通算卦


                     三、曾國藩從神秘文化中得到了什麼


     


         第八章 曾國藩的笨拙與精明


                    一、智商不過中等


                    二、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非同一般的精明


     


           跋 成聖又如何 / 劉瑜

    前言
    序 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 / 柴靜



    我認識宏傑,是他寫《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璋,將中國封建專制根源寫得剝皮見骨,看得我心裡悚然。
    後來他說要寫曾國藩,我曾經問他:"為什麼要寫這人?有多少人多少書都寫過了呀。"
    宏傑說:"我沒想這麼多,我隻是對他感興趣,想通過寫來了解他。"
    當時我正寫顧準,對他這話覺得相當親切。序   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 / 柴靜



    我認識宏傑,是他寫《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璋,將中國封建專制根源寫得剝皮見骨,看得我心裡悚然。
    後來他說要寫曾國藩,我曾經問他:"為什麼要寫這人?有多少人多少書都寫過了呀。"
    宏傑說:"我沒想這麼多,我隻是對他感興趣,想通過寫來了解他。"
    當時我正寫顧準,對他這話覺得相當親切。
    兩個人互相往來稿子,纔發現彼此動筆的出發點很有相近處。顧與曾這兩個人都是體制中人,都並非天纔,受盡困阨,回到平實,都經歷了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的痛苦轉變。
    老曾說,"其苟且者,知將來之必敝;其知當者,知將來之必因。所謂雖百世可知也";而顧準說,"我信任人類的不斷進步,我注目現世,不信有什麼地上王國,對於未來的瞻望,必肇始於前,沒有未來會出現的東西,而現在沒有萌芽的。因此我注意經驗的歸納,不信從經驗方面無根據地對未來的預言"。
    經驗主義的特點就是虛而能受,不然就容易走上武斷專制的道路,像顧準所說"專制就是堅信自己是不會錯的想法"。
    曾國藩一生思想軌跡多變而復雜,有人譏笑他無一專長,但他說:"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為孔墨。"所以,他不講過高之理,隻以"實事求是"為宗旨。這其實是一個解縛的過程。解除思想上的威權主義,兼容並包,這樣的思維方式,用老曾的話說是"內持定見而六轡在手",用顧準的話說:"能夠繼承和吸收一切良好的東西,能夠雄辯地批判一切不正確的東西。"
    他倆思想的橫剖面都通過日記與文章記錄下來,可以看到這樣的心靈裡,沒有飛躍,沒有靈光乍現,立地頓悟,每一步都是困而求知,而勉而行,但堅韌之感,就像一把刀不假思索深深扎入,直沒刀柄。
    這個路徑意味著以中人之姿,人人可為。




    道光三十年三月,老曾是禮部侍郎。四十歲了,還是一個憤怒青年,其時官場已經是熟透的昏黃,他聲色俱厲地評論"諸老":"惡其不黑不白,不痛不癢,假顢頇為渾厚,冒鄉願為中庸,一遇真偽交爭之際,輒先倡為遊言,導為邪論,以陰排善類,而自居老成持平之列。"
    他連皇帝也罵,上書說咸豐本人對國事"不暇深求徒尚文飾",表面說言者無罪卻"疏之萬裡之外",或者"斥為亂道之流"。所以大臣們再不敢就人事、吏制發言,踫到什麼事情,隻有"相與袖手,一籌莫展"。
    句句見血。
    咸豐帝看完全文,當場大怒,"擲其折於地",雖然被人勸住了,怕也是動過殺機。
    三年後,曾國藩開始操辦水師。還不到一個月,皇帝就催他"著即趕辦船隻炮位","自洞庭湖駛入大江,順流東下,直赴安徽江面"。當時,湘軍水師一切條件還不具備,老曾隻能扛著不去。
    咸豐憋了幾年的火,這時一發而洩--"試問汝之纔力能乎?否乎?平時漫自矜詡,以為無出己之右者;及至臨事,果能盡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張皇,豈不貽笑於天下?……言既出諸汝口,必須盡如所言,辦與朕看。"
    這話說得挺狠,你不是天天罵這個罵那個,覺得你自己了不起,比誰都強嗎?行,"辦與朕看"。
    都能聽到辭章後的冷笑。




    我看宏傑寫晚清的軍營,瞠目結舌,可以腐敗枯爛到這樣的程度。幾年在軍中待下來,老曾算是知道了,調兵,撥餉,察吏,選將,全靠應酬人情,完全不問情勢危急,有諭旨也沒用,"苟無人情,百求罔應"。
    學會應酬交際,算是老曾的成年禮。
    應酬周到,這四個字看上去庸常,但憤青做起來,是很不容易的,哪個血氣方剛、黑白分明的人,能夠放下身段,與自己痛恨的"軟熟和同"之人把臂周旋?
    復出之後,他說:"志在平賊,尚不如前次之堅。至於應酬周到,有信必復,公牘必於本日辦畢,則遠勝於前。"
    可以想像"諸老"背後怎麼捻著胡子冷笑:"小曾喫了虧,現在知道點輕重了。"胡林翼也說他再出之後,"漸趨圓熟之風,無復剛方之氣"。
    但這樣的後果必有損失,老曾自己也承認:"儀文彌加檢點,而真意反遜於前。"要維持住表面和平,句句都說得要得體,但本來對事物的看法不免就要打,自我的真質也必有損傷。
    曾國藩深知自己已經在懸崖的邊上,再進一步是深淵,但是退?後面是個大斜坡,出溜是世界上容易的事,不知不覺中,一日千裡,可以迅速滑落成自己曾經反對的人。
    他自己也說,想找條中間道路,可哪有那麼容易呢?
    所以常看老曾在日記裡自己折騰:"今夜醒後,心境不甚恬適,於愛憎恩怨,未能悉化,不如昨夜之清白坦蕩遠甚。"




    這種心態,常被誤解。
    很多人以為他從此黃老之學,變成實用的犬儒主義,一個團團臉脅肩諂笑處處作揖的人。常看書店架子上大字寫著"面厚心黑曾國藩"。
    中國人到中年確實常成為道家信徒,曾國藩也一再說老子的話"柔弱勝剛強",但是什麼是柔弱,什麼是剛強,對這一點到底了悟到什麼程度,往往是人後半生的區分。
    曾國荃是其中一種,他是叢林法則的信徒,勸他哥,今日之世界是"勢利之天下,強凌弱之天下"。
    有這樣價值觀的人,強時容易魯莽、操切,弱時便一變而為圓滑、退縮。像宏傑寫的從當初那個闖進瓷器店的公牛,變成一個不思進取、明哲保身老官僚,成天求神問卜,不干正事。他晚年任兩江總督,以清靜無為為旨,對外自稱"臥治",人稱"國荃晚任江督,軟滑不治事,誠無足稱"。
    走上晚清官場常見的"多磕頭,少說話"的路子。
    老曾對剛柔的理解是不同的,他從沒走到"真偽不辨"的鄉願上去。
    他終生喜愛雄壯之力。人到中年,雖然磨礪性情,"知自己處處不如人",換一副柔和面貌待人,不肯輕議人非,但一直到他入世極深,勸勉子弟也一直說:"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為之,則從此彌不肯為矣。"
    不過,人到中年,他對"剛"這個概念也拆碎重組--去忿欲而存倔強,是為剛,"剛非暴戾之謂也,強矯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他在道德經的扉頁寫"至剛無剛,至柔不柔",是說柔的意思不是柔婉取媚。隻是"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為泰而不驕"。
    胡適思想上的一次大變化,也因對柔軟與剛強的理解而起。他曾有一段時間深信老子說,"至柔可以克萬物"。後來他在美國之後,有次他去大峽谷,看到很大的瀑布,就對韋蓮司說,你看,水的力量多大啊,因為水在我們中國人心中是特別柔弱的東西。韋蓮司就以典型的美國人精神告訴他,你錯了,水不會因為柔弱纔有力量,水的力量是因為有勢能。
    老曾不會這麼表達,不過,他也並不以為柔弱本身可以制勝,必須飽含雄奇之力。他形容自己的作書之道時,寫過一句話:"寓深雄於靜穆之中。"

    雄字須有長劍快戟,龍拿虎踞之像,鋒芒森森,不可逼視者為正宗,不得以劍撥弩張四字相鄙,作一種鄉願字,名為含蓄深厚,非之無舉,刺之無刺,終身無入處也。




    美國傳教士亞瑟o史密斯與曾國藩在同一時期的中國生活,他寫過一本書叫《中國人的弱點》,寫到他對當時中國人的觀察,其中一個強烈的特點是缺乏精確性,中國的"一串錢"永遠不可能是預想的一百文,陝西省是八十三文,直隸是三十三文。"這給誠實的人帶來無窮的煩惱";"分布在城市邊的幾個村子,跟城相距一到六裡,但每個村子都叫三裡屯"。
    史密斯嘆息這背後不求甚解的智力混沌,"你問一個中國廚師,面包裡為什麼不放鹽?"答案就一個,"我們在面包裡就不放";問:"你們這個城市有這麼多好的冰制食品,為什麼不留一點過鼕?"答案也隻有一個:"不,我們這兒鼕天從來沒有冰制食品。"
    這位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傳教士寫道,"一個拉丁詩人信奉一句格言:一個了解事物原由的人,纔是幸福的",如果他住在中國,會把這格言改成"試圖尋找事物原由的人,是要倒霉的"。
    這種缺乏科學精神的文化滲透在整個老大帝國,士大夫階層一樣陳腐混沌。胡適批評他們:"宋儒雖然說'今日格一事,明日格一事',但他們的目的並不在今日明日格的一事,他們所希望的是那'一旦豁然貫通'的的智慧,這是科學的反面,科學所求的知識正是這物那物的道理,並不妄想那後的無上智慧。"
    晚清困局,十分被動,華洋衝突不斷。越是這樣的朝廷中,說性理者風頭越足,好空談,好講華夷之辯,好講血性,好以道德和口號救中國。一被動就激進,一保守就頑固。倭仁是當時著名的理學家,他說:"孔門大路,……惟有斂心遜志,亦趨亦步去,知一字行一字,知一理行一理,是要務。"
    培評論過這些掌握著大權的腐儒:"自漢以後,雖亦思想家輩出……而其大旨不能出儒家之範圍,惟用哲學以推測一切事物,往往各家懸想獨斷……我國的哲學,沒有科學作前提,永遠以'聖言量'為標準,而不能出煩瑣哲學的範圍。……整整四千年的中國教育,除了有過科學的萌芽以及玄學曾成功地站住腳以外,可以說,在實際上絲毫沒有受到外來影響,它僅僅發生了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
    一直到老曾與李鴻章這一代,閉著眼睛過不去了,他們身在一線,戰爭是真刀實槍,割地是真金白銀,切膚之痛,知道靠"聖言"救不了世。李鴻章的一句話,足以把儒學從底部掀翻:"孔子不會打洋槍。"
    打槍不分君子小人,隻靠詳盡"這物那物"的道理。



    有了求實一念,人纔會從道德制高點上下來,腳踏實地,不激不隨。
    咸豐皇帝即位之初,曾讓大家就"用人行政"發表意見,倭仁與曾國藩都上書。倭仁大談"君子小人之辨",咸豐倒也不糊塗,批了一個"名雖甚善,而實有難行"。
    老曾比較實,寫得很具體,認為用人之事大抵"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廢一",咸豐批"剴切明辯,切中情事"。
    老曾也是理學之徒,理學好以道德分善惡,但他說他看人並不以君子、小人為分,強調他的標準是"曉事",也就是明白事理。
    "不曉事則挾私固謬,秉公亦謬;小人固謬,君子亦謬;鄉願固謬,狂狷亦謬。"
    他這話說得挺狠,有破瓜之快。
    我們做記者的,幾年下來,有個變化,以前采訪時總覺得對面是好人壞人,現在覺得隻有好事壞事,像老曾說的"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晻曖,則為小人"。
    有這樣的立場,纔能以事實與證據為準繩,不輕取人,不輕毀人,獨立無懼,確乎不撥。
    他說:"故群譽群毀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敢附和。"
    老曾常被人批評"儒緩",同時期任職的英國人赫德認為他虛得大名,"優柔寡斷",他也自承"愚"。其實他的本來性情並非如此,是一個"好下斷語"的人。由此及彼,是自我修正的結果。雖然愚也有弱點,左思量,右考慮,甚至有時錯過決斷的好時機,但自認"愚"也就意味著知道認識事物並不容易,不會對自己不全然了解的事輕易判斷。他看書常常有疑義,寫在卷首頁邊,日久甚至成書。加上他帶兵治事,他看兵書與歷史時,常與現實對應質疑,不拘古人,不泥成法。
    加上年事漸長,挺身入局之後,漸漸看到事物本身的復雜性,他曾痛恨"不黑不白"之風氣,強分善惡。但此時就像王小波嘲諷"明是非"者一樣諷刺自己身上的文人習氣,"強分黑白、遇事激揚者,文人輕薄之習、優伶風切之態也。而吾輩不察而效之,動輒區別善惡,品第高下,使優者未必加勸,而劣者幾無以自處"。




    曾國藩在舊有體繫中成長,但他能夠贊賞西方文明優異之處,"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處心積慮,不達目的決不止"。
    他平生以不懂天文算學為三恥之一,不過他有樸素而近科學的"曉事"方式,"一是剖析,二是簡要,三是綜核"。

    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來,先須剖成兩片,由兩片而剖成四片,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懸絕,愈剖愈細密,如紀昌之視虱如輪,如庖丁之批隙導窾,總不使有一處之顢頇,一絲之含混。

    這就是他"試圖尋找事物原由"的推理線索,事物的認識越細密,拆解得越精微,精確就是除邪,這也是科學精神的源頭。
    這種精神本來就是一種不安的精神,它並不確信現有的答案,不服從於表面的統一,在同質的體繫中,一旦遇到障礙,就會迅速提出問題,並且試圖得到更新的答案。
    老曾沒有推翻舊有體繫的願望,隻是從內部硬硬地另生一枝,讓新的力量盡快生長起來。他在義理、考據、辭章的孔學三門之外,又加上了"經濟"一門:"天下之大事宜考究者,凡十四宗:曰官制、曰財用、曰鹽政、曰漕務、曰錢法、曰冠禮、曰昏(婚)禮、曰喪禮、曰祭禮、曰兵制、曰兵法、曰刑律、曰地輿、曰河渠。"
    這些多是現實政治的治理科學。
    可以看到,這個深嵌在體制核心中的職業官員,要以一種窮根究底的笨拙憨態,扎硬寨,打死仗,從皇家文化中解放出來,從道德誡命中解放出來,開始松綁掙脫,使這一階層開始擁有自己的獨立身份。
    曾國藩能成為曾國藩,靠的不是道德勇氣,而是精神上不斷地自我更新,"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宏傑寫曾國藩的笨,他確實不算天分多高明,但也是少年成名,雄心很大,這樣的心志,往往難以耐住瑣屑,做事不能精細如發。
    他轉學朱子,"立乎其大者,若不輔以朱子'銖積寸累'工夫,則下梢全無把握"。
    對朱子,胡適有過一個評價,說朱子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十五六歲時就研究禪學,中年以後纔改邪歸正。他說的改邪歸正,是從追求靈光乍現的智慧,轉向"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的世俗學問。
    這就是胡說的"有絕頂聰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纔有大成就"。
    老曾對"笨"字有種言若有憾、實則喜之的看法:"吾輩讀書人大約失之笨拙,即當自安於拙,而以勤補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賣智,而所誤更甚。"
    他一輩子強調勤與恆。說天下事,無論什麼,要做成樣子,必須有兩樣,一是規模,一是精熟,兩樣都從勤與恆中來。
    這兩個字我小時候一聽就要打瞌睡,上學後天天都得抄類似的格言交作業,到後來很多年都討厭別人的道德教訓,覺得頭巾氣重。
    因為在我當時的理解裡,勤與恆無非是一種外界加之於身的教訓,要磨掉一個人所有趣味的規範。
    後來纔理解沒有什麼靈心一動、當下了悟的真理,甚至在藝術上,也是費裡尼所說,"為了逾越常規,纔需要嚴格的秩序"。
    這個秩序都從勤與恆中來。
    但我一開始看老曾給的通道,實在是覺得沒勁。他說,過高的道理都近於矯或偽。所以要想勤與恆,就從兩點做起,"不譏笑人,不晚起",這兩點真是平實近於迂。
    他說,一輩子從這兩句中受益良多,可去一切驕慢虛妄。這話誰都懂,覺得也不怎麼高明,後來纔覺得,他的厲害之處在於踐行終身。
    學英文時,老師說過一句話,什麼是天纔,天纔就是持久不斷地忍耐。當時大家笑。看老曾談他運筆之道,纔理解人的心性必須這樣如磋如磨,像粗糙之米,再舂則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則精白絕倫。

    往年苦思力索,幾於困心橫慮,但胸中有字,手下無字。近歲在軍,不甚思索,但每日筆不停揮,除寫字及辦公事外,尚寫字一張,不甚間斷,專從間架上用心,而筆意筆力,與之俱進,十年前胸中之字,今竟能達之腕下。

    我和宏傑兩年間也常常以"恆"相勉,一起學這個學那個,想著能像老曾說的,朋友之間互相箴規彼此挾持,甚至開個專門的學習博客相互監督,一上來都很興奮,恨不得大步往前,到現在相當一部分都放棄了,這個字是真難。難怪老曾說:"用功所以無恆者,皆助長之念害之也……此事萬非疲軟人所能勝,須是剛猛,用血戰功夫,斷不可弱。"
    沒有這個,靠強烈的目的性,靠一時興起,很快就放棄了。
    慚愧中理解老曾說的,決定成敗的,不在高處,在平處,不在隆處,在污處。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處,耐得住煩。
    除此無它途。




    看完宏傑的書稿,我問他:"你想過嗎?為什麼璋寫到了曾國藩?"
    他想想說:"沒有。"
    我說:"也許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
    一旦走上這條道路,路就永遠沒有盡頭。在這條路上,種下的每一棵樹,也許深深植下,卻被連根撥起,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就像老曾一直說人想要有所樹立,必須從不妄求人知開始,"但問耕耘,莫問收獲"。至於結果如何,他寫信給好友郭嵩燾,說:我曾經把功業之成敗,名譽之優劣,文章之工拙,都放在"運氣"這一囊之中,久而彌信。
    這也算是命吧,以至於他半玩笑半認真地讓人在他死後,在墓前刻上"不信書,信運氣"。
    這話裡有無限心酸。
    老曾當年是好名之人,把自己的清譽放在性命之上,愛惜至極,後來明白"大抵任事之人,斷不能有毀而無譽,有恩而無怨"。
    體制內的改良者,大都經歷過這樣的處境培說的鍋裡的小魚,"兩邊煎"。政府覺得你不忠誠,老百姓覺得你是走狗,保守者覺得你動搖根基,激進者覺得你遲滯迂緩。總是兩邊都罵你,什麼好也落不著。
    臨終前兩年,處理天津教案,原本以他為榮的湖南同鄉,視他為奇恥大辱。在北京的湖南會館,不僅他的"官爵匾額……悉被擊毀",就連他的名籍也被削去。一個舉子寫了一副對聯:"殺賊功高,百戰餘生真福將;和戎罪大,三年早死是完人。"
    老曾隻能橫下一條心:"但令大局不致從此決裂,即為厚幸;一身叢毀,實由智淺不能兩全,亦遂不復置辯。"
    百年來,對他的毀譽都很。他被認為是完人,也被認為是賣國賊,被認為是聖徒,也被認為是劊子手。
    真與偽是大敵,真卻永遠兩拳空空,無所依恃。
    但這個湖南人明知不可,仍以一身霸蠻之氣而為之,"吾輩自信之道,則當與彼賭乾坤於俄頃,較殿於錎銖,終不令囊獨勝而吾獨敗"。
    老頭兒長相樸拙如農夫,一輩子儉苦無已,隨手一隻青籐箱子,身上的長袍上有油漬,沒有任何精英面目,視之甚至讓時人輕賤。但就靠一根窮骨頭,養活的這一點春意思,卻能在中國大地上漸流漸廣,代代都有中國人,如梁啟超那樣,從他身上得到建設之力,"為之不已,將有可時,若其不為,則天下事固無一可也"。
    曾國藩形容過這種力量,"風之為物",試圖把握它時,像是空無一物,試圖鉗制它時,像是很容易衰落,但是"及其既成,發大木,撥大屋,一動而萬裡應,窮天人之力而莫之能御"。

    媒體評論
    這個深嵌在體制核心中的職業官員,要以一種窮根究底的笨拙憨態,扎硬寨,打死仗,從皇家文化中解放出來,從道德誡命中解放出來,開始松綁掙脫,使這一階層開始擁有自己的獨立身份。曾國藩能成為曾國藩,靠的不是道德勇氣,而是精神上不斷地自我更新,“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柴靜

    曾國藩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出身卑微,資質平平,剛出道時是個見到啥不平事都要嘰歪兩句的“小憤青”;30歲時立志做聖人,跟朋友喝酒要反省,見到美色要反省,夢到發財要反省。中年之後創立湘軍,隻手挽救了大清王朝,卻落下了“漢奸”“曾剃頭”的罵名。這就是張宏傑給我們呈現的曾國藩:一生都活在矛盾與衝突中,一個有靈魂有體溫有意思的“聖人”。
    ——羅振宇

        這個深嵌在體制核心中的職業官員,要以一種窮根究底的笨拙憨態,扎硬寨,打死仗,從皇家文化中解放出來,從道德誡命中解放出來,開始松綁掙脫,使這一階層開始擁有自己的獨立身份。曾國藩能成為曾國藩,靠的不是道德勇氣,而是精神上不斷地自我更新,“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柴靜


     


       曾國藩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出身卑微,資質平平,剛出道時是個見到啥不平事都要嘰歪兩句的“小憤青”;30歲時立志做聖人,跟朋友喝酒要反省,見到美色要反省,夢到發財要反省。中年之後創立湘軍,隻手挽救了大清王朝,卻落下了“漢奸”“曾剃頭”的罵名。這就是張宏傑給我們呈現的曾國藩:一生都活在矛盾與衝突中,一個有靈魂有體溫有意思的“聖人”。


    ——羅振宇


     


       張宏傑是真喜愛曾國藩。在新書《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中,他把曾國藩刻畫成一個正直又不乏圓通、清廉卻也有掙扎、智慧但又有點笨拙的學習型人纔。正直、清廉、智慧固然是正人君子的題中之義,但是圓通、掙扎、笨拙則給他增添人性的質感——高大全這款男人早就out了,據說現在流行的是“缺陷美”。


    ——劉瑜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