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秦漢史十講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172-251
    【優惠價】
    108-157
    【作者】 安作璋 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秦漢史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31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1103151
    作者:安作璋主編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4年09月 

        
        
    "

    編輯推薦
    1、名家主編:安作璋先生,現為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曾為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從事秦漢史的教學與研究60多年,是我國著名的秦漢史專家。

    2、內容繫統、權威:本書全面繫統講述自秦襄公立國開始 ,到東漢滅亡為止的秦漢史,一書在手,盡覽秦漢史全貌。作者精心編寫,內容權威。

    3、便於讀者研究學習:書後提供了研究秦漢時期歷史的各類參考書,包括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方便讀者有選擇性地拓展閱讀。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十講,內容上從秦人起源、秦襄公立國開始,到東漢滅亡為止,為讀者全面、繫統講述了秦漢時期的歷史。在內容上包括了這一時期內的主要歷史情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對外交往情況、社會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本書在主編安作璋先生使用50多年的課程講義基礎上,依據史學界新的研究成果進行增補、修訂,其中包含了安先生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力圖為讀者提供一部權威信實的秦漢史。


     

    作者簡介
    主編安作璋,1927年生,山東師範大學、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山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和山東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等職務。著述30餘部(含二人合著與主編),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秦漢官制史稿》、《劉邦評傳》、多卷本《中國運河文化史》、《山東通史》、《齊魯文化通史》等書,先後被評為“山東省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並榮獲“次山東省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


     

    目錄
    前言
    章秦國的起源與發展
    節秦襄公立國與秦穆公稱霸
    一、秦人來源與襄公立國
    二、秦穆公統一關中與稱霸西戎
    第二節秦國變法與統一六國
    一、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二、秦國對外擴張與連橫、合縱的鬥爭
    三、秦王政統一六國
    第二章統一的秦皇朝
    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
    一、專制主義的皇權及中央集權的各級行政組織
    二、度量衡、貨幣、文字的劃一
    三、鞏固集權統治的各項措施前言

    章秦國的起源與發展

    節秦襄公立國與秦穆公稱霸

    一、秦人來源與襄公立國

    二、秦穆公統一關中與稱霸西戎

    第二節秦國變法與統一六國

    一、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二、秦國對外擴張與連橫、合縱的鬥爭

    三、秦王政統一六國

    第二章統一的秦皇朝

    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

    一、專制主義的皇權及中央集權的各級行政組織

    二、度量衡、貨幣、文字的劃一

    三、鞏固集權統治的各項措施

    四、重農政策與經濟發展

    第二節越人、匈奴人和秦朝的關繫

    一、南方的越人和秦對越人的征服戰爭

    二、秦對匈奴的防御戰爭與萬裡長城的修建

    第三節秦末農民戰爭與楚漢之爭

    一、秦的暴政

    二、大澤鄉揭竿起義

    三、反秦鬥爭的繼續發展與秦朝滅亡

    四、楚漢之爭與西漢皇朝的建立

    第三章西漢初年的經濟和政治

    節漢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黃老無為政治

    二、官私手工業的發展

    三、商業的發展和重農抑商政策

    第二節漢初政治、經濟制度

    一、政治制度

    二、經濟制度

    第三節漢朝和匈奴、南越的關繫

    一、漢初匈奴的強大及其對漢的侵掠

    二、趙佗稱王南越與漢和南越的通好

    第四節皇權和封國的鬥爭

    一、封國勢力的強大

    二、吳楚七國之亂與封國權力的削弱

    第四章西漢的強盛時期

    節皇權的加強

    一、董仲舒的“天人相通”和“春秋大一統”思想

    二、獨尊儒術與察舉制度的創立

    三、繼續削弱封國勢力

    四、打擊地方豪強和十三部刺史的設置

    五、內廷政治的出現和西漢軍事力量的加強

    第二節漢朝和邊疆各族的關繫及其與亞洲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一、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戰爭

    二、漢朝和西域各國的關繫與張騫通西域

    三、漢朝和西南各族的關繫

    四、東甌、閩越及南越的內屬

    五、漢朝和朝鮮、日本的關繫

    第三節武帝支持戰爭和強化皇權的財政經濟措施

    一、增加財政收入的措施

    二、邊疆和西域的屯田

    三、水利的開發

    第四節武帝後期的社會危機和昭宣中興

    一、社會矛盾的激化

    二、農業技術的革新

    三、昭宣中興

    第五章西漢後期的社會矛盾與王莽改制

    節社會矛盾的尖銳化

    一、土地兼並的劇烈與政治的腐敗

    二、農民生活的困苦與各地人民的起義

    三、中小地主階層的政治改良思想

    第二節王莽改制

    一、王莽代漢

    二、王莽改制及其失敗

    第三節王莽末年的農民戰爭與東漢的建立

    一、赤眉起義

    二、綠林起義與新莽政權的顛覆

    三、劉秀在河北的活動

    四、農民軍的相繼失敗與東漢的建立和統一

    第六章東漢前期的經濟和政治

    節東漢初期的政治

    一、東漢初期緩和社會矛盾的政策

    二、劉秀加強皇權的措施

    第二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二、手工業的發展

    三、商業的發展和對外貿易

    第三節東漢與匈奴、西域和亞洲各國的關繫

    一、匈奴和西域

    二、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與班超通西域

    三、東漢時期中外交通

    第七章東漢的社會危機

    節豪強大族的發展

    一、東漢的豪強大族

    二、豪族地主田莊的情況

    三、在豪族地主經濟發展中階級關繫的變化

    第二節外戚、宦官更迭執政

    一、外戚、宦官相繼專政

    二、東漢士大夫反對宦官的鬥爭

    第三節西羌、烏桓、鮮卑等族的生活及其和東漢皇朝的關繫

    一、羌人

    二、烏桓和鮮卑

    三、東北各族——貊、扶餘、挹婁、高句麗

    四、南方各族——槃瓠部、廩君部、板楯部

    五、西南各族——滇人、哀牢人、邛都人、莋都人、冉人、白馬氐

    第四節東漢末年的農民戰爭

    一、東漢中葉以後連續不斷的農民起義

    二、黃巾起義和東漢皇朝的瓦解

    三、東漢農民戰爭的特點

    第八章地方割據勢力的混戰與東漢滅亡

    節州郡牧守和豪族地主武裝的割據

    一、州郡牧守權力的膨脹

    二、豪族地主武裝勢力的發展

    第二節董卓專權與地方割據勢力的混戰

    一、董卓專權

    二、關中和山東地方割據勢力的混戰

    第三節曹操、劉備和孫氏三個集團的興起

    一、曹操的崛起與統一北方

    二、劉備起兵與諸葛亮隆中對策

    三、孫氏統一江東

    第四節赤壁之戰與三國局面的形成

    一、赤壁之戰

    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九章秦漢社會生活與風俗

    節衣食住行

    一、飲食

    二、冠服

    三、住宅

    四、行旅

    第二節婚姻和喪葬

    一、婚姻

    二、喪葬

    第三節節日、祭禮與方術

    一、節日

    二、祭祀

    第四節社會風尚

    一、敬老養老

    二、任俠

    三、崇尚氣節

    第十章秦漢思想文化

    節經學和教育

    一、經學的演變

    二、學校教育

    三、書籍的整理

    第二節哲學和宗教

    一、西漢初期的道家思想

    二、董仲舒的新儒學

    三、讖緯神學的盛行與王充《論衡》

    四、政論家崔實、王符、仲長統

    五、佛教的傳入與道教的創立

    第三節史學、文學、文字學和藝術

    一、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

    二、漢賦、樂府、五言詩

    三、揚雄的《方言》和許慎的《說文解字》

    四、建築和藝術

    第四節科學和技術

    一、數學

    二、天文歷法

    三、化學——煉丹術

    四、醫學

    五、農學和水力的應用

    六、造紙術的發明和傳播

    參考書目

    後記


     

    前言

    秦漢這一段歷史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奠基時代。無論是按照西周封建論的說法,還是戰國封建論的說法,封建地主經濟基礎的後鞏固和全部封建上層建築的後完成,都是在這個歷史時期。
    首先,從經濟基礎方面看,雖然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方式就已經開始萌芽,但作為一種經濟制度,卻是一直到秦漢時期纔後確定了下來。例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漢書·孝武皇帝紀》。這種生產關繫,即是由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而明白地記載於《漢書·食貨志》的。自此以後,這種生產關繫直到清朝滅亡,甚至一直到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之前,都是作為主導的經濟形式存在於中國廣大農村社會之中。





    秦漢這一段歷史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奠基時代。無論是按照西周封建論的說法,還是戰國封建論的說法,封建地主經濟基礎的後鞏固和全部封建上層建築的後完成,都是在這個歷史時期。



    首先,從經濟基礎方面看,雖然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方式就已經開始萌芽,但作為一種經濟制度,卻是一直到秦漢時期纔後確定了下來。例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漢書·孝武皇帝紀》。這種生產關繫,即是由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而明白地記載於《漢書·食貨志》的。自此以後,這種生產關繫直到清朝滅亡,甚至一直到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之前,都是作為主導的經濟形式存在於中國廣大農村社會之中。



    其次,從政治制度來看,基於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這一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如以皇帝為首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雖然這種制度早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所進行的政治、經濟改革中就已經開始萌芽並趨於成熟,但是作為一種穩定、繫統、有序的政治制度,可以說自秦始皇開始直到漢武帝纔後鞏固下來。因此,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確定下來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和郡縣制度,在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歷程中,雖名稱有所變化,但實質上並無太大的變化。



    再從意識形態領域看,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統治的指導思想,也並不是一蹴而成的,它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這裡還涉及到如何評價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問題。百家爭鳴無疑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但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次對新興的封建地主階級如何治理國家的探索活動。如儒家主張實行仁政,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法、術、勢結合的法治等,他們探索的無一不是治國方略,這一探索過程,可以說一直持續到西漢武帝時期。如果說百家爭鳴是從理論上對封建社會的治國方略進行探索的話,那麼,秦朝和漢朝就可以說是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的探索。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專任法家,實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這可以說是秦朝的經驗。但秦始皇把法治(實際是刑治)化了,法治搞過了頭,結果成了暴力統治,故引起人民的強烈反抗,結果秦朝二世而亡。在秦末的戰火餘燼中建立起來的西漢皇朝,開始時統治階層中有很多人曾親身經歷過秦朝的暴虐統治,接受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一改秦朝在治國方略上專任法家的策略,轉而改用道家黃老的思想,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治國方略。這在當時無疑是適應了漢初經濟恢復、發展和政治穩定的需要,但它的弊端也很快暴露出來了。一方面漢初的經濟確實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政局也比較穩定;另一方面也出現了豪強地主的土地兼並和諸侯王割據勢力發展壯大的勢頭。由此看來,黃老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也不足以更好地治理國家。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就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定了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皇朝統治的指導思想。但是實際上,這一時期所謂“儒術”,並非全用儒家,而是外儒內法。所以,後來的漢宣帝在談到漢朝的制度時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帝紀》。實際上也就是,在統治方略上剛柔相濟兩手交替運用的有機結合。這種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統治指導思想,到了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全面確定下來了,並一直貫穿於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終。



    此外,如連續一、二、三次全國性大規模農民戰爭的發生和農民戰爭後封建皇朝政策的調整,統一的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中外關繫的溝通,文字、貨幣、度量衡、法令的統一等等,也無不由秦漢開其端緒。由此可見,秦漢史在中國歷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何等深遠的影響!如果說,秦漢以後封建社會的歷史是“流”,那麼,秦漢時期的歷史就是“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秦漢,也就沒有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如果我們對秦漢這段歷史搞不清楚,就勢必要影響對整個封建社會歷史的認識。



    所以,關於秦漢史的研究,歷來就受到學者們的重視。遠的姑且不說,新中國建立以後,史學界討論的五個重大歷史問題,號稱“五朵金花”,即古史分期問題、封建土地制度問題、農民戰爭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資本主義萌芽問題,其中有四個問題涉及秦漢時期。此外,還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於戰國秦漢。這就說明,秦漢歷史的重要性及其所受到重視的程度。所以,在以往的斷代史研究中,有關秦漢史的論文和論著特別多,不僅大陸史學界是如此,港、臺地區也如此,甚至鄰近的日本、韓國也在秦漢史研究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並且建立了專門研究秦漢史的學術機構。



    總起來看,關於秦漢史的研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在深度和廣度上,也不斷有新的開拓和進展。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有人說秦漢史這個領域好比是經過許多年經營的一片熟地,犁來耙去,似乎再沒有什麼搞頭了。以致選題艱難,或選題陳舊,即使寫出了文章,也缺少新意。這是一個較為普遍和突出的問題。因此有些人不願意在秦漢史方面再多下功夫,甚至本來是研究秦漢史的學者也轉移了陣地,向著另一個領域發展去了,或者僅僅把它當成一種客串的副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秦漢史和中國歷史上其他幾個歷史階段比較起來,的確研究的基礎較好,成果較多,正因如此,其難度也較大。過去的研究雖然成績很大,但存在的問題也還不少,有些問題我們還沒有接觸到,有些問題雖然有過研究但沒有解決,有的還有很大的分歧,甚至在過去被大家公認的結論,也還需要進行重新審查,重新做出符合客觀歷史實際的結論。再加上“文化大革命”時期,“四人幫”為了篡黨奪權,大搞影射史學,對秦漢史這個領域干擾破壞特別嚴重,被視為史學界的重災區,其流毒尚有待進一步肅清,也就是說秦漢史的研究還有一個撥亂反正的問題。所以嚴格來說,作為一門歷史科學,秦漢史這個領域,還大有用武之地。






    研究秦漢史,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課題呢?



    (一)關於秦漢社會性質的研究。這是屬於中國古史分期中的一個問題。有的學者主張秦開始進入封建社會,有的主張漢武帝時纔後完成封建社會的變革,有的主張東漢,有的主張魏晉。因而秦漢時代的中國社會究竟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就成了爭論不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秦漢史研究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當然其中還涉及到許多具體問題),很顯然,如果這個問題搞不清楚,對其他問題也很難做出正確的回答。



    (二)關於秦漢經濟史的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和上述問題有直接關繫,要解決社會性質問題,首先應從經濟基礎的研究入手。如當時農業、牧業和手工業生產力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土地所有制有什麼變化?占主導地位的是土地國有制還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租稅、兵徭役征發的種類、時間、數量和對像是什麼?租佃關繫在生產關繫中究竟占多大比重,屬於什麼性質?奴隸勞動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什麼地位?如何看待秦漢的商品經濟和國家工商業政策?以及城市的發展、鄉村的變化與城市和農村的關繫等等,都是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關於秦漢階級關繫與階級鬥爭史的研究。秦漢社會性質問題之所以未能得到解決,階級關繫復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秦漢時期的封君、豪族是奴隸主還是封建地主?秦漢的大工商業主即司馬遷稱之為“素封”者,是不是奴隸主?秦漢的奴婢是不是奴隸?秦漢的自耕農、佃農、雇傭勞動者的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是什麼?這些都要從他們的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去考察,實事求是地去分析。尤其是對政治上、經濟上,乃至思想上處於支配地位甚至影響歷史發展進程的統治階級上層集團,有必要進行重點的研究。另外,對於秦漢時期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性質、特點以及歷史作用等問題,還需要在原來研究的基礎上再做深入的探討。



    (四)關於秦漢政治制度史的研究。秦漢時期我國已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而西方一些國家則是到十五、十六世紀封建社會末期,為適應原始資本積累纔建立起來的。為什麼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這一政治體制形成這麼早?它的基礎是什麼?有什麼特點?起過什麼作用?這些都是有爭議的問題。另外,還有諸侯王國的問題,外戚宦官的問題,官制、兵制、法制等問題及其利弊得失,也值得作為重點去進行研究。



    (五)關於秦漢思想史、文化史和社會史的研究。這也是秦漢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在秦漢思想文化中影響較大的陰陽五行家思想、法家思想、黃老思想、儒家思想與經學、漢賦與樂府、農業手工業中生產技術的革新、天文歷算醫藥學以及其他自然科學的成就,秦漢石刻藝術的研究等等。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對秦漢人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宗族家庭、社會風俗、道德觀念、宗教信仰(包括道教的形成、佛教的傳入)等的研究,過去是一個比較薄弱的方面,今後應當予以較多的注意。



    (六)關於秦漢少數民族史與民族關繫史的研究。秦漢時期我國已形成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發展的歷史和特點,他們都和漢族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對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例如,匈奴、西域、西羌、西南夷、群蠻、百越以及東北的烏桓、鮮卑等族,都是在中國歷史上起過相當作用的民族。各族之間有和平往來(包括和親),也有戰爭;有的民族曾經建立過自己獨立的政權,有的則變成了秦漢皇朝的郡縣。如何正確對待這些問題,需要進行慎重、仔細地研究,因為它不僅屬於歷史上的民族關繫問題,而且還涉及現實的民族關繫問題。這就是說,既不能違背今天我們國家的民族政策,又要符合客觀的歷史實際,我認為這應當是研究歷史上民族關繫的一個準則。



    (七)關於秦漢時期中外關繫史的研究。秦漢是中外關繫史的開端,朝鮮、韓國、越南、緬甸、印度、日本以至於中亞、西亞、北非、歐洲各國在那時都和中國有了外交上的來往,相互間進行了一些經濟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中國與朝鮮和韓國、中國與越南的關繫為密切,如何正確對待秦漢皇朝在朝鮮半島、越南設郡,雙方戰爭以及歷史的疆界,都是值得研究的嚴肅問題。



    (八)關於秦漢歷史人物的研究。秦漢,尤其是漢武帝時期,號稱“人纔輩出、文武並興”。在秦漢時期對歷史有影響的人物很多,如秦始皇、呂不韋、李斯、蒙恬及蒙氏家族、王翦及王氏家族、項羽、劉邦、呂雉、冒頓單於、劉恆、劉啟、蕭何、曹參、張良、陳平、韓信、叔孫通、陸賈、賈誼、晁錯、劉徹、桑弘羊、董仲舒、公孫弘、劉安、司馬相如、司馬遷、李廣、衛青、霍去病、蘇武、李陵、劉向、劉歆、揚雄、趙充國、呼韓邪單於、王昭君、馮嫽、王莽、劉、劉秀、桓譚、王充、班固、班昭、班超、許慎、馬融、鄭玄、何休、蔡倫、張衡、張仲景、華佗、崔實、王符、仲長統、蔡邕、張魯、檀石槐等。以上這些歷史人物,有的雖有評論文章,甚至不止一篇,也有的已寫成專著,但是對他們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而且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差別也很大,還需要再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即以對大家熟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評價而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兩千年來幾乎史不絕書,“蓋棺難論定”。



    (九)關於秦漢史的文獻整理與研究。在這方面,前人特別是清乾嘉以來直到近幾年,學者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包括標點、校勘、注釋、輯佚、考證、辨偽以及索引等,但這還不夠,例如重要的一部史籍——《史記》,直到現在還沒有我們自己的一部詳細的會注或集解(用的還是日本學者瀧川資言的會注考證本)。有的沒有注釋,或雖有注釋,但還不夠詳細精確;有的沒有新式標點,或雖有標點,但錯誤之處也還不少。即使在總結和繼承前人特別是清代學者研究成果方面,也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做。當然,這樣的工作,並不是治史的目的,卻是一項不可少的為人作梯的工作,也是一項很艱苦的工作。雖不必大家都去做,但總得有人去做。



    (十)關於秦漢考古和文物的研究。這也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研究秦漢史,僅僅依靠為數有限的文獻資料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考古和文物研究,與文獻互相參證補充,纔能得出比較符合歷史實際的結論。就目前來說,如秦簡研究、漢簡研究、漢碑研究等,都還僅僅是開始,方興未艾。日本史學界近年來就很重視秦簡、漢簡的研究,很多學者投入到了這項工作中,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在解讀、譯注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預計簡牘學研究,在將來也可能和敦煌學一樣發展成為一門顯學。



    以上我隻是用舉例的方法從幾個主要方面提出一些問題,供對秦漢史有興趣並願意學習和研究的同志們參考,難免掛一漏萬,甚至是膚淺,不準確。但我認為不管怎樣,上述十個方面的問題,都是秦漢史研究上值得注意,並且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還是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共同存在的問題。






    ……

    在線試讀

    秦漢這一段歷史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奠基時代。無論是按照西周封建論的說法,還是戰國封建論的說法,封建地主經濟基礎的後鞏固和全部封建上層建築的後完成,都是在這個歷史時期。
    首先,從經濟基礎方面看,雖然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方式就已經開始萌芽,但作為一種經濟制度,卻是一直到秦漢時期纔後確定了下來。例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漢書·孝武皇帝紀》。這種生產關繫,即是由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而明白地記載於《漢書·食貨志》的。自此以後,這種生產關繫直到清朝滅亡,甚至一直到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之前,都是作為主導的經濟形式存在於中國廣大農村社會之中。
    其次,從政治制度來看,基於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這一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如以皇帝為首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雖然這種制度早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所進行的政治、經濟改革中就已經開始萌芽並趨於成熟,但是作為一種穩定、繫統、有序的政治制度,可以說自秦始皇開始直到漢武帝纔後鞏固下來。因此,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確定下來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和郡縣制度,在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歷程中,雖名稱有所變化,但實質上並無太大的變化。

    秦漢這一段歷史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奠基時代。無論是按照西周封建論的說法,還是戰國封建論的說法,封建地主經濟基礎的後鞏固和全部封建上層建築的後完成,都是在這個歷史時期。

    首先,從經濟基礎方面看,雖然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方式就已經開始萌芽,但作為一種經濟制度,卻是一直到秦漢時期纔後確定了下來。例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漢書·孝武皇帝紀》。這種生產關繫,即是由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而明白地記載於《漢書·食貨志》的。自此以後,這種生產關繫直到清朝滅亡,甚至一直到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之前,都是作為主導的經濟形式存在於中國廣大農村社會之中。

    其次,從政治制度來看,基於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這一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如以皇帝為首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雖然這種制度早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所進行的政治、經濟改革中就已經開始萌芽並趨於成熟,但是作為一種穩定、繫統、有序的政治制度,可以說自秦始皇開始直到漢武帝纔後鞏固下來。因此,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確定下來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和郡縣制度,在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歷程中,雖名稱有所變化,但實質上並無太大的變化。

    再從意識形態領域看,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統治的指導思想,也並不是一蹴而成的,它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這裡還涉及到如何評價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問題。百家爭鳴無疑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但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次對新興的封建地主階級如何治理國家的探索活動。如儒家主張實行仁政,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法、術、勢結合的法治等,他們探索的無一不是治國方略,這一探索過程,可以說一直持續到西漢武帝時期。如果說百家爭鳴是從理論上對封建社會的治國方略進行探索的話,那麼,秦朝和漢朝就可以說是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的探索。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專任法家,實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這可以說是秦朝的經驗。但秦始皇把法治(實際是刑治)化了,法治搞過了頭,結果成了暴力統治,故引起人民的強烈反抗,結果秦朝二世而亡。在秦末的戰火餘燼中建立起來的西漢皇朝,開始時統治階層中有很多人曾親身經歷過秦朝的暴虐統治,接受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一改秦朝在治國方略上專任法家的策略,轉而改用道家黃老的思想,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治國方略。這在當時無疑是適應了漢初經濟恢復、發展和政治穩定的需要,但它的弊端也很快暴露出來了。一方面漢初的經濟確實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政局也比較穩定;另一方面也出現了豪強地主的土地兼並和諸侯王割據勢力發展壯大的勢頭。由此看來,黃老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也不足以更好地治理國家。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就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定了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皇朝統治的指導思想。但是實際上,這一時期所謂“儒術”,並非全用儒家,而是外儒內法。所以,後來的漢宣帝在談到漢朝的制度時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帝紀》。實際上也就是,在統治方略上剛柔相濟兩手交替運用的有機結合。這種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統治指導思想,到了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全面確定下來了,並一直貫穿於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終。

    此外,如連續一、二、三次全國性大規模農民戰爭的發生和農民戰爭後封建皇朝政策的調整,統一的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中外關繫的溝通,文字、貨幣、度量衡、法令的統一等等,也無不由秦漢開其端緒。由此可見,秦漢史在中國歷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何等深遠的影響!如果說,秦漢以後封建社會的歷史是“流”,那麼,秦漢時期的歷史就是“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秦漢,也就沒有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如果我們對秦漢這段歷史搞不清楚,就勢必要影響對整個封建社會歷史的認識。

    所以,關於秦漢史的研究,歷來就受到學者們的重視。遠的姑且不說,新中國建立以後,史學界討論的五個重大歷史問題,號稱“五朵金花”,即古史分期問題、封建土地制度問題、農民戰爭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資本主義萌芽問題,其中有四個問題涉及秦漢時期。此外,還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於戰國秦漢。這就說明,秦漢歷史的重要性及其所受到重視的程度。所以,在以往的斷代史研究中,有關秦漢史的論文和論著特別多,不僅大陸史學界是如此,港、臺地區也如此,甚至鄰近的日本、韓國也在秦漢史研究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並且建立了專門研究秦漢史的學術機構。

    總起來看,關於秦漢史的研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在深度和廣度上,也不斷有新的開拓和進展。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有人說秦漢史這個領域好比是經過許多年經營的一片熟地,犁來耙去,似乎再沒有什麼搞頭了。以致選題艱難,或選題陳舊,即使寫出了文章,也缺少新意。這是一個較為普遍和突出的問題。因此有些人不願意在秦漢史方面再多下功夫,甚至本來是研究秦漢史的學者也轉移了陣地,向著另一個領域發展去了,或者僅僅把它當成一種客串的副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秦漢史和中國歷史上其他幾個歷史階段比較起來,的確研究的基礎較好,成果較多,正因如此,其難度也較大。過去的研究雖然成績很大,但存在的問題也還不少,有些問題我們還沒有接觸到,有些問題雖然有過研究但沒有解決,有的還有很大的分歧,甚至在過去被大家公認的結論,也還需要進行重新審查,重新做出符合客觀歷史實際的結論。再加上“文化大革命”時期,“四人幫”為了篡黨奪權,大搞影射史學,對秦漢史這個領域干擾破壞特別嚴重,被視為史學界的重災區,其流毒尚有待進一步肅清,也就是說秦漢史的研究還有一個撥亂反正的問題。所以嚴格來說,作為一門歷史科學,秦漢史這個領域,還大有用武之地。



    研究秦漢史,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課題呢?

    (一)關於秦漢社會性質的研究。這是屬於中國古史分期中的一個問題。有的學者主張秦開始進入封建社會,有的主張漢武帝時纔後完成封建社會的變革,有的主張東漢,有的主張魏晉。因而秦漢時代的中國社會究竟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就成了爭論不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秦漢史研究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當然其中還涉及到許多具體問題),很顯然,如果這個問題搞不清楚,對其他問題也很難做出正確的回答。

    (二)關於秦漢經濟史的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和上述問題有直接關繫,要解決社會性質問題,首先應從經濟基礎的研究入手。如當時農業、牧業和手工業生產力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土地所有制有什麼變化?占主導地位的是土地國有制還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租稅、兵徭役征發的種類、時間、數量和對像是什麼?租佃關繫在生產關繫中究竟占多大比重,屬於什麼性質?奴隸勞動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什麼地位?如何看待秦漢的商品經濟和國家工商業政策?以及城市的發展、鄉村的變化與城市和農村的關繫等等,都是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關於秦漢階級關繫與階級鬥爭史的研究。秦漢社會性質問題之所以未能得到解決,階級關繫復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秦漢時期的封君、豪族是奴隸主還是封建地主?秦漢的大工商業主即司馬遷稱之為“素封”者,是不是奴隸主?秦漢的奴婢是不是奴隸?秦漢的自耕農、佃農、雇傭勞動者的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是什麼?這些都要從他們的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去考察,實事求是地去分析。尤其是對政治上、經濟上,乃至思想上處於支配地位甚至影響歷史發展進程的統治階級上層集團,有必要進行重點的研究。另外,對於秦漢時期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性質、特點以及歷史作用等問題,還需要在原來研究的基礎上再做深入的探討。

    (四)關於秦漢政治制度史的研究。秦漢時期我國已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而西方一些國家則是到十五、十六世紀封建社會末期,為適應原始資本積累纔建立起來的。為什麼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這一政治體制形成這麼早?它的基礎是什麼?有什麼特點?起過什麼作用?這些都是有爭議的問題。另外,還有諸侯王國的問題,外戚宦官的問題,官制、兵制、法制等問題及其利弊得失,也值得作為重點去進行研究。

    (五)關於秦漢思想史、文化史和社會史的研究。這也是秦漢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在秦漢思想文化中影響較大的陰陽五行家思想、法家思想、黃老思想、儒家思想與經學、漢賦與樂府、農業手工業中生產技術的革新、天文歷算醫藥學以及其他自然科學的成就,秦漢石刻藝術的研究等等。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對秦漢人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宗族家庭、社會風俗、道德觀念、宗教信仰(包括道教的形成、佛教的傳入)等的研究,過去是一個比較薄弱的方面,今後應當予以較多的注意。

    (六)關於秦漢少數民族史與民族關繫史的研究。秦漢時期我國已形成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發展的歷史和特點,他們都和漢族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對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例如,匈奴、西域、西羌、西南夷、群蠻、百越以及東北的烏桓、鮮卑等族,都是在中國歷史上起過相當作用的民族。各族之間有和平往來(包括和親),也有戰爭;有的民族曾經建立過自己獨立的政權,有的則變成了秦漢皇朝的郡縣。如何正確對待這些問題,需要進行慎重、仔細地研究,因為它不僅屬於歷史上的民族關繫問題,而且還涉及現實的民族關繫問題。這就是說,既不能違背今天我們國家的民族政策,又要符合客觀的歷史實際,我認為這應當是研究歷史上民族關繫的一個準則。

    (七)關於秦漢時期中外關繫史的研究。秦漢是中外關繫史的開端,朝鮮、韓國、越南、緬甸、印度、日本以至於中亞、西亞、北非、歐洲各國在那時都和中國有了外交上的來往,相互間進行了一些經濟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中國與朝鮮和韓國、中國與越南的關繫為密切,如何正確對待秦漢皇朝在朝鮮半島、越南設郡,雙方戰爭以及歷史的疆界,都是值得研究的嚴肅問題。

    (八)關於秦漢歷史人物的研究。秦漢,尤其是漢武帝時期,號稱“人纔輩出、文武並興”。在秦漢時期對歷史有影響的人物很多,如秦始皇、呂不韋、李斯、蒙恬及蒙氏家族、王翦及王氏家族、項羽、劉邦、呂雉、冒頓單於、劉恆、劉啟、蕭何、曹參、張良、陳平、韓信、叔孫通、陸賈、賈誼、晁錯、劉徹、桑弘羊、董仲舒、公孫弘、劉安、司馬相如、司馬遷、李廣、衛青、霍去病、蘇武、李陵、劉向、劉歆、揚雄、趙充國、呼韓邪單於、王昭君、馮嫽、王莽、劉、劉秀、桓譚、王充、班固、班昭、班超、許慎、馬融、鄭玄、何休、蔡倫、張衡、張仲景、華佗、崔實、王符、仲長統、蔡邕、張魯、檀石槐等。以上這些歷史人物,有的雖有評論文章,甚至不止一篇,也有的已寫成專著,但是對他們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而且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差別也很大,還需要再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即以對大家熟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評價而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兩千年來幾乎史不絕書,“蓋棺難論定”。

    (九)關於秦漢史的文獻整理與研究。在這方面,前人特別是清乾嘉以來直到近幾年,學者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包括標點、校勘、注釋、輯佚、考證、辨偽以及索引等,但這還不夠,例如重要的一部史籍——《史記》,直到現在還沒有我們自己的一部詳細的會注或集解(用的還是日本學者瀧川資言的會注考證本)。有的沒有注釋,或雖有注釋,但還不夠詳細精確;有的沒有新式標點,或雖有標點,但錯誤之處也還不少。即使在總結和繼承前人特別是清代學者研究成果方面,也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做。當然,這樣的工作,並不是治史的目的,卻是一項不可少的為人作梯的工作,也是一項很艱苦的工作。雖不必大家都去做,但總得有人去做。

    (十)關於秦漢考古和文物的研究。這也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研究秦漢史,僅僅依靠為數有限的文獻資料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考古和文物研究,與文獻互相參證補充,纔能得出比較符合歷史實際的結論。就目前來說,如秦簡研究、漢簡研究、漢碑研究等,都還僅僅是開始,方興未艾。日本史學界近年來就很重視秦簡、漢簡的研究,很多學者投入到了這項工作中,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在解讀、譯注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預計簡牘學研究,在將來也可能和敦煌學一樣發展成為一門顯學。

    以上我隻是用舉例的方法從幾個主要方面提出一些問題,供對秦漢史有興趣並願意學習和研究的同志們參考,難免掛一漏萬,甚至是膚淺,不準確。但我認為不管怎樣,上述十個方面的問題,都是秦漢史研究上值得注意,並且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還是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共同存在的問題。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