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圖解國學知識(彩圖平裝)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198-288
    【優惠價】
    124-180
    【作者】 夢華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ISBN】978751136390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363909
    作者:夢華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3月 

        
        
    "

    內容簡介
    “國學”,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是中華備民族**傳統文化學術的總稱。國學彙通思想學術、典籍制度、百行百藝、禮儀民俗,蘊含國脈、國魂、國本,是中國人的根基所在、尊嚴所在。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祖先留下了5000年文化遺產,國學知識博大精深、包羅萬像,學習國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豐富自身內涵,*能修身養性,領悟歷史智慧。
    夢華主編的《圖解國學知識(全彩圖解典藏版)》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力求在“新、奇、趣”
    上下功夫。“新”就是鮮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書籍提到的知識;“奇”就是不一般,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趣”即是興趣,也是趣味,是人們想看、願意看的東西。同時,書中還選配了與正文相輔相成的精美插圖,對相關內容加以圖解,使讀者身臨其境,對國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中體味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錄
    總說
    國學的定義是什麼
    國學應該如何分類
    整理國故有哪些來龍去脈
    國學經典
    經部
    《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儀禮》
    《禮記》
    《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論語》
    《孟子》
    《孝經》
    《大學》
    《中庸》
    《爾雅》
    《方言》
    《說文解字》
    《春秋繁露》
    《四書集注》
    《皇清經解》
    史部
    三通四史
    二十四史
    《國語》
    《戰國策》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南史》
    《北史》
    《隋書》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史》
    《明史》
    《清史稿》
    《竹書紀年》
    《漢紀》
    《後漢紀》
    《資治通鋻》
    《續資治通鋻》
    《明實錄》
    《清實錄》
    《通鋻紀事本末》
    《唐會要》
    《明會典》
    《大清會典》
    《山海經》
    《水經注》
    《大唐西域記》
    《徐霞客遊記》
    《洛陽伽藍記》
    《貞觀政要》
    《史通》
    《通典》
    《通志》
    《文獻通考》
    《列女傳》
    《蒙古秘史》
    《東華錄》
    《大唐創業起居注》
    《華陽國志》
    子部
    《老子》
    《莊子》
    《管子》
    《墨子》
    《荀子》
    《韓非子》
    《列子》
    《呂氏春秋》
    《鬼谷子》
    《公孫龍子》
    《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
    《黃石公三略》
    《淮南子》
    《鹽鐵論》
    《論衡》
    《神滅論》
    曹操
    曹植
    阮籍
    陶淵明
    謝靈運
    陳子昂
    初唐四傑
    孟浩然
    王維
    李白
    王昌齡與岑參
    杜甫
    韓愈
    自居易
    劉禹錫

    郊寒島瘦
    李賀
    杜牧
    李商隱
    李煜
    唐宋八大家
    柳永
    晏殊、晏幾道
    歐陽修
    王安石
    蘇軾
    周邦彥
    李清照
    陸遊
    辛棄疾
    姜夔
    好問
    曲四大家
    前後七子
    徐渭
    湯顯祖
    南洪北孔
    李漁與《閑情偶寄》
    蒲松齡
    吳敬梓
    曹雪芹
    劉鶚
    吳趼人
    史學
    史書的體裁
    正史
    別史
    雜史
    野史
    紀傳體
    編年體
    紀事本末體
    典志體
    會要體
    學案體
    起居注
    方志
    實錄
    類書
    叢書
    史論
    屬辭比事
    董狐筆和太史簡
    春秋筆法
    成一家之言
    六家二體
    五志三科
    彰善癉惡
    直書與曲筆
    史纔三長
    博采與善擇
    史學三要
    六經皆史
    文化藝術
    音樂舞蹈
    古琴
    編鐘

    箜篌
    古箏
    笛子
    琵琶
    二胡

    六代樂舞
    詩樂
    雅樂
    楚聲
    燕樂
    盡善盡美
    樂與政通
    聲無哀樂
    二十四況
    五聲和七音
    六律
    樂調
    音樂
    《韶》樂
    知音
    靡靡之音
    三分損益法
    十二平均律
    工尺譜
    李延年
    趙飛燕
    萬寶常
    李龜年
    唐玄宗
    楊貴妃
    《樂律全書》
    《高山流水》
    《陽關三疊》
    《梅花三弄》
    《秦王破陣樂》
    《霓裳羽衣曲》
    《春江花月夜》
    《胡笳十八拍》
    《漢宮秋月》
    《漁樵問答》
    《廣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戲曲
    戲曲
    諸宮調
    南戲
    雜劇
    京劇
    昆曲
    四大徽班進京
    同光十三絕
    生旦淨末丑
    唱念做打
    臉譜
    梨園行
    秦腔
    川劇
    豫劇
    粵劇
    古典十大悲劇
    古典十大喜劇
    《竇娥冤》
    《琵琶記》
    《西廂記》
    《牡丹亭》
    《長生殿》
    《桃花扇》
    冷板凳
    跑龍套
    戲曲角色
    壓軸戲
    獨角戲
    叫板
    砸鍋
    繪畫與雕塑
    傳神論
    氣韻說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丹青
    寫真
    中國畫
    人物畫
    山水畫
    花鳥畫
    文人畫
    筆法
    墨法
    水墨寫意
    工筆
    白描
    十八描
    用色
    構圖與透視
    題款與印章
    虎頭三絕顧愷之
    閻立本兄弟
    畫聖吳道子
    唐代仕女畫
    唐朝的青綠山水
    展子虔和《遊春圖》
    荊關北派山水
    江南畫派
    黃家富貴
    徐熙野逸
    《韓熙載夜宴圖》
    書畫皇帝
    米氏雲山
    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
    馬一角、夏半邊
    趙孟頫
    四家
    《富春山居圖》
    浙派
    吳門畫派
    唐寅
    《王蜀宮妓圖》
    青籐白陽
    南陳北崔
    松江派
    四僧
    八大山人
    揚州八怪
    趙之謙
    吳昌碩
    嶺南畫派
    海上畫派
    早的中國繪畫
    流麗的彩陶
    青銅器之美
    秦漢帛畫
    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
    永樂宮壁畫
    大足石刻
    秦始皇陵兵馬俑
    書法與篆刻
    中國書法
    書體
    章草
    隸書和分書
    魏碑
    楷書
    草書
    宋體字
    行書
    王羲之與《蘭亭序》
    “平安三帖”
    《伯遠帖》
    孫過庭與《書譜》
    顛張醉素
    顏筋柳骨
    《玄秘塔碑》
    宋四家
    《黃州寒食詩帖》
    董其昌
    石鼓文
    漢魏碑刻
    大盂鼎
    《牆盤銘》
    《散氏盤銘》
    《毛公鼎銘》
    秦書八體
    《瑯琊臺刻石》
    《嶧山刻石》
    《泰山刻石》
    秦詔版
    禮器碑
    史晨碑
    曹全碑
    張遷碑
    乙瑛碑
    張猛龍碑
    《張玄墓志》
    《淳化閣帖》
    《三希堂法帖》
    “永字八法”
    中國印章
    文房四寶
    篆刻
    篆刻家文彭
    徽派篆刻
    浙派篆刻
    《顏氏家訓》
    《朱子語類》
    《明儒學案》
    《傳習錄》
    《藝文類聚》
    《太平御覽》
    《永樂大典》
    《菜根譚》
    《齊民要術》
    《考工記》
    《農政全書》
    《九章算術》
    《茶經》
    《夢溪筆談》
    《天工開物》
    《商君書》
    《鹖冠子》
    《新書》
    《潛夫論》
    《法言》
    《皇極經世》
    《正蒙》
    《二程集》
    《像山全集》
    龜》
    學案》
    《針灸甲乙經》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
    《救荒本草》
    《植物名實圖考》
    集部
    《古詩十九首》
    《玉臺新詠》
    《文選》
    《文心雕龍》
    《詩品》
    《樂府詩集》
    《全唐詩》
    《唐詩別裁》
    《唐詩三百首》
    《明詩別裁》
    《花問集》
    《全宋詞》
    《宋詞三百首》
    曲選》
    《全唐文》
    《古文觀止》
    《駢體文鈔》
    《隨園詩話》
    《文苑英華》
    《古今圖書集成》
    《四庫全書》
    《絕妙好詞》
    曲三百首》
    《古文辭類纂》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六十種曲》
    《書目答問》
    說部
    《穆天子傳》
    《博物志》
    《搜神記》
    《世說新語》
    《太平廣記》
    《容齋隨筆》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
    三言二拍
    《紅樓夢》
    《聊齋志異》
    《兒女英雄傳》
    《儒林外史》
    《鏡花緣》
    《官場現形記》
    《老殘遊記》
    蒙學
    《三字經》
    《百家姓》
    《千字文》
    《千家詩》
    《弟子規》
    《增廣賢文》
    《童蒙須知》
    《幼學瓊林》
    古代哲學
    古代哲學命題


    太極
    陰陽
    五行
    八卦
    萬物類像
    有與無
    名與實
    動與靜
    天理人欲
    天命
    天人合一
    天人感應
    心外無物
    性善論
    性惡論
    性三品說
    道法自然
    齊善惡
    格物致知
    倫理與修養
    人倫
    禮義廉恥
    五倫
    三綱
    五常
    主敬

    父慈子孝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親屬關繫
    出則悌

    仁者愛人
    克己復禮





    內省
    寡欲
    儒家
    大同
    小康
    天命無常,敬德保民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尊尊與親親
    窮則變,變則通
    得民心者得天下
    禮治
    中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名不正則言不順
    為政以德
    寬政安民為上
    上行下效
    子不語怪、力、亂、神
    不知生,焉知死
    和同之辨
    民為貴,君為輕
    王道與仁政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使民不饑不寒
    心之四端
    君子重義,小人重利
    忠孝如何兩全
    移風易俗
    制天命而用之
    制名以指實
    君權神授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變道和改制
    大一統
    清議
    正始之音與清談
    魏晉風度
    道統論
    復性論
    太極圖說
    太虛即氣
    民胞物與
    萬物皆是一個天理
    理氣論
    明心見性
    存天理,滅人欲
    陳朱之辯
    知行合一
    王守仁格竹
    經世致用思潮
    道家
    老子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天地不仁
    柔弱勝剛強
    無為而治
    治大國若烹小鮮
    絕聖去智
    小國寡民
    民不畏死
    禍福相倚
    上善若水
    慎始慎終
    功成身退
    莊子的齊物論
    逍遙遊
    莊子鼓盆而歌
    螳螂捕蟬
    渾沌之死
    材與不材之間
    忘適之適
    白駒過隙
    庖丁解牛與養生
    隻可意會
    外化而內不化
    莊周夢蝶
    井底之蛙與東海之鱉
    濠梁觀魚之樂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法家、墨家和其他
    法先王
    法治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
    王霸
    法、術、勢
    法後王
    法教
    自相矛盾
    明故、辨類、是非之理
    兼相愛,交相利
    非攻
    尚賢與尚同
    節用、節葬
    非命論
    慎戰
    不戰而屈人之兵
    五事七計
    賢者與民並耕
    白馬非馬
    離堅白
    五德終始
    合縱與連橫
    華夷之辨
    天人之學
    天文歷算
    觀像授時
    受天命,改正朔
    日、氣、朔
    干支計時紀年
    “天文志”與“五行志”
    三垣與四像
    二十八宿
    星野
    古代的星圖
    彗星、行星的運行記載
    黃道與黃道吉日
    朔望
    二十四節氣
    黃歷
    陰歷與陽歷
    夏歷、周歷和秦歷
    太初歷
    授時歷
    渾天儀
    北鬥的作用
    閏年
    季節與十二次
    紀日法
    紀月法
    紀年法
    三正
    漏刻、日晷和圭表
    一行測算子午線
    張衡
    祖衝之與圓周率
    瀋括
    郭守敬
    七月流火
    閏月
    星期分法
    獨特的中醫學
    中醫
    中醫的起源
    中醫的理論基礎
    四診八綱
    辨證施治
    邪從外來,病由內起
    望聞問切
    辨證與辨病
    未病先防,有病防變
    扶正祛邪
    中藥與方劑
    人體的經絡網
    穴位
    針灸療法
    中醫推拿術
    藥膳
    中醫十大流派
    扁鵲
    張仲景
    華佗
    陶弘景
    孫思邈
    四大家
    李時珍
    《靈樞經》
    《黃帝內經·素問》
    《神農本草經》
    《肘後備急方》
    《千金方》
    《本草綱目》
    《黃帝八十一難經》
    《傷寒雜病論》
    《溫病條辨》
    十二段錦
    奇經八脈
    撥罐
    導引
    子午流注
    正骨
    中藥店
    行醫的代名詞
    醫生的各種稱呼
    定心丸
    蒙汗藥
    鈴醫
    龍涎香
    古人驗尸
    古代女醫生
    古代人體解剖
    何首烏
    種痘
    五毒
    醫學界的代稱
    靈芝
    穩婆
    文學
    古代文體
    神話傳說

    楚辭
    樂府詩
    南北朝民歌
    古體詩
    近體詩




    駢文
    古文
    八股文
    明代小品文
    小說
    變文
    唐傳奇
    筆記小說
    六朝志怪和志人小說
    話本小說
    章回小說
    神魔小說
    世情小說
    纔子佳人小說
    公案小說
    詩話與詞話
    譴責小說
    評點
    文學流派
    建安風骨
    玄言詩
    田園詩
    山水詩
    官體詩
    邊塞詩
    新樂府運動
    花間派
    西昆體
    江西詩派
    婉約派
    豪放派
    永嘉四靈
    臺閣體
    公安派和竟陵派
    江左三大家
    唐詩派
    宋詩派
    常州詞派
    桐城派
    詩界革命
    文論
    詩言志
    詩緣情
    詩可以觀
    賦、比、興
    美刺
    詩教
    溫柔敦厚
    知人論世
    文以載道
    文氣
    文質
    風骨
    意境
    選學
    紅學
    傑出文學家
    屈原
    賈誼
    司馬相如
    揚雄
    在線試讀
    《詩經》的來源 《詩經》原先稱作《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都把它當儒家的經典來讀,纔叫作《詩經》的。《詩經》來源於民間歌謠,上古的時候,沒有文字,隻有唱的歌謠,“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願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朱自清語)。這就是《詩》中“國風”的來源了。《詩經》中的“雅”“頌”是宴會、祭祀的樂章,出自貴族之手。
    《詩經》在成書之前,早就在口頭流傳了。《詩經》的作者是誰呢?因為沒有相關的文獻記載,至今尚不得知。按照歷代的說法,大概是西周前後的時候,官方有專門搜集詩歌的人到民間“采詩”,然後記錄下來;或是有宮廷樂師編寫,再配上朝廷音樂,伴上舞蹈表演。
    初的詩是在有了文字以後,有人將那些歌謠記錄下來寫成的。這些記錄詩歌的人是樂工,他們記錄詩歌不是出於研究的目的,而是出於他們的職責,因為他們就是奏樂唱歌的;這就得把歌詞記下來,制成了唱本兒。到了春秋時,出現了太師這個官職,他們是樂工的頭兒,負責為各國宴會使臣時奏樂唱歌。太師們整理本國和別國樂歌,搜集樂詞和樂譜,把歌曲按照貴族的口味包裝出來。太師搜得的歌謠有樂歌和徒歌之分,徒歌是需要合樂纔能唱的,往往在合樂的時候要疊字或疊章,以增加歌曲的音樂美,所以歌詞的原貌便有些改變了。除此之外,太師們對貴族祭祖、宴客、出兵、打獵時作的詩也有保存。這類詩的內容不外乎典禮、諷諫、頌美等。後來,周天子和各國諸侯又要求臣民向他們獻詩,以供樂工演唱。太師們把所有搜集到的詩歌編輯起來,據說有三千多首。
    到了春秋末年,“道德喪而禮樂崩”,傳說孔子有感於這些詩歌的教化意義,決定把它們編訂成冊,將三千多首詩刪到三百篇,取名《詩三百》,遂成《詩經》。從此,《詩經》做了“六書”之一,到了宋代還被選人了“四書五經”,成為讀書人上進登科的之物。
    《詩》言志 俗話說“詩言志”,其實“詩”這個字就是“言 ”和“志”的合體。古代所謂“言志”總是牽扯著政治或教化。春秋時很流行賦詩,各國使臣往往在外交宴會上要點一篇詩或幾篇詩叫樂工唱。這跟今人在KTV 點歌演唱一樣,隻不過前者點詩一定有政治的意味,以表達對某國或某人的願望、感謝、責難等。而且,點詩時往往不管上下文的意義,隻拉出一章中的一兩句,這種斷章取義隻是為了暗示政治。如《左傳》上說,晉使趙孟出訪鄭國,鄭伯就在垂隴設宴款待他。
    席間子太叔為趙盂賦詩:“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子太叔取的是《野有蔓草》的末兩句,借以表達對趙孟歡迎之至。其實這首詩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這樣做隻是為了“言志”,所以不必在乎原詩的主旨了。
    《詩經》的來源
    《詩經》原先稱作《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都把它當儒家的經典來讀,纔叫作《詩經》的。《詩經》來源於民間歌謠,上古的時候,沒有文字,隻有唱的歌謠,“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願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朱自清語)。這就是《詩》中“國風”的來源了。《詩經》中的“雅”“頌”是宴會、祭祀的樂章,出自貴族之手。
    《詩經》在成書之前,早就在口頭流傳了。《詩經》的作者是誰呢?因為沒有相關的文獻記載,至今尚不得知。按照歷代的說法,大概是西周前後的時候,官方有專門搜集詩歌的人到民間“采詩”,然後記錄下來;或是有宮廷樂師編寫,再配上朝廷音樂,伴上舞蹈表演。
    初的詩是在有了文字以後,有人將那些歌謠記錄下來寫成的。這些記錄詩歌的人是樂工,他們記錄詩歌不是出於研究的目的,而是出於他們的職責,因為他們就是奏樂唱歌的;這就得把歌詞記下來,制成了唱本兒。到了春秋時,出現了太師這個官職,他們是樂工的頭兒,負責為各國宴會使臣時奏樂唱歌。太師們整理本國和別國樂歌,搜集樂詞和樂譜,把歌曲按照貴族的口味包裝出來。太師搜得的歌謠有樂歌和徒歌之分,徒歌是需要合樂纔能唱的,往往在合樂的時候要疊字或疊章,以增加歌曲的音樂美,所以歌詞的原貌便有些改變了。除此之外,太師們對貴族祭祖、宴客、出兵、打獵時作的詩也有保存。這類詩的內容不外乎典禮、諷諫、頌美等。後來,周天子和各國諸侯又要求臣民向他們獻詩,以供樂工演唱。太師們把所有搜集到的詩歌編輯起來,據說有三千多首。
    到了春秋末年,“道德喪而禮樂崩”,傳說孔子有感於這些詩歌的教化意義,決定把它們編訂成冊,將三千多首詩刪到三百篇,取名《詩三百》,遂成《詩經》。從此,《詩經》做了“六書”之一,到了宋代還被選人了“四書五經”,成為讀書人上進登科的之物。
    《詩》言志
    俗話說“詩言志”,其實“詩”這個字就是“言
    ”和“志”的合體。古代所謂“言志”總是牽扯著政治或教化。春秋時很流行賦詩,各國使臣往往在外交宴會上要點一篇詩或幾篇詩叫樂工唱。這跟今人在KTV
    點歌演唱一樣,隻不過前者點詩一定有政治的意味,以表達對某國或某人的願望、感謝、責難等。而且,點詩時往往不管上下文的意義,隻拉出一章中的一兩句,這種斷章取義隻是為了暗示政治。如《左傳》上說,晉使趙孟出訪鄭國,鄭伯就在垂隴設宴款待他。
    席間子太叔為趙盂賦詩:“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子太叔取的是《野有蔓草》的末兩句,借以表達對趙孟歡迎之至。其實這首詩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這樣做隻是為了“言志”,所以不必在乎原詩的主旨了。
    到了孔子時代,賦詩已經不常見了,孔子見它有教化意義,與儒家“溫柔敦厚”的作風相似,就刪詩成三百,稱為“詩三百”,還教給學生學習,用詩來討論修身的道理。成為“六經”之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用玉比作人,教導學生做學問需下功夫纔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本來說的天生麗質的美人,他卻比作畫畫,說做事情是要一步步進行的。後來《莊子》和《荀子》裡都說到
    “詩言志”,這個“志”就是指的教化。到了以後,《詩三百》就稱作《詩經》了。“詩”為何要“言志
    ”?詩歌所要言的“志”到底是什麼?聞一多認為,志有三義,即記憶、記錄和懷抱;朱自清認為,到了
    “詩言志”和“詩以言志”這兩句話,志已經指“懷抱”了。
    但春秋時列國的賦詩隻是用詩,並非解詩;那時詩的主要作用還在樂歌,因樂歌而加以借用,不過是一種方便罷了。至於詩篇本來的意義,那時原很明白,用不著討論。到了孔子時代,詩已經不常歌唱了,詩篇本來的意義,經過了多年的借用,也漸漸含糊了。他就按著借用的辦法,根據他教授學生的需要,斷章取義地來解釋這些詩篇。後來解釋《詩經》的儒生都跟著他的腳步走。有權威的毛氏《詩傳》和鄭玄《詩箋》差不多全是斷章取義,甚至斷句斷義——斷句取義是在一句、兩句裡拉出一個兩個字來發揮,比起斷章取義,真是變本加厲了。
    P13-1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