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尋 城跡:文化鄉愁之紅色印跡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陳俊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研究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1154380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543806
    作者:陳俊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

    編輯推薦

        貴陽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特別編撰《尋城跡—— 文化鄉愁之紅色印跡》一書,旨在通過梳理紅軍在貴陽期間壯懷激烈的戰鬥,再現那些可歌可泣的史事,引導人們去追尋紅色集體記憶,尋味貴陽文化中不能忘卻的紅色鄉愁,向紅軍長征勝利80 周年獻禮。

        本書通過史料的調查、摘集、梳理,結合實地走訪與圖片拍攝,以時經事緯的敘事方式,將宏觀背景與微觀敘事有機融合,將此前零散的史事輯為一冊。本書的出版,有助於人們緬懷長征在貴陽的故事,傳承弘揚長征精神,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貴陽篇章提供歷史的啟迪。

     
    內容簡介

        中央紅軍和紅二、紅六軍團長征曾三次經過貴陽地區,足跡遍及貴陽市開陽縣、息烽縣、修文縣、白雲區、南明區、烏當區、花溪區、清鎮市的54個鄉鎮,都以佯攻貴陽、聲東擊西的戰術,成功地迷惑與“調動”敵軍,擺脫強敵的圍追堵截,實現了西進的戰略轉移。

    本書重點突出故事性,通過資料梳理、調研訪談和圖片收集整理等多種形式,挖掘紅軍長征途中在貴州尤其是在貴陽的行軍路線、戰鬥經歷、與沿途老百姓的深情厚誼等歷史細節,讓讀者深入了解紅軍長征時經過貴陽的歷史故事。

    目錄
    開 篇 / 1

    1933 年,國民黨50 萬大軍對蘇區進行了多次“圍剿”,中央紅軍被迫放棄根據地,於次年10 月開始長征;中央紅軍及紅二、紅六軍團長征時曾三過貴陽,他們所到之處,播下了革命的火種,也留下了一個個驚險激烈、殘酷動人的戰鬥故事。

    章 入築首戰洛旺河 / 1

    1935 年1 月1 日,為渡過開陽縣境北端的烏江往黔北挺進,紅三軍團4 師12 團7 連與國民黨守敵在開陽縣東北花梨鄉的洛旺河邊發生了激烈戰鬥,終控制了清水江下遊的洛旺河渡口,為紅軍大部隊渡河提供了保障。

    第二章 強渡烏江贏戰機 / 25

    烏江,從西南到東北斜貫貴州全省,是貴州省的一條河流,也是黔北各線的一道天然屏障。紅軍強渡烏江,把國民黨的追剿軍甩在烏江以東和以南地區,紅軍得到了寶貴的休整時間,為遵義會議的召開提供了一段時期相對安全的保障。

    篇 / 1

     

    1933 年,國民黨50 萬大軍對蘇區進行了多次“圍剿”,中央紅軍被迫放棄根據地,於次年10 月開始長征;中央紅軍及紅二、紅六軍團長征時曾三過貴陽,他們所到之處,播下了革命的火種,也留下了一個個驚險激烈、殘酷動人的戰鬥故事。

     

    入築首戰洛旺河 / 1

     

    1935 1 1 日,為渡過開陽縣境北端的烏江往黔北挺進,紅三軍團4 12 7 連與國民黨守敵在開陽縣東北花梨鄉的洛旺河邊發生了激烈戰鬥,終控制了清水江下遊的洛旺河渡口,為紅軍大部隊渡河提供了保障。

     

    第二章 強渡烏江贏戰機 / 25

     

    烏江,從西南到東北斜貫貴州全省,是貴州省的一條河流,也是黔北各線的一道天然屏障。紅軍強渡烏江,把國民黨的追剿軍甩在烏江以東和以南地區,紅軍得到了寶貴的休整時間,為遵義會議的召開提供了一段時期相對安全的保障。

     

    第三章 佯攻息烽宿九莊 / 47

     

    紅五軍團到達息烽、宿營九莊鎮百姓家門外,4 1 日到達九莊鎮與紅五軍團彙合。在九莊鎮紅軍大造聲勢,到處寫著“打到貴陽去,活捉蔣介石”等標語口號,4 1 日,、朱德在流長發出“佯攻息烽縣城,掩護主力通過川黔公路”的命令。

     

    第四章 龍興寺圍困守敵 / 77

     

    1935 4 2 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從息烽貓場,經枧槽坡進入修文縣境,繼續向東南部的貴陽方向疾進,占領狗場壩(今久長),旋即取道三裡,趕往牛渡河架橋,以備大部隊通過。偵察部隊得知國民黨中央軍有一個排駐扎在寨上的龍興寺,紅軍先遣團立即前往將龍興寺守敵包圍了起來,活捉敵軍30 多人。

     

    第五章 幫工智取蒙固營 / 97

     

    1935 4 4 日,在離開修文的紅一軍團中,有一支部隊奉命繼續向貴陽方向挺進,至貴陽近郊白雲的扁山布依族山寨。紅軍利用幫工送鹽上山的機會,智取蒙固營盤,快速撥掉了敵人據點。

     

    第六章 烏當百宜阻追敵 / 115

     

    1935 4 5 日上午10 時左右,為掩護三軍團大部隊繼續轉移,第12 團、13 團在烏當百宜鄉蠟蚱、徐家院一帶,占據山頭,迎面阻擊追敵,敵我雙方展開激烈戰鬥。隨著戰鬥的發展,敵後續部隊陸續趕來,紅軍在軍團統一指揮下,實行各團掩護撤退的戰術。

     

    第七章 青岩獅子山夜戰 / 133

     

    蔣介石為防止紅軍進攻貴陽,急電令南下尾追紅軍的吳奇偉部不要跟著繞圈子,直接乘車快速到達貴築縣青岩城北山勢險峻的獅子山、望城坡、豺狗坡一線布防,以阻紅軍通往貴陽之路。雙方激烈交戰,戰鬥持續到後半夜纔停下來。

     

    第八章 攻克沙文敵碉堡 / 153

     

    1936 1 29 日,紅六軍團先頭部隊16 師從龍裡的長寨,快速趕到清水江上遊河段的順岩河渡口岸邊,渡過順岩河經開陽縣龍崗鎮一線,一路行軍進入貴陽近郊白雲,攻克了國民黨在白雲沙文的扁山、柳絲村、磨盤山、阿塘壩、蔡家墳一帶修築了碉堡工事。

     

    第九章 扎佐重鎮爭奪戰 / 167

     

    1936 1 31 日,紅六軍團在軍團長肖克率領下,從烏當的百宜、新場鄉一帶快速進入修文的把七,然後從董家灣、牛角灣、龍王寨等地,快速奔襲黔川公路線上的重鎮扎佐。

     

    第十章 鴨池河戰鬥顯神威 / 179

     

    “鴨池河”乃彝語“歐茨液”諧音,為烏江干流之一段。烏江有兩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衝河。鴨池河上現建有東風電站大壩,將河水一分兩段,高峽出平湖。緊靠東風電站下面便是鴨池河老街,1935 年賀龍、肖克、王震率紅二方面軍搶渡烏江北上抗日即在此處。

     

    紅二、紅六軍團簡史 / 196

     

    紅二軍團其前身為湘鄂西地區的紅4 軍和紅6 軍,成立時間為1930 7 7 日,總指揮為賀龍,政委為周逸群,參謀長孫德清,政治部主任為李克明;1933 8 12 日,由湘贛地區紅8 軍、紅16 軍、紅18 軍合編而成紅六軍團,由任弼時、肖克、王震三人統一指揮。紅軍第二、第六軍團共同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

    前言
    不改初衷 繼續長征

    山河為憑,歷史作證。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偉大壯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
    長征也使貴州貴陽名揚天下,在紅軍長征的偉大征程中,在貴州地區轉戰的時間長,範圍廣。特別是召開了遵義會議,強渡烏江、四渡赤水,創下了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中央紅軍和紅二、紅六軍團長征中曾三次經過貴陽,足跡遍及貴陽市開陽縣、息烽縣、修文縣、白雲區、南明區、烏當區、花溪區、清鎮市的54個鄉鎮,以“佯攻貴陽、聲東擊西”的戰術,成功迷惑,調虎離山,有效地鉗制了敵人,擺脫了強敵的圍追堵截,實現了西進的戰略轉移。

    不改初衷 繼續長征

     

    山河為憑,歷史作證。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偉大壯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

    長征也使貴州貴陽名揚天下,在紅軍長征的偉大征程中,在貴州地區轉戰的時間長,範圍廣。特別是召開了遵義會議,強渡烏江、四渡赤水,創下了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中央紅軍和紅二、紅六軍團長征中曾三次經過貴陽,足跡遍及貴陽市開陽縣、息烽縣、修文縣、白雲區、南明區、烏當區、花溪區、清鎮市的54個鄉鎮,以“佯攻貴陽、聲東擊西”的戰術,成功迷惑,調虎離山,有效地鉗制了敵人,擺脫了強敵的圍追堵截,實現了西進的戰略轉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學習黨史作出重要指示。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更是強調:“歷史是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貴陽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特別編撰《尋城跡——文化鄉愁之紅色印跡》一書,旨在通過梳理紅軍在貴陽期間壯懷激烈的戰鬥,再現那些可歌可泣的史事,引導人們去追尋紅色集體記憶,尋味貴陽文化中不能忘卻的紅色鄉愁,向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獻禮。

    本書通過史料的調查、摘集、梳理,結合實地走訪與圖片拍攝,以時經事緯的敘事方式,將宏觀背景與微觀敘事有機融合,將此前零散的史事輯為一冊。本書的出版,有助於人們緬懷長征在貴陽的故事,傳承弘揚長征精神,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貴陽篇章提供歷史的啟迪。

    長征是與青春和熱血融合在一起的,是與高山和大河融合在一起的。對參加此項工作的編撰者,特別是對80後、90後的年輕人來說,與其說是完成圖書編撰調研,不如說是一次難得的體驗和學習,更是對紅軍長征精神的感悟和升華。紅軍當年經過貴陽時走的路都是深山茂林,多數戰鬥遺址均在兩縣或三縣交界地帶,十多天爬山涉水的實地考察,真切地感受了當年紅軍不屈不撓、對理想信念的堅持。

    80年滄桑巨變,紅軍長征的路途和戰鬥遺址所在地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貴陽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它是創新型中心城市、大數據綜合創新試驗區、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是“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的“火車頭”和“發動機”。

    本書的編撰獲得了省內黨史專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導,省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多彩貴州文化旅遊研究院院長熊宗仁先生專門出具專家函,在此對他們表示感謝;囿於能力和水平,書中錯誤在所難免,敬請給予指正批評。   

     

     

    在線試讀
    昔日紅軍戰鬥地 如今變“通江達海”碼頭



    一提到開陽,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南江大峽谷,風景秀美,是漂流的好去處。殊不知,開陽也是紅色文化資源的聚集地,1935年至1936年,中央紅軍和紅二、紅六軍團在長征過程中,曾多次經過開陽,留下的紅色文化遺址多達17處,其中紅軍搶渡遺址就有9處。
    近年來,開陽堅持改革創新、精準發力,大力實施好創新驅動、開放帶動等“六大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先後榮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西部百強縣”、“國家衛生縣城”等10餘項榮譽稱號。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如今已發生了翻天巨變,人民安居樂業,生活不斷改善。紅軍進入貴陽的場戰鬥所在的洛旺河渡口,現在已被一條公路大橋所替代,紅軍曾經搶渡的地方,也修建起了碼頭,500噸級貨輪可通過烏江,直達長江,實現了貴陽人民的“通江達海”夢。


    昔日戰鬥地 如今變碼頭

    洛旺河地處開陽花梨鎮,以河為界,除西南角翁昭村部分屬大婁山餘繫外,北部大片地域均屬武陵山餘繫,地形結構屬典型的山區地帶,山巒起伏,重巒疊嶂,灌木叢生,植被良好。花梨東臨甕安縣,南與南龍鄉、城關鎮接壤,西隔清水江與馮山鎮相望,北與米坪、龍水兩鄉相連,距縣城開陽37公裡,久銅公路縱貫整個鎮區,村組路網四通八達。據當地老人介紹,“花梨”之名,繫村寨名組合而成,原有花梨寨、花娘井、梨子坑幾個小村,後因人煙漸興,房舍連片,成了鄉村集鎮,遂取原村寨之“花”“梨”,命名為“花梨”。

        昔日紅軍戰鬥地 如今變“通江達海”碼頭

     

     

     

    一提到開陽,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南江大峽谷,風景秀美,是漂流的好去處。殊不知,開陽也是紅色文化資源的聚集地,1935年至1936年,中央紅軍和紅二、紅六軍團在長征過程中,曾多次經過開陽,留下的紅色文化遺址多達17處,其中紅軍搶渡遺址就有9處。

    近年來,開陽堅持改革創新、精準發力,大力實施好創新驅動、開放帶動等“六大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先後榮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西部百強縣”、“國家衛生縣城”等10餘項榮譽稱號。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如今已發生了翻天巨變,人民安居樂業,生活不斷改善。紅軍進入貴陽的場戰鬥所在的洛旺河渡口,現在已被一條公路大橋所替代,紅軍曾經搶渡的地方,也修建起了碼頭,500噸級貨輪可通過烏江,直達長江,實現了貴陽人民的“通江達海”夢。

     

     

    昔日戰鬥地 如今變碼頭

     

    洛旺河地處開陽花梨鎮,以河為界,除西南角翁昭村部分屬大婁山餘繫外,北部大片地域均屬武陵山餘繫,地形結構屬典型的山區地帶,山巒起伏,重巒疊嶂,灌木叢生,植被良好。花梨東臨甕安縣,南與南龍鄉、城關鎮接壤,西隔清水江與馮山鎮相望,北與米坪、龍水兩鄉相連,距縣城開陽37公裡,久銅公路縱貫整個鎮區,村組路網四通八達。據當地老人介紹,“花梨”之名,繫村寨名組合而成,原有花梨寨、花娘井、梨子坑幾個小村,後因人煙漸興,房舍連片,成了鄉村集鎮,遂取原村寨之“花”“梨”,命名為“花梨”。

     

     

     

    洛旺河畔。

    驅車從縣城出發,不久即沿盤山公路不斷向下,彎道極多,且之字形幅度極大,直至山底,再開十幾分鐘,就可抵達洛旺河大橋。

    洛旺河大橋為雙曲拱橋,橋長108米,高80米,於19683月開工修建,19695月竣工,至今仍是開陽縣城到花梨街上的必經之路。

    洛旺河大橋右手邊不遠處即為新修建的洛旺河碼頭——貴陽港開陽港區。據介紹,烏江是貴州省規劃的水運主通道之一,更是國家規劃的“兩橫一縱兩網十八支線”的高級航道,貴陽市開陽港區處於烏江干流的構皮灘樞紐常年回水區,依托“十二五”時期烏江航運建設工程,新建客貨綜合泊位3個,下河道 人行梯踏步結構形式,配套建設綜合管理,小型船舶停靠區等設施,總占地面積13450平方米,工程於20123月開工建設,201312月完工。

     

     

     

    綠水青山間的洛旺河碼頭。

    開陽港區洛旺河碼頭建成後將設置3500噸級客貨泊位,烏江通航後將成為客運碼頭,年迎送旅客50萬人次,是目前貴陽規模的碼頭。20168月,長江上遊右岸支流烏江將恢復通航,貴陽將在烏江復航前進行試航,洛旺河碼頭將作為試航起點投用。滿載貨物的500噸級試航船將由洛旺河碼頭起航,途經構皮灘翻壩運輸設施,以及思林、沙陀、彭水等多個水電站,終到達重慶涪陵港,全程約1000公裡。作為烏江通航的起航港口,開陽港擬投資5.266個千噸級泊位,預計2018年完工。

     

    開陽縣更是嚴格按照“一核心四區域”的縣域經濟布局定位,將以花梨鎮為中心,帶動龍水鄉、米坪鄉發展,打造貴陽水運通道經濟區,加速形成東部港口經濟帶動一三產互動發展區。

    花梨鎮河邊村村民羅光文告訴筆者,他曾聽過世的老人提起,當年紅軍控制上遊洛旺河後,從下遊的水口渡搭浮橋搶渡洛旺河,並經過馮三鎮,迅速北進到達馬場(今楠木渡鎮),從那裡搶渡烏江到遵義去。

    當年紅軍戰鬥的遺跡已無處可尋,但清澈的江水、宜人的氣候,與河畔不斷來往的漁船和連成一片片的養魚網箱,卻又呈現出了另一番景像。羅光文一家現在就是以養魚為生,據他介紹,前期投入在1501/3的利潤,而在全村,和他一樣喂魚的人家,多達20多家。

     

     

     

    馬頭寨:文物古村中的紅軍標語

     

    馬頭寨位於開陽縣禾豐鄉底窩壩子西隅的山坡上,始建初,由於曾作為水東宋氏土司直轄的十二馬頭之一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這領袖宋隆濟的出生地,也是明末參與奢安之亂圍困貴陽城十個月的水東末代土司宋萬化及其後裔的居住地。寨內現存水東宋氏的底窩壩總管府遺址以及大量明清民居建築90多棟,是記錄著水東宋氏土司歷史的重要文化遺存,因此早在2006年就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頭寨背靠百花山,前臨大田壩,兩條小河繞寨而過。寨中現有居民208戶,上千人,其中大部分為布依族。村民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建房,一座座木結構民居順山就勢建於山腰上。山上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寨前清河環繞,石拱橋橫跨河上。寨內小路多以鵝卵石鋪成,寨中民居多為干欄式四合院、三合院,一般為穿鬥與抬梁混合結構,一正兩廂加對廳(或照壁),正房面闊三間、五間、七間不等。四合院多以青石鋪滿,古色古香,門窗均飾以精致木雕。

    193543日,中央紅軍紅一軍團一部由息烽進入開陽境內,經白馬洞、洋水(今金中),兩流泉(今雙流)到石牛,由窯上坪,出何家莊,低枇杷哨(今龍廣)、到底窩壩、馬頭寨露營;45日,中央紅軍紅三軍團一部由扎佐經拿扎(今修文縣六屯鄉桃源村)進入開陽,到底窩壩、馬頭寨、楊方寨露營。1936130日,紅六軍團一部也曾露營馬頭寨。

    紅軍露營馬頭寨期間,留下了大量的紅軍標語。部分標語位於寨內宋耀玲宅明間內壁上,宋耀玲宅為19354月紅三軍團過禾豐時住地。該宅繫清末建築,坐北朝南,占地250平方米,現存正房和右廂,穿鬥抬梁式木結構。正房面闊五間,通面闊19米、通進深8米、窗戶飾回紋格,明間大門外建有腰門。

    紅軍標語內容包括“紅軍是工農的軍隊”、“打倒不準士兵抗日的國民黨軍閥”、“工農暴動起來打土豪分田地”、“紅軍是干人的大救星”、“打倒賣國賊的國民黨”、“白軍弟兄與紅軍聯合起來一同打日本去”等。

     

     

     

    開陽縣禾豐鄉馬頭寨民居建築。

     

    一路問詢,我們終於在寨中找到了宋耀玲家的古宅,房屋正在整修,宋耀玲的孫子宋廣恆告訴筆者,這段時間,由政府出錢請工人和購買材料,以舊復舊,統一修復寨內的木結構建築。紅軍標語被修建工人用油紙布遮蓋了起來,還基本能夠識別,但由於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所以在古建築修復過程中,部分寫有紅軍標語的木板被拆卸下來,統一收攏到寨中的村小學保管。

    馬頭寨文物保護所現場負責人萬主任告訴筆者,近年來,開陽縣著力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堅持以“不成熟、不開發、先重點性保護、後針對性開發”的發展思路,爭取中央、省、市的傳統保護建設資金,對馬頭寨60多座清末民初的木結構古建築進行修復,將馬頭寨等古村打造成貴州水東土司文化和貴陽市國寶集中連片傳統村落特色村寨為目標,展現水東土司文化和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的內涵底蘊。同時,依托馬頭寨傳統村落房屋、鼓樓等傳統建築,多民族文化交融,森林覆蓋率高等資源優勢,加快傳統村落與鄉村旅遊業融合發展。

    此外,該縣優化產業布局,以傳統村落保護為根本,結合“雲山茶海”、“青龍十裡畫廊”、“布依苗族民俗風情文化”等,著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閑度假、文化旅遊等業態,推進“雲山茶海——馬頭寨——傳統村落——清龍十裡畫廊”區域一體化發展。

     

     

    那些與紅軍長征有關的渡口

     

    193545日,紅軍長征途中,中央紅軍主力在紅一、三軍團佯攻貴陽和東渡清水江掩護下,迅速從開陽縣內的腳渡河、干壩河和順岩河等渡口搭浮橋南渡清水江進入龍裡,再次把國民黨圍追堵截的幾十萬軍隊甩在了清水江以北和以西地區,初步實現了“調出滇軍、西進雲南”的重大戰略部署。

    當我們費盡周折,來到紅軍在開陽經過的腳渡河和順岩河邊,面對茫茫青山和林立的高木,不由生發感嘆:“當年紅軍經過了多少的艱難,走過一道道由石梯構成的羊腸小道,翻山越嶺,忍饑挨餓,還要躲避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纔在這深山茂林中,踏出一條行軍之路!”

     

     

     

    腳渡河邊的擺渡船。

     

    腳渡河渡口位於龍崗鎮大荊村王馬廠組,由王馬廠村寨往下,順著石梯構成的羊腸小道,在灌木叢生的山路中行走20多分鐘即可到達腳渡河邊,渡口立有《重修腳渡河小引》古碑一座,似乎為當年修建渡口時所建,字跡模糊不清,大致意思為渡口開闢於清初,為兩岸士紳捐資所建,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於腳渡河水暴漲,渡口船隻、神廟、船夫住房和兩岸古道均被衝毀,開州大荊(今龍崗鎮大荊村)士紳莫文達率子莫大得、莫大琳及富戶張鳳鳴等捐資將古道、神廟、船隻、住房等修復。以河為界,對面是龍裡洗馬鎮長溝村,有一座擺渡的小船和一戶人家,估計是為了方便過往的行人。

     

    順岩河渡口位於開陽縣高寨苗族布依族鄉谷豐村與龍裡縣巴江鄉交界處清水江中遊順岩河段。當我們到達順岩河所在地谷豐村時已接近下午5時,本想到渡口去看看,但高寨苗族布依族鄉谷豐村村民蘭國軍說,下到渡口來回要花一個多小時,你們去再轉回來天已黑盡了,隻能放棄。在蘭國軍的帶領下,我們找了一個視野開闊的高點,遠遠地看著順岩河。

    中央紅軍就是從這裡進入龍裡,終實現了“調出滇軍、西進雲南”的重大戰略部署,紅二、紅六軍團主力也是從這裡進入貴陽,渡河後向北奔襲扎佐、修文,往黔(西)、大(方)、畢(節)地區開進,順利實現了戰略轉移。

     

    1936129日晨,紅六軍團先頭部隊十六師從龍裡的長寨快速趕到清水江上遊河段的順岩河邊。當日拂曉,十六師四十六團作為前衛,從洗馬河附近的長寨向北到達順岩河渡口南岸白崖山。這裡河面雖不寬,表面水似平靜,卻流急灘險。上午8時許,20多名官兵冒著嚴寒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探測水情,準備作試探性泅渡。時值隆鼕季節,水性好、身體強壯的戰士能夠遊到對岸,但水性較差的戰士卻被急流卷走了。

    周球保(周仁傑)師長和晏福生政委親自到前衛團,設立渡河指揮部,與團長張輝等商量對策,決定用布匹擰成布繩,讓水性好的戰士抓緊布繩向對岸遊去。但批抓繩渡河的數名戰士被水流卷走。戰士們又把布繩拴在身上遊到對岸,幾經努力總算把布繩拉到了對岸,固定起來;同時,晏福生政委親自帶隊從山坡上砍來一些樹木,截成許多段,用繩子和籐條把它們緊緊扎制成一個個三腳架,準備放進河裡,然後再鋪上木板,用木板把它們連成一個整體。然而實際情況是三腳架一放入河中,水流太急,七八個戰士都控制不住一個三腳架,稍不注意,立即就被水衝走,或被衝撞在巨石上散架。這時,六軍團其他部隊陸續到達,人員、馬匹和輜重都彙集在狹窄的河谷地帶,人喊馬嘶,擁擠不堪。後面到達的部隊又不斷擁入河邊,架橋渡河迫在眉睫。作為六軍團的前衛師,完不成架橋的任務,不僅會耽誤時間,影響全軍的作戰任務,更嚴重的是千軍萬馬困在這河谷中,兩岸是山,如果敵人發現,派出飛機轟炸,或調步兵襲來,我軍背水迎戰,地形極為不利,難以施展,後果不堪設想。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架橋,這是一場與大自然搏鬥的特殊戰鬥,牽動了全體指戰員,紛紛跳入冰冷的河水裡,拼盡全力要將三腳架在水中立起來。但水流太急,流量太大,與前幾次一樣三腳架還是固定不起來。正當全軍萬分焦急之時,軍團政委王震帶來了一位俘虜的國民黨四十一師師長張振漢,張曾擔任過國民黨西北軍工兵營的營長,會架橋,采納了他的建議,即在三腳架下面綁扎大石塊,沉入水中固定好,再用拉過河的布繩把三腳架拴牢,又用一根根木頭將一個個三腳架綁連在一起做橋墩,上面鋪上木方板,形成簡易橋梁,終於順利地完成了架橋任務。

    架好的浮橋牢固平穩,人馬皆可通過。下午3時許,六軍團前衛部隊開始渡河,先過橋的到對岸高山上進行警戒,晏福生政委率領先頭部隊十六師的全體指戰員向為搭建浮橋而英勇獻身的年輕戰友默哀致意。接著紅二、六軍團主力也順利渡過順岩河進入開陽縣高寨境,稍事休整後即進至羊場(今龍崗)和貴陽市郊百宜、羊昌一帶。

    1985年春,時任海軍副司令員的周仁傑(周球保)將軍曾親往順岩河渡口考察,同年9月,開陽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順岩河被四周的高山環抱,順岩河嵌在四周的山體中,由於開陽大花水電站蓄水,當年紅軍渡河處已不復存在,順岩河也失去了原渡口功能,如今的順岩河山清水秀,河水清澈,景色宜人,蘭國軍說,這個地方已被承包給四川人養魚,河面上布滿了養魚的網箱和浮漂,效益不錯。

     

     

    關於烏江之險,明朝遊記作者謝鴻在《夜郎蒙拾》一書中寫道:“黔地多川,烏江為右,水如奔箭,浪濤驚魂。險灘如麻,灘灘相接,漁人不見蹤影。兩岸峭岩陡壁,猿不可攀,河谷狹窄如腸,往下俯瞰,人如蟻點。 往上仰視,窄窄一線青天……”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