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人生一瞬 (詹宏志作品集)-----梁文道說:“沒有詹宏志,就沒有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139-201
    【優惠價】
    87-126
    【作者】 詹宏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8460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9084603
    作者:詹宏志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5月 

        
        
    "

    編輯推薦

    *有來頭的臺灣作家
    臺灣**纔子,絕代奇纔,跨界全纔
    阿城、朱天文、朱天心、張大春、梁文道聯袂力薦
    梁文道說:“沒有詹宏志,就沒有今天的臺灣”
    朱天文說:“詹宏志是當代極少數能寫明朗文章的人之一”
    張大春的至交好友,相濡以沫三十載

    臺灣電影新浪潮重要推手,“臺灣新電影宣言”起草人
    電影人,文學評論家,出版家
    意見領袖,創意大師,潮流先鋒,網絡教父,完美儒商……
    歸根結底,他是臺灣文化的領導者,溫文儒雅的讀書人
    馬英九說他是“閱讀狂人,學習機器”
    “**是推廣‘閱讀社會’的**人選”

     
    內容簡介

            年歲漸長,記憶發酵。
            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旅程,往事紛至沓來。詹宏志搜索自己的生命經驗,企圖從靈光一閃的畫面中,建立起私密的個人史。
            書分兩輯:輯一是生命時間軸下的凝思與追憶,捕捉各個成長階段難忘的人、事、物、情與景;輯二則是旅程地景上片刻的忘我與不可忘懷,記述遊歷世界各地如日本、歐美等地的趣聞與所思所感。

    作者簡介
    詹宏志
    臺灣南投入,臺灣大學經濟繫畢業。PChomeOnline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電腦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出版集團之創辦人。
    擁有超過30年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聯合報、工商時報、中國時報、遠流出版公司、滾石唱片、中華電視臺、商業周刊等;於各媒體擔任總編輯期間,曾策劃或編輯超過干種書刊,並曾創辦(電腦家庭)、《數位時代》等40多種雜志。
    作為著名的鬼纔和全纔,兼具作家、意見領袖、電影人、編輯及出版人等多種身份,並以其創意和對文化及網絡趨勢與社會經濟問題的精闢見解而廣受尊重。
    出版著作十餘種,包括文學評論、社會趨勢報告及散文:《兩種文學心靈》、《趨勢索隱》、《創意人》、《趨勢報告》、《城市觀察》、《人生一瞬》、《綠光往事》、《詹宏志私房謀殺》、《偵探研究》等。
    作為臺灣新電影的重要輿論推手,曾起草“臺灣新電影宣言”,並策劃和監制多部臺灣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包括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以及吳念真導演的《多桑》等。

      詹宏志
       臺灣南投入,臺灣大學經濟繫畢業。PChomeOnline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電腦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出版集團之創辦人。
      擁有超過30年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聯合報、工商時報、中國時報、遠流出版公司、滾石唱片、中華電視臺、商業周刊等;於各媒體擔任總編輯期間,曾策劃或編輯超過干種書刊,並曾創辦(電腦家庭)、《數位時代》等40多種雜志。
      作為著名的鬼纔和全纔,兼具作家、意見領袖、電影人、編輯及出版人等多種身份,並以其創意和對文化及網絡趨勢與社會經濟問題的精闢見解而廣受尊重。
      出版著作十餘種,包括文學評論、社會趨勢報告及散文:《兩種文學心靈》、《趨勢索隱》、《創意人》、《趨勢報告》、《城市觀察》、《人生一瞬》、《綠光往事》、《詹宏志私房謀殺》、《偵探研究》等。
      作為臺灣新電影的重要輿論推手,曾起草“臺灣新電影宣言”,並策劃和監制多部臺灣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包括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以及吳念真導演的《多桑》等。
       此外,也擔任過臺灣許多出版及資訊相關產業協會的理事長、董事及理監事等職。曾於1997年獲臺灣PeopleMagazine頒發鑽石獎章,並於2008年獲“新聞局”第二屆數位出版金鼎獎“評審委員會特別獎”。

    目錄
    輯一 時間

    1956
    記憶之柱

    1958
    煤炭堆上的黃蝴蝶

    1959
    父親回家時

    1960
    水中之光

      輯一 時間
      
       1956
       記憶之柱
      
       1958
       煤炭堆上的黃蝴蝶
      
       1959
       父親回家時
      
       1960
       水中之光
      
       1960
       海上漂流的花朵
      
       1961
       羅斯金的憤怒
      
       1961
       蛇
      
       1962
       木瓜先生
      
       1962
       張望者
      
       1964
       我爸爸的恐龍
      
       1967
       穿山小孩
      
       1968
       後車站
      
       1968
       繁星若夢
      
       1969
       風雨中的計算機
      
       輯二 地方
      
       1969
       山路
      
       1970
       珊瑚礁中的龍蝦
      
       1970
       小刀
      
       1970
       稻田舞女
      
       1975
       當睡人醒來
      
       1978
       但願少年有知
      
       1982
       孔子雕像下
      
       1982
       咖啡應有的樣子
      
       1984
       咖啡館裡的革命者
      
       1986
       依莎貝拉的來信
      
       1997
       給我全世界
      
       1998
       賽蓮之鄉
      
       日本·四國
       祖谷溫泉
      
       日本·日光
       治愈的旅行
      
       日本·山陰
       山陰道上
      
       日本·九州島
       驚喜的晚餐
      
       日本 ·九州島
       火與海的國度
      
       日本·東北
       奧入瀨溪谷
      
       日本·立山
       雪埋的旅館
      
       日本·北海道
       煙中巴士
      
       日本·北海道
       國民休暇村
      
       日本·北海道
       雪國的誘惑
      
       日本·北海道
       三大蟹邂逅
      
       日本·北海道
       冰下魚
      
       日本·北海道
       步行食遊
      
       美國·加州
       史蒂文森窮病之處
      
       美國·波士頓
       波士頓的私家偵探
      
       美國·鱈魚角
       鱈魚角的同性戀旅館
      
       美國·德州
       距離
      
       美國·紐奧良
       回到沼澤地
      
       法國·巴黎
       菜單上的語言
      
       法國·巴黎
       來到巴黎的康有為
      
       英國·倫敦
       獻給約瑟夫·虎克
      
       意大利·翡冷翠
       一個人的餐酒
      
       尼泊爾·那加闊
       喜馬拉雅山麓下
      
       尼泊爾·那加闊
       在那遙遠的地方
      
       俄國·堪察加
       走到世界的盡頭
      
       中國·香港
       富麗怪奇
     

    前言
    自序:記憶金庫
    金庫開啟,記憶驚飛。
    就在某一天,像一群拍翅驚散的蝙蝠一樣,那些本來在記憶倉庫裡沉睡的塵封片段,沒來由地突然成群撲到我的臉上,揮也揮不去。但當我倒反過來想要捕捉它們,卻怎麼樣也捉
    不著具體的重量與形狀。
    那些片段常常是童年記憶裡的某種感官記錄:昔日住家榻榻米暗角微微晃動的光影、光影中輕舞漂浮帶有熱炒蒜頭味道的灰塵、灰塵中震動著遠方收音機裡歌仔戲令人昏昏欲睡的哭調唱腔、哭調唱腔聲中有一支熱天午後行進中鑼鼓喧嘩的葬禮隊伍……
    或者是一些腦中浮現的默片一般的凝結場景:傍晚時分小學教室潑水後清涼的紅磚長廊、操場邊上空蕩蕩的單杠鐵架與低眉靜默的榕樹群、後山上排列整齊的香蕉園和鳳梨田、一名少女在樓梯口回眸時哀怨的眼神……

    自序:記憶金庫

    金庫開啟,記憶驚飛。

    就在某一天,像一群拍翅驚散的蝙蝠一樣,那些本來在記憶倉庫裡沉睡的塵封片段,沒來由地突然成群撲到我的臉上,揮也揮不去。但當我倒反過來想要捕捉它們,卻怎麼樣也捉

    不著具體的重量與形狀。

    那些片段常常是童年記憶裡的某種感官記錄:昔日住家榻榻米暗角微微晃動的光影、光影中輕舞漂浮帶有熱炒蒜頭味道的灰塵、灰塵中震動著遠方收音機裡歌仔戲令人昏昏欲睡的哭調唱腔、哭調唱腔聲中有一支熱天午後行進中鑼鼓喧嘩的葬禮隊伍……

    或者是一些腦中浮現的默片一般的凝結場景:傍晚時分小學教室潑水後清涼的紅磚長廊、操場邊上空蕩蕩的單杠鐵架與低眉靜默的榕樹群、後山上排列整齊的香蕉園和鳳梨田、一名少女在樓梯口回眸時哀怨的眼神……

    那些喧囂交雜的聲音、放肆挑逗的氣味,以及刺激奪目的顏色,有時候無比清晰,有時候泛白模糊,我不免要疑惑,那些官覺庫存都是真實的嗎?如果是真實的,為什麼當我想要記得它們的時候,它們就嘲弄似地忽遠忽近、遊離不定呢?或者它們是扭曲或虛構的嗎?如果是虛假的,那麼,由這些記憶片段所建造構成的我自己,到底又是誰呢?

    就在某一天,我突然記起這許多事情和畫面來。年輕時候的我,無暇回顧平淡生活的過去,在汲汲營營的職場社會裡一心向前,心思被辦公室的爭權奪利占滿,渾不知這些片段畫面記憶對我的意義。父親過世的那個晚上,我沉默地載著他的遺體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細雨蒙蒙,路燈閃爍,小貨車濕漉漉的車輪唰唰唰地轉動著,仿佛奔向不再有光明的未來。我不知道該傷心還是該專心,思緒難以集中。忽然之間,記憶倉庫打開,灰撲撲衝出來千百隻蝙蝠,無方向地散落亂飛,灑得我滿頭滿臉。從那之後,往事盤旋,思緒就停不了了,我常常陷入在某件意義不明的記憶裡。

    我猜想,我不但失去了父親,大概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那個細雨奔馳的晚上,我和車內父親的遺體沉默相處著。我坐在前座,他躺在小貨車後廂平坦處,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紅布蓋著他,微微呈現一個人形,這倒是很像他生前我們兩人的關繫,我總是不知道該跟他說些什麼。雖然負責葬儀的婦人一再交待,我一定要一路向他解釋路途,並提醒他過橋,免得他成了迷途的鬼魂,但我還是開不了口。他是我的父親,他帶著我走過深山和城鎮,他永遠是認得路的。

    記憶中我和父親的直接對話,總數也許不超過一百句,我們好像沒什麼可講,或者說我們的關繫好像不是建立在對談之上。在家裡,父親好像不是小孩傾訴的對像,母親纔是;可是父親也不曾責備我或處罰我,母親纔會。母親是家中情緒的核心,父親的存在則像一片

    布景,標示著這個家庭的來歷,卻沒什麼作用。特別是在小時候,經常不在家的父親總是在夜裡回家,早上我偷偷打開紙門窺看,一床紅被面裹著一個聳起的人形,就像現在車內的他,蒙頭蓋著,安靜地,沉睡著……

    往事襲向心頭,後來的一段時間,我暗暗咀嚼記憶與追溯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想到幾乎天底下什麼事都談的希臘聖哲亞裡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我在他的全集裡找了一找,果然也討論到靈魂、官覺和記憶,在他一篇叫《關於記憶與回想》(On Memory andReminiscence)的短文裡,開宗明義便問道:“記憶的對像是什麼?”接著又自答說,我們不可能記得未來,未來隻能做為意見或期待的對像,我們也不可能記得現在,因為現在是知覺感受的對像,與記憶有關聯的,隻能是過去。

    記憶,既不是感受,也不是觀念。記憶,是時間流逝後我們的某種知覺或觀念的狀態或情感。因此,所有的記憶,都隱含著一段消失的時光。

    是呀,消失的時光。我所有的記憶,代表的就是所有我已經失去的時光,無知的、青春的、不那麼青春的,即使是不愉快的傷害與傷痕,如今也成為追憶的對像,或者說,正是因為失去了,它們如今都成了我的美好過去。

    但我們真的不能記得未來嗎?在我沉溺於過去的時候,我仿佛回溯了人生的許多轉折點,每一個轉折點都曾經有兩條以上的路,我選擇了其中一條,回想之際不免沉吟,如果選擇了另一條路會如何?另一條路會把我帶到另一個天堂或者是另一種地獄?那裡顯然有另一種未來,另一種人生,另一種身份,另一個場所,以及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我。

    但我當時想像不同,我選擇的是一種我以為會發生的未來,也棄絕了我以為我不想要的未來。這些未來顯然都過去了,有的沒有發生,有的胎死腹中,然而我還記得它們嗎?有的我記得,有的則蹤跡難尋,有的則混在偽裝的記憶裡,成為我人鬼不分的困惑,我有時候要問自己:“這是發生過的事嗎?還是僅僅為我曾經擁有的想像?”

    追問過去,是老去的表征,但這也隻是自然規律,並不丟臉。我甚至因而有了寫作的衝動,我想記錄自己的來歷,甚至包括了形成我雛形的1960年代的臺灣,以及人生的某些片段流連。這個衝動,也許和初民或原始部落在文明的曙光裡記錄民族的起源和遷變,並無兩樣,而記憶的結果,究竟是神話還是真實,也一樣難以考究。我的意思是說:“別追問我真假了,如果真實的記憶有破洞,我隻能用虛構想像把它補起來。”我無意騙人,我隻是不願見到往日自己的人生滿是遺忘的空缺。

    我把這些記錄所得,一篇篇寫在當時剛在臺灣創刊的《壹周刊》裡,成為一個專欄。一年之後,我停了筆,然後又花了四年來修改它。也沒改什麼,每天加一個字減兩個字,一種口氣換到另一種口氣,改了好像沒改,卻花了好多時間。也許尋找記憶往事的人,流連在已經

    消逝的時光,眷戀不肯離去,也是自然的。

    現在時間到了,我決心把這些文章印出來了。我想像這是一個人與記憶(或是遺忘)搏鬥的記錄,因為是關於記憶,所有的故事也就如亞裡士多德所說,都隱藏了一段失去的時光。那一段段時光,相對於永恆的時間,如露如電,似泡沫又如幻影,隻能和昔日專欄的名稱一樣,叫它“人生一瞬”吧。

    媒體評論
    宏志的文字現在纔在這裡出版,雖然耽擱太久,總算讓我長出一口氣。
    ——阿 城

    詹宏志是當代極少數能寫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絕不抽像,將復雜的來龍去脈說得有趣、帥勁,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動物領域”,同一代人,相與三十載,能夠成為漸行漸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關鍵在於我們都還保有一點不堪湊附熱鬧的好奇心,在慣於接觸種種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換心得的瑣碎知識之際,相濡以沫也許正是難得的緣法。
    ——張大春

    宏志的文字現在纔在這裡出版,雖然耽擱太久,總算讓我長出一口氣。

    ——阿  城

     

    詹宏志是當代極少數能寫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絕不抽像,將復雜的來龍去脈說得有趣、帥勁,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動物領域”,同一代人,相與三十載,能夠成為漸行漸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關鍵在於我們都還保有一點不堪湊附熱鬧的好奇心,在慣於接觸種種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換心得的瑣碎知識之際,相濡以沫也許正是難得的緣法。

    ——張大春

     

    這些作品當然可以讓大陸讀者一窺詹宏志那百科全書般的知識配備與無線電望遠鏡似的敏銳觸角,也當然能夠略顯這位絕代纔子的蘊藉光華;我唯一擔心的是,這就夠了嗎?到底要怎麼做,纔能讓大陸讀者明白:沒有詹宏志,就沒有今天的臺灣?

    ——梁文道

    在線試讀
    自序:記憶金庫
    金庫開啟,記憶驚飛。
    就在某一天,像一群拍翅驚散的蝙蝠一樣,那些本來在記憶倉庫裡沉睡的塵封片段,沒來由地突然成群撲到我的臉上,揮也揮不去。但當我倒反過來想要捕捉它們,卻怎麼樣也捉
    不著具體的重量與形狀。
    那些片段常常是童年記憶裡的某種感官記錄:昔日住家榻榻米暗角微微晃動的光影、光影中輕舞漂浮帶有熱炒蒜頭味道的灰塵、灰塵中震動著遠方收音機裡歌仔戲令人昏昏欲睡的哭調唱腔、哭調唱腔聲中有一支熱天午後行進中鑼鼓喧嘩的葬禮隊伍……
    或者是一些腦中浮現的默片一般的凝結場景:傍晚時分小學教室潑水後清涼的紅磚長廊、操場邊上空蕩蕩的單杠鐵架與低眉靜默的榕樹群、後山上排列整齊的香蕉園和鳳梨田、一名少女在樓梯口回眸時哀怨的眼神……
    那些喧囂交雜的聲音、放肆挑逗的氣味,以及刺激奪目的顏色,有時候無比清晰,有時候泛白模糊,我不免要疑惑,那些官覺庫存都是真實的嗎?如果是真實的,為什麼當我想要記得它們的時候,它們就嘲弄似地忽遠忽近、遊離不定呢?或者它們是扭曲或虛構的嗎?如果是虛假的,那麼,由這些記憶片段所建造構成的我自己,到底又是誰呢?
    就在某一天,我突然記起這許多事情和畫面來。年輕時候的我,無暇回顧平淡生活的過去,在汲汲營營的職場社會裡一心向前,心思被辦公室的爭權奪利占滿,渾不知這些片段畫面記憶對我的意義。父親過世的那個晚上,我沉默地載著他的遺體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細雨蒙蒙,路燈閃爍,小貨車濕漉漉的車輪唰唰唰地轉動著,仿佛奔向不再有光明的未來。我不知道該傷心還是該專心,思緒難以集中。忽然之間,記憶倉庫打開,灰撲撲衝出來千百隻蝙蝠,無方向地散落亂飛,灑得我滿頭滿臉。從那之後,往事盤旋,思緒就停不了了,我常常陷入在某件意義不明的記憶裡。
    我猜想,我不但失去了父親,大概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那個細雨奔馳的晚上,我和車內父親的遺體沉默相處著。我坐在前座,他躺在小貨車後廂平坦處,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紅布蓋著他,微微呈現一個人形,這倒是很像他生前我們兩人的關繫,我總是不知道該跟他說些什麼。雖然負責葬儀的婦人一再交待,我一定要一路向他解釋路途,並提醒他過橋,免得他成了迷途的鬼魂,但我還是開不了口。他是我的父親,他帶著我走過深山和城鎮,他永遠是認得路的。

    自序:記憶金庫
    金庫開啟,記憶驚飛。
    就在某一天,像一群拍翅驚散的蝙蝠一樣,那些本來在記憶倉庫裡沉睡的塵封片段,沒來由地突然成群撲到我的臉上,揮也揮不去。但當我倒反過來想要捕捉它們,卻怎麼樣也捉
    不著具體的重量與形狀。
    那些片段常常是童年記憶裡的某種感官記錄:昔日住家榻榻米暗角微微晃動的光影、光影中輕舞漂浮帶有熱炒蒜頭味道的灰塵、灰塵中震動著遠方收音機裡歌仔戲令人昏昏欲睡的哭調唱腔、哭調唱腔聲中有一支熱天午後行進中鑼鼓喧嘩的葬禮隊伍……
    或者是一些腦中浮現的默片一般的凝結場景:傍晚時分小學教室潑水後清涼的紅磚長廊、操場邊上空蕩蕩的單杠鐵架與低眉靜默的榕樹群、後山上排列整齊的香蕉園和鳳梨田、一名少女在樓梯口回眸時哀怨的眼神……
    那些喧囂交雜的聲音、放肆挑逗的氣味,以及刺激奪目的顏色,有時候無比清晰,有時候泛白模糊,我不免要疑惑,那些官覺庫存都是真實的嗎?如果是真實的,為什麼當我想要記得它們的時候,它們就嘲弄似地忽遠忽近、遊離不定呢?或者它們是扭曲或虛構的嗎?如果是虛假的,那麼,由這些記憶片段所建造構成的我自己,到底又是誰呢?
    就在某一天,我突然記起這許多事情和畫面來。年輕時候的我,無暇回顧平淡生活的過去,在汲汲營營的職場社會裡一心向前,心思被辦公室的爭權奪利占滿,渾不知這些片段畫面記憶對我的意義。父親過世的那個晚上,我沉默地載著他的遺體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細雨蒙蒙,路燈閃爍,小貨車濕漉漉的車輪唰唰唰地轉動著,仿佛奔向不再有光明的未來。我不知道該傷心還是該專心,思緒難以集中。忽然之間,記憶倉庫打開,灰撲撲衝出來千百隻蝙蝠,無方向地散落亂飛,灑得我滿頭滿臉。從那之後,往事盤旋,思緒就停不了了,我常常陷入在某件意義不明的記憶裡。
    我猜想,我不但失去了父親,大概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那個細雨奔馳的晚上,我和車內父親的遺體沉默相處著。我坐在前座,他躺在小貨車後廂平坦處,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紅布蓋著他,微微呈現一個人形,這倒是很像他生前我們兩人的關繫,我總是不知道該跟他說些什麼。雖然負責葬儀的婦人一再交待,我一定要一路向他解釋路途,並提醒他過橋,免得他成了迷途的鬼魂,但我還是開不了口。他是我的父親,他帶著我走過深山和城鎮,他永遠是認得路的。
    記憶中我和父親的直接對話,總數也許不超過一百句,我們好像沒什麼可講,或者說我們的關繫好像不是建立在對談之上。在家裡,父親好像不是小孩傾訴的對像,母親纔是;可是父親也不曾責備我或處罰我,母親纔會。母親是家中情緒的核心,父親的存在則像一片
    布景,標示著這個家庭的來歷,卻沒什麼作用。特別是在小時候,經常不在家的父親總是在夜裡回家,早上我偷偷打開紙門窺看,一床紅被面裹著一個聳起的人形,就像現在車內的他,蒙頭蓋著,安靜地,沉睡著……
    往事襲向心頭,後來的一段時間,我暗暗咀嚼記憶與追溯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想到幾乎天底下什麼事都談的希臘聖哲亞裡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我在他的全集裡找了一找,果然也討論到靈魂、官覺和記憶,在他一篇叫《關於記憶與回想》(On Memory andReminiscence)的短文裡,開宗明義便問道:“記憶的對像是什麼?”接著又自答說,我們不可能記得未來,未來隻能做為意見或期待的對像,我們也不可能記得現在,因為現在是知覺感受的對像,與記憶有關聯的,隻能是過去。
    記憶,既不是感受,也不是觀念。記憶,是時間流逝後我們的某種知覺或觀念的狀態或情感。因此,所有的記憶,都隱含著一段消失的時光。
    是呀,消失的時光。我所有的記憶,代表的就是所有我已經失去的時光,無知的、青春的、不那麼青春的,即使是不愉快的傷害與傷痕,如今也成為追憶的對像,或者說,正是因為失去了,它們如今都成了我的美好過去。
    但我們真的不能記得未來嗎?在我沉溺於過去的時候,我仿佛回溯了人生的許多轉折點,每一個轉折點都曾經有兩條以上的路,我選擇了其中一條,回想之際不免沉吟,如果選擇了另一條路會如何?另一條路會把我帶到另一個天堂或者是另一種地獄?那裡顯然有另一種未來,另一種人生,另一種身份,另一個場所,以及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我。
    但我當時想像不同,我選擇的是一種我以為會發生的未來,也棄絕了我以為我不想要的未來。這些未來顯然都過去了,有的沒有發生,有的胎死腹中,然而我還記得它們嗎?有的我記得,有的則蹤跡難尋,有的則混在偽裝的記憶裡,成為我人鬼不分的困惑,我有時候要問自己:“這是發生過的事嗎?還是僅僅為我曾經擁有的想像?”
    追問過去,是老去的表征,但這也隻是自然規律,並不丟臉。我甚至因而有了寫作的衝動,我想記錄自己的來歷,甚至包括了形成我雛形的1960年代的臺灣,以及人生的某些片段流連。這個衝動,也許和初民或原始部落在文明的曙光裡記錄民族的起源和遷變,並無兩樣,而記憶的結果,究竟是神話還是真實,也一樣難以考究。我的意思是說:“別追問我真假了,如果真實的記憶有破洞,我隻能用虛構想像把它補起來。”我無意騙人,我隻是不願見到往日自己的人生滿是遺忘的空缺。
    我把這些記錄所得,一篇篇寫在當時剛在臺灣創刊的《壹周刊》裡,成為一個專欄。一年之後,我停了筆,然後又花了四年來修改它。也沒改什麼,每天加一個字減兩個字,一種口氣換到另一種口氣,改了好像沒改,卻花了好多時間。也許尋找記憶往事的人,流連在已經
    消逝的時光,眷戀不肯離去,也是自然的。
    現在時間到了,我決心把這些文章印出來了。我想像這是一個人與記憶(或是遺忘)搏鬥的記錄,因為是關於記憶,所有的故事也就如亞裡士多德所說,都隱藏了一段失去的時光。那一段段時光,相對於永恆的時間,如露如電,似泡沫又如幻影,隻能和昔日專欄的名稱一樣,叫它“人生一瞬”吧。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