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潘鐘瑞日記(上下)(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 第六輯)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753-1091
    【優惠價】
    471-682
    【作者】 潘鐘瑞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古籍整理  其他古籍整理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945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629455
    作者:潘鐘瑞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普通文人眼中的晚清中國

     
    內容簡介

    本書整理所據底本為《香禪精舍集》及蘇州博物館所藏《香禪日記》影印本,參校上海圖書館藏稿本《鄂行日記》。《香禪精舍集》和《香禪日記》是晚清知識分子潘鐘瑞的作品集,記錄了晚清蘇州地區重要事件,例如太平天國運動,另外作為蘇州世家潘氏家族中的一員,通過潘鐘瑞的生活記錄,能夠看到晚清文人的交往。

    作者簡介

    堯育飛,男,江西廣昌人,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的方向為明清以降文學文獻,對日記文獻有專門研究。

    目錄
    目錄
    前言1
    凡例1

    庚申噩夢記(1860)
    遊兩山記(1868)
    洞庭鄧尉探梅日記(1871)
    湖上春遊日記(1877)
    鄂行日記(1877)
    歙行日記(1881)
    光緒十年甲申(1884)日記
    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日記
    光緒十二年丙戌(1886)日記
    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香禪日記

    目錄
    前言1
    凡例1

    庚申噩夢記(1860)
    遊兩山記(1868)
    洞庭鄧尉探梅日記(1871)
    湖上春遊日記(1877)
    鄂行日記(1877)
    歙行日記(1881)
    光緒十年甲申(1884)日記
    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日記
    光緒十二年丙戌(1886)日記
    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香禪日記
    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香禪日記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香禪日記
    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香禪日記
    附錄一蘇臺麋鹿記
    附錄二序跋

    人名字號音序索引凡例
    人名字號音序索引

    前言
    前言
    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破蘇州,數百裡財賦之區由此兵禍連結,民不聊生長達數年之久。光緒九年(1883),離開故鄉三十年的潘祖蔭(1830—1890)回到蘇州,眼中所見是“瓦礫盈於路,阛阓曠於野,老稚之脫自亂中者生理蕭然,竊盜之風往往不絕”潘祖蔭《庚申噩夢記序》,《香禪精舍集》卷五,清光緒刻本。。咸豐年間這場波及東南地區的戰火,予蘇州以重創。從此,它在江南地區的經濟中心地位讓位於上海,文化優勢也日漸喪失。據統計,道光十年(1830)蘇州人口超過340萬,經此世變,至同治四年(1865)已銳減至120餘萬,而僅吳縣、和三地,就有超過1202名士紳直接死於這場戰亂徐茂明《國家與地方關繫中的士紳家族:以晚清江南減賦為中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第159頁。。
    盡管遭受太平天國的沉重打擊,但蘇州並未崩潰。從晚清走向民國,這裡的經濟與社會秩序逐步恢復,文化重拾生機。其中有何緣故?蘇州何以經歷咸豐兵燹仍不至於潰敗?既記載咸豐兵燹又記錄光緒蘇州生機重現的《潘鐘瑞日記》,可為這些問題提供某種私人的解釋以及一些文化的回應。
    一、 潘鐘瑞及其地方性的日記

    前言
    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破蘇州,數百裡財賦之區由此兵禍連結,民不聊生長達數年之久。光緒九年(1883),離開故鄉三十年的潘祖蔭(1830—1890)回到蘇州,眼中所見是“瓦礫盈於路,阛阓曠於野,老稚之脫自亂中者生理蕭然,竊盜之風往往不絕”潘祖蔭《庚申噩夢記序》,《香禪精舍集》卷五,清光緒刻本。。咸豐年間這場波及東南地區的戰火,予蘇州以重創。從此,它在江南地區的經濟中心地位讓位於上海,文化優勢也日漸喪失。據統計,道光十年(1830)蘇州人口超過340萬,經此世變,至同治四年(1865)已銳減至120餘萬,而僅吳縣、和三地,就有超過1202名士紳直接死於這場戰亂徐茂明《國家與地方關繫中的士紳家族:以晚清江南減賦為中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第159頁。。
    盡管遭受太平天國的沉重打擊,但蘇州並未崩潰。從晚清走向民國,這裡的經濟與社會秩序逐步恢復,文化重拾生機。其中有何緣故?蘇州何以經歷咸豐兵燹仍不至於潰敗?既記載咸豐兵燹又記錄光緒蘇州生機重現的《潘鐘瑞日記》,可為這些問題提供某種私人的解釋以及一些文化的回應。
    一、 潘鐘瑞及其地方性的日記
    潘鐘瑞(1823—1890)字圛雲,號麟生,別號瘦羊、香禪居士。為潘奕雋(1740—1830)族曾孫,潘祖蔭族兄。世家出身的潘鐘瑞早年盡享繁華,時時與戈載(1786—1856)等吳中詞社前輩詩酒流連。咸豐十年(1860),蘇州城破,潘氏府邸為太平軍占據,潘鐘瑞隨親族四散逃亡,終客居上海租界。在上海生活的兩年時間,他去過墨海書院,此期或與王韜(1828—1897)相識潘鐘瑞題《分綠軒詩餘》雲:“壬戌四月上浣,弟潘鐘瑞讀於墨海書院。”1886年5月8日日記載:“楊薪圃來傳王紫詮(王韜)語,以新刻蔣劍人《芬陀利室詞話》見貽。”年(1862)年回到蘇州以後,潘鐘瑞曾於光緒三年(1877)入其兄潘霨(1826—1894,時任湖北布政使)幕府。除此之外,他的活動範圍沒有逾越蘇浙皖三省。
    潘鐘瑞一生侘傺,道光二十七年(1847)補長洲增貢生是其舉業的頂點。以後他長期在其表弟汪體椿(壺園主人)家坐館,藉此謀生。此外的收入,一則來自披閱無錫、蘇州等地書院課卷,二則來自田產、屋產的出租。中年喪偶的潘鐘瑞未再續弦,體味到生命的悲哀,使他與佛教結緣。他自號香禪居士,名其室為香禪精舍,編詞集為《香禪詞》,文集為《香禪精舍集》,廣邀書畫圈名家如倪墨耕(1855—1919)、徐康(1814—1889)、趙宗建(1824—1900)等人繪題《香禪精舍圖》。他試圖將一生遭際皆以文字描畫、定格,可見他心靈深處的孤寂與倔強。
    清人多喜好著述,潘鐘瑞著述亦頗豐,主要收在《香禪精舍集》中,包括《奉思錄》四卷、《庚申噩夢記》二卷、《蘇臺麋鹿記》二卷、《遊記》三卷、《鄂行日記》二卷、《歙行日記》二卷、《虎阜石刻僅存錄》三卷、《金石文字跋尾》二卷、《紀遊草》四卷、《香禪詞》四卷,另附所編《貞烈編》一卷、《四家詩詞合刻》四卷。此外,尚有《百不如人室詩草》《鄂行日記》等多種稿本存世。潘鐘瑞勤於著述,早年即開始日記寫作。其日記收入《香禪精舍集》者六種,為《庚申噩夢記》《遊兩山記》《洞庭鄧尉探梅日記》《湖上春遊日記》《鄂行日記》《歙行日記》民國十六年(1927)修《大阜潘氏支譜續編》卷十收錄潘鐘瑞《辛巳展墓記》及《歙行日記》,然兩部分內容均節錄自《香禪精舍集》中《歙行日記》,未有增補,故本書於《大阜潘氏支譜續編》所收者不予討論。,起自咸豐十年(1860)迄光緒七年(1881),然不相連續;又有稿本《香禪日記》七冊,藏蘇州博物館,起自光緒十年(1884)迄光緒十六年(1890),此部分日記首尾完整,今經整理後統名為《潘鐘瑞日記》。
    潘鐘瑞耳聞目睹晚清江南地區數十年變遷,日記所載時事如太平軍陷蘇州,清軍與太平軍互相攻守,太平軍與地方團練的建制、軍事行動等,蘇州市民此期基本生活狀況等,具有重要史料價值。他熱心地方和家族事務,蘇錫常地區婚喪嫁娶、徽州展墓、修訂族譜等事都形諸筆端,為研究晚清江南地區社會風俗的有益材料。潘鐘瑞與吳昌碩(1844—1927)、徐康、鄭文焯(1856—1918)等人交往密切,酬唱往還極多,日記均予以記錄,兼及潘遵祁(1808—1892)、潘祖蔭、馮桂芬(1809—1874)、江標(1860—1899)、吳大澂(1835—1902)、易順鼎(1858—1920)等人行跡,為研究晚清蘇州地區文人交遊之絕佳資料。在金石學和刻書方面,潘鐘瑞興趣極大,編纂《虎阜石刻僅存錄》及《香禪精舍集》的經過都詳載日記中,從中可見晚清書籍的生產過程,尤其是其中保存不少拓工、刻工的材料,有助於書籍史研究。潘氏晚年以課館為生,日記所載府縣科考及書院閱卷諸事十分詳細,亦頗有助於研究晚清基礎教育。潘鐘瑞雖沉淪下僚,但因家族顯赫,故常能接觸一流文人,外加他希圖通過著述留名後世的觀念極強,故日記記載諸事均一絲不苟,十分詳實,值得研究晚清的文史學者注意。
    潘氏日記內容豐富,其價值前人已有論及。如譚獻(1832—1901)《復堂日記》光緒十四年(1888)十月初十日記載:“今日輿中閱潘麟生日記數種。《庚申噩夢記》《蘇臺麋鹿記》述吳門寇難;遊記三種,以《西湖記遊》為雅令;《歙行日記》黃山之遊,頗於諸前人遊記外別有風致。”譚獻《復堂日記》,第五十二冊,稿本,南京圖書館藏。近年李軍等人利用《香禪日記》考論吳昌碩等人在蘇州活動軌跡李軍《光緒時期吳昌碩在蘇事跡補考——以潘鐘瑞〈香禪日記〉稿本為主》,《美苑》,2016年第4期。,亦可見潘氏日記可從諸方面加以利用,挖掘其價值。倘若將視野放得更大一些,則透過《潘鐘瑞日記》還可管窺晚清蘇州地方文化的運作及維持。本文便試圖從這方面對潘氏日記的價值作一些揭示。
    二、 用書籍修復文化與道德的創傷
    《香禪精舍集》附錄的《貞烈編》及《四家詩詞合刻》,潘鐘瑞都僅是編者,而他執著將其納入個人文集中,值得深究。
    《貞烈編》是由“馬貞烈女事件”引發的同題共作詩文彙編。同治十一年(1872)無錫發生的一件貞烈女命案,事件始末為:烈女馬大寶,許字包文煒,幼失母,父廷燦,貧而寄食於人。女依從母施,居舅範四家,範子阿金屢調之,不遂,施故無行,陰以事怒女,金益無所忌。一日挾刃往,施見而奪之,女泣求去,施曰:“汝去何之?”乃不復言。逾夕,金偵女寢,徑登其閣,女嚎,金扼之,女拒,益力,竟死,年十八,同治十一年五月十六日也。廷燦至,範款之他室,既斂,則曰:“女與金有私。事覺,仰藥耳。”廷燦信,不問。而斂女者頗洩其狀,於是廷燦及文煒之父共鳴諸官,發棺檢尸,捕僉至,立吐其實,遂置諸法而旌女焉。潘鐘瑞《貞烈編》,《香禪精舍集》,光緒刻本。事件發生十二年後的光緒十年(1884),潘祖蔭回到故鄉,聽聞此事,有感而作碑文,並囑咐潘鐘瑞修葺馬貞烈女墓。並隨即發起征集題詠的活動。依日記所見時間將其簡略排布如下此處摘錄的日記按照公歷日期順序排列,並刪節與此事無關的內容。後文處理均同。:3月24日,訪馬貞烈女墓,背倚山岡,面臨阡陌,窆石雖封,崇坊未建,限於地址耶,抑無人為之集資也?
    4月9日,今為鄭庵弟議修葺錫山馬貞烈女墓,首先倡捐,因即致書君秀,屬其與署中諸人商辦。
    4月10日,為鄭弟擬致楊藝芳信一稿送去改繕之,亦為馬貞烈女事也。
    6月28日,擬成《錫山馬貞烈女墓碑文》一稿,錄大字一通,送鄭庵弟閱。
    6月30日,鄭弟急欲將貞烈墓碑刻成,連次札來。
    7月2日,鄭弟將書成《馬貞烈女碑》送來,遂寫碑額篆字,亦遣人交養竹居勾摹上石。
    7月7日,又至養竹居看鄭弟所付刻之馬貞烈墓碣,先付之以價之半。
    7月26日,代鄭弟作致楊藝芳書,為馬貞烈女墓碑一事也,繕就即送鄭弟閱。
    7月28日,錢處馬貞烈女墓碑椎拓成送來,均送鄭弟處。
    7月29日,是日以貞烈碑拓作書寄梅壽。
    8月3日,為鄭弟撰書貞烈碑事,欲促其運送錫山,遂於早晨至養竹居面催之,並以昨得梅壽來信付觀。
    8月10日,得楊藝芳信,為馬貞烈墓建坊事,即送鄭弟看。
    11月12日,作馬貞烈詩,未成。
    11月13日,迨夜,成七言古風一篇,詠馬貞烈女事。
    11月22日,得無錫信,梅壽為受壽儀稱謝,餘以前日君秀寄來之秦澹如所撰《馬貞烈女傳》發刻。
    11月26日,《馬貞烈傳》刻成,作致梅壽信,以印本十分附寄征詩。
    ……
    1885年1月19日,寄復君秀信,附去《馬貞烈傳》及墓碑印本二百副。這場由潘祖蔭引領,潘鐘瑞積極主持的征詠活動,規模甚大。收錄《貞烈編》者即有73篇,詩、詞、文三體俱備。作者包括薛福成(1838—1894)、葉昌熾(1849—1917)、吳昌弼(1867—1953)、陸潤庠(1841—1915)、鄭文焯等,涵蓋江南十八個府縣。潘氏兄弟之所以熱衷此舉,有其修復文化創傷與道德創傷的考量。如潘鐘瑞在《記馬烈女》一文中感慨:“嗚呼!古之死而不得其所者多矣,以餘觀馬氏之全於天獨奇!夫專為義則傷生,專為生則騫義。士大夫臨大節、塞大難,猝然恆不能自持。若列女者,其知所處矣……以完其嚼然不滓之身,而脫於強暴之手以死,則列女茲遇雖甚酷,而天之所以遇列女者,固不厚與。”潘鐘瑞《貞烈編》,《香禪精舍集》。正如盧葦菁《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像》所示,“貞女現像”與中華帝國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變遷之間有密切聯繫。潘氏兄弟關注到馬貞烈女,並非偶然。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江南社會秩序的再造過程中,重建道德秩序成為江南士紳關注的焦點。其中重要內容則是義利之辨、整飭士風、整飭女德等徐茂明《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1368—1911年)》,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269頁。。在他們看來,太平天國的戰禍,是道德淪喪的必然結果,是天命的報應。避難上海時,潘鐘瑞就對洋場生活深表不滿。他如是批評:“江浙兩省流徙者並集夷場,增建房屋三年中奚止萬間,地密人稠,視為樂土,而習尚虛囂,紛華日盛,幾不識為難民。餘《申江竹枝詞》有句雲:‘銷金鍋在桃源境,如此繁華說避秦。’”潘鐘瑞《庚申噩夢記》,《香禪精舍集》。而潘祖蔭則在警告蘇州的士紳階層時說:“縉紳士夫之家不必其稍有餘者,宴樂慆淫之習無異於未亂之前,且有甚焉。此何異酣飲漏舟之中,高臥厝薪之上?天道禍淫,能無懼乎?吾兄此書與《揚州十日記》、魏晉封《竹林記》按:《竹林記》當為《竹中記》。有同旨也,留心當世者可不觀之而儆戒也耶?又豈能盡諉諸劫運哉?”潘祖蔭《庚申噩夢記序》,《香禪精舍集》。在他們看來,庚申之亂以後社會經濟的全面恢復和發展,如果僅僅換來物質的繁榮與享受,而士紳階層滿足享樂與宴飲,災禍說不定會再次降臨。為避免災禍再次發生,士紳群體在道德方面有必要開展一場“整風運動”。

    ... ...

    媒體評論

    讀者對像:文史研究者、愛好者

    在線試讀
    庚申噩夢記(1860)
    咸豐十年庚申四月初一日乙丑(1860年5月21日)餘在平陽館中聞丹陽失守,熊舜俞天喜鎮軍陣亡,張殿臣國梁總統不知下落,蘇郡震動。先是,閏三月望,江寧大營被賊衝突,十餘萬兵潰散殆盡,欽差和春退至高資,張總統僅存親軍一隊,扼堵鎮江,收集潰亡,為犄角勢。時張璧田玉良軍門所隸各部為制府何桂清邀駐常州,尚完整。張總統見賊四出分擾,意圖南下,而丹陽為蘇、常門戶,乃移駐丹陽,冀與張軍門聯絡援應。前月杪,聞其到丹,墜馬受傷,人心惶惑,又聞此警,事勢瓦解矣。
    初二日丙寅(5月22日)城中紛紛遷避,餘遂解館。官紳集議防堵諸事。先是,郡城有團練勇丁分段巡防,撥其精壯者按期操演,已歷有年所。今春二月自杭州告警,徐君青有壬撫軍諭各段紳董增辦民團,添募壯丁,兩月以來,略有成章。署臬司朱筱漚鈞招六之流氓,得數百人,名為毅勇,令其登陴守御。而人多強悍不靖,城守兵伍無多,參以餘丁糧勇,分置各城門盤查。閶門中市自辦民團百餘人,胡振甲貳尹統之。
    初三日丁卯(5月23日)胥門馬頭喧傳萬壽恩詔到省,恭迎入城。又屆新生入泮,有鼓吹儀從導行者,猶是升平景像。晨偕桐生弟至桐溪陳容齋、良齋家,議翌日遷往嘉定,桐弟眷口同行。午刻還,適平陽遣人邀餘往見三姊,行將動身,俄聞潰兵入關,或由山塘,或由楓橋,並至閶門。署藩司蔡映鬥奉撫軍令箭彈壓,不準進城。乃有自稱直隸大名鎮總兵馬得昭者,雲奉檄防護蘇城,竟奪胥門而入,繞至閶門中市,占各鋪戶作公館。馬騰人沸,莫敢與爭,於是闔城為之罷市。
    初四日戊辰(5月24日)雨。馬得昭見撫軍,言守城須先焚沿城民房,以便瞭望、絕攀援。撫軍不能阻,馬遂傳令押民他徙。初更後,紅光頓起,燭天如晝,卻絕無人聲,蓋居室已空,且無人撲救也。
    初五日己巳(5月25日)火達旦不熄。傳聞閶門外延燒萬餘家。登城望之,火焰四起,且所焚並非沿城之屋,殊不可解。忽又紛傳城內亦須焚毀,自專諸巷而南,鄰近人家洶洶大駭。適蔡藩司至中市勸諭開市,遂往面懇,同行者宋雨辰震、劉培甫傳本、性初叔遵誠、復生兄紹先、修生兄寶儒等十餘人,路過吳趨坊,不招而集者又十餘人。至中市,見蔡於馬館中,揖而詰之。馬雲此繫訛言。眾人曰民心亂矣,須出示安之。蔡因親筆書告條一紙,馬亦令人照書數紙,即交餘等傳播分貼,訛言乃彌。然人心畏懼,仍慮有奸徒放火,相戒必須徹夜守望,眾皆謂然。迨夜,持械籠燈而出者巷各一隊,隊各梭巡,氣勢甚張。日間傳聞城外廣東匪類乘間劫掠,亦復放火,肆無忌憚,且有城上毅勇接受贓物為之傳遞分肥者。城外民團畏禍,星散矣。夜間城內民團登城巡邏,拿得放火毅勇數人,轟鬧不絕。迨旦,聞閶門一帶拿解正法者二十餘人。

    庚申噩夢記(1860)
    咸豐十年庚申四月初一日乙丑(1860年5月21日)餘在平陽館中聞丹陽失守,熊舜俞天喜鎮軍陣亡,張殿臣國梁總統不知下落,蘇郡震動。先是,閏三月望,江寧大營被賊衝突,十餘萬兵潰散殆盡,欽差和春退至高資,張總統僅存親軍一隊,扼堵鎮江,收集潰亡,為犄角勢。時張璧田玉良軍門所隸各部為制府何桂清邀駐常州,尚完整。張總統見賊四出分擾,意圖南下,而丹陽為蘇、常門戶,乃移駐丹陽,冀與張軍門聯絡援應。前月杪,聞其到丹,墜馬受傷,人心惶惑,又聞此警,事勢瓦解矣。
    初二日丙寅(5月22日)城中紛紛遷避,餘遂解館。官紳集議防堵諸事。先是,郡城有團練勇丁分段巡防,撥其精壯者按期操演,已歷有年所。今春二月自杭州告警,徐君青有壬撫軍諭各段紳董增辦民團,添募壯丁,兩月以來,略有成章。署臬司朱筱漚鈞招六之流氓,得數百人,名為毅勇,令其登陴守御。而人多強悍不靖,城守兵伍無多,參以餘丁糧勇,分置各城門盤查。閶門中市自辦民團百餘人,胡振甲貳尹統之。
    初三日丁卯(5月23日)胥門馬頭喧傳萬壽恩詔到省,恭迎入城。又屆新生入泮,有鼓吹儀從導行者,猶是升平景像。晨偕桐生弟至桐溪陳容齋、良齋家,議翌日遷往嘉定,桐弟眷口同行。午刻還,適平陽遣人邀餘往見三姊,行將動身,俄聞潰兵入關,或由山塘,或由楓橋,並至閶門。署藩司蔡映鬥奉撫軍令箭彈壓,不準進城。乃有自稱直隸大名鎮總兵馬得昭者,雲奉檄防護蘇城,竟奪胥門而入,繞至閶門中市,占各鋪戶作公館。馬騰人沸,莫敢與爭,於是闔城為之罷市。
    初四日戊辰(5月24日)雨。馬得昭見撫軍,言守城須先焚沿城民房,以便瞭望、絕攀援。撫軍不能阻,馬遂傳令押民他徙。初更後,紅光頓起,燭天如晝,卻絕無人聲,蓋居室已空,且無人撲救也。
    初五日己巳(5月25日)火達旦不熄。傳聞閶門外延燒萬餘家。登城望之,火焰四起,且所焚並非沿城之屋,殊不可解。忽又紛傳城內亦須焚毀,自專諸巷而南,鄰近人家洶洶大駭。適蔡藩司至中市勸諭開市,遂往面懇,同行者宋雨辰震、劉培甫傳本、性初叔遵誠、復生兄紹先、修生兄寶儒等十餘人,路過吳趨坊,不招而集者又十餘人。至中市,見蔡於馬館中,揖而詰之。馬雲此繫訛言。眾人曰民心亂矣,須出示安之。蔡因親筆書告條一紙,馬亦令人照書數紙,即交餘等傳播分貼,訛言乃彌。然人心畏懼,仍慮有奸徒放火,相戒必須徹夜守望,眾皆謂然。迨夜,持械籠燈而出者巷各一隊,隊各梭巡,氣勢甚張。日間傳聞城外廣東匪類乘間劫掠,亦復放火,肆無忌憚,且有城上毅勇接受贓物為之傳遞分肥者。城外民團畏禍,星散矣。夜間城內民團登城巡邏,拿得放火毅勇數人,轟鬧不絕。迨旦,聞閶門一帶拿解正法者二十餘人。
    初六日庚午(5月26日)諸兄弟以蘇城危險,禱於家祠,奉栗主以出。松生兄茂先、復生兄偕餘及桐生弟嘉穗、子默姪志和、春樹姪志恆、閏生姪志繼、問渠姪志愨、仰連姪志惠、諤士姪志一,分奉神主二十餘座,以黎明至葑門。門啟,避地去者肩踵相接。知昨日葑門塘上有搶劫行船者,立即梟示六人。至黃石橋候賡生弟,知先自盤門來,不至,乃喚渡船至斜塘,仍不見賡生之船。乃另雇小船,諸人促坐其中,出金雞湖遇雨,舟無篷障,淋至甪直鎮。先是,閏三月初旬,穎生兄嘉秀奉伯母以下眷口遷至甪直和豐橋醬園後屋,餘等暫供栗主於敬梓堂內,至寓見伯母諸人,訴說不休。入夜就睡,都無衾枕,因乏甚而酣。
    初七日辛未(5月27日)賡弟至,行遲而相失也。城西之火,鄉間亦望見煙起,仍竟夕不熄。松兄因嫂與姪女暫住蔣氏,尚未安排,子默姪亦有母妻在家,二人仍復趁航上城。穎兄在鄉一月,逐次雇匠收拾房屋四五間以備合家搬住,其餘破屋尚須籌費。其時復兄內眷幼弱已就其婿屠石臣朝柱寄居橫涇,擬引閏、諤兩姪亦赴之。午後,筱涯三嫂暨姪男女輩來,狀甚困憊,涕泗交流。問知在趙氏母家聞放火之信,於初四夜雨後,合家三四十人扶老攜幼,泥塗中走避支硎山墓廬中,翌日覓舟至蠡市,今從蠡市至此。穎兄即為處置一切。傍晚大雨,雷電陡起,霹靂一聲,夜望火光漸熸矣。鎮上亦集有民團,拿獲形跡可疑者三人,即行格殺。入夜,戶出一丁巡防,亦百餘人,合鎮沸然。
    初八日壬申(5月28日)復兄因前日盤門醬園為潰兵占據,店伙奔散,今賡弟來言火既熄,潰兵亦去,想店中貨物必有存者,可以運載來鄉。復兄欲試往一看,桐弟身兼團董,未能卸肩,遂偕餘與賡弟、閏姪五人雇舟回城,一路順風,遇自城來船問之,雲官府督令團丁救火並拿獲廣匪多人,現已安定矣。五人在黃石橋登岸,進葑門,城中寂靜,頗異常時,則民舍空而潰兵去也。餘至因果巷蔣氏,室已闃然。返家見松兄,知嫂與姪女隨蔣氏一家避往齊門外磚場墩。訪問連日,合城義團或逐巷分防,或數巷合巡,聯絡呼應,頗稱嚴密。大吏出示獎美,愈加激勸。又雲葑、婁門外沿城民房但撤不焚,馬鎮不知所往。聞其所隨之兵多與廣匪毅勇交通,凡放火之處擄掠一空,於是人疑其偽,以為為賊之奸細特為放火來者,其或然與。
    初九日癸酉(5月29日)有傳說張總統尚在鎮江者,有雲常州擊賊,賊退丹陽以上者,蘇城似乎平安謐然。又傳說何桂清已退出常州,不知所之。又雲和春退駐滸墅關。言人人殊,惟撫轅添設支應局,趕辦軍裝器械,並發款墊應團丁工食,令各局分領,此為實事。晨,甪直放來一船,穎兄遣下人傳語,邀因果巷陸氏、古市港汪氏兩姊搬家甪直,恐其不決,屬餘往勸駕,汪氏願行,即刻打疊行裝。陸氏計不定,勸之再四,乃令甥女先隨姨母以行,因無男人,欲倩餘陪伴。餘遂歸,略備鋪陳,候舟子來取,久不至,尋去,知已解維,乃追出葑門,躑躅水涯,前後延望,渺然不遇,無可奈何而返。去時急走,歸時力乏,步步延挨以到家。夜間仍與諸兄弟輪流督巡。
    初十日甲戌(5月30日)連日搜拿匪徒、奸細不下一二百人,或正法,或監禁,辦理雖嚴而眾心不固,漸有懈志。或創議有力之家酌捐油燭,以紓經費之絀,而城中油燭缺貨,雖官為出示,無如罷市以來,作場中人散而他徙,呼之罔應矣。午後,偕桐弟出閶門瞭望,火廢之處都是鬧市,瓦礫場上薰蒸臭穢,多有乞丐在彼撿拾煨燼餘物。普安橋二馬倒斃,尤不可向邇。至桐溪陳家,有留守人在,知初三、四兩日容齋、良齋挈家遷嘉定矣。返由上塘繞出南濠之背,一派荒涼,絕無人遇。聞前日格殺廣東人無數,今上塘鋪戶尚存門條之跡皆有廣東字。後見賊館門條皆類是。進城,至義團局見胡貳尹,尚整以暇。甪直又有船至,首之姪志初來,因有需用物件必須搬運,遂將鋪陳及簡便衣服托其帶去。首姪雲昨張子上源達表叔亦遷甪直,所攜書籍十餘大箱,大似郁林之石,深防薏苡之疑。
    十一日乙亥(5月31日)因甪直有船,復往因果巷為二姊勸駕,雲今日猶不能行,可令原船明日再來。乃與舟子約,餘亦遲為明日作伴。屬首姪解維,返,過王拙孫叔釗門,入問詩社諸友蹤跡。忽傳張璧田軍門到蘇,已至閶門,遂往見。藩司登城傳軍門令,雲沿城應撤之屋急須拆去,但不必焚毀耳。於是道路喧傳,謂是克復杭城之張大人,今來保我蘇城,可無虞矣。然張軍連敗,舊部無多,一路收集潰散,眾多溷雜,轉而疑駭。復兄親送閏姪往新郭,以備就橫涇之路,纔出盤門,所攜襆被被搶,乃一徑送去,不復進城。

    ...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