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何宗遜日記(全2冊)(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 第六輯)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902-1307
    【優惠價】
    564-817
    【作者】 何宗遜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古籍整理  其他古籍整理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95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629530
    作者:何宗遜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晚清民初低級衙門的官場生態

     
    內容簡介

    《何宗遜日記》自1889年至1918年,對陸軍現代化、教育科舉變革、憲政漸舉等重大事件皆有記載。對晚清民初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官場生態、日常應酬、武備陸軍、夷務外交、教育科舉醫卜星像、遊歷見聞、節候天氣,皆有詳備反映。

    作者簡介

    韓寧平,黃山學院教授,多年從事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與教學。近年來,將中國近代日記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作為新的研究課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目錄
    目錄
    前言1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年)
    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年)
    光緒十七年辛卯(1891年)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
    光緒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
    光緒三十年甲辰(1904年)

    目錄
    前言1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年)
    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年)
    光緒十七年辛卯(1891年)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
    光緒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
    光緒三十年甲辰(1904年)
    光緒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1907年)
    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
    宣統二年庚戌(1910年)
    宣統三年辛亥(1911年)
    民國二年癸丑(1913年)
    民國三年甲寅(1914年)
    民國四年乙卯(1915年)
    民國六年丁巳(1917年)
    民國七年戊午(1918年)
    附錄

    後記

    前言
    前言

    何宗遜(1862—約1920),字笠農,安徽黟縣三都碧山人。1888年戊子優貢,朝考,得知縣資格。後丁憂回籍,在碧山先春園授徒為業。1897年丁酉順天府鄉試,得中舉人。1899年選山西太原縣知縣,正值庚子之變,何宗遜以其保守穩健立場觸怒晉撫毓賢,被毓賢嚴劾罷官。隨後何宗遜入直隸提督馬玉昆幕府,總理文案兼營務處,凡九整年,甚得馬玉昆信任倚重。1908年9月,馬玉昆逝世,何宗遜婉拒後任姜桂題之挽留,屢赴天津,冀得直隸總督楊士驤之青睞,然未得實際重用。1909年,何宗遜隨雲貴總督李經羲入滇,任雲南全省巡防兵備處會辦,兼督署巡防股文案總理,在滇凡一年。1910年底何宗遜請假回籍,鄉居數年,擔任民國黟縣議會首任議長。當年武衛左軍同事趙倜,後出任河南督軍,召之出山相助,何宗遜遂於1915年赴汴,在河南大約兩年,後以疾歸,卒於家。
    現存何宗遜日記共20冊,由其後人、曾外孫吳良棣先生收藏。其版式及起止時間簡介如下:

    前言

    何宗遜(1862—約1920),字笠農,安徽黟縣三都碧山人。1888年戊子優貢,朝考,得知縣資格。後丁憂回籍,在碧山先春園授徒為業。1897年丁酉順天府鄉試,得中舉人。1899年選山西太原縣知縣,正值庚子之變,何宗遜以其保守穩健立場觸怒晉撫毓賢,被毓賢嚴劾罷官。隨後何宗遜入直隸提督馬玉昆幕府,總理文案兼營務處,凡九整年,甚得馬玉昆信任倚重。1908年9月,馬玉昆逝世,何宗遜婉拒後任姜桂題之挽留,屢赴天津,冀得直隸總督楊士驤之青睞,然未得實際重用。1909年,何宗遜隨雲貴總督李經羲入滇,任雲南全省巡防兵備處會辦,兼督署巡防股文案總理,在滇凡一年。1910年底何宗遜請假回籍,鄉居數年,擔任民國黟縣議會首任議長。當年武衛左軍同事趙倜,後出任河南督軍,召之出山相助,何宗遜遂於1915年赴汴,在河南大約兩年,後以疾歸,卒於家。
    現存何宗遜日記共20冊,由其後人、曾外孫吳良棣先生收藏。其版式及起止時間簡介如下:
    冊,朱絲欄,四周雙邊,白口,雙魚尾,半頁八行,行二十一字左右。時間跨三年,從光緒十五年己丑三月朔始至光緒十七年辛卯二月朔止。其中己丑年日記,自三月朔日抵京始,至十月初三日回裡途中抵滬止,主要內容為在京參加優貢朝考及本科鄉試等。光緒十六年庚寅日記從正月二十三日先春園開館始,至八月初八日赴漢口止,主要內容為在裡開館授徒。光緒十七年辛卯日記自正月二十六日開學,至二月朔,僅五日。
    第二冊,朱絲欄,四周雙邊,白口,上單魚尾,半頁十一行,行約二十一字。時間從光緒二十三年丁酉三月初八日再度自裡起程赴京始,至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年二月初八日止。主要內容為捐知縣遇缺先選用、鄉試得中等。
    第三冊,版式同第二冊。時間為光緒二十四戊戌年二月初九日至年底。主要內容為舉人復試;會試失利及戊戌變法相關情形等。
    第四冊,朱絲欄,四周雙邊,白口,上單魚尾,版心下方鐫&ldqu亨”,半頁九行,行約二十八字。時間為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一月至九月。主要內容為得山西太原缺並動身前往等情。
    第五冊,版式同第四冊,唯版心下方鐫“秀文齋”,封面題“己亥日記下冊、庚子日記上冊”,封面有破損。時間為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十月始,至二十六年庚子閏八月止。主要內容為太原知縣任上履職並撤差等。
    第六冊,版式同第五冊。時間為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九月始,至二十七年辛丑五月止。主要內容為在馬玉昆幕府總理文案兼營務處;馬玉昆為之奏留開復等。
    第七冊,朱絲欄,四周雙邊,白口,上單魚尾,版心下方鐫“秀文齋”,半頁八行,行約三十一字。時間為光緒二十七年辛丑六月至二十八年壬寅二月。主要內容為庚子受教案牽連罣議並平反昭雪等。
    第八冊,版式同第七冊。時間為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三月至年底。主要內容為隨馬玉昆赴朝陽剿匪等。
    第九冊,版式同第七冊而稍大。時間為光緒二十九年癸卯正月朔至十二月底。主要內容為得保山西候補知府,並受召見;日俄戰爭爆發等。
    第十冊,版式同第九冊。時間為光緒三十年甲辰正月朔至十二月底。主要內容為隨馬玉昆駐扎平泉,以戒備日俄;慈禧太後七旬壽辰,為馬玉昆呈貢等。
    第十一冊,版式同第九冊。時間為光緒三十一年乙巳正月朔至十二月底。主要內容為日俄戰爭;為馬玉昆呈送萬壽貢物;赴天津、保定考察武備學堂等。
    第十二冊,版式同第九冊。時間為光緒三十二年丙午正月朔至十二月底。本冊作者未標明年份,其年份據內容考定。主要內容為袁世凱、廷傑、馬玉昆聯名奏保昆源、何宗遜;預備立憲等。
    第十三冊,版式同第五冊。時間為光緒三十三年丁未正月朔至十二月底。主要內容為昆源帶十營往黑龍江;日俄軍隊全撤回國,中立防務告竣,部隊入關回通州;馬玉昆請假回籍,奏派何宗遜照料全軍事務;馬玉昆七旬正壽等。
    第十四冊,版式同第五冊。時間為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年。本年日記因愛子去世,傷心痛絕,曾中斷一百九十天。正月朔至五月初六,十一月初九至歲除,此兩段為逐日日記。而其中則憑記憶大略補記,擇要而已。主要內容為黑龍江各營回通州;馬玉昆去世;拒絕姜桂題挽留等。
    第十五冊,版式同第五冊。時間年己酉正月朔至九月底。主要內容為赴天津,求楊士驤差使;得李經羲延致,因行期較寬,請假回裡一行;自裡經滬由海道赴滇等。
    第十六冊,版式同第五冊,封面題“己酉日記下冊,庚戌日記上冊”。時間年己酉十月朔至二年庚戌七月底。主要內容為到滇,任雲南全省巡防兵備處會辦,兼辦團練事宜,並總理巡防股文牘兼辦文案;隆興公司開采雲南礦產,滇民抵制等。
    第十七冊,朱絲欄,四周雙邊,白口,上單魚尾,版心下方鐫“榮寶齋”,半頁十行,行約三十六字,封面題“庚戌日記下冊,辛亥日記上冊”。時間為宣統二年庚戌八月朔至三年辛亥八月底。主要內容為請假回籍,旅途經歷;《五十自述》詩十二首;湖北新軍起義等。
    第十八冊,版式同第十七冊。時間年壬子一月朔至民國二年癸丑三月底。主要內容為擔任黟縣議會長兼民團長;建新屋篤慶堂;省議員選舉;太老師湯球入鄉賢祠等。
    第十九冊,版式同第十七冊,封面題“甲寅日記下冊,乙卯日記上冊”。時間為民國三年甲寅五月端午節始,至四年乙卯三月初七日止。主要內容為地方旱災;趙倜請出山等。
    第二十冊,版式基本同第十七冊,唯半頁九行。時間為民國六年丁巳九月朔,至七年戊午三月二十日止。主要內容為瀋海峰身後財產糾紛;趙倜以督軍兼省長;五女燕生出閣等。

    正如叢書主編張劍先生所言:“日記是具有私人史和微觀史性質的史料,但也是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史料,尤其是那些長時段記錄或身份特殊的人物日記,更是不僅具有個人生命史的意義,而且兼具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等多方面的價值。”張劍:《日記中的歷史:紹英眼中的清末民初》,《中華文史論叢》2018年第3期。《何宗遜日記》二十冊,記載自1889年至1918年,基本連續(除冊、第二十冊外),達60多萬字。當時正值中國內憂外患的社會轉型之際,變法維新、庚子之變、清末新政、日俄戰爭、宣統登基、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接踵而來,陸軍之現代化、教育科舉之變革、憲政之漸舉,種種新政逐步實行。所有這些,何宗遜以其個人視角,皆有或直接或間接的記載。顯然,何宗遜具有保留史料的自覺意識,願意以個人的雪泥鴻爪見證歷史,故一些重要以及與之相關的上諭,均有記載或節錄,詩詞、對聯、藥方亦頗有保留。由於其地位與經歷,加之天性善飲好客,何宗遜交遊甚廣,上至王公大臣,中及同僚朋友,下至鄉紳百姓,奕劻、世續、榮祿、那桐、孫家鼐、翁同龢、袁世凱、瀋大鼇、李昭煒等,皆與其有深淺不等之交集。日記內容涉及晚清民初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官場生態、日常應酬、夷務外交、教育科舉、醫卜星像、遊歷見聞、節候天氣,林林總總,應有盡有。他的日記可從多方面提供歷史解讀的可能性,增強歷史的“現場感”,有助於還原一個真實鮮活的歷史,具有珍貴的價值。
    一、 為何宗遜及其家族研究,乃至黟縣及徽州地域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手史料。
    何宗遜是清末民初黟縣極具影響力的重要人物,成書於1922年的《黟縣四志》對何宗遜本人及其家族雖有相當筆墨的記載,然對於個人史及地域史來說,則仍嫌太過簡略單薄。《何宗遜日記》時間跨度自何宗遜27歲到56歲,內容甚為豐富,足資彌補。
    何宗遜出生於黟縣碧山望族,其家風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 孝友和睦。父親何家俊與叔父何家璧“同甘共苦,友愛愈恆”《何宗遜日記》1899年11月21日。。叔父何家璧對何宗遜關愛備至,“回憶自幼稚以迄壯年,吾叔父所以教誨我、期望我者,無不周至”《何宗遜日記》1899年11月21日。,是以何宗遜與叔父之子何宗愈關繫之親厚,亦不亞於親兄弟,日記口口聲聲皆稱之為“三兄”,一如同胞。何宗遜同胞共十三人,十個姐姐之後,始有兄弟三人,大兄不見於日記,大概早夭,二兄何宗敏長其三歲,身有殘疾,“右手竟廢”《黟縣四志·卷七·人物·藝苑·何宗敏》。,然工書能文,兼擅醫道。何宗遜對“二兄”甚為尊重,既視為兄,又尊為師,其詩作有“名山一席讓吾兄”《何宗遜日記》1899年2月9日。之句。兄弟感情篤厚,聞姪兒去世,何宗遜痛二兄之所痛,恨“不能奮翅而前”,為二兄分憂排解。何宗遜與姐姐們關繫也很好,尤其與大姐更親。大姐比何宗遜長約20歲,嫁在西遞。何宗遜往西遞作客時,陪侍大姐旁邊,不離左右。聽說大姐身體欠佳,則囑嫁於西遞的三女時往省問。大姐的兒子胡鶴壽由何宗遜介紹,在武衛左軍任職,後一直在外工作。孝友和睦的家風,使得何宗遜情商較高,與人有較好的共情能力,性格不趨,處事較為“周全”。
    (二) 崇文重教。何宗遜父親何家俊當年曾以縣試入學,叔父何家璧曾受業於黟縣大儒程鴻詔。程鴻詔,字伯敷,號黟農,黟縣桂林人,道光時舉人,先後入曾國藩、李鴻章幕府,曾纂修《黟縣三志》,著有《夏小正存說》《雞澤脞錄》《有恆心齋文集》《有恆心齋詩集》等,晚年主修《安徽通志》。何家俊對兒子的教育極為重視,不惜重金請湯球來家教授。湯球,字伯玕,黟縣大儒,是《清史稿》有傳的少數黟縣學人之一,著述甚豐,其重要著作《十六國春秋輯補》頗受益於何家之藏書。何宗敏受業於湯球,何宗遜受業於湯球之子湯南田。如此教育背景,在當時的黟縣堪稱一流。何宗遜亦不負期望,在名師督促之下,勤奮向學,“朝朝染翰,寒暑無間”《何宗遜日記》1897年7月9日。。在其早期日記裡,幾乎每天都有寫朝考卷或大卷的記載,讀書、做功課亦是其日常。受家風濡染,何宗遜終身崇文重教。1899年,當他得選太原知縣,上任伊始,即認真進行“觀風試士”《何宗遜日記》1900年1月6日。。終其一生,何宗遜對學校、教育、科舉有著特別的興趣與敏感。癸卯、戊戌科會試,他在日記、榜眼、探花、傳臚姓名鄭重記錄《何宗遜日記》1898年6月24日。,癸卯經濟特科考試,因涉及新的考試趨勢,何宗遜不厭其煩將一等錄取名單全部抄下。由於崇文重教的家風,何宗遜的思想行為,具有深厚的儒家底色。
    日記不僅對個人史、家族史研究至關重要,對黟縣及徽州地域史研究也有重要意義。徽州一府六縣,黟縣小,也為保守封閉,鄉土觀念較重。在北京、通州甚至偏遠之昆明,何宗遜周圍都有一個黟人小圈子,時相過從,互助取暖。晚清民初黟縣重要人物如李宗楣、孫題翁、程省卿、葉步瀛、葉芷生、鄭菊舫、舒載之、程富年、胡敬庵、胡卓峰、範書圃、餘梓琴、黃芙初、胡叔衡、胡則侯,汪西園、汪伯吾父子,程礪金及程子英、程子箴父子,金慶慈、金邦平父子等,時時見諸筆下,其中更有三四冊日記是鄉居所作。
    作為民國任黟縣議會議長,何宗遜在日記中對議會經費來源以及實際到位之困難有獨到的披露:縣議會開常會七日,自今日開會,至二十一日閉會……本日議決本會及民團兩項常年經費,由舊有房鋪捐及新加鹽捐(每斤二文)、推稅捐(每兩二分)、印契捐(每兩二分),並前收巡警教練所肉捐(每年錢六百千)、勸學所撥補茶捐(每年)各款支給。以前四款歸民團,後二款歸議會。(1912年5月31日)議會所仰之肉捐,與商會關繫密切,而商會控制在城中餘姓之手。在商會會指使下,屠戶聯合抗捐。此次屠戶抗捐,全繫城中人餘姓主動,餘桂芬、餘克勛、餘仰文、餘映青,其戎首也。不但學界受其侵害,即議會、民團兩方面所籌地方稅,亦繫餘克勛輩阻撓把持,至今一文未繳。平心而論,我黟全局將來如果敗壞,萬不能為餘姓恕也!(1912年7月19日)這裡的餘克勛等阻撓肉捐,一方面出於商會利益,不願多出肉捐,撥一毛而利天下;另一方面則不免有爭奪權力之意,“欲出頭把持公事”《何宗遜日記》1912年6月5日。。而肉捐不交,則議會經費不能到位,一應工作難以開展。何宗遜氣憤不已,“予為鄉裡盡義務,輿貲均自備,勞怨本所不辭,然亦豈屑與彼輩爭執”《何宗遜日記》1912年6月5日。?遂當場宣布決意辭職。以後抗肉捐風潮,發展至“相約閉市,以肆要挾”《何宗遜日記》1912年7月11日。,在省、縣干預下,抗捐並未得逞。但由此事可見民初黟縣議會經費未得到完全保證,亦可見黟縣大姓之間的鬥爭。
    黟縣公共事物款項如何派認?一般史料包括黟縣方志對此幾乎無有涉及,日記對此卻有具體清晰的記載,是由縣分配到都,再由都分配到各姓,由姓分配到家或人。晚間汪雨生來談,今日到城會議籌募公債一事。章知事演說之後,由城中人提出辦法,照十個都份派認(向章七、八兩都合為一都,十一、十二兩都同),每都攤。(1914年9月25日)黟縣總共十二都,因七都、八都、十一都、十二都相對較為貧窮,故七、八兩都合為一都,十一、十二兩都合為一都,照十都平均派認,此為慣例。1914年9月這次公債,何宗遜所在三都照此例分。任務需要分攤到三都各姓,至於各姓所攤比例,都有約定俗成之舊章,根據日記,何氏占到九股半之一股,即有奇。這一份公債,由何氏族人在祠堂公議,各自認領,雖然亦有少數不肯出力合作者,然宗族力量強大,運轉有序,仍能“通力合作”,順利分攤。本都因認募公債一事,下午三點鐘在清鄉局集議。照舊章分九股半派認,我族應認一股,攤算,須派洋有奇。縣既派之各都,都又派之各姓,將錯就錯,實屬無可如何之事也。查我族一股之內,金集慶堂應墊出兩成半。(1914年9月28日)
    下午我族邀公眾到祠議認公債,雖財力支絀,然通力合作,大家均肯勉為其難。惟振榮一人,有財而吝,獨不肯撥一毛,與其兄文榮慳鄙無異。此外托故不到,亦振榮之流亞也。予乃振筆先書,,並為位侯三。於是大年,廷之之孫開榜代表其祖,德祥弟代表長,堯階又姪代表鹽客,金本源代表金集慶堂。共實認,。大年謂伊承認,必能辦到。究不卜果能如願否也?(1914年9月30日)何宗遜在日記中大發牢騷,對各都分配一律的派認方式頗有不滿,尤其對一都甚為不平,以為三都與其相比,實力遠不及而負擔相同,實屬不公。確實,黟縣各都經濟力量差別頗大,一都包含城中及城郊,“大族富戶實繁有徒”,為富裕,三都自然相形見絀。然三都碧山,六都西遞、橫岡,九都屏山皆有富庶之名,所謂“三、六、九,大鄉村”,它們與一都之外的各都相比,其實仍有討巧之處。 我黟公事,一都人為取巧。彼等城內分五門支持門戶(東、西、南、北、郭),大族富戶實繁有徒,僅擔負半個都份之義務,而城外柏山等村亦強拉入城內計算;其城外各村則西至雙溪、石門下,北至湖洋村、石亭、松嶺,其中如麻田之江、歷下之餘、石亭之邵、田干之鄭、黃泥片之李,皆以殷富著名,小康之家尤指不勝屈,亦僅居半個都份。試以我三都與之比較,村中汪姓一族不能及城內之程、餘;東西何、王兩族以及查、丁各姓,糾而合之,亦不能及城內之一隅(彼稱一門為一隅)。大約一都之財力實勝三都四五倍,此外各都絀於力者,亦居大半,而派認公債不能稍減於一都,此則不平之甚者也!(1914年9月25日)這樣的記載,對了解徽州鄉村社會基層實際運轉,大有裨益,彌足珍貴。
    二、 為馬玉昆及武衛左軍歷史研究提供寶貴史料。
    何宗遜於1900年9月入馬玉昆幕府,甚得馬玉昆重視與信任,被目為“郗超入幕”。短短三個月後,即被任命總理文案兼營務處,一直到馬玉昆1908年8月去世,何宗遜都擔任此職。這是個核心幕僚的職務,參與大事與機密。而這一時期的日記連續完整,更為珍貴難得。
    武衛左軍緣於宋慶之毅軍。1898年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後將兵權交給親信榮祿。榮祿將宋慶之毅軍、董福祥之甘軍、聶士成之武毅軍、袁世凱之新軍及北洋各軍,統一編為武衛軍,以聶士成部為武衛前軍,駐蘆臺,為北洋門戶;董福祥部駐扎薊州,兼顧通州一帶,為後軍;宋慶部駐山海關內外,專防東路,為左軍;袁世凱部駐小站,以扼津郡西南要道為右軍;榮祿募親兵萬人為中軍,駐南苑。
    武衛左軍總統宋慶年事已高,日常事務實由馬玉昆代理。至1900年,因宋慶病,馬玉昆即總統武衛左軍,但“仍須稟承宋慶,妥商辦理”《清實錄》第58冊,德宗實錄(7),中華書局,1987年,第155頁。。1902年,宋慶去世,馬玉昆遂完全獨當一面,總統武衛左軍。武衛左軍總共存在了十四五年,何宗遜在馬玉昆幕府的這九年,正是武衛左軍發展、壯大的重要時期。他的日記折射出武衛左軍及中國陸軍現代化過程中的長足進步與種種艱難,見證其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彌補現有史料之不足,並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細節。一些珍貴材料還有助於後人理解軍事將領與朝廷的微妙關繫,試舉昆源帶十營赴黑龍江為例:
    1906年,黑龍江呼蘭一帶土匪橫行,清軍管帶傅岐標被打死,官府震動,黑龍江將軍程德全請求增添兵力進行彈壓,朝廷派昆源帶領部分武衛左軍前往。夜上燈時,宮保接軍機大臣來電雲:“平泉馬提督奉旨:達桂電奏悉,即著馬玉昆迅撥勁旅十數營,交昆源管帶,由草地馳赴黑龍江省,聽候程德全調遣,分布填扎,彈壓地方,防剿土匪,務保治安,勿稍疏虞。欽此。樞諫印。”(1907年1月29日)馬玉昆於次日復政府一電:北京軍機大臣、王爺、中堂大人鈞鋻:洪諫電謹悉。欽奉諭旨,飭撥勁旅十數營,交昆源帶赴黑龍江,聽候程德全調遣等因,仰見朝廷慎固封守,綏邊保民之至意,欽佩莫名。查玉昆所部,計步隊十七營,馬隊二營,炮隊二營,共二十一營。黑龍江幅員遼闊,股匪極多,究竟須撥十幾營始敷填扎防剿之用?玉昆無從懸揣,應請旨示定遵辦。至黑龍江距直隸數千裡而遙,所有撥歸昆源管帶各營,玉昆不便再為遙制,一切糧餉擬管至本年底截止,以清界線而專責成。(1907年1月30日)馬玉昆此電,其實含有擔心軍隊因此被分裂之疑慮。軍隊是武將立身安命之所在,分裂削弱隊伍乃武將大忌。馬玉昆一向忠於朝廷,深得慈禧太後信任,以其忠勇性格,不可能不服從朝廷命令,故以退為進,亮出所有家當,詢問到底須撥十幾營?且主動表示以後不再管理糧餉。借以提醒朝廷,此舉對自己人、財兩方面力量削弱的可能。我們結合日記的何宗遜按語,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何宗遜曰:毅軍創立垂五十年,甲午後改名武衛左軍,各營將領均繫宋忠勤暨今宮保馬公苦心選撥,類多果敢善戰。都馬、步、炮隊共二十一營,不滿萬人,兵力已嫌單薄。然近年以來邊陲有事,輒用此軍為前驅,屢著戰績。若後此曾益而擴張之,庶足戡定內訌,捍御外侮。今乃於數十年結成之團體,一旦忽令分裂,將士解體,兵卒離心,欲求如曩日之用命,豈可得哉?豈可得哉?!(1907年1月30日)朝廷對馬玉昆心態自然明白,很快回電,令馬玉昆撥十營交昆源帶往黑龍江,並明確表示糧餉仍由馬玉昆轉運接濟,即仍由馬玉昆掌握全部武衛左軍之財權。上燈時宮保接軍機大臣來電雲:“平泉直隸提督奉旨:馬玉昆電奏悉。黑龍江地方緊要,著馬玉昆迅撥馬、步、炮隊共十營,著昆源管帶,趕緊由草地馳往分布填扎,以資防剿。所有該軍餉糈,仍著馬玉昆轉運接濟,毋得推諉。倘有貽誤,惟該提督是問。欽此。” (1907年1月31日)何宗遜因此感覺幾分欣慰,“兵分而餉不分,眾心仍可團結”,並認為此是馬玉昆以退為進、討價還價的結果,“亦昨日之電奏足以上動天聽也”《何宗遜日記》1907年1月31日。。
    昆源所帶十營於1907年3月啟行,前往黑龍江,到11月馬玉昆即奉到朝命,將赴黑龍江防剿十營,妥籌撤防,調回近畿一帶。1908年2月,赴黑龍江十營全部撤回通州。昆源所帶十營,在黑龍江前後不足一年,朝廷似乎無意削弱馬玉昆力量,馬玉昆聖眷仍隆。
    三、 拾遺補缺
    晚清民國一些重要人物及其事跡,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已失傳,有些已不大為今人所知。《何宗遜日記》涉及人物眾多,日記中個人視角的觀察,對後人解讀清末民初重要人物的不同側面,裨益良多。試舉孫家鼐一例:
    孫家鼐,字燮臣,安徽壽州人。咸豐,光緒帝師。歷任工部侍郎、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1898年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受命為京師大學堂管理學務大臣。庚子後拜體仁閣大學士,歷轉東閣、文淵閣,晉武英殿,充學務大臣。何宗遜丁酉年(1897)中式順天府鄉試,孫家鼐是主考官,師生間頗有過從往來。孫家鼐科第順遂,兼享高年,1908年恰值鄉舉重逢之盛,時年八十二歲。閱邸鈔,本月初四奉上諭:“禮部奏大員鄉舉重逢請旨加恩一折,大學士孫家鼐早年登第,由翰林入直毓慶宮,歷綜部務,晉贊綸扉,近來日侍講筵,精神矍鑠,茲屆該大學士鄉舉之年,適周花甲,洵屬藝林盛事,加恩賞給太子太傅銜,以惠耆臣。欽此。” (1908年3月8日)鄉舉重逢指再遇鄉試中舉之年,按照傳統干支紀年,須六十周年始得重逢,故甚為難得,朝臣中有幸鄉舉重逢者實屬寥寥。謹按:本年鄉舉重逢者已有二人,一為予告大學士仁和王夔石相國(文韶),蒙恩賞太子太保銜;一為前吉林將軍(銘安),蒙恩賞太子少保銜,與我壽州師鼎峙而三,而師之受恩眷尤為優渥。豈惟吾皖之光,抑亦熙朝之瑞!師今年八十有二,聖諭有“精神矍鑠”之褒,方之昔賢,雖文潞公、富鄭公諸人,當亦遠莫能及也。(1908年3月8日)何宗遜不僅將孫家鼐與本年同樣鄉舉重逢的王文韶、銘安相比,更與集道德、事功與富貴長壽於一身的前賢——宋代宰相文彥博、富弼相比,以為“我壽州師”更勝一籌。此評價或不免溢美之處,可見何宗遜對孫家鼐的由衷佩服與尊敬。
    孫家鼐溫和穩重,“能持大體”,“折衷中外”《清史稿》列傳二三〇之孫家鼐,中華書局,1977年。,既與剛毅、載漪等頑固保守派不相同,亦與康梁等激進改革派有異,其政治譜繫屬於溫和改良派。庚子之變後,鹵莽誤國的主戰派在內外壓力下,受到嚴厲懲罰和清算,朝廷轉而重用老成持重之溫和派人物。閱電抄,昨日上諭:“協辦大學士、前吏部尚書孫家鼐,現在聞已病痊,著補授禮部尚書。欽此。”前月初五日塢樵師拜大司寇之命,茲又以燮臣師長春官,朝廷向用老成,藉以從容坐鎮,一洗鹵莽矜張之習。海宇乂安,指日可望,不獨門下士私心竊喜也!(1900年12月7日)得知孫家鼐得補禮部尚書,何宗遜心中竊喜。這種高興不獨因師生之私誼,更因朝廷悔禍改過,“一洗鹵莽矜張之習”,出於為國家、社稷慶幸之公心。


    ... ...

    媒體評論

    讀者對像:近代史研究及愛好者

    在線試讀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年)
    三月
    朔日(3月31日)上午抵京,至我邑會館,住正廳西邊房。先到者有鄭菊舫、胡卓峰、範書圃、金紫閶四位。下午舒泉遠亦到。孫題翁、程省卿另租寓處。葉步瀛、汪西園、餘梓琴、黃芙初同住南學。晚間孫、汪、餘三人來會館敘談。
    晴,一更時微雨。
    初二日(4月1日)晴。晚間卓峰、紫閶邀至文昌館觀劇,與菊舫同往,十一點鐘回館。午後孫星如見訪。
    初三日(4月2日)晴,午後微雨,片刻開霽。潘小齋來館坐談。本日發號家信。
    初四日(4月3日)晴。早起寫大卷字。上午葉步瀛來館敘談。飯後偕菊、步至琉璃廠,買文具楹聯條幅。申刻同回。本夜步瀛在館住宿。
    初五日(4月4日)晴。寫大卷字。畢榮美名猷壽,懷寧人。見訪,邀往午酌,未赴。買陳冠生陳冕(1859—1893),字冠生,北京人,祖籍浙江紹興,,翰林院編修。大卷十副。為汪子淵書所借名。下午王子厚來館。
    初六日(4月5日)晴。寫朝考卷一開。上午附泉翁宅報內發第貳號家信。下午菊、泉、書、卓、紫五人搬入內城小寓。獨坐岑寂,翻閱戊子直省鄉墨。
    初七日(4月6日)晴。早起,寫朝考卷一開半。下午以後,看直省鄉墨。離家恰周一月,遙念高堂二老,不覺動遊子懷鄉之感。
    初八日(4月7日)晴。早起寫朝考卷二開。下午看直省鄉墨。未後散步南街,至聞異香廠買香、肥皂,片刻即回。晚間讀《史記》,信陵君,範雎、蔡澤,屈、賈各列傳。
    初九日(4月8日)晴。早起寫朝考卷四百字。飯後往候潘小齋,不遇。復至地藏庵訪孫星如,略坐移時回館。著於順送《新安志》一部、徽墨二匣、日晷二方,贈孫星如,聊作土儀。小齋處亦如之。餘暇看直墨,計已圈揀八省,然不過涉其崖略耳。
    初十日(4月9日)晴。寫朝考卷兩開。午間潘小齋來訪,談及寫朝考卷之難。因以所寫者請教,伊言仍須加功。下午看直省鄉墨。
    晚間京報到,知會試欽命四書題:“子曰行夏之時”四句;取人以身,修身以道;“曰子不通功易事”至“皆得食於子”;詩題:“馬飲春泉踏淺沙,得泉字”。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年)
    三月
    朔日(3月31日)上午抵京,至我邑會館,住正廳西邊房。先到者有鄭菊舫、胡卓峰、範書圃、金紫閶四位。下午舒泉遠亦到。孫題翁、程省卿另租寓處。葉步瀛、汪西園、餘梓琴、黃芙初同住南學。晚間孫、汪、餘三人來會館敘談。
    晴,一更時微雨。
    初二日(4月1日)晴。晚間卓峰、紫閶邀至文昌館觀劇,與菊舫同往,十一點鐘回館。午後孫星如見訪。
    初三日(4月2日)晴,午後微雨,片刻開霽。潘小齋來館坐談。本日發號家信。
    初四日(4月3日)晴。早起寫大卷字。上午葉步瀛來館敘談。飯後偕菊、步至琉璃廠,買文具楹聯條幅。申刻同回。本夜步瀛在館住宿。
    初五日(4月4日)晴。寫大卷字。畢榮美名猷壽,懷寧人。見訪,邀往午酌,未赴。買陳冠生陳冕(1859—1893),字冠生,北京人,祖籍浙江紹興,,翰林院編修。大卷十副。為汪子淵書所借名。下午王子厚來館。
    初六日(4月5日)晴。寫朝考卷一開。上午附泉翁宅報內發第貳號家信。下午菊、泉、書、卓、紫五人搬入內城小寓。獨坐岑寂,翻閱戊子直省鄉墨。
    初七日(4月6日)晴。早起,寫朝考卷一開半。下午以後,看直省鄉墨。離家恰周一月,遙念高堂二老,不覺動遊子懷鄉之感。
    初八日(4月7日)晴。早起寫朝考卷二開。下午看直省鄉墨。未後散步南街,至聞異香廠買香、肥皂,片刻即回。晚間讀《史記》,信陵君,範雎、蔡澤,屈、賈各列傳。
    初九日(4月8日)晴。早起寫朝考卷四百字。飯後往候潘小齋,不遇。復至地藏庵訪孫星如,略坐移時回館。著於順送《新安志》一部、徽墨二匣、日晷二方,贈孫星如,聊作土儀。小齋處亦如之。餘暇看直墨,計已圈揀八省,然不過涉其崖略耳。
    初十日(4月9日)晴。寫朝考卷兩開。午間潘小齋來訪,談及寫朝考卷之難。因以所寫者請教,伊言仍須加功。下午看直省鄉墨。
    晚間京報到,知會試欽命四書題:“子曰行夏之時”四句;取人以身,修身以道;“曰子不通功易事”至“皆得食於子”;詩題:“馬飲春泉踏淺沙,得泉字”。
    十一日(4月10日)晴。早起寫朝考卷一開半。飯後黃芙初、孫星如來館。數月未作時文,恐漸荒疏,因將會試首題撚成一藝,格用六比,前後總,中間以前三項屬禮為一比,後一項屬樂為一比。餘暇仍看直墨。下半夜風雨。
    十二日(4月11日)早陰,巳刻放晴。寫朝考卷四開。看直省鄉墨。
    十三日(4月12日)晴。寫朝考卷兩開。看直省鄉墨。
    晚間京報到,知二場五經題:爻也者,效此者也;像也者,像此者也;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眉壽保魯,居常與許;春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於陽;昭公十有二年。“是月也,命野虞毋伐桑柘”至“具曲植籧筐”。
    十四日(4月13日)陰,午後微現日光。寫朝考卷兩開。直省鄉墨本日圈揀已畢。將會試詩題作試帖一首,因未甚工,故不存稿。夜間寫奉叔父安稟,並昨夜所寫致爰老、懿兄、浚兄三函,俱預填十七日子,俟與家信統寄。
    十五日(4月14日)晴。寫朝考卷兩開。自初九日候客後,連日未出戶庭一步,明日擬入內城看各友闈藝,兼可奉候省卿兄。
    十六日(4月15日)晴。早間泉遠生回館,因不果入內城。上午寫朝考卷三百字。下午偕泉翁至琉璃廠,趙以炯,字仲瑩,又字鶴林,貴州青岩人,光緒十。策一本。
    十七日(4月16日)晴。寫朝考卷四百字。午刻鄭、胡、範、金四位回館,得讀菊兄闈藝,喜其中間互翻二比。
    十八日(4月17日)晴。寫朝考卷一開。
    飯後偕黃芙初到國子監南學,恭詣大成殿,遍觀列聖告廟紀功各碑及岐陽石及今進士題名碑。階前古柏森列,枝干蒼勁,皆千百餘年物。復入泮宮,觀橋門璧水兩旁亦多古柏,眼界胸襟為之一擴!此夜在南學止宿,與步瀛、梓琴、芙初、西園作竟夕之談。
    十九日(4月18日)晴。茶後偕餘梓琴至觀音寺街方巾巷,候程省卿,敘談片刻。復同詣福興居,赴王子厚之約。傍晚回館。此日並造候孫題塔。
    二十日(4月19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半。晚間詣萬福居,赴潘小齋、孫星如之約,同座者我邑十一人,休邑八人。
    二十一日(4月20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半。飯後偕菊兄輩至休寧館候客,得晤許靄庭世叔。續至星如寓小敘。又至真蘇館喫點心,菊兄意也。南師貢單托潘小齋代為注冊,事畢乃偕菊兄返館。
    二十二日(4月21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半。買李玉田大卷筆一枝。傍晚小雨即霽。
    二十三日(4月22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半。竟日在館,未外出。此日得讀書圃兄闈藝,六比總。
    二十四日(4月23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半。午後葉步瀛來館,因將致爰翁信並附第三號家信一封,托其加封寄和悅洲,即十四日預填十七日之信也。
    二十五日(4月24日)晴。寫朝考卷一開。下午抄館閣詩,用菊兄讀本增損。步瀛偕休邑朱誥鳳、鳳書。程慕園承翰。來館。
    二十六日(4月25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半。下午偕書圃、卓峰至前門一遊,並送菊舫、泉遠入內城赴大挑。前日休寧汪葆昌字鏡蓉,縣丞。借住館中,今日去。
    二十七日(4月26日)晴。寫朝考卷二開。為泉翁寫聯三對。下午菊偕泉回館,二人俱挑得教職。我黟三人赴挑,兩人得二等,亦可喜也!
    二十八日(4月27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半。本日會館團拜,同邑十五堂午酌。發第四號家信,由大通利和轉寄。
    二十九日(4月28日)晴。寫朝考卷百陸十字。代芙初作小課文一篇,題為“知及之,仁能守之”兩節,潦草塞責,自不存稿。未後偕菊兄至騾馬市大街裕泰錢店,將彙票京平銀百兩暫存。
    三十日(4月29日)晴。寫朝考卷一開。飯後偕菊兄至裕泰店取存銀折,當兌銀拾兩,以四兩五錢代南師充注冊費,餘在本店換錢。又至楊梅竹斜街王回回濟安堂買狗皮膏;雅觀齋買保赤萬應散六瓶,每瓶五分,價銀五錢;又至大柵欄同仁堂樂家老鋪,買阿膠壹斤,計價制錢一千八百文。以上三件俱代人辦。傍晚回館。夜間鈔《近科館詩》。
    下午著人送卷至休寧許世叔處。
    四月
    朔日(4月30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寫第五號家信一封,附狗皮膏十五張;又寄一張,由谷兄信內寄與作人弟;又寄保赤散與汪偉臣、葉文敷;阿膠一斤與餘以揚姑丈。以上各信俱借泉翁回南之便托帶,分別送交。下午支銀肆兩五錢,送潘小齋處,代南師充貢單注選費也。逾時小齋來館,言貢單尚未發回,故未及交泉翁帶裡。
    初二日(5月1日)晴。寫朝考卷兩開,每一開約寫一點鐘時候。飯後溫《左傳》,未熟。夜間與卓、書二人議作試帖,題為“人語入深林,得深字”。
    本日舒泉翁動身回裡。
    初三日(5月2日)晴。寫朝考卷一開。步瀛兄來館。
    初四日(5月3日)陰雨。寫朝考卷一開半,謄初二所作試帖。下午鈔館閣詩二頁。送王子厚青螺、貢棗、黃精、葛精各一匣,日晷二方。
    初五日(5月4日)早陰。寫朝考卷一開半,大卷一開。葉步瀛仍未回監。孫題翁下午來館坐談。餘梓兄在館下榻。夜間潘小齋遣人送南師貢單部照來,並言另有出結小費,擬明日與菊兄商酌送去。
    連日閑拋工夫,問心常生愧怍。將暮時微見夕陽。
    初六日(5月5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半,鈔館詩二頁。小齋為其叔開弔,送分資錢票肆千,未親赴弔。青陽寧惠卿來館兩次。
    初七日(5月6日)晴。寫朝考卷一開半,鈔館詩二頁。下午卓峰家信到,附有新進名單,知莘民表兄入學喜信。夜間往粵東館觀劇。
    初八日(5月7日)晴。寫朝考卷一開。下午偕書圃兄往興勝寺,候同年何仲呂及乃兄伯梁,未遇。又往楊梅竹斜街,候祁門胡守卿、洪釗、字勉臣。喬梓與洪宜昌。字義符。又至太平縣館草廠三條胡同。候胡稚芗同年,知其尚未到京,留名片候其伯兄小芗。復隨書圃至南橫街全福庵,候李逢源同年。字星槎,太平人。六點鐘時回館。
    初九日(5月8日)晴。寫大卷三行。飯後往琉璃廠看會試紅錄,到九十五名回館。逾時葉步瀛喜報至,中式第百二十名,不禁為之忭舞。
    初十日(5月9日)晴。寫大卷半開。飯後寫第六號家信,附菊兄宅報內寄裡。晚間步瀛、星如二兄來館。餘梓兄在館信宿。
    十一日(5月10日)晴。寫朝考卷兩開。餘梓兄回南學。下午偕菊兄至琉璃廠,買朝考卷十本,會墨一本。旋至績溪館程潤伊兄處小坐,晤舒君惠孚,安仁。日落時回館。適卓峰兄取回紅卷,知卓兄挑取謄錄,西園亦挑謄錄,菊、紫二兄堂備,書兄薦卷,題翁亦薦。晚間潘小齋比部招往熙春園,未赴。
    十二日(5月11日)晴。寫朝考卷一開。下午寫奉二兄安信,敘目下在都情形甚悉。又寫致蘊貞、鐵梅二兄兩函,並將南師貢單部照與菊兄合具一信,托卓峰兄帶裡。夜分寫奉嶽家一信及賀伯綸舅紅柬。
    十三日(5月12日)晴。早起雇車往安定門大街秦老胡同,謁貴午橋座師,適因知貢舉考翻譯生差事未竣,尚未回宅,得見疊升大世兄,敘話二點鐘。土儀四金、卷十本俱已送入。往返路程有四十裡之多,未刻回到館中。
    寫奉二親安稟並昨日信,為第七號家信,並附會墨一本、汪子淵石印大卷字兩副,封好後,面懇卓峰兄帶裡。事畢,接奉父親手諭並二、三兄來書,由汪鐵梅兄申江轉寄,內附一、二等新進名單。知二兄考取一等第廿五名,據因試帖失粘,以致落後;而百齡入泮之信亦至此始知,蓋前日卓峰兄宅報寄來名單,鈔者偶爾遺落故也。家信中敘及南師仙逝噩耗,師範雲亡,心喪遽抱,乍聞心惻惻,不禁興安仰安放之悲!
    晚間補寫朝考卷半開。本日李星槎來館回候,送程潤伊、舒惠孚貢卷。
    十四日(5月13日)晴。早起送卓峰、紫閶二兄登程。寫朝考卷兩開。偕菊兄至潘小齋家。回館飯後,復偕菊兄、書兄往真蘇館小喫。晚間同邀孫題翁來館閑談。葉步瀛兄復試一等報至。
    十五日(5月14日)晴。早間休寧朱詠霞、青陽曹石如來館,石如飯後方去。書圃兄邀往同春班觀劇,晚間在致美齋便飯,十點鐘回。
    十六日(5月15日)晴。早間寫朝考卷一開半,溫《左傳》襄公。下午為菊兄寫《佩文韻府》書頭。葉步瀛兄來館,徐雲衢學博續至,步兄在館夜飯。去後溫《楷字讀本》五篇。

    ...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