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東坡書傳箋譯(全二冊)一部對《東坡書傳》進行整理、詮釋的創新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1179-1708
    【優惠價】
    737-1068
    【作者】 林冠群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古籍整理  注釋/校勘/箋注/校注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ISBN】97875232110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3211045
    作者:林冠群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4年04月 

        
        
    "

    編輯推薦

    1.《東坡書傳》的重點不在於典章制度、天文歷算、禮儀習俗等的繁瑣考辨以及文字詞句的詮解剖析上,而是著重上古“三代之治”的思想脈絡、施政得失、興亡教訓。
    2.本書著重把握《東坡書傳》全書主旨,是東坡傾盡心力、渴望於世有補的力作,能將他的所思所想傳達於世,再次突出東坡一生“有為而作”的立言態度。
    3.“箋釋”充分表達出東坡“明於事勢而又長於議論”的特點。譯文語言簡潔明淨,持重典雅,文白互見,頗有坡翁神韻。
    4.《東坡書傳箋譯》是高纔絕學、頻出新解的古籍整理新成果。
    5. 本書以清《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酌明末凌濛初刻本及四川大學教授曾棗莊、舒大剛先生校點本《東坡書傳》,互相校閱訂正。
    6.中華書局編審、中國蘇軾研究學會顧問劉尚榮先生作序推薦。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石教授題簽。

     
    內容簡介

    《東坡書傳箋譯》是目前國內為《東坡書傳》進行整理、詮釋的創新之作。它在學術思想及學術觀點上的一大特點是充分揭示東坡的民本思想。從歷代《尚書》學中,可以看出最能真正體現"以民為本"意識的,惟獨東坡此書。縱觀歷來的各家《書傳》可以發現,朝代愈往後,崇尚德政、仁政的觀念愈加淡漠,而尊崇皇權、以帝王為中心的詮解意識愈加濃烈。忽略民眾的利益、忽略民眾在國家治理體繫中的主體地位,以帝王為中心、以民眾為被動的從屬的治理對像,成為普遍的解經宗旨。這種觀點與《東坡書傳》形成鮮明對比,因此也成為《東坡書傳箋譯》一書的創新之處。
    在詮解方法上,本書采取了"省略注解,著重譯述"的新方式。一般解經多以注解為重點,但《尚書》的成文,原以古文字為載體,並且流傳年代達數千年,是一個動態的成書過程,可謂"真偽"錯雜,難於達詁。故本書省略注解,采取"以意逆志"的經解辦法,以正確理解經文原意為主,以現代詞語完整地表述經文原意,以便今人理解。這一"以意逆志"的讀經法影響甚大,也可以說是解經方法上的一種創新。

    作者簡介

    林冠群,1943年生,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人。《海南日報》原總編輯助理,曾為中國蘇軾研究會理事、海南省詩詞學會會長、海南省儋州文化研究會會長。現為海南師範大學國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已出版著作十六種,其中有關蘇軾研究方向的有《新編東坡海外集》《東坡海外集今譯》《儋陽東坡遺澤頌》《東坡寓言今譯》《快意雄風海上來--桂馨樓論蘇集》《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清王文誥著,校點本),在《蘇軾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約百篇。

    目錄
    序/劉尚榮1
    前言/林冠群1
    凡例1
    書傳卷一1
    虞書1
    堯典第 一2
    書傳卷二37
    虞書37
    舜典第二37
    書傳卷三89
    虞書89
    大禹謨第三89
    皋陶謨第四115
    書傳卷四137

    序/劉尚榮1


    前言/林冠群1


    凡例1


    書傳卷一1


    虞書1


    堯典第 一2


    書傳卷二37


    虞書37


    舜典第二37


    書傳卷三89


    虞書89


    大禹謨第三89


    皋陶謨第四115


    書傳卷四137


    虞書137


    益稷第五137


    書傳卷五16


    夏書163


    禹貢第一 163


    書傳卷六241


    夏書241


    甘誓第二241


    五子之歌第三247


    胤征第四254


    書傳卷七26


    商書26


    湯誓第一269


    仲虺之誥第二274


    湯誥第三282


    伊訓第四287


    太甲上第五293


    太甲中第六301


    太甲下第七304


    咸有一德第八309


    書傳卷八319


    商書319


    盤庚上第九319


    盤庚中第十334


    盤庚下第十一346


    說命上第十二353


    說命中第十三358


    說命下第十四363


    高宗彤日第十五369


    西伯戡黎第十六373


    微子第十七378


    書傳卷九38


    周書387


    泰誓上第一387


    泰誓中第二392


    泰誓下第三396


    牧誓第四399


    武成第五405


    書傳卷十417


    周書417


    洪範第六417


    書傳卷十一453


    周書453


    旅獒第七453


    金縢第八458


    大誥第九470


    微子之命第十486


    書傳卷十二493


    周書493


    康誥第十一493


    酒誥第十二520


    書傳卷十三537


    周書537


    梓材第十三537


    召誥第十四546


    洛誥第十五560


    書傳卷十四581


    周書581


    多士第十六 581


    無逸第十七591


    書傳卷十五603


    周書603


    君奭第十八603


    蔡仲之命第十九621


    多方第二十626


    書傳卷十六643


    周書643


    立政第二十一643


    周官第二十二661


    君陳第二十三673


    書傳卷十七681


    周書681


    顧命第二十四681


    康王之誥第二十五705


    書傳卷十八715


    周書715


    畢命第二十六715


    君牙第二十七722


    冏命第二十八726


    書傳卷十九731


    周書731


    呂刑第二十九731


    書傳卷二十761


    周書761


    文侯之命第三十761


    費誓第三十一767


    秦誓第三十二772


    參考書目781


    後記785

    前言
    林冠群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曾經一度被西方學界懷疑為虛無的學說杜撰。然而近年來,通過不斷的考古發現,如二裡頭的夏朝中晚期遺址、四川三星堆遺址、良渚史前遺址等,以無可懷疑的歷史遺存向世界證明中國的文明史直追三千多年以前,而根據現存的書籍文獻史料,結合考古發現,我們又完全有理由將我們的文明史推衍到五千年以上。考古文獻與歷史文獻的完美結合,必將有力地推動這一華夏文明史的全面展示。一般地說,考古在於實證,而史籍在於證實。因此,對現存史籍的研究其重要意義不可估量。我們的五千年文明史所包含的是全面的社會史,舉凡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生物等等,都可以從中找到可供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根據。而我國恰恰又是歷史典籍保存得最豐富、最全面、最古老的國家,從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開始,華夏民族就已經進入“以史為鋻”的歷史階段了。有了甲骨文,古代的先賢們又有了追索此前更為古老的歷史和傳說的根據。這一切又都存在於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尚書》之中。
    (一)

    林冠群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曾經一度被西方學界懷疑為虛無的學說杜撰。然而近年來,通過不斷的考古發現,如二裡頭的夏朝中晚期遺址、四川三星堆遺址、良渚史前遺址等,以無可懷疑的歷史遺存向世界證明中國的文明史直追三千多年以前,而根據現存的書籍文獻史料,結合考古發現,我們又完全有理由將我們的文明史推衍到五千年以上。考古文獻與歷史文獻的完美結合,必將有力地推動這一華夏文明史的全面展示。一般地說,考古在於實證,而史籍在於證實。因此,對現存史籍的研究其重要意義不可估量。我們的五千年文明史所包含的是全面的社會史,舉凡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生物等等,都可以從中找到可供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根據。而我國恰恰又是歷史典籍保存得最豐富、最全面、最古老的國家,從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開始,華夏民族就已經進入“以史為鋻”的歷史階段了。有了甲骨文,古代的先賢們又有了追索此前更為古老的歷史和傳說的根據。這一切又都存在於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尚書》之中。
    (一)
    《尚書》是我國傳世最古老的一部以文字記載的政史類經典著作。既然是以文字為載體的經典,通過追索文字的起源就可以基本判定它產生、流傳的年代。據迄今為止我國的考古發現,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能繫統地表達思想情感的文字。考古文獻告訴我們,距今約3000年前後的商代甲骨文現已有4000多單字,有2500個可以解讀,可以想見,當時的人們利用這些文字已經足夠表達《尚書》中所要表述的各種思想情感,所以據東坡的推斷,《尚書》有繫統的寫作應始於夏朝。而現今學界認為,《尚書》的成書應起源於我國的殷商末期。《尚書·多士》篇中,周朝人已經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之句,而“典”字的像形即將記錄文字的“冊”串起,敬置在閣架上。
    《尚書》最早的名稱為《書》。書者,孔穎達《尚書序》雲:“《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蓋取諸夬。’夬者,決也。言文籍所以決斷,宣揚王政,是以夬。”這裡,能夠決斷王政的“書契”就是以功能而論的“書”的來源。東漢的許慎《說文序》:“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像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自黃帝時,倉頡“初造書契”以前,是“結繩為治”,所以這個“著於竹帛”的過程,開始是結繩為符號,後來到黃帝時出現了契刻於硬物上的“書契”,最後纔到以“筆”著於竹帛。可見其時,“書”的功能以“治”為主而兼及“萬事”。《荀子·勸學》:“《書》者,政事之紀也。”東漢王充《論衡·正說》:“《尚書》者,以為上古帝王之書。”這種以記述政事為主的“書”相傳上古流傳下來有數千篇之多。至春秋時期,孔子多方搜求,“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以為世法者百二十篇。”孔子於這三千多篇中考訂刪節,最後隻留下一百多篇,總稱為《書》。以《書》為名,自春秋、戰國至漢代,始將其改定,名為《尚書》。尚者,上也。意即此《尚書》為上古帝王求治之書。又因為這一功能,後世將其頒入學官,作為學者必修的“五經”之一(其餘為《詩》《易》《禮》《春秋》)。
    然而,秦統一中國後,以孔子為代表的、以仁德為核心的儒家治世觀念逐漸被秦代以“法治”為核心。《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又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李斯建議:“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此後直至西漢文帝時,指派大臣晁錯向年已九十多歲的儒學大師伏生(名勝)學習傳承《尚書》,從此,湮滅近半個世紀的《尚書》始得公開流傳。但伏生所傳並非《尚書》全部,僅得殘餘的二十八篇(漢宣帝時又得《泰誓》一篇,故一說為二十九篇),統稱為《尚書大傳》。因為這二十九篇《尚書》均用當時西漢隸書記錄寫成,故又稱為《今文尚書》。
    漢武帝時,孔子後裔孔安國因魯共王壞孔子屋壁得古文寫就的《尚書》。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國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又據《漢書·儒林傳》記載:“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餘篇,蓋《尚書》茲多於是矣。遭巫蠱,未立於學官。安國為諫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縢》諸篇,多古文說。”因此之故,自漢武帝以後,即有今、古文尚書之說。
    但無論今文、古文,《尚書》流傳至西晉時,因戰亂均已散佚。帝時,有豫章內史梅賾(一作枚頤,東晉經學家)獻《古文尚書》共五十八篇(即《虞書》五篇,《夏書》四篇,《商書》十七篇,《周書》三十二篇)。這裡面包含了伏生所傳《今文尚書》二十八篇,因此得立於學官,作為官修的“經典”,供學者修習。至隋、唐兩代實行科舉制後,《尚書》更是舉子們必修的“五經”之一。然而,至北宋末,東坡這一代士人所信守尊崇的《尚書》讀本,雖然自隋唐以來已經流傳了數百年,甚至自此以後明清三代,近兩千年間,仍為朝廷選撥人纔的課本,卻自南宋起開始有人懷疑為“偽作”。尤其清代康熙年間,閻若璩著《古文尚書疏證》一書,全面否定梅賾所獻《古文尚書》。此書影響巨大,致使學界將梅氏所獻稱為“孔傳偽古文尚書”,將《說命》《大禹謨》等篇列入“偽作”。然而對閻氏說法也有持不同觀點者,如與其同時的毛奇齡就著有《古文尚書冤詞》一書加以駁正。其後,方苞、朱彝尊、趙翼等著名學者也有不同意見。由此,不同觀點的爭辯一直延續至今。
    其實,《尚書》傳習到現代,作為一部最古老的“治國寶典”,其社會意義已不在於其文本真偽之辨,而在於其所表達的內容對於現今的“治國理政”一途究竟有多少、多大的參考借鋻作用。無論今文古文,它們所表述的思想內容,到底還值不值得我們用心思考而從中受益。遠溯至唐虞夏商周的上古時代,其社會治理體繫,我們今天果能從《尚書》的現存史料信息中窺探到其真實面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神話傳說與歷史記述交融糅雜纔是《尚書》的本色與特點。現存《尚書》中,無論是今文、古文,必然融入了古往今來眾多聖賢智者的哲學思考與政治智慧。假如不是這樣,一本“偽書”竟然能讓眾多聖賢智者沉湎其中,皓首窮經、鑽研傳習,歷經千年而興趣不減?因為一個“偽”字,我們就有理由將書中現存的眾多經典名句一概視為閑言廢語?顯然這也是十分荒謬的。“因人廢言”尚且有失,何況傳承千載的一部經典,豈能因一時考據的聚訟不息而罷廢。所以很明顯的一點是,當今研究《尚書》的重點應該放在其內容而不是所謂今古文真偽問題,不能把“辨偽”作為“做學問”的首要目的。
    古老的《尚書》經過孔子的一番“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辛勤整理,作為儒家學說的代表,經過“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的激烈爭辯,到漢代,其治國理念最終獲得統治階層的認可,從此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而治《尚書》的學者們更把它上推至“三皇五帝時期”,其來遠矣,像皇權的統緒一樣,這就是“道統”。但假如這一“道統”理念並不符合中國社會發展延續的實際需要,它能貫穿上下五千年的歲月傳承至今嗎?每一種學說理論,惟有經得起歲月的長久考驗,纔是最深入人心、最受人敬仰尊崇的學說理論。當然儒學在其傳播過程中,隨著社會生產力與社會關繫的不斷發展,就像人的機體也總會有毛病痼疾一樣,它自身也產生了諸如“皇權天授”“三綱五常”“男尊女卑”“刑不上大夫”等等無視廣大人民群眾權利的反動觀念,產生了妨礙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落後意識。但作為《尚書》主流意識的“民為邦本”“以德治國”“尊主澤民”“選賢任能”“德教為先”“仁政愛民”“協和萬邦”“兼聽納諫”“和為貴”“善為福”等等,包容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從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天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部意涵。儒家學說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意識發展到今天,當我們的國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之後,政治生活中“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就是對傳統儒學的最有開創性的發展與傳承。
    《尚書》作為兩千多年來統治者選撥人纔的政治讀本,陶冶養成了中華民族多少代的英纔志士、豪傑偉人,可以說是民族的精髓和養分,脊梁和血脈。東坡自少年時即隨其父蘇洵研習此經,綱領精義,了然於胸。後以此而高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四十多年的從政生涯中,一直在堅守儒家“仁政愛民”的理念,八州遷轉,一心為民;盡管宦海浮沉,依然不改初衷,以國是民生為己任。直至晚年屢遭貶謫,居儋期間猶奮筆著書,完成《東坡書傳》一書的寫作。正可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忠言讜論,多載於此書。
    古今論者有的以為東坡此書專為駁斥王安石的《新經尚書義》而作。然而通觀全書,雖有個別篇章,其論述的矛頭有影射安石的傾向,卻從未點其名,也不摘章覓句,深加排擊,恪守撰述之體。可以說,東坡此書實有借題發揮,針對北宋政治的方方面面痛陳得失的痕跡。這其實也是東坡繫念國是的一片心意所在。至其晚年,據孔凡禮先生編著的《蘇軾年譜》所載:“蘇軾自知將不久人世,病中預作《遺表》。宋以前及宋代,朝廷官員,臨終前預作奏文,就朝廷興革事宜,提出建議,身後上之朝廷,以備採擇,以示忠藎。”說的是東坡臨終前,曾欲向朝廷進奉“遺表”,陳述治國安邦以及對國家大政方針的建議。但最後因考慮到政局昏蒙,奸人當道,恐遺後患累及親朋而未果。然而,東坡晚年奮力所著《東坡書傳》一書,其實已經充分表達了他對北宋政局乃至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有關政治得失的看法與思考。其中高明深邃之處早已超越前賢,獨標卓識。誠如蘇轍所雲“多先儒之所未達”。
    ……

    媒體評論

    林冠群先生的《東坡書傳箋譯》著重把握全書主旨,使東坡傾盡心力、渴望於世有補的力作,能將他的所思所想傳達於世,充分表達出東坡"明於事勢而又長於議論"的特點,譯文的語言一如他的《新編東坡海外集》,保持了簡潔明淨,持重典雅,文白互見的特色。林先生對《東坡書傳》的箋譯,再次突出東坡一生"有為而作"的立言態度。《箋譯》,亦應是高纔絕學、頻出新解的古籍整理新成果。
    -﹣中華書局編審、中國蘇軾研究學會顧問劉尚榮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