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三十六計(圖文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餘日昌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古籍整理  今注今譯/全注全譯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90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629035
    作者:餘日昌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水墨圖文三十六計,詼諧生動買為上策

     
    內容簡介

    《三十六計》在我國傳習久遠,集中了古代兵法思想中的“韜略”尤其是“詭道”之大成,書中不少著名的計謀已經成為“成語”,婦孺皆知,吟誦成句,其中的道理被廣泛地應用於 社會、軍事、人生等各個方面。該本為圖文本,圖文並茂,黑白中透出詼諧,適合各個階段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餘日昌,1961年1月出生,南京大學哲學繫博士學位,研究部門為哲學與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與文化、宗教學。

    目錄
    目錄
    三十六計

    前 言001

    套 勝戰計001

    計 瞞天過海002
    第二計 圍魏救趙006
    第三計 借刀殺人008
    第四計 以逸待勞012
    第五計 趁火打劫016
    第六計 聲東擊西020

    目錄
    三十六計

    前  言001

    套 勝戰計001

     計 瞞天過海002
     第二計 圍魏救趙006
     第三計 借刀殺人008
     第四計 以逸待勞012
     第五計 趁火打劫016
     第六計 聲東擊西020
     
    第二套 敵戰計025

     第七計 無中生有026
     第八計 暗渡陳倉030
     第九計 隔岸觀火033
     第十計 笑裡藏刀037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040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043
     
    第三套 攻戰計047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048
     第十四計 借尸還魂051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055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060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064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068
     
    第四套 混戰計073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074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079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083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087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091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094
     
    第五套 並戰計099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100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104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癲107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111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115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119
     
    第六套 敗戰計125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126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130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134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137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140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144

    跋147

    前言
    前言
    001
    一、說與不說之間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人們皺眉,鼻子連著印堂,與左右雙眉交叉形成一個十字,這種“正在琢磨”的神態讓人一目了然。“計”的右邊就是這樣一個“十字”。
    幾番琢磨之後,人們便會突發頓悟、計上心頭。這一瞬間,人們便會豁然開朗、心舒眉展。被冥冥之中的力量“一語點破”之後,人們會激動不已,往往產生一種“說”的衝動。“計”字的左邊就有這麼一個“言”字。
    人類的言說有著三種基本形式:要麼與別人討論或爭辯某一個問題;要麼通過自言自語的形式反復推敲、琢磨內心的想法,終讓它形成能夠讓自己信服、被別人接受的意見;要麼對別人述說自己的見聞、見地與主張。

    前言
    001
    一、說與不說之間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人們皺眉,鼻子連著印堂,與左右雙眉交叉形成一個十字,這種“正在琢磨”的神態讓人一目了然。“計”的右邊就是這樣一個“十字”。
        幾番琢磨之後,人們便會突發頓悟、計上心頭。這一瞬間,人們便會豁然開朗、心舒眉展。被冥冥之中的力量“一語點破”之後,人們會激動不已,往往產生一種“說”的衝動。“計”字的左邊就有這麼一個“言”字。
    人類的言說有著三種基本形式:要麼與別人討論或爭辯某一個問題;要麼通過自言自語的形式反復推敲、琢磨內心的想法,終讓它形成能夠讓自己信服、被別人接受的意見;要麼對別人述說自己的見聞、見地與主張。
    本書所介紹的中國古代秘本《三十六計》同時具有上面三種基本的言說形式。也就是說,“三十六計”中的每一計都出於一個戰略問題,都需要反復推敲,都必須形成指令。
    計與謀實際上並非一回事。謀,往往是計的產生過程;計,往往是謀的終結果。“謀”字裡含有與某人、在某時、為某事說話的三層含義。
    深思熟慮之後,隻有那些能夠說出來讓人聽得懂的心頭謀略,纔能算得上是一個成型的用兵大計。否則,即使非常精明的念頭,也會變成爛在肚裡的陳芝麻爛谷子。悶著葫蘆使勁地搖,別人卻永遠看不懂。將軍不打開那代替言說的錦囊,諸葛亮再高明的如神妙計也是白搭。
    當然,心中的妙計一旦被說透,其神妙的魅力便會失去。因此,在說出來卻又不願說透之間,中國古代秘本僅139個字《三十六計》便以它非常特殊的言說形式悄悄地成了型。
    也正由於這樣的原因,至今我們依然找不到它的出生年月,也不太聽得明白它究竟要說明什麼。這並不是“三十六計”發明者的忽略。過於簡約的這本《三十六計》充分實踐了“越抽像就能夠越具體”這個深刻的哲學道理。
    所以我時常在想:解開這三十六個“皺緊的眉頭”,解說它那原本應當藏在計謀者心靈深處的韜略,這樣做是否顯得有些多餘?的確,用文字去解說原來隻能心領神會的東西很難。

    二、韜略與兵法之間
    讀《史記·項羽本紀》時,細細品味“項梁召諸別將會薛(地名)計事”一句,很有啟發。你可以從中讀出統帥與將軍因為職責的區別而產生的那種“用兵之計”與“用兵之法”的區別。
    就施用對像而言,“用兵之計”所對付的是對手或敵人,“用兵之法”卻往往更實用於調動自己的部隊。就內容而言,“用兵之計”往往是宏觀韜略,“用兵之法”往往是具體戰術。從根本上說,“用兵之計”是一類特殊的形而上思維方式,而“用兵之法”則是實際的操作方法。顯然,計謀是一種韜略,它已經超越了簡單戰術這個層面。
    韜略一般由統帥這個層面的領導者實施。然而,統帥們並非都是一些擅長推敲與琢磨的人,所以中國古代軍中一直司有軍師專職,延續至今,軍隊不僅有了參謀和參謀長,而且擴大到了參謀部。雖然,中國古代的軍師往往是計謀的主要產生者,但是,當宏觀而深遠的大計謀已經升級為了一種韜略,軍師便失去了說話的地位、角度和分量。況且,即便都是軍師,也有謀戰略與謀戰術之分,即統帥的軍師謀戰略,而將軍的軍師謀戰術。
    其實,軍師並非是想通過戰事實現自己抱負的一類人纔。他們在軍帳中找到的往往是自己的飯碗,而不是自己的理想。用現代的眼光來看,軍師實際上是一個被將軍或統帥所雇用的職業智慧者。以智慧換取食祿而不計較名利,這是軍師乃至謀臣的職業特點。
    說到將軍,其職責是領兵打仗,即按照統帥的戰略部署去解決區域性的局部戰術問題。所以,那些如何調動部隊、打擊敵人的具體方法——即所謂“兵法”對將軍更為實用。
    換一個角度看,燕雀怎知鴻鵠大志?作為整個戰爭的領袖,統帥就是明志定向的鴻鵠,相比之下,將軍如同善於巧技的燕雀。如果談本質,將軍實際上被統帥所雇用,也被整個戰爭所雇用,他們並不是戰爭的真正發動者。雖然將軍與統帥在形式上屬於同一個利益團體,但是作為被雇用者,將軍往往以“貫徹統帥的鴻鵠意志,完成統帥的戰略部署”為己任,他們指揮戰鬥的目標短期而具體。也就是說,同樣為了奪取勝利,統帥所權衡的是整個戰爭,將軍僅僅關心命令的完成,有時甚至必須完成讓自己佯敗或放棄某一戰場的任務。
    因此,兵法重行,韜略重勢;兵法為戰術而出,韜略為戰略而生;將軍喜兵法,統帥好韜略。
    如果我們試著將眼前這本《三十六計》當作一種韜略來讀解,一定會有一種別有洞天的感受和體會。這也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吧。當然也有不少方家更將《孫子兵法》推崇為戰略著作。不論怎樣,至少可以這樣認為:“三十六計”是一套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而諸多中國古代兵法則更加適合作為形而下層面具體軍事行動的行動方法。

    三、熟慮與機略之間
    古代秘本的《三十六計》應當是成熟之計,但在運用時必須即興而施,不能生搬硬套。從這個使用特點來看,“三十六計”實際上是一個韜略的原則,而非具體的方法或方式。
    從哲學上看,《孫子兵法》寫的是一些由陽謀加經驗綜合而成的一些形而下的具體戰術思想,《三十六計》則是對兵家戰略的一種高度形而上學的概括,它的內容全部都是陰謀!
    陰謀行於形而上,縹緲而多變,追求的是一個“險”字。相比之下,《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推崇“兵不厭詐”,它追求的境界也僅僅達到“詭”,表現為敢說一些“危險的話”嚇唬對手。然而,詭而不險,僅精明但不高明。
    現在古賢傳給我們的“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韜略家將自己的深思熟慮進行限度濃縮之後的韜略精華。在實際運用中,其難度卻比《孫子兵法》、《六韜》、《孫臏兵法》、《吳子》、《司馬兵法》、《尉繚子》、《長短經》、《太白陰經》、《百戰奇法》等諸多古代兵法大得多。用好“三十六計”的難點在哪裡呢?在於運用“三十六計”必須在戰爭或對抗的瞬間,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適當的時機。戰爭中那些共性化的原則,在這時就必須在個性化的時機或境遇中使用。這也是其他兵法所不具備的一種特殊性。
    在“三十六計”面前,應當先有“時機”纔能夠施用“方略”,而不是先有了韜略,然後再發生使用的時機。
    所以,使用“三十六計”講究個“出神入化”。古人留下的這個秘本《三十六計》,文字極為精練,給了使用者的發揮空間和少的限制條件,這樣,時機或機會將變得很多很多。

    四、原著與注釋之間
    所謂“三十六計”,古語作為虛詞,指“計策甚多”。
    《漢語大詞典》認為,所謂“計策甚多”,後由好事者予以附會,湊為三十六計。這種說法的根據是:在清代學者黃遵憲名為《悲平壤》的詩中,就有一句:“三十六計莫如走,人馬奔騰任踐踏。”馬南邨在《燕山夜話·三十六計》中認為:“古人之所謂三十六計,原來沒有詳細的內容,隻是借太陰六六之數,表示陰謀詭計多端而已。”
    實際上,“三十六計”可能早於南北朝時期就在民間流行了。
    根據《南齊書·王敬則傳》記載:“是時上疾已篤,敬則倉卒東起,朝廷震懼。東昏侯在東宮,議欲叛,使人上屋望,見征虜亭失火,謂敬則至,急裝欲走。有告敬則者,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可見,早在南齊時代,此時“三十六計”已為檀公所出,或者至少已經具有了它的雛形。所以,可以認為,所謂“三十六計”的名稱並非如上述所指的“計策甚多”這個虛詞意義。
    《三十六計》在我國傳習久遠,集中了古代兵法思想中的“韜略”尤其是“詭道”之大成,書中不少著名的計謀已經成為“成語”,婦孺皆知,吟誦成句,其中的道理被廣泛地應用於社會、軍事、人生等各個方面,由這些方面引述或演繹的“三十六計”實用篇章已經著作頗豐。
    目前,對《三十六計》的準確成書時間尚無肯定的考證,而通行本《三十六計(秘本兵法)》大約成書於明、清之際,主要特點是以《周易》理論去解析《三十六計》,其中按語多處不時地引用《孫子兵法》作為“論敵”實例,實際上與《三十六計》中的“論勢”的基本特點形成一定差距。
    由於《三十六計》言簡意賅,所以,許多注釋本習慣於采用豐富的戰例說明“計策”。本書對《三十六計》進行了評析,但是因為受篇幅和全書布局限制,內容及實例仍然比較簡短。
    本書以1941年成都興華印刷所用土紙翻印的《三十六計(秘本兵法)》(簡稱興華版)為原本,並對照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三十六計》版本對其中“原書解語”進行了翻譯,力求正本清源。對其中的“古人按語”,因為語言相對容易理解,所以補作翻譯,但隻在評析中點到為止。
    當然,作者對《三十六計》的基本原理和古人按語中提示所進行解析,所歸納出的一些關於謀略的基本思維範式,也謹供讀者參考。

    在線試讀
    計 瞞天過海
    【解語】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譯文】
    當自認為軍事戒備已經非常周密的時候,往往會因此而松懈自己的警惕;對平時看慣了的現像,往往就不易產生懷疑和顧慮。
    陰晦的計謀常常被隱藏在冠冕堂皇的行為之中,並不與公開的軍事行動相排斥。極大的陰謀往往藏在比較公開的行動之中。
    【興華版按語】
    陰謀作為,不能於青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
    昔孔融被圍,太史慈將突圍求救。乃帶鞭彎弓,將兩騎自從,各作一的持之。開門出,圍內外觀者並駭。慈竟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射之,射畢還。明日復然,圍下人或起或臥。如是者再,乃無復起者。慈遂嚴行蓐食,鞭馬直突其圍。此敵覺,則馳去數裡矣。
    【例證精選】
    (一)軍事謀略故事:
    將“瞞天過海”之計成功地運用在積極方面的例子,首稱先秦時期的“信陵君竊符救趙”。
    中國古代君主封建制度中規定,如果大將或軍帥要調動軍隊,首先必須向君王討得兵符。
    先秦時期,秦昭王曾經舉兵征伐過弱小的趙國。在很短的時間內,秦軍在長平地區順利殲滅了趙國40萬軍隊,隨後便直逼趙國的首都邯鄲。
    當時,趙王的弟弟平原君是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姐夫。所以,平原君便向魏國求援,魏王應允了他的求援,立即派大將晉鄙統帥十萬大軍前往救援趙國。
    秦王聞此迅息,立即放出風聲,示意魏王理當避免戰火燒身,不然魏國也將被秦國所滅。
    當時,魏王想幫助趙國,但是又非常害怕強大的秦國。身處兩難境地,魏王隻得兩面討好,都不得罪。所以,他雖派兵,但不攻擊,隻是觀望戰勢。這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計 瞞天過海
    【解語】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譯文】
    當自認為軍事戒備已經非常周密的時候,往往會因此而松懈自己的警惕;對平時看慣了的現像,往往就不易產生懷疑和顧慮。
    陰晦的計謀常常被隱藏在冠冕堂皇的行為之中,並不與公開的軍事行動相排斥。極大的陰謀往往藏在比較公開的行動之中。
    【興華版按語】
    陰謀作為,不能於青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
    昔孔融被圍,太史慈將突圍求救。乃帶鞭彎弓,將兩騎自從,各作一的持之。開門出,圍內外觀者並駭。慈竟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射之,射畢還。明日復然,圍下人或起或臥。如是者再,乃無復起者。慈遂嚴行蓐食,鞭馬直突其圍。此敵覺,則馳去數裡矣。
    【例證精選】
    (一)軍事謀略故事:
    將“瞞天過海”之計成功地運用在積極方面的例子,首稱先秦時期的“信陵君竊符救趙”。
    中國古代君主封建制度中規定,如果大將或軍帥要調動軍隊,首先必須向君王討得兵符。
    先秦時期,秦昭王曾經舉兵征伐過弱小的趙國。在很短的時間內,秦軍在長平地區順利殲滅了趙國40萬軍隊,隨後便直逼趙國的首都邯鄲。
    當時,趙王的弟弟平原君是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姐夫。所以,平原君便向魏國求援,魏王應允了他的求援,立即派大將晉鄙統帥十萬大軍前往救援趙國。
    秦王聞此迅息,立即放出風聲,示意魏王理當避免戰火燒身,不然魏國也將被秦國所滅。
    當時,魏王想幫助趙國,但是又非常害怕強大的秦國。身處兩難境地,魏王隻得兩面討好,都不得罪。所以,他雖派兵,但不攻擊,隻是觀望戰勢。這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這時,信陵君雖然心中憐惜姐姐在趙國的性命,卻無法說服魏王出兵救趙,因此私下結集了一批志願兵以及百輛戰車,準備與秦軍拼上一拼。
    一天,當他們一行走到城門口,卻遭到了正在看守城門的老朋友侯生的冷言譏諷。信陵君便停下腳步,走到侯生面前,私下詢問老友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侯生當下點撥道:“你那些由門客組成的部隊怎麼能夠抵擋訓練有素的秦兵呢?現在,唯有魏王新寵的美人如姬可救趙國!”
    原來,侯生認為,信陵君曾經幫助如姬報了殺父之仇,現在,讓她盜得魏王藏於臥室中的兵符,然後去調遣停在途中待命的晉鄙部隊前往救趙,這是一種“報恩”的要求,也是救趙可行的出路。
    當然,侯生也是讓信陵君喫了定心丸的。他說,這樣做即使背上了欺君之罪,但依照中國歷史上“以成敗論英雄”的慣例,也可以讓信陵君以“北面救趙、西面擊秦”的豐功偉績揚名天下,功過相抵、功大於過而終成心願。
    這時的信陵君如獲至寶,便回頭真的讓如姬設法瞞著魏王,竊得了兵符。這樣一來,信陵君便擁有了調動魏軍的權力,能夠與趙國平原君聯手擊秦。終,救趙的計劃獲得了成功。
    這就是“瞞天過海”之計!
    分析這個例子,侯生的這個“瞞天過海”之計,並非以“過海”為終目的:因為報恩,如姬必然服從於信陵君;因為姐夫,信陵君必然與平原君聯合;因為聯合,魏趙必然共同抗秦;因為抗秦;信陵君必然揚名天下。真是環環相扣,環環加力。侯生實際上不是對信陵君悄悄地施用了一個善意的“多重連環計”了嗎?否則,信陵君豈敢盜符救趙呢?
    這個例子可供解讀後面的“連環計”參考。
    (二)政治謀略故事:
    再說一個反面的例子。
    南宋高宗趙構的宰相,就是後來遺臭萬年的秦檜。
    在宋朝抗擊大金國的非常時期,秦檜為了執行宋高宗的投降政策,便采用了“瞞天過海”的手法,秘密發了十二道金牌,從抗金前線召回了主戰派的主要人物大將嶽飛,並將其處死。
    當時,秦檜采取“瞞天過海”手法所要瞞的“天”,首先是已經昏庸而且軟弱的宋高宗,同時又是天下所有主張保家衛國、堅決抗金的義士。當時,秦檜集團的陰謀不慎洩露了出去,頓時,朝廷內外一片嘩然,群起公憤。
    秦檜將嶽飛調回之後,大將韓世忠曾經斥問秦檜:“嶽飛究竟犯有何罪?”秦檜一時語塞,便搪塞地說:“這種罪莫須有!”意思是:嶽飛大概、也許犯有欺君之罪吧。
    對此,韓世忠當即反駁。他大聲疾呼:“莫須有何以服天下!”這樣一來,秦檜的“瞞天過海”之計便露出了破綻,瞞天便已經不可能了。
    當然秦檜終還是使盡卑鄙手段,將政敵嶽飛殺害了,實現了“過海”的目的。
    但是,嚴格地說,秦檜的陰謀一經敗露,他所采取的計策就已經不再是“瞞天過海”了,采取手段時也不是所謂“青時秘行”,後隻能是“掩耳盜鈴”。
    因此,秦檜成為了遭歷代國人唾罵的大漢奸。談及此事,秦檜的後代至今都在自慚:“人間從此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思路旁通】
    “瞞天過海”所提供的思維範式是:在對手不知不覺中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謂“備周則意怠”,說的是長期緊張而周密地對敵防範,必然會導致官兵產生精神麻痺和身體疲勞這樣的道理。“狼來了”的寓言則生動地說明了“常見則不疑”的道理。
    所謂“瞞”,就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是一種戰略的偽裝,軍事上稱之為佯動或佯攻。《三十六計》講究的“陳謀”,即老謀深算的計謀,不僅使敵對一方不能識破,而且使下級官兵也不知其所以然。所謂“天”,就是計謀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和意圖。所謂“過”是具體的方法或方法論,它強調變化性和隨機性。所謂“海”,指的是對手的視線。“瞞”的手法,主要並不是利用自然條件去隱蔽自己的行動,正如按語所說:“不能於青時秘處行之。”
    所謂的“青”是黑白相間的顏色。所謂“青時”,是指日光不能照射到的陰晦時刻,比如黎明或黃昏時刻。
    應當注意,《三十六計》中的疑兵之計大多采用的是“障眼法”,而並不是“秘行”。“障眼”的目的是給對手一個先入為主的錯誤印像或提示,提供一種誤導。誤導在先,則敵人信以為真,常見則不疑,從而放松警惕。如果選用的是“秘行”方式,敵人對我方的行跡並不明確,所以必然將繼續保持警惕,常備不懈。
    在讀解套勝戰計時,我們應當注意到,其中“六計”的主要目的是主動出擊,然後取勝,與後面幾套略有區別。
    如果將“佯動”作為“陽”,那麼,真實意圖就是“陰”。陽在明處,陰則在暗處。
    “瞞天過海”之計的特點,反映在“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即將秘計隱藏於公開的事物裡,而不是在公開的事物對面。十分公開和非常明顯的事物或事件,常常醞釀著深不可測而且極為機密的計謀,這就是“太陰、太陽”。“太陽”形似不變,“太陰”則是內含巨變,深藏“出其不意”的玄機。
    從上例可見,“瞞天過海”一計,必須是手段與目的統一。
    正當的手段與正直的目的相統一,這是此計成功的基本保證。而且,此計多也隻能作為權宜之計,不可能作為宏圖大略、致勝絕策。
    所以,一旦“過得海去”,就應當立即轉用其他“上上良策”為佳。因為,任何對手都非等閑之輩,之所以能夠被一時瞞過,也不過是因為各種客觀條件的暫時局限所致。
    任何成功之機,正是充分、及時地利用了對手那種“白駒過隙”般短暫的瞬間機會。一旦對手有所警覺,就應當是此計轉出的時刻。
    因此,我們建議此計應與“連環計”套用,在運用此計時,應當充分周密地設計出與之相接的種種對策之連環計,使對手防不勝防,招招領先。
    “瞞天過海”實為權宜之計啊!更不可將“瞞天過海”錯用為“掩耳盜鈴”(又稱“自欺欺人”)!用者應當清楚這一點。

    第二計 圍魏救趙
    【解語】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譯文】
    與其集中力量去攻擊敵軍,還不如分散瓦解敵人的戰鬥力。與其迎擊敵人強大的正面進攻,還不如迂回到敵人空虛的後方。
    【興華版按語】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流;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鬥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例證精選】
    (一)政治謀略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大將龐涓率強兵將趙國國都邯鄲圍住,齊威王命軍師孫臏輔助齊國大將田忌救援趙國。
    這時,齊軍並不是直接去攔截圍住趙國的魏軍,而是徑直去攻擊魏國,並在趙魏交界的路上布下伏兵。
    這樣一來,龐涓大軍便無心攻趙了。於是,他們急於返回救國,不幸的是,龐涓大軍在途中遭遇到等候多時的齊軍襲擊,疲憊之下潰不成軍。就這樣,趙國之危終於得到解救。
    這就是“圍魏救趙”的真實歷史故事,也是本計的出處。
    (二)    軍事謀略故事:
    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德國空軍基地放出許多齊柏林飛艇,空襲英國倫敦及其他城市,企圖迫使英國軍隊從法國戰場撤回本土。這是德國所采用的一個“圍魏救趙”的謀略。
    對此,英國人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盡管當時的英國人已經“談艇變色”,形成了所謂的“齊柏林大恐慌”,但是,英國政府異常沉著,他們迅速地將被動防御的戰略調整為“以戰代守、以擊解圍”。
    於是,駐扎在戰區之外的比利時的兩個齊柏林飛艇基地分別遭到了英軍的連續轟炸。就此,德國的“飛艇戰略”破滅了,“齊柏林大恐慌”消失了,協同國軍隊更加團結,為終打敗德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例子還是一個“以其之道、還治其身”的典型戰例,其中的主角都采用了“圍魏救趙”之計對付對手。
    【思路旁通】
    “圍魏救趙”是由一個古代著名戰例而衍生出來的。這個戰例的“言外之意”是避實擊虛、批亢搗虛、爭取主動。正如解語所說:“敵陽不如敵陰。”這裡的“敵”字是一個動詞,意作“攻擊”、“襲擊”。
    “圍魏救趙”之計的啟示是:針對紛亂的戰局,智者善於把握住整個局勢的要脈,看準敵人的“軟肋”,以求用極少的兵力取得關鍵性的勝利。這個計謀顯然必然站在統帥的角度和高度,纔能有所思、有所見、有所得,具體主戰的將領則不可能有此全局性的戰略部署和決斷。因此,欲行此計,必須以統帥的胸襟、眼光和高度,去觀察總的戰爭局勢與今後的趨勢。
    “圍魏救趙”戰略的深刻理念在於:使對手進退兩難,變被動為主動。
    有一個計謀叫做“敲山震虎”,那是指用自己較強的力量去威懾妄想出動的深山猛虎,這時這隻猛虎還沒有出洞。
    而“圍魏救趙”之計所“敲”的仍然是那個藏虎之洞,隻不過區別在於這時山中的這隻猛虎已經出了洞,正在向別的目標襲擊。所以,因為這時的猛虎氣勢很旺,對對手的實力也比較了解,那麼,隻是“敲山”已經不足以威懾猛虎了。在這種情況下所需要的是直接攻擊猛虎的老巢。
    我們應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圍魏”就能“救趙”?假如魏軍堅持用自己的守軍抵抗齊軍對魏國的圍困,同時能夠迅速地將趙國拿下,然後再去乘著勝利的士氣去攻打或圍困齊國,豈不是又反過來對齊國使用了一個“圍齊救魏”計了嗎?這不正是“齊計高一尺,魏計高一仗”嗎?
    我們的解答是:所謂“圍魏救趙”之計,其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於能夠將魏軍全部調離趙國邊境,以解圍趙之急,而是在於動搖魏軍士兵作戰的軍心。人非草木,哪有見家鄉親人受敵圍攻而不救者?不論魏國的統帥有多麼堅定、明智,他至少也會派出少量的部隊趕回魏國。這是因為:一是他不得不這樣來安定軍隊的思鄉為國之情,二是這樣可以給魏國的守軍增強抵抗齊軍的信心。
    然而,齊軍之所以能夠運用“圍魏救趙”之計獲得勝利,關鍵卻在於在半途將匆匆趕回的魏軍殲滅。如果魏軍再三返回增派援軍,準備充分的齊軍就可以再三將其殲滅,直至全勝。
    當然,在上例中龐涓舉全軍返回救國,這是一個特例。通常,外征之將軍往往都不願無功而返,多也隻是派小部精銳回去救國。所以,人們往往將以逸待勞、以多擊少作為成功使用“圍魏救趙”之計的一個先行條件。
    “圍魏救趙”戰略,往往需要“分而治之”的戰術去實現。
    第三計 借刀殺人
    【解語】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譯文】
    當敵人已經明確,而盟軍的態度還尚未明朗時,應當誘導盟軍去消滅敵人,以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這個方法來自《周易·損卦》的啟示。
    【興華版按語】
    敵像已露,而另一勢力更張,將有所為,便應借此力以毀敵人。如子貢之存魯、敵齊、破吳、強晉。
    鄭桓公將欲襲郐,先向郐之豪傑、良臣、辨智、果敢之士,盡書姓名,擇郐之良田賂之,為官留名而書之,因為設壇場郭門之處而埋之,釁之以雞   ,若盟狀。郐君以為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郐,遂取之(《韓非子·內儲說下》)。
    諸葛亮之和吳拒魏,及關羽圍樊、襄,曹欲徙都,(司馬)懿及蔣濟說曹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心不願也。可遣人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釋。”曹從之,羽遂見擒(《長知經》卷九《格形》)。
    【例證精選】
    (一)政治謀略故事
    1961年的韓國樸正熙政府主張“經濟高於政治”。於是,在外援、外資、外貿和外債的支撐下,韓國經濟高速增長,出現了所謂的“漢江奇跡”。
    但是,基礎脆弱的國民經濟使得韓國難以應付70年代末的世界能源危機。韓國的中小企業紛紛破產,廣大工人為了生存的鬥爭此起彼伏。樸正熙的統治陷入了危機。
    當時,代表中小企業的新民黨在1978年的國會中獲得了32.8%的選票,戰勝了執政黨——民主共和黨,其領導人金泳三當選為總裁,並公開提出樸正熙移交政權的要求。
    然而,樸正熙對韓國經濟發展的貢獻,讓他的政權依然穩固,推翻他幾乎沒有什麼借口。
    就在這時,韓國發生了“YH貿易公司”解雇女工事件。新民黨總裁金泳三遇到了難得的機會。他讓已經持續示威一段時間的200名女工轉移到新民黨的禮堂,在精神和財物上予以支持,與這200名女工達成了將靜坐示威無限期延長的約定。
    於是,在黨派鬥爭內幕的情況下,這200名示威的女工成為了金泳三向樸正熙政府展開進攻的“刀子”。
    “刀子”準備好之後,並不就能夠殺人。因此,金泳三集團趕緊“磨刀”。
    在金泳三多次煽動性演說的挑唆下,這200名女工鬥志異常堅定,組織了“切腹隊”和“跳樓隊”,以要挾樸正熙政府。
    為了防止勢態擴大,樸正熙在沒有識破金泳三計謀的情況下草率行事。1000名武裝警察衝進了靜坐示威的現場,30多名新民黨員和12名記者被打傷,除1名女工跳樓自殺外,其餘全被綁到警察局。
    這時,金泳三悄悄地露出了滿意的笑容:199名女工被綁到警察局,不就如同刀子插進了樸正熙的胸膛?況且,正是樸正熙自己握住了那個刀把!
    樸正熙殘酷鎮壓示威女工的法西斯行徑,引起了韓國全國大面積的示威和罷工,後連原來樸正熙政府的主子美國終於也倒向了金泳三的新民黨。
    被人悄悄磨快了的刀子啊,終於被樸正熙政府拿去割了自己的喉嚨。
    (二)軍事謀略故事:
    北宋真宗時期,宋、夏兩國經常發生邊界爭端,從而引發戰爭不斷。
    當時,在北宋與西夏兩國交界的渭州(今甘肅寧夏地區),北宋士兵偷偷投敵的事情經常發生。
    一天,宋軍的渭州守將曹瑋正在軍帳中與客人下棋,有位部下匆匆向他報告說:“將軍,今天又發現50多個士兵叛逃到西夏國了。”曹瑋聽罷,鎮定自若,毫無驚詫,立即不假思索地隨口答道:“慌什麼!那是我派過去的。”
    誰知,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後來,西夏國的邊境主將收到了由曹瑋帳邊坐探送回的密報,恍然大悟,便立即將這50多名北宋叛兵全部斬了首,並且將首級扔在了國界上。
    當然,沒過一刻,一時糊塗的西夏將軍終於悟出了曹瑋的這一招“借刀殺人”之計。但是,他所犯的錯誤給今後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從此以後,北宋的士兵哪裡還敢投奔西夏呢?
    好一個曹瑋,每逢大事有靜氣,隨機應變信如神,自然流出殺人計,兩計連環鎮軍魂。
    【思路旁通】
    “借刀殺人”往往被理解為陰險之計,但是,《三十六計》中列“借刀殺人”之計的本義卻是為了“試友”,實際上有“一箭雙雕”、“借力打人”和“投石問路”等多層含義。
    “解語”借用《周易》中的“損”卦進行推演,意在說明“損”卦的卦像即“山在上而澤在下”,寓意了這樣一種局勢:山為陽,在明亮之高處,它的四周環流澤水,澤水為陰,處於低暗。問題是山的力量大,還是水的攻擊力強呢? 顯然,“借刀殺人”之計就是個“借力之計”,這個力一定是可以流動的、不易被人發覺的勢力,所以應當如“水”之勢。
    水勢雖顯柔弱,但無處不入。那麼,刀與水又有什麼雷同或相似之處呢?其實,借刀殺人並不是以水喻刀,而是指“借刀”的手法必須像澤水一樣,表面平靜而下藏暗流,貌似柔緩而侵蝕礁岩,“借刀”的手法必然十分巧妙隱蔽而恰到好處,所以,此計的使用並沒有固定的定式,而要因地、因時、因勢而制宜。
    按語中列舉鄭桓公的方法特點是:做出那種以利相誘、成功收買敵陣中欲殺對像的假像,使敵人誤認為這些人已經與鄭桓公相益為友了,然後怒而殺之。這實際上是“離間計”的一種手法。雖然鄭桓公以“離間計”為戰術,但在指導思想上仍然是以“借刀殺人”計作為一種戰略的。
    “借刀殺人”之計的步必須是“借得刀來”。因此,精心地偽裝和巧妙地奸詐是必須先行的一步。常常信手撚來的偽裝及其奸詐,莫過於“貓哭老鼠”。
    當年,狡詐的曹操借劉表的手殺掉了禰衡,這次真的借用了劉表的“握刀之手”。然而,曹操殺害楊修所借的“手”,卻是那個隻聽得見、卻看不見的“擾惑軍心”的罪名。
    可見,所借以殺人的,並不一定局限於別人之手,更能令人信服的恐怕是“罪名”吧!巧借或枉加“罪名”,使殺人殺得堂而皇之、干淨利落、以假亂真,而且,可以同時“貓哭老鼠”。這正是一代奸雄的獨到之處。
    我們之所以研究“借刀殺人”之計,並非是習用奸雄的心計與手段,而是有以下兩個目的:
    其一,應當在紛爭中,首先明確握刀向我者的真正動機,找到真正的策劃者,這纔是真正的兇手,然後做出抗擊與防範的正確應策。如果“借刀殺人”之刀是從暗處襲來的,分清敵人的真實面目和真實動機,就顯得難度更大了。
    其二,“借刀殺人”之計並非一定要用於殺害對手、或置對手於死地這個比較狹隘的層面上。“借刀”的廣義則可指巧妙地利用第三者,利用他們的地位及其影響,利用他與我方對手的特殊關繫,利用他獨到的手段、強大的力量和獨有的渠道等等。“殺人”則也可廣義地推衍為“處理自己難以處理的問題”、“擺平自己所面對的復雜關繫”或“擺脫令自己窒息的危險局面”。
    在具體的運用實踐過程中,所謂“借刀殺人”之計往往會被演繹成為“一箭雙雕”之計或“連環計”。這是因為將成功地“借刀”視作計,然後在此基礎上纔能完成“殺人”這第二計。隻有將“借刀”和“殺人”這兩計一氣呵成,順勢自然而就,“借刀殺人”之計纔算完滿。所以,隻“借刀”而未“殺人”,此計則不成也。
    在“借刀殺人”之計的實際運用過程中,常有“嫁禍於人”之計伴行;或者事前“嫁禍於對手”,騙得有刀者出刀,擊殺對手;或者事後“嫁貨於執刀者”,將殺人之罪推及執刀者,以達到逃脫自己殺人的罪責。
    可見,在“借刀”與“殺人”之間,大有學問可作呢!

    書摘插畫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