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山海經廣注(子海精華編)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321-467
    【優惠價】
    201-292
    【作者】 (清)吳任臣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古籍整理  注釋/校勘/箋注/校注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91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629165
    作者:(清)吳任臣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編輯推薦
    我國*部地理奇書《山海經》的博征廣注。 
    內容簡介
    吳任臣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藏書家,其《山海經廣注》是清代*部《山海經》注本,在郭璞《山海經注》的基礎上擴大了對名物等注釋範圍,對郭注中較簡單、未詳未聞的注解做了進一步補充,對郭注的明顯錯誤做了注解修訂。注重考據,旁征博引,所引書目達530餘條,對《山海經》做了全面的輯佚。在校注方式上沿襲了郭璞開創的注釋模式,在治學方法論上則更趨務實,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王興芬,2004年9月至2010年6月,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院,獲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博士學位。現為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講師,主要從事漢魏六朝文學文獻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目錄
    目録

    整理説明


    卷一

    南山經

    卷二目録





    整理説明


    卷一

    南山經

    卷二

    西山經

    卷三

    北山經

    卷四

    東山經

    卷五

    中山經

    卷六

    海外南經

    卷七

    海外西經

    卷八

    海外北經
    卷九

    海外東經

    卷十

    海內南經

    卷十一

    海內西經

    卷十二

    海內北經

    卷十三

    海內東經

    卷十四

    大荒東經

    卷十五

    大荒南經

    卷十六

    大荒西經

    卷十七

    大荒北經

    卷十八

    海內經


    附録

    山海經廣注序(柴紹炳)

    山海經廣注序(吳任臣)

    讀山海經語(吳任臣)

    《山海經》雜述(吳任臣)

    古序説

    《山海經》逸文

    山海經圖語(吳任臣)

    四庫全書總目·山海經廣注提要(紀昀)
    媒體評論
    讀者對像:古典文學及古代地理專業研究人員及愛好者
    在線試讀


    整理説明


    吳任臣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藏書家,他在經學、文學、史學、文字學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著述頗豐。但因吳任臣生前家境清貧,又無子嗣,生前事跡、經歷、見聞、著作均無人整理刊刻,致使其生平事跡逐漸湮沒不詳,著作也大多散佚不存。由於資料的不足,目前學界對吳任臣的研究成果並不很多,下面就吳任臣的生平和主要著述、《山海經廣注》的學術價值、版本等作一論述。




    吳任臣,字志伊,一字爾器,初字徵鳴,號托園,年(1628)生於興化府平海衛(今福建莆田平海鎮)。吳任臣早年隨父至仁和(今浙江杭州),此後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其主要活動以杭州爲中心。吳任臣好讀書,爲人“性和厚醇謹,不妄語,笑干謁”,



    整理説明




    吳任臣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藏書家,他在經學、文學、史學、文字學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著述頗豐。
    但因吳任臣生前家境清貧,又無子嗣,生前事跡、經歷、見聞、著作均無人整理刊刻,致使其生平事跡逐漸湮沒不詳,著作也大多散佚不存。由於資料的不足,目前
    學界對吳任臣的研究成果並不很多,下面就吳任臣的生平和主要著述、《山海經廣注》的學術價值、版本等作一論述。




    吳任臣,字志伊,一字爾器,初字徵鳴,號托園,年(1628)生於興化府平海衛(今福建莆田平海鎮)。吳任臣早年隨父至仁和(今浙江杭州),此後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其主要活動以杭州爲中心。吳任臣好讀書,爲人“性和厚醇謹,不妄語,笑干謁”,

    世安《仁和縣志》卷十九《人物》,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不喜結交權貴。在杭州生活期間,吳任臣以授徒講學爲己任,且專事著述,以文章鳴高。他
    的文章幽峭新雋,議論涉筆矯健,獨樹一幟,深得清“西泠十子”之一張治的賞識。這一時期和他來往密切的除“西泠十子”之外,還有顧炎武和黃宗羲等人。據史
    書記載,吳任臣“志行端慤,強記博聞,爲顧炎武所推”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一》,中華書局1977年版。。顧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六《廣師》一文中就説“博聞強記,群書之府,吾不如吳任臣”。顧炎武在當時號稱淹博,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清初三大家,而他卻對吳任臣的博聞強記至爲傾倒,可見吳任臣學識的廣博。


    任臣生於明代末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吳任臣以明代遺民自居,摒棄科舉,以氣節砥礪。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亂以後,認爲河海晏清的局面已形成,國家已基
    本穩定,於是決策以文理國,加強文治,推行保舉政策,招攬社會上有聲望、有地位的名儒學者和社會賢達到各級政權中。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皇帝決定
    開博學鴻儒,下令中央和地方“各舉所知”,考選博學鴻儒。據《清史稿》卷一九《選舉志》記載:



    十七年,詔曰:“自古一代
    之興,必有博學鴻儒,備顧問著作之選。我朝定鼎以來,崇儒重道,培養人纔。四海之廣,豈無奇纔碩彥、學問淵通、文藻瑰麗、追蹤前哲者?凡有學行兼優、文詞
    卓越之人,不論已仕、未仕,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督、撫、布、按,各舉所知,朕親試録用。其內、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見,在內開送吏部,在外開報
    督、撫,代爲題薦。”嗣膺薦人員至京,詔戶部月給廩餼。


    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皇帝舉辦博學鴻詞科,各地都推薦人纔入京應
    試,康熙親自考試。吳任臣作爲廩生,被推選進京,參加博學鴻儒科考試,當選,並被授以翰林院檢討。同年,康熙皇帝決定重開明史館,命鴻儒入館修明史。吳任
    臣因博學多纔,長於天文、術數之學,通曉古文,善於算術,尤擅樂律,奉命擔任《明史》纂修官,分修《律曆志》:



    康熙己未,《明史》開局,《曆志》爲錢塘吳任臣分修,經嘉禾徐善、北平劉獻廷、毘陵楊文言,各有增定,後以屬黃宗羲,又以屬文鼎,摘其訛誤五十餘處,以算草、通軌補之,作《明史曆志擬稿》一卷。
    《清史稿》卷五六《疇人一》。


    寓居京師期間,吳任臣和當時很多著名的文人學士都有過密切的來往,“吳任臣舉博學鴻儒檢討後,曾與陳維崧、毛奇齡、吳農祥、王嗣槐、徐林鴻同被邀請至大學士馮溥的府第, 號稱‘佳山堂六子’”
    劉文英《吳任臣生平及事跡考》,《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3期。。馮溥《佳山堂詩集》中就有兩首他寫給吳任臣的贈答詩,現抄録如下:



    涼風八月雨瀟瀟,借得蹇驢不早朝。我有銅錢三百個,與君爛醉太平橋。

    (《戲簡吳志伊》)



    《十國春秋》 重帝都,史纔爭得似君無。三長刪盡龍門稿,一字矜傳西子湖。經濟從來歸博物,乾坤豈合老通儒?清時正歎冥鴻遠,廡下書成亦在吳。

    (《贈六子詩·吳志伊》)


    這一時期,和吳任臣有書信往來的還有曹溶。曹溶是清初著名學者,尤其通曉明史,他雖然沒能參加明史的修撰,但對吳氏的史學纔能甚爲推許,《靜惕堂詩集》卷四十四他寫給吳任臣的兩首詩即是明證:



    博物群推晉茂先,枲分纁帛上謡天。三長在昔誰能手?四海如君尚壯年。 忠佞異同璫禍日,祖宗疏密武功編。睦鄰柔遠均堪記,忌諱芟時大義全。

    (《寄吳志伊二首》其一)



    雪案雞窗盛網羅,況逢玉佩響鑾坡。休誇內府圖書備,乞采人間散佚多。 墨海雲霞翔鐵鳳,愁山榛莽沒銅駝。聖朝意在尊先烈,金石同堅字不磨。

    (《寄吳志伊二首》其二)


    除此之外,“清初著名學者閻若璩曾在康熙癸亥年( 1683 )‘於京師就吳任臣志伊學曆’,師從吳任臣。閻若璩‘天性好駡,於宏詞科五十人,少所許可,獨盛推吳任臣之博覽,徐勝力之強記’”
    劉文英《吳任臣生平及事跡考》,《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3期。。

    據《杭州府志》記載,吳任臣被授翰林院檢討後,“十年未遷”,終因操勞過度,“遇疾驟發,僵僕車中卒”
    (清)龔嘉儁修、吳慶丘等纂《杭州府志》卷一四五《文苑二》,民國十一年(1922)印本。,卒年爲康熙二十八年(1689)。




    吳任臣一生著述頗豐,在小學、史學、文學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字彙補》是吳任臣在小學方面的貢獻。《字彙補》成書於康熙五年(1666),卷首有康熙五年嚴沆的序以及吳任臣本人的識語。該書有康熙五年匯賢齋刻本,《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説類收録此刻本。


    任臣的《字彙補》,補明代宣城梅膺祚的《字彙》,共收字12371個,是一部專門對《字彙》補遺糾誤的字書。全書共十二卷,部數、部序、注音體例均與《字
    彙》相同。吳任臣對《字彙》的補正包括補字、補音義、校訛三個方面。補字就是補《字彙》漏收的字。梅膺祚的《字彙》共收字33179個,吳臣遍搜典籍,增
    字12371個;補音義就是補《字彙》漏收的音項和義項,吳任臣鈎稽古今載籍,補其疏漏,全書增列《字彙》漏收音項、義項的單字達5525個;校訛就是糾
    正《字彙》的辨析之誤,吳任臣《字彙補》對《字彙》校訛的條目達269條。可以説《字彙補》在文字、音韻、訓詁方面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字彙補》存在的欠缺也是非常明顯的。《康熙字典》凡例就批評《字彙補》説:“考校各書,補諸家之所未載,頗稱博雅。但有《正字通》所增,仍爲補綴
    者,其餘則從《海篇大成》、《文房心鏡》、《五音篇海》、《龍龕手鑑》、《搜真玉鏡》等書,成字不成楷,或音義無徵,徒混心目,無當實用。”另外,《字彙
    補》仍然有很多漏收的字,這是因爲我國的古籍浩如煙海,以吳任臣一己之力要想把古代漢字收羅無遺當然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這部書在形音義的詮釋方面也存
    在很大的失誤。蔣禮鴻先生就説吳任臣的《字彙補》“謬誤多”;
    蔣禮鴻《懷任齋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30頁。張湧泉先生在《論吳任臣〈字彙補〉》
    《論吳任臣〈字彙補〉》,《中國文字研究》(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一文中,把《字彙補》一書在形音義方面的缺陷概括爲六個方面,即字形之誤、注音之誤、釋義之誤、辨析失當、字義失考、正字不明。


    任臣的史纔在當時即爲人所稱道,《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潘耒傳》載:“當時詞科以史纔稱者,朱彝尊、汪琬、吳任臣及耒爲著。”他收集大批五代十國的
    史料,進行分類整理、研究,終於在康熙八年(1669)寫成了《十國春秋》。吳任臣在《十國春秋序》中對這部書的體例作了詳細的説明:“任臣以孤陋之學,
    思取十國人物事實而章著之,網羅典籍,爰勒一書,名曰《十國春秋》,爲本紀二十,世家二十二,列傳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國分,事以類屬。又》、《世
    繫》、《地理》、《藩鎮》、《百官》五表,總一百一十四卷。雖世遠人湮,書冊難考,乃鑑觀諸邦,略得而論。……書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這部書共計一
    百一十四卷,采用《舊五代史》分代成書的體例,十國各自單獨成書,是一部紀傳體的國別體史書,其中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
    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各部分均有本紀、列傳,書末另有綜合十國內容的年表共五種,即表一卷、十國世繫表一卷、十
    國地理表二卷、十國藩鎮表一卷、十國百官表一卷。這部書在正文之外,還采用小注的形式穿插了大量的史料,這些史料有的是備異聞,資考證;有的則辯駁舊史之
    謬誤,對正文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吳任臣的《十國春秋》,因爲能廣采博取,贏得了清代學者的高度贊許。洪吉亮在《北江詩話》卷一中説:
    “吳任臣撰《十國春秋》,搜采極博。”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十國春秋》的提要中也説:“任臣以歐陽修作《五代史》,於十國仿《晉書》例爲載記,每
    略而不詳,乃采諸霸史、雜史以及小説家言,並證以正史,匯成是書。”除此之外,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八九雲:“此書(《十國春秋》)佳處在表,《地理
    表》與歐陽氏《職方考》參觀,則五代十國全局如見。至十國之官制,雖大抵沿唐,而一時增改,亦已紛冗不可爬梳,任臣作《百官表》甚備考覽,尤其妙者也。”
    以博覽群書、評論以苛刻著稱的李慈銘在他的《越縵堂讀書記》光緒癸未(1883)三月十九日的日記中也説:“此書三過閲矣,丙辰(1856)讀之尤細,甚
    薄其體載之疏;至壬申(1872)復閲,始嘆其博不可及也。”

    《十國春秋》成書於康熙八年(1669),大約在康熙年間付梓於世。乾隆五
    十三年(1788)四月,少霞周昂重又根據初版刻印,並對書中若干文字作了改動,同時周昂窮其平生披閲廣搜所及,隨筆札記,得到有關史事三百餘條,輯爲
    《拾遺》、《備考》兩卷,附於其後,作爲《十國春秋》一書的百一十五卷和一百一十六卷。《欽定四庫全書》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均收録《十國春秋》。
    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十國春秋》校點本,點校者徐敏霞、周瑩依據新舊《五代史》、《資治通鑑》、《南唐書》、《九國志》、《宋史》等史籍,對該書進行
    了校訂和標點,並對書中人名作了索引,便於查閲。2010年中華書局出版 “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吳任臣的《十國春秋》也被收録其中。


    任臣還著有《周禮大義》、《禮通》、《春秋正朔考辨》、《山海經廣注》、《托園詩文集》等。又,康熙五年嚴沆在《字彙補序》中説:“志伊於書無所不讀,所
    著有《禮通》、《曆原》、《律原》諸書,其《山海經廣注》、《春秋正朔考》與此先告竣,世人觀此書,足以徵其學矣。”由此可見,吳任臣也曾著《曆原》、
    《律原》等。這些著述從經學、史學、考辨學、詩文等多方面體現了吳任臣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功底,隻可惜除《字彙補》、《十國春秋》、《山海經廣注》之外,
    其餘均已散佚不傳。




    《山海經》是我國部地理書。自成書以來,就以其獨特的神秘性,吸引著歷代學人孜孜不倦
    地探索研究。晉代的郭璞是個爲《山海經》做注的人,他著有《山海經注》(十八卷)、《山海經圖像贊》(二卷)、《山海經音》(二卷),共二十二卷。郭
    璞在爲《山海經》作注時,注意從文字、訓詁入手,善於考證,同時還廣泛徵引古籍來證實自己的見解。邢昺對此有很高的評價,他説:“郭氏之注,多采經紀……
    博觀群言。”概括而論,他徵引的古籍主要有《莊子》、《尸子》、《尚書》、《竹書紀年》、《詩含神霧》、《爾雅》、《方言》、《廣雅》等。郭璞在訓詁的過
    程中對一些詞義不明的地方,以“未詳”或“未聞”存疑,態度非常嚴謹,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四庫全書總目·山海經注提要》就説:“璞時去漢未遠,……所
    見尚多古本,故所聞多可據,後人雖迭爲補正,然弘綱大旨,終不出其範圍。”郭璞之後,明清之前,對《山海經》注釋、解義、考據的學者不是很多。明清時期,
    迎來了《山海經》研究的繁榮時期。這一時期十分重視古籍的整理校勘,出現了大批學者或考據、或注釋、或校勘、或繪圖。概括而言,這一時期《山海經》的注本
    主要有(明)王崇慶《山海經釋義》(十八卷)、(明)楊慎《山海經補注》(一卷)、(明)胡文煥《山海經圖》(共一百三十三幅圖)、(明)吳琯校《山海
    經》、(清)吳任臣《山海經廣注》(十八卷)、(清)王念孫《山海經校注》、(清)畢沅《山海經新校正》(十八卷)、(清)郝懿行《山海經箋疏》(十八
    卷)等。

    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成書於康熙五年(1666),作爲清代部《山海經》注本,上承郭璞《山海經注》,下啓畢沅《山海經新
    校正》、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山海經廣注提要》中説:“是書因郭璞《山海經注》而補之,故曰廣注。於
    名物訓詁,山川道裡,皆有所訂正。”由此可見,
    吳任臣的《廣注》繼承了郭璞以來的學術傳統,是在郭注的基礎上對《山海經》進一步擴展性的注解。具體而言,吳任臣的《廣注》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成就:


    一,吳任臣的《廣注》擴大了注釋範圍。郭注主要集中在對《山海經》的校勘、釋詞、注音、辨字以及名物注解等方面。但他對一些名物的注解較爲簡單,這一方面
    反映了魏晉時期古書注解追求簡明的總體特點,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郭璞生活在距離漢代較近的晉朝,《山海經》中的一些名物這一時期人們還比較容易識別,所以沒
    必要作進一步的考辨和説明。然而經過一千多年,到吳任臣生活的清代,《山海經》中很多在晉朝人眼裏不需要注解的事物,就很難理解了。《廣注》對郭璞注的擴
    展性注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吳任臣的《廣注》在郭注的基礎上,對郭璞沒有考辨、注解的名物盡可能做了注解。比如《山海經》卷一在“《南山經》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搖之山”一句中,郭璞對“山”和“招搖之山”都未做注,吳任臣則一一作了注解,他在“《南山經》之首曰山”下作注曰:



    今本作鵲,《三纔圖會》有鵲山之神,即此山也。又濟南汝寧、太原順德皆有鵲山。《搜神記》“仲子隱於鵲山”,蓋濟南鵲山。《通鑑》:“李世民與竇建德戰,西薄汜水,南屬鵲山。”汝寧鵲山也,非此。


    又比如在“苕水出於其陰,北流注於具區”兩句中,郭璞對“苕水”和“具區”也未作注,而吳任臣的《廣注》則做了詳細的注解,他在“苕水出於其陰”句下注曰:“苕水有兩源,一源出天目山,一源自獨松嶺,合浮玉山水。”在“北流注於具區”句下作注曰:



    《水
    經注》曰:“謝康樂雲《山海經》‘浮玉之山在句餘東’,便是句餘縣之東山,乃應入海。”具區今在餘姚鳥道山北,何由北望具區也?言洞庭南口有羅浮山,高三
    千六百丈。會稽山宜直湖南,又有山陰溪水入焉。山陰縣西四十裡有二溪,東溪廣一丈九尺,鼕暖夏冷;西溪廣三丈五尺,鼕冷夏暖。二溪北出行三裡至徐村合成一
    溪,廣五丈餘,而溫涼又雜。蓋《山海經》所謂苕水也。《北經》“羅浮山而下注於太湖”,故言出其陰入於具區。謝言山水微,與今時不合,未足據也。


    這樣的注解,在《廣注》中隨處可見,就前文所舉卷一而言,除上文所舉幾例外,還有諸如迷穀、黃金、猨翼之山、鹿蜀、鳩、鴛鴦、郡縣、浮玉之山、彘、丹穴之山、白猿、雞山、顒、禺槀之山、南禺之山等,不再一一列舉。


    次,除對郭璞未作注的名物進行考辨注解之外,吳任臣也對郭璞注中比較簡單的注解做了進一步的補充。仍以卷一爲例,如在“又東四百裡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
    柟”句下,郭注曰:“梓,山楸也。柟,大木,葉似桑。今作楠,音南。《爾雅》以爲‘柟’。”吳任臣作進一步補充注解説:



    梓有數種,木理白者爲梓,赤者爲楸。楸之小者爲榎,梓之美者爲椅。《尸子》曰:“荊有長松、文椅,又有鼠梓,一名楰,亦楸屬。”《詩》曰:“北山有楰。”蓋指此也。柟木,其樹直,上若幢蓋之狀,生南方,黔蜀尤多。


    又比如在“其下多荊、杞”句下,郭注曰:“杞,柏杞也,子赤。”可以看出,郭注隻是對“杞”字進行了注解,吳任臣的《廣注》則更爲全面:



    荊有紫荊、白荊、金荊、牡荊、蔓荊之名。蘇頌雲:“有青、白二種,青者爲荊,白者爲楛。”《春秋運鬥樞》雲:“玉衡星散,而爲荊杞。”一名苦杞,其根名地骨皮。《爾雅》雲:“杞,枸檵。”《小雅》雲:“集於苞杞。”即枸杞也。或曰無刺者爲荊杞,有刺者爲枸杞。


    再次,吳任臣的《廣注》還對郭注中的“未詳”或“未聞”盡可能地做了注解。如《山海經》卷二“其陽多琈之玉”句下,郭注曰:“琈,玉名,所未詳也。浮兩音。”吳任臣的《廣注》則做注解曰:



    虞汝明《古琴疏》:“鄒屠氏以瑤碧之梓爲琴,飾以琈寶玉,即名曰琈。”又《洪武正韻》:“,音摴蒲之摴。”又楊氏《玉名詁》曰:“琈,玉采也。”


    又如卷五“北五十二裡曰合穀之山,是多薝棘”句下郭璞對“薝棘”作注曰:“未詳。音瞻。”吳任臣的《廣注》則曰:



    薝棘,木名。一音膽。《説文》雲:“金穀多薝棘。”又《篇海》引《經》作“爾穀山”。


    第二,吳任臣的《廣注》堅持嚴謹的科學態度,對郭注中一些明顯的錯誤,做了明確的分析注解,如卷一“又東三百七十裡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句下,郭璞注“赤金”曰:“銅也。”吳任臣《廣注》則曰:



    《經》中銅自名赤銅。赤金者,紫磨金類。《爾雅》謂之鏐也。寇宗奭雲:“顆塊金,其色深赤。”又,外國五種,波斯紫磨金、林邑赤金。後陶氏亦以赤金爲銅,蓋本郭之誤。


    又如卷二“有草焉,其葉如蕙”句下,郭璞注“蕙”曰:“蕙,香草,蘭屬也。或以爲薰葉,失之。音惠。”吳任臣《廣注》認爲這一解釋有誤:




    草即零陵香也。亦謂之薰草。《離騷》雲:“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又雲:“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蓋蘭爲蘭草,蕙爲薰葉也。張揖
    《廣雅》雲:“鹵,薫也,其葉謂之蕙。”《廣志》雲:“蕙草緑葉紫花。魏武以爲香,燒之,葉可代香。”非今之蘭,審矣。鄭樵曰:“蕙即零陵香,後人因不識
    蘭草、蘭花原爲二種,遂以一幹一花者爲蘭,一幹數花者爲蕙,號曰蕙蘭。”朱子《楚詞辨證》曰:“今蘭蕙但花香而葉乃無氣,質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
    指。”然則今似茅而花有兩種者,非古蘭蕙,明甚。郭謂蕙非薰葉,其亦誤以蕙蘭爲蕙草歟?


    而對一些自己不太確定的名物,吳任臣就在注解後加上“未知孰是”、“未審是非”或“疑……”,以便後來者作進一步的考證。如卷三“其中多之魚”句下,郭曰:“音沛。未詳,或作鯆。”吳任臣《廣注》曰:



    李時珍《本草》以爲即“鯸鮐”也。與鮭同物異名。又江豚別名鯆魚,魏武食制謂之“”,未知孰是。


    又如卷十二“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杯,而東向立”句下郭璞注“杯”曰:“杯或作棓,字同。”吳任臣《廣注》則曰:




    氏《古韻》曰:“杯、棓古字通,大杖也。音棒打之棒。作杯音者,非。”又林茂槐《字考》雲:“璞注:‘杯或作棓’,乃木杖,上聲也。用修以杯作去聲,何
    耶?”朱晦翁曰:“《山海經》諸篇記異物飛走之類多雲‘東向’,或作‘東首’,皆爲一定不易之形,疑本依圖畫而爲之,非實紀此處有此物也。”



    此之外,《廣注》也不是對郭注中“未詳”或沒有注解的名物一一注解。如果這些名物在當時仍然無從考證,《廣注》不作牽強考證。如卷三“其上多松、柏,其下
    多椶、橿,其獸多麢羊,其鳥多蕃”句下,郭璞注“蕃”曰:“未詳。或雲即鴞,音煩。”又如卷六“爰有熊羆文虎、蜼豹、離朱、視肉、籲咽”句中,“籲咽”
    下,郭注亦曰:“所未詳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爲在清初仍無法考證“蕃”、“籲咽”,所以《廣注》也不再作注解。

    如果將郭璞《山海
    經注》和吳任臣《山海經廣注》進一步對比還可以看到,郭璞與吳任臣對《山海經》的注解也深受他們所處時代學術主流思潮的影響。郭璞在釋名物、注字音、校文
    字的同時,他的《山海經注》也受到了魏晉時期盛行的玄學風氣的影響。比如《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句下,郭注曰:“參互其義,義即混錯,錯綜其理。理無
    可據,斯不然矣。”又如《海內北經》“王子夜之尸,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句下,郭璞注曰:“此蓋形解而神連,貌乖而氣合,合不爲密,離不爲
    疏。”除此之外,《海內西經》“貳負之臣曰危……繫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句下,郭注亦曰:“意者以靈怪變化論,難以理測;物稟異氣,出於不然,不可以常
    運推,不可以近數揆矣。”可以看到,上述幾例注是郭璞關於義與理、形與神等的玄説;吳超《清初學術視野下的〈山海經廣注〉研究》一文對此有詳細的解釋:
    “晉代郭璞是早對《山海經》進行注釋的學者。兩晉時期,玄學昌盛, 郭璞受其影響,
    亦好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故其所注《山海經》多有神仙鬼怪之事,光怪陸離,荒誕不經。”
    吳超《清初學術視野下的〈山海經廣注〉研究》,《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不隻《山海經注》,郭璞的《山海經圖贊》也在很多地方表現了他對稟氣、義理、形神等的玄説,現舉幾例如下:



    有獸無口,其名曰。害氣不入,厥體無間。至理之盡,出乎自然。()

    稟氣方殊,舛錯理微。礜石殺鼠,蠶食而肥。物性雖反,齊之一歸。(礜石)

    子夜之尸,體分成七。離不爲疏,合不爲密。苟以神御,形歸於一。(王子夜之尸)

    壽靡之人,靡景靡響。受氣自然,稟之無像。玄俗是微,驗之於往。(壽麻國)



    比較而言,吳任臣《廣注》雖然繼承了郭璞以來的學術傳統,仍然重視對釋詞、注音、辨字以及名物的註解和考證,但由於二人所處文化背景的不同,吳任臣的《山
    海經廣注》則帶有明顯的清初學風的特點。“清初知識界以棄虛蹈實,注重考據爲學術風尚,這種崇實的學風規約著吳任臣在道問學的治學路徑上隻能對《山海經》
    所涉及的‘名物訓詁、山川道裡’進行旁徵博引式的訂正,至於其中玄奇可怪之論,受當時學風所擯棄,自然無法再有所申發,這種校注方式實際上沿襲了郭璞開創
    的注釋模式,但在治學方法論上又較郭氏更趨務實。”
    吳超《清初學術視野下的〈山海經廣注〉研究》,《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他“殫精是書,使山川方域草木禽魚,靡不考鏡同異,條貫表裏,網羅群籍,要諸明備”
    (清)
    柴紹炳撰《山海經廣注序》,乾隆五十一年(1786)金閭書業堂刻本。 
    。他的《廣注》旁徵博引,所引書目達530餘條,還在前人研究注解《山海經》的基礎上,對《山海經》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輯佚工作,“所列逸文三十四條,自楊
    慎《丹鉛録》以下十八條,皆明代之書,所見實無別本,其爲稗販誤記,無可致疑。至應劭《漢書注》以下十四條,則或古本有異,亦頗足以廣見聞也”
    (清)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二,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205頁。。《山海經雜述》中所列的三十四條逸文,可以説是晉代郭璞注《山海經》後,《山
    海經》逸文的次輯佚,也可見吳任臣對明代《山海經》研究成果的繼承和發展,他的《山海經廣注》中大量引用楊慎《山海經補注》以及王崇慶《山海經釋義》
    的內容即是明證。




    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不僅繼承了郭璞《山海經注》的學術傳統以及明代《山海經》研究的重要
    成果,受清初重考據學術風氣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同時還對清代學者進一步考證研究《山海經》産生了深遠影響,並直接開啓了清中葉學者考據《山海
    經》的新學術傳統。在吳任臣之後,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可以説是清代《山海經》研究的兩個重要的裡程碑,特別是郝懿行的《山海
    經箋疏》,被認爲是這一時期《山海經》考證的集大成者。因此,有必要對畢沅《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對吳任臣《廣注》的繼承與發展做一簡要
    論述。

    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繼承了吳任臣《山海經廣注》的學術傳統,也通過大量的文獻徵引對書中的動植物産做了進一步注解,畢沅在《山
    海經新校正序》中説:“沅不敏,役於官事,校注此書,凡閲五年,自經傳子史百家傳注類書所引無不徵也。”由此可見畢沅的用功之深,引書之廣。但與吳任臣
    《廣注》的長處在於徵引群書以注解動植物産不同,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則不僅廣引群書,而且更側重於對山川道裡的實地考證。如《山海經》卷二《西山經》
    “又西六十裡,曰太華之山”句下吳任臣《廣注》徵引《爾雅》、《白虎通》、《風俗通》、《河圖》、《雲笈七籤》以及《五嶽圖》等來注解“太華之山”的由
    來;畢沅則注曰:“山在今陝西華陰縣南十裡。”又如“又西八十裡,曰小華之山”句下吳任臣未作注,畢沅則注曰:“山在今陝西華州南十和郡縣志》
    雲:‘鄭縣少華山在縣東南十裡。’”對水道的注解則更顯畢沅的用功之深。孫星衍在《山海經新校正後序》中説:“先生開府陜西,假節甘肅、粵,自崤函以西,
    玉門以外,無不親歷。又嘗勤民,灑通水利,是以《西山經》四篇、《中次五經》諸篇疏証,水道爲獨詳焉。”如《山海經》卷二“大時之山”一段中對“涔水出
    焉,北流注於渭。清水出焉,南流注於漢水”的注解,畢沅徵引《水經注》、《地理志》、《括地志》等書對二水的地理方位做了全面的注解,吳任臣則在“涔水”
    下注曰:“涔水今出旱山雲:‘涔水,即黃水也。’”對清水則未作注解。除此之外,畢沅在徵引群書與實地考察山川道裡的過程中還補充和糾正了郭璞
    《山海經注》以《水經注》的諸多不足與錯誤之處,這在他的《山海經新校正序》中有詳細的説明:



    郭璞之世,所傳地
    理書尚多,不能遠引。今觀其注釋山水,不按道裡,其有名同實異,即雲今某地有某山,未知此是非。又《中山經》有牛首之山及勞潏二水,在今山西浮山縣境。而
    妄引長安牛首山及勞潏二水。霍山近牛首,則在平陽,而妄多引潛及羅江鞏縣之山,其疏類是作《水經注》,乃以經傳所紀,方士舊稱,考驗此經山川名
    號,按其塗數,十得者六。……凡此諸條,皆郭璞所不所未取。又沅之有功於此經者也。……以此而推,則知《山海經》非語怪之書矣。又經所言草木治
    疾,多足證發內經。沅雖未遠,是知非後人所及也。海外、海內經八篇,多雜劉秀校注之辭,詳求郭意,亦不能注《水經》,多連引其文,今率細書以別
    之。


    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被認爲是有清一代《山海經》注解與考證的集大成者,成書於以小學、訓詁爲學術風尚的乾嘉時期,該書的
    主要成就在訓詁和考證方面。郝懿行一方面完整保留了郭璞注的內容,另一方面又兼采畢沅《新校正》和吳任臣《廣注》的長處,注釋周詳,考證嚴密,體例嚴謹。
    對此,郝懿行在《山海經箋疏敘》中有明確説明:“今世名家則有吳氏、畢氏。吳徵引極博、泛濫於群書;畢山水方滋,取證於耳目。二書於此經,厥功偉矣。至於
    辨析異同,刊正僞謬,蓋猶未暇以詳。今之所述,並采二家所長,作爲《箋疏》,箋以補注,疏以證經,卷如其舊,別爲《訂僞》一卷,附於篇末。計創通大義百餘
    事,是正僞文三百餘事,凡所指擿,雖頗有依據,仍用舊文,因而無改,蓋放鄭君康成注,經不敢改字之例雲。”如《山海經》卷一《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
    而白耳”句下,吳任臣未作注,郝懿行則注曰:“《説文》雲:‘猿,善援,禺屬。’又雲:‘禺,猴屬。獸之愚者也。’郭注凡言‘圖’者,皆謂此經圖像然
    也。”又如同卷《南山經》“又東三百八十裡曰猿翼之山”一段中“多蝮蟲”句下,吳任臣注曰:“《楚辭》:‘蝮蛇蓁蓁。’是也。蝮大而虺小。”
    郝懿行則注曰:“‘蝮,虺’,見《爾雅》及注;‘色如綬文’,見《北山經》‘大咸之山’注。《説文》雲:‘蟲,一名蝮。’‘虺,以注鳴。’是蟲、虺非一
    字,與郭義異也。”可以看到,與吳任臣《廣注》的廣徵博引不同,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則更注重對名物的訓詁和考證。

    綜上所述,畢沅《山
    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雖然在注解內容和風格方面各有側重,但二書均繼承了清初以來吳任臣《廣注》重考據的學術傳統,均采用了先郭璞注、再徵
    引疏證的注解體例,且二書所附山海經圖144幅也都是以吳任臣《山海經廣注》康熙六年(1667)圖本爲摹本的。今天看來,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在郭璞
    《山海經注》的基礎上所作的一繫列成就,給後世特別是清代的《山海經》研究者們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直接影響了畢沅《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
    疏》等的産生,在《山海經》研究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學術價值。如果説以郝懿行爲代表的以考證注疏爲主的乾嘉學者們終將清代的《山海經》研究推向一
    個全新的頂峰的話,那麼吳任臣及其《廣注》則是這一學術源頭的開啓者。這一時期《山海經》的其他注本,如汪紱的《山海經存》、王念孫的《山海經校注》等也
    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吳任臣《山海經廣注》的影響,不一而舉。

    當然,吳任臣《廣注》的不足也很明顯,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此書有一個很公允的評價:



    是書……雖嗜奇愛博,引據稍繁,如堂庭山之黃金,青邱山之鴛鴦,雖販婦傭奴,皆識其物,而旁徵典籍,未免贅疣,卷首冠雜述一篇,亦涉冗蔓。然掎摭宏富,多足爲考證之資。



    昀之在《山海經注序》中説:“吳氏《廣注》徵引雖博而失之蕪雜。”郝懿行在《山海經箋疏序》中也説《廣注》“徵引極博,泛濫於群書”。袁珂《山海
    經校注序》也説:“吳閎博而曼衍。”從上述評價可以看到,吳任臣的《廣注》很多地方存在“引據稍繁”、“贅疣”、“冗蔓”、“蕪雜”等缺陷,但作爲郭璞
    《山海經注》之後部《山海經》的注解本,對後人研究整理《山海經》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另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載:“舊本載圖五卷,分爲五類。曰
    靈祇,曰異域,曰獸族,曰羽禽,曰鱗介。”由此可見,《四庫全書》所采用的《山海經廣注》本還附有圖,之所以未録是因爲“其説影響依稀,未之敢據”,因此
    “惟録其注,圖則從刪”。因爲我們采用的底本是《四庫全書》本,因此也隻録注,圖則從略。




    《山海經廣注》成書
    於清康熙五年(1666),康熙六年(1667)初印,此後的《山海經廣注》主要有乾隆四十六年(1781)四庫全書本、乾隆五十一年(1786)金閭書
    業堂本、乾隆五十一年(1786)佛山舍人後街近文堂本以及咸豐五年(1855)四川順慶海清樓本。據馬昌儀先生《明清山海經圖版本述略》
    《西北
    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一文的記述及對有關文獻資料的查閲,康熙六年(1667)本、四庫全書本以及金閭書業堂本屬書院本、官刻本,而佛山近文堂本
    與四川順慶海清樓本圖像較爲粗糙,且書中文字多有訛誤,屬民間刻本。除四庫全書本未録《山海經圖》外,上述其他各本均含《山海經圖》五卷共144幅。另
    外,據吳超《清初學術視野下的〈山海經廣注〉研究》一文介紹,2008年3月,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的“嘉德四季第十三期拍賣會”上展出了吳任臣《山海經廣
    注》“康熙丙子”(1696)本的拍品。據賣方介紹,此書十八卷,圖五卷,另外包括《讀山海經語》一卷、引用書籍一卷、《雜述》一卷,爲康熙年間刻本,四
    冊一函。其封面印有:“康熙丙子新鐫”、“太史吳志伊先生輯”、“增補山海經廣注”、“本衙藏板”。可惜此本不知流落何處,一時難以查找。

    《山
    海經廣注》自問世以來,雖然輾轉刻印,但研究者甚少,以前未見有人點校整理過。本次點校整理,以《四庫全書》本《山海經廣注》作爲底本,以乾隆五十一年
    (1786)金閭書業堂刻本作爲校本,整理內容包括三項:一是文字的標點;二是文字的校勘;三是有關資料的彙編。在整理過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 凡底本有訛、脫、衍、倒者,一律校改後出校,底本與校本有異但兩通者,亦出校,但不改底本;底本不誤,校本誤者,概不出校。

    (二) 本書以繁體排版,文字基本依據底本原貌,文中避諱字如“胡”、“夷”、“戎狄”等空缺、墨圍、墨丁者,一律補其字,不出校。另,爲避孔子諱,校本“丘”大多作“邱”,底本則大多用原字,也一律維持底本原貌,不出校。

    (三) 書中所提及版本,校勘除次出現用全稱外,一律用簡稱,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金閭書業堂刻本”簡稱“金閭書業堂本”。

    (四) 凡底本校本文字相同但文意不通者,參校原文出處或《山海經》其他注本改正,並出校。

    (五) 資料的彙編主要是自漢代劉歆以來至吳任臣《山海經廣注》有關《山海經》的序、跋、提要等,作爲“附録”附在書末,以時代先後爲序。

    在點校整理本書的過程中,力求實事求是,訂訛補闕,以期更好地爲讀者所用,但由於個人學識淺陋,難免力不從心,對書中一些疑難和沒有解決的問題,還有待將來補充和修改,敬請讀者和專家惠賜批評,匡其不逮!




    卷一

    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曰山。任臣案:今本作“鵲”,《三纔圖會》有鵲山之神,即此山也。又濟南汝寧、太原順德皆有鵲山,《搜神記》:“仲子隱於鵲山。”蓋濟南鵲山。《通鑑》:“李世民與竇建德戰,西薄汜水,南屬鵲山。”汝寧鵲山也,非此。其首曰招搖之山,任臣案:王崇慶《釋義》雲:“既曰鵲山,又曰其首曰招搖之山,是一山而二名,或兩山相並也。”任昉《述異記》曰:“招搖山亦名鵲山。”臨於西海之上,郭曰:“在蜀伏山山南之西頭,濱西海也。”多桂,郭曰:“桂葉似枇杷,長二尺餘,廣數寸,味辛,白花,叢生山峰,鼕夏常青,間無雜木。《呂氏春秋》曰:‘招搖之桂。’”任臣案:《王會解》“自深桂”注:“自深,南蠻也。”《楚辭》:“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鼕榮。”《山海經圖贊》曰:“桂生南裔,撥萃岑嶺,廣莫熙葩,凌霜津潁,氣王百藥,森然雲挺。”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郭曰:“璨曰:‘韭,音九。’”《爾雅》雲:“霍山亦多之。”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郭曰:“或作桂荼。”食之不饑。任臣案:《駢雅》曰:“祝餘,療饑草也。”徐氏《蹇修賦》雲:“采石蕈以夕春兮,羞祝餘以鼂餔。”《圖贊》雲:“祝荼嘉草,食之不饑。”即此。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榖”,原作“穀”,據乾隆五十一年金閭書業堂刊《山海經廣注》本(以下簡稱“金閭書業堂本”)改,下同。郭曰:“榖,楮也,皮作紙。璨曰:
    “璨”,金閭書業堂本作“粲”。榖亦名構。名榖者,以其食如穀也。”其華四照,郭曰:“言有光焰也。若木華赤,其光照地,亦此類也,見《離騷經》。”任臣案:梁簡文帝《相宮寺碑》:“四照吐芬,五衢異色。&rdquo帝集》:“苣亂九衢,花含四照。”又《啓》雲:“昔住陽臺,雖逢四照。”李百藥《賦》:“玩四照於花叢。”庾子山《啓》:“花開四照,惟見其榮。”又詩:“五衢開辨路,四照起文烽。”王巾《頭陀寺碑》:“九衢之草千計,四照之花萬品。”《晉書》:“四照開春華,萬寶成秋實。”顧野王詩:“爭攀四照花,競戲三條術。”王殿頌》:“四照霏紅間,靈葩於右墄。”王氏《華平頌》:“五衢四照,未數山經。”《韻府群玉》雲:“即若草木,其光四照。”本此。其名曰迷榖,任臣案:吳淑《木賦》:“迷榖四照之異,文玉五色之奇。”《駢雅》曰:“迷榖四照,楊榣七脊。”《述異記》雲:“迷榖出招搖山。”《事物紺珠》雲:“迷榖如楮而黑理。”王世貞《騷》曰:“佩迷榖之璀瑯兮,
    “璀”,原闕,據金閭書業堂本補。修途向乎叢林。”吳國倫《書》雲:“疑網暫撤,迷榖在躬。”《圖贊》曰:“爰有嘉樹,産自招搖,厥華流光,上映垂霄,佩之不惑,潛有靈標。”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郭曰:“禺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今江南山中多有,説者不了此物名禺,作牛字,圖亦作牛形,或作猴,皆失之也。禺字音遇。”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郭曰:“生生,禺獸,狀如猿,伏行,交足,亦此類也。見《京房易》。”任臣案:《淮南·萬畢術》曰:“婦終知來,狌狌知往。”《王會解》:“州靡以費費,都郭生生。”即狌狌也。《太微經》曰:“狌染齒於酒,忘其努取。”《圖贊》曰:“狌狌似猴,走立行伏,櫰木挺力,少辛明目,蜚廉迅足,豈食斯肉?”麗之水出焉,郭曰:“音作幾。”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郭曰:“未詳。”佩之無瘕疾。郭曰:“瘕,蟲病也。”任臣案:《內經》:“癥瘕之疾。”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