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古文觀止(上下)古典名著全本注譯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清吳楚材、吳調侯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古籍整理  今注今譯/全注全譯 
    【出版社】嶽麓書社 
    【ISBN】97875538138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3813875
    作者:[清]吳楚材、吳調侯

    出版社:嶽麓書社
    出版時間:2021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口碑極佳、流傳極廣的私塾古文教材。


    2.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散文全部收錄。


    3.每篇文章配以導讀,幫助讀者理解原文全貌,鋻別精華糟粕,學習寫作技巧。


    4.原文與譯文左右雙欄對照排版,合理分段加以注釋,更便於閱讀。 


    5.鎖線精裝,便於翻閱。布面書脊,牢固耐磨。

     
    內容簡介

    《古文觀止》是清代吳楚材、吳調侯叔姪二人為私塾教學而編選的古文選本,收錄從先秦至明末的散文共二百二十二篇。《古文觀止》選文,全面而有重點,雖兼及各朝,但突出先秦和唐宋;重點選擇思想性、藝術性突出的作品;同一體裁的作品,則從不同角度著眼進行選錄,避免雷同;入選的文章篇幅短小,極具特色,廣受讀喜愛。《古文觀止》自付梓以來,廣受好評,堪稱初學文言文的課本。

    作者簡介

    吳楚材、吳調侯,清朝文人,二人為叔姪,均飽覽經典,長期從事私塾教學。


     


    闕勛吾,武漢大學歷史繫教授。


    許凌雲,曲阜師範大學教授。


    曹日升,湖南益陽人,長於國學基礎知識普及與講解,著有《文言文詳解》《古詩文詳解》等。

    目錄
    目錄

    卷之一 周文..................................001
    鄭伯克段於鄢/《左傳·年》...............001
    周鄭交質/《左傳·隱公三年》...................006
    石碏諫寵州吁/《左傳·隱公三年》...............008
    臧僖伯諫觀魚/《左傳·隱公五年》...............010
    鄭莊公戒飭守臣/《左傳·隱公十一年》...........012
    臧哀伯諫納郜鼎/《左傳·桓公二年》.............016
    季梁諫追楚師/《左傳·桓公六年》...............019
    曹劌論戰/《左傳·莊公十年》...................023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左傳·僖公四年》...........025
    宮之奇諫假道/《左傳·僖公五年》...............028
    齊桓下拜受胙/《左傳·僖公九年》...............032

    目錄


     


    卷之一  周文..................................001


    鄭伯克段於鄢/《左傳·年》...............001


    周鄭交質/《左傳·隱公三年》...................006


    石碏諫寵州吁/《左傳·隱公三年》...............008


    臧僖伯諫觀魚/《左傳·隱公五年》...............010


    鄭莊公戒飭守臣/《左傳·隱公十一年》...........012


    臧哀伯諫納郜鼎/《左傳·桓公二年》.............016


    季梁諫追楚師/《左傳·桓公六年》...............019


    曹劌論戰/《左傳·莊公十年》...................023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左傳·僖公四年》...........025


    宮之奇諫假道/《左傳·僖公五年》...............028


    齊桓下拜受胙/《左傳·僖公九年》...............032


    陰飴甥對秦伯/《左傳·僖公十五年》.............033


    子魚論戰/《左傳·僖公二十二年》...............036


    寺人披見文公/《左傳·僖公二十四年》...........039


    介之推不言祿/《左傳·僖公二十四年》...........041


    展喜犒師/《左傳·僖公二十六年》...............043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僖公三十年》.............045


    蹇叔哭師/《左傳·僖公三十二年》...............048


     


    卷之二  周文..................................051


    鄭子家告趙宣子/《左傳·文公十七年》...........051


    王孫滿對楚子/《左傳·宣公三年》...............054


    齊國佐不辱命/《左傳·成公二年》...............056


    楚歸晉知/《左傳·成公三年》...................060


    呂相絕秦/《左傳·成公十三年》.................062


    駒支不屈於晉/《左傳·襄公十四年》.............068


    祁奚請免叔向/《左傳·襄公二十一年》...........071


    子產告範宣子輕幣/《左傳·襄公二十四年》.......075


    晏子不死君難/《左傳·襄公二十五年》...........077


    季札觀周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079


    子產壞晉館垣/《左傳·襄公三十一年》...........085


    子產論尹何為邑/《左傳·襄公三十一年》.........090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左傳·年》...........092


    子革對靈王/《左傳·昭公十二年》...............095


    子產論政寬猛/《左傳·昭公二十年》.............100


    吳許越成/《左傳·年》...................103


     


    卷之三  周文..................................107


    祭公諫征犬戎/《國語·周語上》.................107


    召公諫厲王止謗/《國語·周語上》...............112


    襄王不許請隧/《國語·周語中》.................115


    單子知陳必亡/《國語·周語中》.................118


    展禽論祀爰居/《國語·魯語上》.................125


    裡革斷罟匡君/《國語·魯語上》.................130


    敬姜論勞逸/《國語·魯語下》...................132


    叔向賀貧/《國語·晉語八》.....................136


    王孫圉論楚寶/《國語·楚語下》.................139


    諸稽郢行成於吳/《國語·吳語》.................142


    申胥諫許越成/《國語·吳語》...................147


    春王正月/《公羊傳·年》.................149


    宋人及楚人平/《公羊傳·宣公十五年》...........152


    吳子使札來聘/《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155


    鄭伯克段於鄢/《穀梁傳·年》.............158


    虞師晉師滅夏陽/《穀梁傳·僖公二年》...........160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禮記·檀弓上》.............163


    曾子易簀/《禮記·檀弓上》.....................165


    有子之言似夫子/《禮記·檀弓上》...............166


    公子重耳對秦客/《禮記·檀弓下》...............169


    杜蕢揚觶/《禮記·檀弓下》.....................171


    晉獻文子成室/《禮記·檀弓下》.................173


     


    卷之四  戰國文................................175


    蘇秦以連橫說秦/《國策》.......................175


    司馬錯論伐蜀/《國策》.........................183


    範雎說秦王/《國策》...........................186


    鄒忌諷齊王納諫/《國策》.......................191


    顏斶說齊王/《國策》...........................194


    馮煖客孟嘗君/《國策》.........................196


    趙威後問齊使/《國策》.........................202


    莊辛論幸臣/《國策》...........................205


    觸詟說趙太後/《國策》.........................209


    魯仲連義不帝秦/《國策》.......................213


    魯共公擇言/《國策》...........................222


    唐雎說信陵君/《國策》.........................224


    唐雎不辱使命/《國策》.........................226


    樂毅報燕王書/《國策》.........................229


    諫逐客書/李斯.................................237


    卜居/《楚辭》.................................244


    宋玉對楚王問/《楚辭》.........................247


     


    卷之五  漢文..................................250


    五帝本紀贊/《史記》...........................250


    項羽本紀贊/《史記》...........................252


    秦楚之際月表/《史記》.........................254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記》.....................257


    孔子世家贊/《史記》...........................261


    外戚世家序/《史記》...........................262


    伯夷列傳/《史記》.............................264


    管晏列傳/《史記》.............................271


    屈原列傳/《史記》.............................279


    酷吏列傳序/《史記》...........................290


    遊俠列傳序/《史記》...........................292


    滑稽列傳/《史記》.............................298


    貨殖列傳序/《史記》...........................303


    太史公自序/《史記》...........................308


    報任安書/司馬遷...............................316


     


    卷之六  漢文..................................333


    高帝求賢詔/西漢文.............................333


    文帝議佐百姓詔/西漢文.........................335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西漢文.....................336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西漢文.......................338


    過秦論上/賈誼.................................339


    治安策一/賈誼.................................347


    論貴粟疏/晁錯.................................358


    獄中上梁王書/鄒陽.............................366


    上書諫獵/司馬相如.............................377


    答蘇武書/李陵.................................380


    尚德緩刑書/路溫舒.............................390


    報孫會宗書/楊惲...............................396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東漢文.......................402


    誡兄子嚴敦書/馬援.............................404


    前出師表/諸葛亮...............................406


    後出師表/諸葛亮...............................411


     


    卷之七  六朝唐文..............................417


    陳情表/李密...................................417


    蘭亭集序/王羲之...............................422


    歸去來辭/陶淵明...............................426


    桃花源記/陶淵明...............................429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432


    北山移文/孔稚珪...............................433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441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駱賓王.......................445


    滕王閣序/王勃.................................450


    與韓荊州書/李白...............................461


    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467


    弔古戰場文/李華...............................469


    陋室銘/劉禹錫.................................475


    阿房宮賦/杜牧.................................477


    原道/韓愈.....................................482


    原毀/韓愈.....................................493


    獲麟解/韓愈...................................498


    雜說一/韓愈...................................500


    雜說四/韓愈...................................501


     


    卷之八  唐文..................................503


    師說/韓愈.....................................503


    進學解/韓愈...................................507


    圬者王承福傳/韓愈.............................515


    諱辯/韓愈.....................................520


    爭臣論/韓愈...................................524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韓愈.......................532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韓愈.......................536


    與於襄陽書/韓愈...............................542


    與陳給事書/韓愈...............................546


    應科目時與人書/韓愈...........................549


    送孟東野序/韓愈...............................551


    送李願歸盤谷序/韓愈...........................556


    送董邵南序/韓愈...............................560


    送楊少尹序/韓愈...............................562


    送石處士序/韓愈...............................565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韓愈.......................569


    祭十二郎文/韓愈...............................572


    祭鱷魚文/韓愈.................................579


    柳子厚墓志銘/韓愈.............................582


     


    卷之九  唐宋文................................590


    駁復仇議...............................590


    桐葉封弟辨.............................595


    箕子碑.................................597


    捕蛇者說...............................601


    種樹郭橐駝傳...........................605


    梓人傳.................................609


    愚溪詩序...............................616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620


    鈷鉧潭西小丘記.........................624


    小石城山記.............................627


    賀進失火書.....................629


    待漏院記/王禹偁...............................633


    黃岡竹樓記/王禹偁.............................638


    書《洛陽名園記》後/李格非.....................642


    嚴先生祠堂記/範仲淹...........................644


    嶽陽樓記/範仲淹...............................646


    諫院題名記/司馬光.............................650


    義田記/錢公輔.................................652


    袁州州學記/李覯...............................656


    朋黨論/歐陽修.................................660


    縱囚論/歐陽修.................................665


    《釋秘演詩集》序/歐陽修.......................668


     


    卷之十  宋文..................................672


    《梅聖俞詩集》序/歐陽修.......................672


    送楊寘序/歐陽修...............................676


    《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679


    《五代史·宦者傳》論/歐陽修...................683


    相州晝錦堂記/歐陽修...........................686


    豐樂亭記/歐陽修...............................690


    醉翁亭記/歐陽修...............................693


    秋聲賦/歐陽修.................................697


    祭石曼卿文/歐陽修.............................700


    瀧岡阡表/歐陽修...............................703


    管仲論/蘇洵...................................712


    辨奸論/蘇洵...................................718


    心術/蘇洵.....................................722


    張益州畫像記/蘇洵.............................727


    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733


    範增論/蘇軾...................................738


    留侯論/蘇軾...................................742


    賈誼論/蘇軾...................................748


    晁錯論/蘇軾...................................753


     


    卷之十一  宋文................................758


    上梅直講書/蘇軾...............................758


    喜雨亭記/蘇軾.................................762


    凌虛臺記/蘇軾.................................765


    超然臺記/蘇軾.................................768


    放鶴亭記/蘇軾.................................773


    石鐘山記/蘇軾.................................777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781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蘇軾...................789


    前赤壁賦/蘇軾.................................793


    後赤壁賦/蘇軾.................................798


    三槐堂銘/蘇軾.................................801


    方山子傳/蘇軾.................................806


    六國論/蘇轍...................................809


    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813


    黃州快哉亭記/蘇轍.............................817


    寄歐陽舍人書/曾鞏.............................821


    贈黎安二生序/曾鞏.............................827


    讀孟嘗君傳/王安石.............................829


    同學一首別子固/王安石.........................831


    遊褒禪山記/王安石.............................833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王安石...............837


     


    卷之十二  明文................................840


    送天臺陳庭學序/宋濂...........................840


    閱江樓記/宋濂.................................843


    司馬季主論卜/劉基.............................848


    賣柑者言/劉基.................................852


    深慮論/方孝孺.................................854


    豫讓論/方孝孺.................................859


    親政篇/王鏊...................................864


    尊經閣記/王守仁...............................871


    像祠記/王守仁.................................878


    瘞旅文/王守仁.................................881


    信陵君救趙論/唐順之...........................887


    報劉一丈書/宗臣...............................893


    吳山圖記/歸有光...............................898


    滄浪亭記/歸有光...............................901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904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王世貞.......................909


    徐文長傳/袁宏道...............................913


    五人墓碑記/張溥...............................919


     


     


     

    前言
    前言

    魯迅先生說:“評選的本子,影響於後來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恐怕還遠在名家的專集之上,
    我想,這許是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人們也該留意的罷。”(《選本》)他又說:“選本所顯示的,往往
    並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選者的眼光。”(《〈題未定〉草(六)》)《古文觀止》便是一部值得研究
    的選本。
    《古文觀止》是清初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叔姪兩人編選評注的。它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
    付印問世以來,流傳城鄉,雅俗共賞,影響非常廣泛。

    前言


     


    魯迅先生說:“評選的本子,影響於後來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恐怕還遠在名家的專集之上,


    我想,這許是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人們也該留意的罷。”(《選本》)他又說:“選本所顯示的,往往


    並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選者的眼光。”(《〈題未定〉草(六)》)《古文觀止》便是一部值得研究


    的選本。


    《古文觀止》是清初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叔姪兩人編選評注的。它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


    付印問世以來,流傳城鄉,雅俗共賞,影響非常廣泛。


     


    一、《古文觀止》的選材範圍


    《古文觀止》共分十二卷,選古代散文二百二十二篇,上起東周,下至明末。


    《古文觀止》的編選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吳興祚原序),即給青少年提供一個學習文言


    散文的入門讀物。蘅塘退士孫洙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中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我們也不妨說:“熟讀古文兩百篇,等閑可過文言關。”如果能熟讀《古文觀止》中的大部分文章,


    就熟悉了文言的詞彙、語法現像和文章布局謀篇的道理,具有了大量感性知識,打下了閱讀乃至寫作


    (寫作是對當時人來說)文言文的基礎,並把握了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大體輪廓,進一步深造也就有


    門徑了。而且,這兩百多篇文章篇幅短小,大多膾炙人口,易於記誦。所以三百年來,它受到了讀者


    的熱烈歡迎,在一般群眾中流傳之廣,可以說在清代就壓倒了桐城派大師姚鼐編選的《古文辭類纂》,


    成了初學文言文的課本;辛亥革命以後,仍有很多學校用它作為國文教材。


    《古文觀止》漏選了辭賦與記事散文中的很多名篇,受到不少人的批評。這個批評當然有一定的


    道理,但忽視了本書的選材標準,有片面之處。


    選本不選儒家經書、諸子散文、人物傳記,這是古代選家的一個傳統習慣。梁代的《昭明文選》便是這樣做的,而且是時代條件決定的。儒家經書是官方規定的書,編入選本沒有必要,本書選了《左傳》中的一些精彩段落,還算是一種突破。諸子散文,是代表不同哲學、政治觀點的學術專著,離開了整體而節取個別篇章,作為一個普及性的入門讀物,也許是不適宜的。至於不選純粹的傳記文,大概是為了適應當時的需要,在科舉時代應用廣泛的不是純粹的記敘文而是議論、抒情或夾敘夾議的文章。所以即使像《左傳》《史記》這樣的敘事巨著,《古文觀止》也隻選了少數夾敘夾議的文章,大量入選的是古人的辭令與作者的論贊;情節曲折細膩的戰爭故事與人物傳記則一篇也沒有選。如果求全責備,這不能不算是一個缺陷,但隻要另外學點優秀的傳記文章,也就可以彌補了。


    《古文觀止》基本上不收辭賦是什麼原因呢?辭、賦本不屬散文,而是一種韻文。所以,《古文觀止》隻收散文化了的《卜居》《阿房宮賦》《秋聲賦》《赤壁賦》,而不收《弔屈原賦》《登樓賦》等典型的名賦。而且,在沒有學好散文之前,學習辭賦,也不合學習語言的規律。此外,《古文觀止》還能打破門戶之見,收了一些著名的駢體文,如《北山移文》、《滕王閣序》等。


    《古文觀止》選文是比較全面而有重點的。從春秋到明末兩千年間,各個時朝)都有作品入選,而又突出了先秦和唐宋,先秦入選七十二篇,唐代入選四十三篇,宋代入選五十一篇。在各個時代中,則突出了重點作家作品。《左傳》有三十四篇,《戰國策》十四篇,《國語》十一篇,共占先秦部分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韓愈二十四篇十一篇,歐陽修十三篇,蘇軾十七篇,共占唐宋散文的百分之七十;漢代入選文章兩卷三十一篇,司馬遷占一卷十五篇,而且列在前面,然後是西漢文章十二篇,東漢二篇,蜀漢二篇。吳氏這種處理是恰當的。大家知道,先秦散文是中國古代散文的源頭,《左傳》《國語》《戰國策》各有獨特的成就,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漢代的司馬遷就是直接繼承了《左傳》的優秀傳統。唐宋古文運動,總結了秦漢散文與六朝駢文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既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又重視文章的寫作技巧與語言的錘煉,把說理、記敘、抒情、寫景熔為一爐,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散文名篇,韓愈、歐陽修、蘇軾則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古文觀止》也有個別失誤。如:後人擬作的《李陵答蘇武書》,偽托蘇洵的《辨奸論》,入選時便沒有仔細鋻別。


     


    二、《古文觀止》入選作品的特色


    《古文觀止》吸收前代選家(如金聖嘆)的成果,入選的作品大都是比較優秀的。全書表現出兩個方面的特色。


    (一)對一部作品或一個作家,選擇了那些可以代表其思想與藝術風格的篇章。


    《左傳》是《古文觀止》選得多的一部書。這部書的思想特點是宣揚了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的民本思想,反對重神輕民,反對荒淫殘暴。本書選的《季梁諫追楚師》《曹劌論戰》《宮之奇諫假道》《子產告範宣子輕幣》《晏子不死君難》,都反映了《左傳》的這一進步傾向。季梁提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晏子將君主與社稷加以區分,忠於社稷而不忠於一夫。這都在我國政治思想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左傳》在藝術上以善於描寫戰爭場面和記敘外交政治辭令而著稱。描寫戰爭場面的記敘文,不在本書的選擇範圍,而記敘外交政治辭令的妙品則比比皆是。政治諫辭如《石碏諫寵州吁》《臧僖伯諫觀魚》《臧哀伯諫納郜鼎》《子產論尹何為邑》《子革對靈王》等;外交辭令如《齊桓公伐楚盟屈完》《陰飴甥對秦伯》《展喜犒師》《燭之武退秦師》《齊國佐不辱命》《駒支不屈於晉》等。這些辭令或鋪陳道理,中肯周到,或委婉曲折,變化多端。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各有獨特的思想與藝術風格的。韓文氣勢磅礡,曲折自如,善於發不平之鳴,又善於在論說中插入對人情世態的典型刻畫;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禁區,充滿對黑暗現實的揭露與對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遊記在寫景中寄托著憂憤,意境幽深,語言精粹;歐文善於跌宕唱嘆,一往情深,風神疏淡自然,語言流暢清新;三蘇父子都善於縱橫議論,特別是蘇東坡的散文,思想活躍,立論新奇,境界開曠,汪洋恣肆,前人有“韓潮蘇海”的贊譽,語言也很清麗,像行雲流水,流轉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創造出詩意盎然的境界;曾鞏散文,立論平實,筆力沉著,論述如層層剝筍,愈出愈精,在明清兩代影響極大;王安石散文則以見解深刻著稱,表現出一個傑出政治家的銳利眼光,語言簡練,風格挺撥。《古文觀止》選了八大家的文章八十一篇,基本上都能代表他們的特色。且舉兩個例子吧: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今夫平居裡巷相慕悅,酒席遊戲相征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這兩段文字,段僅八十九個字,卻是一篇完整的讀後感。前面二十六個字高度概括了孟嘗君養士的作用及世人的稱許;後面六十三個字則是作者的評論,分三層:句提出孟嘗君不能得士的論點,第二句從政治大局著眼加以論證,第三句得出結論。真是疾轉疾收,字字警策,抑揚吞吐,曲盡其妙,表現出王安石的超出世俗的政治眼光與“奇崛峭撥如懸崖斷塹”的文章風格。第二段文字八十四個字,卻僅僅是一篇文章中的一個長句。前面八十個字與“者”共同組成一個名詞性結構,作為主語,後面三個字是謂語。“者”前的八十個字,刻畫出了唐代官場那種虛偽澆薄、相互傾軋的風氣,典型生動;“皆是也”三字,表現出無限的憤慨。作者把這種現像寫的墓志銘,是為了襯的高風亮節,鳴不平。一個句子長到八十四個字,在古文中是非常罕見的,表現了韓愈“橫空盤硬語”“詞必己出”的創造精神。


    就是個別篇章的入選,也往往能代表該作者的精神風貌。《過秦論》《治安策》,顯示出賈誼的纔氣橫溢,議論深切;前後《出師表》,反復致意,可看出諸葛亮的一片忠貞;《嶽陽樓記》,立意高遠,情景交融,能反映範仲淹的思想境界與文章風貌。


    當然,由於時代及選材原則的限制,不僅遺漏了不少名家名作(特別是不合正統思想的),而且選了一些不能代表作者成就的作品,如:宋濂的幾篇文章就不如他的傳記文;歸有光的幾篇文章,就不如他的家庭記事小品;韓愈的上宰相書等也顯得格調卑下,有搖尾乞憐之態。


    (二)對同一體裁的作品,入選時能從不同角度著眼,因而很少有雷同單調的感覺。


    《古文觀止》選的書信達十九篇,但大多不是一般的應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文並茂的作品。有的曾影響了一代的重要決策,如李斯的《諫逐客書》;有的發表了重要的政治主張,如路溫舒《尚德緩刑書》;有的是長輩對子弟的教育,如馬援《戒兄子嚴敦書》;有的是纔智之士內心的不平,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有的深刻諷刺了腐朽的社會風氣,如宗臣《報劉一丈書》;有的實際上論述了一種專門的文體,如曾鞏《寄歐陽舍人書》。寫法上也變化多端,鄒陽的《獄中上梁王書》,反復引喻,不能自止,幾乎可以聽到蒙冤哭泣之聲的《賀進失火書》,險語驚人,蹊徑獨闢,用獨特的議論開導友人,可以使人破涕為笑;同是干謁的書信,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豪放倜儻,沒有乞憐之態;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通篇用一個比喻,反復形容自己的纔能與處境,懇求於人而又自負甚高。


    《古文觀止》中,雜記(主要是景物記)分量很重,達二十七篇,而且各具特色的《鈷潭西小丘記》,寄托著自己放逐蠻荒的悲涼身世,把山水遊記與抒情散文結合起來,含意深隱,別開生面;王禹偁的《待漏院記》,抓住人物片刻間的思想活動,著力渲染,解剖靈魂,披露肝膽,又用對比映襯的手法,突出刻畫了兩種政治品質截然相反的典型人物,這種寫法已開了《嶽陽樓記》的先河;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句句是記亭,又句句是寫政績,句句是抒發作者的“與民同樂”的政治主張,排句散行,從容委婉;蘇軾的《喜雨亭記》,抓住“喜雨亭”三字,反復發揮,文情蕩漾,筆法靈活,後歸結到及時雨貴於珠玉,表現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因小見大,結構嚴謹,從遊洞引申出一篇研究學問、創造事業的大道理;宋濂的《閱江樓記》雖是一篇歌功頌德的作品,但也巧妙地規勸了皇帝應以國計民生為重;王守仁的《尊經閣記》,名為尊儒家經典,實則是闡述自己的哲學主張,讀了它對“王學”也就有了一個大體輪廓。


    吳氏叔姪把選本定名為《古文觀止》,是頗為自負的。“觀止”二字來自《左傳》的《季札觀周樂》(見本書),有無以復加的意思。這個命名雖然不免有王婆賣瓜之嫌,但在當時它的確超過了其他選本,也有符合實際的地方。即使今日新出的不少古文選本,也往往參考了《古文觀止》這個選本。其中有的選本後來居上,補救了《古文觀止》的某些缺陷,但往往又有新的不足之處。直至目前,還沒有一個選本在讀者中的影響超過《古文觀止》。


     


    三、《古文觀止》的評、注、翻譯


    《古文觀止》的版本很多,自本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又陸續出了很多言文對照本。這次武漢大學闕勛吾、張孝美同志(一至三卷),廣西師院許凌雲同志(四至六卷),湖南益陽教師進修學校曹日升同志(十至十二卷),以及其他同志共同注釋了一個新的版本,每篇文章分提示、原文、注釋、譯文四個部分。我在學習、校訂之餘,頗體會到這方面的一些艱苦。


    古人的文章在傳抄中往往發生字句的歧異,《古文觀止》又對原文偶爾有所刪節。如果完全依照“別集”校訂,便會失掉《古文觀止》的原貌,而且過去很多人都是按《古文觀止》誦讀記憶的;如果完全不顧“別集”的原本特別是善本,則又鋻別不精,貽誤後學。所以,本書以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新版《古文觀止》為原文依據,再在注釋中注明別本中字句有差異的地方。


    本書對各篇文章都有簡要提示,以幫助讀者理解原文全貌,鋻別精華糟粕,學習寫作技巧。《古文觀止》原來就有評注。吳氏叔姪的原評語,往往有精當之處,能點明作品的思想與寫作特色。如: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罵盡謀國僨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未戰考君德,方戰養士氣,既戰察敵情,步步精詳,著著奇妙,此乃所謂遠謀也。左氏推論始末,復備參差錯綜之觀。(《曹劌論戰》尾批)


    起手“死”、“亡”、“歸”三層迭下,無數煙波,隻欲逼出“社稷”兩字也。注眼看著“社稷”兩字,君臣生死之際乃有定案。(《晏子不死君難》尾批)


    本書在寫提示時,對這些具有思想識力與鋻賞眼光的評語,一般都予以吸收,或取其精神,或擷取某些精彩字句。原批中也有平庸不實之詞。如:宋濂《閱江樓記》,格調本不甚高,但原評竟由此文推斷宋濂“洵堪稱一代詞宗”。王陽明的《尊經閣記》,尾批中也隻是一味推崇,而無片言隻字的批評。本書的提示對這一類原評,完全沒有采用,而力求做到既不苛求古人,也不盲目吹捧。


    《古文觀止》的原注是文言,其他版本的注釋也往往是文言或半文半白,這很不適合今天的讀者。本書一律改作白話,並糾正了一些錯誤之處。如賈誼《治安策一》的開頭一句:“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這是開門見山,提出全文中心論點:封植的諸侯國太強大堅固了,勢必形成與朝廷勢均力敵的形勢,釀成禍亂。“疑”通“擬”,是相比、相當的意義。賈誼在《論積貯疏》中也是這樣用的:“遠方之能疑(擬)者,並舉而爭起矣。”有的注本把“相疑之勢”解釋為“互相疑忌”,與全文的精神並不符合。再如:張溥的《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很多注本都沒注明是作者誤記,我們經過多方考證,注明“丁卯”是“丙寅”之誤;“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少注本把魏忠賢的死誤年,實際上是天啟七年鼕,我們也訂正了。此外,為了“知人論文”,本書有作者簡介。但為了保持原書體例,作者介紹采用注釋形式,在該作者入選的篇文章中作為條注釋出現。為了照顧讀者閱讀方便,各篇注釋有相對獨立性,疑難字句往往不避重注;注音則兼用拼音方案與同音字直音。


    學習古文,要熟讀原文,纔能提高水平,有所收獲,正和學習外語一樣,不能光讀譯文。譯文隻是一根拐杖。作為拐杖,直譯是比較傳信的,但傳神很難。為了便於初學者對照學習,本書還是采取了直譯的原則。不過完全直譯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駢文,兩句對偶往往說的是一個意思,在修辭上又喜用“互文”、“變文”,直譯更是常常捉襟見肘。所以,本書中幾篇駢文的譯文,有時兩句作一句翻譯。總之,初學者可以參考譯文,疏通原意,但決不可代替對原文的揣摩。


    魯迅曾慨嘆標點注釋古書確是一件“難事”,這是經驗之談啊。本書譯注倉促,校訂者又學識淺陋、庶務繁雜,失誤一定不少,誠懇希望大家指教。


     


    陳蒲清


    1980年於益陽桃花侖


     

    在線試讀
    正文試讀

    卷之一 周文
    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1·年》
    導讀
    本篇記載的是我國春秋時代一個家庭的母子、兄弟為了爭奪政權,彼此感情破裂以致互相殘殺的故事。文中表現了姜氏的偏私任性、公叔段的貪得無厭以及鄭莊公的老謀深算。篇末贊揚的孝是對的,但潁考叔為莊公所設的解決辦法則有點勉強,隧道中的表演則有點滑稽。


    原文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2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3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4。公曰:“制,岩邑也,虢叔5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6
    譯文
    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來妻子,叫作武姜。生了莊公和共叔段兩個兒子。莊公出生時難產,驚嚇到了姜氏,所以取名叫“寤生”,姜氏因此就厭惡他。姜氏喜歡共叔段,想要立他做太子。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不同意。等到莊公即位後,姜氏請求把制這個地方封給共叔段。莊公說:“制是很險要的城邑,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其他城邑可以聽從您的吩咐。”姜氏替他討封京地,莊公叫共叔段住在那裡,人們稱他為京城太叔。

    正文試讀


     


    卷之一  周文


    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1·年》


    導讀


    本篇記載的是我國春秋時代一個家庭的母子、兄弟為了爭奪政權,彼此感情破裂以致互相殘殺的故事。文中表現了姜氏的偏私任性、公叔段的貪得無厭以及鄭莊公的老謀深算。篇末贊揚的孝是對的,但潁考叔為莊公所設的解決辦法則有點勉強,隧道中的表演則有點滑稽。


     


     


    原文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2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3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4。公曰:“制,岩邑也,虢叔5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6


    譯文


    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來妻子,叫作武姜。生了莊公和共叔段兩個兒子。莊公出生時難產,驚嚇到了姜氏,所以取名叫“寤生”,姜氏因此就厭惡他。姜氏喜歡共叔段,想要立他做太子。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不同意。等到莊公即位後,姜氏請求把制這個地方封給共叔段。莊公說:“制是很險要的城邑,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其他城邑可以聽從您的吩咐。”姜氏替他討封京地,莊公叫共叔段住在那裡,人們稱他為京城太叔。


     


     


    注釋


    1《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時曾做過魯國太史的左丘明所作,後來又經過許多人增益。一般人認為它原是一部獨立的歷史著作,但也有人認為是左丘明根據《春秋》所作的編年史。據近人研究,《左傳》是戰國初期人根據各諸侯國的史料後編訂的。它按照魯國先後十二個國君在位的年代,記載了自年(前722)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春秋各國的重要史實,是我國部敘事詳細的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先秦歷史文學中一部優秀的作品。  2初:當初。古文追述往事的常用詞。鄭武公:姓姬,名掘突。申:國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陽。武姜:“武”表示丈夫為武公,“姜”是她娘家的姓。  3寤(wù)生:逆生,即胎兒出生時先下腳。寤,通“牾”。惡(wù):憎恨,討厭。  4制:地名,又名虎牢,在今河南鞏義。原為東虢國的領地,東虢為鄭所滅,制便為鄭地。  5虢(Guó)叔:東虢國的國君。  6京:鄭邑名。在今河南滎陽。大:同“太”。下同。


     


     


    祭仲1曰:“都城過百雉2,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3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4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5。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祭仲說:“都市的城牆面積超過了一百雉,便是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大城不得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的城牆不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將要受不了。”“姜莊公說:氏要這樣,又怎能夠避開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裡有滿足的時候?不如早點做好安排,不要使他的勢力滋長蔓延。蔓延開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難以除掉,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做了許多壞事的人,莊公說:遲早必然要自取滅亡。你暫且等著吧。”


     


    注釋


    1祭(Zhài)仲:鄭大夫。大夫,周代官職等級名,當時分卿、大夫、士三等級。  2雉(zhì):量詞。古代計算城牆面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3參:同“三”。  4闢:同“避”。  5滋蔓:滋長蔓延。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