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著名書畫家印譜(崇賢館藏書 宣紙線裝 一函全六冊)(至尊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市場價】
    6342-9192
    【優惠價】
    3964-5745
    【作者】 彭一超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子部  藝術類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ISBN】97878075947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盒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594765
    作者:彭一超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3年01月 

        
        
    "

    編輯推薦


    崇賢館始置唐代太宗朝。1999年,李克先生及志同道合者復興其宗旨。以積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全新國學體驗館為宏願。其間,在季羨林、馮其庸等國學大師及著名文史學家傅璇琮、毛佩琦先生指導下,耕注先賢原典,以宣紙線裝精品形式呈奉世人。作為一家國學傳播機構,崇賢館始終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以古籍線裝宣紙書的形式,對浩繁的史海巨著進行經典復刻。不僅如此,崇賢館還延請了傅璇琮、毛佩奇等諸位在國學界內享有盛譽的專家和學者擔綱學術顧問,以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面對每一部崇賢館的作品,使之成為學術史中無尚的精品。也正因這種孜孜以求的專業精神,使得崇賢館產品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美譽,先後被中央領導、國務院、國臺辦等重要機構選為國禮,國家領導選定崇賢館宣紙書目作為佳禮贈送給澳大利亞的孔子學院,國臺辦則將其贈送給連戰夫婦,獲贈方高度評價崇賢館繫列為難得一見的佳品。崇賢館正是以這樣的努力和追求為中華國學的發揚光大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崇賢館藏書以安徽涇縣宣紙為材料,徽墨印刷,保證千年不褪色、不腐蝕、久折不斷;全部宋式手工裝幀,以錦絲為繩,莊重典雅,堅韌耐久,便於翻閱;花綾封面,耿絹包角,廣膠粘頁,雅致精美,平滑牢固,是值得珍藏的宣紙精品,藏書涵蓋經、史、子、集四庫精華及歷代碑刻書畫真跡,既囊括經天緯地之道,又攬集修身齊家之學,全部繁體豎排,極具古書風韻,堪稱“中華傳世珍本藏書”,具有增值保值特性,如今已成為各地藏家的新寵。目前已形成“家無線裝,絕非藏家;書無崇賢,妄稱尊者”的流行趨勢。

     
    內容簡介


    《中國著名書畫家印譜》是一部選集性質的篆刻藝術工具書,基本、明、清以至現當代各個階段的書畫家的印學史料。本書從宏觀上勾勒出了一部中國印學發展筒史,梳理出了中國篆刻流派中的代表人物,並推出了歷史上一些在篆刻方面頗有造詣且鮮為人知的著名書畫家。本書堅持"求實存真、客觀相容"的原則,注重其學術性與資料性的統一,全面客觀反映了著名書畫家(包括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所流傳下來的常用印或自刻印的歷史風貌。

    作者簡介


    彭一超,湖南湘潭人。曾任《人民日報》市場報編輯、國家電力公司新聞中心《國電動態》編輯等。現任北京書協、中國楹聯學會新聞出版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藝術》雜志總編輯,《書畫產業報》執行副總編輯,中國藝術創作院書法院副院長,中國藝術創作網書畫頻道主編,石鼓印社副社長等職。

    目錄
    <明卷目錄】


    丁良卯二

    文  彭四

    王  冕一○

    王  蒙一二

    王時敏一四

    王原祁一六

    歸昌世一八

    甘    二二

    朱  耷二六

    朱  簡三二

    江  臣三六

    何  通三八

    何  震四二

    吳  忠五○

    吳  迥五四

    吾丘衍五八

    李流芳六○

    汪  關六四

    汪  泓七二

    蘇  宣七六

    陳萬言八四

    金光先八六

    柯九思九○

    祝允明九四

    胡正言九六

    趙孟  一○二

    趙宦光一○六

    倪  瓚一一○

    徐東彥一一二

    談其徵一一八

    陶  碧一二○

    顧  苓一二二

    顧德輝一二四

    梁    一二六

    黃公望一三二

    程  樸一三四

    程  遠一三八

    鮮於樞一四二

    魏  植一四四




    【清代卷目錄】


     




    丁  敬二

    仇  垲二四

    王玉如二六

    王睿章三四

    許  容四○

    吳  晉四八

    吳兆傑五○

    吳先聲五二

    張在辛五四

    張宏牧六四

    汪士慎六八

    瀋  鳳七○

    花  榜七八

    陳  渭八○

    陳瑤典八二

    周  芬八四

    周  顥八八

    周亮工九○

    林  皋九二

    林  霪一○八

    徐  寅一一二

    徐貞木一一四

    錢  楨一一八

    高  翔一二六

    高鳳翰一三二

    黃  呂一四二

    傅  山一四四

    程  邃一四六

    童昌齡一五○

    釋明中一五二


     


    丁  柱一五四

    巴慰祖一五六

    鄧石如一五八

    馮承輝一七四

    喬  林一七六

    孫  均一七八

    孫三錫一八二

    吳  咨一八六

    張    一八八

    張燕昌一九○

    汪  鴻一九六

    汪之虞一九八

    陳  煉二○○

    陳克恕二○四

    陳祖望二○六

    陳鴻壽二○八

    陳豫鐘二二○

    胡  唐二三二

    胡  震二三四

    項懷述二三八

    項朝  二四○

    奚  岡二四二

    徐  堅二五○

    徐    二五二

    桂  馥二五四

    翁方綱二五六

    郭尚先二五八

    錢善揚二六○

    高  垲二六二

    高日  二六四

    曹世模二六六

    黃  易二六八

    黃學圯二八二

    黃景仁二八六

    程庭鷺二八八

    董  洵二九○

    董  熊二九四

    蔣  仁二九六

    釋達受三○二

    潘西鳳三○四

    鞠履厚三○六

    瞿中溶三○八


     


    文  鼎三一○

    方  鎬三一四

    王大  三一六

    王爾度三二二

    王石經三二四

    王應綬三二八

    葉  銘三三○

    任  頤三三二

    任  熊三三四

    任晉謙三三六

    江  尊三三八

    嚴  坤三四○

    何昆玉三四二

    吳  涵三四六

    吳  隱三五○

    吳大  三五二

    吳文鑄三五四

    吳讓之三五六

    吳昌碩三六四

    楊    三七四

    汪    三七八

    瀋愛  三八○

    陸  泰三八二

    陳  雷三八四

    陳衡恪三八六

    鄭文焯三九二

    胡    三九四

    趙  穆四○○

    趙之琛四○二

    趙之謙四一四

    鐘以敬四二六

    唐翰題四三四

    徐三庚四三六

    徐新周四四四

    翁大年四四六

    錢  松四四八

    屠  倬四五六

    黃士陵四五八


    【民國卷目錄】


    丁衍庸二

    丁輔之四

    馬  衡八

    馬萬裡一○

    馬公愚一二

    豐子愷一六

    王福庵一八

    鄧爾雅二二

    鄧散木二八

    寧斧成三二

    弘一法師三四

    白  蕉四○

    喬大壯四二

    呂鳳子四六

    孫龍父四八

    齊白石五○

    吳樸堂五八

    吳湖帆六四

    壽  璽六六

    張大千六八

    張魯  七四

    李尹桑七六

    楊仲子八○

    陳  年八四

    周鐵衡八六

    周梅谷八八

    孟昭鴻九○

    易  孺九二

    經亨頤九六

    金  城一○二

    費龍丁一○四

    賀培新一○六

    趙  石一一○

    趙時  一一四

    鐘剛中一一八

    聞一多一二○

    唐醉石一二二

    談月色一二八

    高時敷一三○

    黃賓虹一三二

    傅抱石一三四

    童大年一三六

    謝  光一四○

    韓登安一四四

    簡經綸一四八

    褚德彝一五二


    【現當代卷目錄】


    於右任二

    方介堪四

    方去疾一二

    王雪濤一八

    馮超然二○

    葉淺予二四

    石  魯二八

    關  良三二

    關山月三四

    朱屺瞻三六

    朱復戡三八

    江寒汀四六

    何海霞四八

    餘任天五○

    啟  功五六

    吳作人六○

    李可染六二

    李苦禪六四

    來楚生六六

    瀋尹默七四

    沙孟海七六

    陸維釗八四

    陳大羽八八

    陳子奮九○

    陳巨來一○○

    單曉天一○六

    林風眠一○八

    羅福頤一一○

    胡佩衡一一二

    唐  雲一一四

    徐悲鴻一一六

    諸樂三一二○

    錢君  一二四

    錢松  一三○

    錢瘦鐵一三二

    康  殷一三四

    黃  冑一三八

    蔣維崧一四○

    謝稚柳一四四

    溥  儒一四六

    潘主蘭一四八


    <明卷目錄】


    丁良卯二

    文  彭四

    王  冕一○

    王  蒙一二

    王時敏一四

    王原祁一六

    歸昌世一八

    甘    二二

    朱  耷二六

    朱  簡三二

    江  臣三六

    何  通三八

    何  震四二

    吳  忠五○

    吳  迥五四

    吾丘衍五八

    李流芳六○

    汪  關六四

    汪  泓七二

    蘇  宣七六

    陳萬言八四

    金光先八六

    柯九思九○

    祝允明九四

    胡正言九六

    趙孟  一○二

    趙宦光一○六

    倪  瓚一一○

    徐東彥一一二

    談其徵一一八

    陶  碧一二○

    顧  苓一二二

    顧德輝一二四

    梁    一二六

    黃公望一三二

    程  樸一三四

    程  遠一三八

    鮮於樞一四二

    魏  植一四四




    【清代卷目錄】


     




    丁  敬二

    仇  垲二四

    王玉如二六

    王睿章三四

    許  容四○

    吳  晉四八

    吳兆傑五○

    吳先聲五二

    張在辛五四

    張宏牧六四

    汪士慎六八

    瀋  鳳七○

    花  榜七八

    陳  渭八○

    陳瑤典八二

    周  芬八四

    周  顥八八

    周亮工九○

    林  皋九二

    林  霪一○八

    徐  寅一一二

    徐貞木一一四

    錢  楨一一八

    高  翔一二六

    高鳳翰一三二

    黃  呂一四二

    傅  山一四四

    程  邃一四六

    童昌齡一五○

    釋明中一五二


     


    丁  柱一五四

    巴慰祖一五六

    鄧石如一五八

    馮承輝一七四

    喬  林一七六

    孫  均一七八

    孫三錫一八二

    吳  咨一八六

    張    一八八

    張燕昌一九○

    汪  鴻一九六

    汪之虞一九八

    陳  煉二○○

    陳克恕二○四

    陳祖望二○六

    陳鴻壽二○八

    陳豫鐘二二○

    胡  唐二三二

    胡  震二三四

    項懷述二三八

    項朝  二四○

    奚  岡二四二

    徐  堅二五○

    徐    二五二

    桂  馥二五四

    翁方綱二五六

    郭尚先二五八

    錢善揚二六○

    高  垲二六二

    高日  二六四

    曹世模二六六

    黃  易二六八

    黃學圯二八二

    黃景仁二八六

    程庭鷺二八八

    董  洵二九○

    董  熊二九四

    蔣  仁二九六

    釋達受三○二

    潘西鳳三○四

    鞠履厚三○六

    瞿中溶三○八


     


    文  鼎三一○

    方  鎬三一四

    王大  三一六

    王爾度三二二

    王石經三二四

    王應綬三二八

    葉  銘三三○

    任  頤三三二

    任  熊三三四

    任晉謙三三六

    江  尊三三八

    嚴  坤三四○

    何昆玉三四二

    吳  涵三四六

    吳  隱三五○

    吳大  三五二

    吳文鑄三五四

    吳讓之三五六

    吳昌碩三六四

    楊    三七四

    汪    三七八

    瀋愛  三八○

    陸  泰三八二

    陳  雷三八四

    陳衡恪三八六

    鄭文焯三九二

    胡    三九四

    趙  穆四○○

    趙之琛四○二

    趙之謙四一四

    鐘以敬四二六

    唐翰題四三四

    徐三庚四三六

    徐新周四四四

    翁大年四四六

    錢  松四四八

    屠  倬四五六

    黃士陵四五八


    【民國卷目錄】


    丁衍庸二

    丁輔之四

    馬  衡八

    馬萬裡一○

    馬公愚一二

    豐子愷一六

    王福庵一八

    鄧爾雅二二

    鄧散木二八

    寧斧成三二

    弘一法師三四

    白  蕉四○

    喬大壯四二

    呂鳳子四六

    孫龍父四八

    齊白石五○

    吳樸堂五八

    吳湖帆六四

    壽  璽六六

    張大千六八

    張魯  七四

    李尹桑七六

    楊仲子八○

    陳  年八四

    周鐵衡八六

    周梅谷八八

    孟昭鴻九○

    易  孺九二

    經亨頤九六

    金  城一○二

    費龍丁一○四

    賀培新一○六

    趙  石一一○

    趙時  一一四

    鐘剛中一一八

    聞一多一二○

    唐醉石一二二

    談月色一二八

    高時敷一三○

    黃賓虹一三二

    傅抱石一三四

    童大年一三六

    謝  光一四○

    韓登安一四四

    簡經綸一四八

    褚德彝一五二


    【現當代卷目錄】


    於右任二

    方介堪四

    方去疾一二

    王雪濤一八

    馮超然二○

    葉淺予二四

    石  魯二八

    關  良三二

    關山月三四

    朱屺瞻三六

    朱復戡三八

    江寒汀四六

    何海霞四八

    餘任天五○

    啟  功五六

    吳作人六○

    李可染六二

    李苦禪六四

    來楚生六六

    瀋尹默七四

    沙孟海七六

    陸維釗八四

    陳大羽八八

    陳子奮九○

    陳巨來一○○

    單曉天一○六

    林風眠一○八

    羅福頤一一○

    胡佩衡一一二

    唐  雲一一四

    徐悲鴻一一六

    諸樂三一二○

    錢君  一二四

    錢松  一三○

    錢瘦鐵一三二

    康  殷一三四

    黃  冑一三八

    蔣維崧一四○

    謝稚柳一四四

    溥  儒一四六

    潘主蘭一四八


     

    前言
    序言
    二00五年鼕,青年學者、曾任李一氓文字秘書多年的現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克先生找到筆者,他感慨地說,篆刻藝術已越來越受到群眾的認可和青睞,“中國印”能夠成為二00八年北京奧運會的徽標,足以證明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篆刻藝術已被世界認同並開始廣泛運用於社會各個領域。他決定再投資出版一部較《中國名人印譜》容量更大、數量更多的綜合性印譜,故委托筆者主編這部《中國著名書畫家印譜》。之後的近一年時間裡,筆者潛心搜集到不少印學史料,包括古今各類善本印譜等珍貴資料,分類梳理出明清以來到現代已故著名書畫篆刻家近三百人的五千多方印蛻。共分兩函六卷,手工宣紙精印線裝,由萬卷出版公司結集出版,業內名家韓天衡、王鏞分別為該印譜題寫函套和書名,劉藝、劉江分別為該印譜題詞。有專家稱,這是當代印譜出版物的年度巨獻之作。

    序言

    二00五年鼕,青年學者、曾任李一氓文字秘書多年的現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克先生找到筆者,他感慨地說,篆刻藝術已越來越受到群眾的認可和青睞,“中國印”能夠成為二00八年北京奧運會的徽標,足以證明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篆刻藝術已被世界認同並開始廣泛運用於社會各個領域。他決定再投資出版一部較《中國名人印譜》容量更大、數量更多的綜合性印譜,故委托筆者主編這部《中國著名書畫家印譜》。之後的近一年時間裡,筆者潛心搜集到不少印學史料,包括古今各類善本印譜等珍貴資料,分類梳理出明清以來到現代已故著名書畫篆刻家近三百人的五千多方印蛻。共分兩函六卷,手工宣紙精印線裝,由萬卷出版公司結集出版,業內名家韓天衡、王鏞分別為該印譜題寫函套和書名,劉藝、劉江分別為該印譜題詞。有專家稱,這是當代印譜出版物的年度巨獻之作。


    談到印譜,不能不說印章。作為文字的載體,中國的印章,源於春秋,盛於秦漢,濫於六朝,衰,復興於明清。由印章集結而成的印譜是鋻賞家專門搜尋、彙錄歷代印章作品而成的書籍,它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供人們欣賞、研究或收藏;二是為篆刻者提供臨摹、借鋻的藍本。因此,各種印譜歷來受到藝術愛好者的普遍珍愛。印譜有原拓本和印刷本之分,其中原拓本尤為寶貴。據史料記載,印譜起源於宋代。我國早的一部印譜是宋徽宗趙佶崇寧、大觀(1102—1110)年間楊克一的《集古印格》(又名《圖書譜》)。但也有學者認為傳說宋徽宗於宣和七年(1125年)敕集的《宣和印譜》(四卷)是我國早的一部印譜,可惜早已佚失。自明代?
    隆慶年間起,輯錄印譜之風漸起,其中以上海顧從德(汝修)所輯《集古印譜》為著名。這套印譜一共六冊,內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錄玉印一百五十餘枚,銅印一千六百枚,據說當時隻拓印了二十部。這套印譜開創了原印鈐蓋拓譜的先河,刊行後在印學界引起了很大震動。明萬歷三年(1575年),《集古印譜》再次增補,玉印增加到二百二十餘印,銅印增加到三千二百餘枚。顧從德的《集古印譜》在體例編排、用箋規格、釋文考證等方面都極其細致,故而成為後世印譜所推崇的典範。這本印譜在我國的印學史,特別是印譜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繼顧氏之後,好古者、收藏者以及印學家們紛紛效法,收集古印鈐拓成譜之風盛行。其祥所輯《楊氏集古印譜》、範大澈所輯《範氏集古印譜》和郭宗昌所輯《松談閣印史》等幾部有影響。中國古籍浩如煙海,卷帙繁多。印譜作為中國古籍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不僅為印學研究和藝術交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而且推動了印章藝術的發展。


    明代由於文彭、何震等人大量以花乳石作為印材,文人學士始興自篆自刻的治印之風,印譜的制作也日益增多。近代以來,印章多是文人、書畫家、收藏鋻賞家在某一件作品上落款、題跋時用於鈐蓋印蛻的雅玩工具,首先起到一種標識的作用;其次是構成畫面章法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件作品缺少了題款鈐印,那就不能構成完整的藝術作品。由此可見,印章與書畫作品是相輔相成、互濟合璧的整體,彼此不可分割。


    印譜在形式上大體可分為集古、摹古、自刻或彙集各家印人作品等多種;內容上或刻文賦和佳詞麗句,或刻人名字號,前者稱閑章,後者為名章,再有就是雕刻各種圖形的肖形章。版本上也有鈐拓本、木刻翻摹本、摹刻本、影印本等等,種類繁多,大小不一,真偽雜陳,良莠不齊。早期的印譜出版主要有四種方式:種是鈐印本,就是拿原印章直接鈐印在宣紙上,然後彙集成書,這種印譜的特點是真實保存原印作的神采和風韻。第二種是木刻本,就是雕版印刷,但價值不如鈐印本。鈐印本一般比較少,雕版印刷的出版量相對比較大。第三種是摹刻本,摹刻印譜是後人對古印和著名篆刻家作品的仿制,摹刻者大多數在當時都是比較有名氣的篆刻家,這類印譜收藏價值也高。第四類是影印印譜,它的方法是把原印印拓通過照相制版技術處理後來鈐印,或者用石印、膠印珂羅版(玻璃版)方法印制,這種方法印制的印譜,質量上乘的完全可以和原印相差無幾,其收藏價值卻比前兩類低。


    自印譜誕生其品類日趨多樣化,被印譜巨大的魅力所吸引,甚至終生以搜集印譜為樂趣的亦不乏其人。歷代傳世的著名印譜有:宋代王厚之的《復齋印譜》,顏叔夏的《印古式》,姜夔的《集古印代吾丘衍集《古印》兩冊;明代天一閣範欽的《範氏集古印譜》,羅王常的《秦漢印統》;到了清代,印譜數量更為宏富,如吳雲集《二百蘭亭齋古銅印存》,吳式芬集《雙虞壺齋印存》,王石經集《古印偶存》,吳大(■澂)
    集《十六金符齋印存》,端方集《陶齋藏印》,陳介琪集《十鐘山房印舉》,丁敬集《西泠八家印譜》,趙之謙集《二金蝶堂印譜》,吳熙載的《吳讓之印譜》,吳昌碩的《缶廬印存》《明清名人刻印彙存》,以及丁仁、高時敷、葛昌楹、俞人萃合輯的明清名家刻印譜錄《丁丑劫餘印存》(二十卷)等等,無不對後世影響深遠。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印刷技術也日漸發達。如今輯錄、出版印譜已不再是一件難事。但版本的選擇決定印譜的品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開現代集古印譜先河的有方去疾選編的《上海博物館藏印選》《明清流派印譜》,羅福頤主編的《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古璽彙編》,均以出版較早、收輯量大和印刷質優而著稱。《上海博物館藏印選》收錄了戰國至清初各個歷史時期的官私璽印四百餘方,並且在戰國至晉代的所有印拓下,附有復制的泥封墨拓,使人們可以從中了解古代印章按壓在泥封上的特殊面貌。這種編制形式,是其他印譜所未曾有過的創舉。《上海博物館藏印選》收錄繫統,印例代表性強,印刷精致,是臨摹和鋻賞的上佳範本。《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則是從故宮博物院所藏古璽印中精選而成的一本印譜,共收錄春秋明官私印六百餘方,並在每方印拓下附有印鈕圖片,形成了該譜的一大特色。這種“一印一鈕”的形式,不但具有更為形像的直觀效果,而且還為鋻賞者提供了研究和考證的便利條件。


    此外,印譜的收藏也逐漸開始受到社會的關注,從中國嘉德以往的拍賣成交行情來看,印譜收藏走高的趨勢還保持著強勁的勢頭,如周夢坡《玉金印譜》成交12,張咀英編《張氏魯庵印選》成交30,王福庵篆刻《福庵印稿》成交8,《吳昌碩印譜》成交11,鄧散木刻輯《三長兩短齋印譜》成交7,鄧散木篆刻《糞翁印譜》成交12等,均被藏家看好。再如二00四年夏,北京中國書店在一次拍賣會上拍了二十四部印譜,百分之百成交。品質上乘的精品印譜,存世量愈來愈稀少,是促使其價格上揚與整體市場走勢看好的原因,故而印譜一度成為收藏市場的潛力股。


    常言道:“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印譜已成為目前書畫拍賣市場的一大亮點,但是當今熱心於印譜制作、投資的出版商仍是鳳毛麟角。根據筆者掌握的情況分析,近年來我國的印譜出版品類非常稀少,年出版總量不及美術、書法出版物的十分之一,這明顯與篆刻的普及率有關。但從印譜的品質來看,可分為手工宣紙線裝印本、銅版紙印本、普通膠版(含蒙啃紙)印本三個層次,它們的市場占有份額大致呈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六十二到百分之六十五。這個比例說明越是高檔的印譜,其投資風險越大,越是鮮有人問津。《中國著名書畫家印譜》兩函六卷手工宣紙精印本,是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繼二00四年鼕策劃投資出版《中國名人印譜》(一函三卷)之後的第二部高品質印譜,這無疑是需要膽識、財力和市場眼光的。該公司作為一家集出版策劃,及與國內出版社聯合發行為一體的綜合性圖書公司,始終秉承“智慧人生,品質圖書”的經營理念,近年已陸續策劃並出版發行了《中國歷代碑刻書法全集》,《詩詞手書真跡》,《中國傳世畫譜》,現代版《康熙字典》,文白對照注音版《說文解字》(含電子版)等精品工具書和常銷書。尤其是該公司近年開發手工宣紙線裝繫列精品收藏圖書,備受書界的關注和讀者的青睞,已成為該公司致力於推廣和傳播中國精致文化的像征。


    當讀者靜心品味本書時,那些漸行漸遠的藝術家們留下的一方方鮮紅印蛻仿佛依然凝固了利刀刃石的鏗然之聲,盡顯縱橫郁勃的蒼古神氣。在品鋻一方鮮紅古印的同時,那奪目印文中的麗句佳詞,深邃雋永,無不給人以啟迪與憧憬。掩卷遐想,劉藝為本書題詞“金石不朽,神采依然”似乎可作為本書的好注腳。



                                                             
    彭一超

    時在丙戌鼕於北京方莊芳城園寓所


    序言

    二00五年鼕,青年學者、曾任李一氓文字秘書多年的現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克先生找到筆者,他感慨地說,篆刻藝術已越來越受到群眾的認可和青睞,“中國印”能夠成為二00八年北京奧運會的徽標,足以證明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篆刻藝術已被世界認同並開始廣泛運用於社會各個領域。他決定再投資出版一部較《中國名人印譜》容量更大、數量更多的綜合性印譜,故委托筆者主編這部《中國著名書畫家印譜》。之後的近一年時間裡,筆者潛心搜集到不少印學史料,包括古今各類善本印譜等珍貴資料,分類梳理出明清以來到現代已故著名書畫篆刻家近三百人的五千多方印蛻。共分兩函六卷,手工宣紙精印線裝,由萬卷出版公司結集出版,業內名家韓天衡、王鏞分別為該印譜題寫函套和書名,劉藝、劉江分別為該印譜題詞。有專家稱,這是當代印譜出版物的年度巨獻之作。


    談到印譜,不能不說印章。作為文字的載體,中國的印章,源於春秋,盛於秦漢,濫於六朝,衰,復興於明清。由印章集結而成的印譜是鋻賞家專門搜尋、彙錄歷代印章作品而成的書籍,它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供人們欣賞、研究或收藏;二是為篆刻者提供臨摹、借鋻的藍本。因此,各種印譜歷來受到藝術愛好者的普遍珍愛。印譜有原拓本和印刷本之分,其中原拓本尤為寶貴。據史料記載,印譜起源於宋代。我國早的一部印譜是宋徽宗趙佶崇寧、大觀(1102—1110)年間楊克一的《集古印格》(又名《圖書譜》)。但也有學者認為傳說宋徽宗於宣和七年(1125年)敕集的《宣和印譜》(四卷)是我國早的一部印譜,可惜早已佚失。自明代?
    隆慶年間起,輯錄印譜之風漸起,其中以上海顧從德(汝修)所輯《集古印譜》為著名。這套印譜一共六冊,內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錄玉印一百五十餘枚,銅印一千六百枚,據說當時隻拓印了二十部。這套印譜開創了原印鈐蓋拓譜的先河,刊行後在印學界引起了很大震動。明萬歷三年(1575年),《集古印譜》再次增補,玉印增加到二百二十餘印,銅印增加到三千二百餘枚。顧從德的《集古印譜》在體例編排、用箋規格、釋文考證等方面都極其細致,故而成為後世印譜所推崇的典範。這本印譜在我國的印學史,特別是印譜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繼顧氏之後,好古者、收藏者以及印學家們紛紛效法,收集古印鈐拓成譜之風盛行。其祥所輯《楊氏集古印譜》、範大澈所輯《範氏集古印譜》和郭宗昌所輯《松談閣印史》等幾部有影響。中國古籍浩如煙海,卷帙繁多。印譜作為中國古籍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不僅為印學研究和藝術交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而且推動了印章藝術的發展。


    明代由於文彭、何震等人大量以花乳石作為印材,文人學士始興自篆自刻的治印之風,印譜的制作也日益增多。近代以來,印章多是文人、書畫家、收藏鋻賞家在某一件作品上落款、題跋時用於鈐蓋印蛻的雅玩工具,首先起到一種標識的作用;其次是構成畫面章法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件作品缺少了題款鈐印,那就不能構成完整的藝術作品。由此可見,印章與書畫作品是相輔相成、互濟合璧的整體,彼此不可分割。


    印譜在形式上大體可分為集古、摹古、自刻或彙集各家印人作品等多種;內容上或刻文賦和佳詞麗句,或刻人名字號,前者稱閑章,後者為名章,再有就是雕刻各種圖形的肖形章。版本上也有鈐拓本、木刻翻摹本、摹刻本、影印本等等,種類繁多,大小不一,真偽雜陳,良莠不齊。早期的印譜出版主要有四種方式:種是鈐印本,就是拿原印章直接鈐印在宣紙上,然後彙集成書,這種印譜的特點是真實保存原印作的神采和風韻。第二種是木刻本,就是雕版印刷,但價值不如鈐印本。鈐印本一般比較少,雕版印刷的出版量相對比較大。第三種是摹刻本,摹刻印譜是後人對古印和著名篆刻家作品的仿制,摹刻者大多數在當時都是比較有名氣的篆刻家,這類印譜收藏價值也高。第四類是影印印譜,它的方法是把原印印拓通過照相制版技術處理後來鈐印,或者用石印、膠印珂羅版(玻璃版)方法印制,這種方法印制的印譜,質量上乘的完全可以和原印相差無幾,其收藏價值卻比前兩類低。


    自印譜誕生其品類日趨多樣化,被印譜巨大的魅力所吸引,甚至終生以搜集印譜為樂趣的亦不乏其人。歷代傳世的著名印譜有:宋代王厚之的《復齋印譜》,顏叔夏的《印古式》,姜夔的《集古印代吾丘衍集《古印》兩冊;明代天一閣範欽的《範氏集古印譜》,羅王常的《秦漢印統》;到了清代,印譜數量更為宏富,如吳雲集《二百蘭亭齋古銅印存》,吳式芬集《雙虞壺齋印存》,王石經集《古印偶存》,吳大(■澂)
    集《十六金符齋印存》,端方集《陶齋藏印》,陳介琪集《十鐘山房印舉》,丁敬集《西泠八家印譜》,趙之謙集《二金蝶堂印譜》,吳熙載的《吳讓之印譜》,吳昌碩的《缶廬印存》《明清名人刻印彙存》,以及丁仁、高時敷、葛昌楹、俞人萃合輯的明清名家刻印譜錄《丁丑劫餘印存》(二十卷)等等,無不對後世影響深遠。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印刷技術也日漸發達。如今輯錄、出版印譜已不再是一件難事。但版本的選擇決定印譜的品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開現代集古印譜先河的有方去疾選編的《上海博物館藏印選》《明清流派印譜》,羅福頤主編的《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古璽彙編》,均以出版較早、收輯量大和印刷質優而著稱。《上海博物館藏印選》收錄了戰國至清初各個歷史時期的官私璽印四百餘方,並且在戰國至晉代的所有印拓下,附有復制的泥封墨拓,使人們可以從中了解古代印章按壓在泥封上的特殊面貌。這種編制形式,是其他印譜所未曾有過的創舉。《上海博物館藏印選》收錄繫統,印例代表性強,印刷精致,是臨摹和鋻賞的上佳範本。《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則是從故宮博物院所藏古璽印中精選而成的一本印譜,共收錄春秋明官私印六百餘方,並在每方印拓下附有印鈕圖片,形成了該譜的一大特色。這種“一印一鈕”的形式,不但具有更為形像的直觀效果,而且還為鋻賞者提供了研究和考證的便利條件。


    此外,印譜的收藏也逐漸開始受到社會的關注,從中國嘉德以往的拍賣成交行情來看,印譜收藏走高的趨勢還保持著強勁的勢頭,如周夢坡《玉金印譜》成交12,張咀英編《張氏魯庵印選》成交30,王福庵篆刻《福庵印稿》成交8,《吳昌碩印譜》成交11,鄧散木刻輯《三長兩短齋印譜》成交7,鄧散木篆刻《糞翁印譜》成交12等,均被藏家看好。再如二00四年夏,北京中國書店在一次拍賣會上拍了二十四部印譜,百分之百成交。品質上乘的精品印譜,存世量愈來愈稀少,是促使其價格上揚與整體市場走勢看好的原因,故而印譜一度成為收藏市場的潛力股。


    常言道:“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印譜已成為目前書畫拍賣市場的一大亮點,但是當今熱心於印譜制作、投資的出版商仍是鳳毛麟角。根據筆者掌握的情況分析,近年來我國的印譜出版品類非常稀少,年出版總量不及美術、書法出版物的十分之一,這明顯與篆刻的普及率有關。但從印譜的品質來看,可分為手工宣紙線裝印本、銅版紙印本、普通膠版(含蒙啃紙)印本三個層次,它們的市場占有份額大致呈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六十二到百分之六十五。這個比例說明越是高檔的印譜,其投資風險越大,越是鮮有人問津。《中國著名書畫家印譜》兩函六卷手工宣紙精印本,是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繼二00四年鼕策劃投資出版《中國名人印譜》(一函三卷)之後的第二部高品質印譜,這無疑是需要膽識、財力和市場眼光的。該公司作為一家集出版策劃,及與國內出版社聯合發行為一體的綜合性圖書公司,始終秉承“智慧人生,品質圖書”的經營理念,近年已陸續策劃並出版發行了《中國歷代碑刻書法全集》,《詩詞手書真跡》,《中國傳世畫譜》,現代版《康熙字典》,文白對照注音版《說文解字》(含電子版)等精品工具書和常銷書。尤其是該公司近年開發手工宣紙線裝繫列精品收藏圖書,備受書界的關注和讀者的青睞,已成為該公司致力於推廣和傳播中國精致文化的像征。


    當讀者靜心品味本書時,那些漸行漸遠的藝術家們留下的一方方鮮紅印蛻仿佛依然凝固了利刀刃石的鏗然之聲,盡顯縱橫郁勃的蒼古神氣。在品鋻一方鮮紅古印的同時,那奪目印文中的麗句佳詞,深邃雋永,無不給人以啟迪與憧憬。掩卷遐想,劉藝為本書題詞“金石不朽,神采依然”似乎可作為本書的好注腳。



                                                             
    彭一超

    時在丙戌鼕於北京方莊芳城園寓所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