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唐鋻--中華經典史評
    該商品所屬分類:古籍 -> ʷ
    【市場價】
    169-244
    【優惠價】
    106-153
    【作者】 (宋)範祖禹 撰,劉韶軍,田君,黃河 譯注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史類  史評類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6292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1062922
    叢書名:中華經典史評

    作者:(宋)範祖禹撰,劉韶軍,田君,黃河譯注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8年09月 


        
        
    "

    編輯推薦
    探討成敗得失,啟迪智慧人生!

    古往今來,很多學者文人都喜歡評論歷史。近幾年,隨著讀史熱的不斷升溫,史評類圖書也出得很多,也比較受歡迎。其實,古代已有大量的此類圖書,很多現在人的觀點多從古人而來。
    向現代人介紹古代著名的史評名著,可以開拓廣大讀者的視野。中華書局隆重推出“中華經典史評”繫列。
    本書賣點:
    一、沿用“中華經典”繫列的出書思路,分輯出版,**輯6種(《乾隆御批通鋻》、《宋論》、《唐鋻》、《帝王略論》、《史綱評要》、《廿二史札記》),其中既有史評名著,又有名人之作。
    二、全書由單篇史論小短文構成,每個標題下一篇文章,各篇之間彼此獨立,便於讀者閱讀。
    三、基本遵循“中華經典藏書”的體例,題解+原文+注釋+譯文,適當增加“相關鏈接”(史實的延展介紹)和插圖,使內容更加豐富,版式更加生動。 
    內容簡介
    《唐鋻》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論家範祖禹的一部史論名著。範祖禹協助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鋻》唐及五代十國部分,待通鋻全書完成後,又把自己關於唐代歷史的認識以史論的方式寫定為《唐鋻》一書。《唐鋻》縱論唐三百年間的治亂興衰,上起唐高祖起兵反隋,下迄昭宣帝被迫禪讓帝位給朱全忠,共306篇評論,被譽為“深明唐三百年間治亂”的史學名著。
    目錄
    卷一
    唐高祖
    太宗有志有纔而不知義
    治理天下要首先開通言路
    老子豈是唐的祖先?
    王珪、魏徵輔助太子的失誤
    李世民殺太子實為大罪
    唐太宗
    魏徵不明君臣之義
    天子不可親自訓練軍隊
    卷二
    唐太宗
    太宗能自知不足
    君對臣不可用詐術卷一
    唐高祖
    太宗有志有纔而不知義
    治理天下要首先開通言路
    老子豈是唐的祖先?
    王珪、魏徵輔助太子的失誤
    李世民殺太子實為大罪
    唐太宗
    魏徵不明君臣之義
    天子不可親自訓練軍隊
    卷二
    唐太宗
    太宗能自知不足
    君對臣不可用詐術
    天下不可以逆取
    聖主以天下為耳目
    太宗能居安思危
    太宗知數赦之弊
    宰相的職責在於求賢
    太宗啟唐代戎狄之亂
    君主大臣各有其職
    貞觀之治的原因所在
    因時制宜纔會有合適的制度
    治國用刑必須慎重
    君子之纔與小人之纔
    太宗分辨直言與告訐
    馬周勸太宗莫營不急之務
    守成難於創業
    太宗輕用民力為漸不克終
    卷三
    唐太宗
    唐代儒學的興盛
    太宗不能以義制心
    帝王言行,天下皆記之
    太宗識別佞臣
    太宗能知而不能行
    君主宰相不能過問史書編纂
    君臣有朋友之義
    太宗征高麗無異於隋煬帝
    太宗好大喜功,不可羨慕
    太宗屢征高麗之失誤
    太宗娶弟婦為妻,瀆亂人倫
    太宗選擇托孤大臣的方法不當
    太宗一生的整體評價
    卷四
    唐高宗
    高宗初親賢後用佞
    長孫無忌不學而終受禍
    李劫禍害唐室極重
    失道之君未必親為不善
    李勣積不善而有餘殃
    唐中宗
    放縱女子小人,惡必滔天
    唐玄宗
    唐室之禍,基於玄宗用宦官
    玄宗知為君之要
    姚崇不知宰相職責
    宋璟無欲則剛
    舉其偏以補其弊的害處
    卷五
    唐玄宗
    得其人而有善法,事必興盛
    玄宗重用宦官
    天下之禍常基於太平之時
    明皇崇老喜仙而被臣子欺騙
    唐以上古人物為祖先,為後世嗤笑
    玄宗納子婦之無禮
    王忠嗣可謂賢將
    玄宗寵信安祿山之荒唐
    玄宗不能育纔養賢
    玄宗任非其人終致大禍
    興復唐室終靠忠賢之臣
    天子失國與匹夫何異
    卷六
    唐代宗
    唐取士之弊
    唐德宗
    官吏奉朝廷之意而不奉法
    民之本性不欲為亂
    暴斂之害甚於寇盜
    卷八
    唐德宗
    君臣之道與知命
    為法者,必使民去末反本
    德宗三大弊政
    卷九
    唐憲宗
    救災必須給民以實惠
    卷十
    唐文宗
    天子徒善不足以為政
    卷十一
    唐宣宗
    帝王求長生之弊
    唐僖宗
    盜賊之起必由暴賦重斂使民不聊生
    民疾官吏如寇仇
    卷十二
    唐昭宗
    小人不可以有功
    唐之亂亡,皆由藩鎮
    唐昭宣帝
    貪躁之士自取白馬之禍
    得失天下的關鍵
    唐代全部皇帝之總評
    唐之興亡,宋之鋻戒
    在線試讀
    卷一
    唐高祖
    太宗有志有纔而不知義
    這是《唐鋻》的條評論。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道,天下大亂,李世民有心利用這個時機起兵奪取天下,但他本身沒有任何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力量,必須利用其父李淵的政治軍事資源。李淵當時為太原留守和晉陽宮監,是隋煬帝部署在西北方面防範突厥和鎮壓叛亂的主將。李世民不敢把起兵之事直接告訴李淵,於是和晉陽宮的副監裴寂設下圈套,讓李淵與晉陽宮的宮女私通,以此為把柄,脅迫李淵同意起兵。起兵之後,又向突厥稱臣,請其出兵。範祖禹對此做出嚴厲批評,認為雖然史稱李世民有濟世之志,撥亂之纔,但其手段卻極不光彩,表明李世民“不知義”。範祖禹在《唐鋻》中,對唐代君臣的言行,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和評判,既不一味褒揚,也不全是批評,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正是中國古代史論的精華所在。
    隋大業十三年①,高祖②為太原留守③,領晉陽宮監④。時煬帝⑤南遊江都⑥,天下盜賊起,高祖子世民⑦知隋必亡,陰結豪傑,謀舉大事。懼高祖不聽,與副監裴寂⑧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乃以大事告之。世民因亦入白其事,五月,以詐殺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遂起兵,遣劉文靜⑨使突厥⑩,約連和。
    注釋:
    ①大業:隋煬帝楊廣的年號,605-618年。大業十三年,當617年。
    ②高祖:唐高祖李淵(566-635),唐朝開國皇帝,618-626年在位。
    ③留守:官名。皇帝離開京城時,任命一位高官掌管全城事務,稱為留守。隋時行都亦設留守。太原因有隋煬帝的行宮晉陽宮,所以也設留守。
    ④晉陽宮監:隋煬帝設在太原的行宮稱晉陽宮,監是該宮的主管長官。
    ⑤煬帝:隋煬帝楊廣(569-618),隋文帝楊堅的次子,隋朝的第二任皇帝(604-618年在位)。
    ⑥江都:地名,在今江蘇揚州,隋煬帝南巡時,在江都建立行宮,當時天下已紛紛起兵,煬帝不能返回長安,隨行的驍果禁軍在宇文化及等人的率領下,發動兵變,煬帝死於江都。
    ⑦世民:即李世民(599-649),李淵的第二個兒子,唐代第二任皇帝,史稱唐太宗,627-649年在位。卷一
    唐高祖
    太宗有志有纔而不知義
    這是《唐鋻》的條評論。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道,天下大亂,李世民有心利用這個時機起兵奪取天下,但他本身沒有任何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力量,必須利用其父李淵的政治軍事資源。李淵當時為太原留守和晉陽宮監,是隋煬帝部署在西北方面防範突厥和鎮壓叛亂的主將。李世民不敢把起兵之事直接告訴李淵,於是和晉陽宮的副監裴寂設下圈套,讓李淵與晉陽宮的宮女私通,以此為把柄,脅迫李淵同意起兵。起兵之後,又向突厥稱臣,請其出兵。範祖禹對此做出嚴厲批評,認為雖然史稱李世民有濟世之志,撥亂之纔,但其手段卻極不光彩,表明李世民“不知義”。範祖禹在《唐鋻》中,對唐代君臣的言行,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和評判,既不一味褒揚,也不全是批評,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正是中國古代史論的精華所在。
    隋大業十三年①,高祖②為太原留守③,領晉陽宮監④。時煬帝⑤南遊江都⑥,天下盜賊起,高祖子世民⑦知隋必亡,陰結豪傑,謀舉大事。懼高祖不聽,與副監裴寂⑧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乃以大事告之。世民因亦入白其事,五月,以詐殺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遂起兵,遣劉文靜⑨使突厥⑩,約連和。
    注釋:
    ①大業:隋煬帝楊廣的年號,605-618年。大業十三年,當617年。
    ②高祖:唐高祖李淵(566-635),唐朝開國皇帝,618-626年在位。
    ③留守:官名。皇帝離開京城時,任命一位高官掌管全城事務,稱為留守。隋時行都亦設留守。太原因有隋煬帝的行宮晉陽宮,所以也設留守。
    ④晉陽宮監:隋煬帝設在太原的行宮稱晉陽宮,監是該宮的主管長官。
    ⑤煬帝:隋煬帝楊廣(569-618),隋文帝楊堅的次子,隋朝的第二任皇帝(604-618年在位)。
    ⑥江都:地名,在今江蘇揚州,隋煬帝南巡時,在江都建立行宮,當時天下已紛紛起兵,煬帝不能返回長安,隨行的驍果禁軍在宇文化及等人的率領下,發動兵變,煬帝死於江都。
    ⑦世民:即李世民(599-649),李淵的第二個兒子,唐代第二任皇帝,史稱唐太宗,627-649年在位。
    ⑧裴寂(569-629):唐初大臣,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西南)人,字玄真。隋末任晉陽宮副監,與李淵交誼深厚,為李淵太原起兵策劃者之一,並以晉陽宮米九百萬斛、鎧甲四十萬枚支援出兵。唐建國後,他任尚書僕射,受到李淵的寵信,曾參預制定《唐律》。太宗貞觀三年(629)因罪放歸原籍,又流放到靜州(今廣西昭平縣)而死。
    ⑨劉文靜(568-619):唐初大臣。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肇仁,世居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隋末任晉陽(今山西太原)令,與裴寂共同協助李淵起兵,出使突厥,結成聯盟,使李淵免除後顧之憂。入唐後任納言,助修律令。助李世民擊滅薛仁果,任民部尚書、陝東道行臺左僕射,封魯國公。後與裴寂產生矛盾,與其弟劉文起同被唐高祖處死。
    ⑩突厥:民族名。傳說為匈奴人的分5世紀逐漸強盛,建立了統一的突厥汗國,後分裂為東、西突厥。唐太宗、高宗時期逐漸擊敗降服東突厥,分設若干都督府加以管理。此後,突厥人主要活動在中亞地區,在世界歷史上留下深遠影響。
    譯文: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唐高祖李淵擔任太原留守,兼晉陽宮監。當時隋煬帝到南方巡遊在江都,天下到處出現反叛軍,高祖的兒子李世民看出隋必定滅亡,暗中結識豪傑,謀劃舉行起義。他怕高祖不同意,與晉陽宮副監裴寂商量,裴寂於是挑選晉陽宮的宮女,私下侍奉高祖,然後告知準備起義。世民於是也進來告白此事,五月,以詐謀殺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於是起兵,派劉文靜出使突厥,相約講和並聯兵。
    臣祖禹①曰:匹夫欲自立於鄉黨,猶不可不自重也,況欲圖王業,舉大辜,而可以不正啟之乎?太宗陷父於罪而脅之以起兵,高祖昵裴寂之邪,受其宮女而不辭,又稱臣於突厥,倚以為助,何以示後世矣?夫創業之君,其子孫則而像之,如影響之應形聲,尤不可不慎舉也。是以唐世人主無正家之法,戎狄多猾夏之亂②,蓋高祖以此始也。或日:太宗苟不為此,則高祖或終不從,而突厥將為後患,二者權以濟事也。臣竊以為不然。古之王者,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也③。太宗恐高祖之不從,懼突厥之為患,終守臣節可也,豈有脅父臣虜以得天下而可為歟?此而可為,則亦無所不至矣。惜乎!太宗有濟世之志,撥亂之纔,而不知義也。
    注釋:
    ①祖禹:指範祖禹(1014-1098),字夢得,一字淳甫,北宋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神宗與哲宗朝歷官著作佐郎、國史院修撰、翰林侍講學士等,參修《資治通鋻》、《神宗實錄》,晚年因黨事遭貶謫。生平著有《唐鋻》、《仁宗政典》、《帝學》等。
    ②戎狄:古時中原王朝對四方不同民族的稱呼。周代人自稱“華夏”,對華夏周圍四方的民族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後來即以戎狄代稱四方的不同民族,以與華夏相區別。戎狄之亂,來源於《尚書·舜典》“蠻夷猾夏”的說法,後又有“五胡亂華”的說法,都是一個意思。猾指侵擾、擾亂。
    ③《孟子·公孫丑》:“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範祖禹認為李世民鼓動李淵起兵的方法及向突厥稱臣借兵都是不義的行為,故引《孟子》此語批評李世民為“不知義”。
    譯文:
    臣下我範祖禹評論說:一個普通百姓要想在鄉裡自立,還不能不自重,何況打算創立帝業,舉行反隋的起義,能不用正當的手段發動嗎?太宗李世民讓父親陷於有罪而迫脅他起兵,高祖私下享用裴寂奉送的女人而不推辭,又向突厥稱臣,以此取得突厥的協助,拿什麼給後人看呢?那些創業的君主,他的子孫會以他為榜樣進行效法,就像影子和回音響應實形和喊聲一樣,尤其是不能不謹慎行事的。所以唐代的君主沒有端正其家的家法,使得戎狄多次擾亂華夏,就是高祖以這種行為開其端的。有人辯解說:太宗如果不這樣做,高祖或許不會聽從,而突厥也會成為後顧之憂,做這兩件事是以權變來使事情成功。臣的看法認為不是這樣。古代稱王的人,做一件不義的事,殺一個無辜的人,來得到天下,都是不會做的。太宗怕高祖不聽從,擔心突厥成為後患,至終守住為臣的節操是可以的,豈能認為脅迫父親、向虜稱臣以取得天下是可以做的呢?這種事都可以干,也就會什麼事都敢干了。可惜啊!太宗有挽救世運的志向,有撥亂反正的纔能,卻不懂得義。
    知識鏈接
    晉陽宮
    隋王朝在太原修建的行宮。因太原古稱晉陽,故稱晉陽宮。堯把他的子孫封於此地,稱為唐,西周周成王把他弟弟姬虞封在此處,稱為唐叔虞。唐叔虞之子改國號為晉。春秋時,晉國趙簡子派人在晉水之北築城,取名晉陽。北魏高歡在太原營造了規模宏大的晉陽宮,高歡之子高洋又大規模擴建。隋煬帝楊廣即位前被封為晉王,太原是他的發祥之地,故在稱帝後對晉陽宮進一步擴建,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隋末天下大亂,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建立唐王朝後,太原稱為“北都”。唐代對晉陽宮城不斷擴建,形成了西城、東城、連城三城並立的龐大都城。晉陽三城,各有城池,又渾然一體,共有城門二十四道,進退攻守彼此呼應,互為依托。唐末五代,晉陽先是後唐的“西京”,又先後成為後晉、後漢、北漢的國都。從北齊高洋父子到隋朝楊廣,再到唐朝李淵父子,後到五代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以及北漢劉崇,一個個所謂“真龍天子”都由此起家,所以晉陽又有“龍城”之稱。宋太宗為了防止再有人從晉陽起兵,下令焚毀了晉陽城,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宋人避諱“晉陽”、“太原”之名,便設置了陽曲縣,稱為“陽曲”。宋太宗為斬斷“龍脈”,把太原街道設計成“丁”字形,取“釘”字的諧音,以釘死龍脈。
    治理天下要首先開通言路
    唐高祖建國之初,能夠聽取官員的意見,對意見提得好的人,更能馬上提升官職,賞賜物品,用意在於向更多的官員表示:大家都要向這種人學習,為了國家的利益,向皇帝不斷提出更好的建議。範祖禹評論唐高祖的這一做法,其作用不僅僅是能聽從臣下的建議,而是直接與國家興亡緊密相關,意義非常重大。他認為國家的治亂繫於言路的通與不通,這就好比一個人的全身,氣血流通而無阻滯,可使下情上通,上意下達。這樣,民眾就會知道君主在關心自己,於是產生對君主的信任之心,有什麼想法都會向君主傾訴。一個王朝,如果能夠建立君民之間的這種信任關繫,就必會興旺發達。所以範祖禹認為唐王朝在創建之初就能如此開通言路,後來的興盛強大,實屬必然。
    萬年縣①法曹②孫伏伽③上表以為:“隋以惡聞其過亡天下,宜易其覆轍,務盡下情,人君言動不可不慎。陛下今日即位,而明日有獻鷂雛④者,又百戲散樂⑤亡國淫聲,近太常⑥於民間借婦女裙襦以充妓衣,擬五月五日玄武門遊戲,非所以為子孫法也。”又言“太子諸王參僚,宜謹擇其人”。帝省表大悅,下詔褒稱,擢為治書御史⑦,賜帛三百匹,頒示遠近。
    注釋:
    ①萬年縣:縣名,唐代首都長安設京兆府,長安城外東歸萬年縣,西歸長安縣,兩縣歸京兆府。
    ②法曹:官名,掌管司法獄訟。隋稱法曹行參軍事,唐稱法曹參軍事,在州府稱司法參軍,在縣稱司法佐。
    ③孫伏伽(?-658):唐初大臣。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隋煬帝末年任大理寺史。入唐曾於武德初年上書高祖,坦言三事:“開言路”、“廢百戲散曲”、“為皇太子及諸王謹選僚友”。高祖聞後大喜,用其為治書侍御史。唐高宗曾考察群臣,以李綱、孫伏伽為,稱李綱差盡忠款,孫伏伽可謂誠直,是當時忠誠直言的名臣,敢於直言上諫有魏徵之風。貞觀十四年拜大理卿,成為朝廷重臣,永徽五年因老辭官,顯慶三年病逝於家中。
    ④鷂(yao)雛(ju):鷂為一種鷹,雛也是一種鳥。
    ⑤百戲散樂:百戲,指各種雜技。散樂,指各種民間和西域音樂,不屬於官方正統音樂,故稱散樂。
    ⑥太常:官名,掌管朝廷的宗廟祭祀等禮儀活動。又指太常官所在的官署太常寺。
    ⑦治書御史:官名,唐初沿用隋制,治書御史掌管御史大夫之事,管轄御史臺中各種事務,高宗即位後,以“治”為帝諱,改稱御史中丞。
    譯文:
    萬年縣法曹官孫伏伽向高祖上書,認為:“隋朝因為厭惡聽人批評它的錯誤而亡了天下,我朝應該改變它的覆車之轍,努力徹底了解民間情況,因此君主的言行不可不謹慎。陛下今天即位,而明天就有人獻上奇異的烏禽,另外百戲散樂乃是亡國的荒淫音樂,近太常在民間借用婦女的裙子服裝用作宮中歌妓的衣服,準備於五月五日在玄武門娛樂表演,這不是用來讓子孫仿效的做法。”他在上書中又說:“太子及諸王的屬官,應該謹慎小心選擇其人選。”唐高祖讀了奏章大為高興,頒布詔書加以褒揚,並把孫伏伽升官為治書御史,又賞賜三百匹綢緞,向天下宣布。
    臣祖禹日:國將興必賞諫臣,國將亡必殺諫臣,故諫而受賞者,興之祥也,諫而被殺者,亡之兆也。天下如人之一身,夫身必氣血周流無所壅底而後能存焉。諫者使下情得以上通,上意得以下達,如氣血周流於一身也,故言路開則治,言路塞則亂,治亂者繫乎言路而已。高祖鋻隋之所以亡,王業初基,庶事草創,而首闢言路以通下情,可謂知所先務矣。是以海內聞風,如熱者之得濯,廢者之得起,民知上之憂己而疾痛,將有所赴愬①也。唐室之興,不亦宜乎!
    注釋:
    ①赴想(su):前往告訴。想與訴同。
    譯文:
    臣下我範祖禹評論說:國家將要興旺就必定會獎賞進諫之臣,國家將要滅亡就必定會殺死進諫之臣,所以進諫的人受到賞賜,是興旺的征兆,進諫的人被殺,是亡國的征兆。天下就像人的身體一樣,人的身體必須氣血順暢流通沒有阻滯而後纔能生存。進諫的人使下面的情況得以通達於君主,君主的意旨得以傳達到下面,就像氣血在全身順暢流通一樣。所以進言之路暢通,國家就會得到治理,進言之路堵塞,國家就會發生動亂,天下的治與亂與進言之路是否相通緊密關聯。唐高祖以隋朝所以滅亡的原因為借鋻,在王業剛剛建立之時,眾事處於草創階段,而能首先開通進言之路以使下面的情況暢順無阻,可以說是知道先要致力做什麼事的了。所以天下受高祖的影響,就像炎熱的人能夠沐浴,殘廢的人能夠站起來,百姓知道皇上擔心自己的疾病而痛心,他們將會前來朝見皇上訴說自己的心聲。唐王朝的興盛,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知識鏈接
    百戲散樂
    中國古代民間人士的音樂、雜技表演。先秦時進入宮廷進行表演,宋以後逐漸分化,散樂指音樂、歌舞和雜劇,百戲指角抵和雜技等。東漢張衡《西京賦》對百戲表演有詳盡描繪,包括歌唱奏樂、化裝表演、角抵(即相撲摔跤)、武術(扛鼎、胸抵刀、筋鬥、弓箭)、雜技(如鑽圈、跳越水盤、走索、吞刀、吐火)、馬戲、馴獸、魔術等。不少出土的畫像石真實地記錄了百戲散樂表演,山東沂南東漢墓百戲畫像石中有伴奏樂隊,樂器有豎笛、排簫、竽、埙、瑟、小鼓、鐸、編鐘、編磬、建鼓等。1971年內蒙古和林格爾東漢墓出土《樂舞百戲圖》,除樂隊和舞蹈外,還有弄丸表演,同時飛擲五個彈丸;飛劍表演,人跳著將劍拋向空中;舞輪表演,人立在踏鼓上將車輪拋動;倒提表演,人在四重疊案上倒立;童技表演,一人仰臥地上,手擎樟木,樟頭安橫木,中間騎一人,橫木兩側各一人,作反弓倒掛狀。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