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憂郁的解剖(兩種封面,發貨隨機)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作者】 英伯頓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心理學經典著作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61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506104
    作者:(英)伯頓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 

        
        
    "

    編輯推薦

    伯頓坦言他寫《憂郁的解剖》是為了排遣自身的憂郁。我們雖無法確知這法子是否靈驗,但可以肯定的是,300多年來他的作品已然成了憂郁的“預防劑”。一位憂郁癥患者,寫了本厚厚的書來尋找人類內心憂郁之緣由,傳遞的卻是滿滿的正能量,告訴每個人快樂豁達的方法;還一不小心成為了經典之作,被其後各位名家引用推崇,成為一部內涵豐富的人類情感百科全書。
    這本書從古到今的崇拜者包括:塞繆爾?約翰遜、勞倫斯?斯特恩、查爾斯?蘭姆、約翰?濟慈、菲利浦?普爾曼、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塞繆爾?貝克特、錢鐘書、梁實秋、楊周翰等。據研究者統計,錢鐘書《談藝錄》《管錐編》引用《憂郁的解剖》(錢譯蒲頓《解愁論》)多達數十次,僅次於對莎士比亞、黑格爾和《聖經》的征引。
    本書1621年出版後,累計修定、擴充了五次,多次重版。400年後中文精選本內地首發,書中包括了原版書*精華的部分。

     
    內容簡介
    《憂郁的解剖》是一部解人類內心憂郁之因,並教你快樂豁達之道的書。全書部頭大、範圍廣,可謂搜羅古今、窮極八荒,潛於過往、浸入未來,並以嘲諷之態掃視當下。盡管作者伯頓所選主題乃憂郁,他卻靠了插話和題外話,談遍了幾乎人類的每一種趣味或活動。因此,這部著作可謂對人類之生活與習好的述評。它是中古思想與當代思想之間的橋梁,專制的經院哲學的挽歌。伯頓能做到這些,因為他不但是嚴謹的數學家、精準的算命師、博覽群書的學者、研究古典的專家,而且還懂得地理勘測。
    從寫法上看,他這書雖說是世上引語用得最多的,讀來卻又如小說一般輕快。他往書裡面塞的文字,也是至理名言與胡言亂語相雜糅。他生怕會把愛之憂郁講過頭,但之後他還真講過頭了。別看他沒結婚,婚姻之於他也不是什麼秘密。他嘲笑世人,同時也悲嘆世人的不幸和愚蠢。他既信科學,也從迷信。他有時粗言糙語像個寫黃書的,有時又扭扭捏捏像個假正經。他把插科打諢與神學宗教相提並論。他不故作幽默,但遠比專業的小丑要好笑。他最鄭重的時候卻顯得最輕浮,而他隨口說說的時候又最是意味深長。與惠特曼一樣,他是浩瀚無垠、包羅萬像的。他把自己連同整個古代的學問都傾注進了他的書裡,然後又巧妙地將這團大雜燴變成了一部條理分明的專著。

    《憂郁的解剖》是一部解人類內心憂郁之因,並教你快樂豁達之道的書。全書部頭大、範圍廣,可謂搜羅古今、窮極八荒,潛於過往、浸入未來,並以嘲諷之態掃視當下。盡管作者伯頓所選主題乃憂郁,他卻靠了插話和題外話,談遍了幾乎人類的每一種趣味或活動。因此,這部著作可謂對人類之生活與習好的述評。它是中古思想與當代思想之間的橋梁,專制的經院哲學的挽歌。伯頓能做到這些,因為他不但是嚴謹的數學家、精準的算命師、博覽群書的學者、研究古典的專家,而且還懂得地理勘測。
    從寫法上看,他這書雖說是世上引語用得最多的,讀來卻又如小說一般輕快。他往書裡面塞的文字,也是至理名言與胡言亂語相雜糅。他生怕會把愛之憂郁講過頭,但之後他還真講過頭了。別看他沒結婚,婚姻之於他也不是什麼秘密。他嘲笑世人,同時也悲嘆世人的不幸和愚蠢。他既信科學,也從迷信。他有時粗言糙語像個寫黃書的,有時又扭扭捏捏像個假正經。他把插科打諢與神學宗教相提並論。他不故作幽默,但遠比專業的小丑要好笑。他最鄭重的時候卻顯得最輕浮,而他隨口說說的時候又最是意味深長。與惠特曼一樣,他是浩瀚無垠、包羅萬像的。他把自己連同整個古代的學問都傾注進了他的書裡,然後又巧妙地將這團大雜燴變成了一部條理分明的專著。
    伯頓那博雜的學問、從稀世奇書中搜羅來的妙語、不失真纔又樸拙的炫學、五花八門的素材、趣味故事與說理相雜糅的寫法,以及至關重要的一點——裹在古怪文風中的奇特感情,使得該書即便對當代讀者來說都是趣味與知識的無價寶庫。《憂郁的解剖》好比一隻百寶袋,從中取寶的人既可以是抄襲者、正當的掠取者,也可以是約翰遜博士這樣的獵奇的讀者——這書“能令他早起兩個小時”。許多纔子作家都靠劫掠伯頓為我們的文學寶庫添了彩。
    這份伯頓劫掠者的名單裡你可以看到下面這些人:塞繆爾?約翰遜、勞倫斯?斯特恩、查爾斯?蘭姆、約翰?濟慈、菲利浦?普爾曼、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塞繆爾?貝克特、錢鐘書、梁實秋、楊周翰……

    作者簡介

    羅伯特?伯頓(RobertBurton,1577-1640)是一個學問淵博而性情古怪的人。他於1593年進入牛津,至1602年方得到學位,歷時9年,因為自從他進入學校到1599年一直重病纏身,深深體會了憂郁的滋味。他終身留在牛津大學,做導師、做圖書館管理,他一生埋首在圖書裡。
    他從不旅行,從未結婚,隻是博覽群籍樂此不疲,以至於死。他死於1640年1月25日,正好和他根據星像學推算出的死期非常接近,有人說他是自殺而死以證明其預言之不虛。(梁實秋撰)

    目錄
    1932 年版導言/ 霍爾布魯克? 傑克遜
    第一部分 德謨克利特二世致讀者
    第二部分 憂郁之成因與癥狀
    一、何謂憂郁
    二、憂郁的內因
    1. 過度鍛煉、孤獨、懶散
    2. 談幻想的效力
    3. 羞愧、恥辱
    4. 爭勝、仇恨、怨懟和報復欲
    5. 憤怒
    6. 不滿、憂慮和痛苦
    7. 痴迷狩獵、愛好財博
    8. 自戀、虛榮、愛虛名、好吹棒
    三、沉迷書本,兼談學者之苦

    1932 年版導言/ 霍爾布魯克? 傑克遜
    第一部分 德謨克利特二世致讀者
    第二部分 憂郁之成因與癥狀
    一、何謂憂郁
    二、憂郁的內因
    1. 過度鍛煉、孤獨、懶散
    2. 談幻想的效力
    3. 羞愧、恥辱
    4. 爭勝、仇恨、怨懟和報復欲
    5. 憤怒
    6. 不滿、憂慮和痛苦
    7. 痴迷狩獵、愛好財博
    8. 自戀、虛榮、愛虛名、好吹棒
    三、沉迷書本,兼談學者之苦
    四、憂郁的外因
    1. 教育
    2. 恐懼與驚嚇
    3. 譏諷、誹謗、挖苦
    4. 失去自由、奴役、監禁
    5. 貧窮與匱乏
    6. 其他導致憂郁的意外因素,
    如友人之死、財物損失等等
    五、憂郁之癥狀
    第三部分 憂郁之療法
    一、閑話空氣
    二、鍛煉
    三、救治不滿與不幸之良方
    1. 身體缺陷、疾病、出身低微等特殊不幸
    2. 貧窮與匱乏
    3. 奴役、失去自由、監禁、放逐
    4. 嫌棄、辱罵、侮辱、蔑視、羞辱、謾罵、
    誹謗、嘲笑等等
    四、對治療憂郁本身
    《憂郁的解剖》原書目錄
    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前言
    1932 年版導言(霍爾布魯克? 傑克遜)
    一部論述憂郁癥的專著,卻成了英文作品裡的一大消遣之作,著實讓人哭笑不得。不過,這全是機緣巧合的緣故。因為如若寫《憂郁的解剖》的人恰好不是馬可?塔普雷A一脈,他便不會抑郁消沉,也不至產生編寫一部感傷之作的念頭。羅伯特?伯頓可謂樂觀的悲觀者,若非他親口道來,我們怎麼也不會猜到他竟然憂郁成性。憂郁,之於他是大不幸,之於我們卻是萬幸,因為這正是促使他寫下這本趣書的首因。你若不信伯頓那骨子裡的好性情,不妨聽聽肯內特主教B講的故事。據他說,伯頓不堪憂郁之重負時,會離開他在牛津基督堂的書房,溜達到佛裡橋去,聽船夫們起勁兒地打嘴仗,借此來給自己找點樂子。伯頓坦言他寫《憂郁的解剖》是為了排遣自身的憂郁。我們雖無法確知這法子是否靈驗,但可以肯定的是,300多年來他的作品已然成了憂郁的“預防劑”。他那或許有些易怒然而卻充滿悲憫的靈魂依舊在其大作的後續版本中繼續前行,為無緣受惠於其生前風采的後代,闢開了種種快樂的新途徑。

    1932 年版導言(霍爾布魯克? 傑克遜)
    一部論述憂郁癥的專著,卻成了英文作品裡的一大消遣之作,著實讓人哭笑不得。不過,這全是機緣巧合的緣故。因為如若寫《憂郁的解剖》的人恰好不是馬可?塔普雷A一脈,他便不會抑郁消沉,也不至產生編寫一部感傷之作的念頭。羅伯特?伯頓可謂樂觀的悲觀者,若非他親口道來,我們怎麼也不會猜到他竟然憂郁成性。憂郁,之於他是大不幸,之於我們卻是萬幸,因為這正是促使他寫下這本趣書的首因。你若不信伯頓那骨子裡的好性情,不妨聽聽肯內特主教B講的故事。據他說,伯頓不堪憂郁之重負時,會離開他在牛津基督堂的書房,溜達到佛裡橋去,聽船夫們起勁兒地打嘴仗,借此來給自己找點樂子。伯頓坦言他寫《憂郁的解剖》是為了排遣自身的憂郁。我們雖無法確知這法子是否靈驗,但可以肯定的是,300多年來他的作品已然成了憂郁的“預防劑”。他那或許有些易怒然而卻充滿悲憫的靈魂依舊在其大作的後續版本中繼續前行,為無緣受惠於其生前風采的後代,闢開了種種快樂的新途徑。
    有關伯頓生平的細節很少,不過,過多的細節也無甚必要。不是有“書如其人,人如其書”的說法嗎?羅伯特?伯頓就是這樣的作者,而《憂郁的解剖》也正是這樣的書A。伯頓僅有的生平資料如下:1577 年2 月8日,生於萊斯特郡林德利府,全家九個孩子中排第四;先是就讀於薩頓克德菲爾德的私立學校,而後轉入納尼頓文法學校;1593年進銅鼻學院,1599 年選入基督堂學院,1614年獲神學士,兩年後任牛津聖托瑪斯教堂牧師;1630 年受恩主伯
    克利爵士喬治之助,得享萊斯特郡西格雷夫教區聖職。他擅作拉丁文和英文詩,參寫了數部學術選集,在31歲那年,還創作了名為《冒牌哲學家》的拉丁韻文諷刺喜劇。這是他生平第一部流傳下來的作品,於1615 年被改寫,並於1617年在基督堂被學生搬上舞臺。《憂郁的解剖》出版於1621 年,在作者生前共刊行五版。伯頓親見印行的最後一版是1638年那版,也就在這之後的一年他去世了,享年63歲,葬在大學的主教堂裡。其兄威廉,即《萊斯特郡紀》(1622年)的作者,在此為他立了座半身紀念像,染了顏色,栩栩如生,這遵循的是當時的舊俗。
    伯頓一生無甚波瀾。“在大學裡,”他說,“我過著一種安謐沉寂、一成不變、退隱遁世的生活。為了領悟智慧,我皓首窮經,夜以繼日地枯坐書齋裡,就算與雅典的色諾克拉底相比也不相上下。”
    這話我們信,因為職務可托人代理,也可撇下不管,無論怎樣他都勻得出時間來,盡管他身為牧師,而且有幾年還供職數地,擔了不少職務。然而,若因此便斷定創作《憂郁的解剖》這類龐雜大作必然成了其全部的事業,則又屬推演過當。須知勤奮加上以苦為樂是足以讓人在忙碌生活的餘暇中創造出奇跡來的。伯頓說來雖已離群索居,但也絕不是什麼隱士。除了擔任教堂神職外,他還做了些別的,比如自己學院的圖書館長、牛津市場的檢察官(至少供職了一年)。不過總的說來,伯頓根本還是學者、書痴。他總是愜意地幽居在自家堆滿書籍的屋裡,或待在所謂“歐洲最輝煌的學院”那宏偉的圖書館——即博德利圖書館中,研究憂郁的成因與療法,力求不當“寄生蟲”或“如此高貴的學術團體中無用又不相稱的一員”,亦不寫“任何有損於這般恢閎的皇家學院榮譽的文字”。
    像伯頓這樣的人通常說來會流於學究氣,然而其寫書的風格雖是學究式的,其看法卻遠非如此,身上也鮮有學者的壞毛病。此外,他的牧師身份亦無法見諸其文風,因為《憂郁的解剖》一書實在不大像牧師寫的——他連訓誡也顯得溫文有禮,話也說得活活潑潑的,頗有趣味,盡管按托馬斯?赫恩A的說法有那麼幾分“不諳世故”。
    不過,諸如此類的細節,我們知之甚少。因為說來也怪,盡管伯頓當初在學院裡無人不曉,其作品也頗受歡迎,可他竟落得跟莎翁一個結果——在當年的街談巷議中幾乎沒聽人提到過。除開關於他任職情況的文檔資料和零星散見於其書中的生平片段外,還從未出現任何生前涉及他的重要信息。當伯頓長眠五十餘年後,纔有安東尼?阿?烏德B在《牛津名人傳》中為其作了篇性格特寫。不過,烏德本身並沒有見過伯頓,他隻是同見過伯頓的人談過話而已,所以這位牛津史家的文字也僅為老調重彈。烏德寫的那些,從伯頓自己書裡相關的隻言片語中,我們也能知道個八九不離十。
    安東尼? 阿?烏德寫道:“他是嚴謹的數學家、精準的算命師、博覽群書的學者、研究古典的專家,而且還懂得地理勘測。不少人將他稱作嚴肅的學人、嗜書的饕餮,性情上憂郁而不失幽默;另一些相熟的人還說他為人老實、坦誠又敦厚。我自己則常常聽一些基督堂的前輩說,有他在就會有樂子——他詼諧幽默,童心未泯。按當時學院裡流行的做法,他也愛在尋常對話中夾帶詩人的詩句或古典作家的話語,不過他於此的敏捷和機巧卻是無人能及的,這便使得他越發受人喜愛了。”
    至於伯頓的樣貌,我們則可據其肖像推知。他的肖像共有如下三種:藏於銅鼻學院裡的油畫,《憂郁的解剖》一書卷首由拉?伯隆A刻制的雕版小畫像,以及牛津主教堂中的彩繪半身像。我們借此可以勾勒出這樣一幅圖景:我們這位英國的德謨克利特置身書本堆中,背景是那座彼時名聲業已顯赫的學院,與之相得益彰。他身形壯實,略有點發胖,深棕色的胡子修得很是規整,大眼睛裡閃過一縷諷刺的光,碩大的額頭則顯出智慧和好記性。他鼻子又尖又長,嘴唇跟所有見識不凡的人一樣,薄薄的,但還好下嘴皮比較寬厚。這是一張顯得纔華橫溢、若有所思、怡然自得的臉,略帶著點兒羞澀,仿佛暗示此人愛幽居勝過冒險——當然在群書中探勝又當另論。
    其實,這種面相在當時的英格蘭可謂比比皆是,即便到了現在也未絕跡。我們憑著以上綜合的描繪,大可做如此的推斷:伯頓其人雖親切卻孤僻,雖謙虛卻固執,為人友善但不至熱心過頭,寬厚而又易怒,不笑人傻隻悲憫傻人。
    至此,關於伯頓我們已談了這麼多,也細細地聽了安東尼?阿?烏德的說法,但我們還遠未觸及伯頓的靈魂,亦未摸到伯頓之為伯頓的本質。這位解剖大師真是個矛盾體。他和其他怪人一樣,不會始終如一。他宣講中庸之道卻不踐行。他寫書總是連篇累牘。他一落筆也往往“含義”多到“詞”不堪載。他這書雖說是世上引語用得最多的,讀來卻又如小說一般輕快。他往書裡面塞的文字,也是至理名言與胡言亂語相雜糅。他總不忘抱歉自己羅裡巴嗦,可剛道完歉轉身又開始喋喋不休。他生怕會把愛之憂郁講過頭,但之後他還真講過頭了。別看他沒結婚,婚姻之於他也不是什麼秘密。他嘲笑世人,同時也悲嘆世人的不幸和愚蠢。他既信科學,也從迷信。
    他有時粗言糙語像個寫黃書的,有時又扭扭捏捏像個假正經。他把插科打諢與神學宗教相提並論。他不故作幽默,但遠比專業的小丑要好笑。他最鄭重的時候卻顯得最輕浮,而他隨口說說的時候又最是意味深長。與惠特曼一樣,他是浩瀚無垠、包羅萬像的。他把自己連同整個古代的學問都傾注進了他的書裡,然後又巧妙地將這團大雜燴變成了一部條理分明的專著。這本大部頭的書,讀起來可能會把讀者累到,但寫起來他卻是不厭其煩。
    羅伯特?伯頓是個徹頭徹尾的書痴,他活在書堆裡,嗜書如命,還用大半輩子寫了本將古往今來所有書籍熔於一爐的精粹之作。這部論著出自嗜書者的手筆實乃理所應當,即便隻是各類著作的集萃,亦不失為原創之作。《憂郁的解剖》看上去像是部東鱗西爪的引語集,確實大幅地征引了他人的觀點和看法,但浮現於每頁書上的並非被征引的人而是伯頓那個“劫掠者”,躲在每句引語後面不時窺探兩眼的人也唯有伯頓罷了。這個中的緣由顯而易見,隻因伯頓堪稱精通文字馬賽克的藝術家,擅用從他人著作上扯下的碎屑紙片拼接出一幅個性鮮明的畫來。所以書本也就是他的原材料。其他的藝術家拿泥塑像,取石頭來做花樣和造型,將文字、聲韻或顏色調配和諧,而伯頓則在用引語塑造“宇宙”。他劫掠古時的著作,大多早已湮沒或毀損,然後把搜刮到的囊括到自己的構架內,這就好比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取法古羅馬遺跡,將之運用到文的教堂和宮殿中。
    伯頓時常為該書的奇譎構架而辯解不休,頗有點多此一舉,但他的辯解既非源自假謙虛,亦非出於自卑。伯頓可是從來不缺那份自負的,他深信自己能寫完這部大作,也從不懷疑自己的睿智。
    通常而言,肯去創作近五十萬言大部頭的作者,哪有會不堅信其書是值得寫的。所以,伯頓的辯解隻是遵舊俗罷了——17世紀的作品正文前都得有篇作者的辯白纔行。伯頓為他的主題辯解,為他呈現主題的方式辯解,甚至還為書名辯解。從這些辯解來看,伯頓寫憂郁並非僅僅如其在某處所堅稱的,是為了讓自己擺脫憂郁。他還有另一個理由,即憂郁實乃“不可或缺又大有裨益的主題,不像神學那般司空見慣、爭議紛紛,雖則我也承認神學為眾學科之女王”。
    而該書書名,如今看來則是再明晰不過的,他完全沒必要去援引先例,因為那時解剖類的書和現今的各種文選一樣隨處可見。至於書名的略微古怪,他則放任之,因為“如今給待售的書籍加上個新奇的書名已成了一種策略,正如雲雀飛落捕鳥網,不少喜歡獵奇的讀者也會受書名吸引而留步,好似愚蠢的過客停下來盯著看畫店裡一副怪誕的畫,卻不看其他意像明晰的作品。”——伯頓也用相似的理由來辯解他為何主要用英文來寫此書,他說“我本無意用英文來糟踐我的思想”,但若用拉丁文來寫呢,在當時又沒人肯承印。“我們那些唯利是圖的出版商隻對英文的論戰小冊子來者不拒,若是拉丁文的則根本不肯接手。”我們還是不要跟伯頓一起痛斥那些貪財的出版商,若是他們不以自身利益為計,我們哪能得見伯頓的英文大作,伯頓恐怕也會如許多飽學之士那樣湮沒於無聞。
    伯頓文風之獨特多繫其寫法上引經據典之鋪張。他堪稱這類技法的大師,其引語之龐雜、奇崛和機巧總能令讀者的心為之一振,眼為之一亮。所以在那個不乏精於此道者的時代裡,伯頓纔能夠輕易地脫穎而出,達到在警句箴言之編排上無人能及的地步。如果把這些獨特而有趣的贅詞冗言剔除掉,伯頓的散文反倒會流於直白和寡淡。伯頓的文字多虧有一種輕快、間斷的風格,纔使得他那漫漫長卷總是流暢可讀。常聽人說伯頓為文古怪,但他距我們年代已久,覺其古怪在所難免,因此這種批評是站不住腳的。伯頓雖則自覺地征引並創制了一組組的絕妙好辭,但他並不僅僅著眼於文辭的創造。伯頓不循文辭至上的做法,不像布朗和多恩會讓人覺得他們在寫就一句之後還要往後退幾步欣賞一番。伯頓的文風太過口語化,不適合那樣雕琢,其文讀來仿佛是閑談。你聽得到他聲音的抑揚頓挫,那聲音好辯而又親切,總在不厭其煩地給建議、作說明,但又總能用一個巧妙的轉折或突如其來的轉變,令你不致落入單調乏味——就算這法子失了效,他還能拿出窖藏的奇聞異事,引人入勝地一一道來。
    《憂郁的解剖》一書部頭大、範圍廣,可謂搜羅古今、窮極八荒,潛於過往、浸入未來,並以嘲諷之態掃視當下。盡管伯頓所選主題乃憂郁,他卻靠了插話和題外話,談遍了幾乎人類的每一種趣味或活動。因此,這部著作可謂對人類之生活與習好的述評。它是中古思想與當代思想之間的橋梁,專制的經院哲學的挽歌(全是格蘭維爾A在其《教條之虛妄》裡所譴責的)。伯頓其書取的是當時傳統的綱要構架,分成三大“部”,繼而又細分出許多“章”、“節”和“小節”,每部卷首均設有大、小標題之框架。除了各部和與之對應的章節外,還有一些他自認的“離題話”——其篇幅長度堪比論文,以及那“便於引入正題的諷刺性前言”——在對開本的定版中足足填滿了78頁紙。

    媒體評論

    有一定學術基礎的人也可以對某些人或書推究一番,如英國十七世紀文家蒲頓(RobertBurton,即羅伯特?伯頓)的《解愁論》(Anatomy ofMelancholy,即《憂郁的解剖》)似乎在中國不算是一部顯赫的名著,為什麼錢[鐘書]先生一引再引達數十次之多,僅次於莎士比亞、黑格爾和《聖經》?這是錢先生的偏向?還是它蘊藏著一座富礦?倘若推究不出所以然,我想會有人鼓起勇氣去啃這部又厚又大的書吧?或許還會有出版家鼓起更大的勇氣去組織翻譯出版吧?
                                                  ——學者 王依民《三種用途》

    與惠特曼一樣,他(羅伯特?伯頓,《憂郁的解剖》之作者)是浩瀚無垠、包羅萬像的。他把自己連同整個古代的學問都傾注進了他的書裡,然後又巧妙地將這團大雜燴變成了一部條理分明的專著。這本大部頭的書,讀起來可能會把讀者累到,但寫起來他卻是不厭其煩。
                                     ——英國著名作家、出版家霍爾布魯克?傑克遜

    伯頓一生隻寫了一部大書,這本書使他名垂不朽。他把一生讀書所得的資料,包括很多偏僻離奇的故事軼聞,統統塞進了這本書,使之幾乎具有百科全書的規模。
    ——梁實秋 《英國文學史》第一卷

    有人認為他(羅伯特?伯頓)是滑稽者流,把他比作拉伯雷;有人認為他是個哲學家,把他放在培根和霍布斯之間,又把他比作蒙田;不少人認為他是個一肚子拉丁文句、脫離實際的書蠹;他的《憂郁的解剖》是一部“床頭書”、古怪的掌故集、名言錄、隨處可以翻開閱讀的消遣書;也有人認為他是個主張中庸之道的理想主義者。……也許他隻是如有些人所說,為了排遣自己的憂郁,也許是為了匡時濟世,他確有目的,隻是他達到目的的方式十分別致,這是使它成為一部奇書的一個原因。《文心雕龍?辨騷》裡有兩句話:“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伯頓可以當之無愧。
    ——楊周翰 《十七世紀英國文學》

    伯頓那博雜的學問、從稀世奇書中搜羅來的妙語、不失真纔又樸拙的炫學、五花八門的素材、趣味故事與說理相雜糅的寫法,以及至關重要的一點——裹在古怪文風中的奇特感情,使得該書即便對當代讀者來說都是趣味與知識的無價寶庫。
                                          ——英國文學史家、評論家托馬斯?沃頓

    在線試讀
    第二部分 憂郁之成因與癥狀
    二、憂郁的內因
    1. 過度鍛煉、孤獨、懶散
    適度乃最佳之事,因而適度鍛煉纔是強身健體之不二良方。反之,無度濫用、用非其時則至為糟糕。費尼琉斯A引蓋倫B所述,說道:“過多的鍛煉和疲憊會損耗精,凍僵人的身體。按自然律本該被消化和排解掉的體液,也會隨之攪動起來,變得洶湧澎湃,如滾滾波濤,到處去影響和擾亂身心。”同樣地,若用非其時,比如在胃脹之時,或體液未調之際,也是有害無益。弗克休斯C對此大加撻伐,認為德國男學童如此頻繁地患疥瘡病,全是因他們剛喫完飯就立即鍛煉的緣故。拜耳D也給出了反對如此鍛煉的告誡,因為“這會腐壞胃裡的食物,將未經消化的生汁液帶入血管中,從而腐化和攪亂人之生氣”(萊門尼斯A語)。克雷托B同樣反對在餐後進行任何形式的鍛煉,認為這是體液之調和的最大敵人、和體液腐壞的原因,會讓人生出許多這樣或那樣的病來。這也難怪薩拉斯特?薩爾維安努斯C、裡奧納圖斯? 賈奇努斯D、墨丘瑞裡斯、阿庫蘭努斯E和其他許多人會認定不適度之鍛煉為憂郁癥的一種至烈的成因。
    與鍛煉相對的是懶散(貴族之標識)或缺乏鍛煉。懶可說是敗壞身心的禍根、滋養叛逆的奶媽、苛待紀律的後母、慫恿使壞的主使。它是七大重罪的一宗、各種痼疾的唯一病根,或者如古阿爾特所稱的——惡魔的床墊、枕頭和臥榻。“由於大腦從未休息,老在想東想西,若不為正事所占據,思緒便會自行湧到憂郁裡去。”“懶散之生活與過度過猛之鍛煉相仿,亦能給我們造成傷害,”克雷托說,“這會使人體內布滿黏液F、渾濁的體液和各種阻塞物,如稀粘液、粘膜炎液等等。”拉瑟斯G將其算作憂郁癥的最大成因。“據我所見,”他稱,“懶散生憂郁之體液最盛。”蒙塔圖斯也以自身經驗支持他,“懶散的人要遠比忙於工作或營生的人更易患上憂郁癥。”普魯塔克則視懶散作心靈疾患的唯一原因,曾言:“有人精神紊亂,正繫懶散所致。”懶散生憂郁之迅疾、增添和延續憂郁之頻繁,無出其右。
    憂郁癥實乃一切懶人之通病,與之分離不開。他們生活安逸,喜靜惡動,無所事事,總歸沒啥事兒干。就算有吧,卻又是那樣怠惰,散漫不堪,一副什麼事也不想做的樣子,連簡單如穿衣、寫信這類必要的事也懶得動手。他們寧可坐在那兒凍得發麻,冷得直打顫,也不肯起來活動活動,用簡單和可行的方法驅寒取暖——怪不得他們會受憂郁的折磨。尤其對於一些之前忙於營生、廣於結交,而後卻突然過上了孤寂生活的人來說,這就更是如此了。憂郁癥會折磨其靈魂,瞬息之間將他們攫住。若有活動、閑聊、工作、運動、消遣可做,或能待在喜歡的朋友堆裡,他們還會覺得舒坦自在,而一旦獨處或閑散下來,則會即刻痛苦不堪。對他們而言,一日、甚至一時之孤獨所帶來的痛苦能抵過從一周之鍛煉、勞作與相聚中得來的快樂。隻要一孤單,憂郁便會迅速地纏上他們,帶來難以承受的痛苦。連聰明如塞內加也說,“我寧可病倒也不願閑下來。”

    第二部分 憂郁之成因與癥狀
    二、憂郁的內因
    1. 過度鍛煉、孤獨、懶散
    適度乃最佳之事,因而適度鍛煉纔是強身健體之不二良方。反之,無度濫用、用非其時則至為糟糕。費尼琉斯A引蓋倫B所述,說道:“過多的鍛煉和疲憊會損耗精,凍僵人的身體。按自然律本該被消化和排解掉的體液,也會隨之攪動起來,變得洶湧澎湃,如滾滾波濤,到處去影響和擾亂身心。”同樣地,若用非其時,比如在胃脹之時,或體液未調之際,也是有害無益。弗克休斯C對此大加撻伐,認為德國男學童如此頻繁地患疥瘡病,全是因他們剛喫完飯就立即鍛煉的緣故。拜耳D也給出了反對如此鍛煉的告誡,因為“這會腐壞胃裡的食物,將未經消化的生汁液帶入血管中,從而腐化和攪亂人之生氣”(萊門尼斯A語)。克雷托B同樣反對在餐後進行任何形式的鍛煉,認為這是體液之調和的最大敵人、和體液腐壞的原因,會讓人生出許多這樣或那樣的病來。這也難怪薩拉斯特?薩爾維安努斯C、裡奧納圖斯? 賈奇努斯D、墨丘瑞裡斯、阿庫蘭努斯E和其他許多人會認定不適度之鍛煉為憂郁癥的一種至烈的成因。
    與鍛煉相對的是懶散(貴族之標識)或缺乏鍛煉。懶可說是敗壞身心的禍根、滋養叛逆的奶媽、苛待紀律的後母、慫恿使壞的主使。它是七大重罪的一宗、各種痼疾的唯一病根,或者如古阿爾特所稱的——惡魔的床墊、枕頭和臥榻。“由於大腦從未休息,老在想東想西,若不為正事所占據,思緒便會自行湧到憂郁裡去。”“懶散之生活與過度過猛之鍛煉相仿,亦能給我們造成傷害,”克雷托說,“這會使人體內布滿黏液F、渾濁的體液和各種阻塞物,如稀粘液、粘膜炎液等等。”拉瑟斯G將其算作憂郁癥的最大成因。“據我所見,”他稱,“懶散生憂郁之體液最盛。”蒙塔圖斯也以自身經驗支持他,“懶散的人要遠比忙於工作或營生的人更易患上憂郁癥。”普魯塔克則視懶散作心靈疾患的唯一原因,曾言:“有人精神紊亂,正繫懶散所致。”懶散生憂郁之迅疾、增添和延續憂郁之頻繁,無出其右。
    憂郁癥實乃一切懶人之通病,與之分離不開。他們生活安逸,喜靜惡動,無所事事,總歸沒啥事兒干。就算有吧,卻又是那樣怠惰,散漫不堪,一副什麼事也不想做的樣子,連簡單如穿衣、寫信這類必要的事也懶得動手。他們寧可坐在那兒凍得發麻,冷得直打顫,也不肯起來活動活動,用簡單和可行的方法驅寒取暖——怪不得他們會受憂郁的折磨。尤其對於一些之前忙於營生、廣於結交,而後卻突然過上了孤寂生活的人來說,這就更是如此了。憂郁癥會折磨其靈魂,瞬息之間將他們攫住。若有活動、閑聊、工作、運動、消遣可做,或能待在喜歡的朋友堆裡,他們還會覺得舒坦自在,而一旦獨處或閑散下來,則會即刻痛苦不堪。對他們而言,一日、甚至一時之孤獨所帶來的痛苦能抵過從一周之鍛煉、勞作與相聚中得來的快樂。隻要一孤單,憂郁便會迅速地纏上他們,帶來難以承受的痛苦。連聰明如塞內加也說,“我寧可病倒也不願閑下來。”
    懶可分為身懶與頭懶。所謂身懶,其實是一種身體上的怠惰狀態,它能使人身體麻木、大腦遲鈍。換種說法,就叫做疏於鍛煉。
    若我們願相信費尼琉斯的話,它會“引來不調的體液、黏液、廢液,澆滅天然的體熱,鈍化人的精氣,從而使其懶得去做無論任何的事”。正如蕨和各種雜草生於未耕之地,黏液亦然,生於懶散之軀。
    久居馬廄從不馳騁的馬和常住鷹棚不曾高飛的鷹均易患病,唯有任其自由馳騁翱翔,方能免除此類煩擾。懶狗尚且要生疥癬,懶人豈能逃脫病痛?而心智之懶,其害處又遠勝身體之惰——天賜我智慧,而竟棄之不用,此乃人格染疾、靈魂生鏽,乃至瘟疫附身、罪孽深重是也。“正如止水之中易生穢蟲(水與空氣若不被風吹蕩也會自行腐壞),懶人腦中也易生邪惡墮落之思”——靈魂因此而受污。
    毫無外患的共和國可能會爆發內戰,而懶散的身體則可能因無所適從而被憂慮、悲傷、無端的恐懼、不滿、猜忌所壓制和困擾。它們折磨懶人的心靈,啃噬人的肚腸,使之難得片刻安寧。因此我敢說,隻要一個人是懶散的,不管其境遇如何,不管其如何富足、幸運、美滿、交遊至廣,如何無所不有,稱心如意,毫無缺憾,隻要他懶散,便會永不得快樂,永不得安寧,便會嘗透無盡的疲憊、無盡的病痛、無盡的苦惱、無盡的不快,便會一直哭泣、嘆息、悲傷、猜忌,覺得一切都跟自己過不去,希望早日死去,要不就完全沉浸在種種愚蠢的幻想之中。
    這也正是如此多的城裡鄉下的達官貴人、紳士淑女之所以會為憂郁而受罪的原因,因為懶散乃貴族的附屬物。他們視工作為恥辱,整日遊戲、娛樂、消遣,纔不肯喫苦、做事兒呢。他們敞開肚子喫喝,養尊處優的,沒有所謂鍛煉、行動、工作(我說過他們干不了活),隻是耽於欲念,以致其體內滿是粘稠的、不調和的體液和污濁之氣,腦子也變得煩亂、獃滯、沉悶等等。什麼憂慮、妒忌、對疾病的懼怕、慍怒、啼哭,也會纏上他們,成為其家常便飯。因為恐懼和幻想在懶散之軀裡有何事不敢為?它們又有何亂不敢添?
    以色列的子孫曾在埃及小聲抱怨法老王,法老便命他的下官讓其工作翻倍,逼他們自己采集麥稈,來捏制所有的磚塊。因為猶太人肆意造反、閑中生惡的唯一原因是“他們懶”。若你無論行至何處,都會聽到和見到太多不滿的人、數不完的各種委屈、無端的抱怨、恐懼、猜忌的話,改變這的最佳辦法便是讓他們干活兒,好多使下他們的腦子。因為歸根結底,他們太懶了。誠然,他們要搭會兒空中樓閣,靠想像的快樂來安撫自己,但終歸他們將飽嘗膽汁般的苦楚。要我說,他們還是會不滿、猜忌、恐懼、妒忌、悲傷和自憂自擾。
    隻要他們是懶的,便沒法子讓他們樂起來。正如蓋琉斯所言,閑得不知如何打發時間的人,較之埋首營生者,總會有更多的煩心事、憂慮、傷感、精神的痛苦。一個懶人,他接著說,不會知道何時是好、該有什麼、或應去哪兒。他剛到一地,就想離開。他煩萬事,厭一切,厭倦了人生,在家在外均感不快。他隻是獨個兒地閑蕩和過活。一個年輕人就像是棟漂亮的新房子,木匠本把它蓋得好好的,悉心維護之,用料也結實。但糟糕的房客卻任由雨水滲入,不予修繕,致其最終坍塌腐朽等等。同理,我們的父母、導師、朋友,於我們年輕時不遺餘力地施與我們各種品行的教育。但待我們自立後,懶散卻如暴風雨將所有的道德意向從我們腦中一掃而空。頃刻之間,因為懶惰等壞品性,我們便變得一文也不值。
    與懶散成雙成對、相依相伴的是過度的孤獨。據醫家所言,孤獨是成因也是癥狀。不過此處隻談成因,如此便可分兩類,即強制型孤獨和自發型孤獨。強制型孤獨通常見於學人、僧侶、修士、隱者,他們因特殊的規定和生活方式之故,而不得不斷絕與他人的一切往來、社交,去過獨居一室的生活。比如眼下的加爾都西會教士即為一例,他們按規定不得食葷、喧鬧或外出;又比如身陷囹圄、或困於荒郊的人,則根本無人相伴。許多住在偏僻宅子裡的鄉紳也是這樣。他們要麼強忍孤獨,要麼成天大宴賓客,搞得自己入不敷出,否則便隻得放下身段,與僕人和雇工這些下等人、脾性迥異之輩交流。當然,他們也可學著去小旅店或酒館與下流之徒廝混,沉迷於各類非法娛樂、或放蕩的門道中,以此來排遣孤獨。此外,有不少人則由於缺少錢,或過於擔心丟臉、獻丑,或因了害羞、卑下、無知,而被拋到孤獨的巨石上,沒法子去主動與人結交。對這些可憐蟲來說,最自在的地方莫過於沒人會揭起其苦楚的去處。強制型孤獨在下一類人中發作和生效最快,他們原先在好友間、大家庭中或人口稠密之城裡快活慣了,無時無刻不在消遣娛樂。但後來卻突然被困在了偏遠的鄉間農舍裡,自由受了約束,日常來往也遭了阻絕。孤獨對此等人而言是非常惱人的、至為乏味的,實乃大煩惱之突如其來的起因。
    自發型孤獨和憂郁癥是老熟人,它如塞壬A、鞋撥子或斯芬克司B,能引人入憂郁那去而無返的深淵。一個主要的成因——皮索如是稱之。以下種種起先對憂郁的人來說是倍感適宜的,比如整日躺床上,寸步不離廂房,或獨步於僻遠的植叢中、綠樹清水間、溪流兩畔,或想些高興和快樂的事兒——這影響他們最深,可說是“一種愉快的昏聵”和“最悅人的妄想”。他們最大的樂子就是像這樣子抑郁、搭建空中樓閣,比如暗自痴笑啦,或扮演數不盡的各類自己假想和痴想的或曾見別人扮過、當過的角色之類的。這些玩意兒開初的確很惹人高興,能令其整日整夜不睡地、甚至整整數年地,獨浸在這些個沉思和奇想當中,如在夢裡一般,不願被喚醒,也不願好夢被打斷。他們飄渺的幻想是如此舒心愜意,竟致其將日常工作和必須的事務拋諸腦後,變得沒辦法去管這些,幾乎做不了任何學問或營生。這類古怪且誘人的幻想是那般隱秘地、深入地、急促地、不斷地,纏上、爬進、潛入、占據、征服、擾亂和妨害了他們,使其無法,要我說,干正事兒、逃遁開來或抽身而出,隻得不住地沉思、抑郁和放任自流,好似被夜裡的惡魔牽著在荒野上遊蕩一般。
    他們在滿是擔心和掛慮的憂郁之思的迷宮裡一個勁兒地奔跑著,無法自制亦不願自制,更不易脫身,正如諸多的鐘表不能為自個兒上緊或擰松發條,隻能一直跟著那些奇思異想跑。然而此境終將被壞事打破,待到夢醒後,他們會因早已習慣了空想和獨處而容不得與人交結,除了那些粗鄙的和倒胃口的事外,什麼也思考不進去。恐懼、懊惱、猜忌、“巴佬式的害羞”、不滿、擔憂和厭世感,會於瞬息間殺他們個措手不及,使他們想不了別的,隻是一味地疑神疑鬼。他們的眼睛剛一睜開,憂郁這可怖的瘟疫就緊緊地攫住了他們,嚇破了他們的魂兒,在其大腦中上演可怕的幻像,使其愈加難以逃脫——不論何種努力、哪般勸告都無濟於事。“致命的箭還留在他們的腰裡”,他們無力撥除,也抵抗不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