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美]傑西·貝林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心理百科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26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5742604
    作者:[美]傑西·貝林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排名前25位好書之一;《美國大西洋月刊》排名前11的優秀心理學著作之一。《自然》《科學家》《新人文主義者》《科克斯評論》等期刊傾力推薦。


    ★ 歐盟執委會“20計劃”,吸納14所大學的心理學、經濟學、哲學、生物學各領域*人纔,耗時3年的研究成果。


    ★人類是一種擁有理性而又時常自相矛盾的生物,不看這本書,你就無法了解人類的那些想法因何而來。


    ★通過這一場盛大的關於人類信仰的哲學和心理學上的精彩辨析,作者試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既科學、又充滿人文關切的結論——“不要去在意上帝的想法,我們可以為彼此而活。”


    ★人為什麼喜歡在大事前祈禱?人什麼寧願相信自己的親人去世後是到了一個幸福的天堂?人們為何會具有這些信念?這些問題都是人的思維和意識的產物。而本書,則是對於人的信念、信仰這一問題的科學的解讀。

     
    內容簡介

    信仰是一種本能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圍繞人的心智模式的發展來解讀,人不同於其他動物所具有的一些現像,如人為什麼喜歡在大事前祈禱?人什麼寧願相信自己的親人去世後是到了一個幸福的天堂?人們為何會具有這些信念?這些問題都是人的思維和意識的產物。而《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則是對於人的信念、信仰這一問題的科學的解讀。本書要談的不是宗教,也不是有神、無神的論辯,而是一場綜合心理學、哲學與流行文化的盛宴。藉由貝林深刻而機智的引導,我們將獲得關於人類腦部與心理機制的全新視野,同時開啟一場新穎、有趣、充滿智慧與幽默的思考旅程!

    作者簡介

    傑西·貝林(Jesse
    Bering)


    著名進化心理學家,供職於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任認知和文化研究所所長,同時是歐盟執委會耗資20、費時3年的大型研究計劃“解釋宗教”的主要成員之一。貝林的專業能力備受肯定,並以平易近人的科普寫作風格聞名。他的文章常發表在《科學美國人》《經濟學人》《衛報》《紐約時報》等刊物。

    目錄
    001/一、為什麼我們會思考生命的意義
    人類與其他動物有著實質的、進化心理學上的區別,即人類擁有思考問題的能力。而這一大腦的進化,使得我們擁有了自發思考生命意義的能力。

    039/二、假如生活沒有了目的,生命失去了意義
    事實上,你的存在很大部分是因為某個特定的精子肩負了一個重大使命,超越其他兄弟姐妹精子,在戰勝成千上萬個與之競爭的細胞後,一馬當先地鑽進了你母親那營養豐盛的卵子中。於是,你能夠獨一無二地存在,要感謝於此。可為什麼我們寧願更多地將自己歸功於是具有一定意義的特定存在,而不是這種復雜的生殖事實呢?

    083/三、自然征兆的心理意義
    我們人類喜歡在預料之外的自然事件當中尋找有意義的信號,而為了感知到任何事件的意義,我們就需要思維。但自然事件在經過思維過濾後,是要在頭腦內進行主觀解讀的。於是,我們對於事情的解釋,並不一定能夠反映我們所感知到的任何本質的事實。

    115/四、模擬約束假說
    模擬約束假說,即在試圖想像死亡是什麼感覺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利用自己的意識經驗作為背景。然而,死亡並不像任何我們曾經經歷過的事物。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試過有意識地去體驗無意識狀態。

    001/一、為什麼我們會思考生命的意義


    人類與其他動物有著實質的、進化心理學上的區別,即人類擁有思考問題的能力。而這一大腦的進化,使得我們擁有了自發思考生命意義的能力。


     


    039/二、假如生活沒有了目的,生命失去了意義


    事實上,你的存在很大部分是因為某個特定的精子肩負了一個重大使命,超越其他兄弟姐妹精子,在戰勝成千上萬個與之競爭的細胞後,一馬當先地鑽進了你母親那營養豐盛的卵子中。於是,你能夠獨一無二地存在,要感謝於此。可為什麼我們寧願更多地將自己歸功於是具有一定意義的特定存在,而不是這種復雜的生殖事實呢?


     


    083/三、自然征兆的心理意義


    我們人類喜歡在預料之外的自然事件當中尋找有意義的信號,而為了感知到任何事件的意義,我們就需要思維。但自然事件在經過思維過濾後,是要在頭腦內進行主觀解讀的。於是,我們對於事情的解釋,並不一定能夠反映我們所感知到的任何本質的事實。


     


    115/四、模擬約束假說


    模擬約束假說,即在試圖想像死亡是什麼感覺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利用自己的意識經驗作為背景。然而,死亡並不像任何我們曾經經歷過的事物。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試過有意識地去體驗無意識狀態。


     


    141/五、為什麼壞事會發生在好人身上?


    生命是不平等的,然而又是平等的。生命本身就是矛盾的共同體。“為什麼壞事會發生在好人身上?”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就是把對像限定在了一個有頭腦、有道德的人,或者至少是一個在幕後小心翼翼操控的煽動者身上。一旦壞事不幸地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就會追根究底問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181/六、心理學視角下的人際溝通和流言蜚語


    也許你並不在意別人會怎麼看你,而且在這一點上你的確做得比很多人好,但大多數人在知道自己那些消極的方面——道德犯罪、可疑意圖、尷尬癖好、身體瑕疵——被別人發現了,或者面臨被揭露的境地時,都會感到十分痛苦。幸運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經掌握了在行為上扼殺掉我們原始欲望的技巧,自覺遵守道德規則。


     


    221/七、你選擇短暫的一生如何過,全然在你自己


    你選擇利用你短暫的主觀存在來做些什麼,全都取決於你自己。我們那稍縱即逝、沒有超自然體影響的生命都存有特定的生命意義,如果你選擇忽略它,那也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隻是,很多機遇就擦肩而過了,然後你就死去。


     


    232/致謝

    前言
    在我即將要訴說的這段小插曲發生前二十幾年,在歐洲大陸的某個地方,一隻性情暴躁的母雞產下了這枚特別的蛋,隨後它被人用針刺破,排淨了裡頭的卵黃,然後被一位心靈手巧的藝術家捧在了手中。這位匠心獨運的藝術家花了無數個小時,在上面手繪出了一幅惟妙惟肖的亞洲舊社會景像。隨後,這位專長於這一類媚俗手工藝品的藝術家就將這枚蛋,連同一些類似的小工藝品一起賣給了當地的一名小商販,而這位小商販又將其小心翼翼地陳放在了一家街邊紀念品商店的前窗玻璃內。終,窗內的它吸引了一名年輕的德國女孩的眼球。女孩深深地迷戀著這枚蛋,並買下了它。不久之後,她將其供奉在了自己的公寓內,其後以黑森林作為背景;後來她又用層層的棉紙細心地將蛋包好,放進她的手提包內,虔誠地為它的安全運輸做了禱告,然後帶著它踏上了橫跨大西洋的旅程,到了美國一個中產階級社區,在那與她新任的軍人丈夫一起生活。而就在那裡,在她那個樸實無華的新家的休息室內,一個擺滿愛情小說以及她早期生活的小玩意的書櫃裡,她為它找到了一個舒適的小角落,並用一個微型的展示支架小心地架起來了。一年多以後,她生了一個兒子,叫彼得。後來彼得和對街一位小男孩成了好朋友,而我,就是那個男孩的跟屁蟲小弟弟。一個悠閑的夏日午後,跟屁蟲小弟弟無意中走進了這個德國女人家的休息室,他看到了這枚蛋,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獃獃地盯著它不放,然後7歲的他不小心就把在手裡把玩的這枚蛋弄壞了。

       
    在我即將要訴說的這段小插曲發生前二十幾年,在歐洲大陸的某個地方,一隻性情暴躁的母雞產下了這枚特別的蛋,隨後它被人用針刺破,排淨了裡頭的卵黃,然後被一位心靈手巧的藝術家捧在了手中。這位匠心獨運的藝術家花了無數個小時,在上面手繪出了一幅惟妙惟肖的亞洲舊社會景像。隨後,這位專長於這一類媚俗手工藝品的藝術家就將這枚蛋,連同一些類似的小工藝品一起賣給了當地的一名小商販,而這位小商販又將其小心翼翼地陳放在了一家街邊紀念品商店的前窗玻璃內。終,窗內的它吸引了一名年輕的德國女孩的眼球。女孩深深地迷戀著這枚蛋,並買下了它。不久之後,她將其供奉在了自己的公寓內,其後以黑森林作為背景;後來她又用層層的棉紙細心地將蛋包好,放進她的手提包內,虔誠地為它的安全運輸做了禱告,然後帶著它踏上了橫跨大西洋的旅程,到了美國一個中產階級社區,在那與她新任的軍人丈夫一起生活。而就在那裡,在她那個樸實無華的新家的休息室內,一個擺滿愛情小說以及她早期生活的小玩意的書櫃裡,她為它找到了一個舒適的小角落,並用一個微型的展示支架小心地架起來了。一年多以後,她生了一個兒子,叫彼得。後來彼得和對街一位小男孩成了好朋友,而我,就是那個男孩的跟屁蟲小弟弟。一個悠閑的夏日午後,跟屁蟲小弟弟無意中走進了這個德國女人家的休息室,他看到了這枚蛋,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獃獃地盯著它不放,然後7歲的他不小心就把在手裡把玩的這枚蛋弄壞了。


    沒有人注意到這場小小的意外,我趕緊把這個碎了的藝術品放回原位,並且稍微調整了一下擺放的角度,好限度地讓破了的部位不被人注意到,然後那一整天我都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好吧,基本上也是的。一個星期後,我偶然聽到彼得告訴我哥哥,這樁罪行已經被發現了。對於心愛的蛋是怎麼造成無法復原的破壞的,他母親已經有了幾種猜想,他說——在所有人當中,有一個非常確定但又不好意思懷疑的目標——我。而當我面臨這一局面——經過了初含沙射影的暗示到後來赤裸裸的指控——又有懾於那位德國女主人的憤怒時,我立馬就否認了自己的罪行。後來,為了讓他們不再纏著我不放,我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我對天發誓自己沒有做過那件事!


     


    讓我們來客觀地看待這件事情:在一條死胡同的某個地方,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偷偷地弄壞了一枚華麗的彩蛋,而這枚彩蛋的女主人一開始就深深地迷戀著它,小男孩因為害怕受到懲罰,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人,而且後還對天發誓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在那個年代,其實這件事並沒有確切構成什麼罪行。但是在我看來,那一刻我的行為和其他人所能犯的惡劣的罪行是同等性質的,因此我對天發誓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合情理的,所以從此以後這件事情也就再也沒被提起過。其間又過了幾個星期,我的睡眠變壞了,胃口也沒了;而幾天後當我收到一個肮髒的小碎片時,我就明白了,我被懲罰了。我幾乎完全是主動向我的父母供出我的懺悔的。我像一條讓人厭惡的狗一樣,心裡想著:老天啊,你想怎麼懲罰我就怎麼懲罰我吧,我做了錯事。


    要知道,我可是無神論者呢。


    多年以後,當我長成了一位青少年,我的母親被診斷出癌癥,那時的感覺就是,似乎我母親所遭遇的境地在某種程度上是和我所犯下的罪行相關的(比大多數青少年所犯的錯都更嚴重,這點我是肯定的,但也不是什麼大到要載入史冊的罪行)。我的本質是壞的,這種感覺在心底冒著泡;命運是想把我孤立出來,好給予我特殊的懲罰。


    問題是,那時候我本來並不應該承認自己有這些想法的。我心裡明白,我母親即將要死這個事實,一定有一個富有邏輯性的生物學上的解釋。而且,如果命運想暗示我,我母親狀況欠佳的健康有可能是我或者母親自己犯下的那些不為人知的道德罪行所造成的,我壓根不會相信。


    現在,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了,我成了一位研究宗教的無神論心理學家,而我自己對於生命意義和命運的興趣,是我事業的關鍵動力之一,始終維持著我在學術上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又是推動我事業發展的燃料。我很想知道,人們對於生命意義的觀念到底來自哪裡。有沒有可能它真的就是與生俱來的?


    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們將會繼續探討生命意義這個問題。也許你也已經很熟悉那些出自普通人的,關於“這是命運的安排”“生命本該是這樣子”的說法。而幾乎所有的這些故事,都像是一個與人類情感上的幸福相關的需求賬戶。舉個例子,如果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多數人都相信生命是存在意義的呢?”然後去問我高中時好的一個朋友,或者問住在喬治亞州的貝蒂·蘇( Betty Sue)阿姨,又或者問北愛爾蘭這裡我所在的小村莊的一位寵物店店主,毫無疑問他們都會像下面這樣回答:“唔,這很簡單啊,因為人們需要……(下面就要填空:感覺到世界上有更加強大的事物存在;在生活中感覺到某種目的性;在生活中得到慰藉;降低生活中的不確定性;某種可以信賴的事物。)”


    實際上,我認為這種回答並不是完全缺乏理性的,但又的確覺得他們隻是在回避問題。他們完美地自圓其說,留下我們絞盡腦汁地思索為什麼我們需要感覺到世界上有更加強大的事物存在,或者為什麼開始的時候需要感覺到目的性等等。其他動物也會有這種生存需要嗎?而如果沒有的話,又為什麼它們會沒有呢?而且,要是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的話,我們在這方面的表現就會變得很奇怪,至少,以跨物種的、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就是會覺得奇怪。就像西班牙的作家烏納穆諾所寫的那樣:


     


    大猩猩、黑猩猩、猩猩,以及它們所屬的種,一定都把人類當成了一種弱小的動物,他們那些奇怪的風俗就是用來堆積出死亡的。為什麼?


     


    在我讀研究生的那時候,我花了幾年時間做了一個關於黑猩猩的心理學研究調查。那組用來做研究的7個實驗動物被安置在了一個十分寬敞,無菌,而又非常無聊的生物醫學設備內,與此同時,我們又將另外的數百個大猩猩——也就是我們的近親物種——關在了倉庫內,利用藥物進行一些侵染測試。我看過了太多這些動物處在痛苦與不安中的情景,因此我一直試著不再重回那些日子。但我會想,如果人類處在和這些黑猩猩同樣無助的境地,那麼一些問題——特別是:這麼殘酷滑稽的角色反轉情況的發生到底有何意義呢——肯定就會浮上很多人的心頭。


    那麼,到底什麼纔能回答那些在我們人類頭腦中瞬間爆發出來的那堆關於“為什麼”的問題:那些對痛苦與不幸做出回應的,以及那個暗示我們違背了某些潛在的、作為個體的我們和生命之間的道德規則的問題?也許我們可以讓自己相信,我們問出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為了幫助我們了解為什麼在遭遇不幸(以及好運)的時候,我們頭腦裡都會想到命運,我們將會從認知科學的發現中抽取出主要的觀點。宗教認知科學調查者們提出:生命意義思維和其他任何一種類型的思維一樣,都是某個偶然會犯錯的大腦所創造出來的。而迷信思想,比如想像出一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因果關繫,則被描繪成是某個進化得不夠完美的大腦的產物。這樣,也許也就可以理解在這個領域的學者除了少數幾個以外,都會把生命信仰看作是我們思想進化的一個次要的副產品。確切地說,學者們通常認為生命意義思維本身並沒有特定適應性變化的生物學功能,但又可以看成是其他心理學上的適應性變化的殘餘物(原理有點類似於男性乳頭由於違背人類身體進化的計劃而成為無用的殘留物)。這個觀點是由進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提出的,他曾在書中寫道:


     


    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都將生命意義信仰看作另外的某些事物的一個附屬產品,我也是當中的一個。也許我們感興趣的特性(這裡指的就是宗教信仰)本身並沒有自己直接的生存價值,但卻是另外某個有著生存價值的事物的附屬產品……個體某些行為可以並不起任何作用,也可以是一個不幸的副產物,由某個在其他情況下曾經十分有用的潛在心理傾向所產生。


     


    然而,那些支持進化上的副產品這一說法的理論學家也許過於草率了點,他們忽視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對生命意義的相信也許是幫助我們的祖先生存下來並繁衍後代的東西。如果是這樣,那麼正如其他任何一個進化了而得以適應環境的物種一樣,我們會臆想出某些超自然體的概念,來幫助我們解決進化史上某個特定的適應性問題,或者至少也能為我們找到這些問題的意義。


    隨著語言的進化,對於我們的祖先來說,對行為的限制就成為重中之重的事情,因為現在的第三方就算當時不在某個事件的現場,他們也能在之後幾天甚至幾周之後發現肇事者的所作所為。如果他們不能在面對誘惑的時候控制住自己的自私,或者假如哪怕被隻有一個目擊者看到了他們那些擾亂社會秩序的言行,我們的祖先就會愚蠢地輸光他們的榮譽——以及從那以後他們的生殖利益。而我們現在研究的心理偏差理所當然地就給了我們的祖先去思考他們的所為的理由。


     


    在新的宗教認知科學中,其中一個重要而又不經常被人提起的觀點就是:有可能長期以來我們研究的生命問題都是完全錯誤的。也許“生命意義”這一問題更多地是心理學家所要研究的,而不屬於哲學家、物理學家或者甚至神學家的研究範疇。所以不妨把《聖經》手稿擱到一旁。正如研究語言獲得基礎認知機制的科學家不會花心思去了解兒童床頭故事的特定情節一樣,宗教認知科學也並不會過多地關注奇妙的寓言能帶給我們的啟發。相反,在精心剔出信仰中與心理學相關的骨架時,我們注重的是一些已經存在的基本要素,即明白那些超自然的事物並不是什麼魔法,而很明顯就是某種形式的有機體,即大腦的一種功能。


    我應該提醒你,我一向不善於咬文嚼字,而我們即將著手面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的問題:生命真的有先設的意義嗎?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可以解釋你的存在?在你的軀體死亡之後,靈魂還能繼續存活嗎?又或者,命運和生命意義,它們僅僅隻是一繫列誘惑人的、屬於人類大腦異常進化範疇的認識錯覺?似乎大自然總有一些錦囊妙計來確保我們會因為這些壯觀的詭計而上鉤、任其宰割。


    當然,根本的就是你必須自己判斷你那由進化了的認知基本要素所產生的主觀心理學效應是否反映了某個客觀的現實。又或者,也許你將會認識到,和我們一樣,你也隻是自然選擇有史以來成功的惡作劇當中一個無助的無名小卒,對完滿完成這一構思,以及這種盲目聰明的想法置之一笑。


    不管怎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需要哪種類型的思維纔會在開始的時候想到命運,而其中一個關鍵因素——事實上也許也是關鍵的一個——就是能夠考慮到所有其他類型的思維。


    那麼,讓我們繼續探討吧!

    媒體評論
    本書對此極具爭議性的課題,提出了平衡而嚴謹的論述。
    ——《自然》(Nature)

    一場綜合心理學、哲學與流行文化的盛宴。
    ——《新人文主義者》(New Humanist)

    貝林行文機智,善用例子與比喻,讓他的論點幾乎像是常識,而非艱澀的科學發現。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

    本書對此極具爭議性的課題,提出了平衡而嚴謹的論述。


    ——《自然》(Nature)


     


    一場綜合心理學、哲學與流行文化的盛宴。


    ——《新人文主義者》(New Humanist)


     


    貝林行文機智,善用例子與比喻,讓他的論點幾乎像是常識,而非艱澀的科學發現。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


     


    貝林悠遊於演化生物學、心理學與哲學之間,發掘出信仰裡的好科學。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關於人為何這麼執著於宗教?又是怎麼變成這樣的?任何好思考的人,都不會忽視貝林對此問題的貢獻。


    ——《科學家》(The Scientist)


     


    雖然對於神是否存在,長久以來一直爭議不斷,但卻不常看到從心理學角度切入的作品。傑西·貝林結合文學批評與*科學發現,從神經學角度重新檢視宗教信仰的基礎。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我不是演化心理學專家,但我覺得自己現在也能侃侃而談了。這本書不談上帝,卻有濃濃的人性。


    ——英國BBC《地平線》(Horizon)節目制作人


    西蒙·溫奇寇比(Simon
    Winchcombe)


     


    在這本精彩絕倫的書裡,傑西·貝林以其一貫的機智,解釋神如何重返人類演化史——在人類自助之餘,也幫助他們表現得更好。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榮休教授


    尼古拉斯·漢弗萊(Nicholas
    Humphrey)


     


    傑西·貝林是早慧的心理學家、說故事天纔,也是位非常風趣的人。《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不僅敘事動人,題材也深具挑戰性,對人類探求意義的天性,提供了有趣的解釋。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快樂如何運作》(How Pleasure Works)


    作者保羅·布魯姆(Paul
    Bloom)


     


    這本精彩好書,說明了神怎麼跑到我們心裡的某個角落。在這本豐富、新穎的信仰科學研究著作中,貝林自身對於兒童超自然認知的出色研究,位居核心地位。


    ——哈佛大學教授、《有意識意志之幻覺》(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


    作者丹尼爾·韋格納(Daniel
    Wegner)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