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腦的超級秘密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392-568
    【優惠價】
    245-355
    【作者】 [英] 克裡斯蒂安·傑瑞特、任楠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心理百科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59943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11599432
    作者:[英]克裡斯蒂安·傑瑞特、任楠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對腦科學相關的誤區進行了全面解讀,采用了*的研究成果,對現代神經科學中的虛構和事實進行了批判性分析。


    除了以上提及的謬誤,你還會看到什麼是催眠,以及關於腦損傷與腦震蕩、昏迷、癲痫、自閉癥、痴獃等常見疾病的誤區。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又給人以啟迪的著作,它釐清了有關人類*神秘、*復雜的器官的謎團,歡迎來書中解密、探奇。 
    內容簡介
    人類的大腦重量不過1400克左右,卻產生了記憶、感知、情緒、思維,塑造了人的個性,也指揮著人的一切行動。說大腦是人體中*重要的器官,絕不為過,甚至連"大腦是*重要的器官"這個概念,也是大腦告訴我們的。直到現在,人類對於大腦還有很多未解之謎,而對大腦的無知也導致了各種各樣的誤解和謠言。


    *古老的謠言像是"思維源於心髒",這一理念和"地球是平的"一樣,在歷史上曾經被人們當成事實看待,即使現在也仍然會不時地出沒於一些當代的短語中,比如"心碎"和"用心學習"。


    一些經久不衰的經典謠言,類似"我們隻開發了大腦的10%右腦使用者更具創造力成年人不會再生新的腦細胞一孕傻三年"等,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人類的大腦重量不過1400克左右,卻產生了記憶、感知、情緒、思維,塑造了人的個性,也指揮著人的一切行動。說大腦是人體中*重要的器官,絕不為過,甚至連"大腦是*重要的器官"這個概念,也是大腦告訴我們的。直到現在,人類對於大腦還有很多未解之謎,而對大腦的無知也導致了各種各樣的誤解和謠言。


    *古老的謠言像是"思維源於心髒",這一理念和"地球是平的"一樣,在歷史上曾經被人們當成事實看待,即使現在也仍然會不時地出沒於一些當代的短語中,比如"心碎"和"用心學習"。


    一些經久不衰的經典謠言,類似"我們隻開發了大腦的10%右腦使用者更具創造力成年人不會再生新的腦細胞一孕傻三年"等,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也有一些與當代的腦科學技術相關的誤區,類似"保證8小時充足睡眠腦部掃描可以讀取你的思維健腦食品會讓你變得更加聰明互聯網會讓我們變笨"等,這類誤區常常會以熱門話題的形式出現在媒體上,很多是半真半假的誤傳,披著科學的外衣,顯得非常前沿高深,讓人難以辨別。


    本書對腦科學相關的誤區進行了全面解讀,采用了*的研究成果,對現代神經科學中的虛構和事實進行了批判性分析。除了以上提及的謬誤,你還會看到什麼是催眠,以及關於腦損傷與腦震蕩、昏迷、癲痫、自閉癥、痴獃等常見疾病的誤區。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又給人以啟迪的著作,它釐清了有關人類*神秘、*復雜的器官的謎團,歡迎來書中解密、探奇。
    作者簡介
    克裡斯蒂安·傑瑞特(Christian Jarrett)


    擁有曼徹斯特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是英國心理學會獲獎《研究文摘》博客的創始編輯,《BBC未來》的專欄作家,也是創造力智庫"99U"的專欄作家。他為許多國際著名刊物撰文,包括《紐約雜志》《今日心理學》《連線》《女性雜志》《泰晤士報》《衛報》《新科學家》《BBC焦點》《心理月刊》《戶外健身》等,也是多本出版物的作者及合著者,包括《心理學概覽》《腦的超級秘密》《30秒心理學》《這書有問題:通俗心理學的冒險之旅》等。
    目錄
    目錄
    前言Preface
    第 1章
    過時的謬誤
    思維源於心髒 \\ 001
    腦是動物靈魂的動力源泉 \\ 005
    腦細胞連接形成巨大的神經網 \\ 008
    心理功能的控制存在於腦空洞中 \\ 010
    第 2章
    迷信的腦療法
    在頭骨上鑽孔釋放惡靈 \\ 013
    通過頭骨突起辨識個性 \\ 016
    切斷額葉可治療精神疾病 \\ 019
    第 3章目錄
    前言Preface
    第 1章
    過時的謬誤
    思維源於心髒 \\ 001
    腦是動物靈魂的動力源泉 \\ 005
    腦細胞連接形成巨大的神經網 \\ 008
    心理功能的控制存在於腦空洞中 \\ 010
    第 2章
    迷信的腦療法
    在頭骨上鑽孔釋放惡靈 \\ 013
    通過頭骨突起辨識個性 \\ 016
    切斷額葉可治療精神疾病 \\ 019
    第 3章
    傳奇的個案
    著名的神經科學個案:腦損傷將人變得衝動蠻橫 \\ 025
    語言能力由全腦分散控制 \\ 028
    記憶由整個大腦皮層控制 \\ 034
    第 4章
    驅之不散的謠言
    我們隻開發了腦的10% \\ 039
    右腦使用者更具創造力 \\ 043
    女性的腦功能更加均衡(及其他基於性別的腦謠言) \\ 052
    成年人不會再生新的腦細胞 \\ 061
    腦中的『上帝點』(及其他一些位點的誤區) \\ 067
    一孕傻三年 \\ 073
    保證八小時充足睡眠(及其他關於睡眠的謠言) \\ 078
    腦是一臺計算機 \\ 086
    思維可以存在於頭腦之外 \\ 091
    神經科學正在改變人類對自我的理解 \\ 100
    第 5章
    關於腦物質結構的謠言
    腦的設計很精妙 \\ 109
    腦越大越好 \\ 114
    你有一個祖母細胞 \\ 119
    神經膠質細胞隻不過是腦中的膠水 \\ 122
    鏡為人類所特有(鏡損傷導致自閉癥) \\ 127
    脫離身體的腦 \\ 133
    第 6章
    與技術和食物有關的誤區
    腦部掃描可以讀取你的思維 \\ 143
    神經反饋將為你帶來幸福和啟蒙 \\ 157
    腦部訓練會使你變聰明 \\ 167
    健腦食品會讓你變得更加聰明 \\ 175
    谷歌會讓你變傻、變瘋,或者又傻又瘋 \\ 185
    第 7章
    與知覺和行動有關的腦誤區
    腦從五種獨立的感官接收信息 \\ 195
    腦對世界的知覺就是它本來的樣子 \\ 201
    腦對身體的表征精確而穩定 \\ 208
    第 8章
    關於腦部障礙與疾病的誤區
    關於腦損傷與腦震蕩的誤區 \\ 215
    關於健忘癥的誤區 \\ 222
    關於昏迷的誤區 \\ 230
    關於癲痫的誤區 \\ 236
    關於自閉癥的誤區 \\ 242
    關於痴獃的誤區 \\ 249
    心理疾病是因為化學物質不平衡 \\ 255
    後記 \\ 263
    致謝 \\ 264
    注釋
    前言
    前言
    作為人類,我們可以辨認許多光年之外的星繫,可以研究比原子還小的粒子。但卻還沒能解鎖雙耳之間那3磅物質的神秘之處。"這是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2013年4月啟動耗資數的"腦計劃"(Brain Initiative)項目時所發表的講話。這個項目支持的是"通過推進神經科學技術的創新來進行腦部研究"以及開發新的方式將腦部活動視覺化的理念。在同一年,歐盟宣布斥資1的"人腦項目"(Human Brain Project)為人腦建立了一個計算機模型(見誤區No.18)。
    對神經科學的關注並不新鮮,早在1990年,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就將20世紀90年代指定為"腦科學的十年",這期間發生了一繫列引發公眾關注的神經科學相關事件,出版了一大批相關出版物。自那時起,人們對神經科學的興趣和投資與日俱增,有人甚至把21世紀說成是"腦科學的世紀"。
    盡管我們對與神經相關的事充滿熱情,但奧巴馬的話準確地描述了人們當前的知識水平。在理解腦的進程中我們的確在大步前行,但腦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神秘之處。人們常說一知半解可能是很危險的事,而與腦相關的謠言就是在一種興奮和無知的背景下不斷滋生的。我所謂的"與腦相關的謠言"是指那些圍繞著腦和腦部相關疾病展開的故事和錯誤概念,其中有一些已經在日常生活中變得司空見慣,許多人都把它們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實。前言
    "作為人類,我們可以辨認許多光年之外的星繫,可以研究比原子還小的粒子。但卻還沒能解鎖雙耳之間那3磅物質的神秘之處。"這是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2013年4月啟動耗資數的"腦計劃"(Brain Initiative)項目時所發表的講話。這個項目支持的是"通過推進神經科學技術的創新來進行腦部研究"以及開發新的方式將腦部活動視覺化的理念。在同一年,歐盟宣布斥資1的"人腦項目"(Human Brain Project)為人腦建立了一個計算機模型(見誤區No.18)。
    對神經科學的關注並不新鮮,早在1990年,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就將20世紀90年代指定為"腦科學的十年",這期間發生了一繫列引發公眾關注的神經科學相關事件,出版了一大批相關出版物。自那時起,人們對神經科學的興趣和投資與日俱增,有人甚至把21世紀說成是"腦科學的世紀"。
    盡管我們對與神經相關的事充滿熱情,但奧巴馬的話準確地描述了人們當前的知識水平。在理解腦的進程中我們的確在大步前行,但腦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神秘之處。人們常說一知半解可能是很危險的事,而與腦相關的謠言就是在一種興奮和無知的背景下不斷滋生的。我所謂的"與腦相關的謠言"是指那些圍繞著腦和腦部相關疾病展開的故事和錯誤概念,其中有一些已經在日常生活中變得司空見慣,許多人都把它們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實。
    這麼多錯誤的概念盤旋在周圍,使得人們更難判斷什麼是真正的神經科學研究結果,什麼是與腦相關的謠言,或者如一位科學博客作者所稱的"神經胡扯"(見neurobollocks.wordpress.com),也有人將其稱為神經炒作、神經鬼話、神經垃圾或者神經謬論。報紙的頭條新聞稱人們已經發現了掌管這種情緒或那種情緒的"腦部位置"(見誤區No.15)。從神經領導力到神經營銷,銷售人員把"神經"這一前綴安放在任何你能想到的活動上,以便跟上腦科學的時髦(見誤區No.27)。略懂皮毛的治療師和自我激勵大師則是隨便借用神經科學的術語,把與腦相關的謠言與改善自我的宣傳口號混在一起迷惑別人。
    2014年,一位記者,同時也是一位過度熱誠的神經科學家,甚至試圖用腦科學的基本術語來解釋(那時正在發生的)伊朗的核問題談判。1在撰寫《大西洋》(The Atlantic)時,作者實際上提出了一些精彩的觀點,尤其是在歷史事件和人們對公平的認識方面。但因為把這些心理學和歷史學方面的洞見貼上了神經科學的標簽,或者無緣無故地提到腦,就讓它們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了。這就好像作者在寫文章之前喝了一些腦湯,然後就在他們提出一些有趣的歷史或政治觀點時,像打嗝一樣噴出了一些關於神經科學方面的胡言亂語。
    本書將帶你瀏覽一些廣受歡迎、經久不衰但卻十分危險的謠言和錯誤概念,比如"我們隻利用了10%的腦"這一廣為流傳的理念(見誤區No.11);還有一些與腦部疾病相關的誤解更為具體也更為有害,比如當一個人癲痫發作時應該往他的嘴裡塞東西以防止他吞下自己的舌頭這個錯誤理念(見誤區No.38)。我會為大家列舉一些在報紙頭條和電影中傳播腦謠言的作家、電影制作人還有江湖術士。我還會調查這些謠言的起源,並且盡自己的努力利用學界公認的科學研究結果來解釋關於頭腦如何運作的真相。
    終結神經謠言的迫切需要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桑內·德克(Sanne Dekker)和她的同事們近對幾百位英國和荷蘭的教師進行了一次調研,想研究他們是否了解一些和教育相關的腦誤區,結果令人警醒。他們的問卷中有32項與腦相關的陳述,其中穿插著15項神經科學方面的誤區,而教師們認為其中一半的誤區都是對的。2此外,這一結果並非適用於所有教師,參與調研的老師之所以報名是因為他們對於利用神經科學改進教學特別感興趣。
    調研中那些老師們所認可的誤區包括左腦學習者和右腦學習者的理念(見誤區No.12),還有身體協調性練習可以改善腦部兩半球之間的功能整合。令人擔憂的是,有一些騙人的教學項目自稱以腦科學為基礎(見誤區No.29),它們常常會散布一些相關的謠言,而教師們似乎特別支持這些謠言。令人不安的是,對腦的一般常識了解越多的人也越相信教育方面的神經神話,這又一次表明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
    如果那些負責教育下一代的人都會受到一些與腦相關的誤區蠱惑,這可以說明我們需要在幫助公眾分清神經騙術和真正的神經科學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此外還有一些研究顯示,隻向人們呈現關於腦的正確信息是不夠的,包括心理學專業學生在內的許多人仍然認同10%以上的誤區,這進一步提醒我們需要正面對抗與腦相關的謠言。我們需要采取一種"駁論方法",即先詳述與腦相關的誤區,然後揭穿這些謊言,我在本書中的大部分采用的就是這種方式。
    聖地亞哥大學的帕特麗夏·科瓦爾斯基(Patricia Kowalski)和安妮特·泰勒(Annette Taylor)在2009年的一項研究中比較了這兩種教育方法對65名心理學本科生所產生的效果。3她們發現與隻是呈現準確的事實相比,直接駁斥腦科學和心理學方面的謠言可以使學生們在學期末進行的一項關於心理學事實與謊言的測試中成績顯著提高。所有學生的期末測驗成績提高了34.3%,而接受駁論法教學的學生提高了53.7%。
    我們之所以需要終結謠言,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媒體對待神經科學的方式。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與語言科學分院的克裡奧德娜·奧康納(Cliodhna O'Connor)和她的同事們分析了2000~2010年英國媒體對腦研究領域的報道,結果發現各類報紙經常為了自己的目的濫用神經科學領域中的新發現,期間還會穿插一些與腦相關的謠言(我們將會在本書中看到大量的例子表明美國媒體在傳播神經謠言方面也並不清白)。4
    通過分析幾千份與腦相關的新聞報道,奧康納發現記者常常習慣以神經科學領域的新發現為基礎編造新的腦科學謠言,包括可疑的自我改進方法或教養方式,或者危言聳聽的健康警告。還有一個主題就是利用神經科學來支持群體差異,比如使用"女性的腦"或"同性戀的腦"這類詞彙,讓人感覺好像所有符合這類身份的人都擁有同一種類型的腦(見誤區No.13了解關於腦性別差異的真相)。奧康納和她的同事們總結道:"人們會在脫離背景的情況下利用(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來制造奪人眼球的新聞標題,推廣簡單偽裝過的意識形態論據或者支持特定的政治目的。"
    關於本書
    前言部分的結尾是關於腦部基本解剖結構、腦科學技術和術語的一些入門知識。第1章開始謠言終結的旅程,首先會提供一些歷史背景,包括從古至今我們對腦的理解是如何發展的,然後會詳述一些已經過時的謠言,這些謠言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人相信了,但仍然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格言和俗語中。比如負責思維和情緒的器官是心髒,這一理念人們相信了好幾個世紀,而且它仍然會不時地出現於一些當代的短語中,比如"心碎"和"用心學習"。第2章的主題仍然是歷史方面的,討論的是民間傳說中一些與腦相關的技術如何治療精神病和神經疾病,比如殘酷的額葉切斷術。第3章介紹的是一些神經科學中的傳奇人物,包括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腦,比如19世紀的鐵道工人菲尼亞斯·蓋奇(Phineas Gage),他被一根鐵棍穿過了大腦但卻幸存了下來,還有亨利·莫萊森(Henry Molaison),他是一名健忘癥患者,有大約100位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都對他進行過檢查。
    第4章開始介紹一些經久不衰的經典謠言,其中有很多你可能都會感到熟悉。實際上,你自己很有可能就相信那是真的。比如右腦型的人具有更高的創造性;我們隻利用了頭腦的10%;女人在懷孕時會失去理智;還有神經科學正在改變人類對自我的理解。我們將會看到這些誤區當中的確存在一些真實的細節,但現實情況要微妙得多,而且也比那些謠言更引人入勝。
    第5章討論的是與腦的物質結構相關的一些誤區,比如腦越大越好。此外我們還會看一看圍繞著特定腦細胞展開的一些謠言,比如鏡讓人之所以為人,還有在你想到祖母時會有特定的腦細胞對此做出反應。
    接下來第6章我們會轉向一些與腦科學技術相關的誤區。這類誤區常常會以熱門話題的形式出現在媒體上,比如大家普遍認為腦掃描技術可以看穿人們的心思,互聯網會讓我們變笨,以及計算機腦力訓練遊戲能讓你變聰明。
    第7章講的是腦與世界和身體的關聯方式。這一章會揭露一些廣為流傳的誤區,比如我們隻有五種感官。還會挑戰一些理念,比如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世界真實的樣子。
    結尾的第8章處理的是一些與腦損傷和神經性疾病相關的錯誤概念。我們將會看到像癲痫和健忘癥這類疾病是如何在好萊塢電影中呈現的,還會查看一下情緒障礙是由於腦中化學物質失衡這一理念是否正確。
    謙遜的必要性
    為了揭露關於腦的錯誤概念並將腦的真正運作方式呈現出來,我鑽研了好幾百篇文章、查看了的書籍文獻,在有些情況下還直接聯繫了世界的專家。我盡力以客觀的態度,不帶任何目的性地審閱了相關的證據。
    然而,隻要你花時間研究與腦相關的誤區就很快會發現今天的許多謠言在過去就是被人們當成事實看待的。我的描述都是基於當今的研究證據,但對此我仍然要保持虛心的態度,因為事實可能會發生改變,而且人們也可能會犯錯。科學界的一致看法可能會不斷發展,而不會隨著時間改變的應該是保持懷疑而開放的態度,以平衡的證據來判斷各種主張,並且隻以尋求真相為動機進行研究,而不是為了服務於什麼其他的目的。我就是抱著這種態度完成了本書。此外我還在下面的故事欄中列舉了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你以懷疑的態度、利用實證研究的方法自己去尋找那些與腦相關的誤區。
    在前言的結尾部分我會介紹一些基本的腦解剖知識,但是在此之前我還想和讀者們分享一個現代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我們需要在腦誤區領域保持謹慎和謙恭。謠言的產生通常是因為某項主張或研究結果具備一種直觀的吸引力。一項主張聽上去有道理,並且與某個廣受歡迎的論點一致,於是很快就被人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實,盡管相關的證據基礎其實很薄弱。近有一種得到許多神經科學家認可並廣為流傳的理念就是如此,那就是色彩斑斕的腦掃描圖像具有非凡的說服力和誘惑性。然而新的證據顯示這隻是腦科學領域的一個現代謠言而已。瑪莎·法拉(Martha Farah)和凱斯·胡克(Cayce Hook)是這一領域的兩位研究者,他們把這種頗具諷刺意味的情況稱為"'誘人魅力'的誘人魅力"。5
    至少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們就認為腦掃描圖像極具魅力,而如今幾乎每一條關於神經科學的文化評論都會提到這一理念,它們麻痺了人們的理性審視能力。我們不妨來看一篇精彩的文章如何從另一個角度解讀神經影像的崛起,這篇文章是心理學家加裡·馬庫斯(Gary Marcus)在2012年為《紐約客》(New Yorker)所寫。他在文章中說道(著重強調):"花哨的彩色照片展現出腦部的活動狀態,這已經成了媒體在描述人類思維時的標配,它引誘人們產生一種錯誤的理解。"6在那一年的更早一些時候,史蒂文·普爾(Steven Poole)在為《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撰文時這樣寫道:"(fMRI)影像,就像宗教符號一樣,引發人們不加批判的熱愛。"7
    有什麼證據可以支持腦影像的強大魅力呢?這主要來自於兩項重要的研究。在2008年,戴維·麥凱布(David McCabe)和艾倫·卡斯特爾(Alan Castel)通過對一群本科生進行研究發現,如果把一項研究結論(看電視有助於提高數學能力)與fMRI腦掃描影像一起呈現,比與柱狀圖或與EEG掃描結果一起呈現,更加令人信服。8在同一年,蒂娜·韋斯伯格(Deena Weisberg)和她的同事們發表了研究證據表明單純的成年人和神經科學專業的學生在面對沒有根據的神經科學信息時,認為那些偽造的心理學解釋更加令人滿意(這篇論文的標題是"神經科學解釋的誘人魅力"(The Seductive Allure of Neuroscience Explanations))。9
    那麼又有什麼證據不支持腦影像的誘惑力呢?首先是法拉和胡克對2008年麥凱布研究的批評。麥凱布的研究小組聲稱不同的影像類型"在信息傳達上具有相同意義",但法拉和胡克指出事實並非如此,fMRI腦掃描影像會提供顳葉中具體的活動形態和位置,這一點是其他影像無法做到的,而這種信息在對研究結果進行判斷時是具有相關性的。之後在2012年,戴維·格魯伯(David Gruber)和雅各布·迪克森(Jacob Dickerson)又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呈現腦掃描圖像並沒有影響學生對科學新聞可信度的排名。10
    無法復制關於腦影像誘惑力的研究結論隻是一次反常現像嗎?並非如此。在整個2013年,至少有三項後續研究發現了相似或相同的結果,即腦掃描圖像沒有影響。這其中包括胡克和法拉本人的研究,11他們通過三次實驗總共調查了988名研究對像;還有一項研究由羅伯特·邁克爾(Robert Michael)所領導,這項研究涉及10次獨立的復制嘗試,調查了近2000名被試。終的結果是,邁克爾的研究團隊發現呈現腦掃描圖像隻對人們是否相信某個故事產生了輕微的影響。12他們總結說:"這項結果表明'關於影像會產生過度影響這個持續了幾代的神奇理念'其實太過誇張。"
    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都受到誘惑,相信腦掃描影像具有強大的誘惑力呢?法拉和胡克說,一些不使用腦掃描技術的心理學家一直擔心腦掃描方面的研究會偷走所有的科研經費,而上述理念正好與他們的憂慮相契合。重要的可能是,這個理念聽上去似乎非常合理。腦掃描影像確實很有吸引力,如果有人告訴你它們具有強大的說服力,你會覺得這非常可信。可信,但卻有可能是錯的。腦掃描影像也許看上去很美,但的研究證據表明它並不像我們曾經所以為的那樣具有誘惑性。這件事提醒我們,在對神經科學保持懷疑態度的同時,一定要小心不要創造新的腦科學謠言。
    武裝自己的頭腦,對抗關於神經的謊言
    本書將會引導你了解一些流傳為廣泛也受歡迎的神經謠言,但每天都會有更多的新謠言產生。為了幫助你在面對新聞或電視上與腦相關的故事時能夠分清事實與謊言,我為你提供了以下6個簡單的小技巧:
    1. 當心那些提及神經但卻沒有證據的情況。人們在辯論時提到腦,並不一定表示他的論據就更充分。2013年,臨床神經心理學家沃恩·貝爾(Vaughan Bell)在為《觀察家報》(The Observer)撰寫文章時指出,一位政治家近聲稱失業之所以會產生問題是因為它會"對腦產生物質影響",讓人覺得好像如果隻是因為社會和實踐方面的原因,失業還並不是一個足夠重要的問題。13這個例子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錯誤的理念,那就是如果在辯論中提到神經,不知怎麼就會讓論點顯得更具權威性,或者讓某個社會或行為問題看起來更真實。此外你還有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某個新聞中的故事聲稱某種產品或活動令人愉快、使人成癮或者對人有害,因為腦掃描研究顯示獎賞通路被激活或者腦部發生了其他改變。每次當有人試圖說服你相信什麼事時,問問自己:這個人提到有關腦的信息讓我們了解到什麼之前不知道的事了嗎?這些信息真的讓他的論點更真實嗎?
    2.尋找利益衝突。在有關腦的故事中,有許多令人氣憤也牽強的故事都是一些人出於某種目的而傳播的。他們也許是想賣書,也許是想推廣某種新型的培訓或療法。這些人的慣用伎倆之一就是訴諸腦科學來支持自己的主張。一些比較受歡迎的主題包括當代生活中的技術或者其他方面正在從有害或者有益的方向改變著我們的腦,比如有些培訓或療法會讓腦產生有益的永久改變(見誤區No.29和誤區No.31)。通常這類與腦相關的主張都僅僅是猜想而已,有時甚至是一些神經科學家或心理學家針對自己專業以外的領域所說的話。我們應該從那些沒有既定利益的專家那裡尋求獨立意見。此外還要檢查那些與腦相關的主張是否能得到一些經過同行審查的高質量證據支持(見第5點)。大部分科學期刊都會要求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衝突,所以你可以在已經發表的相關論文末尾查看此類信息。
    3.當心那些浮誇的主張。一家名為No Lie MRI的美國公司提供的是以腦掃描為基礎的測謊服務。這家公司在其主頁上稱:"No Lie MRI所使用的技術讓人類在歷史上次可以直接確認真相和探測謊言!"是不是聽上去太美好,讓人感覺太不真實了?如果好得讓人難以置信那好還是不要相信(誤區No.27)。如果在和腦相關的陳述中看到像"革命性的" "永久的" "次" "開啟" "隱藏的" "在幾秒之內"這類詞語,你就應該立刻提高警惕。你可以檢查的項目之一就是查看主張者的職業背景。如果他們聲稱自己開發出一款具有革命性的腦探測技術,這項技術讓人們次可以在幾秒之內開啟人類隱藏的潛能,那麼你應該問問自己他們為什麼不在自己身上應用這種技術從而變成偉大的藝術家、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或者奧林匹克運動員。
    4.留心那些帶有誘惑性的隱喻。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平衡和寧靜,但這種抽像意義上的平衡並非真的是指大腦兩個半球之間活動的平衡(見誤區No.28)或者其他層面上的神經功能平衡。不過有些自助大師卻不理這一套,依舊訴諸"腦半球平衡"之類的概念,從而為他們所兜售的那些生活方式技巧蒙上一層科學的光輝,讓人以為要想達到工作平衡首先要有一個平衡的腦。如果有人想要在隱喻的概念(比如深層思考)和真實的腦活動(比如腦的深層區域)之間建立聯繫,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是在胡說八道。此外,還要當心那些完全是瞎編出來的腦區。比如在2013年2月,《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道了一項德國神經學家所做的研究,報道稱這位科學家在殺人犯和強奸犯的腦"中葉"發現了一個"黑暗區域"可以揭示他們的性情。14但問題是根本就沒有"中葉"這種東西(也可見誤區No.13)!
    5.學會鋻別高質量的研究。抽絲剝繭,對於一手的證據也要保持警惕。如果要檢驗以腦為基礎的干預手段是否有效,黃金準則就是要采取隨機、雙盲的實驗設計來控制安慰劑效應。也就是說接受干預的人不知道在自己身上實施的是真正的干預手段還是安慰劑(一種無效的治療措施,比如糖丸),研究人員也不知道哪些被試接受的是哪種干預條件。這種方法可以防止研究結果中混入動機、期望和偏見的影響。與此相關,對於控制組的人也應該實施一種看起來和真正的治療手段非常相似但並沒有效果的干預措施,這一點非常重要。許多實驗都沒能保證這種實驗條件。在與腦相關的主張中,要想尋找為可靠的證據需分析,所以盡量尋找這種類型的研究。它們會衡量特定領域中所有已經發布的實驗證據,幫助呈現一幅準確的畫面來描繪某種治療手段是否真的有效或者某種差異是否真的存在。
    6.認識因果關繫和相關關繫之間的差異(這一點我會在第5章與鏡相關的內容中再次解釋)。報紙上許多關於腦科學領域研究成果的故事中提到的都是相關研究,這種研究隻會給出一幅簡單的快照。新聞中可能會說"從事X活動較多的人腦部的Y區域也較大"。但如果這項研究隻是一項相關研究,那我們就無從知道從事X活動是不是造成Y區域較大的原因。因果關繫可能正好與此相反(Y區域較大的人喜歡從事X活動),或者有一些其他因素同時影響了X和Y。值得信賴的科學文章或者新聞故事應該提醒人們注意研究中的這類局限性。實際上,如果作者隻關注那些支持自己初始假設或信念的證據,那他們就很容易陷入所謂的"證實偏差"。這是人類的天然傾向,但是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嚴謹的科學家和記者應該有意識地對抗這種偏差。
    利用這6種技巧武裝自己,可以幫助你分辨哪些是真正的神經科學家,哪些是江湖騙子,哪些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新聞故事,而哪些隻是熱鬧的炒作。
    腦部基本解剖結構、腦科學技術和術語的入門知識
    如果把一個人腦放在你的手上,首先引起你注意的就是它的重量。人腦重大約3磅(約1.36千克),掂上去有點沉。此外,你還會立刻發現從腦的前部到後部有一條明顯的凹槽把腦分成了兩個半球(hemisphere),這條凹槽被稱為縱裂(longitudinal fissure,見圖1)。在腦的深部,連接兩半球的組織被稱為胼胝體(corpus callosum),這束厚實的神經纖維主要起聯結作用(見圖2)。兩半球上可以看到明顯的海綿狀外層,這就是大腦的皮層(cortex,它的字面意思是外殼或外皮),皮層呈褶皺狀:由一條條的隆起和凹陷盤桓在一起,它們在解剖學上分別被稱為回(gyri)和溝(sulci)。
    皮層被分為五個不同的腦葉(lobe):額葉,頭頂附近的頂葉,兩側耳朵附近的顳葉,還有後部的枕葉。(見圖1)每一個腦葉都與特定的心理功能相關。舉例而言,額葉對於自我控制和運動具有重要意義;頂葉負責加工觸覺和控制注意力;枕葉與早期的視覺加工有關。在整個神經科學發展的歷史中,人們一直在爭論心理功能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定位到具體的腦區當中,這種爭論至今仍在繼續(見誤區No.9、誤區No.10和誤區No.15)。


    …………
    媒體評論
    克裡斯蒂安·傑瑞特是世界*的心理科學傳播者之一,他帶我們遊歷從古至今的神經科學,揭示了一些我們信以為真的謬誤,向我們展示了一些令人驚訝和興奮的研究發現。這本具備批判性思維的卓越傑作讓我們變得更明智,懂得巧妙地質疑但卻不會憤世嫉俗,開放思維但卻不會輕易受騙。
    --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密歇根州霍普學院心理學教授,《社會心理學》《看不見的影響力》等作者
    我們越想了解腦,越想了解如何用腦科學解釋人的行為,就越應該確保自己不受那些虛假信息的影響。克裡斯蒂安·傑瑞特是一位非凡的謠言終結者,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向導,你將會驚訝地發現,一些我們特別願意相信的理念,不過是一些恐怖故事或者隻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從這本書中學習知識,將會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尤塔·弗裡思(Uta Frith)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大英帝國勛章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士
    讀者如果希望能接收正確的神經科學信息,抵制與神經科學相關的謊言,一定會喜歡上這本卓越的著作,並會獲益匪淺。
    --伊麗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榮譽教授,關於錯誤記憶的研究大師克裡斯蒂安·傑瑞特是世界*的心理科學傳播者之一,他帶我們遊歷從古至今的神經科學,揭示了一些我們信以為真的謬誤,向我們展示了一些令人驚訝和興奮的研究發現。這本具備批判性思維的卓越傑作讓我們變得更明智,懂得巧妙地質疑但卻不會憤世嫉俗,開放思維但卻不會輕易受騙。
    --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密歇根州霍普學院心理學教授,《社會心理學》《看不見的影響力》等作者
    我們越想了解腦,越想了解如何用腦科學解釋人的行為,就越應該確保自己不受那些虛假信息的影響。克裡斯蒂安·傑瑞特是一位非凡的謠言終結者,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向導,你將會驚訝地發現,一些我們特別願意相信的理念,不過是一些恐怖故事或者隻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從這本書中學習知識,將會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尤塔·弗裡思(Uta Frith)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大英帝國勛章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士
    讀者如果希望能接收正確的神經科學信息,抵制與神經科學相關的謊言,一定會喜歡上這本卓越的著作,並會獲益匪淺。
    --伊麗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榮譽教授,關於錯誤記憶的研究大師
    對於當今四處充斥的神經學謠言和錯誤概念,本書以精彩的語言進行了全面的澄清。克裡斯蒂安·傑瑞特就像一座照亮迷霧的燈塔,用自己強大的頭腦,慷慨地為大家釐清了由錯誤信息制造的謎團。
    --迪恩·伯內特(Dean Burnett)卡迪夫大學神經科學家、博士,《衛報》博客撰寫人
    在這個神經科學遭到商業化大肆炒作的年代,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教會了我們如何在有關腦的謬誤海洋中探尋可信的事實。通過令人信服的論證和對人類疾病的同情,傑瑞特讓我們知道了關於腦的真相比那些虛構的故事更為復雜,但*終也更加令人著迷。
    --《神經科學評論》(The Neurocritic)匿名、批判和趣味性的神經心理學博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