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寫給上班族的解憂心理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139-201
    【優惠價】
    87-126
    【作者】 植木理惠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心理百科 
    【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0269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4202694
    作者:植木理惠

    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9月 

        
        
    "

    編輯推薦

    現在市面上多見的書籍是關於“如何成功?”“如何升職?”“如何擁有幸福家庭?”的,卻似乎沒什麼真正關心“成功背後的壓力如何排解?”“幸福背後的辛酸如何解決?”……美好都是昭示給別人看的,但內心有苦自知。本書就是要告訴你這些困苦該從何而解!你會覺得它是你*親*近的親人,它知你懂你,它體貼地教你怎樣纔能根除憂愁,獲得重生。它讓你徹底摘掉強顏歡笑、故作堅強的假面,讓精彩從心而生。這是一次由腦至心的洗禮,又是工作之餘,一樁放松身心、調解情緒的奇妙之旅!

         

     
    內容簡介

    失戀了,想忘掉傷心的回憶,卻總也忘不了?做工作報告,總是一上臺就緊張,自己的觀點很難服眾?為什麼開會總是漫長無尾並且從來都解決不了問題?怎麼纔能成為職場情場中的萬人迷?心情壞散散步就能真正散掉憂傷麼?這本書告訴你終極的解憂秘訣!好用到令人喫驚的地步!“日本教育心理學會”*年輕的連續獲獎者現身說法,從耳目一新的角度,帶給都市上班族職場解惑和情場解憂的簡單答案!

    作者簡介

    植木理惠 (UekiRie),日本知名心理學家、臨床心理醫生。曾獲日本教育心理學會的“城戶獎”“優秀論文獎”,是日本教*年輕的連續獲獎者。著有《有眼無珠的人》《把邂逅變成偶像劇2分鐘法則~第一印像心理學》《讓討厭女閉嘴的絕招》《「輕度依靠」的生活建議》等暢銷書。

    目錄
    第一章 瞬間振作 忘記傷痛的解憂術

    越想忘就越忘不了
    [“白熊實驗”與精神創傷療法]

    如何解決恐慌的情緒
    [趨避型控制的限制和危機處理方法]
    失戀夜,聽 “馬賽進行曲”會比聽“陳奕迅”更憂郁
    [利用“情緒不一致效應”重拾快樂]

    親自買樂透,中獎幾率更大嗎
    [向抑郁癥患者學習如何擺脫控制性幻覺]

    你有“貧窮妄想癥”嗎

    第一章 瞬間振作 忘記傷痛的解憂術

    越想忘就越忘不了
    [“白熊實驗”與精神創傷療法]

    如何解決恐慌的情緒
    [趨避型控制的限制和危機處理方法]
    失戀夜,聽 “馬賽進行曲”會比聽“陳奕迅”更憂郁
    [利用“情緒不一致效應”重拾快樂]

    親自買樂透,中獎幾率更大嗎
    [向抑郁癥患者學習如何擺脫控制性幻覺]

    你有“貧窮妄想癥”嗎
    [降低壓力強度的訣竅]


    第二章 頭腦靈光 審時度勢的解憂術
    為何老板總是隻會聽到你講他壞話
    [用雞尾酒會效應甩掉對手]

    為什麼在聯誼會上結成的情侶多會以分手告終
    [用虛假記憶看人]

    “無風卻起浪”的語言
    [吵架時的氣話不能當真,因為這是“語言遮蔽”]

    為什麼老二“善於處世”呢
    [事業上成功的人,都是學習模仿達人]

    三個臭皮匠,卻沒有諸葛亮的智慧
    [集體偷懶的可怕]


    第三章 成功與人交往 不被他人控制的解憂術

    培育人纔很輕松,超簡單的人心控制術
    [隻給“甜棗”不打“巴掌”的調教纔是上上策]

    人氣牛郎悄悄使用的“偶爾不給甜棗”術
    [以間歇性強化的方式俘獲人心]

    坐在能掌控全局的會議位置
    [巧用斯汀則效應的魔法分區術]

    自己的私事為何被陌生人「一語道破」
    [善用巴納姆效應,就能成為算命師?]

    過氣藝人重出江湖的秘訣
    [借由敗犬效應來個大逆轉]


    第四章 俘獲人心 調節自我的解憂術

    用贊美的技巧,打造最強的人際關繫
    [推開「喬哈裡窗」的方法]

    婚外戀為何屢禁不止
    [讓魅力倍增的逆反心理]

    為何無釐頭藝人會這麼有人氣
    [Lady Gaga般的認知不協調]
    她不是美女,為何能讓男性神魂顛倒
    [如果了解自我知覺理論,將會大受歡迎]
    結語
    譯者後記

    前言
    “真想快點忘了那件煩心事!
    忘了它我就能以嶄新的姿態去追逐幸福了!”
    不光是你,大家心裡都有塊或大或小的石頭。
    可人的大腦就是這麼古怪。你想讓它記住某事它卻記不住,你想讓它忘掉某事它又忘不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神為什麼要把人的大腦設計成這樣啊?
    生活中,有些人迫切地“想過上幸福的生活”,並也在為之而奮鬥,可結果卻不盡人意。有些人整天一副弔兒郎當的樣子,活得稀裡糊塗的,卻能得到幸運之神的垂青。
    你不覺得上述情況有點不公平嗎。可遺憾的是,就心理咨詢案例來看,這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追求幸福有錯嗎?追求幸福就隻能得到不幸的下場嗎?會不會是你“努力的方法”不對頭呢?那到底怎樣纔能得到幸福呢?
    你如果正為不幸而苦惱,我建議你把本書從頭到尾好好地讀一遍。

    “真想快點忘了那件煩心事!
    忘了它我就能以嶄新的姿態去追逐幸福了!”

    有些事你越想忘就越忘不掉。你本可以過得更舒心更快樂,結果卻被心頭的巨石壓得苦不堪言。
    不光是你,大家心裡都有塊或大或小的石頭。
    可人的大腦就是這麼古怪。你想讓它記住某事它卻記不住,你想讓它忘掉某事它又忘不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神為什麼要把人的大腦設計成這樣啊?
    生活中,有些人迫切地“想過上幸福的生活”,並也在為之而奮鬥,可結果卻不盡人意。有些人整天一副弔兒郎當的樣子,活得稀裡糊塗的,卻能得到幸運之神的垂青。
    你不覺得上述情況有點不公平嗎。可遺憾的是,就心理咨詢案例來看,這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追求幸福有錯嗎?追求幸福就隻能得到不幸的下場嗎?會不會是你“努力的方法”不對頭呢?那到底怎樣纔能得到幸福呢?
    你如果正為不幸而苦惱,我建議你把本書從頭到尾好好地讀一遍。
    本書能清除掉你心頭的巨石。它會以最科學最明了的方式告訴你該如何面對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制造出讓雙方都滿意的幸福感。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認知心理學”與“記憶心理學”的精華。希望你在閱讀之後能早一天過上多姿多彩的生活。
    近幾年的美國心理學界十分關注被稱作“白熊實驗”的認知研究與記憶研究,但日本人還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美國心理學家把想忘記的事稱為“白熊”,“白熊實驗”就是探討怎樣纔能讓人徹底忘掉某事的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你越告訴自己“不要去想白熊”,“白熊”的形像就越會在你的頭腦中時隱時現。也就是說,你越想忘掉某事,記住它的幾率就越高。
    心理學家把這種奇怪的現像稱為“精神控制諷刺過程”。即,如果你強迫自己做些禁欲精神訓練和自我啟發,也許到頭來隻能起到反作用。“越想做好越做不好”的現實會讓你倍感痛苦。而這種有心栽花花不開的痛苦卻理直氣壯地折磨得你痛不欲生。
    拋開這些理論不說,你想獲得幸福,首先就得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心中存有“白熊”的事實,其次你還得掌握馴養它的方法。
    尊敬的心理學家魏格納先生是本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在前些天召開的學會中發表了這樣一段講話:
    “人如果沒有‘可想’的事,也就沒有‘不要去想’的事了。”
    我認為這句至理名言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人的特點。
    你要是想著:“趕緊把那件事忘了吧!”就等於在提醒自己“哎?我想忘掉‘什麼事’來著?”這樣一來你就又把想忘掉的事回憶了一遍。
    記憶的“諷刺機關”會你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悄悄開啟,你如果總這樣自虐地回憶那件事,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精神創傷。
    因此,為了不陷入這個惡性循環,你就得牢牢記住那件你想忘掉的事。這句話聽起來很矛盾,不過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它絕對是正確的。
    即便你能對此產生“原來如此”或者“也許真是那麼回事”的同感,但仔細想來也會覺得很棘手。那麼,具體的解決方法又是什麼呢?究竟怎樣做纔能趕走心中的“白熊”,讓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呢?
    放心,有我在你還怕什麼!
    我會用最新的心理學知識向你詳細介紹具體的“對策”。
    如果你連自己的心理問題都解決不了,還怎麼和別人相處呢?更遺憾的是,不少時候你的處理都產生了“南轅北轍”的效果。
    你如果能掌握認知心理學與記憶心理學的精華,就能大大降低錯誤處理問題的幾率。隻有對癥下藥纔能消除焦慮與不安。
    照我說的去做吧,錯不了!
    做到下列四步你就能變成“理想中的自己”了。即:①振作起來②正確地看待問題③成功地與人交往④變得人見人愛。
    你必須改變自己的性格,性格改變人生的“色調”纔會改變。你可以把僅有一次的人生渲染成黑、橙、藍等各種顏色。
    在此,我真摯地祝福你擁有多姿多彩的每一天和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

    在線試讀
    第2章 頭腦靈光 審時度勢的解憂術
    為何老板總是聽到我講他壞話
    [用雞尾酒會效應甩掉對手]
    酒席宴上,你本以為躲在角落裡講上司的壞話很安全,可他卻像聽到了什麼似的一直惡狠狠地瞪著你。很多人都能聽到從遠處傳來的有關自己的閑話,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順風耳吧。
    人人都有一雙順風耳,但這和他聽力的好壞一點關繫都沒有。這種現像被稱作“雞尾酒會效應”(圖6),它指的是在喧囂的雞尾酒會上,你即使正和誰聊著什麼,也還是能聽到有人在遠處談論你。
    其實,人耳朵的構造和麥克、擴音器等機械不一樣,它隻能選擇性地聽到和你有關的消息和你感興趣的內容。如果別人說的是你感興趣的東西,耳朵會一下子豎起來給你搜集情報。
    不過耳朵的功能貌似有點不合理,它要是能多聽聽你不了解的事情,幫你擴展一下知識面該有多好。但耳朵為什麼隻對已知的事情敏感,想聽到更多與它有關的消息呢?
    63頁 圖6 雞尾酒會效應
    你即使在喧囂的雞尾酒會上,也還是能聽到別人在談論你和你感興趣的事情。
    其實,耳朵的構造與大腦活動有關。據說,大腦在日常生活中僅用占總容積5%的空間工作,它即使收到了新情報也不願意用迄今為止沒工作過的空間去處理。這種節能高效的工作方式偶爾也會給人一種小氣的感覺。認知心理學把大腦的這種工作方式稱作“節能原理”。我還給大腦起了個更通俗的綽號,“小氣腦”。
    “小氣腦”導致了御宅族的出現
    大腦隻能搜集一些它認為重要的信息,那些和它無關的情報會被它自動屏蔽。於是,“小氣腦”就生出了順風耳。
    有人問你興趣愛好的話,你肯定不會列舉太多,比如說:“我喜歡旅遊、看戲、數學、長跑、做手工、打電玩等等。”一般人提及自己的愛好頂多是兩三個,像“看書、聽音樂”之類的。
    從大腦“節能”的特點來看,它更願意深入了解某些特定的事物,而不是泛泛地去關注太多的方面。

    第2章 頭腦靈光 審時度勢的解憂術
    為何老板總是聽到我講他壞話
    [用雞尾酒會效應甩掉對手]
    酒席宴上,你本以為躲在角落裡講上司的壞話很安全,可他卻像聽到了什麼似的一直惡狠狠地瞪著你。很多人都能聽到從遠處傳來的有關自己的閑話,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順風耳吧。
    人人都有一雙順風耳,但這和他聽力的好壞一點關繫都沒有。這種現像被稱作“雞尾酒會效應”(圖6),它指的是在喧囂的雞尾酒會上,你即使正和誰聊著什麼,也還是能聽到有人在遠處談論你。
    其實,人耳朵的構造和麥克、擴音器等機械不一樣,它隻能選擇性地聽到和你有關的消息和你感興趣的內容。如果別人說的是你感興趣的東西,耳朵會一下子豎起來給你搜集情報。
    不過耳朵的功能貌似有點不合理,它要是能多聽聽你不了解的事情,幫你擴展一下知識面該有多好。但耳朵為什麼隻對已知的事情敏感,想聽到更多與它有關的消息呢?
    63頁 圖6 雞尾酒會效應
    你即使在喧囂的雞尾酒會上,也還是能聽到別人在談論你和你感興趣的事情。
    其實,耳朵的構造與大腦活動有關。據說,大腦在日常生活中僅用占總容積5%的空間工作,它即使收到了新情報也不願意用迄今為止沒工作過的空間去處理。這種節能高效的工作方式偶爾也會給人一種小氣的感覺。認知心理學把大腦的這種工作方式稱作“節能原理”。我還給大腦起了個更通俗的綽號,“小氣腦”。
    “小氣腦”導致了御宅族的出現
    大腦隻能搜集一些它認為重要的信息,那些和它無關的情報會被它自動屏蔽。於是,“小氣腦”就生出了順風耳。
    有人問你興趣愛好的話,你肯定不會列舉太多,比如說:“我喜歡旅遊、看戲、數學、長跑、做手工、打電玩等等。”一般人提及自己的愛好頂多是兩三個,像“看書、聽音樂”之類的。
    從大腦“節能”的特點來看,它更願意深入了解某些特定的事物,而不是泛泛地去關注太多的方面。
    因此,“御宅族”並不是變態,他們隻是本能地用順風耳搜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罷了。他們的行為纔是人類最自然的行為。
    如此說來,御宅族指的也並不光是在中關村淘遊戲軟件的人了。精於勤儉之道的家庭主婦是“節約御宅族”,對潮流敏感的姑娘是“時尚御宅族”,熱衷於事業的人是“工作御宅族”。出了這麼一本書的我呢,也可以算是很宅很宅的“心理學御宅族”了。因為大家精通的都是某個特定領域內的一部分知識,所以說人人都是御宅族。
    都是自戀惹的禍
    心理學家做了幾個有關雞尾酒會效應的實驗。
    其中較為出名的是,讓某政黨的支持者與反對者在美國大選期間聽取該黨派候選人發表的競選演說,從而比較被試驗者對演說的理解力、記憶力與精神集中度。
    實驗成功地證實了雞尾酒會效應所發揮的作用。候選人的支持者對演說很感興趣,能精神高度集中地記住講話內容。但反對者則對講話內容完全沒有印像。
    參加另一個實驗的是一群教徒,他們的表現和上一則實驗中的被試驗者一樣,都隻能記住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教義,對其他宗教的教義則完全不感興趣。
    這些實驗在驗證了雞尾酒會效應的同時,也表明我們會在心理上排斥那些與我們原有的信念、哲學相違背的理論。對於悖論,我們既不愛聽也不愛想。這樣一來,“小氣腦”就變成“惡魔腦”了。這種“不想改變自己想法,自以為是”的心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自戀”(個人主義)。因此,我們能在不知不覺中豎起一對順風耳捕捉和自己相關的信息。因為我們很在意別人是否在講我們的壞話,所以就敏感地啟動了耳朵的檢測機能。
    還有個專門測試人們自戀度的實驗。心理學家讓某大學文學繫的十名學生讀一篇作文,並詢問他們對此文作何感想。心理學家告訴其中的五人說:“作者是理科生。”告訴餘下的五人說:“作者是你們繫的同學。”結果,前者給這篇文章做出了高評,而後者則把它狠狠地批判了一通。因為後者認為:“這篇文章沒有說服力。”“字裡行間看不出作者的真情實感。”
    明明是同一篇文章,為什麼被告知作者不同之後,大家做出的反應也不同呢?這就是人的自戀心理在作祟了。有競爭意識的人會用很挑剔的眼光看待對手,會竭盡全力地尋找對手不如自己的證據。此時,人的大腦就變成“惡魔腦”了。
    其實,人都很自以為是,討厭別人干涉他自戀。而且在極度自我肯定的狀態下,人會對信息做出很偏激的處理。自戀在本質上和雞尾酒會效應是一樣,即,隻有自己感興趣的對像出現時,人的精神纔能高度集中。

    抑制惡魔腦纔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的確,沒幾個人願意認真地分析對手的情況。一旦意識到某人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時,我們會情不自禁地產生“討厭他”“不想輸給他”的想法。
    對手的情況你能聽進去多少呢?越聽對方的信息就越會傷到你的自戀心理,你能對此忍受多久?你越覺得對手強大對自己就越沒信心,這種心態的你還能和對手抗衡多久?然而,人隻有能經得住這樣的考驗纔能成為人上人。
    我也不想接觸和自己同時代的心理學者、心理咨詢師,因為和他們在一起會刺激到我脆弱的自戀心理。但我要是能抑制住對他們的排斥,就可以從他們口中獲取新情報,發現到以前沒想到的新觀點。如此想來,我就會鼓起勇氣盡可能多地參加心理學會,心理咨詢案例討論會,並主動接觸那些給我造成心理威脅的人。
    怎樣纔能抑制住蠢蠢欲動的惡魔腦呢?怎樣纔能做到能屈能伸呢?在告訴大家秘訣之前,請先看一下我整理出來的數據吧。
    這則數據反映的是商人的活動及其業績的關繫。結果表明,業績好的商人們會經常和同行一起喫飯。
    商人們會盡量抑制惡魔腦的活動,並利用午餐和晚餐的時間和同行交換寶貴的情報,讓自己的大腦充分活動積累更多的知識。這樣他們就能脫穎而出,打敗更多的競爭對手了。
    隻要你狠下心來,做好別人不願做的事,就能輕松勝出。不要讓你的小氣腦和惡魔腦胡作非為,請盡量讓大腦的全部空間都活動起來。

    為什麼在聯誼會上結成的情侶多會以分手告終?
    [跳脫偽記憶癥候群,即可看透人心]
    生活中“看人”的時候還真不少,談戀愛也好、錄用新人也好,都需要你睜大雙眼。
    不過,人的好壞還真沒那麼容易看出來。你費盡心思纔追到手的戀人會莫名其妙地和你分手,千挑百選後錄用的新人也會做出讓你大失所望的表現。看人的確是人生中的大事,可是你不覺得自己經常會看走眼嗎?
    看走眼不是幻覺而是心理問題。也正是在這個心理問題的作用下,你纔愛了不該愛的人,用了不能用的人。
    在解密這個心理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人是在“何時”給對方做出評價的吧。
    是在初次見面相互寒暄的時候嗎?不是!你會把對方的第一印像作為數據輸入大腦,並由大腦保存一段時間。等你再去回想“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時,大腦就會把上次保存的數據提取出來供你參考。這纔是完整的“評價對方”的行為。
    也就是說,“對人產生印像”分為三步“輸入—保存—提取”。

    強迫性回憶可導致虛假記憶的出現
    問題多出現在“提取”這一階段中。
    心理學家把“提取”階段產生的錯誤稱為“False memorysyndrome”(圖7)。False就是虛假的意思,所以我們把這種現像叫做“虛假記憶癥候群”。“虛假記憶癥候群”已經成為了美國社會的一大難題。比如,法庭審判時,原告如果在幼年遭受過虐待或性侵犯,就會用被告根本沒做過的事去指控他。
    原告為什麼能如此離譜地把痛苦的經歷記混呢?說來話長,他原打算解救自己纔做的心理咨詢,竟成了使他產生虛假記憶癥候群的主要原因。
    73頁 虛假記憶癥候群
    見面—保存印像—再次想起(問題出在這裡)
    你對某人的印像並不是在初次見面時形成的,而是在把第一印像保存在大腦一段時間後,再回憶起來時產生的。而虛假記憶癥候群引發的錯誤也正是在回憶時發生的。
    你看過曾在電視裡熱播的深層心理分析法和催眠療法吧。心理咨詢師讓患者躺在床上閉起眼睛,並用這些方法幫他回憶起曾經的傷痛。但遺憾的是催眠療法讓患者回憶起來的多是錯誤信息。患者會在回憶時產生錯覺,想起一些自己從來沒經歷過的事。由於這種療法是在強迫患者回憶往事,所以患者纔會把真實和虛幻攪在了一起。可見,美國心理學家把“催眠療法”視作虛假記憶癥候群的誘因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當然,催眠療法還會引發其他的問題。
    人在遭遇不幸時會自我安慰:“這不是我的問題,倒霉的不光我一個嘛!”此時,大腦會自動把這次不幸的經歷視作一件“與我無關”的事。大腦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出於人的防御本能。不過這種本能會給我們制造出多重人格。即,它會讓你覺得“還有另外一個我的存在”。所以說,催眠療法也是誘發多重人格精神疾患的原因。
    因為催眠療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不宜用它來幫助患者回憶往事。如果一個心理咨詢師沒有很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那他就隻能幫助患者制造一些虛假記憶了。因此,在當今心療內科和精神科的心理咨詢中,深層心理分析就不像以前那樣備受青睞了。現在心理學界的主流觀點是,不應讓患者回憶過去,要讓他關注“現在”。
    這回你就明白“錯誤評價”導致的錯誤記憶是怎麼一回事了吧。它並不是從“輸入”時開始的,而是在“提取”時發生的。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一起回憶某事時更容易把錯誤的記憶提取出來。

    一個人的聯誼分析會
    姑娘們在聯誼會之後喜歡七嘴八舌地評判那些來聯誼的小伙子們。這種亂哄哄的討論真可謂是培養虛假記憶的溫床。
    有人要是問:“最右邊的那個男孩怎麼樣啊?”其他人就會接茬道:“他怎麼還背了個小包包啊?”“嗯,而且長得也不好看。”經過熱烈的討論之後,大家一致認為那個小伙子是個“土老帽”。實際上那個小伙子沒準真就是個很不錯的人呢,可就這樣被判了死刑!好可惜哦。當然,在這種場合下,那些原本不怎麼樣的人也可能會被大家追捧成一個完人。誰都會在聯誼分析會上遇上這種事。因為大家在邊回憶邊給某人作評價時,肯定會受到“語言干擾”的影響。
    有個很有趣的實驗。實驗的組織者讓兩組被試驗者觀看同一段車禍錄像,然後提出不同的問題讓他們猜兩車相撞時各自的時速是多少。A組的問題是:“兩車相撞時的時速是多少。”B組的問題是:“兩車激撞時的時速是多少。”於是,B組就做出了比A組誇張許多的回答。A組回答:“大概是60km/時。”B組回答:“大概是120km/時。”提問方式不同竟會讓看了相同錄像的人做出如此迥異的回答。
    還有一個實驗。實驗的組織者讓被試驗者看關於某家庭的一天的錄像,然後就其內容提出各種問題。組織者在這些像孩子的名字,父親的發型,母親的年齡等問題中設置了一個陷阱,即:“他家養了一條多大的狗?”可這家人並沒有養狗,所以錄像中自然也就沒有狗的鏡頭了。一般人肯定會輕而易舉地識破這個圈套,但大家在一起時就會做出“好像是一隻中型犬”的回答。這個回答可真夠中庸的了。
    由此可知,語言能扭曲人的記憶。所以,大家邊說邊想,肯定沒法給某人做出一個公正的評價。這也就是“看走眼”的原因了。
    為了避免看錯了、買錯了、失望了等結局的出現,請不要和別人邊討論邊回憶。這會徹底讓你做出錯誤的判斷。不過,公司的面試多是在“大家商談之後”定下人選的。所以用人單位日後必然會對新人產生“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好”“真讓我失望”的想法。
    一定要一個人開聯誼分析會。千萬別被虛假記憶蒙住雙眼,選中一個不適合你的人啊!


    “無風卻起浪”的語言
    [吵架時的氣話不能當真,因為這是語言遮蔽]
    考試前,大家肯定會向課堂筆記記得最好的人借筆記。不過筆記記得好不等於考試成績好。開會時,有人邊對領導講話點頭稱是邊拼命做會議記錄,可會後他卻連會議的要點都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無論是記課堂筆記還是寫會議記錄,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動腦又動筆纔能記得更扎實、理解得更深刻。像公式、年代、聯繫方式、日程安排等“客觀事實”,如果不當場記錄下來,的確容易被人很快忘掉。可是,記筆記並不能幫你搞定一切。你用語言描述某物,用筆記錄某物,反而會阻礙你對它的理解。這就是筆記記得好不等於成績一定好的原因。

    用心“體會”
    做筆記為什麼會妨礙你對內容的理解呢。
    因為你寫下來的都是些主觀事實,也就是你當時的所思所想,它可以是你的感想、印像,也可以是你對問題的淺層理解。
    翻閱一下筆記做得一絲不苟的學生的本子你會發現,他們總是把客觀事實和主觀想法混雜地寫在一起。有個女生的筆記本被她塗抹得五彩斑斕的,她在本子上畫了一些可愛的圖形,並寫下自己零星的感悟。比如,“這裡很重要”,“考試必考”,“還是不太明白”等等。看了這樣的筆記本,我實在是不好意思打消她學習的積極性。可作為一位心理學者,我對這種學習方法真是不敢苟同。是不是因為邊聽講邊記錄會影響人對內容的理解呢?不,我的理由可沒這麼簡單。
    我認為:“人在接收到新信息後,如果當即就把自己的‘體會’用語言表述出來,就無法體察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了。”比如那個女生寫下“還是不太明白”的瞬間,就會在聽課的同時感到“很別扭”。最後,她可能會局限在“還是不太明白”的程度上草草收場。她要是把這個疑惑放在心裡,而不用語言表述出來,可能會在日後復習時對這個問題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她或許會自我反省:“我要是知道得再多一點就好了。”而後她可能會有新的發現,甚至會反對老師的說法,表明自己的態度:“我是這樣想的。”
    認識事物與感知事物之間存在著一條鴻溝。因此,人是在過了很久之後纔對某事有所了悟的。如果讓人在短時間內說出自己的感受,就等於在強迫他填補這道鴻溝。這麼做會讓他滿足於現狀,不願意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因此,我認為把心中所想立即用語言表述出來的行為並不值得提倡。你在做筆記時把客觀事實逐條地記錄下來就可以了,要保證筆記的客觀性。最好別把自己的想法也一股腦地寫在筆記本上。語言表述隻能鈍化你的感觸,讓你體察不到自己真實的想法。心理學把語言的這個特點叫“語言遮蔽”。

    難道就沒有一流的筆記了?!
    心理學家研究了“語言遮蔽”之後,得出了一個很有趣的結論。
    世界上那些頂級的品酒師是怎樣記住各種葡萄酒的味道的呢?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在品酒之後不對其做出任何評價。他們不像一般的品酒師那樣在品酒後去詳細地記錄酒的特點,卻能準確無誤地指出數百種酒的細微差別。
    語言或文字都沒法描述各種酒的差異,說出來或者寫下來反而會讓人難以辨認出它們各自的味道和品牌。因此,與其纔思敏捷地用贊美詩般的語言給某種葡萄酒蓋棺定論,不如暫時什麼都別說,等過一陣之後再慢慢回想起它的感覺和味道。這樣你纔能對這種酒有更深的理解。
    此外,心理學家在研究了絕對音感之後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一流的音樂家、作曲家是不會說:“這個音是這樣的。”或“這首曲子應該是這個調的。”也許他們也知道把感想說出來就會曲解音樂的本質這個道理吧。說出當時的感想,倒不如說出自己靈光乍現似的體悟更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心理學家利用這個道理研發出“聚焦效應”咨詢法。比如,有的患者一直看不慣上司的所作所為。心理咨詢師就會幫患者洞察其內心深處的想法,問他:“生氣是你最真實的感受嗎?”然後讓他在一定時期內不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從心中模模糊糊升騰起的感覺叫做“感知性感覺”。你在不開心的時候不要把自己心中的感知性感覺說出來。請細細體會自己此時的心情,這樣你纔能真正了解到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吵架是毫無意義的語言遮蔽
    相信你已經明白語言遮蔽其實是個大陷阱了。為了不掉入這個陷阱,你就不能把心中所想馬上說出來。多花點時間仔細推敲一下,你纔能發覺自己對某事最真實的看法。不過也不是所有場合都允許你慢慢思考。比如,你和別人吵架時會變得口不擇言,你會不顧一切地去爭取這場唇槍舌劍中的勝利。
    但請你仔細想一想,吵架之後你是否會奇怪自己當時為什麼能說出那樣的話來。我曾經在和自己最尊敬的前輩爭辯時,竟然衝他吼道:“連你也這麼說!我對你簡直太失望了。”話音剛落,研究室裡的氣氛頓時變得十分尷尬。我根本沒想到自己會說出那樣的話,事後想來真是悔恨萬分。
    一時衝動說出的氣話都是語言遮蔽。吵架的雙方沒有搞清楚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都隻是在本著“不想輸給你”的原則相互攻擊。
    憤怒和悲傷時說出的話多半不是真心話。吵架中的“原來你是這樣想的”本就沒什麼意義。氣話怎麼能當真呢。人在激情緒激動時(吵架)是沒法在短時間內把自己的真情實感用語言精準地表述出來的。有句話叫“無風不起浪”。但人的感覺卻能做到無風起浪。人在被憤怒與悲傷衝昏頭腦時,會口不對心。
    我在給患者做心理咨詢時也經常會踫到這樣的事。有的女患者會對我破口大罵:“你把我看成什麼人了!”其實她要是沒看過小說或電視劇的話,也不會說出這種話。
    不過不用擔心,語言遮蔽隻會在短時間內控制人的情緒。你也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當時很恐慌纔說出那種話的。隔上一天你就能坐下來冷靜地剖析自己的內心了。但是如果你很衝動地對女朋友說:“離我遠點,你個丑八怪!”那麼第二天就算你負荊請罪:“其實我不是故意的。”她也不會原諒你。
    越激動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你要告誡自己“千萬別把想法說出來”,然後上床睡覺。當晚你可以避開語言遮蔽對你的影響,用這寶貴的時間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對對方說什麼。


    為什麼老二“善於處世”
    [事業上成功的人,都是學習模仿達人]
    有人喜歡打聽別人的血型,有人喜歡猜測別人是否有兄弟姐妹。人們經常能感覺到,人的性格和他是否有兄弟有很大關繫。
    在大家眼中,獨生子女或者家裡的老大看起來就沉穩一些,而老二則會機靈一些。不過,這並不是世人的偏見,心理學界也同樣認可這個事實。

    聰明人的成長經歷
    “學習”一詞的詞根是“模仿”。遺傳基因讓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模仿”可視範圍內的一切。
    嬰兒從呱呱墜地時起就開始模仿他隱約可見的東西。這是人有生以來第一次發揮“模仿能力”。當大人吐著舌頭“烏魯烏魯”地逗弄著懷裡的小寶寶時,軟綿綿的小寶寶也在努力地蠕動著小嘴做著相同的動作。
    人可真不簡單啊!一降生就能自動開啟模仿功能進行“最初模仿”。可見,模仿是人的本能。而且,這種本能並不會隨著人的成長而消失。我們隻有模仿得惟妙惟肖,纔能迅速掌握新的技能。心理學把有目的且積極地模仿他人的行為稱作“建模學習”。“學習”的基本功就是模仿他人的活動。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