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知心書·窺視職場中的冷暴力+醒醒吧,老好人!+超越自戀+非暴力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
    【市場價】
    1169-1694
    【優惠價】
    731-1059
    【作者】 法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托馬斯·德·昂桑布爾,讓·夏爾·布舒 
    【所屬類別】 圖書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31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683100
    作者:[法]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托馬斯·德·昂桑布爾,讓·夏爾·布舒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 

        
        
    "

    編輯推薦

    ☆知心書第四輯-在生活和職場的黑洞裡,為心靈點亮出口之光。 
    ☆《非暴力溝通的覺醒》-了解生活運轉的規則和溝通的秘密,覺知非暴力溝通的力量。
    ☆《超越自戀》-不刻意操縱他人,不莫名被人操縱,健康的自戀纔是真正的自戀。
    ☆《醒醒吧,老好人!》-在尊重他人和尊重自我的基礎上表達自我,不做老好人。
    ☆《窺視職場中的冷暴力》被職場冷暴力困擾的職場人,越早讀到越早活出自我。
    ☆“知心書”作者均為法國專業精神科醫師、心理醫生,這套書蘊含心理學*理論、心理咨詢專業知識、自我治療方法及豐富的真實案例,風格獨特的專業心理學通識讀物。 
    ☆生活書店的簡體中文譯本準確流暢,多次被臺灣出版社引進出版繁體中文版。
    ☆“知心書”自2015年出版至今,裝幀、用紙、印刷……每個環節的品質始終堅守。
    ☆好書總能遇到好讀者。每個內心敏感、勇於自省和力圖自救的讀者,知心書助你守護好心靈。

     
    內容簡介
    ★窺視職場中的冷暴力
    在職場中,我們所有人都既是潛在的騷擾者,也可能是未來的受害者。精神騷擾在職場中廣泛存在,但人們未必能意識到,有的人甚至因之受到傷害,卻渾然不知。作者對此進行研究,在本書中重新定義了“精神騷擾”一詞,說明了什麼是精神騷擾,什麼不是精神騷擾,並指出了它與其他形式職場痛苦的區別。精神騷擾無疑會給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後果,並影響企業的生產力,作者分析了精神騷擾的起因以及促使這種行為出現的環境因素,為我們預見和防止精神騷擾提供了應對之策;同時,也為作為企業底層的普通員工反抗騷擾和保護自己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維度。
    本書就像一部職場生活的田野調查,大量案例帶領讀者透過“暴力”的萬花筒洞察世間百態與人性的復雜,進而走出暴力的陰影,重建職場自信。在對職場精神騷擾做全面分析時,作者充滿同情和理解的筆觸,使其對此現像的心理學分析充滿了人情味,給弱者以寬慰與力量。
    ★醒醒吧,老好人!

    ★窺視職場中的冷暴力
    在職場中,我們所有人都既是潛在的騷擾者,也可能是未來的受害者。精神騷擾在職場中廣泛存在,但人們未必能意識到,有的人甚至因之受到傷害,卻渾然不知。作者對此進行研究,在本書中重新定義了“精神騷擾”一詞,說明了什麼是精神騷擾,什麼不是精神騷擾,並指出了它與其他形式職場痛苦的區別。精神騷擾無疑會給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後果,並影響企業的生產力,作者分析了精神騷擾的起因以及促使這種行為出現的環境因素,為我們預見和防止精神騷擾提供了應對之策;同時,也為作為企業底層的普通員工反抗騷擾和保護自己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維度。
    本書就像一部職場生活的田野調查,大量案例帶領讀者透過“暴力”的萬花筒洞察世間百態與人性的復雜,進而走出暴力的陰影,重建職場自信。在對職場精神騷擾做全面分析時,作者充滿同情和理解的筆觸,使其對此現像的心理學分析充滿了人情味,給弱者以寬慰與力量。
    ★醒醒吧,老好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更擅長對別人說出“逆耳忠言”,而不是單純表達我們的真實感受;我們更多地學會了為人謙恭、戴上面具、扮演角色,習慣於隱藏起真實的自己,以此換取他人的認可、接納和表面的舒適。久而久之,我們背離了自我,換來了人際關繫的“和睦”,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暴力正是由此而觸發。本書對“停止做老好人,做自己”的呼吁就像一桶水,澆醒了我們的無意識——我們急需意識到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陷阱。
    在信息化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溝通得越來越快,越來越糟糕;越來越多的人忍受著孤獨、不被理解、喪失目標和缺乏人生意義的狀態……本書通過一個個取自家庭生活、夫妻關繫、兒童教育和青少年成長經歷的真實案例,講述了我們無視或誤解自己內在需求的傾向是如何促使我們實施暴力並將這種暴力轉嫁於他人的,同時引導我們一步步地除去暴力裝置的引信,還原真實的自己。
    ★超越自戀
    作者在書中闡釋了自戀變態者心理變態的機制和原因,描繪出了正常狀態和變態之間的界限。受害者可以由此認清操縱者,找到自救和重建的方法;而對那些有“自戀變態者”傾向的人來說,閱讀此書則是一次反思與改正的機會……
    ★非暴力溝通的覺醒
    世上存在幸福完美的生活嗎?各方面都很順利的時候,幸福就會到來嗎?本書是非暴力溝通理論的延伸之作,作者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作為心理醫生為他人提供咨詢的案例出發,抽絲剝繭地剖析了阻礙幸福的陷阱,並分析了這些陷阱在人們慣常思維方式中的表現形式;在破解陷阱的過程中,以親切幽默的口吻指明了心理學層面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和其間我們可以做的努力。本書為我們開啟一場非暴力溝通的覺醒之旅。

    作者簡介

    ★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世界冷暴力研究與預防領域先驅,法國知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曾在巴黎第五大學任客座教授,專攻精神暴力行為,主要研究職場上的精神虐待。曾數次作為嘉賓出現在法國的電視節目上,並積極推動法國針對職場和家庭內部精神暴力的立法進程。其以《冷暴力》為代表的著作在世界範圍內廣受好評。
    ★托馬斯·德·昂桑布爾 ,心理治療師、人際關繫培訓師,曾致力於問題青年的心理輔導工作,著有《放下包袱,享受幸福》《我在躲誰?你往哪兒跑?我們有何用?》。自1994年以來,托馬斯以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馬歇爾•盧森堡的過程理論為藍本,講授非暴力合作課程,並在歐洲、魁北克和摩洛哥多次主持研討會和專題培訓班,於1996年與榮格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家居伊·科爾諾共同創辦了“心靈.com”(Cœur.com)協會。
    ★讓·夏爾·布舒
    法國作家、精神分析師、心理醫生,曾在法國出版過多部心理學作品。

    目錄
    ★窺視職場中的冷暴力
    部分 職場中的精神騷擾
    定 義
    章 什麼不是精神騷擾?
    精神壓力
    衝突的效用
    粗暴管理
    偶發性侵犯
    其他形式的暴力
    惡劣的工作條件
    職業約束
    怎樣做會騷擾到某個人?
    如何傷害別人?
    什麼是惡意?

    ★窺視職場中的冷暴力
    部分 職場中的精神騷擾
    定 義
    章 什麼不是精神騷擾?
    精神壓力
    衝突的效用
    粗暴管理
    偶發性侵犯
    其他形式的暴力
    惡劣的工作條件
    職業約束


    第二章 什麼是精神騷擾?
    怎樣做會騷擾到某個人?
    如何傷害別人?
    什麼是惡意?


    第三章 偷換概念
    受害者地位
    被騷擾的騷擾者
    精神騷擾的虛假指控


    第四章 各種周邊現像
    圍 攻
    霸 凌
    騷 擾
    檢舉者們
    欺 凌


    第二部分 調查結果
    第五章 精神騷擾受害者的若干特征
    年齡的懲戒
    精神騷擾存在性別差異嗎?
    歧視性騷擾


    第六章 騷擾方法
    敵意行為
    騷擾的不同類型
    頻率與持續時間
    暫停工作
    後遺癥及其餘波


    第七章 某些行業的特點
    公共服務行業
    私營部門
    新經濟行業
    協會行業
    體育行業
    政 界


    第三部分 精神騷擾對健康造成的後果
    第八章 非特異性後果
    精神壓力與焦慮
    抑 郁
    身心失調


    第九章 創傷性後果
    創傷後精神壓力
    幻 滅
    揭開舊傷疤


    第十章 精神騷擾的特定後果
    羞恥感與受辱感
    喪失意義
    心理變化
    用精神病來防御


    第四部分 騷擾的根源
    第十一章 有利於精神騷擾滋生的環境
    新的職業組織
    體制的厚顏無恥
    體制的邪惡
    一個自戀社會的推波助瀾作用


    第十二章 人與人之間發生了什麼?
    互動的贊歌
    受害者有什麼特征嗎?
    侵犯者有什麼特征嗎?
    看似騷擾卻非騷擾的情形
    破壞性的但不一定有惡意的情形
    惡意的但不一定是有意的情形
    惡意侵犯者:自戀變態狂


    第五部分 該做什麼?
    第十三章 介入者
    內 部
    外 部


    第十四章 預 防
    企業層面
    社會和人的層面
    預防計劃
    如何處理一種精神騷擾狀況?


    第十五章 調 解
    什麼時候應把接力棒遞給外部?


    第十六章 為什麼需要一條法律?


    結 論


    ★醒醒吧,老好人!
    章 為什麼我們背離了我們自己、我們的感覺或我們的需求?
    智力空間 
    覺 感 
    求 需 
    求 請


    第二章 意識到我們真實的感受
    為了做好,筋疲力盡
    觀察但不評判、不解讀 
    感覺但不評判、不解讀
    識別我們的需求,不遷怒於人 
    提出一個具體的、現實的、積極的和可協商的請求


    第三章 意識到對方真實的感受 
    溝通,就是表達和接收信息
    同理心:面對自己和他人
    我們沒有時間理解自己,但我們卻花時間誤解自己


    第四章 交 心
    頭踫頭
    門面對門面
    從一口井到另一口井
    緩步舞向對方
    維護關繫
    交談的場所


    第五章 情感安全感與意義,和平的兩把鑰匙
    如果……我就愛你
    我們學會了做事,而不是為人 
    我們沒有學會作為我們自己被愛,而是以他人期望的樣子被愛
    差異性被視為一種威脅
    常見的感覺:恐懼! 
    停止做老好人,做真實的自己! 
    如何說“不”? 
    我害怕衝突
    如何承受憤怒?


    第六章 我們互相了解,分享我們的價值觀
    應該,你必須,就是這樣,你別無選擇……
    防波堤還是航標,牧羊人還是帶刺鐵絲網? 
    意義與感覺


    第七章 方 法
    三分鐘,每天三次
    一種意識衛生
    友好的意識


    結 語 耕耘和平 
    暴力不是我們的本性
    暴力,一種舊習慣 
    耕耘和平


    需求清單
    感覺清單
    含有解讀和評判的感覺清單


    致 謝


    ★超越自戀
    章 從需求到欲望,衝動的能量 1
    欲望的能量 3
    從需求到欲望 4
    欲望會產生痛苦嗎? 6
    面對衝動,我們是否都是平等的? 8
    衝動和變態 9
    我們的衝動去哪兒了? 10
    如何對待殺人衝動? 14
    變態者及其衝動 15
    第二章 言語:自戀變態者的撒手锏 25
    詞語的像征意義 26
    言語的功能 27
    詞語:信息的載體 28
    自相矛盾的交流 30
    第三章 脆弱的自戀者 39
    自我形像 40
    “向客體偷來的自戀” 41
    偶像的黃昏 43
    結構性自戀脆弱或因不同情形導致的自戀脆弱 44
    喜歡自己的形像是不好的嗎? 45
    變態者為什麼必須證明其受害者不好? 46
    第四章 變態者:住在成年人身體中的兒童 51
    負罪感和擔心被拋棄的焦慮 53
    權力需求的根源 57
    貝爾納,母親的“菲勒斯” 59
    第五章 無法忍受失去心愛之人(物) 61
    因為害怕失去而感到焦慮 63
    面對失去心愛之人(物)的過程的不同階段 64
    無法面對失去心愛之人(物)的病理 65
    是否存在一些方法讓我們更加容易接受
    失去心愛之人(物)的事實或加速這一過程? 67
    第六章 變態者的策略 69
    理解變態者的動機 70
    粘連和隔離:使受害者屈服的手段 77
    利用第三方 79
    貶低他人、操縱以及控制他人的必要性 81
    “好像”:偽君子變態者 82
    互相依靠的親密關繫 85
    第七章 對受害者產生的變態效應 87
    完全的混亂 88
    降低級別的防御 90
    人格解體 92
    變態者會讓別人也變態嗎? 93
    是否存在典型的受害者? 94
    給父母的一點建議 96
    第八章 抵制自戀變態者 101
    小心標簽! 102
    把某個人當成變態難道不是變態的行為嗎? 105
    面對指令進行鏡像詢問 106
    與親近的人重新建立聯繫 107
    重新保持距離 108
    敢恨 109
    清理自己周圍的人 111
    指定第三方 112
    戰勝變態者 116
    石宴 117
    擺脫重復 118
    不要再從別人的眼中尋找自己的形像 120
    學會表達自己的欲望 121
    放棄理解 123
    升華和韌性 125
    第九章 尋找變態的根源 129
    被虐待的孩子? 130
    遊戲和現實 133
    環境的重要性 135
    母親臉(形像)的變化 136
    幻想 138
    俄狄浦斯和反俄狄浦斯之謎 139
    亂倫關繫和重復 143
    變態父母 145
    癥狀兒童 148
    第十章 同情之路 153
    同情的力量 154
    利他 155
    道歉或否認 156
    我們可以治愈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嗎? 157
    從投射到放手 159
    愛與罰:雅克的反饋 161
    第十一章 變態者及其受害者:有毒的華爾茲 175
    別人的癥狀 176
    瘋狂的愛 178
    如果你好了,我也就痊愈了 179
    自相矛盾的鏡子 180
    結語 181
    瓦妮莎案例的答案 183
    附錄 189
    參考文獻 197


    ★非暴力溝通的覺醒
    章 錯覺、事實和阻礙幸福的陷阱
    生活運轉的兩個原則
    未意識到的阻礙幸福的陷阱


    第二章 “我接種了疫苗,對幸福免疫”
    個雙重矛盾信息:劑分兩次注射(兩個指令)的疫苗
    第二個雙重矛盾信息:第二劑分兩次注射的強化疫苗
    解碼雙重矛盾信息:思維


    第三章 好人教育的幾個陷阱
    個陷阱:我們學的更多的是如何做而不是如何存在 
    第二個陷阱:我們的安全感和信心並不源於我們自身,而是源於他人的看法
    第三個陷阱:我們學過,差異具有威脅性
    第四個陷阱:乖巧的男孩、女孩們,我們沒有學過如何說出“不”,也不懂如何回應別人的“不”
    第五個陷阱:我們沒學過要好好地面對自己的感受,更沒學過以令人滿意的方式表達它們
    邀請大家進行心理鍛煉和意識鍛煉


    第四章 從負罪感到責任感,從義務到愛
    從麻痺人的負罪感到令人充滿活力的責任感
    從義務到投入的愛
    脫離這些陷阱
    帶著責任感生活


    第五章 保持心理、心靈健康的鍛煉和營養滋潤
    讓麻痺、僵硬的關節活動起來
    我們不是孤身一人
    一些主要的學習事項


    作為總結的一些思考 


    後記 探索民眾的內心力量


    附錄 受害者的獨白 


    致謝

    前言

    因為他們堅持自己的夢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
    在這個過程中生活得很舒服!
    ——達維德• 杜耶
    我正是通過觀察自己面對各種類型的不舒服、衝突、內部和外部壓力時的表現,同時陪伴許多人克服他們面臨的這些困難,纔得以更清晰地識別出讓我們不自覺地落入陷阱的各種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這些習慣自成體繫,阻止我們不斷追求幸福。我把它們稱為阻礙幸福的陷阱,通常我們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
    因此,我將這本書看作是《醒醒吧,老好人!》的續篇。當然,這兩本書也可以分開閱讀。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的確經常參照馬歇爾•盧森堡理論中的非暴力溝通法[CNV(communication non violente),我習慣將其稱為有意識的非暴力溝通],因為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刺激我們的思維,從而讓我們更好地面對自己、他人和生活,或讓我們的意識保持清醒。這種方法是一架梯子。無論梯子是什麼樣的,它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看得更高、更遠,讓我們更上一層樓、翻過高牆並越過岩壁。


    有些人可以從零開始,成就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因為他們堅持自己的夢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
    在這個過程中生活得很舒服!
    ——達維德• 杜耶


    幾年前,當我寫作《醒醒吧,老好人!》(Cessez d’êtregentil, soyez vrai!)的時候,我發現真實地面對自己、他人和生活,並不一定總是令人舒服的事情。與此同時,我也發現真實地面對自己、他人和生活,可以讓我們內心深處獲得安適,這讓我與自我、與他人、與生活的關繫不斷深入,並越來越有活力。這一切讓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致去探索這件表面上看起來矛盾的事情:幸福來得不一定舒服。
    我正是通過觀察自己面對各種類型的不舒服、衝突、內部和外部壓力時的表現,同時陪伴許多人克服他們面臨的這些困難,纔得以更清晰地識別出讓我們不自覺地落入陷阱的各種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這些習慣自成體繫,阻止我們不斷追求幸福。我把它們稱為阻礙幸福的陷阱,通常我們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
    因此,我將這本書看作是《醒醒吧,老好人!》的續篇。當然,這兩本書也可以分開閱讀。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的確經常參照馬歇爾•盧森堡理論中的非暴力溝通法[CNV(communication non violente),我習慣將其稱為有意識的非暴力溝通],因為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刺激我們的思維,從而讓我們更好地面對自己、他人和生活,或讓我們的意識保持清醒。這種方法是一架梯子。無論梯子是什麼樣的,它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看得更高、更遠,讓我們更上一層樓、翻過高牆並越過岩壁。
    無論是在我的私人生活中,還是在作為傾聽者、陪伴者(大家稱之為“治療師”)或培訓師的工作中,我的腦海裡常常浮現這樣的畫面:我們有時候感覺到被禁錮和被封閉,甚至窒息,就像一條魚缸裡的魚,在魚缸內作為裝飾品的小山洞和沉船之間轉著圈地來回遊。其實我們忘記了我們的魚缸就安放在大海深處,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往上遊一點兒,提升我們的意識,跨過魚缸的玻璃壁,離開山洞和沉船這個封閉的循環,跟許多其他魚一起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廣闊的大海裡;這僅取決於我們自己。如果說這場冒險布滿了不舒服,但是作為回報,它帶來的卻是極深的安適!
    將這部作品交到您手裡的同時,我敞開了自己的心扉,釋放了自己。我樂於分享我的分析和我的經歷——這些都是我探索如何克服心理的條件反射所結的果實,但這樣做不見得非常舒服。坦誠地講,我有點兒害怕觸及關於幸福的禁忌話題,害怕觸踫被禁止的幸福,不敢指出阻礙幸福的陷阱,不敢承認我們內心有著強烈的衝動,害怕被當成一個溫和的幻想者而被人拒絕,甚至可能會害怕承認雖然自己有各種恐懼,但仍然覺得幸福!
    與此同時,我上千次地核對過我建議您去了解的那些陷阱的機制。我沒有別的奢望,隻是想說:以前,我經常沉溺於自己的“小魚缸內”,但是我有意識地花大量的時間遊向大海,以此來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因此,我認為那些幫助我在生活的海洋裡遊泳並讓我更幸福的方法,對大家也是有所助益的。
    祝您遊得愉快!

    媒體評論

    我認為,在那些敢於說出自己想法的人中,托馬斯•德•昂桑布爾是能以ZUI巧妙的方式做到此事的人。
    ——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家 居伊•科爾諾(Guy Corneau)

    在線試讀
    節選一:
    致讀者
    所以,這些極其簡短的敘述說明了意識從誕生到成熟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有自己的節奏,也有中止的時刻和收獲的季節。讀者若未真正接觸過這樣的工作,可能會產生一種印像,認為以這樣的方式處理與生命有關的難題很神奇。實際上,沒有任何奇跡,即使某些打開心結的過程真的令人驚奇。
    這完全就像您著手建一個新菜園:需要撥除雜草、翻地、播種、照料嫩芽,並等待收獲的季節。某一天您會收獲蔬菜和水果:想像一下您在黑土地上看到顆變紅、變熟的草莓!這的確令人驚奇,卻肯定算不上神奇。整個生命進程都需要辛苦努力,咨詢者們都親身經歷了這個過程,除此之外,別無奇跡。
    因此,這本書給出的所有案例都證明了這項工作飽含愛與合作,而合作的對像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的對健康的內在生命的渴望。
    未意識到的阻礙幸福的陷阱
    在這本書中,我致力於揭示由文化和教育而生成的一些陷阱。這些阻礙幸福的陷阱,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所以顯得更強大、更具束縛性。然而,我們要逃脫一個陷阱,前提是需要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入這個陷阱中,之後要了解陷阱是如何布下的。
    步:意識到我們所經歷的並不一定是客觀事實,或許我們隻是被囚禁在對事實的主觀看法中。這一點看起來天真,卻是根本的。我每天會遇到一些人(我曾經也屬於這類人),他們堅持自己對事實的看法,從來沒想過可能還存在著另一種看法,他們不斷地咒罵被囚禁在這樣的現實中,並將原因歸咎於他人。他們把自己鎖在籠子裡並攥緊了口袋裡的鑰匙,有時候甚至把鑰匙扔得遠遠的,以確保自己永遠不能重獲自由,卻還對此抱怨不止!
    想像一下,您出生在金色的監獄裡,並在那裡長大。有人跟您說:“您生活的空間就在這四面牆內、天花板下,天窗透進來的微光就是日光。”那麼在整個一生中,您會相信這些都是事實,在“知足常樂”這個道德信條的指引下,您會心滿意足。然而,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跡像,告訴您世上還存在著別的空間、其他的前景、另外的光明、別樣的人類活動。
    這本書的受眾,是那些能夠透過“監獄”,察覺到秋風吹打著周圍的屋頂,能從關著的門底下鑽進來的穿堂風裡,聞到夏日的芬芳,聽到從其他院子裡傳來的歌聲,還能捕捉到封閉的天窗外的流星的人,以及那些為了追尋未知的自由而要離開已經熟悉的壁壘,並願意為此承受各種不舒服的人。

    節選一:
    致讀者


    我在這本書裡列舉的案例都是真實經歷。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又不至於太煩瑣,我對它們進行了概括,隻保留了能說明咨詢者意識轉變的主要內容,當然我也修改了相關人員的個人信息。因此,某些例子縮減成了十句左右的交談,然而與此對應的卻是至少十來個月的工作。將它們概括到這種程度,我希望讓讀者注意到引起意識轉變的契機,而這個過程通常是循序漸進的。
    所以,這些極其簡短的敘述說明了意識從誕生到成熟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有自己的節奏,也有中止的時刻和收獲的季節。讀者若未真正接觸過這樣的工作,可能會產生一種印像,認為以這樣的方式處理與生命有關的難題很神奇。實際上,沒有任何奇跡,即使某些打開心結的過程真的令人驚奇。
    這完全就像您著手建一個新菜園:需要撥除雜草、翻地、播種、照料嫩芽,並等待收獲的季節。某一天您會收獲蔬菜和水果:想像一下您在黑土地上看到顆變紅、變熟的草莓!這的確令人驚奇,卻肯定算不上神奇。整個生命進程都需要辛苦努力,咨詢者們都親身經歷了這個過程,除此之外,別無奇跡。
    因此,這本書給出的所有案例都證明了這項工作飽含愛與合作,而合作的對像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的對健康的內在生命的渴望。


    節選二:
    未意識到的阻礙幸福的陷阱
    在這本書中,我致力於揭示由文化和教育而生成的一些陷阱。這些阻礙幸福的陷阱,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所以顯得更強大、更具束縛性。然而,我們要逃脫一個陷阱,前提是需要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入這個陷阱中,之後要了解陷阱是如何布下的。


    逃出陷阱的步驟
    步:意識到我們所經歷的並不一定是客觀事實,或許我們隻是被囚禁在對事實的主觀看法中。這一點看起來天真,卻是根本的。我每天會遇到一些人(我曾經也屬於這類人),他們堅持自己對事實的看法,從來沒想過可能還存在著另一種看法,他們不斷地咒罵被囚禁在這樣的現實中,並將原因歸咎於他人。他們把自己鎖在籠子裡並攥緊了口袋裡的鑰匙,有時候甚至把鑰匙扔得遠遠的,以確保自己永遠不能重獲自由,卻還對此抱怨不止!
    想像一下,您出生在金色的監獄裡,並在那裡長大。有人跟您說:“您生活的空間就在這四面牆內、天花板下,天窗透進來的微光就是日光。”那麼在整個一生中,您會相信這些都是事實,在“知足常樂”這個道德信條的指引下,您會心滿意足。然而,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跡像,告訴您世上還存在著別的空間、其他的前景、另外的光明、別樣的人類活動。
    這本書的受眾,是那些能夠透過“監獄”,察覺到秋風吹打著周圍的屋頂,能從關著的門底下鑽進來的穿堂風裡,聞到夏日的芬芳,聽到從其他院子裡傳來的歌聲,還能捕捉到封閉的天窗外的流星的人,以及那些為了追尋未知的自由而要離開已經熟悉的壁壘,並願意為此承受各種不舒服的人。
    第二步:明白陷阱如何啟動或如何運轉,以便能及時阻止它的運行。如果不了解陷阱的運行機制,我們幾乎就隻能被動地承受,並無計可施。為了闡明我的觀點,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會著力於揭示各種陷阱的運行機制(我曾經長期被困其中,現在因為習慣,也不時地受制於它們)。然後,我會提出逃脫陷阱的各種過程。之所以稱之為“過程”,是因為對於逃脫陷阱,既不存在神奇的竅門,也沒有什麼奇跡般的秘訣。個人的任何改變都意味著一番努力,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需要在某一段時間內根據自己的節奏,把握合適的時機,一步一步地小心前行,而這種努力通常是需要個人獨自完成的,所以也並不會舒服!
    意識到陷阱的存在和它的威力,我們纔有機會自由地選擇是逃脫陷阱還是待在裡面,畢竟待在裡面附帶的好處也具有足夠的誘惑力。“附帶的好處”指的是行為、信念或想法背後隱藏著的好處。這些好處之所以被稱為“附帶的”,是因為在大家的理解中,它們並不是主要的,也不是顯而易見的。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的人和為家庭付出過多的父母都是典型的例子:他們已經疲憊不堪、厭煩至極,卻不做任何改變。他們已經落入了陷阱中,無意中獲得的附帶的好處,就是認為自己非常有價值,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他們什麼都不干了或少干那麼一點點,不就一無是處了嘛!這就是“做”的陷阱:在我們所做的事當中,而不是在我們的存在中找到我們的身份。在這方面我不做任何評判,隻想指出這種態度經常是不適感的根源。意識到以上這些,我們就可以選擇是要走出陷阱還是待在裡面。
    因此,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們會探索思想或行為方面的各類陷阱。在此之前,我們先快速地回顧一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總結的非暴力溝通過程的四個步驟。


    節選三:
    馬丁娜和她的丈夫
    馬丁娜對丈夫很惱火,因為他從花園回來不脫靴子就直接進屋了。她覺得這樣會把屋子弄得髒亂不堪。
    “我既生氣又失望,因為我需要井井有條和干淨整潔。而且我不明白他怎麼就不理解呢!不要穿靴子進屋是原則!”
    “你是不是也來理解一下你丈夫呢?是什麼讓他覺得穿著靴子進屋也沒什麼不合適的呢?當你把不穿靴子進屋看成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並把它說出來的時候,你是不是也需要了解一下丈夫為何會如此呢?”
    “不穿靴子進屋,在我看來這是明擺著的事!我覺得這很好理解呀!但是我接受你的提議:這樣做能幫我更好地了解我丈夫。”
    “如果你願意的話,請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一下,當他在園子裡勞作完穿著靴子回來時,他有什麼感受和需要。”
    “他感覺特別放松,很幸福,也很滿足。他那麼開心,肯定是忘了靴子的事。”
    “那麼,這讓你怎麼看待你丈夫呢?”
    “我喜歡他藝術、隨和的一面。實際上,我根本不在意他穿著靴子進屋。當我跟他說‘不能穿靴子進屋’時,並不是我在說,而是我媽媽在說。”
    “回憶起這些,你有什麼感受呢?”
    (很激動)“我很震驚,因為我意識到為了讓媽媽高興,我強迫自己、限制自己。我本來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而我媽媽有條不紊、追求完美。我活到現在很克制,不斷維護‘好妻子’‘好主婦’的形像,卻忽略了自己。因為我接受不了自己,所以也就不會接受我丈夫。這是牢籠!而且因為我自認為做得很好,所以這簡直是金色的牢籠啊!”


    評論
    ① 馬丁娜一上來就在困擾她的情況中辨別出了層次的需求:井井有條和干淨整潔。但是她隻是停留在這層次上。如果她不能超越的話,就會落入陷阱中;她的生活就像她親人的生活一樣,的確會變成一個牢籠,甚至成為地獄。當然了,比之大罵“你是個自私鬼,你從來不考慮別人!”,跟她丈夫說“我需要井井有條和干淨整潔(B),你同意脫掉靴子嗎(D/A)?”就已經證明她意識到了問題,並用了負責任的態度。重要的是,她指出的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毫不客氣地指責他人。就算馬丁娜指出的問題是事實,也隻能說明這是事實的一方面,而不是事實的全部。
    ② 真正的事實是:馬丁娜辨認出了自己內心長期隱藏的痛苦及深層需求,居伊•科爾諾稱這些深層需求為生命的衝動——很美的說法。
    馬丁娜之所以堅持自己對干淨整潔的需求,是因為她處於補償繫統中。為了讓自己不被媽媽嫌棄,她將自己關在自己制造的籠子裡。對於她來說,困難在於要意識到這麼多年以來保護她、服務於她的東西現在已經妨礙她、奴役她了。
    ③ 馬丁娜封閉在自己的信念裡就像被關閉在看不見的牢籠裡一樣。下面,我們可以看看她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那個信念陷阱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以及如何破解它。
    通過正視她丈夫的差異而不是做出評價,通過了解他所喜歡的生活,感知隱藏在丈夫表面之下或她不喜歡的行為背後,他本身美好又充滿活力的地方,馬丁娜纔能更有人情味:首先是對她丈夫,然後是對她自己。
    在這個層面上,我們不會再糾結於錯誤在誰、誰有道理,什麼是正確的或不正確的,應該或不應該做什麼……我們顯然觸及了本質——某天讓這兩個人相互靠近的東西,即他們生命的核心。正是這些,讓“自我”害怕:“自我”用盡全力維護自己小小的認同感,那是它所熟悉的孤立、不幸和限制。自我很害怕生命的衝動,害怕靠近、打開並釋放自己的東西,因為它會在生命的衝動中使自己失去主動權。
    因此,當馬丁娜在心裡說“我不在乎靴子,我喜歡我丈夫的無拘無束;此外,我也如此,我現在希望更快樂、更自由地生活!”時,她的整個自我喊道:“救命啊!這樣我們會無法掌控。拿起你的主權,起來辯論,自己去判斷,纔不要除去類別、標簽、成見和信念的柵欄,正是這些東西讓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把我們跟別人區分開來,並讓我安心。這就是我——你的自我!”
    ④ 顯然,馬丁娜的情況也闡釋了鏡子效應這個著名的現像:馬丁娜不喜歡她丈夫身上的那部分正是她的自我和她本身不喜歡自己的那點,然而這點正是她真正的自己或真實的內心所夢想獲得的。鏡子效應確實給我們上了謙遜的一課:我們無法接受的別人身上的某部分,正是我們不願接受的自己身上的那部分,不是嗎?我們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哪些東西是不願在自己身上看到的?
    當我還是青少年時,在我生活的阿登地區的鄉村裡,夏天會有童子軍營篝火晚會,這經常令我極度惱火。我自己並不是童子軍,但是某個過路的童子軍隊伍卻邀請我和街角的年輕人一起參加他們在夏天裡的後一場晚會:兄弟般的分享、敞開心扉的交流、每個人的創造力都得以施展的場地、齊聲合唱、在滿天星鬥照耀下的篝火邊的簡單快樂……所有這些都讓我生氣。我感覺惱怒、不自在、焦躁不安,我急著想找回自己喜歡離群索居生活的印記。自我對自己呼喊:“救命啊!你會迷失在這個團體中。活著就必須戰鬥、抵抗、反抗。”我覺得這種聚會很可笑、很幼稚。
    我經過很長時間纔明白,自己拒絕的正是自己極度缺乏的東西。我內心深處真實的自己不斷給我打氣:“去坦誠交流、真心分享,相信每個人的創造力,也相信自己的創造力;去融入這個充滿靈感和活力的快樂團體!”正是這種衝動讓我在幾十年之後選擇了現在的職業和生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