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回來吧,巴芭拉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23-179
    【優惠價】
    77-112
    【作者】 (美)約翰 米勒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基督教圖書  親子/家教  親子關繫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靈修生活 
    【出版社】讀者出版社 
    【ISBN】978755270112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2701128
    作者:(美)約翰?米勒

    出版社:讀者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6月 

        
        
    "

    編輯推薦


    本書故事發生在威斯敏斯特神學院教授、新生命教會牧師的家裡,是基督化家庭教育的活教材。看似是青春期叛逆的老舊話題,實則是信仰在基督徒家庭如何傳承的警鐘長鳴。特點是父親敘事,女兒逐一回應,觀念不同,氣氛劍撥弩張,暗潮湧動,問題*終水落石出。一對原本因價值觀不同而面臨決裂的父女,終在愛裡和好如初。為心中因兒女叛逆冷漠而充滿挫折失敗的父母,提供一個很好的答案,讓讀者知道該按照什麼原則解決親子衝突問題。

    本書絕不是個案,而是每個家庭正在發生的事。發生在米勒和巴芭拉生命中的故事,一定在某個角落醞釀、生成著,一定會在某個時刻、以某種形式,在你我的生命中爆發出來。本書為我們用謙卑、勇氣和希望面對磨難提供了無價的指導。

     
    內容簡介
    本書描述了一個離家出走的女兒如何影響和傷害父母,*終在上帝的愛中和好如初的真實故事,也讓我們切實體會到“愛一個使你心碎的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米勒博士不僅身為牧師,也是神學院的教授。他與妻子深信,他們的五個子女都是上帝所賞賜的禮物,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在撫養兒女的過程中,他們用心教育每個孩子,竭力成為兒女的知心好友。然而,在如此充滿愛與濃厚信仰的家庭中,卻出現了一匹“黑馬”。
    女兒巴芭拉表面上做到了一個牧師的女兒當做的,從小在教會主日學長大,上教會,讀教會學校……16歲加入教會,是眾所周知的“好基督徒”。實際上,那是“心裡悖逆,外表順從”,整整10年將父母蒙在鼓裡。直到她“心裡悖逆,外表也不順從”地向爸爸、媽媽宣稱“我不要再活在你們持守的原則和道德下,我不要再像一個基督徒一樣生活……”一心要過一種隻有自我沒有神的人生時,米勒師母感到天要塌下來了。她根本招架不住,內心充滿了憤怒和懼怕,無法克制、冷靜,無法聆聽巴芭拉的心聲,心裡隻有背叛與羞辱感。
    而一直認為自己生活缺乏樂趣、刺激和物質享受的巴芭拉,從此一頭扎進了她所向往的極樂世界:喝酒、吸毒、輟學、結婚離婚、同居、到處旅遊、擁有豪宅、名車、美服和16隻獵犬……


    本書描述了一個離家出走的女兒如何影響和傷害父母,*終在上帝的愛中和好如初的真實故事,也讓我們切實體會到“愛一個使你心碎的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米勒博士不僅身為牧師,也是神學院的教授。他與妻子深信,他們的五個子女都是上帝所賞賜的禮物,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在撫養兒女的過程中,他們用心教育每個孩子,竭力成為兒女的知心好友。然而,在如此充滿愛與濃厚信仰的家庭中,卻出現了一匹“黑馬”。

    女兒巴芭拉表面上做到了一個牧師的女兒當做的,從小在教會主日學長大,上教會,讀教會學校……16歲加入教會,是眾所周知的“好基督徒”。實際上,那是“心裡悖逆,外表順從”,整整10年將父母蒙在鼓裡。直到她“心裡悖逆,外表也不順從”地向爸爸、媽媽宣稱“我不要再活在你們持守的原則和道德下,我不要再像一個基督徒一樣生活……”
    一心要過一種隻有自我沒有神的人生時,米勒師母感到天要塌下來了。她根本招架不住,內心充滿了憤怒和懼怕,無法克制、冷靜,無法聆聽巴芭拉的心聲,心裡隻有背叛與羞辱感。

    而一直認為自己生活缺乏樂趣、刺激和物質享受的巴芭拉,從此一頭扎進了她所向往的極樂世界:喝酒、吸毒、輟學、結婚離婚、同居、到處旅遊、擁有豪宅、名車、美服和16隻獵犬……

    眼睜睜地看著孩子長大了,卻往孽坑裡跳,而苦口婆心的規勸和爭吵一點都聽不進去,令傷心欲絕的父母不知所措。剛愎任性的父女在矛盾重重、緊張對立中走過了8年的痛苦旅程。當米勒終於承認他們無力改變兒女,承認女兒是個非信徒身份,以謙卑、悔改、禱告的心來到上帝面前時,上帝的恩典就在他們身上完全彰顯,使他們能堅定地愛他們迷路的兒女。也纔真正明白,愛能使人恨惡罪惡,卻不厭棄罪人。愛能使人忍耐到底,決不放棄。


    本書將父女二人的罪性表露得透徹無比,為的是提供一個污黑的背景,好讓上帝的赦罪之恩像珍珠一樣在暗中閃閃發光。

    作者簡介

    約翰·米勒 :美國威斯敏斯神學院實踐神學教授。著有《無能者的大能福音》等。

    芭芭拉·米勒·朱利安尼

    聖經教師、編輯,斯坦福大學碩士。“新生命長老會”青少年事工負責人。與丈夫朱利安尼育有四個孩子。

    目錄
    獻詞
    人物介紹
    作者說明
    克萊布序:暗夜裡,像珍珠一樣閃爍發光的恩典
    米勒序: 贏回來的女兒
    巴芭拉序:詩裡詩外的人生
    出版序言:無數家庭正在發生的事
    轉眼之間一切都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下了。我似乎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所擊倒,像俄狄浦斯一樣,在不友善命運的鞭驅下,向著自己的阨運跑去。不經意間自己已經敗得很慘。
    我感到無助,措手不及。我不願意照他們的期待過我的一生,其實我根本也做不到。
    我也不可能按照他們的意願去改變。我的期盼和欲望領我走的是完全相反的一條路。
    我從巴芭拉身上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感覺。她傳達給我們的整個信息微妙而不可思議,“她以我們為恥,也以我們的信仰為恥”。巴芭拉的表現清楚地說明,她已經鎖上我們之間的門,而且把鑰匙扔了。
    雖然我不願承認,但我知道當時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個諷刺。
    我的確不再是一個“假裝快樂的基督徒”,但同時也是一個“不快樂的非基督徒”。

    獻詞

    人物介紹

    作者說明

    克萊布序:暗夜裡,像珍珠一樣閃爍發光的恩典

    米勒序: 贏回來的女兒

    巴芭拉序:詩裡詩外的人生

    出版序言:無數家庭正在發生的事


    1  回來吧,巴芭拉

    轉眼之間一切都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下了。我似乎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所擊倒,像俄狄浦斯一樣,在不友善命運的鞭驅下,向著自己的阨運跑去。不經意間自己已經敗得很慘。


    巴芭拉的回應

    我感到無助,措手不及。我不願意照他們的期待過我的一生,其實我根本也做不到。

    我也不可能按照他們的意願去改變。我的期盼和欲望領我走的是完全相反的一條路。


    2  一擊命中要害

    我從巴芭拉身上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感覺。她傳達給我們的整個信息微妙而不可思議,“她以我們為恥,也以我們的信仰為恥”。巴芭拉的表現清楚地說明,她已經鎖上我們之間的門,而且把鑰匙扔了。


    巴芭拉的回應

    雖然我不願承認,但我知道當時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個諷刺。

    我的確不再是一個“假裝快樂的基督徒”,但同時也是一個“不快樂的非基督徒”。

    我不過是用一套新謊言取代一套舊謊言而已。


    3  靠禱告渡過難關

    我對心中受傷的父母的勸勉是:祈禱、等候上帝,並且動員其他人為你、也為你那悖逆的孩子祈禱。隻要堅韌不撥,你就能將心中的苦毒和憤怒置之腦後,踏上這條探險之路。這將是你一生中壯觀的一段歷程。


    巴芭拉的回應

    我不敢想像跟父母在一起時,親眼目睹他們對我的失望。我認為他們不可能愛真正的我,我情願跟一個似乎真正愛我的人住在一起。


    4  兒戲婚姻

    巴芭拉對上帝的真實體驗,和盲人對日出的體驗可以說不相上下,因為她已經下定決心進行這場快樂的兒戲婚姻,她一心隻求自己的高興。


    巴芭拉的回應

    我認為既然擺脫了爸媽的宗教,就可以隨心所欲。

    我應該享樂,可我卻愈來愈難以裝出一副已經找到快樂的樣子。

    我以為爸媽和他們的朋友沒有樂趣,而我現在的生活同樣沒有樂趣。


    5  不戴降落傘跳傘

    有時候藝術的境界是藝術家在效法造物主時達到的,而造物主不正是從混亂中創造萬物的那一位嗎?

    我很高興接受了吉爾和路得的忠告,治死了潛伏在每個父親心裡的那個霸道的校長。


    巴芭拉的回應

    我把內心的混亂和爸媽的宗教信仰對我的深遠影響娓娓道來,這種影響至今我仍然難以擺脫。

    爸媽使我對我所做的一切感到罪咎,對此我應該得到人的同情。


    6  饒恕的生活

    不肯饒恕確實是個難題,難就難在它像一條隱藏的根,深入人心,而人卻往往不知曉。

    你求上帝赦免你的兒女,可是你的心裡卻積存著許多他們得罪你的記憶。

    你總不會希望看到你生命中的地下室制造毒氣,悄悄地滲透到你生命的客廳進行破壞吧!


    巴芭拉的回應

    雖然我住的地方離爸媽更遠,可我的心卻離他們近多了。這是我平生頭一次感到爸媽接納了我的本相,而不是他們期待中的我。我的父親向我認錯後,我覺得他更有人性。


    7  天父兒女的禱告

    禱告是基督徒生活的重心。當他們定意以兒女的身份依靠天父,憑著信心,帶著權柄禱告,事情就有了改變。


    巴芭拉的回應

    沒想到我夢寐以求的生活竟是一場噩夢。

    我無法想像回去當個秘書,每花一塊錢都要精打細算的日子。

    事實上令我裹足不前的是我的老問題:恐懼和缺乏安全感。

    我心裡想離開約翰,可是心中充滿懼怕,常被嚇得癱瘓,動彈不得。


    8  學習用權柄禱告

    禱告要有效果,必須全心全意。若不根據《聖經》所賜的智慧尋找問題的關鍵,禱告多半流於膽怯、模糊、敷衍了事。這種殘缺的禱告即使一遍又一遍,可能一點兒效果都沒有……


    巴芭拉的回應

    我的雙親看在眼裡,以為我改變了,不久就會成為基督徒。

    其實,我隻不過將追求快樂的方法從“自我放縱”改成一種新的理論,就是“既然享樂主義無法使我快樂,那麼服侍他人必定能使我過一種滿足的人生”。


    9  西流溪

    “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你們那個時代感到有罪惡感的事,並不會讓我們良心不安。可是有一件事我們接受不了,就是自私,以自我為中心。”


    巴芭拉的回應

    我一生好說謊,好歸罪於他人。

    我的心頭忽然一亮,次發現我一直充當家庭中害群之馬的真實意圖。

    我突然驚醒過來,我的生活不快樂,問題不在爸媽,也不在他們嚴格的管教,而是在我自己。


    10  友誼日深

    我因此不得不學習依賴聖靈,幫助我分辨,什麼是我個人的偏見,什麼纔是真正的原則性問題。長期以來,我發現許多我一向以為合乎《聖經》的看法,原來不過是文化上的副產品;那些我沒經過查驗就當成是上帝旨意的習慣,原來是人的傳統……


    巴芭拉的回應

    給我印像深刻的是爸媽居然會成長、改變。這比他們持久地愛我、關心我和我朋友更令我訝異。根據我與非基督徒相處一段時間的經驗,多數人年紀愈大,心中的苦毒就愈多,做事的方法也愈僵硬。


    11  後一仗

    我若真心愛她,就應該面對她,把這關乎生死的大事向她說明。但這是一件不討好的苦差事。她或許會生氣,發脾氣。我深信上帝正在尋找巴芭拉,我相信雖然面對巴芭拉是件痛苦的事,但基督會借此顯明他的愛,撕下她驕傲的面具,使她看出她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罷了。


    巴芭拉的回應

    我將整件事交托給上帝。他若真的存在,他必定能改變我。我自己沒辦法,我的家人無論多仁慈、多有愛心,也無能為力。


    12  終於回家了

    巴芭拉的良心已經相當敏銳,學習做事要真誠,做人要有志氣。她說她不能忍受繼續偽裝下去。

    ……幾個星期後,吉爾打來電話:“媽!爸!巴芭拉成為基督徒了!”

    好消息接踵而至,兩星期後,安吉洛也信了主。


    巴芭拉的回應

    我常坐在廚房一邊讀《聖經》,一邊流淚。我終於看清我是一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即使行善,也是自私的。我無法把上帝的同在撇在一邊,無論到哪裡都感覺到他在我周圍。在穿越斯坦福那個像俱樂部一樣的校園時,我突然醒悟到上帝的同在,這是我從前沒有經歷過的。


    13  榮耀之網

    我們能改變,是因為耶穌鍥而不舍地與我們同在,他接納我們的人性、軟弱、錯誤和罪惡。針對這一切,他散發出動人的愛,編織出偉大的榮耀之網,如今他仍然在照耀並改變許多人的生命。


    巴芭拉的回應

    這些年來,上帝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可是,每一次我還是驚訝得不得了。活了這麼久,我看到人年紀愈大,心裡的苦毒就愈多。每當我看見上帝改變人,使他們心中充滿了愛,而不是恨,我就不能不低頭敬拜他。


    14  父母們,化危機為轉機吧

    上帝的大能表現在你的耐心上,即使你的愛被忽視,甚至被拒絕,你仍然能愛下去。這種能力使你在被誤解、受委屈的情形下,仍然能施展愛的攻勢。這種能力也能讓你帶著眼淚,謙卑地面對罪,並且耐心等候,直到有一天,你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走在回家的路上……


    巴芭拉的回應

    我的一生好像我家的大客廳。屋子實在太大,我隻好邊走邊開燈。走到客廳的盡頭,整個屋子纔會通明。我的生命也一樣,上帝也為我一盞一盞地開燈,然後又一步步領我前行。他怕我驚慌失措受不了,不會同時打開所有的燈。他照著我能承擔的方式,將真理一點點向我顯明。那麼,上帝到底為我點著了哪些燈,領我脫離黑暗,進入奇妙光明?

    前言

    克萊布序:暗夜裡,像珍珠一樣閃爍發光的恩典
    愛能使人憎惡罪惡,卻不厭惡罪人。
    約翰?米勒新作《回來吧,巴芭拉》,就是這種有創見的新好之書,讀來使人眼前一亮。我們都知道應該愛自己的子女,不論子女是好是壞。愛能使人忍耐到底,不放棄;愛能使人憎惡罪惡,卻不厭惡罪人。然而,家裡有一個叛逆的孩子,尤其是這個孩子比較大,差不多在18歲到20歲之間,做父母的堅持孩子必須“聽話”,為使自己感覺好些,往往卻忽略了應該讓孩子悔改,學習承擔合理的責任。
    本書描述了“一個遠離上帝的女兒如何影響父母”的故事,也讓我們切實體會到“愛一個使你心碎的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作者和他的女兒巴芭拉敘述了這個令人痛心的故事。巴芭拉決心要過一種沒有神的生活,而且要過得快樂。八年來的心靈交鋒和細節描寫,讓讀者清楚看到,當巴芭拉活在罪中的時候是多麼倔強,心靈又是何等空虛。同時,她的父母又是多麼需要聖靈教導他們如何去愛巴芭拉。



    克萊布序:暗夜裡,像珍珠一樣閃爍發光的恩典


    愛能使人忍耐到底,不放棄;

    愛能使人憎惡罪惡,卻不厭惡罪人。



    我也許書讀得太多沒有感覺了,要不就是沒有看見真正有創見的好書問世。大多數新書隻是提醒一些重要真理,或是把一些重要真理講得更清楚。這些誠然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不過偶爾也會讀到一本新書,把信仰中某一項基本教義講解得非常清楚透徹,使人覺得既像老友相逢,又像初次見面。其實是同一個人,隻是我們和他太熟,對他的性情已經習以為常,現在有了新的發現和認識,便顯得尤其彌足珍貴。

    約翰?米勒新作《回來吧,巴芭拉》,就是這種有創見的新好之書,讀來使人眼前一亮。我們都知道應該愛自己的子女,不論子女是好是壞。愛能使人忍耐到底,不放棄;愛能使人憎惡罪惡,卻不厭惡罪人。然而,家裡有一個叛逆的孩子,尤其是這個孩子比較大,差不多在18歲到20歲之間,做父母的堅持孩子必須“聽話”,為使自己感覺好些,往往卻忽略了應該讓孩子悔改,學習承擔合理的責任。

    本書描述了“一個遠離上帝的女兒如何影響父母”的故事,也讓我們切實體會到“愛一個使你心碎的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作者和他的女兒巴芭拉敘述了這個令人痛心的故事。巴芭拉決心要過一種沒有神的生活,而且要過得快樂。八年來的心靈交鋒和細節描寫,讓讀者清楚看到,當巴芭拉活在罪中的時候是多麼倔強,心靈又是何等空虛。同時,她的父母又是多麼需要聖靈教導他們如何去愛巴芭拉。

    世界上有許多浪子(當然也包括女人)回頭的故事,但都無法與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相比,因為作者們無法真實描述罪惡的恐怖和父母期待浪子回家的痛苦心情。米勒夫婦卻並非如此,他們的故事不是輕松的童話,他們有一個頑皮的孩子,他們也並非滿懷信心,不慌不忙地為孩子禱告。字裡行間清晰可見米勒心中的種種掙扎,時常面對自己的罪惡和不信。當他看見家庭不和睦帶給妻子的影響,心痛不已,而且還得天天面對無法處理的怨恨、傷痛以及深深受挫的心情。

    此外,你也可以從巴芭拉身上看出罪惡的盲目性。她從暗地反叛到公開逾越道德底限,繼而公開犯罪,傷透了父母的心。然而,上帝卻借著一群愛巴芭拉之人的幫助,使她回歸上帝的懷抱,得享自由和贖罪之樂。本書的結局大快人心,過程卻艱難曲折,經過多年的自我爭戰,在生活中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真正的“愛”。

    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兩點印像深刻。首先,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真理就是:饒恕對方,意味著“對方這樣傷害我,毫無道理,不可原諒”。當我們想到要饒恕一個傷害我們的人時,自然就會告誡自己:“他真的錯了!他這樣做實在沒道理,不可原諒。”而這正是我要強調的:如果一個人犯錯傷害了我,是有道理的,是可以諒解的,那麼我要做的就應該是諒解他、原諒他,而不是饒恕他了。《回來吧,巴芭拉!》這本書將父女二人的罪惡表露得透徹無比,為的是提供一個污黑的背景,好讓上帝的赦罪之恩像珍珠一樣在暗中閃爍發光。

    其次,人際關繫的不和引發的試探是獨特的。當他人深深地傷了我們的心,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獲得解脫。沒有人喜歡痛苦,解除痛苦的捷徑是躲避傷害我們的人,或是保持距離,或是經常提醒自己那人的不仁不義。怨恨總比忍受傷害好得多吧!

    眼睜睜地看著孩子長大了,卻往深坑裡跳,對於父母苦口婆心地規勸一點都聽不進去,有時實在令人不知所措。然而,當父母承認他們無力改變兒女的時候,上帝的恩典就在父母身上完全彰顯,使他們能堅定地愛他們迷路的兒女。

    愛的涵義比我們所想像地更深。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件事帶來的後果很多。然而,教會今天需要面對的可能是:我們本身的愛是多麼膚淺,我們亟需體會上帝為了賜給我們贖罪之恩付出了何等大的代價。否則,我們便無法享有自由,無法切實地愛人,更無法在人傷透了我們的心之後,仍然愛他。《回來吧,巴芭拉》這本書能說服你,讓你體會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本書能激動你的心,使你更加溫慕上帝的恩典,也讓你再次驚訝、贊嘆上帝的奇妙。

    (克萊布:知名作家,聖經諮商學院創辦人。著作較多,譯為中文的有《共築愛巢》、《有效協談法》、《聖經化諮商原則》、《了解人——重建關繫的聖經協談》、《承載生命的深交》、《勸勉——開啟關懷之論》、《裡外更新》。)

    媒體評論

    敗在孩子手中,使我們感到赤身和失敗的羞辱。但倒髒水別把孩子也倒掉!

    ——約翰·米勒



    本書描述了“一個遠離上帝的女兒如何影響父母”的故事,也讓我們切實體會到“愛一個使你心碎的人”到底意味著什麼。將父女二人的罪惡表露得透徹無比,為的是提供一個污黑的背景,好讓上帝的赦罪之恩像珍珠一樣在暗中閃爍發光。

    ——克萊布

    聖經諮商學院創辦人,《裡外更新》作者



    我們雖然沒有兒女,但對建立基督化家庭很有負擔,曾經花許多時間了解這個題目,並致力於這方面的服侍,也常見青少年與父母衝突的問題。

    我深信本書必能成為許多華人信徒家庭的幫助和祝福。

    —— 趙鄭簡卿

    在線試讀
    8 學習用權柄禱告
    禱告要有效果,必須全心全意。若不根據《聖經》所賜的智慧尋找問題的關鍵,禱告多半流於膽怯、模糊、敷衍了事。這種殘缺的禱告即使一遍又一遍,可能一點兒效果都沒有……
    去瑞士之前,蘿斯?瑪麗和我的禱告大致是這樣的:“主啊,求你拯救巴芭拉!父啊,求你使她歸回你的懷抱!上帝啊,求你保護她脫離罪惡,帶她回家!”雖然禱告比不禱告強,但是疲於奔命的父母往往忘記,禱告要有效果,我們必須全心全意。若不根據《聖經》所賜的智慧尋找問題的關鍵,我們的禱告多半是膽怯、模糊、敷衍了事。這種殘缺的禱告即使一再地重復,可能一點兒效果都沒有,或許禱告的人心裡根本就不期待有任何效果。
    可是,當蘿斯?瑪麗在瑞士經歷上帝後,她體驗了天父上帝的豐富,這一經歷提升了我們的信心。蘿斯?瑪麗為巴芭拉獻上的禱告開始顯得格外有信心、有權柄,因為她知道自己在基督裡的地位,也知道天父所賜的聖靈居住在她心裡。加上默想、查考《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使得她信心十足,滿有上帝兒女的樣式。她謙卑,但卻像先知一樣挑戰上帝,求他應驗他的話語;又像一個孩子同父親理論,求他守約,成全拯救信徒全家的應許(《創世記》十七章7節;《詩篇》七十八篇1~8節;《使徒行傳》二章38~39節;十六章31節)。
    就在這時,我們有了新的發現。當我們帶著新的權柄為巴芭拉代禱時,發現這樣的代禱有些弱點,就是當我們按照上帝的應許為巴芭拉禱告時,我們發現她在我們腦中的形像是那麼地根深蒂固,以至於我們若不刻意去想,根本就不會留意到。
    你想,受盡折磨的父母在禱告的時候,腦中想的是什麼?他們常有的是挫敗感,這種感覺就像一片烏雲籠罩在頭頂上久久不散。即使做父母的已經原諒兒女,也確實愛他們,仍然免不了有這種感覺。問題在於父母通常對孩子有一個固定的負面印像,就是認為這個孩子是不會改變的,而這個壞印像更被孩子多次失敗的紀錄一再地加深,如他們叛逆的行為、叛逆的言詞和叛逆的表情等等。
    魔鬼知道如何利用這種印像削弱禱告的效果,他讓這些不小心的父母認為孩子那冷酷、抗拒的形像是不可能改變的,這個孩子始終都會保持這種形像。“這個忘恩負義的孩子是改不了的”,黑暗的魔鬼在你耳邊鼓噪。父母若不覺醒而聽信讒言,自然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倔強上。人的思想若被這種強硬的抗拒心理所籠罩,他的禱告怎麼可能有效呢?

    8  學習用權柄禱告

    禱告要有效果,必須全心全意。若不根據《聖經》所賜的智慧尋找問題的關鍵,禱告多半流於膽怯、模糊、敷衍了事。這種殘缺的禱告即使一遍又一遍,可能一點兒效果都沒有……

    去瑞士之前,蘿斯?瑪麗和我的禱告大致是這樣的:“主啊,求你拯救巴芭拉!父啊,求你使她歸回你的懷抱!上帝啊,求你保護她脫離罪惡,帶她回家!”雖然禱告比不禱告強,但是疲於奔命的父母往往忘記,禱告要有效果,我們必須全心全意。若不根據《聖經》所賜的智慧尋找問題的關鍵,我們的禱告多半是膽怯、模糊、敷衍了事。這種殘缺的禱告即使一再地重復,可能一點兒效果都沒有,或許禱告的人心裡根本就不期待有任何效果。

    可是,當蘿斯?瑪麗在瑞士經歷上帝後,她體驗了天父上帝的豐富,這一經歷提升了我們的信心。蘿斯?瑪麗為巴芭拉獻上的禱告開始顯得格外有信心、有權柄,因為她知道自己在基督裡的地位,也知道天父所賜的聖靈居住在她心裡。加上默想、查考《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使得她信心十足,滿有上帝兒女的樣式。她謙卑,但卻像先知一樣挑戰上帝,求他應驗他的話語;又像一個孩子同父親理論,求他守約,成全拯救信徒全家的應許(《創世記》十七章7節;《詩篇》七十八篇1~8節;《使徒行傳》二章38~39節;十六章31節)。

    就在這時,我們有了新的發現。當我們帶著新的權柄為巴芭拉代禱時,發現這樣的代禱有些弱點,就是當我們按照上帝的應許為巴芭拉禱告時,我們發現她在我們腦中的形像是那麼地根深蒂固,以至於我們若不刻意去想,根本就不會留意到。

    你想,受盡折磨的父母在禱告的時候,腦中想的是什麼?他們常有的是挫敗感,這種感覺就像一片烏雲籠罩在頭頂上久久不散。即使做父母的已經原諒兒女,也確實愛他們,仍然免不了有這種感覺。問題在於父母通常對孩子有一個固定的負面印像,就是認為這個孩子是不會改變的,而這個壞印像更被孩子多次失敗的紀錄一再地加深,如他們叛逆的行為、叛逆的言詞和叛逆的表情等等。

    魔鬼知道如何利用這種印像削弱禱告的效果,他讓這些不小心的父母認為孩子那冷酷、抗拒的形像是不可能改變的,這個孩子始終都會保持這種形像。“這個忘恩負義的孩子是改不了的”,黑暗的魔鬼在你耳邊鼓噪。父母若不覺醒而聽信讒言,自然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倔強上。人的思想若被這種強硬的抗拒心理所籠罩,他的禱告怎麼可能有效呢?

    想戰勝這種狀況,隻有一招,就是把思想意念轉向聖經給我們的應許。上帝的恩典在這方面是夠用的。做父母的要借著默想《聖經》,集中思想,使信心的眼睛牢牢鎖定在上帝身上。《路加福音》十五章就是一段上好的經文,在此你能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信心,你也會發現天父恩典的作為:失去的找到了,死亡的復活了;牧羊人找到了迷失的羊,婦人找到遺失的銀錢,慈愛的父親張開雙臂歡迎誤入迷途的浪子回家。思考這些經文,不難發現,上帝連你這個像浪子一樣誤入迷途的父母都用愛尋回了,難道他不會像愛你一樣地愛你的孩子嗎?

    《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節是一扇通往天上的窗戶,記載著浪子回頭的比喻。它提到一個原本悖逆的兒子,被父親那無法抗拒的愛所吸引,終於願意回家了。當我伸長脖子往窗外看,我看見的是一個充滿了愛的父親,關心他誤入迷途的兒子,這份關心驅使他快步衝出大門。雖然這是個比喻,但卻表明上帝為了改變一個剛硬的人,使他成為上帝的兒女,不惜向這人伸出他慈愛和大能的手。

    基督徒父母要好好查考這段經文,相信這個比喻描述的正是他們迷途兒女未來的光景。做父母的必須認清,《聖經》裡的上帝願意把死了、迷失了、瘋狂了的叛徒,改變成為有生命、意志清醒的人。這段經文像征上帝要在我們禱告的時候掌控我們的思想。我們需要了解上帝的偉大,他的心裝滿了難以抗拒的愛,吸引了無數的奧古斯丁、約翰?班揚、約翰?牛頓和巴芭拉。他們的人生後來變得多麼美好啊!當上帝把他們拉回他的懷抱後,他們光芒四射,多麼燦爛啊!

    千萬要記住,上帝有能力使他們改變,與永生的上帝之子的形像有分。這種思想一旦占據了我們的心,我們即使是為倔強的叛徒禱告,也不會看不見效果。

    學會了帶著權柄的禱告之後,我們開始特別為巴芭拉禱告。蘿斯?瑪麗和我同心祈禱,求上帝將巴芭拉生命中的荊棘向她顯明,並且用這些尖銳的荊棘刺痛她,領她離開波科諾山罪惡的網羅。後,我們終於鼓起勇氣,求上帝讓她因受不了跟約翰一起生活而離開他。我在前面提過,1977年初,上帝應允了我們的禱告。一連好幾個月,巴芭拉心裡一直不安,經常生病,跟約翰也不斷爭吵,後她不得不下定決心放棄一切。

    後來,她回想這事時說:“我突然決定離開約翰。跟他在一起生活實在太苦了。他經常將各種毒品混合食用,這使他患了妄想癥。他確實有心使我跟家人疏遠。我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跟他拖了這麼久,我一定是腦袋有問題了。”

    同樣重要的是,巴芭拉事實上對她認為多彩多姿的這種生活已經厭倦了。起碼她意識到快樂不在於穿昂貴的衣裳,開綠色的跑車。我們美國人很難擺脫青少年時期的一些幼稚想法,巴芭拉就是這樣直到被榨干後一滴水。她經受的痛苦肯定相當劇烈,可後果卻是說不出的輕松。這給了我們極大的鼓勵,我們為女兒的禱告更加有效了。正在這時,我們看到一份宣傳單,是歸回聖經廣播公司出版的,題目是《如何為失喪者祈禱》。這份傳單很短,指出學習帶著權柄為失喪的家人祈禱是何等的重要!此外,它還強調,要為不信者的思想生活祈禱,又指出魔鬼會讓人的心智盲目,仿佛瞎眼不能看見一般。其中一段主要的信息是這麼寫的:

    奉主耶穌的名禱告就是祈求並宣告:凡借著基督寶血已經救贖回來的,都是屬於我們的。因此對每位我們代禱的對像,我們都應該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靠著他所流的血,提名宣告:他是神已經買贖回來的。

    我們還應該宣告:撒旦在他們身上的作為,例如錯誤的教義、不信、仇恨等,都要被拆毀;這些都是仇敵在他們心中散布的毒素。我們必須祈求神,讓他們的心意被奪回,順服基督。

    蘿斯?瑪麗和我都覺得這份單張激發了我們的信心,但我們不知從何著手。我們先是在德州休斯頓的一個特會中讀到這份單張的。後來,我們在大會的空檔散步時彼此對問:“巴芭拉關鍵的盲點到底是什麼?綁得她緊,使她動彈不得的又是什麼?”

    我們想出四個方面:一是欺騙和說謊;二是不誠實的生活方式;三是享樂主義;四是喜歡找借口。巴芭拉受這些罪惡的轄制,已經麻木到了沒有知覺的地步。

    我一邊在休斯頓的街上走,一邊領著妻子做了四個簡單的禱告,很平靜。頭一個禱告是:“聖潔的父,我們奉耶穌的名,靠他的權柄,祈求您斥責那些使巴芭拉眼瞎、受騙,以至被謊言轄制的權勢。我們求您開她的心眼,讓她看出欺騙和謊言是罪。我們懇求您感動她,使她願意承認所犯的罪,願意悔改,好借著信靠基督的寶血得蒙潔淨。現在我們就感謝您垂聽了我們的禱告。阿們。”

    我們求上帝喚醒巴芭拉的良心,讓她看出一些罪惡的本性,繼而恨惡罪惡,願意回轉,歸向基督,使她的罪得赦免,並脫離罪的權勢。

    我們照樣為其他的三方面禱告。四項禱告加起來不過15分鐘。我們沒向任何人提這件事,巴芭拉當然也不知道。我們也沒有趕緊回家問巴芭拉有沒有覺得自己有改變。事實上,當我們真正帶著權柄這樣禱告後,我們就忘了這件事。

    我並不認為這樣的禱告是屬靈的花招,或是某些與上帝有特殊關繫的敬虔之人特有的法術。如果我們存那樣的心禱告就大錯了。關鍵是,我們的禱告要在積極的愛心下進行。這種愛不在於我們自己能力和智慧的大小,乃在於依賴上帝應許的信心的大小。這種具有權柄的禱告是上帝訓練課程的高峰,是一門長期的訓練課程,學了這門功課之後,就謙卑下來,從許多捆綁和懼怕中得到釋放。上帝也將“因信白白稱義,並且享有上帝兒子的權利”這一宗教改革所強調的教義向我們顯明。

    在1977年的春天,巴芭拉離開約翰,搬回家來住。在此期間,她和我們之間的友誼增進了。後來,她又回到大學念書。這回她念的是天普大學。她有時跟我探討教授的看法,談她要寫的文章,我也跟她分享我的觀點。雖然政治學我並不在行,不過我的涉獵還算廣,還能跟她談得來。此外,我們還可以借此增進友誼。

    在一個春末夏初的日子,蘿斯?瑪麗看見巴芭拉獨自坐在後院的一張桌子旁,她就走過去坐在巴芭拉的旁邊,很自然地跟巴芭拉分享她在瑞士的經歷。她告訴巴芭拉,到瑞士之前,她的心態是孤兒,行事為人也像個孤兒,完全不像上帝的兒女。她還把她在到瑞士之前和之後的改變解釋得很清楚。她說,當一個人認識到上帝是他的父親,並以無條件的愛愛他時,他的生命肯定會有奇妙的改變。

    蘿斯?瑪麗後來對我說:“巴芭拉完全聽不進去,一點兒反應也沒有。對我所說的經驗和看法,她表現得很冷淡,似乎有所保留。”

    當時,跟巴芭拉在一起,就像喫一條刺多的魚。你喜歡魚的鮮美,可是怕喫到刺。不久,我就發現了兩根大刺。

    首先,那年夏末,我發現巴芭拉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們在飯桌上看到她寫的一張短信,信是這麼寫的:

    親愛的爸媽:

    我到朋友家去住幾天。我心裡不對勁,請為我禱告。對我來說,請求你們是挺困難的,可是我從來沒有感到這麼困擾過。

    愛你們的巴芭拉

    蘿斯?瑪麗和我看到信之後,我們煩惱了大約兩個鐘頭。對我們來說,到朋友家去,表示她同男人上床。不過,我們稍後冷靜下來。我們覺得應該表明立場,不同意巴芭拉的這種行為。可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過分關注這件事並不是智慧的表現。要緊的是我們要愛她,其他的就交托給上帝了。那時,我們正在學習將上帝的工作和我們的工作分清楚,不可隨意攪和。再說,我們改變不了巴芭拉,能改變她的唯有上帝。

    當我們質問巴芭拉時,她沒有狡辯,她承認她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們的談話相當激烈。蘿斯?瑪麗和我認為,我們必須要她做個選擇:若不按著我們的家規行事,就得搬出去住。下這種決心,對我們來說很困難,我們也不願意這麼做。我們要求的不是完美無瑕,我們也能理解回到過去的生活方式,對她來說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她似乎還有其他的意思,似乎堅持她有權過那種生活,但這卻是我們不能容忍的。這跟基督徒的標準不相符。再說,如果我們知道其他住在我們家裡的人這樣做的話,我們也會不容許的。

    巴芭拉決定搬出去住。她在附近找到一間公寓。這一次,我們的友誼倒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我們一家人出錢出力幫她打掃、洗刷、油漆、布置。我們的孩子實在表現得太好了,他們之間也表達著無條件的愛。還有,更重要的是,基督不斷積極地向巴芭拉表明他的愛。

    隨後,我又發現喉中的第二根刺。有一天,我剛好站在房子外面,這時巴芭拉的車停了下來。陪伴她的是一個年輕人。她對我說:“爸爸,這是我的朋友安吉洛?朱利安尼。”

    我不善於隱藏自己的情感,當時我肯定滿臉都是疑惑。安吉洛後來對我說:“你一見我,臉就板了下來。我們看得出你是多麼地擔心。”

    巴芭拉的嫂子吉爾跟我一樣,也很擔心。她告訴巴芭拉:“如果要我把安吉洛和你認識的其他男人比較,他肯定隻有三分。”吉爾對衡量人相當有一套,如果把安吉洛跟約翰那些人一起放在天平上,安吉洛隻有三分,這表示跟他做朋友對巴芭拉極為不利。

    我們纔開始為她擔心,事情就發生了。十一月初的一天,蘿斯?瑪麗告訴我:“傑克,聽著。巴芭拉的公寓裡掛著一件男人的衣服。”

    還好有上帝的恩典支撐著,我沒倒下。我不得不再次將巴芭拉交托給上帝。我關心,卻不憂慮。我們能做的都做了,現在就看基督怎麼辦了。我不希望巴芭拉再次陷入深淵,如果她真的又陷了下去,那也隻有基督能救她了,而且我深深相信基督能拯救巴芭拉。

    巴芭拉的回應

    我的雙親看在眼裡,以為我改變了,不久就會成為基督徒。

    其實,我隻不過將追求快樂的方法從“自我放縱”改成一種新的理論,就是“既然享樂主義無法使我快樂,那麼服侍他人必定能使我過一種滿足的人生”。

    “約翰,我要離開你了。”我邊說邊整理東西,把衣服和財物裝進兩個大箱子。剛開始他並不在意,後來,他聽見我打電話請爸媽來接我時纔感到事態嚴重。

    “我們再商量商量。”他急切地說。可是,我繼續打包,根本不理會。

    這裡的環境還是那麼美好。鼕去春來,大地更新,綠意盎然。屋子外面有我們的汽車和獵犬,屋子裡面有盆景,氣派的家具,還有屬於我的一整間的漂亮衣飾。可是,我還是要離開。約翰一頭霧水,不曉得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怎麼會有勇氣放棄這一切呢?我自己也不知道。不過,我很高興我終於有足夠的勇氣,離開我在山上的這個家,回到真實的世界裡去。

    我的雙親到了,我跟隨他們一起離去,心中不免有些感傷和膽怯,可是倒挺輕松的,重擔好像都挪走了。我問他們我能不能搬回我原來的房間,他們一口答應。於是,我又住回三樓角落的那個房間,不同的是房門上掛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主啊,還要多久?”我不理睬,隻管把箱子裡的東西拿出來放好。

    我馬上開始重新安排我的生活。我回到大學上課,選的是政治學,預備畢業後再上法學院。為了自力更生,晚間和周末我來到餐館打工,做服務生。我的雙親看在眼裡,以為我改變了,不久就會成為基督徒。其實,我隻不過將追求快樂的方法從“自我放縱”改成另一種新的理論,就是“既然享樂主義無法使我快樂,那麼服侍他人必定能使我過一個滿足的人生”。我知道爸媽生活得很快樂,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總是幫助人。雖然我不接受他們的信仰,我卻有意接納我們家的傳統,這個傳統強調服侍人,認為成功之道在於人的努力。

    如果爸媽知道我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那麼當他們聽說我一連跟幾個新交的男友過夜時,就不會那麼驚訝了。起先我隻在他們不在家的時候這麼做,結果他們還是發現了。到後來,我干脆在他們在家的時候也照做不誤。父親為此質問我,我們鬧得很不開心。他告訴我,他認為我這麼做是不對的(這對我來說,一點兒也不奇怪)。可是,他另外又說了兩件事讓我很惱火。首先,他說他認為我再這樣亂來,遲早會發瘋,就像我們的一個親戚一樣。那個親戚被醫生診斷有妄想型的精神分裂癥。接著,他又說因為我的行為不當,他正在考慮是否要離開牧會的工作。

    我認為他說這些話,是有意想操縱我,讓我過他要我過的生活。聽見父親親口說我可能會發瘋,實在很傷我的心。我想,即便如此,這番話是不是本身就有力量,能使它成真?這事之後,好一陣子我一直害怕我會發瘋,常常做噩夢,嚇得要命。

    還有,他提到因為我的緣故,他考慮要離開牧會的工作。我認為這是一種要挾和欺詐的手段。我想,為什麼他現在纔說這個?當我跟湯姆或約翰在一起的時候,他怎麼不說呢?我告訴父親,既然我們的意見不同,我願意搬出去住,不過,如果隻為了他認為我行為不當,我是不會改變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我也告訴他,對我個人的私生活,既然我沒有向他請教,他大可不必表示意見。“我必須從自己的錯誤學功課。”我爭辯說。我再次向爸媽表示,我對他們的意見沒有興趣。

    我搬了出去,企圖讓自己,也讓他們認為,我要跟他們堅持的陳腐道德觀從此一刀兩斷。

    與此同時,我發覺,不斷換男朋友成為我的困擾。我發現我和這些男人之間,彼此並不開心,於是我開始跟他們保持距離。隨後,我遇見一個我真正喜歡的人,他就是安吉洛?朱利安尼。表面上看來,他不比我約會過的任何男人強。我們在同一個餐館工作,他在酒吧上班。他像其他的工作人員一樣,有時會從收款機裡偷些錢,有時也會做點買賣毒品的小生意,好有些額外的收入。他穿著時髦,還把他那黑色的卷發梳得像黑人的大蓬球一樣。

    我永遠忘不了父親次見到安吉洛的表情,訝異又驚慌。他什麼也沒說,可是他的表情勝過千言萬語。我的朋友們可不像父親那麼安靜,他們都向我明確表示,這回我可是看錯人了。

    然而,跟安吉洛在一起我很開心。他和我完全是來自兩個世界的人,可他卻是我認識的男人當中,不受新經驗威脅的。安吉洛的自信心特別強,即使在父親面前他也毫無畏懼,自在得很!他跟父親談笑自如,甚至說笑話,就像在酒吧跟喝酒的客人一樣。我們什麼事都一起做,並且很開心。因此,他很自然就搬來跟我住。看來我這次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快樂。這時我擁有一份全職的工作,在大學裡每門課都拿甲等,還跟一個我愛的人同住,我滿足極了。

    我的雙親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離我好遠。我發現好多工作勤奮的非基督徒,也挺快樂和成功的。我尊敬爸媽,他們確實是好人,我也喜歡跟他們在一起,但我卻不願跟他們過一樣的生活。

    當母親將她在瑞士的經歷告訴我時,我覺得不自在、無聊。安吉洛跟我上過一次教堂,可是我們倆都沒認真聽道。一散會,我們立刻衝了出去。我自以為走在一條新路上,但我卻怎麼也沒有想到,它會領我到耶穌的腳前。

    問題與討論

    1. 照傑克的說法,當父母為兒女禱告的時候,腦子裡在想的是什麼?

    (1)撒旦怎樣用這種想法使我們灰心,不想禱告?

    (2)我們必須怎樣做,纔能用上帝的眼光來看我們出問題的兒女?

    (3)請花一點時間讀《路加福音》十五章,並且默想這段經文。上帝擁有什麼,所以能使浪子回家?我們又缺乏什麼,所以不能使浪子回家?如果我們明白這件事,對我們的禱告生活應該有什麼影響?

    2. 傑克和蘿斯?瑪麗看到了一份宣傳單——

    (1)這份宣傳單對他們為巴芭拉的禱告有什麼影響?

    (2)在你一生當中,有誰使你必須這樣為其禱告?請列出他(她)生活中的盲點,然後花一點時間為這些盲點禱告。

    3. 傑克和蘿斯?瑪麗為巴芭拉這樣禱告之後,巴芭拉有沒有馬上改變?

    (1)為什麼巴芭拉又和另一個男人同居,傑克這次卻不擔心?

    (2)在你一生當中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你愛他而他和另一個人的關繫,又使你心裡充滿恐懼?誰能救他?誰又能救你脫離這種恐懼?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