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弘一大師文彙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弘一大師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佛教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567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056777
    叢書名:百年佛教高僧大德叢書/王志遠主編

    作者:弘一大師著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8月 


        
        
    "

    內容簡介
    弘一大師生平
    弘一(1880-1942),俗姓李,名文濤,又名廣候,字息霜,亦稱惜霜,別號叔同。出家後法名演音,字弘一,晚年號晚晴老人。
    清光緒六年(1880年)出生於天津。13歲,開始臨摹篆帖。17歲,從天津名士趙幼梅學詞,又從唐敬嚴學篆及刻石。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8歲,與俞氏結婚。次年,戊戌政變發生,外傳他是康梁同黨,乃奉母攜眷,避禍遷居上海,以富家公子的身份,與滬上諸名士交往。
    1901年,入南洋公學攻經濟科。1904年,母親病逝。扶靈攜眷返回天津,然後東渡日本留學專攻繪畫,學洋琴,學戲劇。曾與同學組織春柳劇社,並且自任領班,首次在東京演出《茶花女》,義演名劇《黑奴吁天錄》等。
    回國之後任教於天津工業專門學校。翌年,轉任直隸模範工業學堂圖畫教員。1912年,離開天津,單身南下上海,任教於城東女學。後到杭州,任教於浙江兩級師範學校,主授圖畫及音樂。1913年,該校改組為浙江省立師範學校。先後任教六年,直到出家為止。其間一度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的課程。

    弘一大師生平

    弘一(1880-1942),俗姓李,名文濤,又名廣候,字息霜,亦稱惜霜,別號叔同。出家後法名演音,字弘一,晚年號晚晴老人。


    清光緒六年(1880年)出生於天津。13歲,開始臨摹篆帖。17歲,從天津名士趙幼梅學詞,又從唐敬嚴學篆及刻石。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8歲,與俞氏結婚。次年,戊戌政變發生,外傳他是康梁同黨,乃奉母攜眷,避禍遷居上海,以富家公子的身份,與滬上諸名士交往。


    1901年,入南洋公學攻經濟科。1904年,母親病逝。扶靈攜眷返回天津,然後東渡日本留學專攻繪畫,學洋琴,學戲劇。曾與同學組織春柳劇社,並且自任領班,首次在東京演出《茶花女》,義演名劇《黑奴吁天錄》等。


    回國之後任教於天津工業專門學校。翌年,轉任直隸模範工業學堂圖畫教員。1912年,離開天津,單身南下上海,任教於城東女學。後到杭州,任教於浙江兩級師範學校,主授圖畫及音樂。1913年,該校改組為浙江省立師範學校。先後任教六年,直到出家為止。其間一度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的課程。


    1916年,到虎跑的大悲山試驗斷食,自感身心輕靈。1917年,到虎跑的定慧寺皈依為在家弟子。1918年7月剃度出家,9月到靈隱寺受具足戒,10月到嘉興閱藏。1919以後,在杭州、上海、寧波一帶行腳,各處掛單。後在溫州的慶福寺居住有11年之久。


    出家後讀《梵網經合注》、《靈峰宗論》,即發願學律。生活至簡,治學至勤,著述各種律學著作有近30種。

    出家後持過午不食戒,修頭陀苦行。出家20餘年,前後所穿過的僧服,不過寥寥數套。所用的蚊帳、毛巾,日久破爛,而不許更換。

    1932年開始,先後在廈門、泉州、永春、南安、晉江、惠安等地結夏安居、講經弘法。1942年10月安詳圓寂,世壽63歲,僧臘25年。


    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四分律含注戒本講義》、《戒本羯磨隨講別錄》、《在家律要)、《南山道祖略譜》及音樂作品《清涼歌》等。本書是弘一大師的主要著述的精華選本。

    目錄
    論說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慈說
    悲智頌
    持非時食戒者應注意日中之時
    人生之後
    關於女性異說討論致竺摩法師書
    為金咨甫寫《金剛經》題記
    重興草庵記
    為修建雲洞岩鶴鳴祠書寫佛號題記
    福州怡山長慶寺修放生園池記
    手書訓言贈楊白民並題記
    書珍重贈別夏丏尊並記
    為盧世侯所繪《地藏九華垂跡圖》題贊附記

    論說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慈說

    悲智頌

    持非時食戒者應注意日中之時

    人生之後

    關於女性異說討論致竺摩法師書


    題記

    為金咨甫寫《金剛經》題記

    重興草庵記

    為修建雲洞岩鶴鳴祠書寫佛號題記

    福州怡山長慶寺修放生園池記

    手書訓言贈楊白民並題記

    書珍重贈別夏丏尊並記

    為盧世侯所繪《地藏九華垂跡圖》題贊附記

    漢長壽鉤鉤銘題記

    周尺考記

    扶桑舊藏鋻真九衣七衣記

    《人生之後》弁言

    《贊誦輯要》弁言

    善力印稿弁言

    梵行清信女講習會緣起

    題永嘉慶福寺緣冊

    書三歸依五學處題記

    金陵刻《華嚴疏鈔》題記
    <魏曇鸞《往生論注》題記

    贈許宣平居士偈語題記

    《佛說大乘戒經》、《十善業道經》影印緒言

    自恣法略例記

    業疏科別錄記

    為律華法師書《律偈》並記

    《阿彌陀經疏鈔》題記

    《比丘律藏函》題記

    浙衢祥符寺《華嚴經》文碑刻題詞


    序跋

    扶桑本《表無表章》文集序

    扶桑本《表無表章銓要鈔》序

    扶桑本《表無表章》跋

    扶桑本《表無表章報恩吼》跋

    《華嚴經讀誦研習入門次第》序

    《律相感通傳》跋

    扶桑國藏古袈裟圖跋

    扶桑國舊藏白氎郁多羅僧圖跋

    校刻《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序

    《五戒持犯表記》序

    手書《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跋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跋

    《圓覺本起章》序

    《圓覺經》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題記

    《佛說無常經》序

    溫陵刻《圓覺了義經》跋

    手書《僧伽六度經》跋

    書《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菩薩戒》跋尾

    書《佛說大乘戒經》跋

    書《十善業道經》跋

    閱《大乘戒經》、《十善業道經》自跋

    為夏丏尊書《地藏本願經》跋

    《贊禮地藏菩薩懺願儀》跋

    《淨宗問辨》序

    《淨宗問辨》跋

    《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序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序

    《寒笳集》(又名《藕益大師警訓略錄》)序

    福州鼓山《庋藏經版目錄》序

    《緇門崇行錄選輯》序

    手書《金剛經》跋

    莊閑女居士手書《法華經》序

    《華嚴集聯三百》序

    《佛學叢刊》序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觀自在菩薩章》序

    《佛說阿彌陀經義疏擷錄》序

    《一夢漫言》序

    《一夢漫言》跋

    《見月律師年譜摭要》並跋

    《華山見月律師行腳圖》跋

    手書《佛說五大施經》跋

    《盜戒釋相概略問答》後跋

    《壬丙南閩宏法略志》序

    大乘《阿毗達摩雜集論》序

    《藥師如來念誦供養私記》跋

    夢後書《華嚴經》偈贈普潤法師自跋

    溫陵刻《普賢行願品》跋

    《龍袴國師傳》序

    贈萬均法師《華嚴集聯》跋

    《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跋

    贈僧懺上人《華嚴集聯》並跋

    撰聯贊地藏菩薩並記

    書南無阿彌陀佛洪名題記

    《唐人寫經殘本》題記

    寫《楞嚴》一節贈夏丏尊跋

    《贈轉應法師聯》跋

    本妙法師《般若心經論解》序

    《佛說十二頭陀經》經末題記

    《佛說八大人覺經釋要》跋

    《二十自述詩》序

    《詩鐘彙編初集》序

    《李廬詩鐘》自序

    《李廬印譜》序


    書信

    致徐耀廷

    致許幻園

    致楊白民

    致毛子堅

    致周嘯麟

    致陸丹林

    致王仁安

    致夏丏尊

    致堵申甫

    致黃善登

    致丁福保

    致尤墨君

    致王心湛

    致譚組雲

    致周敬庵

    致李聖章

    致瀋繇

    致則民

    致劉肅平

    致蔡丏因

    致李紹蓮

    致陳伯衡

    致徐蔚如

    致楊雪玖

    致孫選青

    致鄧寒香

    致汪夢空

    致崔海翔

    致朱穌典

    致豐子愷

    致黃慶瀾

    致呂伯攸

    致李圓淨

    致姚石子

    致費範九

    致胡宅梵

    致林贊華

    致李晉章

    致趙柏庼

    致黃寄慈

    致崔澍萍

    致聶雲合

    致嘯川

    致繆滌源

    致葉宗擇

    致曾詞源

    致李芳遠

    致徐海北

    致黃萍蓀

    致劉光華

    致陳海量

    致郁智朗

    致李鴻梁

    致葉青眼

    致許宣平

    致施慈航

    致楊立人

    致許晦廬

    致王拯邦

    致馬鼕涵

    致劉綿松

    致黃幼希

    致陳無我

    致陳士牧

    致王夢惺

    致濮一乘

    致鄭健魂

    致穆犍蓮

    致楊勝南

    致林奉若

    致春發

    致鄭翹松

    致宏智等

    致丁葆青

    致勝如

    致施至偉

    致勝順

    致蔣維喬

    致黃福海

    致龔勝信

    致羅鏗端、陳士牧

    致瀋彬翰

    致扶唐

    致印心、寶善和尚

    致寂山和尚

    致東嚴法師

    致因弘白傘法師

    致性願法師

    致寄塵法師

    致弘傘法師

    致芝峰法師

    致廣洽法師

    致崇德法師

    致亦幻法師

    致善契法師

    致顯真法師、覺人居士

    致瑞今法師

    致性常法師

    致大醒法師

    致了智法師

    致傳貫法師

    致念西、豐德律師

    致仁開法師

    致廣義法師

    致果清法師

    致妙慧法師

    致妙蓮法師

    致廣空、性常法師

    致覺徹法師

    致覺圓法師

    致如影法師

    致律華法師

    致竺摩法師

    致廣心法師等

    致咸茂寶號諸位先生

    用功謝客簡

    致影印宋版藏經會

    致習律諸法師

    致北平佛學研究社諸居士

    致佛教養正院諸師

    致上海佛學書局

    致寺諸師


    傳記

    樂聖比獨芬(Beethoven)傳

    樂石社社友小傳

    記陳敬賢居士軼事

    汪居士傳

    皰人陳阿林往生傳

    陳復初居士往生傳

    立鈞童子生西事略

    崔母往生傳

    崔旻飛居士誦經薦母記

    崔孝子碑銘

    記廈門貧兒舍資請宋藏事

    蔣妙修優婆夷往生傳

    本妙法師往生傳

    廈門萬壽岩瑞山禪師生西傳

    了識律師傳

    法空禪師傳

    心燦禪師往生傳

    大中祥符朗月照禪師塔銘

    清故淵泉居士墓碣

    玉泉居士墓志銘

    南山道宣律祖年譜

    靈芝律師年譜

    藕益大師年譜

    見月律師年譜


    雜志

    辛丑北征淚墨

    樂後社記

    西湖夜遊記

    斷食日志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白馬湖放生記

    南閩十年之夢影

    祇園記

    瑞竹岩記

    壬丙南閩弘法略志

    泉州弘法記

    惠安弘法日記

    行腳散記

    慶福寺閉關為約三章

    乙亥草庵遺囑

    苦樂對覽表

    記梁淡生居士入佛因緣

    曇昕釋義

    律華詳釋

    書昔人聯語贈廣洽法師跋

    集《華嚴》偈贈巨贊法師跋

    為梁勝聞居士書示遺訓

    為律華法師書律偈跋

    釋弘一啟事


    詩偈

    竹園居士幼年書法題偈

    馬鼕涵居士三異圖題偈

    靈岩山印光真達二老像題詞

    題鄭翹松臥雲樓詩存

    題王夢惺居士萊園文稿

    題永春勝聞居士淡齋畫冊

    地藏菩薩九華垂跡圖贊

    西泠華嚴塔寫經題偈

    《護生畫集》題贊

    《護生畫集》題詞

    《續護生畫集》題偈

    甲戌初夏大病有欲延醫者說偈謝之

    虞愚居士問書法妙義為說二偈

    《印光法師文鈔》題詞並敘

    為漳州印友題偈

    李卓吾先生像贊

    辭世二偈

    在線試讀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古人掩關皆為專修禪定或念佛,若研究三藏則不限定掩關也。仁者此次掩關,實為難得之機會。應於每日時間,以三分之二專念佛誦經(或默閱,但不可生分別心),以三分之一時間溫習戒本羯磨及習世間文字。因機會難可再得,不於此時專心念佛,以後恐無此勝緣。至於研究等事,在掩關時雖無甚成績,將來出關後,盡可緩緩研究也。念佛一事,萬不可看得容易,平日學教之人,若令息心念佛,實困難之事,但亦不得勉強而行也。此事至要至要,萬不可輕忽。誦經之事可以如常。又每日須拜佛若干拜,既有功德,亦可運動身體也。念佛時亦宜數數經行,因關中運動太少,食物宜消化,故宜禮拜經行也。念佛之事,一人甚難行,宜與義俊法師協定課程,二人同時行之,可以互相策勵,不致懈怠中止也。
    課程大致如下:
    早粥前念佛,出聲或默念隨意。
    早粥後稍休息,禮佛誦經,九時至十一時研究。午飯後休息,二時至四時研究(研究時間,每日以四小時為限,不可多),四時半起禮佛誦經。黃昏後專念佛。晚間可以不點燈,唯佛前供琉璃燈可耳。
    三年之中,可與義俊法師講戒本及表記羯磨六遍,每半年講一遍。自己既能溫習,亦能令他人得益。昔南山律祖,尚聽律十二遍未嘗厭倦,何況吾等鈍根之人耶?戒本羯磨能十分明了,且記憶不忘,將來出關之後,再學行事鈔等非難事矣。世俗文字略學四書及歷史等。學生字典宜學全部,但若鮮暇,不妨缺略,因此等事出關之後仍可學習也。若念佛等,出關之後,恐難繼續,唯在關中,能專心也。又在閉關時宜注意者如下:
    不可閑談,不晤客人,不通信(有十分要事,寫一紙條交與護關者)。
    凡一切事,盡可俟出關後再料理也,時機難得,光陰可貴,念之!念之!
    餘既無道德,又乏學問。今見仁者以誠懇之意,諄諄請求,故略據拙見拉雜書此,以備采擇。性常關主慧察。
    演音(書印)
    乙亥四月一日
    慈〓說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古人掩關皆為專修禪定或念佛,若研究三藏則不限定掩關也。仁者此次掩關,實為難得之機會。應於每日時間,以三分之二專念佛誦經(或默閱,但不可生分別心),以三分之一時間溫習戒本羯磨及習世間文字。因機會難可再得,不於此時專心念佛,以後恐無此勝緣。至於研究等事,在掩關時雖無甚成績,將來出關後,盡可緩緩研究也。念佛一事,萬不可看得容易,平日學教之人,若令息心念佛,實困難之事,但亦不得勉強而行也。此事至要至要,萬不可輕忽。誦經之事可以如常。又每日須拜佛若干拜,既有功德,亦可運動身體也。念佛時亦宜數數經行,因關中運動太少,食物宜消化,故宜禮拜經行也。念佛之事,一人甚難行,宜與義俊法師協定課程,二人同時行之,可以互相策勵,不致懈怠中止也。


    課程大致如下:

    早粥前念佛,出聲或默念隨意。

    早粥後稍休息,禮佛誦經,九時至十一時研究。午飯後休息,二時至四時研究(研究時間,每日以四小時為限,不可多),四時半起禮佛誦經。黃昏後專念佛。晚間可以不點燈,唯佛前供琉璃燈可耳。


    三年之中,可與義俊法師講戒本及表記羯磨六遍,每半年講一遍。自己既能溫習,亦能令他人得益。昔南山律祖,尚聽律十二遍未嘗厭倦,何況吾等鈍根之人耶?戒本羯磨能十分明了,且記憶不忘,將來出關之後,再學行事鈔等非難事矣。世俗文字略學四書及歷史等。學生字典宜學全部,但若鮮暇,不妨缺略,因此等事出關之後仍可學習也。若念佛等,出關之後,恐難繼續,唯在關中,能專心也。又在閉關時宜注意者如下:


    不可閑談,不晤客人,不通信(有十分要事,寫一紙條交與護關者)。

    凡一切事,盡可俟出關後再料理也,時機難得,光陰可貴,念之!念之!

    餘既無道德,又乏學問。今見仁者以誠懇之意,諄諄請求,故略據拙見拉雜書此,以備采擇。性常關主慧察。

    演音(書印)

    乙亥四月一日

    慈〓說

    歲在娵訾十月,餘來三衢,居大中祥符,始識江山毛居士。爾後復歸蓮花寺,居士時復損書咨詢佛法,並乞梵名。命名曰慈,字曰慈根。爾將入山埋遁,居士哀戀,請釋名字之義,以志念焉。經論言慈者數矣,夫舉一途,示其大趣。《華嚴經?修慈分》雲:“凡有眾生,為求菩提,而修諸行。願常安樂者,應修慈心,以自調伏。如是修習於念念中,常具修行六波羅蜜,速得圓滿無上正覺。”《梵網經》雲:“若自殺,教人殺,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觀無量壽經》雲:“上品上生者,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夫如來制戒,不殺為首。而上品上生,亦首雲不殺。故知修慈心者,戒殺為先。居士勖哉!善弘其事,以是勤勤自勵,並以告誡他人。守茲一行,戴荷終身,斯謂不負其名矣。並示偈曰:慈者德之本,慈者福之基。雲何修慈心?應先戒殘殺。若人聞是說,至誠心隨喜。離苦受諸樂,往生安養國。


    永寧晚晴院沙門論月撰

    悲智頌

    ——贈閩南佛學院同學訓語

    有悲無智,是曰凡夫;悲智具足,乃名菩薩。

    我觀仁等,悲心深切,當更精進,勤求智慧。

    智慧之基,曰戒曰定,如是三學,次第應修。

    先持淨戒,並習禪定,乃得真實,甚深智慧。

    依此智慧,方能利生,猶如蓮花,不著於水。

    斷諸分別,舍諸執著,如實觀察,一切諸法。

    心意柔軟,言音淨妙,以無礙眼,等視眾生。

    具修一切,難行苦行,是為成就,菩薩之道。

    我與仁等,多生同行,今得集會,生大歡喜。

    不揆膚受,輒述所見,儻契幽懷,願垂玄察。

    大華嚴寺沙門慧幢撰

    持非時食戒者應注意日中之時

    比丘戒中有非時食戒,八關齋戒中亦有之。日中以後即不可食;又依僧祇律,日正中時,名曰時非時,若食亦得輕罪。故知進食必在日中以前也。


    日中之時,俗稱曰正午。正人每用日晷儀置於日光之下,俟日晷儀標影恰至正午,即謂是為日中之時,因即校正鐘表以此時為十二點鐘也。然以此方法常常核對,則發現可懷疑者二事:一者,雖自置極精良正確之鐘表,常盡力與日晷儀核對,其正午之時每與日晷儀參差少許,不能符合;二者,各都市城邑之標準時鐘,如上海江海關大自鳴鐘等,其正午之時,亦每見其或遲或早,茫無一定也。今說明其理如下:


    依近代天文學者言:普通紀日之法皆用太陽,而地球軌道原非平圓,故日之視行有盈縮,而太陽日之長短亦因是參差不齊。泰西歷家以其不便於用,爰假設一太陽,即用真太陽之平均視行為視行,稱之曰平太陽。平太陽中天時謂之平午,校對鐘表者,即以此時為十二點鐘。若真太陽中天時,則謂之視午。就平午與視午相合或相差者,大約言之,每年之中,唯有四天,平午與視午大致相合,餘均有差。相差多者,平午比視午或早十五分,或遲十六分。其每日相差之詳細分秒,皆載在吾國*中央觀像臺所頒發之歷書中。


    若能了解以上之義,於昔所懷疑者自能祛釋。因鐘表每日有固定同一之遲速,決不許其參差。而真太陽日之長短則參差不齊,故不能以真太陽之視午而校正鐘表恆定為十二點鐘也。其各都市城邑之標準時鐘皆據平午,以*歷書核對,即可了然。


    吾人持非時戒者,當依真太陽之視午,而定日中食時之標準;決不可誤據平午而過時也。至於如何校正鐘表,可各任自意。或依平午者,宜購求*歷書核對,即可知每日視午之時,若如是者,倘自置精良正確之鐘表,則可不必常常校正撥動。否則仍依舊法,以日晷儀之正午而校正鐘表,恆定是為十二點鐘,此亦無妨。但須常常核對日晷儀,常常撥動鐘表時針,因如前所說真太陽日之長短參差不齊,未能如鐘表每日有固定同一之遲速也。又近代天文學者,以種種之理由而斥日晷儀所測得者未能十分正確,此說固是,但其差舛甚微,無足計也。


    人生之後

    歲次壬申十二月,廈門妙釋寺念佛會請餘講演,錄寫此稿。於時了識律師臥病不起,日夜愁苦。見此講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棄醫藥,努力念佛。並扶病起,禮大悲懺,吭聲唱誦,長跽經時,勇猛精進,超勝常人。見者聞者,靡不為之驚喜贊嘆,謂感動之力有如是劇且大耶。餘因念此稿雖僅數紙,而皆攝錄古今嘉言及自所經驗,樂簡略者或有所取。乃為治定,付刊流布焉。


    弘一演音記

    章緒言

    古詩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人生後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今為講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病重時

    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專意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愈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憂怖,不唯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藥也。餘昔臥病石室,有勸延醫服藥者,說偈謝雲:“阿彌陀佛,無上醫王,舍此不求,是謂痴狂。一句彌陀,阿伽陀藥,舍此不服,是謂大錯。”因平日既信淨土法門,諄諄為人講說,今自患病何反舍此而求醫藥?可不謂為痴狂大錯耶?若病重時痛苦甚劇者,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障。或亦是轉未來三途惡道之苦,於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


    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於病重之時,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薩本願經?如來贊嘆品》所言供養經像等,則彌善矣。

    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一一詳言而贊嘆之,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後,承斯善業,決定生西?


    第三章〓臨終時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閑談雜話。恐彼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

    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則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須強為。因常人命終之前,身體不免痛苦,倘強為移動沐浴更衣,則痛苦將更加劇。世有發願生西之人,臨終為眷屬等移動擾亂,破壞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臨終可生善道,乃為他人誤觸,遂起瞋心,而牽入惡道者,如經所載阿耆達王死墮蛇身,豈不可畏?


    臨終時或坐或臥,皆隨其意,未宜勉強。若自覺氣力衰弱者,盡可臥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時本應面西右脅側臥,若因身體痛苦,改為仰臥,或面東左脅側臥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強制。


    大眾助念佛時,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於病人臥室,令彼矚視。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不斷。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今見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既已違其平日習慣及好樂,何能相隨默念?餘願自今以後,凡任助念者,於此一事切宜留意。


    又尋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小木魚。以餘經驗言之,神經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因其聲尖銳,刺激神經,反令心神不寧。若依餘意,應免除引磬小木魚,僅用音聲助念,為妥當。或改為大鐘大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聞者能起肅敬之念,實勝於引磬小木魚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須預先向病人詳細問明,隨其所好而試行之。或有未宜,盡可隨時改變,萬勿固執。


    第四章命終後一日

    既已命終,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滌。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要緊。唯望廣勸同人,依此謹慎行之。


    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哭有何益?能盡力幫助念佛乃於亡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後。

    頂門溫暖之說,雖有所據,然亦不可固執。但能平日信願真切,臨終正念分明者,即可證其往生。

    命終之後,念佛已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誤觸亡者。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諄囑,切記切記)。因八小時內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


    八小時後著衣,若手足關節硬,不能轉動者,應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於臂肘膝彎。不久即可活動,有如生人。

    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布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於亡人。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