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聖嚴法師禪門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99-144
    【優惠價】
    62-90
    【作者】 聖嚴法師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佛教 
    【出版社】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ISBN】97878111532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11153286
    作者:聖嚴法師著

    出版社: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4月 

        
        
    "

    編輯推薦
    禪宗的極致,以無門為門,不用任何方法。
    禪修的觀念是: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以[有]為入手方便,以[無]為禪修方向,以努力修行的過程為永久的目標。禪修方法是:放松身心,集中、統一、放下身心世界、超越於有無的兩邊,能夠徹底超越,便是大徹大悟。
    ——聖嚴法師 
    內容簡介
    古人用“指月”形容經義祖訓的功能。也有趙州從諗禪師將自己反鎖室內而燒滿屋煙,大喊“救火!救火!”的公案,當時南泉禪師從窗口將鑰匙投入,令趙州自開門戶、自出火窟。我則常說:“我所講的寫的,不過是給人一把鑰匙,教人自尋門戶、自投鎖孔、自開悟門。”我不會嚼食喂嬰,也不會代人喫飯,所以將這次出版的兩本書,取名為《禪鑰》及《禪門》。
    一般人都把禪修的焦點,集中在頓悟成佛,明心見性,往往造成兩種*:1.聰明伶俐自負自信的人,以為開悟是唾手可得,毫不費力的事,略得一知半解,便以為大悟徹底,實則卻與悟境了不相干。2.資稟較鈍思路緩慢的人,便會以為反正開悟無望,也就不想接受禪修的法門了。
    我的目的,是將禪修的觀念及禪修的方法,普遍地推廣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禪法的終目標,的確是開悟成佛,若不能開悟,隻要運用禪法,就對身心的健康與平衡,有大受用。所以我依據根本佛法的觀點,建議禪修者們,千萬不要急求開悟。古人主張克期取證,用心良苦,而操之過急,等於揠苗助長,不僅不切實際,也容易使初學者萌生退心。古人用“指月”形容經義祖訓的功能。也有趙州從諗禪師將自己反鎖室內而燒滿屋煙,大喊“救火!救火!”的公案,當時南泉禪師從窗口將鑰匙投入,令趙州自開門戶、自出火窟。我則常說:“我所講的寫的,不過是給人一把鑰匙,教人自尋門戶、自投鎖孔、自開悟門。”我不會嚼食喂嬰,也不會代人喫飯,所以將這次出版的兩本書,取名為《禪鑰》及《禪門》。
    一般人都把禪修的焦點,集中在頓悟成佛,明心見性,往往造成兩種*:1.聰明伶俐自負自信的人,以為開悟是唾手可得,毫不費力的事,略得一知半解,便以為大悟徹底,實則卻與悟境了不相干。2.資稟較鈍思路緩慢的人,便會以為反正開悟無望,也就不想接受禪修的法門了。
    我的目的,是將禪修的觀念及禪修的方法,普遍地推廣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禪法的終目標,的確是開悟成佛,若不能開悟,隻要運用禪法,就對身心的健康與平衡,有大受用。所以我依據根本佛法的觀點,建議禪修者們,千萬不要急求開悟。古人主張克期取證,用心良苦,而操之過急,等於揠苗助長,不僅不切實際,也容易使初學者萌生退心。
    我經常介紹的禪修觀念是: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以“有”為入手方便,以“無”為禪修方向,以努力修行的過程為永久的目標。我到處指導的禪修方法是:放松身心,集中、統一、放下身心世界、超越於有無的兩邊。能夠徹底超越,便是大悟徹底。
    對於今日社會中忙碌不已的人們來說,也有可能開悟,縱然僅得初嘗禪修的滋味,也就非常實惠。若不能很快地體驗到大悟徹底的無我自在,也不用著急,若能練習好放松身心的功夫,可穩定情緒,也可增長一些自知之明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了。
    這兩本書共收三十二篇文章,幾乎每篇都是介紹禪修的觀念和禪修的方法。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也不管你是不是已有禪修的基礎認識及哪一種程度的修行經驗,當你讀完之後,一定會有參考的價值。
    禪宗的極致,以無門為門,不用任何方法。初步的著力點,還是要用方法。這兩本書所收的具體方法,便是五停心、二入四行、禪七開示、平常生活、調身安心等。其餘的內容,無論用什麼字眼來做標示說明,都是貼緊著禪修的立場,向你介紹禪修觀念及禪修方法的活用與實用。
    這兩本書所收各篇,除了七篇尚未刊出過,其餘均曾發表於《人生》及《法鼓》兩種雜志。刊出之時,僅有兩篇由我直接撰寫,其餘都是幾位僧俗弟子及信眾們,將我演講的錄音帶整理成文。半數已於刊出之前,經我看過、改過,甚至全篇重寫過,另半數由於我的時間不夠,未能仔細修潤。因此這回我從英國禪七返抵紐約,利用一周的課餘空檔,夜以繼日地花了一番手腳,便以《禪鑰》及《禪門》的面貌跟讀者相見了。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年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南通縣。十三歲出家,曾十臺灣高雄山中閉關六年,嗣後留學日本,1975年獲得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法師歷任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美國佛教會副會長及譯經院院長。他以中、日、英三種語言,在亞、美、歐各洲出
    目錄
    原版自序
    虛與實
    慈悲與智慧
    自私與無我
    自我與無我
    理性與感性
    人生觀的層次
    安心之道
    清明心的重要
    心靈環保
    話夢人生
    生命與死亡、學問與生活
    照顧自己,關懷他人
    談生涯規劃——立足點與方向感原版自序
    虛與實
    慈悲與智慧
    自私與無我
    自我與無我
    理性與感性
    人生觀的層次
    安心之道
    清明心的重要
    心靈環保
    話夢人生
    生命與死亡、學問與生活
    照顧自己,關懷他人
    談生涯規劃——立足點與方向感
    淨化人生的責任、權利、義務
    二十一世紀的佛教徒
    讀經與修行
    在線試讀
    虛與實
    近我收到兩幅畫,那是臺灣的,而且也是傑出的瀝青畫家邱錫勛用柏油畫的;他的作品已受到全世界歐美等藝術界的肯定和重視。這兩幅畫,一幅是我個人的肖像,另一幅是達摩像。
    這幅達摩像,與一般人畫的不同,一般人畫的達摩通常是一葦渡江,踩著蘆葦在江上前行;或是達摩面壁;或是達摩身上背了一頂大草帽,手上拿著一把方便鏟等。但是我這次收到的達摩像非常特別,在一幅很大的畫中,隻有在四分之一的地方,畫了一個達摩頭,而且是畫在靠近畫框的角上,其他的部分都是空白。
    我看了以後就對這位畫家說:“你畫的時候很快,大概不到一個小時就畫完了,可是你可能想了很多天。”他回答說:“真是知音,的確,在我畫的時候,幾筆就畫出來了,可是畫成這樣一幅畫,卻在腦子裡想了很多天。”
    一、以虛為實,以實為虛
    這幅畫的下面部分,都是空白,一般人大概把空白的地方切掉,隻留下這個達摩頭,但是他卻在空白的下角簽了名,這就是:“以虛為實,以實為虛”。這位畫家好像懂了禪宗的意境。
    請問諸位:有人的地方是虛呢?還是沒有人的地方是虛?有東西的地方是虛呢?還是沒有東西的地方是虛?事實上,有人的地方是虛,沒有人的地方是實;有東西的地方是虛,無東西的地方是實。
    譬如:魚在水裡遊,到處都是水,但魚的肚子裡不是水而是魚的細胞組織,所以有魚的水是虛,無魚的水是實。我們人在空間之中也是一樣,空間本身的密度很高,連在一起,故是實;人在裡面活動,占有一部分空間以後,這個“實”就會受到一點障礙,故成虛。故也應該說:“真空是實,太空是虛。”
    可是“實”永遠是實,當人離開的時候,那個地方又恢復了原狀,正如魚遊過以後,水又恢復了原狀一樣。所以實是永遠不變的,而虛是變動無定的,這個道理很容易懂。
    而我們凡夫是顛倒的,以虛為實,以實為虛,所以產生煩惱。看到好看的就貪,遇到不適意的就嗔,事實上,這都是我們面對“虛幻”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如果面對“真實”,就不會有任何問題發生。因此,虛幻的世界、虛幻的現像,讓我們凡夫顛倒夢想,煩惱不已。
    如果能離開虛幻的現像,便像《圓覺經》說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就能夠得解脫、得自在。
    二、眼前所見無非幻相虛與實
    近我收到兩幅畫,那是臺灣的,而且也是傑出的瀝青畫家邱錫勛用柏油畫的;他的作品已受到全世界歐美等藝術界的肯定和重視。這兩幅畫,一幅是我個人的肖像,另一幅是達摩像。
    這幅達摩像,與一般人畫的不同,一般人畫的達摩通常是一葦渡江,踩著蘆葦在江上前行;或是達摩面壁;或是達摩身上背了一頂大草帽,手上拿著一把方便鏟等。但是我這次收到的達摩像非常特別,在一幅很大的畫中,隻有在四分之一的地方,畫了一個達摩頭,而且是畫在靠近畫框的角上,其他的部分都是空白。
    我看了以後就對這位畫家說:“你畫的時候很快,大概不到一個小時就畫完了,可是你可能想了很多天。”他回答說:“真是知音,的確,在我畫的時候,幾筆就畫出來了,可是畫成這樣一幅畫,卻在腦子裡想了很多天。”
    一、以虛為實,以實為虛
    這幅畫的下面部分,都是空白,一般人大概把空白的地方切掉,隻留下這個達摩頭,但是他卻在空白的下角簽了名,這就是:“以虛為實,以實為虛”。這位畫家好像懂了禪宗的意境。
    請問諸位:有人的地方是虛呢?還是沒有人的地方是虛?有東西的地方是虛呢?還是沒有東西的地方是虛?事實上,有人的地方是虛,沒有人的地方是實;有東西的地方是虛,無東西的地方是實。
    譬如:魚在水裡遊,到處都是水,但魚的肚子裡不是水而是魚的細胞組織,所以有魚的水是虛,無魚的水是實。我們人在空間之中也是一樣,空間本身的密度很高,連在一起,故是實;人在裡面活動,占有一部分空間以後,這個“實”就會受到一點障礙,故成虛。故也應該說:“真空是實,太空是虛。”
    可是“實”永遠是實,當人離開的時候,那個地方又恢復了原狀,正如魚遊過以後,水又恢復了原狀一樣。所以實是永遠不變的,而虛是變動無定的,這個道理很容易懂。
    而我們凡夫是顛倒的,以虛為實,以實為虛,所以產生煩惱。看到好看的就貪,遇到不適意的就嗔,事實上,這都是我們面對“虛幻”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如果面對“真實”,就不會有任何問題發生。因此,虛幻的世界、虛幻的現像,讓我們凡夫顛倒夢想,煩惱不已。
    如果能離開虛幻的現像,便像《圓覺經》說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就能夠得解脫、得自在。
    二、眼前所見無非幻相
    在我們農禪寺的大殿前面,供奉了一尊玉佛,這一尊玉佛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說是假的,那又是真的玉佛;如果說是真的,那尊玉佛的名詞叫作玉佛,隻是代表著佛的像,佛就是這個樣子嗎?那就是佛嗎?當然不是,故是假佛。
    很多人在電視上、照片上看到我,我說:“那不是我。”而面對面已經見到我這個人了,我還會說:“你見的不是我”為什麼?這是因為師父的形像是虛幻的,師父的真相是無相的。真相無相,實我無我。我們如果能了解個中道理,則在我們面前出現的,不管是景物、人物或事物,全部都是假相、幻相,是虛非實。
    有一次有個人拿了一枝花給我,他學釋迦牟尼佛撚花,叫我微笑,我拿了以後,往地下一丟。
    他說:“唉!你怎麼把我的花丟掉了。”
    我說:“這是假花。”
    他說:“明明是真的,怎麼可能是假的呢?剛剛纔摘下來獻給您,您就把它丟掉。”
    心中把一朵花當成真花,已經有了問題,我把那朵花拿過來往地下一丟,丟掉了就丟掉了,隻是一個動作——這是花,丟掉了。他不需要問我為什麼把他的花丟掉。他是問我這朵花代表什麼意思?我沒有回答他,我抓了它就丟掉了,表示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早上的露水,又如雷雨中的閃電,都是幻景,瞬息消逝,是因緣所生,幻起幻滅。
    如果能夠知道一切現像是虛幻的道理,我們就有福報;不知道是虛幻的,我們就有煩惱。知道虛幻,而能夠面對虛幻,不排斥虛幻,也不追求虛幻,那就沒有問題;以幻易幻,用幻法來交換虛幻,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的現像。
    所以那枝花,對我而言,有與無都好,對當時的那個人而言,我丟掉它是比較好的。
    三、明因果則不憂不懼
    自然現像的產生,本身都有其原因,稱為因果關繫。因果是存在的,有果一定有因,因為有原因,所以產生這樣的現像。我們應理解那個原因,或者另外加上原因,使結果產生變化。雖然是虛、是幻,可是一定有原因纔會產生這樣的現像。現像會變化,有的是本身的因素會變化,有的是另外加上了因素使之變化。所以對任何事情不要太樂觀,也不要太悲觀。
    太樂觀就好像丑陋的武大郎娶到美麗的潘金蓮,武大郎實在太幸運了,但是歡喜得不要太快,殺身之禍就跟在後面。凡事如果覺得很幸運,說不定馬上就有災難臨頭,所以要小心謹慎。
    但是也不要太悲觀,不要太失望,認為前面沒有路走,沒有希望,其實路多得很呢!有的人,人家尚未替他制造絕路,他已為自己制造絕路,當然後是沒有路走。
    然而,因緣是會變的,但不要僅是靜觀其變。譬如一棟大樓失火了,你說:“不得了了!讓我靜觀其變。”結果到後全部燒成灰燼。所以能夠搶救就得搶救,能夠灌水就要灌水;如果已非人力能夠挽回,那就聽其自然吧!以虛為實,要努力;以實為虛,放得下。
    四、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
    我們要幫忙讓好的變得更好一些,壞的事情,不要讓它再壞下去。如果大樓已經燒掉了,能起就起,不能起就不要再起,不需要害怕,害怕也沒有用,不必恐懼,恐懼會使得情況更糟!我們以虛為實,以實為虛,所以有煩惱,這就是《心經》所說的“顛倒夢想”。
    此外,“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也含有這種意思。色是現像,空是空性。我們的色身本身是一個虛幻,農禪寺也是虛幻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但也各有其功用。可以提起時當提起,必須放下時當放下,不要害怕,不要擔憂;能夠改善則改善,不能改善則放下,不必慌張,不必恐懼。
    所以,真正有禪修功夫的人,在遇到大風大浪的時候,能夠心不驚惶,不會亂了腳步。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五日聖嚴法師於禪坐會開示)
    慈悲與智慧
    很多人自認為很慈悲,很有智慧;其實,那隻算是同情和聰明,而不是真正的慈悲與智慧。因為凡是有主觀的自己及客觀的對像,僅僅是有漏的慈悲與分辨的智慧。清淨而真正的慈悲與智慧,必須經過如法的修行,徹底的開悟。
    一、佛教的內容便是慈悲與智慧
    釋迦牟尼在未出家時,發現人世間有生、老、病、死的痛苦,自然界有弱肉強食的慘像,認為必須要解決眾生的困苦,所以發心出家修行,尋求幫助眾生解脫苦難的方法。這就是慈悲的表現。
    釋迦牟尼貴為王子,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他卻寧可舍棄王位的繼承權,割愛離俗,即使是在他父王的追迫之下,仍毅然決然地出家修行。就是洞察了生命的苦難,立意要尋求解脫之道。這就是智慧的抉擇。
    從以上來看,可以說明釋迦牟尼在未成佛以前,便已經具備了一般人的慈悲與智慧。
    釋迦牟尼經過了六年的苦修,終於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明心見性,這時他大徹大悟,體認到一切的自我中心都是虛妄的,一切現像的本質都是不實在的,因此湧現出大智大慧而證得無上的佛果。
    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已經從一切眾生所有的困苦中得到了解脫。但他仍留在人世間,以他證悟的智慧,弘化奔走四十九年,廣度眾生,建立了佛教的團體,這是大慈大悲的體現。
    佛陀涅槃之後,他的弟子,無論是小乘的聲聞,還是大乘的菩薩,都是在人世間,一代一代的,上求佛法以自利,下度眾生以利他。以佛法來幫助自己是智慧,以佛法來幫助他人是慈悲。佛法的義理與修行的實踐,是修福與修慧。同時運用慈悲來修福報,運用智慧來修智慧;用智慧來培育福報,用福報來配合智慧。福報與智慧、慈悲與智能,這兩個項目如缺其一,修行即不會圓滿。
    因此,福報圓滿的人,一定也是智慧圓滿的人,智慧圓滿的人,一定也是福報圓滿的人。這就是“佛”。我們尊稱佛是“兩足尊”,就是說,佛陀是福報及智慧都已圓滿的人。
    在我三十多歲時,講經說法,多半隻有二十多個人來聽我的演講,多五十多個聽眾,我已非常滿意,而我的師父卻說:“聖嚴,你有一點小小的智慧,但是沒有一點點的福報,你要好好修福,否則以後就沒有人要來聽你講經。”如何修福報呢?就是要廣結人緣。相反地,如果僅有福報而沒有智慧,雖也能幫助眾生,未必就是正確的佛法了。
    二、慈悲與智慧對人間的重要性
    (一)慈悲是平等地關懷一切眾生
    真正的慈悲一定是平等的關懷。對於任何對像,不論親疏遠近,隻要他們需要幫助,就會適地、適時、恰如其所需地,給予對方幫助。如果慈悲而不平等,可能會造成對方的不平。使得被幫助的人對你產生不平甚至仇視的心念。像父母對子女的關懷、照顧,如果不平等,便會造成孩子們之間的嫉妒,不能互相友愛,同時也對父母不滿。
    沒有平等心,一定會為自己及他人帶來困擾。曾經有一位法師,送書給信徒。一開始每位信徒分到兩冊,後來的信徒,一人隻有一本,後去的信徒,一本都分不到。沒有得到書和僅得到一本書的人,認為法師偏心,而得到兩本書的人,因為被人嫉妒也責怪法師。
    (二)智慧是無私地處理一切問題
    智慧一定要是無私的,如果尚有自我中心的自私心態,那就表示沒有無漏的智慧。佛法非常重視無我,處理任何事,一定不能把自己的立場、自己的利害得失,拿來做考慮,否則也許自認為有一點智慧,但他處理的事情,沒有給別人帶來幫助,反而造成災難,也為自己增加了困擾。
    有目的的布施,不是真正的慈悲,好像是在投資,希望能得到回報。譬如:有一天,有一個受了重傷的殺人犯,逃到東初禪寺來。縱然我知道他是一個殺人犯,我還是應該立刻打電話給醫院,而不是警察局。我不需要考慮以後他是否會報答我或殺了我。至於他因殺人而犯的法,這是他自己的因果,到了醫院以後,警察也一定會找到他的。
    我們無論在處理他人的事,或者處理自己的事時,都要先把自我放下。許多人處理他人的事,可以把自己放下,處理自己的事,就很難不把自己放進去。
    (三)慈悲是具有理智的感情
    慈悲必須以理智為前提,否則便是缺乏原則的鄉願之仁,真正的慈悲,會包容他人,不會因循偏私。宗教應是慈悲和智慧的體現,若是一個宗教光有愛而沒有智慧,他們會救人,也可能會殺人。從古至今,有很多的戰爭,便是假藉宗教之名而殺人盈野,以達成他們殲除異己的目的。
    (四)智慧是富有彈性的理智
    智慧必須以感情為基礎,否則便是缺乏人性的冷酷無情。真正的智慧,是判斷正確,並且情理兼顧。科學是知識的產物,由於沒有彈性,雖能造福於人,但也貽禍於人。回顧近半世紀以來,由於電子及化學科技的突飛猛進,為人類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但同時也對整個地球和全體生靈,造成了無可彌補的損害。所以科學家未必是大智者。
    (五)以慈悲心對待他人
    對他人要用慈悲心,盡自己的能力去關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的弟子中曾經有人跟我說:“師父!你要給我權,我就可以去指揮人,把事情辦好。”我回答說:“我自己也無權,你若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一定要多體諒人、幫助人,經常做他人的貴人。這樣就可以得到大家心悅誠服的擁護,纔能把事情辦好。”
    慈悲的人是不求回報的,在一個家庭中的夫妻之間,往往一方會對另一方照顧得無微不至,但都得不到對方的感激;許多父母,對子女呵護備至,但卻得不到子女的感恩。常常有人認為這是自己業障深重,沒有修到好的因緣,纔會踫到這樣糟的親屬。其實這是因為自己的慈悲心不夠,纔會跟他人計較得失。
    (六)以智慧心對待自己
    有智慧的人是沒有煩惱的。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要調整自己的心念。當在失望、生氣、悲傷、嫉妒、怨恨時,要立刻設法化解這些情緒。當在計較、比較、貢高我慢時,要立刻用佛法來平衡自己的心態。要做一個自知自明的智者。愚痴的是,明明知道有智慧的人沒有煩惱,而卻又在自尋煩惱。不過,當你體認到自己的智慧不足時,智慧已經在增長了,所以自認愚痴,便與智慧相應。
    譬如聽到醫生宣判你活不過一個星期,如果你能在未死之前,盡一切的努力,使得自己活得更有意義,這是智慧。如果因為知道即將死亡而害怕恐懼,精神失控,自惱惱人,或者靜靜地等死,這就是愚痴。
    曾經有一位我們東初禪寺的護法,鄒葦澄居士,得了癌癥。我去探望時問他:“你害怕嗎?你的雙腿被截掉,每天在醫院都做些什麼?”他回答說:“我的腿本來就不聽使喚,十分難受,被切掉了真好。我每天在念佛,也在計劃於出院後,要畫畫捐給東初禪寺義賣,更在勸我的孩子們皈依三寶,信佛念佛,所以是在病榻上度眾生。”這位居士沒有多久就往生了,他走得十分安詳、平靜,這就是有智慧的人。
    慈悲的行為,一定要以智慧來判斷,否則往往適得其反,存好心做好事,反而害了被你幫助的人。智慧的運用,一定要以慈悲做背景,否則會流於空談,發大心說大話,實際上幫助不到人。
    三、如何開發慈悲心與智慧心
    要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凡事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來增長自己的慈悲心。要識己、識人、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
    事要知己知彼,通情達理,不為自己的利害得失著想,便能開發自己的智慧心。
    以持戒修福,多念佛菩薩的聖號,來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以禮佛修定,多讀佛典經論,來增進自己的智慧心。
    (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講於紐約東初禪寺,吳昕儀居士整理錄音帶成為本文)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