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嫉妒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20-172
    【優惠價】
    75-108
    【作者】 (美)愛潑斯坦 著,李玉瑤 譯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基督教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2733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8027337
    叢書名:七宗罪

    作者:(美)愛潑斯坦著,李玉瑤譯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7年12月 


        
        
    "

    編輯推薦
    嫉妒者希望推毀別人的幸福。
    七宗罪——驕傲、嫉妒、暴怒、懶惰、貪婪、貪喫、淫欲,長久以來是作家、藝術家、哲學家和道德家所關注的問題。在當代,我們仍著迷於這些久遠的罪惡,我們中有的人與這些罪惡進行鬥爭,有些人則為它們歌功頌德,這揭示了我們界定人性的持久願望,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神聖的熱望。牛津大學出版社和紐約公共圖書館把美國當代七位著名學者、作家聚集在一起,寫下關於這七宗罪的深思冥想,成為這一套妙趣橫生的繫列叢書。 
    內容簡介
    作者展示了嫉妒的眾多面目。他分析思想家們――例如羅爾斯、叔本華和尼采――為什麼寫出這麼出色的嫉妒;他分辨嫉妒、羨慕、怨恨和幸災樂禍,為種種令人嫉妒的事情分門別類,包括財富、美貌、權力、天賦、知識和智慧、好運和青春……愛潑斯坦用一種深思和風趣的方式凸現我們人性的弱點。
    作者簡介
    約瑟夫·愛潑斯坦(Joseph Epstein)用一種輕輕披著知識外衣談天說地、博學而謙遜的寫作風格,帶我們踏上一趟與嫉妒的許多面目遭遇的旅程。他認為思想家們如約翰·羅爾斯(John RawIs)、叔本華(Schopenhauer)和尼采(Nietzsche)有關嫉妒的文字寫得那麼出色;他辨識嫉妒、
    目錄
    編者的話
    前言
    章並非妨羨
    第二章辨識嫉妒
    第三章隱秘的惡行
    第四章美貌與朋友不共戴天?
    第五章耀眼的獎賞
    第六章年輕人,上帝也詛咒他們
    第七章奸惡的真面目
    第八章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嫉妒
    第九章猶太人,我們的良友
    第十章幸災樂禍
    第十一章不忿的別名
    第十二章嫉妒是人性嗎?編者的話
    前言
    章並非妨羨
    第二章辨識嫉妒
    第三章隱秘的惡行
    第四章美貌與朋友不共戴天?
    第五章耀眼的獎賞
    第六章年輕人,上帝也詛咒他們
    第七章奸惡的真面目
    第八章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嫉妒
    第九章猶太人,我們的良友
    第十章幸災樂禍
    第十一章不忿的別名
    第十二章嫉妒是人性嗎?
    第十三章我的嫉妒生涯
    第十四章貧乏的心理衛生
    參考書目
    關於作者
    媒體評論
    貪喫文化與美食文化 易大經新京報

    三聯書店“七宗罪”繫列叢書裡,隻有《貪喫》(李玉瑤譯,三聯書店2007年12月版)和《嫉妒》的作者稍微熟悉(也是目前僅出的兩本)。後者即寫了《勢利:解讀當代美國上流社會》的美國作家愛潑斯
    在線試讀
    章並非妒羨
    七宗罪裡,隻有嫉妒是毫無趣味可言。懶惰看起來可能沒什麼意思,暴怒也是如此,但沉醉於一種懶散的狀態裡是自得其樂的,而把憤怒表達出來也是一種釋放,這並非一點愉悅也沒有。作為補償,嫉妒可能是七宗罪當中難以捉摸的——或許我應該說是隱伏的。毫無疑問,它是人們不願意坦白承認的一宗罪惡,因為坦白了嫉妒可能就是承認了自己胸襟狹窄、卑鄙、小心眼。這可能也是普遍性的。除了蘇格拉底、耶穌、奧勒留、聖方濟各、德肋撒修女和少數幾個人外,我們都曾經感受過嫉妒的閃現,哪怕是以各種不同的程度,從微小的刺痛到深刻的、毀滅靈魂的、撕心裂肺的傷害。嫉妒是如此廣泛地存在——就我所知,在所有已知的語言中都有嫉妒這個詞——以至於人們都相信它是一宗罪惡,而備受爭議的是,它到底是不是人性的一部分。
    嫉妒是一種“感覺”、“情緒”、“罪惡”、“性格傾向”還是一種“世界觀”?或許它也是一種羅夏測試(Rorschach test):說出你所嫉妒的就會大量顯露你的本性。它可能是所有這一切——甚至更多。沒人會懷疑,無論它是什麼,嫉妒都理所當然是一個會引發強烈反應,其實是過激反應的詞:它是英語當中為數不多的仍舊保有讓人心生反感之力量的幾個詞語之一。我們大多數人如果被指責犯下其他六宗罪中的任何一項,都依然能夠安然入睡;唯有被指責為心懷嫉妒時會寢食難安,因為這項指責直指人格。其他幾宗罪,盡管都為宗教所不容,卻不會如此徹底和深刻地貶損、詆毀一個人。尤其是嫉妒這污名暗示的是心胸狹窄。
    《韋氏大詞典》裡對這個詞的解釋有些差強人意:“(1)(中性)惡意;(2)對別人占著好處的痛苦或怨恨意識,伴隨著想擁有同樣好處的欲望。”《牛津英語詞典》的解釋較之更為貼切:它首先把嫉妒定義為“惡意或敵對的感情;憎惡,怨恨,敵意”,接著又定義為“蓄意的罪惡,傷害,損害”,兩種定義都很模糊。但偉大的《牛津英語詞典》在第三種解釋裡終於說到了點子上,在這裡它把嫉妒定義為“由於覬覦的好處被他人所得而產生的屈辱感和敵意”,而嫉妒一詞的用法突然冒出大約1500種。《牛津英語詞典》還增加了第四種解釋,在這種解釋裡這個詞不帶“惡意”,而且得和(a)“想取得跟別人同等的成就,或同樣優秀的願望;競爭”相關,以及(b)表達“對為他人所享有的好處的渴望”。亞裡士多德在《修辭學》裡認為競爭是有益的嫉妒,或者嫉妒終結於欽佩,因此嫉妒引發了模仿。然而,必須補充的是,嫉妒並非總是起這樣的作用。除了消除嫉妒,與它相關幾乎沒有什麼好處,而要消除嫉妒並非易事,經歷過的人都深有體會。章並非妒羨
    七宗罪裡,隻有嫉妒是毫無趣味可言。懶惰看起來可能沒什麼意思,暴怒也是如此,但沉醉於一種懶散的狀態裡是自得其樂的,而把憤怒表達出來也是一種釋放,這並非一點愉悅也沒有。作為補償,嫉妒可能是七宗罪當中難以捉摸的——或許我應該說是隱伏的。毫無疑問,它是人們不願意坦白承認的一宗罪惡,因為坦白了嫉妒可能就是承認了自己胸襟狹窄、卑鄙、小心眼。這可能也是普遍性的。除了蘇格拉底、耶穌、奧勒留、聖方濟各、德肋撒修女和少數幾個人外,我們都曾經感受過嫉妒的閃現,哪怕是以各種不同的程度,從微小的刺痛到深刻的、毀滅靈魂的、撕心裂肺的傷害。嫉妒是如此廣泛地存在——就我所知,在所有已知的語言中都有嫉妒這個詞——以至於人們都相信它是一宗罪惡,而備受爭議的是,它到底是不是人性的一部分。
    嫉妒是一種“感覺”、“情緒”、“罪惡”、“性格傾向”還是一種“世界觀”?或許它也是一種羅夏測試(Rorschach test):說出你所嫉妒的就會大量顯露你的本性。它可能是所有這一切——甚至更多。沒人會懷疑,無論它是什麼,嫉妒都理所當然是一個會引發強烈反應,其實是過激反應的詞:它是英語當中為數不多的仍舊保有讓人心生反感之力量的幾個詞語之一。我們大多數人如果被指責犯下其他六宗罪中的任何一項,都依然能夠安然入睡;唯有被指責為心懷嫉妒時會寢食難安,因為這項指責直指人格。其他幾宗罪,盡管都為宗教所不容,卻不會如此徹底和深刻地貶損、詆毀一個人。尤其是嫉妒這污名暗示的是心胸狹窄。
    《韋氏大詞典》裡對這個詞的解釋有些差強人意:“(1)(中性)惡意;(2)對別人占著好處的痛苦或怨恨意識,伴隨著想擁有同樣好處的欲望。”《牛津英語詞典》的解釋較之更為貼切:它首先把嫉妒定義為“惡意或敵對的感情;憎惡,怨恨,敵意”,接著又定義為“蓄意的罪惡,傷害,損害”,兩種定義都很模糊。但偉大的《牛津英語詞典》在第三種解釋裡終於說到了點子上,在這裡它把嫉妒定義為“由於覬覦的好處被他人所得而產生的屈辱感和敵意”,而嫉妒一詞的用法突然冒出大約1500種。《牛津英語詞典》還增加了第四種解釋,在這種解釋裡這個詞不帶“惡意”,而且得和(a)“想取得跟別人同等的成就,或同樣優秀的願望;競爭”相關,以及(b)表達“對為他人所享有的好處的渴望”。亞裡士多德在《修辭學》裡認為競爭是有益的嫉妒,或者嫉妒終結於欽佩,因此嫉妒引發了模仿。然而,必須補充的是,嫉妒並非總是起這樣的作用。除了消除嫉妒,與它相關幾乎沒有什麼好處,而要消除嫉妒並非易事,經歷過的人都深有體會。
    不論《牛津英語詞典》還是《韋氏大詞典》的解釋都忽略了嫉妒(envy)與妒羨(jealousy)之間至關重要的差別。大多數人也都沒有注意到嫉妒和妒羨之間有什麼實在的差別,錯誤地將這兩個詞通用。我想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做。亨利·沃森·福勒出版於1926年的傑作《現代英語用法詞典》對這兩個詞都沒有設詞條,表明以前並沒有混淆。布賴恩·A.加納在他出版於1998年的《美語用法詞典》裡說,“細心的作家區分這些詞語的用法”,但他本人做得並不夠。他寫道:“妒羨完全限於個人內心的感受,嫉妒更廣泛地用於表達對一個更幸運者充滿憤恨的意圖。”
    有人帶著濃重書生氣式的興奮拿出王牌打敗了一位知名的語用學專家,我很高興地宣布,事實並非如此。真正的區別在於人妒羨某人所擁有的,嫉妒別人所擁有的。妒羨並非總是貶義的,雖然我們會妒羨別人的尊嚴、民權、榮譽。而嫉妒,除了亞裡士多德所提到的好勝心之外,幾乎總是貶義的。用老套的說法來比喻的話,妒羨好比“綠眼怪獸”,嫉妒就是一頭惱怒的、斜著惺忪紅眼的怪獸。再溫柔地對它,嫉妒也永遠不會變得大方或善良。
    盡管在妒羨和嫉妒兩者之間,妒羨的感受更為強烈,也更為現實一些:畢竟有時產生妒羨的心理是正常的。而且不是所有的妒羨都和性心理有關。再說一次,妒羨的對像可以是某人的名譽、廉正或其他好的方面。而嫉妒總是不對的:根據事實本身,嫉妒就是錯誤的。
    除了競爭性的嫉妒,我想隻有一種嫉妒是我自己,恐怕也有一些正在閱讀本書的讀者們認為不是貶義的:那就是信仰嫉妒。嫉妒的對像是那些對宗教持真誠、深厚和知性的信仰的人們,這種信仰能幫助他們度過黑暗的危機和死亡。如果一個人沒有信仰而希望感受這種情緒,那麼除了弗蘭納裡·奧康納的書我推薦不出更適合的東西了。書中你會遇到一個隻有三十多歲的女人,在她風華正茂的歲月卻被告知將要走向生命的終點,由於她是天主教徒,她對即將到來的結局沒有絲毫怨言和恐懼。不久前我在維也納聽了一場感覺非常精彩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音樂會,我被它深深地打動了,但忍不住想如果我是個虔誠的教徒,我不知道會更加被感動到什麼程度呢,因為《第九交響曲》在我看來很多地方都像是部宗教作品。信仰嫉妒是嫉妒,唉,對此我們無能為力,隻能靜靜地心懷之。
    嫉妒也必須和一般的願望區別開來。看到別人在社會上如魚得水就希望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或是有強烈的願望想回到年輕時代;或渴望更富裕;或想變得更高、更苗條、更健壯、更靈活、更漂亮。所有這些都是願望。嫉妒從來都是非常特別、並不一般的——至少強烈感覺到的嫉妒是如此。
    嫉妒者們通常是不公平現像的收集者。“在嫉妒的其他成分中,有一種是對公正的熱愛,”威廉·哈茲利特寫道,“我們受到不公正待遇會比應交到好運更生氣。”他所說的有點道理,但我的感覺並不完全如此。通常,嫉妒所表達的感情比對公正的熱愛更私人化。另一有用的區別是克爾愷郭爾在《死亡的疾病》中所寫的:“羨慕是快樂的自我投降;嫉妒是不快的自我滿足。”嫉妒總是問一個誘導性的問題:我怎麼樣?為什麼他或她擁有美貌、纔華、財富、權力、全世界的關愛,以及其他天賦,或是無論如何都比我擁有的多?為什麼不是我比他(她)多?
    多羅斯·塞爾斯在一本關於七宗罪的小書中寫道:“嫉妒是大平等主義者:如果無法把事情提升至同樣高的水平,就將其降為一樣的低……嫉妒,往好裡說是野心家和勢利小人,往壞裡看它是毀滅者——寧願讓所有人都一起痛苦也不會讓誰比自己過得幸福。”嫉妒是一種自我心靈毒害,通常更關心別人擁有什麼,而不是缺少什麼。嫉妒的一個顯著特征,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中提到的,它使嫉妒者“一門心思破壞他人的幸福”。
    我們用“令人嫉妒”這個詞來形容別人的家庭生活、健康狀況和好運氣時,可能並沒有仇視的心理。同樣,一個人會說,“我真嫉妒你能在法國南部度兩個月的假。”說這話的時候,他心裡並沒有算計著怎樣阻止那人成行。或有人說,“我可不嫉妒他所負的工作責任”時,隻是意味著這個人很高興能夠不操這份心。可能應該有一個介於嫉妒(envy)和羨慕(admiration)之間的詞語,就像應該有個詞介於聰明和天纔之間一樣。但是還沒有。語言在這裡顯得無能為力。
    嫉妒不應該和公開爭鬥混淆在一起。別人擁有你想要的東西——客戶、高的職位或級別、政府辦公室、權力地位——而你為求得之,或多或少地積極競爭,這都是公開的。公開性改變了遊戲的性質。嫉妒幾乎是從來不會表現在臺面上的;它是秘密的,幕後暗中策劃的。赫爾穆特·舍克所著的《嫉妒:一種社會行為理論》(Envy:A Theory ofSocial Behavior)是關於嫉妒這一主題論述全面的書。他在書中提出,嫉妒“是一種寂靜無聲的秘密過程,並不總是可證實的。”能被稱為嫉妒的感情背後一定有著些許強烈的惡意,而且有時不是些許而已。
    這種惡意無以名狀,冷血、隱秘的敵意,無力的渴求,潛藏的怨恨,以及對所有群體懷有惡意是嫉妒的重心。拉羅什福科用一把銀短劍優雅地挑開了嫉妒的外衣,他寫道:“在我們好朋友的不幸遭遇中,我們總能找到讓我們不那麼難過的部分。”是的,的確沒有那麼難過。親愛古老的嫉妒。
    第二章辨識嫉妒
    研究七宗罪的專家們將其分為兩類:熱血型與冷血型。以此看來,淫欲、憤怒和貪喫屬於熱血型的肉體之罪,它們發自身體的衝動;驕傲、貪婪、懶惰和嫉妒則屬冷血型,它們產生自精神範疇。冷血之罪更受到指責,更令人無法原諒,且(懶惰除外)本質冷酷無情。而其中,嫉妒,這一極易犯下的罪,可能是為殘忍的。
    如何辨識嫉妒?從身體方面來看,賀拉斯認為嫉妒心強的人會日漸消瘦。莎士比亞也許用“贏弱和饑餓的凱歇斯采納了這個觀點。可是後來J.F.鮑爾斯在其著名的小說《黑暗王子》(Prince ofDarkness)中,曾就“胖子對瘦子的輕視及嫉妒”做過評論。按照他們的說法,嫉妒是一種衝擊。
    也許一本如何辨識嫉妒的手冊會很管用。嫉妒心強的人常常言辭諷刺,他們心口不一。同樣,如果你自己也總出言不遜的話,就得注意了;因為正如保爾·瓦雷裡所說,“仔細探究,我們會發現嘲諷中帶有一絲嫉妒”,大多數的人愛犯喫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毛病。嫉妒心強的人有時還喜歡過度褒獎對方。“相比之下,真誠的贊美是分寸得當的,贊美者與被贊美者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精神病學家萊斯利·法伯寫道,“嫉妒者對目標者的攻擊以恭維為煙幕,這不僅是因為需要維持其妒意披著贊美的外衣,同時也出於對擁有引發其嫉妒的美事的強烈渴望。”寓意人們對那些卑躬屈膝的人,要注視他們的眼睛。
    人們也許以為會存在關於嫉妒的心理學簡述之類的東西。可他們會失望的,因為W.傑羅德·帕羅特在一本名為《妒羨與嫉妒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Jealousy&Envy)的合著中寫的文章裡是這樣說的:“總的來說,對於人在嫉妒的敏感性方面的個別差異,目前我們知之甚少。”為什麼有的人極少嫉妒他人,有的人在競爭或自我完善時會產生這種情緒,而有的人則會任其在心中化為一鍋沸騰的毒汁?這些有關嫉妒的種種難以捉摸,是因為嫉妒這一罪過大抵是秘而不宣的。人們不願承認自己有嫉妒心,更不會坦白交代在嫉妒背後究竟安的什麼心。萊斯利·法伯評論說,“嫉妒,就其本質來說,總是頑固地抵抗著人們對它的探究”,而且它“千變萬化的性格”和“善於偽裝的特質”也許能用來解釋為什麼“對它的研究少之又少”。的確,打個比方,人們永遠無法就嫉妒什麼或嫉妒誰進行投票,這不是隻要他們明白這個字眼天生刻薄就辦得到的。
    但是將嫉妒視為正常的人類行為的整體理論研究還是有的。其中弗洛伊德學派的貢獻尤為顯著。嫉妒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中占據中心地位;對弗洛伊德而言,嫉妒可能就是精神市場上的主要流通貨幣。從俄狄浦斯情結開始,其實就是兒子嫉妒父親有權與母親同床。由此我們可以延伸到所有的女孩和女人們或多或少會產生的“陰莖嫉妒”,至少在前列腺癌大肆其道之前是這樣。手足之爭也常常由嫉妒引起,兄弟姐妹間會為了贏得並長期占有父母的偏愛而互相競爭。高尚行為的內裡似乎也存在嫉妒。人們會佯裝渴望得到某物,而他們真正渴望得到的——或私下裡嫉妒的——卻是另一樣東西。“藝術家為了藝術而放棄權力、財富以及美麗女子的愛,”弗洛伊德說,“而他借此希望得到的正是權力、財富和美麗女子的愛。”依照弗洛伊德學說,可說是嫉妒推動了地球的運轉。
    根據梅蘭妮·克萊恩的心理學說法,嫉妒就是孩子對母親乳房的渴求,這種渴求超過了他對終身保有的不動產或終身租賃權的需要。孩子不想有競爭者。“可以這麼說,”克萊恩博士在她的論文《嫉妒與感激》(Envy and Gratitude)中寫道,“嫉妒心強的人是貪得無厭的,因為他的嫉妒從內心生發開去,而且總能找到依附的對像。”孩子甚至會嫉妒“令人滿足的乳房。乳汁順暢流出——盡管嬰兒對此感到滿足——但這也引起嫉妒,因為這種本事不是說有就有的”。W.H.奧登曾說:“心理學的座右銘應是,‘你聽說過這個嗎?”’
    弗蘭克·J.薩洛韋著有《天生反叛:出生順序、家庭動態和創新生活》(Born to Rebel:Birth Order,Family Dynamics,andCreativeLives)一書,談論出生順序在家庭裡的重要性。他說,手足之間為了得到父母的偏愛而引發的競爭不僅塑造了我們的性格,並且決定了我們的政治立場乃至性取向。薩洛韋認為:“兄弟姐妹在出生順序、性別、體格特征,以及稟賦方面存在不同,他們由此塑造了各自在家庭體繫中相異的角色,他們求寵於父母的方式也因而不同。”與其說薩洛韋同弗洛伊德一脈相承,不如說他更像是個達爾文主義者。但是,從弗洛伊德學說的角度來看,精神分析家弗朗茨·亞歷山大似乎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他寫道,“嫉妒心和競爭意識深深扎根於早期家庭生活,在成人以後潛意識地表現,並且影響到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方式。”
    這麼看來,家庭生活是否不僅是神經癥的病因——如弗洛伊德學派的觀點,同時間接地也是嫉妒心理的溫床——如薩洛韋所言?或者說正是嫉妒本身導致了許多的神經癥?人們也許會為了表現自己思想高深而同意這些說法,但很多人在審視了自身經歷後會發現,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無稽之談。我恰好也是這麼認為的。我體驗過嫉妒心理,也願意承認自己在很多方面相當古怪——如果這還算不上精神病的話,可我相信無論是嫉妒心還是古怪行為,跟我的家庭都沒有關繫。我很樂意說這些都是我在外面沾染的。
    馬克思主義也許可以說同樣是以嫉妒為基礎的,但它也沒有具說服力地闡明嫉妒的起源。我說的馬克思主義以嫉妒為基礎,是指它期許的光榮的無產階級革命實質是為了毀滅一切滋生嫉妒的溫床。馬克思主義在呼吁平等的同時,還為人性、人類下了定義。平等是很難驗證的論說,但馬克思主義正是基於此而仍然具有說服力。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