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大唐西域記/國學基本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48-216
    【優惠價】
    93-135
    【作者】 (唐)玄奘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佛教 
    【出版社】嶽麓出版社 
    【ISBN】97878052090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5209067
    叢書名:國學基本叢書
    作者:(唐)玄奘

    出版社:嶽麓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9年07月 

        
        
    "

    編輯推薦
    六二七年,年,玄奘從長安出發徒步克服了各種天險,終於抵達印度。在供人們今天了解中世紀的中亞和印度方面,本書的貢獻是曠古未有、永世不滅的。本書是記錄玄奘在西域、印度參訪當時一百一十個國家及傳聞二十八個國家有關的佛教史實,如風俗、產業以及其政治等事實,是非常寶貴之資料;又記載當時諸國之距離,方位以及正確之各國原語,是特別卓越的古代地志,更是一本有助考古學的發掘與探索之指南書。
    本書是佛教史傳。略稱《西域記》,別稱《玄奘行傳》。唐玄奘述,辯機編撰。12卷。成書於貞觀二十年(646)。
    《大唐西域記》分12卷,共十餘萬字,書前冠以於志寧、敬播兩序。卷一記載了今天新疆和中亞的廣大地區,是玄奘初赴印度所經之地。卷二之首有印度總述,然後直到卷11分述五印度的各國概況,其中摩揭陁一國情況占去了8、9兩整卷的篇幅。卷12記載了玄奘返國途中經行的帕米爾高原和塔裡木盆地南緣諸國概況。全書共記述了玄奘親身經歷的110國和得之傳聞的28國情況,書中對各國的記述繁簡不一,通常包括國名、地理形勢、幅員廣狹、都邑大小、歷時計算法、國王、族姓、宮室、農業、物產、貨幣、食物、衣飾、語言、文字、禮儀、兵刑、風俗、宗教信仰以及佛教聖跡、寺數、僧數、大小乘教的流行情況等內容。全書內容豐富、文字流暢、敘事翔實,再加上執筆人辯機學精內外典,文筆優美簡潔,使全書增色不少。
    《大唐西域記》業已問世1300多年,隨著時光的流逝,更加顯示出這部著作的燦爛光輝。 
    內容簡介
    《大唐西域記》是唐代關於西域的一部歷史地理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學理論家與翻譯家玄奘。書中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各地的地理形勢、水陸交通、氣候、物產、民族、語言、歷史、政治、經濟生活、宗教、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敘述。特別是對各地宗教寺院的狀況和佛教故事傳說,都作了詳細的記載。這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著述。此前,古人關於西域的記載不是神話傳說成分多,便是記載範圍小。玄奘以其所見所聞,記載今日新疆、中亞以及印巴次大陸和鄰近地區的歷史地理狀況,就克服了以上雙重缺陷,內容既豐富,又準確。近現代以來的若干考古發掘,已經證實了玄奘記載的真實性。
    本書是記錄玄奘在西域、印度參訪當時一百一十個國家及傳聞二十八個國家有關的佛教史實,如風俗、產業以及其政治等事實,是非常寶貴之資料;又記載當時諸國之距離,方位以及正確之各國原語,是特別卓越的古代地志,更是一本有助考古學的發掘與探索之指南書。
    作者簡介
    玄奘(602~664),中國唐代僧人。旅行家,四大譯經家之一,法相宗創始人。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俗姓陳名?。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13歲受度為僧,20歲受具足戒。參拜名師學《涅槃經》及《攝大乘論》、《毗論》、《成實論》,感各家學說不一,不知所從,決定
    目錄
    序言
    序一
    序二
    卷 三十四國
    序論
    阿耆尼國
    屈支國
    跋祿迦國
    窣利地區總述
    笯赤建國
    赭時國
    *捍國
    窣堵利瑟那國
    颯秣建國序言
    序一
    序二
    卷 三十四國
    序論
    阿耆尼國
    屈支國
    跋祿迦國
    窣利地區總述
    笯赤建國
    赭時國
    *捍國
    窣堵利瑟那國
    颯秣建國
    彌秣建國
    劫布呾那國
    屈霜你伽國
    喝捍國
    捕喝國
    伐地國
    貨利習彌伽國
    羯霜那國
    睹貨邏國故地
    呾蜜國
    赤鄂衍那國
    忽露摩國
    愉漫國
    鞠和衍那國
    ……
    卷第二 三國
    卷第三 八國
    卷第四 十五國
    卷第五 六國
    卷第六 國國
    卷第七 五國
    卷第八 一國
    卷第九 一國
    卷第十 十七國
    卷第十一 二十三國
    卷第十二 二十二國
    記贊
    前言
    前言
    《大唐西域記》是唐代關於西域的一部歷史地理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學理論家與翻譯家玄奘。
    玄600年,或作602年至664年),俗姓陳,名諱,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縣緱氏鎮)人。他出身於儒學世家,十三歲時出家於洛陽淨土寺年(618年)至成都,從
    在線試讀
    [注釋]
    ①“嚼楊”句:古代印度的口腔衛生方面,有一種嚼齒木,用來揩齒刮舌。這種工具多用楊枝做成,故翻譯中稱為“嚼楊枝”。不過,嚼齒木也不僅限於楊枝。
    ②旃檀:即檀香木。郁金:草名,即郁金香。
    [譯文]
    他們愛整潔清新,並非出自於外力強迫。凡要進餐,一定要先盥洗,過夜的剩菜剩飯不再食用,飲食器皿不相傳遞。陶質和木質器具,用過後就丟棄,金、銀、銅、鐵,時常擦拭得放亮光。進餐之後,嚼楊枝來使口腔干淨。洗澡漱口沒結束,不相互接觸。每當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滌,身上塗上各種香料,是所謂檀香、郁金香等等。君王將要沐浴,就擊鼓彈奏。祭祀和入廟叩拜,必須沐浴盥洗。
    八、文字
    詳其文字,梵天所制①,原始垂則,四十七言②。遇物合成,隨事轉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而中印度特為詳正,辭調和雅,與天同音,氣韻清亮,為人軌則。鄰境異國,習謬成訓,競趨澆俗,莫守淳風。
    至於記言書事,各有司存。史誥總稱,謂尼羅蔽茶③,唐言青藏。善惡具舉,災祥備著。
    [注釋]
    ①梵天:即大梵天王,或稱梵王。初為婆羅門教的創造神,與濕婆、毗濕奴並稱為婆羅門教中三大神。佛教興起,設想一切世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大梵天是第二色界諸天的第三天,其王稱大梵天王。
    ②四十七言:梵文所用四十七字母音十四個、輔音三十三個。
    ③尼羅蔽荼:是印度古代史書與官方文書的總稱。
    [譯文][注釋]
    ①“嚼楊”句:古代印度的口腔衛生方面,有一種嚼齒木,用來揩齒刮舌。這種工具多用楊枝做成,故翻譯中稱為“嚼楊枝”。不過,嚼齒木也不僅限於楊枝。
    ②旃檀:即檀香木。郁金:草名,即郁金香。
    [譯文]
    他們愛整潔清新,並非出自於外力強迫。凡要進餐,一定要先盥洗,過夜的剩菜剩飯不再食用,飲食器皿不相傳遞。陶質和木質器具,用過後就丟棄,金、銀、銅、鐵,時常擦拭得放亮光。進餐之後,嚼楊枝來使口腔干淨。洗澡漱口沒結束,不相互接觸。每當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滌,身上塗上各種香料,是所謂檀香、郁金香等等。君王將要沐浴,就擊鼓彈奏。祭祀和入廟叩拜,必須沐浴盥洗。
    八、文字
    詳其文字,梵天所制①,原始垂則,四十七言②。遇物合成,隨事轉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而中印度特為詳正,辭調和雅,與天同音,氣韻清亮,為人軌則。鄰境異國,習謬成訓,競趨澆俗,莫守淳風。
    至於記言書事,各有司存。史誥總稱,謂尼羅蔽茶③,唐言青藏。善惡具舉,災祥備著。
    [注釋]
    ①梵天:即大梵天王,或稱梵王。初為婆羅門教的創造神,與濕婆、毗濕奴並稱為婆羅門教中三大神。佛教興起,設想一切世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大梵天是第二色界諸天的第三天,其王稱大梵天王。
    ②四十七言:梵文所用四十七字母音十四個、輔音三十三個。
    ③尼羅蔽荼:是印度古代史書與官方文書的總稱。
    [譯文]
    細究印度的文字,是大梵天王所創造,初制定下規則,是四十七字母。字母依據事物而組合,隨著事物變化輾轉運用,流變中枝派漸生,使用地域更廣。各地由於居民不同,文字微有變化,但大體而言,沒有離開本源。而中印度語言特別純正,語調諧和雅順,與天神語音相同,氣韻清明洪亮,是人們的典範。相鄰地區及各國,對謬誤習以為常,競相趨向於澆薄庸俗,不遵循淳樸的風尚。
    至於記言記事,各有主管部門負責,史書文告,總稱為尼羅蔽荼(唐朝語言稱為青藏)。善行惡事全都舉列,災禍禎祥亦均著錄。
    [注釋]
    ①鴦窶利摩羅:又作鴦崛利摩羅等,意譯為指重。傳說為僑薩羅國勝軍王的宰相奇角之於,受人引誘而信邪說,以為殺人可得涅盤。當其欲殺千人(親生母親)時,為佛陀為阻止。
    [譯文]
    善施長者故居旁有座大佛塔,是鴦窶利摩羅(唐朝語言稱指矍。舊稱央掘摩羅,是錯誤的)舍棄邪見的地方。鴦窶利摩羅,是室羅伐悉底國的惡人,殘害生靈,暴行遍及城邑鄉村,殺人後割取其手指,串在帽子上做為裝飾。他將要殺死母親,以湊足手指之數。世尊為人悲哀憐憫,就前去引導教化他。他遠遠看到世尊,暗自喜悅說:“我現在一定可以升天了。先師有教誨,遺言是這樣的,謀害佛陀殺死母親,可以轉生梵天,”就對他的母親說:“且留下您老人家的性命,我先要殺害那個大和尚。”隨即拿著劍去刺世尊。如來於是慢慢地後退,惡人指冀快步追趕,總趕不上。世尊對他說:“你為什麼要懷著卑鄙的志向,拋棄為善的根本,激起邪惡的動機呢?”這時指矍聽到教誨,覺悟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就歸附世尊,請求進入佛門。他精心勤勉不懈怠,終於證得了羅漢果。
    三、逝多林給孤獨園
    城南五六裡有逝多林,唐言勝林。舊曰隻陁,訛也。是給孤獨園。勝軍王大臣善施為佛建精舍。昔為伽藍,今已荒廢。東門左右各建石柱,高七十餘尺,左柱鏤輪相於其端,右柱刻牛形於其上,並無憂王之所建也。室宇傾圮,唯餘故基,獨一磚室巋然獨在,中有佛像。昔者如
    來升三十三天,為母說法之後,勝軍王聞出愛王刻檀佛像,乃造此像。
    善施長者仁而聰敏,積而能散,拯乏濟貧,哀孤恤老,時美其德,號給孤獨焉。聞佛功德,深生尊敬,願建精舍,請佛降臨。世尊命舍利子隨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園地爽垲。尋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聞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隨言布地。有少未滿,太子請留,曰:“佛誠良田,宜植善種。”即於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難曰:“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業。自今已去,應謂此地為逝多林給孤獨園。”
    [譯文]
    在都城南面五六裡,有片逝多林(唐朝語言稱勝林,舊稱隻陁,是錯誤的),即給孤獨園。這是勝軍王的大臣善施為佛所造的精舍。從前是寺院,現在已經荒廢了。東門左右各建有石柱,高七十多尺。左邊的柱頂上鏤刻著輪相,右邊的柱頂上雕刻著牛形,都是無憂王所建造的。房屋庭宇已經倒塌,隻剩下舊宅基,唯獨一間磚房還巍然存在。裡面有佛像。從前如來升上三十三天,為母親說法之後,勝軍王聽說出愛王雕刻了檀木佛像,就建造了這尊佛像。
    善施長者仁慈而聰明,積累財富而能散發,拯濟貧窮困乏,哀憐孤獨,撫恤老人,當時人贊美他的德行,稱他為給孤獨。他聽說佛陀功德後,深深地產生尊敬之心,發願造一精舍,請佛陀光臨。世尊命令舍利子隨他察看地方,隻有太子逝多的園地高爽。善施長者馬上到太子那裡,把事情詳細報告。太子開玩笑說:“隻有金幣遍布纔肯賣。”善施聽說後,心中毫不介意,就取出所藏金幣,按太子所說鋪滿園地,有一小塊地沒鋪滿,太子請他住手,說:“佛陀實在種福良田,我們應播上善行的種子。”就在空地上建起精舍。世尊來到這裡,告訴阿難說:“園地是善施長者所買,樹林是逝多太子所施,二人同心,建立這一功業。從今以後,應把這片地叫做逝多林給孤獨園。”
    四、如來洗病比丘處
    給孤獨園東北有宰堵波,是如來洗病莖刍處。昔如來在世也,有病茲刍含苦獨處。世尊見而問曰:“汝何所苦?汝何獨居?”曰:“我性疏懶,不耐看病,故今嬰疾,無人瞻視。”如來是時愍而告曰:“善男子,我今看汝。”以手拊摩,病苦皆愈。扶出戶外,更易敷蓐,親為盥洗,改著新衣。佛語簽刍:“當自勤勵。”聞誨感恩,心悅身豫。
    [譯文]
    給孤獨園的東北有座佛塔,這裡是如來為生病的比丘洗滌的地方。從前如來在世時,有個生病的比丘痛苦地獨居一處。世尊見到後問他說:“你為什麼痛苦?為什麼獨自居住?”比丘回答說:“我的性格懶散,不耐煩去看病,所以現在患病,無人照料看護。”如來這時懷著憐憫的心情對他說:。好男子,我現在來看護你。”用手為他撫摸,病痛都消失了。把他扶出室外,又替他換被褥,親自為他洗滌,改穿新衣服。佛陀對比丘說:“應當自己勤奮努力。”比丘聽到教誨,十分感激,心情舒暢,身體隨之康復。
    十六、前正覺山及佛成道故事
    伽耶迦葉波事火東,渡大河,至缽羅笈菩提山①。唐言前正覺山,如來將證正覺,先登此山,故雲前正覺也。如來勤求六歲,未成正覺,後舍苦行,示受乳糜,行自東北,遊目此山,有懷幽寂,欲證正覺。自東北岡登以至頂,地既震動,山又傾搖。山神惶懼,告菩薩曰:“此山者,非成正覺之福地也。若止於此,入金剛定,地當震陷,山亦傾覆。”菩薩下自西南,止半崖中,背岩面澗,有大石室,菩薩即之,加跌坐焉,地又震動,山復傾搖。時淨居天空中唱曰:“此非如來成正覺處。自此西南十四五裡,去苦行處不遠,有卑缽羅樹,下有金剛座,去來諸佛咸於此座而成正覺,願當就彼。”菩薩方起,室中龍曰:“斯室清勝,可以證聖,唯願慈悲,勿有遺棄。”菩薩既知非取證所,為遂龍意,留影而去。影在昔日,賢愚咸睹,泊於今時,或有得見,諸天前導,往菩提樹。逮乎無憂王之興也,菩薩登山上下之跡,皆樹旌表,建宰堵波,度量雖殊,靈應莫異,或花雨空中,或光照幽谷。每歲罷安居日,異方法俗,登彼供養,信宿乃還。
    [注釋]
    ①缽羅笈菩提山:山名,意譯為前正覺山,或以為即今莫拉山,在伽耶城以南。
    [譯文]
    在伽耶迦葉波事火處以東,渡過一條大河,到達缽羅笈菩提山(唐朝語言稱前正覺山,如來將要證得正覺,先登上這座山,所以稱為前正覺)。如來勤苦修行六年,沒有獲得正果,後采放棄苦行,接受牧女的乳糜,從東北方向走來,觀望這座山,感到這裡幽靜,想在這裡證得正覺。從東北岡登到山頂,大地發生震動,山也搖晃起來。山神恐懼,告訴菩薩說:“這座山,不是證得正覺的福地。如果您停留在這裡,進入金剛定,大地會震動陷落,山也會倒塌。”菩薩從西南方向下山,在山半腰中,背靠岩石面對深澗處,有個大石室,菩薩走到裡面,結跏趺坐,大地又發生震動,山也搖晃起來。這時淨居天在空中高聲說道:“這裡不是如來成正覺的地方。從這裡向西南走十四五裡,離修苦行處不遠,有棵卑缽羅樹,樹下有金剛座,過去與將來的諸佛,都在這個座位上證成正覺,希望您到那裡去。”菩薩正要起身,石室中的龍說:“這座石室清靜幽雅,可以證成聖果,希望菩薩大慈大悲,不要遺棄我。”菩薩已經知道這裡不是證成正覺之地,而為滿足龍的意願,於是留下身影而離開(身影在過去,賢人愚人都可見到,直到今天,還有人見到),在天神的引導下,前往菩提樹下。等到無憂王興起,菩薩登山上下的遺跡,都樹立標志,建造佛塔,形制雖然不同,靈驗卻沒有差異,有時鮮花撤布空中,有時神光照耀幽深的山谷。每年結束安居的日子,各地僧俗人士,都登山供養佛跡,度過一夜纔返回。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