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狂喜之後(西方禪修大師傑克·康菲爾德的經典之作)
    該商品所屬分類: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72-251
    【優惠價】
    108-157
    【作者】 (美)傑克·康菲爾德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宗教  佛教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0534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2053434
    作者:(美)傑克·康菲爾德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3月 

        
        
    "

    內容簡介
    修行在許多當代人的意識中似乎是很久遠的事,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在具有佛教傳統的東方,還是在具有基督教傳統的西方,有越來越多的人又重新走上了修行之路。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人們踏上這條心靈之旅,在這一過程中會有什麼身心體悟和殊勝體驗,以及在此之後人們又將如何繼續生活在俗世中,就是本書要告訴你的答案。
    本書援引了大量進入修行這一過程人們的實例,指出修行之路並非一條光明大道,開悟也並非持續穩定的狀態,並且因人而異。更重要的是,畢竟我們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修遵院或寺廟中的僧人,需要面對許多令人不悅的瑣事,纔是我們凡夫俗子生活的真實狀態。因此,在恐懼、憤怒、愛欲等這些苦痛中修行,纔是你靈修的*處所;與世間萬物和諧相處,纔是修行所要達到的境界。
    作者簡介
    傑克·康菲爾德,生長在美國東岸的一個科學及知性的家庭。1963年就讀於達特茅斯學院,主修亞洲研究,在學期間受到陳博士的鼓勵,開始學佛,1967年畢業後,立刻到東南亞修學,在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他也曾經在馬哈希法師和佛使比丘座下學習,並曾追隨過西藏喇嘛、禪師、
    目錄
    推薦序 貼近真實的心靈地圖/胡因夢
    開場白
    前言幾個老實的問題
    PART ONE 狂喜之前
    章 巴巴雅加和神秘的渴望
    第二章 心靈的守護神
    第三章 啟蒙之火
    PART TWO覺醒之門
    第四章心靈乃宇宙之母親——哀愁之門
    第五章空與萬有——空性之門
    第六章你到底是誰,漫遊者嗎?——開悟以及永恆之門
    第七章無門之門——永恆當下之門
    PART THREE黑暗的修行所
    第八章超越證悟一覺醒的地圖推薦序 貼近真實的心靈地圖/胡因夢
    開場白
    前言幾個老實的問題
    PART ONE 狂喜之前
    章 巴巴雅加和神秘的渴望
    第二章 心靈的守護神
    第三章 啟蒙之火
    PART TWO覺醒之門
    第四章心靈乃宇宙之母親——哀愁之門
    第五章空與萬有——空性之門
    第六章你到底是誰,漫遊者嗎?——開悟以及永恆之門
    第七章無門之門——永恆當下之門
    PART THREE黑暗的修行所
    第八章超越證悟一覺醒的地圖
    第九章開悟並非一勞永逸
    第十章惡的救贖
    PART FOUR 在清洗中覺醒
    第十一章覺醒的生命曼陀羅
    第十二章此身有佛
    第十三章覺醒的情感和平凡的完美
    第十四章禮敬家庭的因果業力
    第十五章弟兄姐妹,來自團體的恩賜
    第十六章與眾生一同開悟
    第十七章智者的笑聲
    代跋取下開悟的神秘面紗/明法比丘
    媒體評論
    西方社會裡能身兼傳統學問僧與實修僧雙重身份的精英,寥寥無幾……傑克·康菲爾德可以說是其中擅長說故事,語言平易近人,又能恰如其分地傳達靈修奧義的博學說法者,他也是將南傳佛法介紹到西方的重要法師。
    ……在美國,這本《狂喜之後》被譽為近三十年來描述內心實
    在線試讀
    章 巴巴·雅加和神秘的渴望
    從我聽聞自己個故事的那刻起,我開始尋覓你……
    ——魯米(Rumi)
    我在自己生命旅程的中途,醒來時發現自己蒼茫獨立於幽暗林間。
    ——但丁(Dante Alighieri)
    到底是什麼力量吸引人走上靈修之路?我們把記憶回溯到深處,在每個駐留處都能感受到生之奧秘。當我們眼見剛出生的小嬰兒,或面臨心愛之人生命即將結束,那股幽微的神秘就變得真實可觸。那份生命之奧秘存在於我們靜觀落日,或我們在汲汲營生中,稍得喘息的片刻。而使自己的生命與神聖之源相聯繫,可能是我們內心深處迫切的渴求。
    覺醒以千百種不同的方式召喚我們。正如詩人魯米吟唱的,“葡萄渴望被釀為玉液瓊漿”。即使燃燒的靈魂渴求被我們暫忘,但總是有股牽引的力量領著我們朝全然完整和靈動的生命力邁進。印度人告訴我們,胎兒在子宮裡唱著,“請別讓我把自己遺忘。”但等到離開母體之後,這首歌就變成,“噢,我已經忘了我自己。”
    然而,離家遊蕩是場探險,那歸鄉的旅程又何嘗不是。
    我們在全世界都能找到有關心靈之旅的故事,看見渴慕覺醒之人,還有我們在求道路上得以依循的足跡,我們聽得見那些召喚的聲音,我們可能有機緣遇見啟蒙,以及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勇氣。而每個故事的核心是求道者充滿熱誠的初衷,他們必須誠實地體認自己的知識和浩瀚宇宙比起來是多麼微渺,而未知的領域是多麼寬闊偉大。
    我們追求靈性時必須誠實,這點在俄羅斯巴巴·雅加(Baba Yaga)的啟蒙故事裡提過。巴巴-雅加是個性情狂野,有著女巫般丑怪容貌的老太婆,她整日攪動大鍋爐,能預知未來。她住在林間深處,人們去尋找她時心存恐懼,因為得深入幽暗林間,去問她危險的問題,遠離原先舒適、常規的世界。
    當位年輕的尋道者來到她的小木屋敲門時,巴巴·雅加問道:“你是自願前來,還是別人派遣你來?”那個順應家人要求來此的年輕人回答:“我父親派我來的。”巴巴·雅加二話不說馬上把他丟進鍋裡給煮了。下一個挑戰者是位年輕女人,她看到林中的炊煙,又聽見巴巴·雅加的高聲喧嘩,好奇地走來此地。於是巴巴·雅加又問道:“你是自願來此,還是別人派遣你來的?”這年輕女人被吸引到森林裡,隻是想踫踫運氣看自己能找到什麼寶貝。“我是自己要來的。”她回答。但巴巴·雅加還是把她丟進鍋中。章 巴巴·雅加和神秘的渴望
    從我聽聞自己個故事的那刻起,我開始尋覓你……
    ——魯米(Rumi)
    我在自己生命旅程的中途,醒來時發現自己蒼茫獨立於幽暗林間。
    ——但丁(Dante Alighieri)
    到底是什麼力量吸引人走上靈修之路?我們把記憶回溯到深處,在每個駐留處都能感受到生之奧秘。當我們眼見剛出生的小嬰兒,或面臨心愛之人生命即將結束,那股幽微的神秘就變得真實可觸。那份生命之奧秘存在於我們靜觀落日,或我們在汲汲營生中,稍得喘息的片刻。而使自己的生命與神聖之源相聯繫,可能是我們內心深處迫切的渴求。
    覺醒以千百種不同的方式召喚我們。正如詩人魯米吟唱的,“葡萄渴望被釀為玉液瓊漿”。即使燃燒的靈魂渴求被我們暫忘,但總是有股牽引的力量領著我們朝全然完整和靈動的生命力邁進。印度人告訴我們,胎兒在子宮裡唱著,“請別讓我把自己遺忘。”但等到離開母體之後,這首歌就變成,“噢,我已經忘了我自己。”
    然而,離家遊蕩是場探險,那歸鄉的旅程又何嘗不是。
    我們在全世界都能找到有關心靈之旅的故事,看見渴慕覺醒之人,還有我們在求道路上得以依循的足跡,我們聽得見那些召喚的聲音,我們可能有機緣遇見啟蒙,以及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勇氣。而每個故事的核心是求道者充滿熱誠的初衷,他們必須誠實地體認自己的知識和浩瀚宇宙比起來是多麼微渺,而未知的領域是多麼寬闊偉大。
    我們追求靈性時必須誠實,這點在俄羅斯巴巴·雅加(Baba Yaga)的啟蒙故事裡提過。巴巴-雅加是個性情狂野,有著女巫般丑怪容貌的老太婆,她整日攪動大鍋爐,能預知未來。她住在林間深處,人們去尋找她時心存恐懼,因為得深入幽暗林間,去問她危險的問題,遠離原先舒適、常規的世界。
    當位年輕的尋道者來到她的小木屋敲門時,巴巴·雅加問道:“你是自願前來,還是別人派遣你來?”那個順應家人要求來此的年輕人回答:“我父親派我來的。”巴巴·雅加二話不說馬上把他丟進鍋裡給煮了。下一個挑戰者是位年輕女人,她看到林中的炊煙,又聽見巴巴·雅加的高聲喧嘩,好奇地走來此地。於是巴巴·雅加又問道:“你是自願來此,還是別人派遣你來的?”這年輕女人被吸引到森林裡,隻是想踫踫運氣看自己能找到什麼寶貝。“我是自己要來的。”她回答。但巴巴·雅加還是把她丟進鍋中。
    不久第三位訪客到來,這回又是個年輕女人,她內心深為世間萬像所擾,於是不辭勞苦來到巴巴·雅加這座位於林間深處的屋子。她瞧見屋頂炊煙裊裊,明白眼前的危險。巴巴·雅加質問她:“你是自願前來,還是人家派你來的?”這年輕女人誠實地回答:“我主要是依自己意願前來,但也有部分他人的緣故。我會來此是因為你在這兒,因為森林,還有某些我已遺忘的因素,還有,我也不明白自己為何來這兒。”巴巴·雅加凝視了她一陣子,說:“你過關了。”然後把她領進小木屋。
    深入林間
    我們無法完全了解驅使我們走上靈修之旅的所有原因,但生命卻自然驅使我們往那個方向走。
    我們內心有某種東西知道,自己來到世間不隻是為了汲汲營生,在靈魂深處有股神秘力量想要喚起被遺忘的記憶。而促使我們離家進入巴巴·雅加那幽暗森林國度的動力,可能是某些因素的組合。它可能是自孩提時就生起的渴望,或是偶然看到某本靈性書籍或大師風采時的悸動。有時候則是在我們到國外旅行時,置身於異國風情和文化的世界中,感官沉浸在全新的節奏、香味、色彩和活動裡面,喚醒內心的某種意識,因為外在聲色的激發,讓我們脫離平日的認知模式。有時可能是行走於翠綠的山巒間,或聆聽那優美如天籟的聖歌吟詠。有時可能發生於我們陪侍在臨終者身邊,目睹一個活生生的人在自己眼前消失,後隻剩一副僵硬的臭皮囊等著下葬。這世間有千百扇大門通往靈性之路。無論那機緣是美善的智慧,還是在幽暗林問所生起的困惑和悲傷,這股神秘呼喚的力量就跟地心引力一般,吸引宇宙遊子們返回自己的本心。每個人都感受得到這股吸引力。
    苦難的使者
    邁入神聖之路常見的入口,是我們自身遭遇苦難和不滿。這世間無數的靈性之旅始於我們生命面臨難關之際。西方某些修行有成的修道者,童年時期不幸的家庭生活,往往也是他們的共通之處,例如酗酒、虐待狂的父母,家人重病,失去親人,父母不在身邊的孤立處境或家庭成員失和等是經常發生於他們生命中的故事。有位睿智又受人敬重的禪修大師自述,促成他靈修的因緣為從小孤立、與人隔絕的成長背景。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家庭生活非常不愉快。每個人都滿懷憤怒惡言相向,我覺得自己不屬於那兒。我自覺像個外星人。然後,大約九歲時我開始對飛碟產生興趣。有好幾年,每到夜晚,我就幻想會出現一個幽浮來載我離開地球,把我綁架到另一個星球上。我真的好想逃離疏離和孤寂的處境。我想,正是這股渴望,開啟了自己日後長達四十年的靈性追尋。
    我們都知道處在艱困時期,人們內心多麼渴望精神上的支持。“尊崇這份渴望,”魯米說,“那些促使你回頭追尋靈性的人,不論他們抱持什麼理由,你都應該心存感激。反倒是那些讓你生活安逸而忘記祈禱內省的人,纔是你應戒慎恐懼的對像。”
    另一位靈修老師,他是醫生和靈療者,三十年來全神貫注於內省和靈性提升,而促成這一切的動力也是早年家庭的不幸。
    當我年幼時,父母之間發生嚴重爭執,然後他們在極火爆的情形下離婚。我被送到一家可怕的寄宿學校。我的家庭生活痛苦萬分,一切讓我覺得孤獨不已,生命中充滿悲傷、憎恨。我對每件事都看不順眼,我不知道該怎麼過下去。
    有一天,我看見一位身穿橘紅長袍,頭發剃光的男人,在鬧市區廣場的臺階上喃喃念著“禮贊克裡希那”(HareKrishna)的梵咒(注:1965年由東方傳入美國的新宗教運動,依古代印度吠陀經典的真理來提升人類福祉)。我當時天真地以為他是某位睿智的印度聖人。他告訴我有關因果業報、輪回、禪修的事情,以及自由的可能性。我聆聽之後猶如醍醐灌頂,整個人興奮不已。我當下打電話告知我母親,“我要休學了。我要去當禮贊克裡希那教派的僧侶。”她聞言勃然大怒。經過彼此折中妥協,後她同意讓我先學習靜坐。這個經驗為我開啟了另一扇門。我學會不再執迷於往事,並對自己生起無量慈悲心。禪修挽救了我的生命。
    童年時期的內在危機開啟我們靈修之路的大門,而每當我們生命經歷苦難時都是轉化的契機。對許多大師而言,生命遭逢失落、絕望、痛苦或極度困惑之際,正是開啟他們靈修的契機,驅策他們追尋心靈終極的慰藉,找回內在隱伏多年的圓滿本性。有位老師的漫長靈性追尋始於成年後。
    當時我住在香港。我的婚姻每況愈下,而小的女兒在兩年前因嬰兒猝死癥驟逝。生活各方面都不如意。我回到美國,進入斯坦福商學院就讀。我看見有太極課在招生,於是便報名參加。那個課程逐漸讓我的身體平靜下來,但內心依然感到悲傷和困惑。我和妻子分居,嘗試各種靜坐方式以安頓身心。之後,有位女性友人帶我去見她的靜坐老師,他邀我去參加禪修。我們所有人都長時間安靜地坐在一個房間裡面。第二天早上靜坐時,我突然看見自己站著注視女兒的墳墓,墳塚還有一杯紅土覆蓋在上面。我突然悲從中來,號啕慟哭。其他學生就在一旁噓聲禁止,要我“安靜下來”,但老師走過來要他們端坐肅靜,並輕擁著我安慰了一陣子。我邊哭泣邊抽噎,整個早上內心充滿悲傷。我的靈修之門就此開啟。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已成為其他傷心人的安慰者。
    人生中遭逢苦難促使我們去尋求靈魂的答案,這是常見的故事。佛祖在得道之前貴為悉達多王子,早年生活完全受到父親刻意保護,在他四周盡是華麗的宮殿。後來年輕的王子堅持要出王宮去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當他隨著自己的侍從闡那繞行王國時,看見四幕令他震驚莫名的景像。佛陀首先見到一個老態龍鐘的人,他佝僂著身軀,肢體衰敗不堪。接下來他看見一個染患惡疾的男人,由朋友照顧著。然後他看見一具尸體……每次他看到這些景像就問隨侍的闡那:“這些事都發生在誰的身上?”每次闡那都回答說:“這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我的主人。”
    這些景像被稱為“來自上天的使者”,因為它們在喚醒佛陀領悟無常的同時,也提醒我們去尋求生命的解脫和靈性的自由。
    你還記得自己初次見到尸體或重病的人嗎?正是這種跟疾病和死亡的近距離接觸,讓悉達多整個生命受到震撼。“我們的生命籠罩在疾病和死亡的陰影下,怎麼可能完滿無缺?”他不禁懷疑起來。激發他心靈的第四個訊息來自某個於森林邊緣修行的僧侶,那隱士畢生奉行苦修的生活,以求在世間的苦難中得到解脫。目睹此景的佛陀了悟,他也應該追循這條修道之路,他必須直接面對生命裡各種憂苦哀愁,找到超越苦難的方法。
    有位老師也像當年的悉達多王子那樣,目睹世間苦難而深受震撼,從而踏上靈修之路。
    大學畢業後的我,服務於費城的某個社會服務機構,主要幫助那些亟待救援的家庭。他們大都面臨失業,兒女眾多,殘敗髒亂的居住環境以及嗑藥等問題。有時我工作回家常感到心力交瘁而悲傷啜泣。後來,我跟一位朋友到中美洲的薩爾瓦多和危地馬拉去工作。當地的貧農面對無止境的難題。他們終日辛勞所得僅夠家人糊口和購買簡陋的醫藥,而且還不時受到軍隊侵襲,生活非常艱苦。當我從中美洲回來後,就進入修道院待了四年,我不是想逃避,而是為了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這些來自天上的訊息以不同的形式傳達給我們每個人,它召喚我們去尋回生命中失落的完整性。它們不隻展現於我們內心的掙扎衝突,也反映在這世界的苦難之中。這些訊息對人心造成巨大的震撼,在每天的新聞中我們讓這效應的漣漪擴散開來。我們目睹孟買發生水災,非洲、歐洲和亞洲到處都是饑荒和戰爭,全世界蔓延的生態危機,各大城市充滿種族主義仇恨、貧窮和暴力問題——這些都是喚醒我們沉睡心靈的使者。它們是一種靈魂的呼喚。當年它們曾喚醒佛陀,今日它們也喚起我們靈性之覺醒。
    返璞歸真
    為了不讓大家覺得這一切聽起來很困難,我要說,其實還有另一個層面的力量,吸引我們進入追尋自性光明之森林。美善在召喚我們,內心深處我們明白這份完整性的存在。這就像蘇菲派信徒所說的“心愛者的召喚”。我們降臨在這世間時,這闋心靈之歌還在我們耳邊回響著,但正由於它和空谷跫音不再響起,後來纔令我們以為初次認識到了它的存在。
    當我們跟宇宙本源失去聯繫,孤獨漂泊於世間,過著靈魂沉睡的生活,內心會生起一股如失落孩童般的深沉渴望,那是種幽微的饑渴感,仿佛我們明白自己生命有某些重要的東西失落了。它不時在我們心靈的邊緣舞動,像被人遺忘卻無所不在的空氣,直到風兒吹起我們纔意識到它的存在。然而,正是這股叫人無從捉摸的特質吸引了我們,滋潤了我們的心靈,召喚我們邁向追尋的道路,揭開生命實相的面貌。我們被這股力量牽引回自己的純真本性,尋回睿智和了然一切的心。
    這份神聖的內在回歸渴望早可能出現於童年時期,歐洲某位極負盛名的禪學大師也曾描述類似的心靈召喚的情形:
    我記得自孩提起,就有過對這世界產生認同感而且充滿驚喜的經驗。我對山巒有份認同感,常見群山在我面前舞蹈,而河流蜿蜒於其間。有一天,我把自己想像成夏日橫掃本鎮的大雷雨。那時我大約十二歲,領悟到這場生命的遊戲多麼不可思議,它比我所知道的任何東西都要大得多。但之後我就忘記這種心領神會的體悟,又跑去跟朋友打球遊戲,直到後來又偶然生起這層領悟,再度體驗生命甘美純真的瞬間。後來我聆聽某位印度宗師在大學的演講,講題是有關自然和神秘的世界。他態度誠懇,內容極吸引人。我深受感動,那光景猶如在聆聽耶穌的教誨,於是我又憶起自己童年時期與神秘感應之間那份天真的靈犀相通。當你了悟到心靈深處的失落是多麼深重,在靈魂開始發出警訊時,你得再回過頭去尋找生命中珍貴的吉光片羽。
    經過了這麼多年現實和物質化的生活之後,童年時體驗的那份原始神秘感也被剝奪殆盡。我們很早就被送到學校,目的就是要讓人“長大懂事”,要“凡事認真”,如果我們不肯放下那份童稚的天真,經常會遭遇到無情的打擊。在百年前,美國畫家惠斯勒(JamesMcNeill Whistler,1834—1903,以刻畫夜景的作品和肖像畫著名於世)在西點軍校就讀時,就曾被專制式教育打壓。某次課堂作業要學生交一座橋的精細模擬畫,惠斯勒交的是一幅筆觸生動的石拱橋,橋上還有孩子們在釣魚。那位士官長看過之後命令他,“這是軍事課程,把橋上那些孩子給去掉。”後來惠斯勒又交了幅隻有兩個孩子在橋邊釣魚的畫。“我說過把那些孩子完全從畫面中抹除!”憤怒的士官長說。後惠斯勒交的那幅畫,除了有小橋流水之外,河岸邊還豎著兩塊墓碑。
    正如存在主義作家加繆發現的:人的一生不過是一場旅程,而藝術既迂回又漫長,目的是為了重新捕捉心靈初啟時那稍縱即逝的片刻。
    禪宗傳統以聖牛的故事來描述這場心靈之旅。在古印度,牛被視為神奇和強大力量的像征,這些特質本身就存在人心中,它會隨著我們發現自己的本質而覺醒。禪宗的《十牛圖》故事始於一幅卷軸畫,上面有個男人徘徊在山間的林蔭深處。這男人背後是迂回交錯的迷宮:那是由盤踞人們內心的野心和恐懼、混亂和失落、稱贊和責備等情緒交織而成的舊路。
    長久以來,這個人已遺忘河流和山景,但那天他終於想起這一切,於是出發去尋找聖牛。他內心明白,即使四周是深谷或崇山峻嶺,他都必須要找到那隻牛的蹤影。當他走進林問深處,置身於美景時,便停步休息。他俯視下方,看見了條小徑。
    有位六十開外的禪修老師,她的尋道之路始於中年,當時她的三個孩子都已成年。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