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毓老師說論語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儒家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儒家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902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59022
    作者: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3月 

        
        
    "

    編輯推薦

    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講解國學重要典籍《論語》,為您呈現正宗的中國傳統文化,通達、活潑的國學思想,和豐富、實用的人生智慧。


    真讀明白《論語》了,就不會效“愚忠”,不同於腐儒、奴儒有“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觀念。


    古書是作為啟發頭腦的東西,用以應世,應世必要有智慧。


    想出門,得先“知路”。不是世事難,而是你想通難。


    要向下扎根,根本解決問題。做任何事,必自根上入手。革命,不過是揚湯止沸而已。


    ——愛新覺羅•毓鋆

     
    內容簡介

    《毓老師說論語》以1999年至2000年毓老書院講述《論語》的內容加以整理而成。《毓老師說論語》將《論語》《大學》《中庸》《春秋》等經籍打通開來,闡明中國古典思想的精髓;以平視的眼光解讀孔子,還原了孔子活潑、生動的本來面貌,使讀者如同面對一個德望、智慧、學識兼具的溫厚師長,怡然領會儒家思想的美與智慧。


    毓老認為,《論語》中孔子的思想發展分三個層次:一、“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三、“吾其為東周乎?”孔子的思想隨著年齡、智慧的增長而發展變化。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毓鋆,在臺灣被尊稱為毓老。毓老的百歲人生堪稱傳奇。他是清朝王室後裔,幼年為溥儀伴讀,師從陳寶琛、王國維等學習,打下深厚的國學基礎。後來追隨溥儀到天津張園、靜園,心心念念於“復國”大業。“滿洲國”時期,毓老擔任“御前行走”,負責情報工作。毓老沒做漢奸,還伺機刺殺日敵、保全抗日人士。光復後,經國民政府審查,毓老證得清白。1947年,蔣介石下令將毓老監管到臺灣。“復國”夢碎,毓老重拾13歲就已經背熟的四書五經,潛心研習中國傳統文化。1950年代,經胡適推薦,毓老開始為美國的漢學博士講解中國古代經典。此後,毓老先後創建“天德黌舍”&ldqu書院”,受教弟子萬餘人,遍及學界、政界、商界,蔣勛、江丙坤等都出自毓老門下。毓老講授的不是考據、訓詁的國學,而是充滿救世情懷、人生智慧的活潑潑的國學,帶來思想與智慧的強烈衝擊和巨大的精神力量的國學。

    目錄
    毓老師的話 1
    學而 1
    為政第二 31
    八佾第三 57
    裡仁第四 91
    公冶長第五 115
    雍也第六 141
    述而第七 165
    泰伯第八 195
    子罕第九 217
    鄉黨第十 239
    先進第十一 259
    顏淵第十二 291
    子路第十三 323

    毓老師的話 1


    學而 1


    為政第二 31


    八佾第三 57


    裡仁第四 91


    公冶長第五 115


    雍也第六 141


    述而第七 165


    泰伯第八 195


    子罕第九 217


    鄉黨第十 239


    先進第十一 259


    顏淵第十二 291


    子路第十三 323


    憲問第十四 351


    衛靈公第十五 387


    季氏第十六 413


    陽貨第十七 437


    微子第十八 465


    子張第十九 485


    堯曰第二十 513

    前言
    毓老師的話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論道之語,由弟子與再傳弟子寫成的。《論語》乃是性之所至之言,不同於今天的命題作文。“論”,“論文”之“論”,當作動詞,《論語》是論道之語。今天先命題而後為文,但古人並不如此,而是性之所至寫出,是為了醒目纔加題。
    《論語》二十篇,每篇的命名並沒有意義。古人非先設限,要自欺或是欺人。不虛偽,何等純樸、真實,可看出人性之美!昔人作詩,也是隨性之所至,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與後人作詩要找平仄不同,後者往往會以詞害義。
    性之為道,一切表現皆性之所至。到了後代,愈是人之為道,已不是性之為道了,所以不能面對真理,各家的意見不一。今人自欺欺人,淨是欺世盜名。一個人盜名,則無不為矣!社會亂,乃時之亂!

    毓老師的話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論道之語,由弟子與再傳弟子寫成的。《論語》乃是性之所至之言,不同於今天的命題作文。“論”,“論文”之“論”,當作動詞,《論語》是論道之語。今天先命題而後為文,但古人並不如此,而是性之所至寫出,是為了醒目纔加題。


    《論語》二十篇,每篇的命名並沒有意義。古人非先設限,要自欺或是欺人。不虛偽,何等純樸、真實,可看出人性之美!昔人作詩,也是隨性之所至,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與後人作詩要找平仄不同,後者往往會以詞害義。


    性之為道,一切表現皆性之所至。到了後代,愈是人之為道,已不是性之為道了,所以不能面對真理,各家的意見不一。今人自欺欺人,淨是欺世盜名。一個人盜名,則無不為矣!社會亂,乃時之亂!


    “言”與“語”有別,《說文》(《說文解字》)雲:“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論語》中“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子不語怪力亂神”,“食不語,寢不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及“居,吾語女”等,充分地分出了言與語。言為世法,語無倫次。


    你們說話都語無倫次,發言可是不容易,言為世法。揚雄作《法言》,騙人的都說自己好。《論語》書名不論是誰取的,但不稱“法言”,盡講真的。


    書名如果不明白,怎麼講書?你們有無慎思之?遇問題要如此深思。人如頭腦不清,就語無倫次,後患可是無窮!


    《四書章句集注》是朱子一生精華之所在,朱注乃一部禪宗,造謠生事。看看何以有“四書”?


    蔣伯潛的《語譯廣解四書讀本》,是雜貨鋪,各家兼收。


    我講的不同,是依經解經,都有根據,不以成見解釋。


    我們讀古書,不可被某一家注解所束縛,纔能自己悟出一番新見解來。


    一般講“四書”,都從《論語》開始。我自“學庸”開始講,因為是“夏學”之入門,大本之所在。


    其實,“四書”並不容易,如將“四書”的基礎打好了,則除了大《易》與《春秋》以外,其他的中國書都可以自己看了。


    中國東西不容易學,真懂必要有五年、八年以上的時間。中國文化不但悠久,自所見的書中,可以看出中國民族思想之成熟。


    如說《易經》是中國早的一部書,可以看出中國人頭腦之致密!今天將《易經》講得怪力亂神!


    《易》的學問就是從“一點”來的,一點分出兩個點。一個東西裡頭含陰、陽兩性,多麼可怕的想法!距今至少三千年,至今猶跳不出此一原則。


    今人頭腦何以不致密?三千年後沒有人懂得《易經》。環境進步了,何以人的頭腦卻昏了?簡言之,你們要學會用腦。


    今人專用情,昔人專用性,人性。《莊子•大宗師》稱:“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如嗜欲淺,人性就深。今人非不如古人,但嗜欲多。


    我現在沒有工夫去接觸街上的東西。你們要多用人性的智慧,即性智,不要盡用情智。


    不要忽略老祖宗的優越所在,有許多地方真不是其他民族所能想像的。


    我年輕時,世局之熱鬧,當時中國面臨瓜分的危機。那時,到外國租界地,看馬路上之干淨,尤以天津為。民國十三年(1924年)開始,中國纔起了變化,因為受外來的刺激。


    民國九年(1920年),廢除祭孔與讀經,但民間猶有讀經的家庭。以前真正的讀書人,我猶見過。


    如教書的本人並不真知,那後生又怎麼能真知?我所講,皆書中東西,就前後而已。我講人的性與情,以性用事,舊社會皆如此。


    中外學問都要留心學習,但必要有分際。講中國東西,不要摻雜外國東西,兩者沒有半點關繫,不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會有相似。必要以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東西。


    今天講中國文化的,並沒有真講中國文化。中國思想何以弄得如此分歧,以至於到了毀滅的邊緣?內地懂得中國文化的一定七十歲以上。


    以前二十歲,可以讀完中國經書。我十三歲,讀完《十三經》。


    中國文化到了重振之時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在乎民族的自立、爭氣。中國人本身聰明有餘,隻要是肯學,絕不落於人後。你們不要將有用的光陰浪費於情上,要啟發自己的智慧,年齡、智慧應與時俱進。


    中國人講“性生萬法”。性是體,其用為智,智生萬法。這裡提示,中國人要特別重視中國文化。中國人至少有三千年有記載的文化。一個有理智的人,不是盲目地接受一切。想發揮中國文化,不可以將中國文化變成雜種文化。


    要練習腦子會動。臺灣孩子沒讀書,連老子也沒讀過書。你們認識一千個字了?給你們當頭棒喝。坐著好好讀書,先了解自己。


    先求自知,要有自知之明。為子孫計,在你們子孫能幸福與否。要及時努力,為時猶不晚。教你們會用腦,分別、分別。要先認清自己、了解環境,否則難以生存。先測驗自己,看是否能夠分析。


    智分為上、中、下,要練習自己有分析的能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而後“篤行之”。練達智慧,非如演算數學那麼單純。思想,人人不同。


    讀書,上句不懂,不讀下句;上行不懂,不讀下行。每一句都必要真知,必下此深功夫。不下功夫,遇事就會語無倫次。


    你們現在還來得及,肯加以鍛煉,一年可以開竅。開竅纔能得後的,即可用於任何地方。


    有人說:“還讀‘四書’?”認為落伍!沒有讀書,憑什麼教書?名嘴,就是嘴會說,功夫完全在嘴皮上。


    你們要好好深思熟慮,練習智慧,在讀書時學會用腦。凡事要客觀,要有智慧,學歷並不代表有腦。學,重在知行,要得趣,變成生命之學。


    現在進步了,這套東西纔更為時髦。如果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那絕非是出賣祖宗的中國,應該是思想的中國、文化的中國。現在的中國人有幾個了解中國文化?


    讀經,自經文本身入手,纔是正途。困難處在斷句,斷句不同,義理不同。自前後經文對照,以決定斷句。


    不能以某家為孔子之意。各家大多先有主觀見解,各抒己見,借此發表自己的思想,維護自己的見解,不能當作金科玉律。


    自經文本身來了解,千萬不要標新立異。我依經解經,不臆說。


    中國思想有層次,並不是孔子語無倫次,乃因為時不同,思想境界也就不同,孔子為“聖之時者”。


    《論語》中孔子的思想就有三個層次:一、“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三、“吾其為東周乎?”思想隨著年齡、智慧而有所變遷。


    《論語》的編排,並不依時間先後,隻是記結論。必須整部書讀完了,纔知其思想層次。


    《論語》每章都是活學問,在生活中都能用上,可作為生活的方程式。


    讀書,應讀出疑問了,再加以解決,纔是真明白。我讀書,淨讀精華,每天滿腦子要解答問題。

    在線試讀
    有子(有若,字子有。小孔子四十三歲)曰:“其為人(做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少)矣。”
    孟子謂孔子歿後,子夏、子張、子遊以為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以為不可。《論語》記孔子弟子皆稱字,閔損、冉求各一稱子,曾參、有若皆稱子;編輯次第,又以有子、曾子為前,蓋為二人弟子尊師之故。
    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春秋公羊傳何氏解詁》何休序)。《孝經•開宗明義章》稱:“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其中“中於事君”一句,是漢儒加的,因為漢室以孝治天下。
    儒家特別注重倫常,有其層次。“孝為德本”,德者,得也,得於道之宜。孝弟立,道就生。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堯舜之行,本乎孝弟。五倫,常道也,即經,永不能改變的。
    “天地之性,人為貴”,“故親生之膝下”,“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孝經•聖治章》)。父子之道,天性也。
    善事親曰孝,善事兄長曰弟。孝,老、考,得盡老與考的責任,纔完成孝。父死曰“考”,得好好地安葬他。
    “老吾老”,養老,責無旁貸,但偉大處在“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善推,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孝,教之所由生也”(《孝經•聖治章》)。“教”,小擊也。
    《說文》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從孝。”“攴”,甲骨文字形是手中拿著小棍、教鞭一類的東西在敲打。“攴,小擊也。”“教”字,一面是孝,一面是手執東西在敲打。
    棍頭出孝子,打一棍,愛在其中,“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有子(有若,字子有。小孔子四十三歲)曰:“其為人(做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少)矣。”


    孟子謂孔子歿後,子夏、子張、子遊以為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以為不可。《論語》記孔子弟子皆稱字,閔損、冉求各一稱子,曾參、有若皆稱子;編輯次第,又以有子、曾子為前,蓋為二人弟子尊師之故。


    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春秋公羊傳何氏解詁》何休序)。《孝經•開宗明義章》稱:“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其中“中於事君”一句,是漢儒加的,因為漢室以孝治天下。


    儒家特別注重倫常,有其層次。“孝為德本”,德者,得也,得於道之宜。孝弟立,道就生。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堯舜之行,本乎孝弟。五倫,常道也,即經,永不能改變的。


    “天地之性,人為貴”,“故親生之膝下”,“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孝經•聖治章》)。父子之道,天性也。


    善事親曰孝,善事兄長曰弟。孝,老、考,得盡老與考的責任,纔完成孝。父死曰“考”,得好好地安葬他。


    “老吾老”,養老,責無旁貸,但偉大處在“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善推,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孝,教之所由生也”(《孝經•聖治章》)。“教”,小擊也。


    《說文》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從孝。”“攴”,甲骨文字形是手中拿著小棍、教鞭一類的東西在敲打。“攴,小擊也。”“教”字,一面是孝,一面是手執東西在敲打。


    棍頭出孝子,打一棍,愛在其中,“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孔子家語•六本》雲: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僕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於曾晳曰:“向也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聞之,知其體康也。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於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日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於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殪死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一切教育,都自“孝”字引申出來,都是人性的。孝生你的,自老(孝父母之老,盡之以孝)與考(父死曰考,葬之以禮)盡責。


    你生了他,必教之,慈,所以“(養)子不教,父之過”。我小時常被罰跪,面對祖宗背書,必背好書纔能起來。


    人生近的,莫過於父母、子女,孝慈;一奶同胞,兄弟友恭。


    夫婦之密,義之本,“夫婦以義合”(《新語•道基》)。夫婦之道不能盡,其他的義皆假的。


    要發大家之深省,“性相近,習相遠”,改正習氣為要義。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語尾詞,肯定的)?”


    《論語述何》:本立道生終麟,仁道備矣。堯舜之行,本乎孝弟。夫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經》”,二經相表裡也。


    “犯上”,“上”即今之主管。


    今天雖已無“君臣”了,但是“主從”關繫永遠有。


    要學治事之道,並不是經書誤了你,而是你誤了經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務”,“專心致志”(《孟子•告子上》“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當務之為急”、“急先務”(《孟子•盡心下》),“君子務本”,“物有本末”,君子成德,以本為要。


    立本,本立,立本而後本立,“本立而後道生”。


    立本,自&ldq”出發,由此立說,則可以百家爭鳴。


    不談人性問題,問小孩:“為何要如此做?”也許,他想對了!不談人性好壞,就從“性”與“情”談,看問題在哪兒,能被接受否。


    “孝弟”,是行仁道之本。仁之本,你、我,相偶,沒有高低之分,是群、己的關繫。


    “率性之謂道”,孝弟立了,道就生。為人之道,必盡到責任:孝、慈。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夫婦以義合。


    “孝、慈、義”弄清楚了,一生纔會有幸福。


    “天地人”,天災、地震、人禍。的人禍,莫過於戰爭了。要避免此三者,要用中道;貫串天、地、人的,即為“中”,《中庸》講如何用中道。


    中國人天天求的是平安,要平平安安。安,想平安,要平平安安,要找一個女的。“安”字,“宀”的下面為“女”,即表示如有一位標準的女人,那這個窩就安了。今天社會問題這麼多,就是因為人人不安。


    “夫婦以義合”,夫婦之所以能夠相安無事,乃是一個“義”字。其實,每個人都差不多,有所長亦有所短,人就是人。“義,宜也”,柔性。戀愛時,一定要好好挑選,而婚後則永遠不要忘記眼——那個“非她不可”的情境。


    過家之道——孝、慈、義,內聖;創業,則不能忘記——智、仁、勇,外王。


    “孝慈義,智仁勇”此六字,既有幸福,亦有成就。幸福,還得幸幸福福。一個人的幸福,完全繫於一個女人的身上。


    人生短暫,千萬不要自己制造痛苦。人不要在福中不知福,婚後要彼此照顧,也不要時常吵架,這纔是人生。


    人生就一次而已,沒有輪回。既是如此,那何不平平安安地過日子?何必天下本無事,而庸人自擾之?如你嫁娶錯了,那錯到底就是對的,不可以把痛苦、罪孽帶給第二代。


    要注意臺灣的未來,其他不必妄求。臺灣在思想上太出軌、太反常了。“九二一”大地震,震力逾於阪神大地震十倍,五個鄉鎮受難,臺灣當局為之紊亂。


    你們要努力維護這塊土,必要善用智慧,要好自為之,不能與同胞為敵。


    “九二一”大地震,將臺人的纔智完全暴露無遺。


    “九二一”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5.9秒(當地時間),發生於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102秒,是臺灣近百年來傷亡損失慘重的天災。


    不要妄想,妄想與志,是兩回事。


    我不喜你們變成少數民族,千言萬語,你們要懂得用智慧!


    你們應會背幾篇文章,否則下筆不能成文。至少也要會背五十篇。


    舊社會每個家,男女皆有家學,劉師培(1884-1919)家,五代傳《左傳》。


    康熙真是千古一帝,但不如萬古一平儒。孔子真是“歷劫彌新”,每遭一次難,就漂亮一次。真理就是一個,邪說永遠是邪說,都會過去的。


    一個人貴乎能有“正知正見”,此乃“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經》)。人如能過智慧的生活,就不會庸人自擾了。家裡天天冷戰,誰也不說話,人會舒服?又有何意義?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做正經事,就可以優遊自在。


    細思量,宇宙間能動的都是臭貨。動物之所以沒價值,就一個“臭”,而清香的多是植物。許多人為了滿足一己臭皮囊,而壞事做絕了!天下事皆“有德者居之”。要學做人,要知道怎麼處理生活,要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必要善用智慧,人生就“愉快”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權勢”也不代表“幸福”,此為真學問、真知識、真纔智!


    你們會看書,但會用書嗎?無比“正知正見”再高的了!人如果每天都有挫折感,那沒有幸福可言。歷史給人留下寶貴的什麼?


    諸葛亮臨終之前,還裝神弄鬼的,何不順著人性?“順性之謂道”,不違背良知做事,就是道。


    多少聰明的糊塗人,假話說盡了,丑事做絕了,到底所為何來?有些人造的孽,真是孽,淨是指空賣空。


    讀書,是為了什麼?所為何來?求學的目的,應是在學怎麼樣生存。“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此為中國人的生活價值觀。


    文史哲是有其價值,但就看怎麼用了。中國沒有將文史哲分開,分開沒法通。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