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美學的盛宴(人文經典書繫)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美學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蔡元培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美學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56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0465680
    作培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讀經典文化 ,品美學智慧,悟人生哲理,一部美學大師的哲思與人生啟示錄,閱讀大師,聆聽智者的聲音 
    內容簡介
    作品以提高讀者審美情趣、美化我們的生活為主旨,精選了中國近代48位著名學者、藝術家、文學家等關於“美”這一主題的優秀篇章,基本上反映出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人對“美”和“藝術”的感悟與思考。其中有的篇目,曾長期掩蓋在歲月的塵埃之中,直到今天纔重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在文章編排上,我們原則上按照作者的出生年進行編排,大致勾勒出前輩學人對“美”的認識軌跡,同時也為讀者呈上一席 “美學的盛宴”。同時,選文過程力求保持作品原貌,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培,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 


    章太炎,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 ……
    目錄
    目錄

    美育與人生/ 002
    美育代宗教/ 004
    《美學原論》序/ 009
    梁啟超
    美術與生活/ 012
    書法指導(節選)/ 016
    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節選) /021
    陳師曾
    文人畫的價值/ 025
    王國維

    目錄


     


     


    <培


    美育與人生/ 002


    美育代宗教/ 004


    《美學原論》序/ 009


    梁啟超


    美術與生活/ 012


    書法指導(節選)/ 016


    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節選)    /
    021


    陳師曾


    文人畫的價值/ 025


    王國維


    孔子之美育主義/ 031


    論哲學家與美術家之天職/ 035


    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 038


    文學小言/ 042


    人間嗜好之研究/ 047


    陳獨秀


    論戲曲/ 052


    美術革命(答呂澂)      /
    056


    李叔同


    《音樂小雜志》序/ 060


    藝術談(節選)/ 061


    釋美術/ 064


    魯?迅


    擬播布美術意見書/ 067


    詩歌之敵/ 071


    文藝的大眾化/ 075


    餘紹宋


    國畫之氣韻問題(節選)/ 077


    蕭友梅


    音樂的勢力/ 082


    楊昭恕


    論音樂感人之理/ 087


    徐朗西


    藝術活動之力/ 090


    自然?藝術?人格/ 093


    夏丏尊


    文藝鋻賞的程度/ 096


    藝術與現實/ 100


    劉伯明


    關於美的幾種學說/ 104


    陳大悲


    愛美的戲劇(節選)      /
    110


    捧角家是戲劇藝術之賊/ 114


    李大釗


    調和之美/ 117


    美與高/ 118


    歐陽予倩


    動的藝術/ 122


    聽觀眾的話/ 123


    胡?適


    在同樂會的演說/ 126


    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看法/ 128


    劉半農


    《梅蘭芳歌曲譜》序/ 132


    《光社年鋻》首集序/ 137


    陶行知


    大眾的藝術/ 141


    藝術是老百姓需要愛好的東西/ 143


    王光祈


    音樂與人生/ 146


    德國唱歌教育的啟示/ 148


    許地山


    怡情文學與養性文學/ 152


    中國美術家的責任/ 154


    梅蘭芳


    要善於辨別精粗美惡/ 160


    洪?深


    屬於一個時代的戲劇/ 167


    周作人


    平民的文學/ 174


    貴族的與平民的/ 178


    自己的園地/ 181


    徐悲鴻


    用無線電演說美術/ 184


    畫之美與藝/ 185


    藝術之品性/ 187


    陳之佛


    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 190


    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192


    郁達夫


    藝術與國家/ 197


    文藝賞鋻上之偏愛價值/ 202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賞 / 207


    曹伯韓


    藝術的產生和發展/ 213


    朱自清


    文學的美/ 218


    論雅俗共賞 / 223


    孫福熙


    什麼是女性美/ 230


    論文藝的重要/ 233


    瞿秋白


    “美”/ 236


    藝術與人生/ 239


    聞一多


    說舞/ 245


    戲劇的歧途/ 250


    詩與批評/ 253


     


    老?舍


    神的遊戲/ 259


    談通俗文藝/ 262


    熊佛西


    戲劇與趣味/ 267


    寫意與寫實/ 271


    滕?固


    體驗與藝術/ 274


    藝術之節奏/ 277


    詩書畫三種藝的聯帶關繫/ 281


    徐蔚南


    有用與美/ 286


    藝術對於人生的價值/ 290


    許君遠


    論觸景生情/ 293


    論意境/ 298


    黃?自


    音樂的欣賞(節選)      /
    305


    孫師毅


    影劇之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 310


    傅抱石


    中國繪畫之精神(節選)/ 314


    朱?湘


    文學與消遣/ 321


    戴望舒


    詩論零札(一)/ 324


    詩論零札(二)/ 327


    冼星海


    普遍的音樂/ 331


    梁遇春


    滑稽和愁悶/ 334


    淚和笑/ 336


    文藝雜話/ 339


    江寄萍


    談“本色的美”/ 343


    論笑/ 346


    詩人與詩/ 348


    蘇?汶


    民眾藝術的內容/ 351


    “雅”與“俗”/ 354


    傅?雷


    現代中國藝術之恐慌/ 357


    聶?耳


    中國歌舞短論/ 362


    電影的音樂配奏/ 364


     


    編後記/ 366


     


     

    在線試讀
    美育與人生
    人的一生,不外乎意志的活動,而意志是盲目的,其所恃以為較近之觀照者,是知識;所以供遠照、旁照之用者,是感情。
    意志之表現為行為。行為之中,以一己的衛生而免死,趨利而避害者為普通;此種行為,僅僅普通的知識,就可以指導了。進一步的,以眾人的生及眾人的利為目的,而一己的生與利即托於其中。此種行為,一方面由於知識上的計較,知道眾人皆死而一己不能獨生;眾人皆害而一己不能獨利。又一方面,則亦受感情的推動,不忍獨生以坐視眾人的死,不忍專利以坐視眾人的害。更進一步,於必要時,願舍一己的生以救眾人的死;願舍一己的利以去眾人的害,把人我的分別,一己生死利害的關繫,統統忘掉了。這種偉大而高尚的行為,是完全發動於感情的。
    人人都有感情,而並非都有偉大而高尚的行為,這由於感情推動力的薄弱。要轉弱而為強,轉薄而為厚,有待於陶養。陶養的工具,為美的對像,陶養的作用,叫作美育。
    美的對像,何以能陶養感情?因為他有兩種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脫。
    一瓢之水,一人飲了,他人就沒得分潤;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人就沒得並立;這種物質上不相入的成例,是助長人我的區別、自私自利的計較的。轉而觀美的對像,就大不相同。凡味覺、嗅覺、膚覺之含有質的關繫者,均不以美論;而美感的發動,乃以攝影及音波輾轉傳達之視覺與聽覺為限。所以純然有“天下為公”之概;名山大川,人人得而遊覽;夕陽明月,人人得而賞玩;公園的造像,美術館的圖畫,人人得而暢觀。齊宣王稱“獨樂樂不若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若與眾樂樂”;陶淵明稱“奇文共欣賞”;這都是美的普遍性的證明。
    植物的花,不過為果實的準備;而梅、杏、桃、李之屬,詩人所詠嘆的,以花為多。賞玩之花,且有因人擇的作用,而不能結果的。動物的毛羽,所以御寒,人固有制裘、織呢的習慣;然白鷺之羽,孔雀之尾,乃專以供裝飾。宮室可以避風雨就好了,何以要雕刻與彩畫?器具可以應用就好了,何以要圖案?語言可以達意就好了,何以要特制音調的詩歌?可以證明美的作用,是超越乎利用的範圍的。
    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見,又有超脫性以透出利害的關繫;所以當著重要關頭,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甚且有“殺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這種是完全不由於知識的計較,而由於感情的陶養,就是不源於智育,而源於美育。
    所以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種普通職業,以應利用厚生的需要;而於工作的餘暇,又不可不讀文學,聽音樂,參觀美術館,以謀知識與感情的調和,這樣,纔算是認識人生的價值了。

    美育與人生


    人的一生,不外乎意志的活動,而意志是盲目的,其所恃以為較近之觀照者,是知識;所以供遠照、旁照之用者,是感情。


    意志之表現為行為。行為之中,以一己的衛生而免死,趨利而避害者為普通;此種行為,僅僅普通的知識,就可以指導了。進一步的,以眾人的生及眾人的利為目的,而一己的生與利即托於其中。此種行為,一方面由於知識上的計較,知道眾人皆死而一己不能獨生;眾人皆害而一己不能獨利。又一方面,則亦受感情的推動,不忍獨生以坐視眾人的死,不忍專利以坐視眾人的害。更進一步,於必要時,願舍一己的生以救眾人的死;願舍一己的利以去眾人的害,把人我的分別,一己生死利害的關繫,統統忘掉了。這種偉大而高尚的行為,是完全發動於感情的。


    人人都有感情,而並非都有偉大而高尚的行為,這由於感情推動力的薄弱。要轉弱而為強,轉薄而為厚,有待於陶養。陶養的工具,為美的對像,陶養的作用,叫作美育。


    美的對像,何以能陶養感情?因為他有兩種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脫。


    一瓢之水,一人飲了,他人就沒得分潤;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人就沒得並立;這種物質上不相入的成例,是助長人我的區別、自私自利的計較的。轉而觀美的對像,就大不相同。凡味覺、嗅覺、膚覺之含有質的關繫者,均不以美論;而美感的發動,乃以攝影及音波輾轉傳達之視覺與聽覺為限。所以純然有“天下為公”之概;名山大川,人人得而遊覽;夕陽明月,人人得而賞玩;公園的造像,美術館的圖畫,人人得而暢觀。齊宣王稱“獨樂樂不若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若與眾樂樂”;陶淵明稱“奇文共欣賞”;這都是美的普遍性的證明。


    植物的花,不過為果實的準備;而梅、杏、桃、李之屬,詩人所詠嘆的,以花為多。賞玩之花,且有因人擇的作用,而不能結果的。動物的毛羽,所以御寒,人固有制裘、織呢的習慣;然白鷺之羽,孔雀之尾,乃專以供裝飾。宮室可以避風雨就好了,何以要雕刻與彩畫?器具可以應用就好了,何以要圖案?語言可以達意就好了,何以要特制音調的詩歌?可以證明美的作用,是超越乎利用的範圍的。


    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見,又有超脫性以透出利害的關繫;所以當著重要關頭,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甚且有“殺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這種是完全不由於知識的計較,而由於感情的陶養,就是不源於智育,而源於美育。


    所以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種普通職業,以應利用厚生的需要;而於工作的餘暇,又不可不讀文學,聽音樂,參觀美術館,以謀知識與感情的調和,這樣,纔算是認識人生的價值了。


     


    1931年前後


    (原培全集》第六卷,中華書局1988年版)


     


     


     


    美育代宗教


    有的人常把美育和美術混在一起,自然美育和美術是有關繫的,但這兩者範圍不同,隻有美育可以代宗教,美術不能代宗教,我們不要把這一點誤會了。就視覺方面而言,美術包括建築、雕刻、圖畫三種,就聽覺方面而言,包括音樂。在現在學校裡,像圖畫、音樂這幾門功課都很注意,這是美術的範圍。至於美育的範圍要比美術大得多,包括一切音樂、文學、戲院、電影、公園、小小園林的布置、繁華的都市(例如上海)、幽靜的鄉村(例如龍華),等等,此外,如個人的舉動(例如六朝人的尚清談)、社會的組織、學術團體、山水的利用,以及其他種種的社會現狀,都是美育。美育是廣義的,而美術則意義太狹。美術是活動的,譬如中學生的美術就和小學生的不同,那一種程度的人,就有那一種的美術;民族文化到了什麼程度就產生什麼程度的美術。美術有時也會引起不好的思想,所以國家裁制便不用美術。


    我為什麼想到以美育代宗教呢?因為現在一般人多是抱著主觀的態度來研究宗教,其結果,反對或者是擁護,紛纭聚訟,鬧不清楚。我們應當從客觀方面去研究宗教。不論宗教的派別怎樣的不同,在初的時候,宗教完全是教育,因為那時沒有像現在那樣為教育而設的特殊機關,譬如基督教青年會講智、德、體三育,這就是教育。


    初民時代沒有科學,一切人類不易知道的事全賴宗教去代為解釋。初民對於山、海、光,以及天雨、天晴等等的自然界現像,很是驚異,覺得這些現像的發生,總有一個緣故在裡面。但是什麼人去解釋呢?又譬如星是什麼,太陽是什麼,月亮是什麼,世界什麼時候起始,為什麼有這世界,為什麼有人類這許多問題。現在社會人事繁復,生活太復雜,人類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沒有工夫去研究這些問題;但我們的祖宗生活卻很簡單,除了打獵外,便沒有什麼事,於是就有摩西把這些問題作了一番有繫統的解答,把生前是一種怎樣情形,死後又是一種怎樣情形,世界沒有起始以前是怎樣,世界將來的究竟又是怎樣,統統都解釋了出來。為什麼會有日蝕、月蝕那種自然的現像呢?說是日或月給動物吞食了去。在《創世紀》裡,說人類是上帝於一天之內造出來的,世界也是上帝造出來的,而且可喫的東西都有。經過這樣一番解釋之後,初民的求知欲就滿足了。這是說到宗教和智育的關繫。


    從小學教科書裡直到大學教科書裡,有人講給我們聽,說人不可做怎樣怎樣不好的事,這是從消極說法;更從積極方面,說人應該做怎樣怎樣的人,這就是德育。譬如摩西的十誡也說了許多人“可以”怎樣和“不可以”怎樣的話,無論那一種的宗教總是講規矩,講愛人愛友,愛敵如友,講怎樣做人的模範,現在的德育也是講人和人如何往來,人如何對待人,這是說到宗教和德育的關繫。


    宗教有跪拜和其他種種繁重的儀式,有的宗教的信徒每日還要靜坐多少時間,有許多基督教徒每年要往耶路撒冷去朝拜,佛教徒要朝山,要到大寺院裡去進香。我把這些情形研究的結果,原來都和體育與衛生有關。周朝很注重禮節,一部《周易》無非要人強壯身體,一部《禮記》規定了很繁重的禮節,也無非要人勇敢強有力,所謂平常有禮,有事當兵。這是說到宗教和體育的關繫。


    所以,在宗教裡面智、德、體三育都齊備了。


    凡是一切教堂和寺觀,大都建築在風景好的地方。歐洲文藝復興之後,在建築方面產生了許多格式。中國的道觀,其建築的格式初大都由印度輸入,後來便漸漸地變成了中國式。伊斯蘭教的建築物,在世界美術上是很有名的。我們看了這些莊嚴燦爛的建築物,就可以明了這些建築物的意義,就是人在地上不夠生活,要跳上天去,而這天堂就是要建立在地上的。再說到這些建築物的內部也是很壯麗的,我們隻要到教堂裡面去觀察,我們就可以看出裡面的光線和那些神龕都顯出神秘的樣子;而且教堂裡面一定有許多雕刻,這些雕刻都起源於基督教。現在有許多油畫和圖像,都取材自基督教;唐朝的圖像也都是佛。此外,在音樂方面,宗教的音樂,例如宗教上的贊美歌和歌舞,其價值是永遠存在的。現在會演說的人有許多是宗教家。宗教和文學也有很密切的關繫,因為兩者都是感情的產物。凡此種種,其目的無非在引起人們的美感,這是宗教的一種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宗教注意教人,要人對於一切不滿意的事能找到安慰,使一切辛苦和不舒服能統統去掉。但是用什麼方法呢?宗教不能用很嚴正的話或很具體的話去勸慰人,它隻能利用音樂和其他一切的美術,使人們被引到別一方面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上去,而把具體世界忘掉。這樣,一切困苦便可以暫時去掉,這是宗教的作用。所以宗教必有抽像的上帝,或是先知,或是阿彌陀佛。這是說到宗教和美育的關繫。


    以前都是以宗教代教育,除了宗教外,沒有另外的教育,就是到了歐洲的中古時代,也還是這樣。教育完全在教堂裡面,從前日本的教育都由和尚擔任了去,也隻有宗教上的人有那熱心和餘暇去從事於教育的事業。但現在可不同了,現在有許多的事,我們都知道。譬如一張桌子,有腳,其原料是木頭,燈有光,等等。這些事情隻有科學和工藝書能告訴我們,動物學和植物學也告訴了我們許多關於自然的現像。此外如地球如何發生,太陽是怎麼樣,星宿是怎麼樣,也有地質學和天文學可以告訴我們,而且解釋得很詳細,比宗教更詳細。甚而至於人死後身體怎樣的變化,靈魂怎樣,也有幽靈學可以告訴我們。還有精神上的動作,下意識的狀態,等等,則有心理學可以告訴我們。所以單是科學已盡夠解釋一切事物的現像,用不著去請教宗教。這樣,宗教和智育便沒有什麼關繫。現在宗教對於智育,不但沒有什麼幫助,而且反有障礙,譬如像現在的美國,思想總算很能自由,但在大學裡還不許教進化論,到現在宗教還保守著上帝七天造人之說,而不信科學。這樣說來,宗教不是反有害嗎?


    講到德育,道德不過是一種行為。行為也要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的,先要考察地方的情形和環境,然後纔可以定一種道德的標準,否則便不適用。例如在某地方把某種行為視為天經地義,但換一個地方便成為大逆不道。所以從歷史上看來,道德有的時候很是野蠻。宗教上的道德標準,至少是千餘年以前的聖賢所定,對於現在的社會,當然是已經不甚適用。譬如《聖經》上說有人打你的右頰,你把左頰也讓他打,有人剝你的外衣,你把裡衣也脫了給他。這幾句話意思固然很好,但能否做得到,是否可以這樣做,也還是一個問題。但相信宗教的人,卻要服從這些教義。還有宗教常把男女當作兩樣東西看待,這也是不對的。所以道德標準不能以宗教為依歸。這樣說來,現在宗教對於德育,也是不但沒有益處,而且反有害處的。


    至於體育,宗教注重跪拜和靜坐,無非教人不要懶惰,也不要太勤勞。有許多人進杭州天竺燒香,並不一定是相信佛,不過是趁這機會看看山水罷了。現在各項運動,如賽跑、玩球、搖船,等等,都有科學的研究,務使身體上無論哪一部分都能平均發達。遇著山水好的地方,便到那個地方去旅行。此外,又有療養院的設施,使人有可以靜養的處所。人疲勞了應該休息,換找新鮮空氣,這已成為老生常談。所以就體育而言,也用不著宗教。


    這樣,在宗教的儀式中,就丟掉了智、德、體三育,剩下來的隻有美育,成為宗教的原素。各種宗教的建築物,如庵觀寺院,都造得很好,就是反對宗教的人也不會說教堂不是美術品。宗教上的各種美術品,直到現在,其價值還是未動,還是能夠站得住,無論信仰宗教或反對宗教的人,對於宗教上的美育都不反對,所以關於美育一部分,宗教還能保留。但是因為有了美育,宗教可不可以代美育呢?我個人以為不可。因為宗教上的美育材料有限制,而美育無限制。美育應該的自由,以調養人的感情。吳道子的畫沒有人說它壞,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所欣賞的美術。宗教常常不許人怎樣怎樣,一提起信仰,美育就有限制。美育要完全獨立,纔可以保有它的地位。在宗教專制之下,審美總不很自由。所以用宗教來代美育是不可的。還有,美育是整個的,一時代有一時代的美育。油畫以前是沒有的,現在纔有。照相也是如此。唱戲也經過了許多時期。無論音樂、工藝美術品,都是時時進步的。但宗教卻的保守,譬如一部《聖經》,那一個人敢修改?這和進化剛剛相反。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則都有界限。佛教和道教互相爭鬥,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到現在還不能調和,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也極不相容,甚至基督教中間也有新教、舊教、天主教、耶穌教之分,界限大,利害也就很清楚。美育不要有界限,要能獨立,要很自由,所以宗教可以去掉。宗教說好人死後不喫虧,但現在科學發達,人家都不相信。宗教又說,人死後有靈魂,做好人可以受福,否則要在地獄裡受災難,但究竟如何,還沒有人拿出實在證據來。


    總之,宗教可以沒有,美術可以輔宗教之不足,並且隻有長處而沒有短處,這是我個人的見解。這問題很是重要。這個題目是陳先生定的,不是我自己定的,我到現在還在研究中,希望將來有具體的計劃出來,我現在不過把已想到的大概情形向諸位說說。


     


    (原載王維姻編《近代名人言論集》,中外學術研究社1932年版)


     


     


    《美學原論》序


    愛美是人類性能中固有的要求。一個民族,無論其文化的程度何若,從未有喜丑而厭美的。便是野蠻民族,亦有將紅布掛在襟間以為裝飾的,雖然他們的審美趣味很低,但即此一點,亦已足證明其有愛美之心了。我以為如其能夠將這種愛美之心因勢而利導之,小之可以怡性悅情,進德養身,大之可以治國平天下。何以見得呢?我們試反躬自省,當讀畫吟詩,搜奇探幽之際,在心頭每每感到一種莫可名言的恬適。即此境界,平日那種是非利害的念頭,人我差別的執著,都一概泯滅了,心中隻有一片光明,一片天機。這樣我們還不怡性悅情麼?心曠則神逸,心廣則體胖,我們還不能養身麼?人我之別、利害之念既已泯滅,我們還不能進德麼?人人如此,家家如此,還不能治國平天下麼?我向年曾主張以美育代宗教,亦就因為美育有宗教之利、而無宗教之弊的緣故,至今我還是如此主張時,我曾提出《對於教育方針的意見》,以美育與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德育主義及世界觀並列。我以為能照此做去,至少可以少鬧許多亂子。


    但是,審美觀念是隨著修養而進步的,修養愈深,審美程度愈高;而修養便不得不借助於美學的研究了。通常研究美學的,其對像不外乎“藝術”、“美感”與“美”三種。以藝術為研究對像的,大多著重在“何者為美”的問題;以美感為研究對像的,大多致力於“何以感美”的問題;以美為研究對像的,卻就“美是什麼”這問題來加以探討。我以為“何者為美”、“何以感美”這種問題雖然重要,但不是根本問題;根本問題還在“美是什麼”。單就藝術或美感方面來討論,自亦很好;但根本問題的解決,我以為尤其重要。


    同學金君公亮,於文學、心理學都研究有素,對於美學致力尤勤。近年本羅綏所著《美》一書而酌量增損,編為《美學原論》,對於美學上的根本問題,都予以相當的答案,可以作研究美學者的一助。書中每章作成提要,尤便初學。金君在國立藝術專校講學有年,本書即當時講稿的一部分。承金君以本書油印本見示,並囑作序;我因就一時所想到的,拉雜寫寄金君,以介紹於國人。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月十五日 培


    (原載金公亮著《美學原論》,正中書局1943年第3版)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美學初創時期的重要先驅和奠基人之一。他是“公車上書”的參與者之一,戊戌變法的領導者之一,護國戰爭的主要策劃者。1918年底他遊歷歐洲,認為西方文明已經破產,呼吁用中國文明來拯救世界。1925年起,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他學貫中西,是中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精神領袖和文化巨匠之一,是中國文化由古典向現代轉型的重要推進者。他著述豐富,其文章和著作兼涉哲學、美學、政治、法律、經濟、歷史、宗教、地理等諸多領域,大部分收錄於《飲冰室合集》。


     


     


     


     


    美術與生活


    諸君!我是不懂美術的人,本來不配在此講演。但我雖然不懂美術,卻十分感覺美術之必要。好在今日在座諸君,和我同一樣的門外漢諒也不少。我並不是和懂美術的人講美術,我是專要和不懂美術的人講美術。因為人類固然不能個個都做供給美術的“美術家”,然而不可不個個都做享用美術的“美術人”。


    “美術人”這三個字是我杜撰的,諒來諸君聽著很不順耳。但我確信“美”是人類生活一要素——或者還是各種要素中之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內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中國向來非不講美術——而且還有很好的美術,但據多數人見解,總以為美術是一種奢侈品,從不肯和布帛菽粟一樣看待,認為生活必需品之一。我覺得中國人生活之不能向上,大半由此。所以今日要標“美術與生活”這題,特和諸君商榷一回。


    問人類生活於什麼?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生活於趣味。”這句話雖然不敢說把生活全內容包舉無遺,少也算把生活根芽道出。人若活得無趣,恐怕不活著還好些,而且勉強活也活不下去。人怎樣會活得無趣呢?種,我叫它做石縫的生活,擠得緊緊的沒有絲毫開拓餘地,又好像披枷帶鎖,永遠走不出監牢一步。第二種,我叫它做沙漠的生活,干透了沒有一毫潤澤,板死了沒有一毫變化,又好像蠟人一般沒有一點血色;又好像一株枯樹,庾子山說的“此樹婆娑生意盡矣”。這種生活是否還能叫做生活,實屬一個問題。所以我雖不敢說趣味便是生活,然而敢說沒趣便不成生活。


    趣味之必要既已如此,然則趣味之源泉在哪裡呢?依我看有三種。


    ,對境之賞會與復現。人類任操何種卑下職業,任處何種煩勞境界,要之總有機會和自然之美相接觸——所謂水流花放,雲卷月明,美景良辰,賞心樂事。隻要你在一剎那間領略出來,可以把一天的疲勞忽然恢復,把多少時的煩惱丟在九霄雲外。倘若能把這些影像印在腦裡頭令它不時復現,每復現一回,亦可以發生與初次領略時同等或僅較差的效用。人類想在這種塵勞世界中得有趣味,這便是一條路。


    第二,心態之抽出與印契。人類心理,凡遇著快樂的事,把快樂狀態歸攏一想,越想便越有味。或別人替我指點出來,我的快樂程度也增加。凡遇著苦痛的事,把苦痛傾筐倒篋吐露出來,或別人能夠看出我苦痛替我說出,我的苦痛程度反會減少。不唯如此,看出說出別人的快樂,也增加我的快樂;替別人看出說出苦痛,也減少我的苦痛。這種道理,因為各人的心都有個微妙的所在,隻要搔著癢處,便把微妙之門打開了,那種愉快,真是得未曾有,所以俗話叫做“開心”。我們要求趣味,這又是一條路。


    第三,他界之冥構與驀進。對於現在環境不滿,是人類普通心理,其所以能進化者亦在此。就令沒有什麼不滿,然而在同一環境之下生活久了,自然也會生厭。不滿盡管不滿,生厭盡管生厭,然而脫離不掉它,這便是苦惱根源。然則怎麼救濟法呢?肉體上的生活,雖然被現實的環境捆死了,精神上的生活,卻常常對於環境宣告獨立,或想到將來希望如何如何,或想到別個世界,例如文學家的桃源、哲學家的烏托邦、宗教學的天堂淨土如何如何。忽然間超越現實界,闖入理想界去,便是那人的自由天地。我們欲求趣味,這又是一條路。


    這三種趣味,無論何人都會發動的。但因各人感覺器官用得熟與不熟,以及外界幫助引起的機會有無多少,於是趣味享用之程度,生出無量差別。感覺器官敏則趣味增,感覺器官鈍則趣味減;誘發機緣多則趣味強,誘發機緣少則趣味弱。專從事誘發以刺激各人器官遲鈍的有三種利器:一是文學,二是音樂,三是美術。


    今專從美術講:美術中主要的一派,是描寫自然之美,常常把我們所曾經賞會或像是曾經賞會的都復現出來。我們過去賞會的影子印在腦中,因時間之經過漸漸淡下去,終必有不能復現之一日,趣味也跟著消滅了。一幅名畫在此,看一回便復現一回,這畫存在,我的趣味便永遠存在。不唯如此,還有許多我們從前不注意賞會不出的,他都寫出來指導我們賞會的路,我們多看幾次,便懂得賞會方法,往後踫著種種美境,我們也增加許多賞會資料了,這是美術給我們趣味的件。


    美術中有刻畫心態的一派,把人的心理看穿了,喜怒哀樂,都活跳在紙上。本來是日常習見的事,但因他寫得惟妙惟肖,便不知不覺間把我們的心弦撥動,我快樂時看他便增加快樂,我苦痛時看他便減少苦痛,這是美術給我們趣味的第二件。


    美術中有不寫實境實態而純憑理想構造而成的。有時我們想構一境,自覺模糊斷續不能構成,被他都替我表現了。而且他所構的境界種種色色有許多為我們所萬想不到;而且他所構的境界優美高尚,能把我們卑下平凡的境界壓下去。他有魔力,能引我們跟著他走,闖進他所到之地。我們看他的作品時,便和他同往一個超越的自由天地。這是美術給我們趣味的第三件。


    要而論之,審美本能,是我們人人都有的。但感覺器官不常用或不會用,久而久之麻木了。一個人麻木,那人便成了沒趣的人。一民族麻木,那民族便成了沒趣的民族。美術的功用, 在把這種麻木狀態恢復過來,令沒趣變為有趣。換句話說,是把那漸漸壞掉了的愛美胃口,替他復原,令他能常常吸收趣味的營養,以維持增進自己的生活康健。明白這種道理,便知道美術這樣東西在人類文化繫統上該占何等位置了。


    以上是專就一般人說。若就美術家自身說,他們的趣味生活,自然更與眾不同了。他們的美感,比我們銳敏若干倍,正如《牡丹亭》說的“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我們領略不著的趣味,他們都能領略。領略夠了,終把些唾餘分贈我們。分贈了我們,他們自己並沒有一毫破費,正如《老子》說的“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假使“人生生活於趣味”這句話不錯,他們的生活真是理想生活了。


    今日的中國,一方面要多出些供給美術的美術家,一方面要普及養成享用美術的美術人。這兩件事都是美術專門學校的責任。然而該怎樣地督促贊助美術專門學校叫它完成這責任, 又是教育界乃至一般市民的責任。我希望海內美術大家和我們不懂美術的門外漢各盡責任做去。


     


    (原載《飲冰室文集》三十九,中華書局1936年版)


     


     


     


    書法指導(節選)


    (甲)書法是優美便利的娛樂工具


    凡人必定要有娛樂。在正當的工作及研究學問以外,換一換空氣找點娛樂品,精神纔提得起來。假使全是義務工作,生活一定干燥、厭煩、無味。有一兩樣或者兩三樣娛樂品調劑一下,生活就有趣味多了。


    娛樂的工具很多,譬如喝酒、打牌、下棋、唱歌、聽戲、彈琴、繪畫、吟詩,都是娛樂,各有各的好處。但是要在各種娛樂之中,選擇一種美便利的娛樂工具,我的意見——亦許是偏見,以為要算寫字。寫字有好幾種優美便利處。


    一、可以獨樂。一人不飲酒,二人不打牌。唱歌聽戲,要聚合多人,纔有意思。就是下棋少也要兩個人,單有一個人,那是樂不成的。唯有寫字,不管人多人少,同樂亦可,獨樂亦可,為便利,不必一定要有同伴。


    二、不擇時,不擇地。打球必定要球場,聽戲必定要戲園,而且要天氣好,又要有一定的時候。其他各種娛樂皆然,多少總有點限制。唯有寫字,不擇時候,不擇地方,早上可以,晚上亦可以;戶內可以,戶外亦可以。隻需櫂子、筆墨,隨時隨地,可以娛樂,非常的自由。


    三、費錢不多。奏音樂要買鋼琴,要買環珴玲,價錢都很貴,差不多的人不願買。唯有寫字,不需設備,有相當的紙墨筆就可以。墨筆貴的不錢,寫得好,可以寫幾個月。紙更便宜,幾角錢,可以買許多,無論多窮,亦玩得起。


    四、費時間不多。打牌繪畫,都很費時間。牌除非不打,一打起碼四圈,有時打到整天整夜。作畫畫得好,要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唯有寫字,一兩點鐘可以,一二十分鐘亦可以。有機會,有工夫,提筆就寫,不費多少時間。


    五、費精神不多。作詩固然快樂,但是很費腦力。如古人所謂“吟成五個字,捻斷數根須”。非嘔心瀝血,不易做好。下棋亦然,古人常說“長日惟消一局棋”,你想那是何等的費事。唯有寫字,在用心不用心之間,腦筋並不勞碌。


    六、成功容易而有比較。學畫很難學會,成功一個畫家,尤為難上加難。唱歌比較容易一點,但是進步與否,無法比較。昨日的聲音,今日追不回來。唯有寫字,每天幾頁,有成績可見,上月可以同下月比較,十年之前可以同十年之後比較。隨時進步,自然隨時快樂。


    七、收攝身心。每天有許多工作,或勞心,或勞力,作完以後,心力交瘁,精神遊移,身體亦異常疲倦。唯有寫字,在注意不注意之間,略以要想收攝身心,寫字是一個好的法子。


    依我看來,寫字雖不是項的娛樂,然不失為等的娛樂。寫字的性質,是靜的,不是動的。與打球唱歌不同。喜歡靜的人,覺得興味濃深。喜歡動的人,亦應當拿來調劑一下。起初雖快樂略小,往後一天天的快樂就大起來了。


    以寫字作為娛樂的工具,有這麼許多好處,所以中國先輩,凡有高尚人格的人,大半都喜歡寫字。如像曾文正、李文忠,差不多每天都寫,雖當均屬旁騖,亦不間斷。曾文正無論公務如何忙碌,每一興到,非寫不可。李文忠事事學曾,旁的趕他不上,而規定時刻,日常寫字,同曾一樣。這種娛樂,又優美,又便利。要我來講,不由我不高興。


     


    (乙)書法在美術上的價值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美術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所以凡看一國文化的高低,可以由他的美術表現出來。美術,世界所公認的為圖畫、雕刻、建築三種。中國於這三種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寫字。外國人寫字,亦有好壞的區別,但是以寫字作為美術看待,可以說沒有。因為所用工具不同,用毛筆可以講美術,用鋼筆、鉛筆,隻能講便利。


    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美術。


    寫字比旁的美術不同,而仍可以稱為美術的原因,約有四點:


    一、線的美。這種美的要素,歐美藝術家,講究得極為精細。做張椅子,也要看長短、疏密、粗細、彎直,做得好就美,做得不好就不美。線的美,在美術中為等,不靠旁物的陪襯,專靠本身的排列。譬如一個美人,專講塗脂敷粉隻能算第二三等腳色。要五官端正,身材勻稱,纔算頭等腳色。假如鼻大眼小,那就是丑,五官湊在一塊,亦是丑。真正的美,在骨格的擺布,四平八穩,到處相稱。在真美中,線重要,西洋美術,講究線。


    黑白相稱,如電燈照出來一樣,這種美術,以前不發達,近來纔發達。這種美術,能表示線的美,而且以線為主。寫字就是要黑白相稱。同是“天地玄黃”幾個字,王羲之這樣寫,我們亦這樣寫,他寫得好,我們寫得丑,就是他的字黑白相稱,我們的字黑白不相稱。向來寫字的人,主要的有一句話,“計白當黑”。寫字的時候,先計算白的地方,然後把黑的筆畫嵌上去,一方面從白的地方看美,一方面從黑的地方看美。


    一個字的解剖,要計白當黑。一行字,一幅字,全部分的組織,亦要計白當黑,譬如方纔講的“天地玄黃”幾個字,王羲之擺得好,我們擺得不好。但是讓王羲之寫天字,歐陽詢寫地字,顏魯公寫玄字,蘇東坡寫黃字,合在一起,一定不好。因為大家下筆不同。計算黑白不同,所以混合起來,就不美了。線的美,固然要字字計算,同時又要全部計算。


    做椅子如此,寫字如此,全屋子的擺設,亦是如此。譬如這間屋子,本來是宴會廳,現在暫時作為講演室,桌子椅子橫七豎八的湊在一起,就不美了,因為線的排列不好。真的美,一部分的線,要妥帖,全部分的線,亦要妥帖。如果繪畫,要用很多的線,表示的美。字不比畫,隻需幾筆,也就可以表示的美了。


    二、光的美。繪畫要調顏色,紅綠相間,纔能算美。就是墨筆畫,不用顏色,但是亦有濃淡,纔能算美。寫字這件事,說來奇怪,不必顏色,不必濃淡,就是墨,而且很勻稱的墨,就可以表現美出來。寫得好的字,墨光浮在紙上,看去很有精神,好的手筆,好的墨汁,幾百年、幾千年,墨光還是浮起來的。這種美,就叫著光的美。


    西洋的畫,亦講究光,很帶一點神秘性。對於看畫,我自己是外行,實在不容易分出好壞。但是也曾被人指點過,說某幅有光,某幅無光。我自己雖不大懂,總覺得號稱有光那幾幅,真是光彩動人。不過西洋畫所謂有光,或者因為顏色,或者因為濃淡,那是自然的結果。中國的字,墨白兩色相間,光線即能浮出,在美術界類似這樣的東西,恐怕很少。


    三、力的美。寫字完全仗筆力,筆力的有無,斷定字的好壞,而筆力的有無,一寫下去,立刻可以看出來。旁的美術,可以填,可以改。如像圖畫,先打底稿,再畫,畫得不對再改。油畫,尤其可以改。先畫一幅人物,在上面可以改一幅山水。如像雕刻,雖亦看腕力,然亦可改,並不是一下去就不動。建築,更可以改,建得不美,撤了再建。無論何美術,或描或填或改,總可以設法補救。


    寫字,一筆下去,好就好,糟就糟,不能填,不能改,愈填愈笨,愈改愈丑。順勢而下,一氣呵成,能表現真力。有力量的飛動、遒勁、活躍,沒有力量的獃板、萎靡、遲鈍。我們看一幅畫,不易看出作者的筆力;我們看一幅字,有力無力,很容易鋻別。縱然你能模仿,亦隻能模仿形式,不能模仿筆力,隻能說學得像,不容易說學得一樣的有力。


    四、個性的表現。美術有一種要素,就是表現個性。個性的表現,各種美術都可以,即如圖畫、雕刻、建築,無不有個性存乎其中。但是表現得親切,真實,莫如寫字。前人曾說:“言為心聲,字為心畫。”這兩句話,的確不錯。放蕩的人,說話放蕩,寫字亦放蕩;拘謹的人,說話拘謹,寫字亦拘謹。一點不能做作,不能勉強。


    旁的可假,字不可假。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筆跡,旁人無論如何模仿不來。不必要毛筆纔可以認筆跡,就是鋼筆鉛筆,亦可以認筆跡,是誰寫的,一看就知道。因為各人個性不同,所以寫出來的字,也就不同了。美術有一種要素,是在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


    寫字有線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現個性的美,在美術上,價值很大。或者因為我喜歡寫字,有這種偏好,所以說各種美術之中,以寫字為,旁的所沒有的優點,寫字有之,旁的所不能表現的,寫字能表現出來。


     


    (原載《飲冰室文集》一百二,中華書局1936年版)


     


     


     


    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節選)



    假如有人問我:“你信仰的什麼主義?”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有人問我:“你的人生觀拿什麼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對於自己所做的事,總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興會淋漓;什麼悲觀咧厭世咧這種字面,我所用的字典裡頭,可以說完全沒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敗——嚴格的可以說沒有一件不失敗——然而我總是一面失敗一面做;因為我不但在成功裡頭感覺趣味,就在失敗裡頭也感覺趣味。我每天除了睡覺外,沒有一分鐘一秒鐘不是積極的活動;然而我絕不覺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為我每天的活動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樂,補得過物質上的消耗而有餘。


    趣味的反面,是干癟,是蕭索。晉朝有位殷仲文,晚年常郁郁不樂,指著院子裡頭的大槐樹嘆氣,說道:“此樹婆娑,生意盡矣。”一棵新栽的樹,欣欣向榮,何等可愛!到老了之後,表面上雖然很婆娑,骨子裡生意已盡,算是這一期的生活完結了。殷仲文這兩句話,是用很好的文學技能,表出那種頹唐落寞的情緒。我以為這種情緒,是再壞沒有的了;無論一個人或一個社會,倘若被這種情緒侵入彌漫,這個人或這個社會算是完了,再不會有長進。何止沒長進?什麼壞事,都要從此產育出來。總而言之,趣味是活動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動便跟著停止。好像機器房裡沒有燃料,發不出蒸汽來,任憑你多大的機器,總要停擺。停擺過後,機器還要生鏽,產生許多毒害的物質哩!人類若到把趣味喪失掉的時候,老實說,便是生活得不耐煩,那人雖然勉強留在世間,也不過行尸走肉。倘若全個社會如此,那社會便是癆病的社會,早已被醫生宣告死刑。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