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沉默(Silence)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美學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美約翰·凱奇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美學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6671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24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0766719
    作者:(美)約翰·凱奇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既艱深又通俗,既嚴肅又好玩的奇書。如果你想明白在勛伯格之後西方音樂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是*好的向導。凱奇的實驗性音樂基於他對生活、聲音以世界的感受與思考,正如他附在每篇文章末尾的小故事所提醒的那樣,他將生活與音樂、人生與哲學融為一體,他的書像他的音樂一樣,向專家和門外漢平等地敞開。

           本書由傑出的美國音樂評論家凱爾?甘恩作序。作為制作精美的五十周年紀念版,作為一本了解現當代音樂的必讀書,收藏價值毋庸置疑。

     

     
    內容簡介

         《沉默》是20世紀美國音樂代表人物約翰?凱奇的代表作,本書是《沉默》問世五十周年紀念版的中譯本,也是《沉默》的首個中譯本。凱奇在本書中以相應於他的音樂創作的獨特方式,展現了他對實驗音樂和現代音樂的思考,以及結合了禪宗與周易等東方思想的音樂哲學。在《關於無的演講》《關於有的演講》和《一個演講者的45分鐘》等著名篇章中,凱奇通過奇特的版面設計,力圖在文字、閱讀與現場表演之間形成呼應與張力,體現他在與聲音相關的一切中尋求音樂的感悟力,以及總是在實驗的創造性方式。
          《沉默》在美國乃至西方的影響涉及多個領域,時間也證明了本書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作為美國藝術和文化的裡程碑,該書已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發行量超過了五十萬冊。

    作者簡介

             約翰·凱奇(JohnCage, 1912-1992),美國作曲家,哲學家,詩人,音樂理論家,版畫
          復制匠,業餘真菌學家。作為打擊樂、機遇音樂、電子音樂的開拓者,凱奇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美國作曲家之一。與此同時,在與舞蹈家梅爾塞·坎寧安等人的交往中,凱奇也推動了美國現代舞的發展。1961年出版的著作《沉默》奠定了他作為音樂思想家的地位。凱奇的思想深受東方的禪宗、周易思想的影響,他最出名的作品當屬《4分33秒》(1952)。
     

    目錄
    五十周年紀念版序 凱爾·甘恩
    序 約翰·凱奇
    音樂的未來:信經
    實驗性音樂
    實驗性音樂:法要
    作為過程的作曲
    I.變化
    II. 不確定性
    III. 交流
    作曲
    《變化之樂》和《想像的風景第四號》的作曲過程
    《鋼琴音樂21-52》的作曲過程
    現代音樂的先驅
    美國實驗性音樂的歷史

    五十周年紀念版序 凱爾·甘恩
    序 約翰·凱奇

    宣言
    音樂的未來:信經
    實驗性音樂
    實驗性音樂:法要
    作為過程的作曲
    I.變化
    II. 不確定性
    III. 交流
    作曲
    《變化之樂》和《想像的風景第四號》的作曲過程
    《鋼琴音樂21-52》的作曲過程
    現代音樂的先驅
    美國實驗性音樂的歷史
    埃裡克·薩蒂
    埃德加·瓦雷茲
    關於舞蹈的四篇評論
    目標:新音樂,新舞蹈
    優雅和清晰
    在這一天……
    2 頁紙,關於音樂和舞蹈的122 個單詞
    關於藝術家羅伯特·勞申伯格和他的作品
    關於無的演講
    關於有的演講
    一個演講者的45 分鐘
    我們去向何方?我們在做什麼?
    不確定性
    音樂愛好者的田園伴侶

    媒體評論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五十年後,它的影響力仍不減當年。凱奇讓我們明白,音樂中的聲音可以像自然存在的聲音一樣自由。隻要我們側耳傾聽,整個世界都充滿了音樂。……凱奇所表現出的內容,同戰後歐洲先鋒派的消極音調和序列主義的偽科學性形成了尖銳的對立。讀到《沉默》和《星期一後的一年》之後,我總是反復地重讀這兩本書,把它們視為神聖的文本。凱奇散文的獨特風格引人入勝,包羅萬像,令人耳目一新。
    ——約翰·路德·亞當斯(John Luther Adams),
    作曲家,The Place Where You Go to Listen的作者
    ——約翰?羅克韋爾(John Rockwell),《紐約時報》
    ——Dance Chronicle(《舞蹈紀事》)
    ——阿爾弗雷德·弗蘭肯斯坦(Alfred Frankenstein),San FranciscoChronicle(《舊金山記事報》)
    ——瑪喬麗·帕洛夫(Marjorie Perloff)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五十年後,它的影響力仍不減當年。凱奇讓我們明白,音樂中的聲音可以像自然存在的聲音一樣自由。隻要我們側耳傾聽,整個世界都充滿了音樂。……凱奇所表現出的內容,同戰後歐洲先鋒派的消極音調和序列主義的偽科學性形成了尖銳的對立。讀到《沉默》和《星期一後的一年》之後,我總是反復地重讀這兩本書,把它們視為神聖的文本。凱奇散文的獨特風格引人入勝,包羅萬像,令人耳目一新。
    ——約翰·路德·亞當斯(John Luther Adams),
    作曲家,The Place Where You Go to Listen的作者

    凱奇是無可爭議的美國實驗音樂之父,他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聲音本身……我們其實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凱奇的音樂、著作和他身為前輩的先導作用,整個美國先鋒派會是什麼樣子。
    ——約翰?羅克韋爾(John Rockwell),《紐約時報》

    在凱奇所有的作品中,*深遠影響的或許就是他的第一本書:《沉默》。即使現在,各類藝術家仍在繼續回應這本書中體現的禪宗原則,隨機操作,有關聲音、沉默、形式和時間的種種具有革命性的觀念。
    ——Dance Chronicle(《舞蹈紀事》)

    《沉默》以現代最好的獻詞開始——“致可能的相關者”——在這之後,你就踏上了當代文學所能呈現的最令人著迷最有價值的精神之旅。
    ——阿爾弗雷德·弗蘭肯斯坦(Alfred Frankenstein),San FranciscoChronicle(《舊金山記事報》)

    20世紀60年代的藝術家們寫下的批判性話語,如今看來大多已經過時。凱奇的《沉默》卻是例外。這本書的組織架構、箴言妙語、形式特點和禪宗故事今天讀來更加令人深思。這本書著實改變了我的生活。
    ——瑪喬麗·帕洛夫(Marjorie Perloff)

    我一生中重讀次數最多的書,就是約翰?凱奇的《沉默》。有的書會讓人反復重讀,這本書正是如此。我經常重讀這本書的部分原因是,它向我表達的含義似乎總是在變化。
    這本書讓人們徹底改變了對藝術創作和藝術體驗的理解。
    喜愛凱奇所寫的書卻無法理解其音樂的人稱凱奇為哲學家,但他們忽略了更為明顯的一點:凱奇與普通的哲學家不同,他是一位睿智的作家,寫作風格極其優雅,善用詼諧幽默的悖論。事實上,凱奇在走上音樂這條路之前想從事的正是寫作。”
     ——凱爾·甘恩(Kyle Gann)
    美國音樂評論家,《沉默·五十周年版序》的作者

     

    在線試讀
    凱奇語錄(《沉默》摘選)
    凱爾?甘恩(Kyle Gann)
    比如說,凱奇在《關於無的演講》中準備了六種回答,無論人們提出的是什麼問題,答案都會是其中之一。15歲時我認為這是以十分聰明的方式來表述他的觀點。到了55歲時,我覺得聽到這種回答肯定是令人不快的經歷。如今的我是正確的,還是以前的我是正確的?
    凱奇並不是個晦澀難懂的作家:恰恰相反。他文風活潑,頗具魅力,一絲不苟,有時有點兒程式化,甚至有些絮叨。他一次次地重復著“可憐的鬃毛蓬亂的馬”,還反復提到消聲室,並不斷談論如何看待巴赫這一重要問題。你抓住了這些關鍵內容。可什麼是關鍵呢?這裡是不是有太多的關鍵點?按照凱奇廣為人知的聲譽來判斷,會不會一個關鍵點都沒有呢?有時,凱奇也會變得喜歡說教,武斷,他不失時機地試圖使你相信實驗音樂優於古典音樂,或者勸說你像欣賞交響樂一樣享受觀眾的咳嗽聲和嬰兒的啼哭聲,他還試著說服你相信,莫頓?費爾德曼(MortonFeldman)、克裡斯蒂安?沃爾夫(Christian Wolff)、阨爾?布朗(EarleBrown)和他自己是20世紀50年代僅有的符合時代潮流的作曲家。他在《一個演講者的45分鐘》裡欣悅地大聲宣告:“當代音樂正朝著我使之變化的方向發生改變。”他的大膽既讓年輕人振奮,也讓老一輩憂懼。一路走來,他挑戰傳統智慧,貶斥狂妄自負,清除錯誤假設,抹去石板上的一切記錄,讓我們所有的人從頭開始。你能不能看出,提出問題要比發表聲明更容易促使人們獨立思考?嗯?
    還有《不確定性》這篇演講中記錄的所有逸事,或許這也是眾多讀者從這本書中汲取的主要內容,其中一些在音樂界已經廣為人知:愛洗衣機甚於沃爾特大叔的阿姨;從未實現的新西蘭之旅;專斷的勛伯格的荒誕推理;禪宗大師的傳奇以及關於蘑菇的瑣碎信息。凱奇講述這些故事的方式剝離了情感的細微差別,使這個世界顯得有點荒誕,置身其中的人們全都顯得有些瘋狂——除了凱奇。這些故事引人入勝。你也會發現,如果講故事的人不是凱奇,那麼很多故事都會變得平庸無趣。喜愛凱奇所寫的書卻無法理解其音樂的人稱凱奇為哲學家,但他們忽略了更為明顯的一點:凱奇與普通的哲學家不同,他是一位睿智的作家,寫作風格極其優雅,善用詼諧幽默的悖論。事實上,凱奇在走上音樂這條路之前想從事的正是寫作。

    凱奇語錄(《沉默》摘選)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我們所聽到的大部分都是噪音。我們試圖忽視噪音時,它會令人煩躁。不過當我們側耳傾聽時,卻會發現它如此迷人。

    過去,隻要有人說我所呈現的音樂是實驗性的,我就會表示反對。我認為,作曲家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實驗早在最終作品問世之前就已發生了,就如同草圖在繪畫之前已經完成,排練在演奏之前已經完成一樣。但是,在我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意識到,在創作和傾聽一首曲子之間通常存在著顯著差異。作曲家了解他的作品,就像伐木者了解他來回走過的那條林間小路,然而,聽眾要面對的是從未聽過的曲子,就如同走入森林的人面對著以前從未見過的樹木。

    誰都不要以為,擁有了錄音就等於擁有了音樂。音樂實踐本身就是在頌揚,我們什麼都不擁有。

    那麼創作音樂的目的何在呢?目的之一當然不是確定目的,而是確定聲音。那麼這個答案一定會以悖論的形式出現:有目的的無目的性,或者漫無目的的演出。可是,這種演出是對生命的肯定,既不會試圖將無序整頓成有序,也不會暗示創作過程中的改進,而僅僅是一種讓我們感受現有生活的方式,一旦人們擺脫了心靈和欲望的干擾,遵循內心的感受,現有的生活就會是如此美好。

    創作一首樂曲,什麼也不能成就。

    實驗行為的本質是什麼?它隻是結果無法預知的行為而已。因此,如果一個人決定讓聲音顯示自身的特點,而不是運用聲音來表達感情或者對秩序的看法,那麼實驗行為將非常有用。在結局未知的行為中,那些來自隨機操作的行為是很有用處的。但是,現在對我來說,比起采取隨機操作手段的作曲法,更重要的是所做的事情並不會決定演奏的那類作曲方式。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直接譜曲,因為任何行為都不能產生預期的結果。

    我們為什麼要說,讓聲音僅僅作為聲音非常重要呢?有很多理由可以對此進行解釋,一種理由就是:這是為了讓每個聲音都成佛。如果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太東方化了,也可以借用基督教諾斯替教派的論述:“劈開枝條現耶穌。”

    戰爭到來時,我決定隻運用沉默之聲。對我來說,社會上龐大浮誇的一切都不再真實,不再正確。而沉默之聲就像孤獨、愛情或友誼。我認為它的價值是永恆的,至少獨立於生活、時間和可口可樂之外。

    五十周年紀念版序(摘選)
    凱爾?甘恩(Kyle Gann)

    我一生中重讀次數最多的書,就是約翰?凱奇的《沉默》。有的書會讓人反復重讀,這本書正是如此。我經常重讀這本書的部分原因是,它向我表達的含義似乎總是在變化。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1971年,而這次再版既意味著它問世50周年,同時也是我接觸到它的40周年紀念。15歲初讀這本書時,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讓我豁然開朗。17歲時再次通讀,我發現自己以前並未真正理解它的內容。到19歲時,這本書給我的印像又一次得到改進。很可能是在21歲或22歲,還有25歲,以及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期間,我經常感到這本書的含義猶如萬花筒般不斷變化。如今,在我55歲時,再次從頭到尾專心閱讀這本書,讓我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圖景。但我不想因此下結論說,我如今的閱讀感受比以前的更加真實更加可信。文本並沒有變,變的是我。
    比如說,凱奇在《關於無的演講》中準備了六種回答,無論人們提出的是什麼問題,答案都會是其中之一。15歲時我認為這是以十分聰明的方式來表述他的觀點。到了55歲時,我覺得聽到這種回答肯定是令人不快的經歷。如今的我是正確的,還是以前的我是正確的?
    凱奇並不是個晦澀難懂的作家:恰恰相反。他文風活潑,頗具魅力,一絲不苟,有時有點兒程式化,甚至有些絮叨。他一次次地重復著“可憐的鬃毛蓬亂的馬”,還反復提到消聲室,並不斷談論如何看待巴赫這一重要問題。你抓住了這些關鍵內容。可什麼是關鍵呢?這裡是不是有太多的關鍵點?按照凱奇廣為人知的聲譽來判斷,會不會一個關鍵點都沒有呢?有時,凱奇也會變得喜歡說教,武斷,他不失時機地試圖使你相信實驗音樂優於古典音樂,或者勸說你像欣賞交響樂一樣享受觀眾的咳嗽聲和嬰兒的啼哭聲,他還試著說服你相信,莫頓?費爾德曼(MortonFeldman)、克裡斯蒂安?沃爾夫(Christian Wolff)、阨爾?布朗(EarleBrown)和他自己是20世紀50年代僅有的符合時代潮流的作曲家。他在《一個演講者的45分鐘》裡欣悅地大聲宣告:“當代音樂正朝著我使之變化的方向發生改變。”他的大膽既讓年輕人振奮,也讓老一輩憂懼。一路走來,他挑戰傳統智慧,貶斥狂妄自負,清除錯誤假設,抹去石板上的一切記錄,讓我們所有的人從頭開始。你能不能看出,提出問題要比發表聲明更容易促使人們獨立思考?嗯?
    還有《不確定性》這篇演講中記錄的所有逸事,或許這也是眾多讀者從這本書中汲取的主要內容,其中一些在音樂界已經廣為人知:愛洗衣機甚於沃爾特大叔的阿姨;從未實現的新西蘭之旅;專斷的勛伯格的荒誕推理;禪宗大師的傳奇以及關於蘑菇的瑣碎信息。凱奇講述這些故事的方式剝離了情感的細微差別,使這個世界顯得有點荒誕,置身其中的人們全都顯得有些瘋狂——除了凱奇。這些故事引人入勝。你也會發現,如果講故事的人不是凱奇,那麼很多故事都會變得平庸無趣。喜愛凱奇所寫的書卻無法理解其音樂的人稱凱奇為哲學家,但他們忽略了更為明顯的一點:凱奇與普通的哲學家不同,他是一位睿智的作家,寫作風格極其優雅,善用詼諧幽默的悖論。事實上,凱奇在走上音樂這條路之前想從事的正是寫作。
    相比音樂,人們從文字中能夠更明智地得出結論;這本書使公眾關注到了凱奇的思想。它恰於20世紀60年代初問世,伴隨著新一代人對新生活步調的渴望。凱奇的文字給人們帶來了原子彈般巨大的衝擊力。《沉默》被公認為美國作曲家所寫的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我們需要添加“美國”這個詞進行界定嗎?不管怎麼說,要反駁這個觀點並不容易。我們也可以提到其他類似的書,例如亨利?考威爾(HenryCowell)的《新音樂資源》(New Musical Resources),查爾斯?艾夫斯(CharlesIves)的《寫在奏鳴曲前》(Essays before a Sonata),還有哈裡?帕奇(HarryPartch)的《一種音樂的起源》(Genesis of aMusic),這些作品曾鼓勵了幾代作曲家和音樂家去獨立思考。但是《沉默》不同。它鼓勵每一個人都去獨立思考。
    所以,在我對重讀凱奇所得到的最新結論進行整理之前,我們先問一下這個問題:約翰?凱奇在出版《沉默》之前是什麼樣的人?出版這本書之後他又是什麼樣的人?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