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宗白華美學二十講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美學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宗白華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美學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ISBN】97875546171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鎖線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4617182
    作者:宗白華著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美學類的著作大多充滿概念和邏輯,而宗白華則用詩人的靈動筆觸,描述了美的本質與境界。他把中國體驗美學推向極致,並把藝術與人生結合起來,讓美不僅是一種研究概念,而是深入到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命體驗。


    2.內容深入淺出,可讀性強,從初中生到社會人,都能讀懂,感同身受,引起共鳴。不存在年齡層劃分的問題,男女老少皆可閱讀。


    3.對人身心深刻的育化性,給人正能量,積極的生命引導,美感的熏陶,讓人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情。


    4.專業性,作為美學創始人,雖然很多文章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寫的,但對於今天的讀者沒有任何時代感,完全通用。


    5.美學補課,審美力人生課程的一門重要內容,很多人需要補課,是一套全家都可以閱讀的家庭經典藏書。


    6.一代美學大師宗白華美學經典,追尋美感人生,過詩意生活。心懷詩意的人,即使如螻蟻一般活著,內心也必定光芒萬丈、美如神靈。平凡的本質是美好,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一次詩情畫意的美學之旅。


    7.獨特的裝幀設計,精美大方上檔次,鎖線裝幀,彩色印刷,用紙高檔綠色。


    8.想像一種美,就是想像一種生活方式,打開本書,讓你重拾生活的詩意與浪漫。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中國傳統美學,繫統梳理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文章20篇,從中國藝術到繪畫、書法、音樂、建築、文藝等方面分別闡述,展現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成果。讓讀者深入到中國數千年民族藝術的精魂中,感受到人的生命在藝術的美中緩緩流動,形成中國獨特的美學體驗和創造。


       是一部了解和學習中傳統藝術和美學不可錯過的傑作。即便初學者也感受到一種忘我的美感情思,沉潛到對中國文化審美的熱愛中去。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讓每一位為俗務所紛擾的現代讀者,每一個渴望自由寧靜的現代心靈,都能在先生靈動的文字裡,充分感受人間的詩意和對生命的憧憬。

    作者簡介

    宗白華 著


    宗白華(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華。著名哲學家、美學家、詩人。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繫美學史教授,兼備中國古典文化底蘊和西方美學修養。


    被認為是中國學者中將中西方美學融會貫通人。備受馮友蘭推崇;被列入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中國現代“四大美學家”之列。宗白華與朱光潛並稱中國“美學雙峰”。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藝境》等。


    劉悅笛 主編


    “生活美學”倡導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國際美學協會總執委,博士生導師。

    目錄
    目 錄

    第—編 中國藝術
    中國藝術的寫實精神
     ——為第三次全國美展寫 ·002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007
    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與實 ·018
    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增訂稿) ·025
    藝術與中國社會 ·053

    第二編 中國繪畫
    中國古代的繪畫美學思想 ·060
    論中西畫法的淵源和基礎 ·075
    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 ·100

    目 錄


     


    第—編 中國藝術


    中國藝術的寫實精神


     ——為第三次全國美展寫 ·002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007


    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與實 ·018


    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增訂稿) ·025


    藝術與中國社會 ·053


     


    第二編 中國繪畫


    中國古代的繪畫美學思想 ·060


    論中西畫法的淵源和基礎 ·075


    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 ·100


    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 ·113


    古代畫論大意 ·146


     


    第三編 中國書法、音樂、建築


    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         ·166


    中國古代的音樂美學思想        ·176


    中國古代音樂寓言與音樂思想      ·184


    中國園林建築藝術所表現的美學思想   ·209


     


    第四編 美學散步


    美從何處尋 ·220


    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 ·232


    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那裡去 ·259


    中國藝術三境界【附美學(節選)】      ·265


    先秦工藝美術和古代哲學、文學中


    所表現的美學思想          ·291


    美學的散步            ·313

    前言
    走向中國人的“美生活”
    中國人的美學,不是“小美學”,而是“大美學”!
    西方人研究的美學,皆為“小美學”。被廣義漢語學界定譯成“美學”的Aesthetica一詞,原本就是感性之意。美學,它的原初意思就是“感性學”,初還被當作“感性認識”,因為理性認識之外的人類這麼廣闊的感性領域,需要一門叫做感性學的新學科來加以研究。這門學科隻有不到三百年的歷史,但無疑人類審美的歷史卻源遠流長,要比哲學久遠得多得多。
    我卻認為,美學不僅是“感性學”,更是“覺悟學”。中國語境下的”美學”的本土意蘊,就在於它不僅是西學意義上的“感學”,而且更是本土意義上的的“覺學”。在中國,美學這門哲學學科將“感”學之維度拓展開來,從而將之上升到“覺學”之境,而這“感”與“覺”兩面恰構成不即不離之微妙關聯。當今德國美學家也意識到,美學作為Aesthetica亦即“感性認識論”的缺憾,所以新近提出美學乃是Aisthetik亦即“一般知覺學”的新構想,以突破傳統西方美學本身的限制,從而將美學與更廣闊的日常生活接通起來。

    走向中國人的“美生活”


        中國人的美學,不是“小美學”,而是“大美學”!


        西方人研究的美學,皆為“小美學”。被廣義漢語學界定譯成“美學”的Aesthetica一詞,原本就是感性之意。美學,它的原初意思就是“感性學”,初還被當作“感性認識”,因為理性認識之外的人類這麼廣闊的感性領域,需要一門叫做感性學的新學科來加以研究。這門學科隻有不到三百年的歷史,但無疑人類審美的歷史卻源遠流長,要比哲學久遠得多得多。


        我卻認為,美學不僅是“感性學”,更是“覺悟學”。中國語境下的”美學”的本土意蘊,就在於它不僅是西學意義上的“感學”,而且更是本土意義上的的“覺學”。在中國,美學這門哲學學科將“感”學之維度拓展開來,從而將之上升到“覺學”之境,而這“感”與“覺”兩面恰構成不即不離之微妙關聯。當今德國美學家也意識到,美學作為Aesthetica亦即“感性認識論”的缺憾,所以新近提出美學乃是Aisthetik亦即“一般知覺學”的新構想,以突破傳統西方美學本身的限制,從而將美學與更廣闊的日常生活接通起來。


        當美學學科與為廣闊的我們的“生活世界”聯通起來之時,那麼,這種美學就是一種“大美學”。任何包括哲學在內的學問與生活比較起來,都不能成其為“大”,更不能稱其為“大”。新世紀以來,美學在中西方的進展,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美學回到生活世界,如今已經成了全球美學的共識,這就是“生活美學”的興起。所以說,“大美學”之“大”,即在“生活”之大矣!


          中國美學學派的建構,行走在“有人美學”之康壯大道上,這是由於,中國美學與現實人生始終是血脈相連的,這就不同於西方人僅僅把美學當作哲學門類的“高頭講章”。於是,中國美學學派的建構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會大有可為:它繼承了兩千年來中國古典美學“人能弘道”的儒家主流傳統,上世紀中葉以來的實踐美學“實踐成人”的現代傳統,新世紀開始以返本開新形式出場的“人歸生活”的當代傳統,由此正在形成“中國美學學派”得以延承的歷史積澱,從而面向未來積極拓展,終立足於全球美學之林。


    新世紀以降,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與西方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愈加趨同,盡管當今英美主導著逆“全球化”的另一種潮流,但是隨著科技發展、生態破壞、市場蔓延和欲望激增,人類共同面臨的社會問題與心理問題就變得尤為凸顯,而美學恰恰可以為解決此類消極問題提供一條生存之道。如此看來,中國的美學乃是能成為提供人生意義支撐的美學智慧,實乃成為一種“大美學”,而非僅面對審美和藝術現像的“小美學”。走這條“大美學”之路,纔能突破美學所形成的既定中西雙方狹隘傳統,使得美學真正向人類廣闊的生活世界積極開放。


        2018年的秋季,筆者與當代中國著名哲學家和美學家、我們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美學研究室的老同仁李澤厚先生在討論“大美學”的英文譯法,究竟用哪個更為合適?一般而言,“大美學”英文可以譯為Grand Aesthetics或者Great Aesthetics,但是李澤厚認為,用Grand更多有輝煌燦爛之意,而Great的用法則更為樸實簡素,卻缺乏點“哲學化”的意蘊。我倒靈機一動,有個新的啟發性建議:大美學不妨譯作Da-Aesthetica,也就是取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核心概念Dasein的前綴Da,這個前綴本就是“在此”“在這”的意思。


    借用德國哲學巨擘海德格爾之Dasein的核心概念,我做這樣翻譯主要的理由有兩個:其一,從意譯上來說,Dasein有著“此在”“緣在”“親在”的各種譯法,美學由此就與在“此、“親”和的存在直接勾聯起來;其二,就音譯上而言,Da就是中文“大”的音譯,德文與中文的發音居然一致,就像也有譯者把Dasein翻譯成“達在”一樣,這樣音譯與意譯合一,豈不妙哉?!


        如此一來,這種大美學就上升到了海德格爾的“去在”論的高度,也與李澤厚先生的“去在”的獨譯呼應。這是因為,李澤厚先生早就認定Dasein翻譯成“去在”,如果我們取“去在”之去,那就把大美學這個中國美學話語動詞化了,這就意味著:在這“一個世界”去美學化地“在”吧!這個祈使語氣,豈不更妙?李澤厚先生回應我說:“你這個建議倒很吸引人,但我不知在德語語境中會是什麼感覺,也許會覺得不知所雲?這要請教德國人後纔敢用。”但是我覺得這倒是個中西合璧的譯法。


        質而言之,我以為,Da-Aesthetica的譯法的確把音與意的翻譯較完美地結合起來,起源於中國意蘊的“大美學”,乃是超出狹義“感性學”意義上的的“實踐—生活美學”。因此,大美學=Da-Aesthetica。


        我們這套叢書就是一套“生活大美學”叢書。這套叢書裡所選諸大家的各種大美之論,都是與你、我、他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願他們的“大美學”真正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在這個意義上,“大美學”纔是具有“大用”的,而這種用就是“無用之大用”。


        讓我們一起,經由“大美學”,走向中國人的“美生活”吧!


     


    劉悅笛


    (“生活美學”倡導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國際美學協會總執委,博士生導師。)


    2020年12月1日晨於斯文至樂堂

    媒體評論

    中國真正構成美學體繫的是宗白華。


    ——馮友蘭


    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贊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從早年到暮歲,宗先生獨特地一直保持了下來,並構成了宗先生這些美學篇章中的鮮明特色。


    ——李澤厚


    作為美學家,宗白華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


    ——劉小楓


    宗先生的談話,就是一幕一幕的美學的散步。


    ——林同華

    在線試讀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周濟(止庵)《宋四家詞選》裡論作詞雲:“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
    孟子曰:“充實之謂美。”
    從這兩段話裡可以建立一個文藝理論,試一述之。先看文藝是什麼?畫下面一個圖來說明:



    一切生活部門都有技術方面,想脫離苦海求出世間法的宗教家,當他修行證果的時候,也要有程序、步驟、技術,何況物質生活方面的事件?技術直接處理和活動的範圍是物質界。它的成績是物質文明,經濟建築在生產技術的上面,社會和政治又建築在經濟上面。然經濟生產有待於社會的合作和組織,社會的推動和指導有待於政治力量。政治支配著社會,調整著經濟,能主動,不必盡為被動的。這因果作用是相互的。政與教又是並肩而行,領導著全體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古代政教合一,政治的領袖往往同時是大教主、大祭師。現代政治必須有主義做基礎,主義是現代人的宇宙觀和信仰。然而信仰已經是精神方面的事,從物質界、事務界伸進精神界了。
    人之異於禽獸者有理性、有智慧,他是知行並重的動物。知識研究的繫統化,成科學。綜合科學知識和人生智慧建立宇宙觀、人生觀,就是哲學。
    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間表達我們情緒中的深境和實現人格的諧和的是“美”。
    文學藝術是實現“美”的。文藝從它左鄰“宗教”獲得深厚熱情的灌溉,文學藝術和宗教攜手了數千年,世界偉大的建築雕塑和音樂多是宗教的。流的文學作品也基於偉大的宗教熱情。《神曲》代表著中古的基督教。《浮士德》代表著近代人生的信仰。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周濟(止庵)《宋四家詞選》裡論作詞雲:“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


        孟子曰:“充實之謂美。”


        從這兩段話裡可以建立一個文藝理論,試一述之。先看文藝是什麼?畫下面一個圖來說明:


     


     


     


        一切生活部門都有技術方面,想脫離苦海求出世間法的宗教家,當他修行證果的時候,也要有程序、步驟、技術,何況物質生活方面的事件?技術直接處理和活動的範圍是物質界。它的成績是物質文明,經濟建築在生產技術的上面,社會和政治又建築在經濟上面。然經濟生產有待於社會的合作和組織,社會的推動和指導有待於政治力量。政治支配著社會,調整著經濟,能主動,不必盡為被動的。這因果作用是相互的。政與教又是並肩而行,領導著全體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古代政教合一,政治的領袖往往同時是大教主、大祭師。現代政治必須有主義做基礎,主義是現代人的宇宙觀和信仰。然而信仰已經是精神方面的事,從物質界、事務界伸進精神界了。


        人之異於禽獸者有理性、有智慧,他是知行並重的動物。知識研究的繫統化,成科學。綜合科學知識和人生智慧建立宇宙觀、人生觀,就是哲學。


        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間表達我們情緒中的深境和實現人格的諧和的是“美”。


        文學藝術是實現“美”的。文藝從它左鄰“宗教”獲得深厚熱情的灌溉,文學藝術和宗教攜手了數千年,世界偉大的建築雕塑和音樂多是宗教的。流的文學作品也基於偉大的宗教熱情。《神曲》代表著中古的基督教。《浮士德》代表著近代人生的信仰。


        文藝從它的右鄰“哲學”獲得深雋的人生智慧、宇宙觀念,使它能執行“人生批評”和“人生啟示”的任務。


        藝術是一種技術,古代藝術家本就是技術家(手工藝的大匠)。現代及將來的藝術也應該特重技術。然而他們的技術不隻是服役於人生(像工藝)而是表現著人生,流露著情感個性和人格的。


        生命的境界廣大,包括著經濟、政治、社會、宗教、科學、哲學。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藝裡。然而文藝不隻是一面鏡子,映現著世界,且是一個獨立的自足的形像創造。它憑著韻律、節奏、形式的和諧、彩色的配合,成立一個自己的有情有像的小宇宙;這宇宙是圓滿的、自足的,而內部一切都是必然性的,因此是美的。


        文藝站在道德和哲學旁邊能並立而無愧。它的根基卻深深地植根在時代的技術階段和社會政治的意識上面,它要有土腥氣,要有時代的血肉,縱然它的頭緒伸進精神的光明的高超的天空,指示著生命的真諦、宇宙的奧境。


        文藝境界的廣大,和人生同其廣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這是多麼豐富、充實!孟子曰:“充實之謂美。”這話當作如是觀。


        然而它又需超凡入聖,獨立於萬像之表,憑它的形像,範鑄一個世界,冰清玉潔,脫盡塵滓,這又是何等的空靈?


        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先談空靈!


     


    一、空靈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靜照的起點在於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像,萬像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著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這自得的、自由的各個生命在靜默裡吐露光輝。


        蘇東坡詩雲: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王羲之雲:


     


        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遊。


     


        空明的覺心,容納著萬境,萬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心靈。所以周濟說:“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靈氣往來是物像呈現著靈魂生命的時候,是美感誕生的時候。


        所以美感的養成在於能空,對物像造成距離,使自己不沾不滯,物像得以孤立絕緣,自成境界:舞臺的簾幕,圖畫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築的臺階、欄干,詩的節奏、韻腳,從窗戶看山水、黑夜籠罩下的燈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離化、間隔化條件下誕生的美景。


        李方叔詞《虞美人·過拍》雲:“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


        李商隱詞:“畫檐簪柳碧如城,一簾風雨裡,過清明。”


        風風雨雨也是造成間隔化的好條件,一片煙水迷離的景像是詩境,是畫意。


        中國畫堂的簾幕是造成深靜的詞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詞中常愛提到。韓持國詞雲:


     


        燕子漸歸春悄,簾幕垂清曉。


     


        況周頤評之曰:“境至靜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靜而見深。”


        董其昌曾說:“攤燭下作畫,正如隔簾看月,隔水看花!”他們懂得“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


        然而這還是依靠外界物質條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還是心靈內部方面的“空”。司空圖《詩品》裡形容藝術的心靈當如“空潭瀉春,古鏡照神”,形容藝術人格為“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神出古異,淡不可收”。藝術的造詣當“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藝術空靈化的基本條件。歐陽修說得好:“蕭條淡泊,此難畫之意,畫家得之,覽者未必識他。故飛動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蕭條淡泊,閑和嚴靜,是藝術人格的心襟氣像。這心襟、這氣像能令人“事外有遠致”,藝術上的神韻油然而生。陶淵明所愛的“素心人”,指的是這境界。他的一首《飲酒》詩更能表出詩人這方面的精神形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愛酒,晉人王蘊說:“酒正使人人自遠。”“自遠”是心靈內部的距離化。


        然而“心遠地自偏”的陶淵明纔能“悠然見南山”,並且體會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見藝術境界中的“空”並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獲得“充實”,由“心遠”接近到“真意”。


        晉人王荟說得好:“酒正引入著勝地”。這使人人自遠的酒正能引人著勝地。這勝地是什麼?不正是人生的廣大、深邃和充實?於是談“充實”!


     


    二、充實


     


        尼采說藝術世界的構成由於兩種精神:一是“夢”,夢的境界是無數的形像(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無比的豪情(如音樂)。這豪情使我們體驗到生命裡深的矛盾、廣大的復雜的糾紛。“悲劇”是這壯闊而深邃的生活的具體表現。所以西洋文藝頂推重悲劇。悲劇是生命充實的藝術。西洋文藝愛氣像宏大、內容豐滿的作品。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德,直到近代的雨果、巴爾扎克、斯丹達爾、托爾斯泰等,莫不啟示一個悲壯而豐實的宇宙。


        歌德的生活經歷著人生各種境界,充實無比。杜甫的詩歌為沉著深厚而有力,也是由於生活經驗的充實和情感的豐富。


        周濟論詞空靈以後主張:“求實,實則精力彌滿。精力彌滿則能賦情獨深,冥發妄中,雖鋪敘平淡,摹繪淺近,而萬感橫集,五中無主,讀其篇者,臨淵窺魚,意為魴鯉,中宵驚電,罔識東西,赤子隨母啼笑,鄉人緣劇喜怒。”這話真能形容一個內容充實的創作給我們的感動。


        司空圖形容這壯碩的藝術精神說:“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像在旁。”“返虛入渾,積健為雄。” “生氣遠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誰與裁。”“是有真宰,與之浮沉。” “吞吐大荒,由道反氣。” “與道適往,著手成春。”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藝術家精力充實,氣像萬千,藝術的創造追隨真宰的創造。


     


        黃代大畫家)終日隻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篠中坐,意態忽忽,人不測其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處看急流轟浪,雖風雨驟至,水怪悲詫而不顧。


     


        他這樣沉酣於自然中的生活,所以他的畫能“沉郁變化,與造化爭神奇”。六朝時宗炳曾論作畫雲“萬趣融其神思”,不是畫家豐富心靈的寫照嗎?


        中國山水畫趨向簡淡,然而簡淡中包具無窮境界。倪雲林畫一樹一石,千岩萬壑不能過之。惲人畫境中所含豐富幽深的生命,說得好:


     


      &nbs人幽秀之筆,如燕舞飛花,揣摹不得;如美人橫波微盼,光采四射,觀者神驚意喪,不知其何以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種靈氣。惟其品若天際冥鴻,故出筆便如哀弦急管,聲情並集,非大地歡樂場中可得而擬議者也。


     


        哀弦急管,聲情並集,這是何等繁富熱鬧的音樂,不人一樹一石、一山一水中體會出來,真是不可人造詣之高和南田體會之深,都顯出中國藝術境界的成就人幽淡的境界背後,仍潛隱著一種宇宙豪情。南田說:“群必求同,求同必相叫,相叫必於荒天古木,此畫中所謂意也。”


        相叫必於荒天古木,這是何等沉痛超邁深邃熱烈的人生情調與宇宙情調?這是中國藝術心靈裡幽深、悲壯的表現了罷?


        葉燮在《原詩》裡說:“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安在詩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詩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於默會意像之表,而理與事無不燦然於前者也。”


        這是藝術心靈所能達到的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後能深、能實,然後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無不把它的深意義燦然呈露於前。“真力彌滿”,則“萬像在旁”,“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王羲之詩)。


        總上所述,可見中國文藝在空靈與充實兩方都曾盡力,達到極高的成就。所以中國詩人尤愛把森然萬像映射在太空的背景上,境界豐實空靈,像一座燦爛的星天!


        王維詩雲:“徒然萬像多,澹爾太虛緬。”


        韋應物詩雲:“萬物自生聽,大空恆寂寥。”


     


     


     


     


    藝術與中國社會


     


     


     


     


    依於仁,遊於藝


    ——孔子


     


        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三句話挺簡括地說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會政策和教育程序。王弼解釋得好:“言為政之次序也:夫喜懼哀樂,民之自然,感應而動,而發乎詩歌。所以陳詩采謠,以知民志風。既見其風,則損益基焉。故因俗立志,以達其禮也。矯俗檢刑,民心未化,故感以樂聲,以和其神也。”中國古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是拿詩書禮樂做根基。《禮記·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春秋教以禮樂,鼕夏教以詩書。”教育的主要工具、門徑和方法是藝術文學。藝術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動人,潛移默化培養社會民眾的性格品德於不知不覺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詩和樂能直接打動人心,陶冶人的性靈人格。而“禮”卻在群體生活的和諧與節律中,養成文質彬彬的動作、步調的整齊、意志的集中。中國人在天地的動靜、四時的節律、晝夜的來復、生長老死的綿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條理的。這“生生而條理”就是天地運行的大道,就是一切現像的體和用。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能表出中國人這種“觀吾生,觀其生”(易觀卜辭)的風度和境界。這種度的把握生命和深度的體驗生命的精神境界,具體地貫注到社會實際生活裡,使生活端莊流麗,成就了詩書禮樂的文化。但這境界,這“形而上的道”,也同時要能貫徹到形而下的器。器是人類生活的日用工具。人類能仰觀俯察,構成宇宙觀,會通形像物理,纔能創作器皿,以為人生之用。器是離不開人生的。而人也成了離不開器皿工具的生物。而人類社會生活的高峰,禮和樂的生活,乃寄托和表現於禮器樂器。


        禮和樂是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禮”構成社會生活裡的秩序條理。禮好像畫上的線文鉤出事物的形像輪廓,使萬像昭然有序。孔子曰:“繪事後素。”“樂”滋潤著群體內心的和諧與團結力。然而禮樂的後根據,在於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禮記》上說:


     


        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裡面的禮樂負荷著形而上的光輝,使現實的人生啟示著深一層的意義和美。禮樂使生活上實用的、物質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華進端莊流麗的藝術領域。三代的各種玉器,是從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磬等,升華到圭璧等的禮器樂器。三代的銅器,也是從銅器時代的烹調器及飲器等,升華到國家的至寶。而它們藝術上的形體之美、式樣之美、花紋之美、色澤之美、銘文之美,集合了畫家、書家、雕塑家的設計與模型,由冶鑄家的技巧,而終於在圓滿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識(天地境界)、生命情調,以至政治的權威,社會的親和力。在中國文化裡,從層的物質器皿,穿過禮樂生活,直達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無間、靈肉不二的大和諧、大節奏。


        因為中國人由農業進於文化,對於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親和的關繫,沒有奴役自然的態度。中國人對他的用具(石器銅器),不隻是用來控制自然,以圖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裡面,表出對自然的敬愛,把大自然裡啟示著的和諧、秩序,它內部的音樂、詩,表現在具體而微的器皿中。一個鼎要能表像天地人。《詩繹》裡說:


     


    詩者,天地之心。


     


    《樂記》裡說:


     


    大樂與天地同和……


     


    《孟子》曰:


     


    君子……上下與天地同流。


     


        中國人的個人人格、社會組織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與宇宙生命的表征。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意識,也是中國藝術境界的後根據。


        孔子是替中國社會奠定了“禮”的生活的。禮器裡的三代彝鼎,是中國古典文學與藝術的觀摩對像。銅器的端莊流麗,是中國建築風格,漢賦唐律,四六文體,以至於八股文的理想典範。它們都傾向於對稱、比例、整齊、諧和之美。然而,玉質的堅貞而溫潤,它們的色澤的空靈幻美,卻領導著中國的玄思,趨向精神人格之美的表現。它的影響,顯示於中國偉大的文人畫裡。文人畫的境界,是玉的境界。倪雲林畫可以代表。不但古之君子比德於玉,中國的畫、瓷器、書法、詩、七弦琴,都以精光內斂,溫潤如玉的美為意像。


        然而,孔子更進一步求“禮之本”。禮之本在仁,在於音樂的精神。理想的人格,應該是一個“音樂的靈魂”。劉向《說苑》裡有這麼一段記載:


     


        孔子至齊郭門外,遇嬰兒,其視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曰:“趣驅之,趣驅之,韶樂將作!”


     


        他在一個嬰兒的靈魂裡,聽到他素所傾慕的韶樂將作(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說苑》上這段記載,雖未必可靠,卻是極有意義。可以想見孔子酷愛音樂的事跡已經謠傳成為神話了。


        社會生活的真精神在於親愛精誠的團結,能發揚和激勵團結精神的是音樂!音樂使我們步調整齊,意志集中,團結的行動有力而美。中國人感到宇宙全體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節奏與和諧。人類社會生活裡的禮和樂,是反射著天地的節奏與和諧。一切藝術境界都根基於此。


        但西洋文藝自希臘以來所富有的“悲劇精神”,在中國藝術裡,卻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且往往被拒絕和閃躲。人性由劇烈的內心矛盾纔能掘發出的深度,往往被濃摯的和諧願望所淹沒。固然,中國人心靈裡並不缺乏他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靈的冒險,不怕悲劇,以窺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嶺,發而為莎士比亞的悲劇、貝多芬的樂曲,這卻是西洋人生波瀾壯闊的造詣!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