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淨業三福? 孝親尊師:落實孝親的點滴體會(成功企業家恪行、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倫理學
    【市場價】
    172-251
    【優惠價】
    108-157
    【作者】 胡小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倫理學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生活與社會問題 
    【出版社】嶽麓書社 
    【ISBN】978755380119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3801193
    作者:胡小林

    出版社:嶽麓書社
    出版時間:2013年07月 

        
        
    "

    編輯推薦

    1. 生動感人:作者的親身實踐,將孝行盡到極致,真實感人。
    2.真實通俗:非常通俗易懂,語言雖質樸卻包含情感,沒有生硬的說教,讓人感覺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作者胡小林在學習《弟子規》幾年後回家落實孝道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作者在陪伴父親人生的最後四個月裡,通過在父母身邊這個最自然的修學平臺的鍛煉,從最初的“我度父親”逐漸變成“父親度我”,經歷了發現過錯、對治分別,生起懺悔心、誠敬心和感恩心等諸多認知和行為上的根本變化,也通過自己對孝道細致入微的落實打動了父母親人,最終改變了他們對作者的認識。全書所展現出的作者在孝行上“由不做到做”的轉變,也是更能夠鼓勵人們去實踐孝道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者簡介

    胡小林,北京彙通彙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市領導科學學會副會長,馬來西亞漢學院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中國北京。一九七四年到農村插隊。一九七七年考取合肥工業大學,一九八一年考取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在研究所工作。後移民加拿大。一九九三年在北京經商,從事房地產開發。二〇〇〇年,成立北京彙通彙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二〇〇六年胡小林接觸佛法和傳統文化,隨後在個人生活和企業經營中落實《弟子規》,以其為標準管理企業。在經歷了二〇〇八年北京工程建設全面停頓以及二〇〇九年的金融危機後,他的企業業績不僅沒有下滑,反而逐年上升,企業各項指標更加健康。胡小林力行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在華人世界裡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多次受邀到中國各地(包括香港)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約等地分享在企業中落實傳統文化的心得。他的演講真實感人、生動活潑,深受聽眾的歡迎。

    目錄
    緣起 一個《弟子規》初踐者的感悟
    和氣格天
    做個榜樣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父親身邊處處道場
    惠以真實之利——從念佛機到稻香村
    體父之疾苦對治分別心——從豆腐乳到小便
    隨緣妙用——從洗腳到按摩
    當其不動念時,孰香孰臭?
    佛菩薩就在身邊——聆聽父親的故事
    千裡運回的洗澡盆
    為子孫多留一棵樹
    連媽媽都不知道的事
    菩薩般的胸懷
    傳家寶——破秋褲

    緣起 一個《弟子規》初踐者的感悟

    第一章 孝為德之本

    修誠敬心
    和氣格天
    做個榜樣

    第二章 自度度他——我和父母相處的故事

    隔閡與衝突——以往我和父母的關繫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父親身邊處處道場
    惠以真實之利——從念佛機到稻香村
    體父之疾苦對治分別心——從豆腐乳到小便
    隨緣妙用——從洗腳到按摩
    當其不動念時,孰香孰臭?
    佛菩薩就在身邊——聆聽父親的故事
    千裡運回的洗澡盆
    為子孫多留一棵樹
    連媽媽都不知道的事
    菩薩般的胸懷
    傳家寶——破秋褲
    善相勸,德皆建——規勸父母的故事
    婆羅門女的故事
    曉之以理——幫助父親改變脾氣
    動之以情——轉變父親對妹夫的態度
    將加人,先問己——消除媽媽的分別心
    說因果,了恩怨——在媽媽和李訥之間
    凡是人,皆須愛——平等對待小阿姨
    將心比心,成全一段戀情
    父親的五十萬遺產
    至誠感通——家人對我學佛的認可

    第三章 慎終追遠,念佛心切——父親走後的悔過與覺悟

    附 胡老先生往生見聞記

    前言
    緣起 一個《弟子規》初踐者的感悟

    講“孝親尊師”這個題目之前,我首先要說明一點,那就是我在孝敬父母這一點上做得非常不好。這不是謙虛,我心裡頭真的有這麼一個缺憾:孝敬父母這一課,我一直缺著。因為從我十歲一直到現在我五十五歲,大概有四十五年的時間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
    我十歲時,“文化大革命”開始,爸爸媽媽被抓進“牛棚”,我就領著妹妹在外邊生活。其實在那個時候,家庭就已經不存在了。“文革”後,政府對爸爸媽媽落實了政策,爸爸在外地,媽媽在北京帶著我和我妹妹,仍然是兩地分居,沒有完整的家庭。
    我十八歲插隊到農村,在那邊待了兩年半左右,到一九七六年打倒“四人幫”纔從農村出來;從農村出來以後我又考上大學,到安徽合肥讀書。之後,從合肥又考回北京讀研究生,那時住校,也沒在家裡住。後來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所以,“孝”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在孝親的過程當中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會,對我來講,確實是一個空白。

    緣起  一個《弟子規》初踐者的感悟

    講“孝親尊師”這個題目之前,我首先要說明一點,那就是我在孝敬父母這一點上做得非常不好。這不是謙虛,我心裡頭真的有這麼一個缺憾:孝敬父母這一課,我一直缺著。因為從我十歲一直到現在我五十五歲,大概有四十五年的時間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
    我十歲時,“文化大革命”開始,爸爸媽媽被抓進“牛棚”,我就領著妹妹在外邊生活。其實在那個時候,家庭就已經不存在了。“文革”後,政府對爸爸媽媽落實了政策,爸爸在外地,媽媽在北京帶著我和我妹妹,仍然是兩地分居,沒有完整的家庭。
    我十八歲插隊到農村,在那邊待了兩年半左右,到一九七六年打倒“四人幫”纔從農村出來;從農村出來以後我又考上大學,到安徽合肥讀書。之後,從合肥又考回北京讀研究生,那時住校,也沒在家裡住。後來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所以,“孝”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在孝親的過程當中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會,對我來講,確實是一個空白。
    師父經常在講經的時候說要“遠離虛妄”,我從二〇一〇年七月份開始近距離、深層次地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接觸,纔對比出什麼是虛妄的生活:貪瞋痴慢是虛妄,自私自利是虛妄,它們都是相對而言的。虛妄的反面是真實,當你沒有接觸到真實的生活,就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貪瞋痴慢和自私自利為什麼是虛妄。
    那什麼是一個人的真實的生活?就是“淨業三福”,就是我們師父常說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以,孝敬父母是真實的生活,不孝敬父母是虛妄的生活;尊重老師是真實的生活,不尊重老師是虛妄的生活。因為我那時從來沒見到過真實,一直生活在虛妄當中,所以不知道真實是什麼樣子。
    師父上人希望我把自己這幾個月與父母相處的過程,向大家彙報一下。我覺得我真是沒有資格給大家講如何孝敬父母,因為我之前就沒孝敬過父母,纔剛剛做了幾個月,是一個初學者,而且做得並不好,我有什麼臉面向大家來彙報應該如何孝敬父母呢?很多朋友,比如王希海老師和丁嘉麗老師,還有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比我做得好。但師父說你的體會很重要。他說:現在很多人都不做,你由不做到做,這個轉變很重要,要拿出來鼓勵大家、教育大家。
    我曾聽說過有人做過一次七千多人參與的問卷調查,問“在你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結果隻有四個人把孝養父母放在第一位,剩下的人不是填金錢,就是填事業、出國留學、買房子等等。這還得了嗎?這個社會到什麼程度了?所以咱們這些人要出來呼吁,要說、要做!
    師父常說,抗日戰爭最大的損失是中國的大家庭沒有了。中國傳統大家庭還存在的時候,孝敬父母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過去的大家庭有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甚至六世同堂,有些大家庭甚至上千人在一起住。
    可能我們覺得這不過是家庭的一個種類差別而已,可以有兩個人的,有三個人的或者一千個人的,有什麼區別呢?不一樣。現在越想中國的大家庭越覺得有它的價值。那時候社會沒有那麼大的負擔,什麼養老院、幼兒園……沒有。基本上都是由家庭來承擔。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裡基本上把問題全解決了。從功能上來看,中國的大家庭第一個功能就是養老。
    現在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中國老齡化問題相當嚴重。到了二〇二〇年的時候,中國人口有四分之一是老年人,沒有勞動能力了。那老年人誰來養?就得國家養。國家哪兒來的錢?是靠我們現在繳的這個養老金。
    我們繳的養老金用來養現在的老人,那等我們的孩子再繳養老金,就是養我們這些老人,是由社會來承擔。社會有感情嗎?社會能跟家比嗎?社會的養老院照顧你是出於什麼目的?那是份工作。那靠什麼約束?靠職業道德約束。有血緣嗎?有親情嗎?沒有。所以說,現在的老人苦、可憐,對吧?你還得感謝這些工作人員,因為這隻是一份工作,他可以在張三的養老院工作,也可以在李四的養老院工作,有比它更好的工作,他還可以辭職。所以說,現在的老人苦、可憐。
    中國的家你能辭職嗎?我能辭去我這兒子的職嗎?爸爸辭不了職,媽媽也辭不了職。社會的工作可以辭職、可以變化,我跟爸爸媽媽的關繫不能變化。所以你看,中國的古人多有智慧——老年人在家裡頭度過晚年!這一段時間是最幸福的。
    現在我們上班忙,把父母扔給小保姆,扔給電視機,導致老年人產生了很多心理疾病:焦慮癥、抑郁癥、狂躁癥……我這四個月跟我父親在一起,纔知道為什麼老年人不願意去醫院,為什麼老年人送到養老院就容易得精神分裂癥、老年抑郁癥,就是這個原因!
    把父母送到外面去,他們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嗎?如果父母不幸福會怎麼樣?父母會瞋恨,父母會埋怨。那麼父母每天生活在怨恨、惱怒中,你好得了嗎?《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今天中國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從本質上說是因為對家的大侵襲、大劫難造成的。為什麼沒有家,這個社會就亂了呢?沒有了家,到哪兒學恭敬啊?沒有了家,到哪兒學害怕啊?
    中國的大家庭,對老年人要贍養、照顧,那是發自內心的。爺爺奶奶坐在上座,逢年過節和生日拜壽要給老人磕頭。在家裡,人人敬重爺爺奶奶、敬重祖上,孩子們就在這種氛圍下長大成人。這是上行下效。比方說我爸爸在,我跟我兒子一起來照顧我爸爸。兒子會看到爸爸是怎麼對待爺爺的,從小他就知道老年人在家裡至高無上。那麼你老了以後,他就會繼承你的衣缽,就會孝敬你。所以中國大家庭這種制度設計、結構安排是非常嚴肅、極具智慧的。
    你看我們今天的三口之家,夫婦倆再加一個孩子,他從哪兒學孝敬呢?你全“孝敬”他了,沒有老年人讓他孝敬。所以現在的孩子連“家”的概念都沒有,都比較叛逆,你不提家還好,一提家就頭疼。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再加上爸爸、媽媽,六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但他覺得家裡很不舒服,那不是他想要的。
    師父說,從學佛的角度來講,淨業三福是重中之重,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沒有一尊佛不是從孝敬父母開始的。這對淨宗同修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多少學佛的人遠離父母,多少學佛的人不回家孝敬爸爸媽媽!為什麼佛法衰?為什麼社會大眾、政府對學佛的人有看法?哪一份爸爸媽媽的憂愁是學佛的人解除的?哪一份爸爸媽媽的苦難是學佛的人幫助解決的?哪一份爸爸媽媽的需要是學佛的人幫助滿足的?我們要問我們自己,我們何德何能說自己是學佛的?
    正是在家、在孝養父母的過程當中,我纔發現自己的境界不夠,找出了差距,看到了自己的妄想、分別和執著;也讓我對佛經上講的、淨空老法師講的,還有印光老和尚講的內容,開始有了更深的體會。
    現在我對父母非常感恩,如果不是他們給我提供這個修學的平臺、這個場地,我怎麼能知道我自己不行?
    怎麼能發現自己的過錯?
    當我剛回家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學佛的,是淨空老和尚認可的,在全國小有名氣,我回去要度他們。所以,可以說是凱旋而歸,煞有介事,不可一世。“大德”,了得嗎?想著父親歲數大了,又不學佛,我一定要跟他搞好關繫,讓他依賴我,走的時候能聽我的話,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要度他。
    我最初完全是本著這個目的回到家裡,來到了爸爸身邊。結果發現父母身邊處處是道場,事事是菩提。從餐桌到衛生間,從衛生間到父親的沙發,從父親的沙發到父親的床,都是對自己的考驗。回家後纔覺得自己差得太多,在爸爸媽媽身邊纔覺得自己的境界不行,心不清淨。於是,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我就與自己對治,發現自己那種執著、那種分別心,一旦放下,你所體會的那個境界,你所迎來的那種喜悅,你通過戰勝煩惱得來的那種勝利的驕傲,不能用言語來形容,隻有做了的人纔真正知道。不僅如此,因為我和父親多了溝通,聽到了很多父親的故事,讓我更加對他生起誠敬心。而且,通過和父母近距離地生活,有了發現父母問題的機會,“善相勸,德皆建”,在“蓋父母之愆”的同時,也讓自己得到了教育。結果,經過這幾個月和家人的相處,家人對我、對佛法的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說起來我學《弟子規》有四年了,這幾個月回家落實孝道,纔恍然大悟,發現自己走了一大段的彎路。
    《弟子規》說“首孝弟”,不是從嘴皮子上滑過,“孝”真正是首,是第一位。所以,我把自己這四個月的真實體會彙報給大家,希望我們一定要從孝門入手,從這裡開始落實傳統文化。這就好像我們賣糖賣了十幾年,一直是隔著糖紙嘗這塊糖,你嘗到糖的甜味了嗎?沒有。你隻有剝開這個糖紙,嘗到甜味,你纔能跟人家說:糖是甜的,它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真實不虛。那什麼是最經濟、最有效、最方便、最快速、最穩妥、最安全地嘗到甜味的方法呢?回家孝敬父母!

    在線試讀
    第一章 孝為德之本

    修誠敬心

    為什麼要孝養父母,這個問題原本不是個問題,現在纔成為一個問題。我看到很多學佛的朋友和企業家朋友不覺得孝養父母很必要,包括我自己在內。我現在也是剛剛開始有所轉變。
    我以前覺得一個人該干什麼干什麼,該吆喝什麼吆喝什麼,企業家就得把企業做好,認為孝養父母對經營企業來講是平行的——因為我是企業家,所以我的主要任務是把企業搞好,照顧父母、孝養父母不是我分內的事情。我要想孝養父母,我就沒法做企業;我要想做好企業,我就沒法孝養父母。我把它們對立起來了。所以,我沒覺得孝養父母是企業家還有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都應該做的第一門功課,而且是一年級的功課。在一年級的功課之上,你纔有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那麼,孝養父母為什麼是每個企業家、每一個學佛的四眾同修都必須面臨的一門課?
    先從文字上來看。中國的“孝”字,上面是“老”字的上半部,下面是兒子的“子”。所以,你千萬不要認為爸爸媽媽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心情好壞跟我沒關繫,那關繫太大了!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個教育的“教”字,左邊是“孝”,右邊是文化的“文”,其實整個的教育就是孝的文化。
    所以,不論你是學佛的朋友還是企業家,不論上至國王還是下至平民百姓,誰都躲不過“孝”字。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好運程,都希望自己有福氣,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那你就先得從孝養父母開始。你先得讓父母高興了,你纔能高興得了。你說從處級提升到局級高興,賺到錢高興,這跟孝養父母有什麼關繫?這完全是我吹牛拍馬、跑官要官提升的副局級,這完全是我搞競爭掙來的錢。那麼,孝養父母跟掙錢有關繫嗎?跟我的事業、自己的小家庭、我的健康有關繫嗎?孝養父母就能幫助我掙錢,能幫助我考上大學,能幫助我考上研究生,能幫助我出國深造,能讓我有一個好身體嗎?如果我們不把孝養父母跟我們現前的實際利益掛鉤,不把這個道理講清楚,現在這種商業社會、競爭的社會、科技的社會,人們很難回過頭來行孝道。所以,要把實實在在的理論講清楚。當道理講明白了,大家自然就會回家孝敬父母。
    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這麼兩句話:“一切法由心想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是佛講心性之學的基本理論和最高原則。現實社會的殊勝利益,比如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等等,這些都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就是你的心,就是你的念頭。我們如果想得到好報,就得修心。心好,什麼都好;心善,什麼都善。

    第一章  孝為德之本

    修誠敬心

    為什麼要孝養父母,這個問題原本不是個問題,現在纔成為一個問題。我看到很多學佛的朋友和企業家朋友不覺得孝養父母很必要,包括我自己在內。我現在也是剛剛開始有所轉變。
    我以前覺得一個人該干什麼干什麼,該吆喝什麼吆喝什麼,企業家就得把企業做好,認為孝養父母對經營企業來講是平行的——因為我是企業家,所以我的主要任務是把企業搞好,照顧父母、孝養父母不是我分內的事情。我要想孝養父母,我就沒法做企業;我要想做好企業,我就沒法孝養父母。我把它們對立起來了。所以,我沒覺得孝養父母是企業家還有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都應該做的第一門功課,而且是一年級的功課。在一年級的功課之上,你纔有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那麼,孝養父母為什麼是每個企業家、每一個學佛的四眾同修都必須面臨的一門課?
    先從文字上來看。中國的“孝”字,上面是“老”字的上半部,下面是兒子的“子”。所以,你千萬不要認為爸爸媽媽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心情好壞跟我沒關繫,那關繫太大了!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個教育的“教”字,左邊是“孝”,右邊是文化的“文”,其實整個的教育就是孝的文化。
    所以,不論你是學佛的朋友還是企業家,不論上至國王還是下至平民百姓,誰都躲不過“孝”字。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好運程,都希望自己有福氣,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那你就先得從孝養父母開始。你先得讓父母高興了,你纔能高興得了。你說從處級提升到局級高興,賺到錢高興,這跟孝養父母有什麼關繫?這完全是我吹牛拍馬、跑官要官提升的副局級,這完全是我搞競爭掙來的錢。那麼,孝養父母跟掙錢有關繫嗎?跟我的事業、自己的小家庭、我的健康有關繫嗎?孝養父母就能幫助我掙錢,能幫助我考上大學,能幫助我考上研究生,能幫助我出國深造,能讓我有一個好身體嗎?如果我們不把孝養父母跟我們現前的實際利益掛鉤,不把這個道理講清楚,現在這種商業社會、競爭的社會、科技的社會,人們很難回過頭來行孝道。所以,要把實實在在的理論講清楚。當道理講明白了,大家自然就會回家孝敬父母。
    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這麼兩句話:“一切法由心想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是佛講心性之學的基本理論和最高原則。現實社會的殊勝利益,比如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等等,這些都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就是你的心,就是你的念頭。我們如果想得到好報,就得修心。心好,什麼都好;心善,什麼都善。
    我們都知道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我們在杯子上貼個“愛”字,水的結晶就特別美麗;我們在杯子上貼一個“恨”字,這水的結晶就特別難看。水是依報,我們的念頭是正報,那我們的公司、我們的財富、我們的健康、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業都是依報。
    依報隨著正報轉,你念頭裡要有愛,你念頭要善,你的依報就善;你有好心你得好報,有壞心得壞報。
    下邊的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我想修這個心,我想修一顆純善、純淨的心,以得到這樣好的物質跟精神的享受,那有沒有一個好方法、好地方、好措施、好手段,能最高效、最穩妥地把我們這顆目前不太好的心迅速地修好,迅速地契入境界?這是每一位同修、學佛的人都希望得到的答案。佛有沒有說,印光老和尚、淨空老和尚說沒說如何高效率地、穩妥地修這顆心?說了。
    隻是我們“心粗而眼翳”,忽略了,左耳朵聽進去,右耳朵出來。世尊在《觀無量壽經》上說的“三世諸佛,淨業正因”,第一句話,“孝養父母”。要成佛,無論是過去的佛、現在的佛,還是未來的佛,從哪裡開始修起?孝養父母。印光老和尚說:“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敦倫,五倫中的第一倫就是父子有親,就是從孝養父母開始。淨空老法師這麼多年推薦的《弟子規》,第一句話“首孝弟”,孝也是第一位。
    為什麼這些祖師大德、這些佛菩薩都讓我們孝養父母,大家明白這裡邊的意思嗎?因為孝養父母是修清淨心、煥發愛心、提高覺悟的最有效、最直接、最方便、最穩妥、最安全的第一步。為什麼?我談戀愛不行嗎?談戀愛你有欲望,有染污;我做生意不能修善心嗎?做生意你有利益;我在學校學習、考大學不行嗎?考大學你有追求,你有名聞利養。
    家這個地方,父母的身邊,在這個五濁惡世,是我們唯一能找到的一片淨土。在這裡,父母對孩子沒有自私自利,父母照顧孩子不是為了名聞利養,父母照顧孩子沒有五欲六塵。哪五欲?財、色、名、食、睡。你看爸爸媽媽照顧孩子是為了這五個嗎?六塵a呢,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你拉的大便,那麼髒、那麼臭的東西,媽媽爸爸都不嫌棄,都得照顧你,所以六塵都是清淨的。父母對孩子沒有貪、瞋、痴、慢,父母對孩子是無限地奉獻,有求必應。即便父母對孩子發脾氣有瞋心,那出發點也是為了愛孩子。
    所以,第一,家是唯一沒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的地方,家這個修學的環境不一樣,受染污的程度少。第二,父母對我們有大恩大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我們生命,給我們身體,把我們帶到這個世間,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顧我們。如果對這種人你都沒有愛,對這種人你都沒有誠敬,我們就要問問,你對誰能引出這一份真誠心?
    而且,從父母開始,最容易引發愛。因為有血緣的保證,有這麼多年細心的呵護。因為這是天性,父子有親。如果對這種自然的安排你都沒有愛心,對利益安排、欲望安排中的那些關繫,你想把這個心引出來,這不是痴心妄想嗎?你說我對父母不真誠,沒有誠敬,但我對淨空老法師有誠敬——假的。那肯定有名聞利養,肯定有夾雜。
    印光老和尚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學佛的人,沒有不想得利益的。關鍵的問題是:誠敬是因,利益是果。我們就要問:如果我想誠敬,我願意誠敬,那我要怎麼誠敬?你先要從父母身上練起,如果你對父母都沒有誠敬,你說你對佛菩薩有誠敬——假的。所以你不能得到佛教的真實利益;得不到佛教的真實利益,你就得不到客觀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
    所以要從孝養父母把自己的誠敬心引發出來,再把這份誠敬心擴展到師道。佛教是師道,師道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道就沒有師道。為什麼?因為孝道幫你把誠敬心引出來,因為人最容易對父母誠敬,因為他們對你最有恩情,他們對你最愛,他們在你身上花的時間最多,他們對你照顧得最細致,所以你的誠敬心最容易出來。你把這種誠敬心的一分再用到師道上,你就能得到師道的一分利益;十分地用上,你就得到十分的利益,這個邏輯關繫是絕對正確的。
    換句話說,如果有這麼大的愛,你的誠敬心都出不來,你說你對佛法有誠敬心,你對師父有誠敬心,那不可能。沒有誠敬心你就得不到利益,你得不到利益,十年、二十年以後,你會不會埋怨佛法?說我頭也磕了,三時繫念法會也參加了,佛七我也打了,怎麼不靈?
    三千遍《無量壽經》我也讀了,每天六萬聲、七萬聲佛號我也念了,我的境界怎麼還是不好?我的身體怎麼還是不健康?我怎麼還是掙不著錢?沒別的,沒誠敬心。
    這就是為什麼三世諸佛、印祖老和尚和我們的淨空老和尚,反復勸我們回到家去,好好地孝養父母的原因。不是說我們回家去照顧父母,照顧父母的喫喝,照顧父母的起居,不僅僅是這個;也不僅僅是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回家孝養父母,不是說我單純地付出,單純地照顧爸爸媽媽,我一點回報都沒有,不是。
    因為隻有你自己得到的利益是最大的,你到爸爸媽媽面前是修行去了,是提高境界去了,是找誠敬心去了,是煥發愛心去了。你把愛心找到、把誠敬心找到,那你還了得嗎?
    孝養父母的心是純淨純善的,孝養父母的心是誠敬的,你的心好,你的心誠敬,你的心善,由此而改變你的依報,你的依報就會越來越殊勝,這些都從這裡打下基礎。所以,佛說孝養父母是種福田,它能種東西,能長東西,道理在此地,不是迷信。孝養父母的過程就是洗滌自己那顆肮髒心的過程,是煥發自己的愛的過程。
    心善了、心愛了、念頭好了,依報隨著正報轉,自然而然你的公司就好,你的家庭就好,你的學業就好,你的身體就好,所以孝道的圓滿是大圓滿。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