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論語辨惑著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265-384
    【優惠價】
    166-240
    【作者】 蕭民元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05205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2052055
    作者著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11月 

        
        
    "

    編輯推薦
    如果有人讀了此書,認為作者隻是對古人的某些注釋提出辯解,而沒有看到作者正在努力重塑中國文化上一個精深、博大、高明、圓融的思想體繫,就是沒觸及到本書的精髓。
     
    內容簡介
    記載孔子及其弟子們言行的《論語》兩千五百年來對中國人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論語》成書之時,印刷術尚未發明,全靠一代一代的學人輾轉傳抄,因此每每有抄錯的字句,或竹簡穿錯了順序。又不免有無聊文人,自作主張,將自己的話添加進去。在過去的兩千五百年之中,也有不少有心人,以他們的學識與智慧糾正了《論語》之中的一些錯誤,或誤解願意的解釋,雖則其中也有少數改錯了的,或解釋錯了的,但有探究纔會離真相愈來愈近。一切都是為了探究這本文化寶典——《論語》的真實價值,正先生撰寫《論語辨惑》的意義所在。
    作者簡介
    目錄

    前言
    學而
    1.1子曰學而時習之
    1.7子夏曰賢賢易色
    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1.11子曰父在觀其志
    1.13有子曰信近於義
    為政
    2.2子曰詩三百
    2.3子曰道之以政
    2.6孟武伯問孝
    2.16子曰攻乎異端
    2.17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前言
    學而
    1.1子曰學而時習之
    1.7子夏曰賢賢易色
    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1.11子曰父在觀其志
    1.13有子曰信近於義
    為政
    2.2子曰詩三百
    2.3子曰道之以政
    2.6孟武伯問孝
    2.16子曰攻乎異端
    2.17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2.18子張學干祿
    2.23子張曰十世可知也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
    八佾
    3.4林放問禮之本
    3.5子曰夷狄之有君
    3.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
    3.21哀公問社於宰我
    裡仁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4.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
    4.11子曰君子懷德
    4.14子曰不患無位
    4.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4.18子曰事父母幾諫
    公冶長
    5.7子曰道不行
    5.10宰予晝寢
    5.21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
    5.22子在陳曰歸與歸與
    5.23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
    雍也
    6.14子曰不有祝(魚它)佞
    6.16子曰質勝文則野
    6.17子曰人之生也直
    6.21子曰智者樂水
    6.23子曰觚不觚
    6.24宰我問井有仁焉
    6.26子見南子
    述而
    7.2子曰默而識之
    7.25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7.32子曰文莫吾猶人也
    泰伯
    8.9子曰民可使
    8.10子曰好勇疾貧
    8.12子曰三年學
    8.13子曰篤信好學
    8.15子曰師摯之始
    8.16子曰狂而不直
    8.20舜有臣五人
    子罕
    9.1子罕言利與命
    9.6太宰問於子貢曰
    9.7子曰吾有知乎哉
    9.18子曰譬如為山
    9.23子曰法語之言
    9.29子曰可與共學
    鄉黨
    10.2朝與天大夫言
    10.18色斯舉矣翔而後集
    先進
    11.1子曰先進於禮樂
    11.4子曰孝哉閔子騫
    11.7顏淵死
    11.19子張問善人之道
    11.23季子然問
    顏淵
    12.10子張問崇德辨惑
    12.12片言折獄
    子路
    13.3衛君待子而為政
    13.4樊遲請學稼
    13.8衛公子荊善居室
    13.18吾黨有直躬者
    13.24子貢問鄉人皆好之
    憲問
    14.1憲問恥
    14.6南宮適問於孔子
    14.13子路問成人
    14.23子路問事君
    14.31子貢方人
    14.38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
    14.42子擊磬於衛
    衛靈公
    15.18君子病無能焉
    15.24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
    15.25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
    季氏
    16.6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
    陽貨
    17.3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
    17.24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
    17.25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微子
    18.6長沮桀溺耦而耕
    堯曰
    20.1堯曰
    在線試讀
    學而
    1.1子曰學而時習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一般的解釋是:“學習後時常溫習,不是很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我,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感到惱怒,不是很君子嗎?”
    以上的解釋,筆者認為有所不妥。《論語》共二十篇,每篇各有主題,話也有一貫性。照以上的解釋,“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不是成了三個互不相干的獨語句了嗎?
    筆者認為這三句話乃孔子自述他“為學”(求學、教學、論學等)的心境和態度。
    孔子曾一再表示他是一位好學而學不厭的人。“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應指他個人做學問的喜悅心境,並非通論。老實說,很多人對“學”有壓力感,不覺其為樂事,更何況學後還要時時而習之,根本就是苦事嘛!哪裡談得上悅!
    在此,關於這個“習”字,有談一下的必要。有人把“習”譯成“溫習”。在今天我們一提到溫習就想到溫書,而在孔子那個時代,孔子教學的基本內容分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習”在當時,是包含了練習、實習與溫習三個內涵。
    其次,“有朋自遠方來”應指孔子渴望“知識”的有關記述。在孔子那個時代,交通不發達,資訊落後,如果有朋友從遠方帶來一些消息和見聞,對孔子而言,無疑將是一大樂事。所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樂不完全在友情方面,主要還是著重在知識的獲得方面。
    至於“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則是指孔子教學或論學的態度。孔子常自稱“學不厭”、“教不倦”,他對領會不夠的弟子總是有耐性地去解說與開導。同時,孔子認為與人討論學問而發生論辯時,能保持冷靜,不發火,纔算有君子風度,而他自己正是如此。
    筆者親見世間不知多少論辯,都是以理性開始,以情緒收場。究其緣故,皆在“固執一己之見”,而孔子卻被認為是無“固”、無“必”之人。“固”是不能虛心,無知而頑強地堅持己見;“必”是自以為一定要,或一定是如何如何。
    總結本節,乃孔子自述他為學的心境與態度,而非分說三件不同之事。
    1.7子夏日賢賢易色學而
    1.1子曰學而時習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一般的解釋是:“學習後時常溫習,不是很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我,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感到惱怒,不是很君子嗎?”
    以上的解釋,筆者認為有所不妥。《論語》共二十篇,每篇各有主題,話也有一貫性。照以上的解釋,“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不是成了三個互不相干的獨語句了嗎?
    筆者認為這三句話乃孔子自述他“為學”(求學、教學、論學等)的心境和態度。
    孔子曾一再表示他是一位好學而學不厭的人。“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應指他個人做學問的喜悅心境,並非通論。老實說,很多人對“學”有壓力感,不覺其為樂事,更何況學後還要時時而習之,根本就是苦事嘛!哪裡談得上悅!
    在此,關於這個“習”字,有談一下的必要。有人把“習”譯成“溫習”。在今天我們一提到溫習就想到溫書,而在孔子那個時代,孔子教學的基本內容分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習”在當時,是包含了練習、實習與溫習三個內涵。
    其次,“有朋自遠方來”應指孔子渴望“知識”的有關記述。在孔子那個時代,交通不發達,資訊落後,如果有朋友從遠方帶來一些消息和見聞,對孔子而言,無疑將是一大樂事。所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樂不完全在友情方面,主要還是著重在知識的獲得方面。
    至於“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則是指孔子教學或論學的態度。孔子常自稱“學不厭”、“教不倦”,他對領會不夠的弟子總是有耐性地去解說與開導。同時,孔子認為與人討論學問而發生論辯時,能保持冷靜,不發火,纔算有君子風度,而他自己正是如此。
    筆者親見世間不知多少論辯,都是以理性開始,以情緒收場。究其緣故,皆在“固執一己之見”,而孔子卻被認為是無“固”、無“必”之人。“固”是不能虛心,無知而頑強地堅持己見;“必”是自以為一定要,或一定是如何如何。
    總結本節,乃孔子自述他為學的心境與態度,而非分說三件不同之事。
    1.7子夏日賢賢易色
    子夏日:“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日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本小節問題出在“賢賢易色”四個字上。古來的注解多把它解釋成“賢人之賢,而易其好色之心”,或類似這樣的意思。我覺得這是一個標準的迂解例子。
    我們來看:在本節中,除了“賢賢易色”四個字外,“事父母能竭其力”是指“孝”而言“事君能致其身”是指“忠”而言;“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是指“信”而言。合而言之,是泛指“父子”、“君臣”、“朋友”三倫。如果把“賢人之賢,而易其好色之心”放在這三倫之上,豈不有些不倫不類?
    想來,孔子曾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或有可能成為此一不倫不類意識的源頭。要知道,孔子這話,隻是一種比較式的感嘆語,實質上與“德、色”之間毫無關聯。好德(賢賢)是養成性,好色則是天性。所謂食色,性也。“食”是自我存活的依據,而“色”則是種族繁衍的大本,兩者皆為重要天性。我們怎可胡亂地搞“滅人欲,存天理”,隨便用養成性來取代天性?這個解釋,簡直不通事理,迂腐透頂。
    依筆者之見,子夏先生在這裡的“賢賢易色”,是指三倫以外的另一倫,即“夫婦”之倫而言。在古時的社會,夫主外,婦主內。一個家庭是否健康,家務是否打理得好,丈夫是否走在正道上,子女是否教養得法,為婦的都有很大責任。所以,一個婦人是否有“賢德”,是否可以成為賢妻,在那個社會裡是非常受到關注的,也常常成為有識的人士為兒孫擇妻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為社會背景如此,所以子夏說,一個做夫的不可以隻注意到婦是否美麗漂亮等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並尊敬婦所表現的內在“賢德”。
    總結本節的整個意思:子夏認為如果一個人在夫婦、父子、君臣、朋友這四倫上的行為都符合要求,那麼,即使他沒有學過,我們也認為他學過了。因為學的目的還不就是為了這些?
    1.8子日君子不重則不威
    子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
    本小節其實很單純,但近來注家頗有解讀不當者,乃覺有必要提出討論。
    首先,近人多解“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為:“君子不莊重則不威嚴,如果學習,也不會堅固。”筆者以為,“學則不固”裡面應有一個逗點,即:“學,則不固。”其義為:從事於學,則不會有“固”的弊病。因為“固”在《論語》裡幾乎全是負面的意思。例如孔子四絕中的“毋固”;孔子還有“非敢佞也,疾‘固’也”的話。“固”有鄙陋、無知、頑固、蔽固的意思。再說,君子學習的堅固度似乎與莊不莊重、威不威嚴並無直接的關繫。
    其次,關於“無友不如己者”,近人也有譯為“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是很不妥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而你不如別人時,別人也不與你交朋友,你如何求得進步?所以,要正確理解這句話,就要先把“主忠信”連上去,應合解“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是說,君子以忠信為重,不要與不重視忠信的人交朋友。(在這裡,“不如”不是比自己差的意思,而是不像自己一樣很重視忠信的意思。)因為忠信這種品德,小而言之,是忠於事而信於人;大而言之,則是忠於國而信於民;皆君子立身行事的要素。
    總說全節的意思:君子行止要莊重,學問要研究,品德要培養,朋友要選擇,過錯要改正。
    筆者在此願重新標點原文如下:
    子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
    1.11子日父在觀其志
    子日:“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記得在小學時,有位老師曾批評這段話。他說,孔子太迂了。父親死了三年,做兒子的還不能改於父之道,難道爸爸做強盜,兒子也要做強盜;父親做壞事,兒子也要做壞事?而且一跟就是三年。
    現在想來,覺得好笑。“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三年,其實是指“喪期”而言。孔子那時的公認喪期為三年,所以這裡的“三年”,等於就是“喪期”的代名詞。
    “父之道”這個“道”是泛指父親生前的行事規矩,為人作風,乃至愛好等,並不涉及到他的職業類別和是否做強盜等。
    在孔子的時代,父親是一家之主,父親還沒死,一切由父親做主。所以,在那時如果要了解一個人,在他還不能當家做主的時候,就觀察他的志向;父歿後,就觀察他的行為。
    本節主要是說,一個人是否孝順,可在他守喪期間,觀察他是否改變他父親生前的種種而得知。例如說,多年前筆者一位朋友在父親去世兩天後,就把他父親養了多年的一條愛犬“驅逐”了,這樣的人就是孝思不夠。
    附言:要了解一個人是否有品德並不容易,但是,如能知他是否孝順,就可知過半矣!因為“孝”是很多其他德性的“基性”。例如一個很孝順的人,大約不會出賣朋友,背叛國家,也不會是一個無情的人。
    1.13有子日信近於義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本小節的問題在“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這句話很不好解。按照朱熹的解釋(後來很多解釋與朱解相同):“因,猶依也。”同意。接著朱熹又說:“宗,猶主也;所依者,不失其可親之人,則言可以宗而主之矣。”就有問題了。
    朱熹的“則言可以宗而主之矣”,其意是:“因為人們親近了仁者,一個人的言詞就有了宗主;不親近的,就沒有宗主。”這個想法是在鼓勵人們去設定心中樣板,而放棄自己的特質和自由想像的能力(宋明以下的迂儒思想,對當時國人失去朝氣與勇氣大有關繫),不合情理之至。
    經過反復思索,“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似乎並未特指什麼,它隻是有子“歸納性”的一句話而已。
    前一節有子曾說:“禮之用,和為貴。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本節又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這三句話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德性與德性之間,有“關聯性”。一個單獨的德性在發揮作用時,如果能親依到(不失)它所關聯的另外一個德性,就不易產生缺失了。
    例如“和”是一個可貴的德性,如果用“和”而不以“禮”節之,就會流於感情泛濫。“信”是一個德性,如果守“信”而不近於“義”,承諾就可能實現不了,甚至有害。“恭”是一個德性,如果表“恭”而不依於社交“禮”儀,就會被看成阿諛或拍馬而遭到恥辱了。
    總說“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就是有子認為:在德性運用方面,不宜單獨發揮某一德性,而應考慮德性親依原則。如此,將不失為一種可以遵循(亦可宗也)的好方法。
    附帶說明一下:“信近於義,言可復也”非常重要,不能輕忽看過。這裡的“信”當然是指信用而言。信用是先有口頭或文字等承諾,後來在行為上兌現了這個承諾纔算完成(守信)。
    首先,很多人以為信用是否守得住,完全要看內心是否對“守”有所堅持。事實上不完全如此。守信有兩個條件一是守信的決心,二是守信的能力。例如有人借了錢,到時沒還。借方說:“我不是不講信用,我真的想還你,隻不過踫到了想不到的困難……”其實,這也算是不守信用。因為他缺少了另一個條件——守信的能力。這是要注意的事。
    其次,有子對“信”還有更高的要求。有子認為,尤其是“當政”的人,他的承諾必須“近於義”纔行。“義”是“事之宜”,說白一點,就是一件事的正當性和適當性。就拿現在的臺灣選舉來說吧。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候選人,為了爭取票源,在競選時不惜亂開支票。什麼減稅嘍,年金發放嘍,全不顧及國家的真實財務狀況,就是不義。等到選上了,遇到實際困難,不是耍黃牛,就是硬著干,使國家為了兌現他的諾言而付出重大代價,都是“信”不“近於義”的結果。
    為政
    2.2子曰詩三百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千百年來都把上句解釋成孔子說:三百篇詩的總評,可以用一句話來涵蓋,就是“沒有邪思”。
    如果真是這樣,各位不會覺得孔子評詩的言辭有點不對勁嗎?它好像是從機器人口中說出來的話,不帶一絲感情,沒有半點詩味。
    大家都知道,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個富有藝術纔情,充滿音樂細胞,喜歡唱歌詠詩的人。
    而這三百首(實數為三百零五首)詩篇又是他親手從三千多篇詩中挑選出來,並且還替它們校正了音韻。他怎麼可能在完成了選詩正音工作之後,卻對自己的詩選說出這樣一個沒有感性的總評?所以,我敢肯定前面的解釋是迂解,是不對的。
    為了要說明此點,得先從“詩”的背景談起。
    孔子那時候的詩篇,已經流行於社會(尤其是貴族社會)的約在三千首以上。它的創作時期涵蓋了西周初期到孔子生活年代之間約五百年。作者從庶人至王侯,社會各階層都有。它的內容多姿多彩,包羅極廣,其中有男女戀愛的唱詠、家庭生活的描述、田野的風光、社會的疾苦和訴願、時政的歌頌或批評,乃至鬼神盛德的贊美等等。其表現的方式有直說的,有比喻的,也有曲折暗示的種種不同。
    而這三千多首的集成,有的是由貴族主動呈獻的,有的是由政府專職人員到民間各地去采收的。它們後都彙集到了樂官手裡,再加整理並譜上樂曲而成的。所以,那時候的詩不但可以唱,有些還可以舞呢。(在這裡順便說明一下:近代有人根據考證,說那三百首不是孔子編的,事實上那時隻有三百首左右,是別人早已編好了的等等。老實說,筆者認為在考證事件中,有價值和令人興奮的事莫過於有新發現。但考證是一門科學,不能為了有新發現,而私心用事地瞎說一通。以那光輝燦爛的“周”文化而言,孔子以往五百年中,全社會隻出產了三千首好詩,還算多嗎?做學問做得離常識太遠而不自覺,實在有點走火入魔了。)
    由於那時文化傳播沒有現在普及,而詩的唱詠,既可以陶冶個人的性情,又可端正社會的風氣,所以詩的影響力在當時顯得特別突出。不隻如此,由於詩的用字簡潔而寓意深遠,在政治人物交談時,在國與國間交涉時,踫到不好直說的話,如能巧妙地引用一兩首詩中的語句,來曲折委婉地暗示己意,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孔子曾針對這個詩的功能說:“不學詩,無以言。”那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學詩,他在談話的技巧上將會有所不足。)因此,詩在那個時代受到了相當的重視,上流社會的人幾乎都在學習它,都把詩列為必修的課程。(社會上既然如此重視“詩”,五百年隻出產三百首好詩,也說不過去吧!)
    然而,三千多篇不是一個小數字。如果要全學,無疑將會費時頗巨。孔子乃仔細研究了每一首詩的內容,並以詩的內容是否具備“端正風氣、陶冶性情而不及於淫亂(思無邪)”為標準,選出了三百零五篇,作為他教詩的教學材料。(這裡順便說明一下:“淫”字在古時是指情緒、情感之無序狀態或泛濫,例如《八佾》第二十節中“《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就是指這方面而言。這與現代幾乎專指男女情欲方面有所不同。)
    到此,一個假設性的談話背景就躍然而出了。那就是,有人問孔子道:“詩有三千,你選三百,你擇詩可有什麼標準?”孔子說:“有,我選詩三百的標準,簡單一句話,就是思無邪。”
    故而,我們現在可以明白地意識到,“詩三百”的“詩”字,不是名詞,如天雨“雨”人一樣,是一個動詞了。所以,“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不是孔子在總評三百詩篇的內容,而是在說他選詩三百的標準。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