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孟子開講(“十三經開講”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166-240
    【優惠價】
    104-150
    【作者】 馬重奇巫少鵬葉全君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17890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1789025
    叢書名:十三經開講

    作者:馬重奇,巫少鵬,葉全君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7月 


        
        
    "

    編輯推薦

    本書先述孟子傳略,然後分別討論《孟子》一書的作者及其成書經過、《孟子》的主要內容、《孟子》經學地位、《孟子》的哲學思想等。其中對孟子的性善論、仁政論、修養論、天命論、處世論以及許行、楊墨批判論,作了較深入的分析。此外,關於《孟子》的文學成就、《孟子》研究歷史及《孟子》的研究方法亦逐次敘及,旨在引導讀者從新的角度梳理並探索《孟子》的精深思想。

    十三經開講叢書沿襲“開筵講習”的傳統,全面繫統、深入淺出地講述中國文化*為經典的十三部典籍

     
    內容簡介

    關於《孟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漢代,較著名的有趙岐、高誘、程曾、劉熙、鄭玄諸家。唐宋時期,《孟子》的地位提高了,孟學被尊為儒學的正統,成為十三經之一。因此,孟學家輩出,較著名的有唐陸善經、張鎰、丁公著,宋代孫奭、蘇轍、遊酢、張九成、朱熹、張栻、蔡模、金履祥等。東漢趙岐的《孟子章句》和宋孫奭的《孟子正義》最為著名,合稱為《孟子注疏》,明刻《十三經注疏》即選此本。到了清代,《孟子》研究進入了復興階段,其中焦循的《孟子正義》三十卷,宋翔鳳的《孟子趙注補正》六卷,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三卷等,都是重要的孟學研究成果。
    本書共八章:第一章“孟子傳略”,第二章“《孟子》的作者及其成書經過”,第三章“《孟子》的主要內容”,第四章“《孟子》經學地位”,第五章“《孟子》的哲學思想”,第六章“《孟子》的文學成就及其對後世的影響,”。第七章“《孟子》研究說略”,第八章“《孟子》的研究方法”。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注意並反映了學術界的許多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馬重奇,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巫少鵬,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副主任。葉全君,福建省福州晚報社經濟部主任、主任記者。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孟子傳略
    第二章 《孟子》的作者及其成書經過
    第一節 《孟子》的作者
    第二節 《孟子》的成書經過
    第三節 《孟子》的版本
    第三章 《孟子》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 《孟子》的篇章體例
    第二節 孟子言論的基石和中心
    第三節 《孟子》各篇的要點
    第四章 《孟子》的經學地位
    第一節 孟子及其思想的歷史命運
    第二節 孟子對孔學的繼承
    第三節 孟子對後世的影響

    前言
    第一章 孟子傳略
    第二章 《孟子》的作者及其成書經過
    第一節 《孟子》的作者
    第二節 《孟子》的成書經過
    第三節 《孟子》的版本
    第三章 《孟子》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 《孟子》的篇章體例
    第二節 孟子言論的基石和中心
    第三節 《孟子》各篇的要點
    第四章 《孟子》的經學地位
    第一節 孟子及其思想的歷史命運
    第二節 孟子對孔學的繼承
    第三節 孟子對後世的影響
    第五章 《孟子》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 關於性善論
    第二節 關於仁政論
    第三節 關於修養論
    第四節 關於天命論
    第五節 關於處世論
    第六節 關於許行、楊墨批判論
    第六章 《孟子》的文學在就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第一節 《孟子》的文學成就
    第二節 《孟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
    第七章 《孟子》研究說略
    第一節 漢魏晉時代的《孟子》之學
    第二節 唐代的《孟子》之學
    第三節 宋代的《孟子》之學
    第四節 明清時代的《孟子》之學
    第八章 《孟子》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全面了解《孟子》研究概況
    第二節 精讀《孟子》經文
    第三節 分類爬梳歸納
    第四節 推陳出新
    後 記

    在線試讀
    第一章 孟子傳略
    遙遠的戰國時代,諸子紛起,百家爭鳴,儒家“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韓非子?顯學篇》),而八派之中,對後世影響至深的就是孟氏之儒與孫氏之儒。
    一、孟子的名與字
    關於孟子的資料,文字記載不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說孟子名軻,這從《孟子?萬章下》答復北宮锜的話“軻也嘗聞其略也”得到佐證。至於孟子的字,《史記》中卻沒說明,後漢趙岐作《孟子題辭》也說:“字則未聞也。”三國時魏人徐斡在《中序論》中說孟子和荀況的字都沒傳下來。孟子的字最早見於書《孔叢子》。《孔叢子?雜詠》稱“孟子車”,注曰:“一作子居;居貧坎軻,故名軻,字子居,亦稱子輿。”三國時王肅在其所著《聖證論》中亦雲:“學者不知孟軻字,按子思書及《孔叢子》有孟子居即是軻也。軻少居坎軻,故名軻,字子居。”宋朝王應麟《困學紀聞》疑其皆出附會,清代焦循作《孟子正義》也說:“王肅,傅玄生趙氏後,趙氏所不知,肅何由知之。《孔叢子》偽書,不足證也。”這一看法確有道理。
    二、孟子的籍貫
    司馬遷最早提出“孟子,騶人也”這個觀點。但是,這裡的“騶”究竟是“鄒國”,還是孔子的出生地魯國的陬邑?本來,這不足以成為疑問,早在東漢時期,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曾明確區分開“鄒”與“陬”,他說“鄒,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從邑,芻聲”。“陬,魯下邑,孔子之鄉,從邑,取聲。”東漢研究孟子的專家趙岐也認為鄒即古之邾國。它原先是春秋時邾子之國,到了孟子所處時代改名叫做鄒。這個國家靠近魯國,後來被魯國吞並。也有人說是被楚國所並。鄒即現在的鄒縣。然而,到了北魏卻誤以為陬邑就是鄒縣。他在《水經注》卷二十五《泗水》篇中這樣寫到:
    淳水又逕魯國鄒山東南而西南流,即《春秋左傳》所謂嶧山也,邾文公之所遷,今城在鄒山之陽,依岩阻以墉固,故邾婁之國曹姓也,叔梁紇之邑也,孔子生於此,後乃縣之,因鄒山之名以氏縣也。

    第一章 孟子傳略
    遙遠的戰國時代,諸子紛起,百家爭鳴,儒家“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韓非子?顯學篇》),而八派之中,對後世影響至深的就是孟氏之儒與孫氏之儒。
    一、孟子的名與字
    關於孟子的資料,文字記載不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說孟子名軻,這從《孟子?萬章下》答復北宮锜的話“軻也嘗聞其略也”得到佐證。至於孟子的字,《史記》中卻沒說明,後漢趙岐作《孟子題辭》也說:“字則未聞也。”三國時魏人徐斡在《中序論》中說孟子和荀況的字都沒傳下來。孟子的字最早見於書《孔叢子》。《孔叢子?雜詠》稱“孟子車”,注曰:“一作子居;居貧坎軻,故名軻,字子居,亦稱子輿。”三國時王肅在其所著《聖證論》中亦雲:“學者不知孟軻字,按子思書及《孔叢子》有孟子居即是軻也。軻少居坎軻,故名軻,字子居。”宋朝王應麟《困學紀聞》疑其皆出附會,清代焦循作《孟子正義》也說:“王肅,傅玄生趙氏後,趙氏所不知,肅何由知之。《孔叢子》偽書,不足證也。”這一看法確有道理。
    二、孟子的籍貫
    司馬遷最早提出“孟子,騶人也”這個觀點。但是,這裡的“騶”究竟是“鄒國”,還是孔子的出生地魯國的陬邑?本來,這不足以成為疑問,早在東漢時期,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曾明確區分開“鄒”與“陬”,他說“鄒,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從邑,芻聲”。“陬,魯下邑,孔子之鄉,從邑,取聲。”東漢研究孟子的專家趙岐也認為鄒即古之邾國。它原先是春秋時邾子之國,到了孟子所處時代改名叫做鄒。這個國家靠近魯國,後來被魯國吞並。也有人說是被楚國所並。鄒即現在的鄒縣。然而,到了北魏卻誤以為陬邑就是鄒縣。他在《水經注》卷二十五《泗水》篇中這樣寫到:
    淳水又逕魯國鄒山東南而西南流,即《春秋左傳》所謂嶧山也,邾文公之所遷,今城在鄒山之陽,依岩阻以墉固,故邾婁之國曹姓也,叔梁紇之邑也,孔子生於此,後乃縣之,因鄒山之名以氏縣也。
    唐朝時,司馬貞作《史記索隱》,又顛而倒之把鄒當作陬。於是,孟子的籍貫就成了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後人認為孟子是魯國陬邑人而不是鄒國人的主要依據,一個是孟子本人講自已“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盡心下》第三十八章)一個是孟子和鄒君穆公講話不稱臣,且態度也不恭謹。實際上,這兩點理由都不夠充分。孟子家鄉離孔子家鄉近,這是事實,因為鄒魯兩國本就近在咫尺,《左傳》中就有“魯擊柝聞於邾”的記載。但這不等於說孟子與孔子就是同鄉,孟子說那句話隻是相對於魯國外的學者而言。此外,孟子雖是鄒國人,但他沒有在朝供職,和鄒君講話不必稱臣;再說,孟子一向主張:“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盡心》下篇篇三十四章)即不願在任何國君面前表現出卑躬屈節的樣子,對鄒君也不例外。所以,以上這些都不能作為孟子不是鄒國人的論據。
    三、孟子的師承
    關於孟子的師承,歷史上也是個聚訟紛纭的問題。多數人認為孟子是子思的再傳弟子,還有不少人主張孟子是子思的弟子,有一些人則干脆說子思的兒子子上是孟子的老師。
    主張第一種意見的,以司馬遷為代表,他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說,孟子“受業於子思之門人”。第三種說法,見於《孟子外書?性善辯》:“子思之子曰子上,軻嘗學焉。”第二種,由西漢劉向首倡。他在《烈女傳》中說:“孟子師事子思”。
    贊同孟子的老師是子上的人數較少。因為東漢趙岐注《孟子》,卻沒有收錄《孟子外書》,並在《孟子題辭》中強調《孟子外書》“其文不能宏深,不與內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後世依放而托也。”後人也大多認為《孟子外書》是偽書,書中言語不可信。
    而主張第二種觀點的人就多了。劉向之後,班固《漢書?藝文志》說,孟子是“子思弟子”。而後,趙岐又說孟子師事孔子之孫子思。於是,這一說的影響越來越大。東漢應劭在《風俗通?窮通篇》重申“孟子受業於子思”。托名孔鮒著的偽書《孔叢子》說了這麼一段話:
    孟子請見於子思,子思見之,甚說其志,命子上待坐焉。
    司馬貞《史記索隱》說隋朝王劭以為司馬遷說孟子“受業於子思之門人”的“人”字是衍文。也就是說,孟子是親受業於子思的。唐代韓愈、李翱也都贊成孟子學於子思。宋朝汪晫編《子思子》,更載孟子曾問子思“牧民之道何先”。司馬光《資治通鋻》,康有為《〈孟子微〉》也都采用“孟子受業於子思”的說法。
    事實上,第一種意見纔符合《孟子》一書的原意。其他看法,從時間上看,與歷史大不一致。
    孟子說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孟子?離婁》下篇第二十二章)這“私淑諸人”正與“受業於子思之門人相合。所以江永《群經補義》說:“孟子言‘予私淑諸人也’‘人’謂子思之徒”。孟子若直接受業於子思,而子思是孔子的孫子,他不會說“私淑諸人”這樣含含糊糊的話,而會明明白白地指出來。之所以說“私淑諸人”,恐怕是他的老師在當時並非什麼特別出名的人物。在司馬遷時,已經弄不清孟子的老師具體是誰了,隻能大概知道是“子思之門人”而已。由此看來,《孟子外書》說孟子師子上也是無稽之談。倒是崔述《孟子事實錄》說:“孟子之學,恐不僅得於一人,殆如孔子之無常師者然,故但雲‘私淑諸人’耳”。這種解釋有其可信之處。此外,後世不少學者把孟子的生卒年代和子思的生卒年代進行了對照,認為孟子不可能見過子思,也不可能受業於他的兒子子上。
    孟子雖然不是親身受業於子思,卻也是受業於他的門人,所以他在思想上和子思的關繫仍然是非常密切的。按照儒家學派內部的派繫來看,孟子是出於子思之儒這一派的,後來因自己能夠弘揚儒學,且對儒學有所發展,纔獨樹一幟,自立門戶。
    因為孟子受業於子思的門人,同時在《孟子》一書中五次稱頌子思,並以子思為自己立身處世的榜樣,後來荀況在《非十二子》中指出子思孟子一唱一和,又特別把子思和孟子聯繫在一起。子思之儒與孟氏之儒便合稱“思孟學派”。
    四、孟子的生卒年月
    對孟子其人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但這部書中不曾提到孟子的生卒,唐代司馬貞在給《史記》作注解時說孟子死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壬申,年八十四。由此逆推,孟子應當生於周烈王四年已酉。狄子奇《孟子編年》即主張這一說法。可是《史記索隱》同樣依此逆推,卻推出孟子生於定王三十一年。《聽雨記談》和《孟氏譜》又說孟子生於定王三十七年。然而定王在位隻是二十八年。這兩種說法顯然有誤?。所就認為“定王三十七年”其實是“安王三十七年”。但他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因為安王在位也僅僅二十六年。經過多方面有力的改正,後世學者大多贊成狄子奇的代程復心《孟子年譜》,清朝萬斯同《群書辨疑?孟子生卒年月辨》,潘眉《孟子遊歷考》,孟衍泰《三遷志》,林春溥《孟子時事年表後記》,《鄒縣記》的《孟子年表》都采納這一說法。
    五、孟子的家庭
    據孟氏《三遷記》記載,孟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孟激就死了,他的母親仉氏是個有賢德的婦女。孟子的家庭中,有關他父親的事跡非常少,僅在《春秋演孔圖》和《闕裡志》等書中說他父親名激字公宜。趙岐在《孟子題辭》中稱“孟子生有淑質,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此外,《續文獻通考》言孟子妻田氏,子名睪。曹寅谷謂孟子之子自名睪,孟仲子則為孟子從父弟。其實這些論斷都隻憑據猜測,無法從文獻上嚴格加以考證,不可確信。
    六、孟子的生平
    孟軻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代。孟孫,叔孫,季孫三氏同是魯桓公的庶子,所以稱為“三桓”。孟孫的嫡繫稱孟孫氏,其餘諸支子就改姓孟氏。春秋以後,三桓的子孫式微,孟軻的祖上就從魯國遷到鄒國。
    趙岐說孟子幼被慈母三遷之教,即孟子幼年的時候,他的家住在墳墓附近,孟子做遊戲就學埋葬死人。他的母親恐怕這樣下去對孟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去住。孟子住在集市旁邊,又去學商販叫賣。孟母感到這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環境,又把家遷到學校旁邊,使孟子從小就學習禮儀,“設俎豆,揖讓進退”,(《列女傳?母儀傳》)這就是封建社會裡,長期津津樂道的“孟母三遷”。
    孟軻小時候,讀書不努力,有些貪玩好耍。孟母問他為什麼不好好讀書。孟軻說他的東西丟了,剛去把它找回來。孟母聽了很生氣,就用刀把機上正在織的布割斷,孟子見了又驚又怕,忙問為什麼這樣做,孟母說:要他讀書,增長知識,就是希望他以後成名,現在他不讀書而玩耍,就像她割裂機上的布一樣。並告誡他如果不讀書而成天玩耍,將來就隻能去干勤雜勞苦的活。這則故事出自《韓詩外傳》及《列女傳?母儀傳?鄒孟軻母》,名為“斷機教子”。不論故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怎樣,其反映的主題與孔子“學而優則仕”和儒家的教育思想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孟軻稍長,從學於子思的弟子。孟軻精通五經之學,尤其在《詩》、《書》、《春秋》方面有很深的造旨。他雖然沒有直接“得為孔子徒”,但卻對孔丘推崇備至,並說:“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又說:“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篇第二章)。
    孟軻是孔丘的崇拜者,他一生的出入進退也和孔子相似。壯年以後從事教學,中年以後懷抱政治理想遊歷各國,但卻得不到重用。晚年回到故鄉從事教育和著述。孟軻的一生,除中年以後有二十多年周遊各國外,主要從事於教育活動。他曾經說“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是最快樂的事。他的弟子也許沒有孔子那麼多,但僅就《孟子》書中記載的確切可考的就已經有十幾個人。最著名的如公孫丑、萬章,樂正子、公都子,屋盧子,孟仲子等。因此,孟軻是戰國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梁十五前三二○年)孟軻到魏國,《史記?魏世家》記載:“惠王數敗於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於髡,孟軻皆至梁。”當時孟軻已經五十三歲,所以梁惠王稱他為“叟”。趙岐注:“叟,長老之稱也。”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當時各國崇尚功利,孟子卻堅決反對言利,而以仁義回答。魏國在惠王十八年同齊國作戰,魏軍大敗於桂陵。惠王三十年魏伐趙,齊國圍魏救趙,魏王“長子死焉。”此後,秦、楚又相繼破魏。所以,梁惠王說:“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孟子?梁惠王》上篇第五章)孟軻對梁惠王講了一套減輕刑罰和賦稅,施行“仁政”的辦法,說明“仁者無敵”。這種空論,無補於實際,當然不會受到梁惠王的重視。當時列國競爭,合縱連橫之說盛行。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孫衍為秦大良造。顯王四十一年,張儀相秦。孟軻在梁批評他們,說他們“以順者為正,妾婦之道也。”意即這些人是迎合國君,諂媚求榮的人。他還同淳於髡辯論過“嫂溺援之以手”的道理。他認為“男女授受不親,禮也。”而嫂溺不援則為豺狼,該通權達變。孟子到魏國的第二年,梁惠王就死了。他的兒子襄王魏嗣即位,孟子見他樣子“君不君”,即指襄王沒點國君的樣子,很是厭惡,不久就離開魏國到了齊國。
    齊宣王喜愛文學遊說之士超過梁惠王,他在國都臨淄設稷下學宮。鄒衍,淳於髡,慎到,田騈,環淵等都到稷下。宣王賜以第宅,享受上大夫之祿,“是以稷下學士復盛,且數佰千人”。(《史記?田敬仲世家》)孟子在宣王三年時也到了齊國,備受優禮和尊重。齊宣王想效法齊桓公和晉文公,圖謀霸業,孟子卻根本不談這些,而大講“保民而王”和“制民之產”的道理。他的主張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並非當務之急,因而被看作迂闊之論。
    孟子在齊有五、六年,曾一度為卿,但是這個卿“無官守”,也“無言責。”雖然齊宣王一直“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孟子?公孫丑》下篇第十章)但隻是把他當成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而已。本想依靠宣王來推行政治主張的孟子決定離開。《公孫丑》下篇第十二章記載孟子的話:“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予反。”但這個願望落空了,孟子隻好又去了宋國。
    宋國是個小國家,宋王本人又“淫於酒、婦人”,孟子沒獃上多久便去了薛,最後回到家鄉鄒國。其間,孟子的門徒樂正子在魯國治理國政,孟子想去魯國,但被嬖人臧倉從中作梗,隻能感嘆“吾之不遇魯候,天也。”(《孟子?梁惠王》下篇第十六章)
    由於政治上一再受挫,加上自己年歲已高,孟子隻好仿效孔子,回到家鄉從事教學活動,同他的弟子一起把自己的言論編成《孟子》七篇。這本書是研究孟子的最可靠資料。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