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李塨思想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198-288
    【優惠價】
    124-180
    【作者】 李瑞芳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3266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326638
    作者:李瑞芳著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清初顏李學派集大成者李塨的生平和學術成就,深入細致地對李塨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經濟思想及教育思想等進行了爬梳整理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揭示了其思想的主要特征——秩序觀,兼及各思想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李塨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是一部全面繫統研究李塨思想的專著。

    本書可供從事中國思想文化史、顏李學派研究的專家學者及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李瑞芳,生於1975年,河北邢臺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曾在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繫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現就職於北京燕山出版社。主要從事清代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研究。已發表《李塨政治思想研究》等論文十餘篇,著作有《乾隆王朝》、《大清皇室的龍鳳夢·教養卷》、《大清皇室的多寶槅·文玩卷》、《抗日烽火·跟著*打天下》等近十部。承擔或參與的課題有教育部社科項目“康乾盛世研究”、北京市委組織部2007年度北京市優秀人纔資助項目“政治聯盟問題研究”。

    目錄
    總序緒言第一章 李塨的生平與學術成就 第一節 李塨生活的時代 一、清初的社會狀況 二、清初的學術概況 第二節 李塨的生平 一、熱衷科舉時期(21歲之前) 二、廣泛問學、傳播顏學時期(21—54歲) 三、著書授徒時期(55—75歲) 第三節 李塨的學術成就 一、史學成就 二、文學成就 三、經學成就 四、音樂成就 五、體育成就第二章 李塨的思想淵源 第一節 儒家正統思想的熏陶 第二節 實學思想的浸潤 一、時代思潮 二、家學庭訓 三、 四、交遊問學 第三節 西方科技文化的影響 一、西方數學知識的影響 二、西方天文地理知識的影響第三章 李塨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 “理在氣中”的宇宙觀 第二節 “知在行先”的認識論 第三節 “儒家本色”的倫理觀 一、強調三綱五常至上 二、維護尊卑貴賤有別 第四節 “子畏上帝”的鬼神觀 第五節 “善本於性”的性善論第四章 李塨的政治思想 第一節 反分封倡一統 一、反對分封 二、主張統一臺灣 第二節 重人治輔法治 一、人治為主 二、法治為輔 第三節 尊儒學排異端 第四節 合兵民求富強 第五節 理想官制的設置 一、中央官制 二、地方官制 三、官員選任考核制度 四、官員的品級俸祿第五章 李塨的經濟思想 第一節 實行均田,解決民食 一、“均田”提出的背景 二、井田 三、均田 四、限田 第二節 重視水利,恢復海運 一、治理黃淮方略 二、恢復海運 三、評價 第三節 督促生產,管理勞力 第四節 抑制商業,限制貿易 一、抑制商業 二、限制貿易 第五節 減輕稅收,改征本色 第六節 禁止開礦,節用物產 第七節 提倡節儉,反對奢侈第六章 李塨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健全有效”教育體制思想的構建 第二節 教育目標 一、“明明德” 二、親民 三、格物與致知 四、教育對像重在“士” 第三節 “仕學不分”學制 第四節 教育內容 第五節 教育方法 第六節 兒童教育第七章 李塨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影響 第一節 在當時學術思想界的影響 一、對顏李學派的成就傳播之功 二、對程朱陸王的摧毀廓清之績 三、對清代經學的加盟貢獻之力 四、對地方治理的理念主張之行 第二節 在後世學術思想界的影響結語參考文獻附錄 
    在線試讀
    第一章李?的生平與學術成就本章主要介紹了李?生活的社會背景和學術背景,將李?的生平按照其學術思想發展變化的脈絡分為三個階段;同時,本章也對李?的學術成就進行了爬梳整理,力圖比較全面地展現李?學術思想的概貌。第一節李生活的時代李?生於清順治十六年閏三月二十四日(1659年5月14日),卒於雍正十一年正月初一日(1733年2月14日),終年75歲。他的一生經歷了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李?生活的時代,正值清廷逐步統一全國以及“康雍盛世”處於上升階段的時期。這個特定的歷史時代,不僅對李?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也影響了他學術思想的內容和走向。李?生活的時代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清代肇建,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清廷經歷了一個由政局不穩、社會動蕩到奠定國基、走向盛世的過程;第二,社會經濟經歷了由破壞凋敝到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並日趨繁榮的過程。特別是商品經濟更趨發展,自明代中後期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雖在明末清初受到阻抑,但到康熙中期,隨著社會的安定和生產的恢復,又在緩慢地成長;第三,在思想界,經歷了明末清初經世思想的抬頭到清廷確立程朱理學為正統哲學的過程。以上三個相互聯繫的時代特點,對當時思想界和學術界予以了巨大的影響。一、清初的社會狀況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漸掃除農民軍殘餘、次第消滅南明政權、平定三藩,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復臺灣,清初社會經歷了整整40年的動亂。在各個有政治影響、軍事實力的反清勢力被次第蕩平之後,新一代的漢族士大夫、士人已經認同由滿族統治者所建立的新王朝,廣大人民希望和平與統一,在清初奠定國基的基礎之上,開始締造康乾盛世的輝煌大廈。①明清鼎革之際,是個天崩地解、喧囂動蕩的亂世。明末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非常激烈,這些矛盾與不斷上升的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在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摧枯拉朽的勢頭之下,使明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清廷入主中原之後,立即著手重建封建統治秩序。清統治者在重建封建統治秩序的過程中的民族壓迫與此起彼伏的抗清鬥爭,再加上社會經濟受到破壞,使得清初政局不穩,社會動蕩不安年(1644年)清統治者入關後,為維護滿洲王公貴族和八旗官兵的利益,先後三次頒布圈田令,允許他們圈占北京附近各州縣所謂的“無主荒地”,李?家的田地就是在這場圈地運動中盡被沒收的。圈地加深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造成了社會的動蕩不安。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清統治者自順治四年(1647年)下令停止大規模圈地,之後多次重申,直至康熙八年(1669年)纔永行停止。與此同時,清廷還對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數十萬農民軍進行全力出擊,並於順治二年(1645年)和順治三年(1646年)重創兩支農民軍主力。此外,清軍入關後,弘光政權等一些南明小朝廷相繼建立,但是這些政權主要忙於“討賊復仇”和內部權力爭鬥,無意抗清,亦不降清。清廷視南明諸政權為“天有二日,儼為敵國”①。為了消除這些政治威脅,清軍揮師南下,經過十餘年的角逐,最終於康熙初年以武力消滅了南明諸政權和各路抗清力量。康熙初年,隨著南明政權及各路反清力量的相繼失敗,清朝國基得以初定。但是,隨清軍平定天下有功的三藩及其他軍閥勢力急劇膨脹,又逐漸演化成威脅國家統一和清朝統治的最大隱患。②當時臺灣鄭氏擁兵自立,獨居一隅;西北準噶爾部封建王公正在積聚力量,欲與清廷抗衡。所有這些都對清廷的統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三藩之中,最先發難的是三藩之首吳三桂,其他兩藩隨即相繼反清。這場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發、長達八年之久、蔓延十餘省的三藩之亂,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纔得以平定。之後臺灣的統一問題又提上日程,經過一年多的準備,1683年康熙派姚啟聖、施瑯出兵平臺,鄭克?出降,清廷完成了對臺灣的統一。三藩之亂的平定,臺灣的回歸,使清王朝確立了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在康熙二十三(1684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近40年間,雖然政治上有康熙諸皇子的儲位之爭,軍事上有清廷兩度對西北和西藏用兵,社會問題上有黃河、淮河水災為患等,但是就全國範圍而言,大體上相對比較穩定,經濟也開始逐步復蘇和發展。由於清初長時期戰亂的影響,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大量人口為躲避戰亂而逃亡,土地嚴重荒蕪,生產秩序被打亂。清廷統一全國後,采取多種有力措施,使經濟得到恢復並逐漸走向繁榮。康熙勵精圖治,興修水利、鼓勵墾荒、減輕賦稅,集中主要精力解決河務和漕運問題。他指出:“漕運關繫重大”①,而河務又“關繫漕運民生”,因此,當時“最重者治河一事”。②為此,他在1684~1707年,六次南巡,調查黃、淮的治理和漕運的整頓。在他的高度重視和督導之下,治河取得了極大成效,“淮黃故道,次第修復,而漕運大通”,出現了“漕挽安流,商民利濟”的景況。而農業生產也因此得以迅速發展,南北經濟的交流和溝通也日益密切。隨著生產的發展,國家日趨富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國庫存銀達到4000餘萬兩③,遠遠超過了順治末年。由於國帑充裕,清廷一再蠲免地方賦稅,一則旨在舒緩民力,再則亦可收“藏富於民”之效。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月,頒諭,普免天下錢糧,“從明年始,於三年之內,通免一周”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提出了不加賦的政策,明令:“將直隸各省見今征收錢糧冊內,有名人丁,永為定數。嗣後所生人丁,免其加征錢糧。”⑤到康熙末、雍正初時,全國耕地面積已經遠遠超過了順治末年的耕地數目,接近並逐漸超過明代萬歷年間的水平。與此同時,清廷經過一繫列的軍事行動,打敗了沙俄對中國東北的入侵,統一了漠北,出兵安藏,穩定了國家的邊疆。雍正繼位後,為了消除康熙末年的積弊,實行嚴猛統治。他進一步加強了皇權,設立了軍機處,創建了秘密立儲制度,推行“攤丁入地”,實行耗羨歸公,設立養廉銀制度。這些政治措施使專制皇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政治更加穩定,經濟進一步繁榮,為乾隆時盛世走向巔峰奠定了基礎。清初的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明代中期江南和東南沿海一帶,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到了清初,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連北方偏僻的地區也出現了商品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金刀踊貴”、民俗奢靡的現像。李?曾提到“江陵(張居正)當國,患有司分額擾民,乃盡算成折色,謂之‘一條鞭’,而北地輸糧,今時遂純以銀矣。加以民俗日澆,習於奢侈,人情往來,非錢與銀無以也。冠昏喪祭之費,珠翠綾緞、海珍山材,皆遠方轉致之物,非錢與銀無以易也。”①李?生活的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影響著他,進而對他的經濟思想產生了影響。二、清初的學術概況明清易代的社會劇變給思想學術界帶來了激烈的衝擊,對明亡原因的思考和總結成了學術界關心的熱點。而明清易代之際思想學術界相對比較自由的空氣,以及統治者文化政策上的疏闊,則在客觀上為當時學術的發展和興盛提供了較為寬松的政治環境。明末清初是我國古代思想學術史上繼春秋戰國之後又一個極為活躍的時期。人纔輩出,著述如林,氣魄之博大,思想之開闊,影響之久遠,在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上,足以同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後先媲美。②清初的學術在繼承、發展、批判明代學術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強烈的批判性、濃厚的經世意識和博大的學術氣魄為主要特征。學術界在思考和總結明代滅亡的原因時,主要歸因於晚明的空疏學風。他們對宋明以來作為官府統治思想的理學,進行了猛烈的批判。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方以智等都對理學展開過批判。但批判理學最徹底的還是顏李學和李?。明末清初歷史劇變,戰亂頻仍,經濟凋敝,整個社會陷入危機之中。為挽救社會危機,自明代萬歷年間興起的經世思潮,在清初開始空前高漲起來。知識界學者受到時代變動的影響,紛紛而起,為挽救社會危機提出自己的主張。這一時期著名的學者有孫奇逢、傅山、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他們或投身抗清戰爭、或著書立說,針砭晚明以來的社還會積弊和空疏學風,有的還為了匡扶社稷而力主講求“當世之務”①。總之,此時的一大批學者以歷代興亡為借鋻,具體去探討國家政治制度、文教設施、賦役財政、軍制兵法、民族關繫等,吸取歷史教訓,引古籌今,規劃出他們所憧憬的社會藍圖。

    第一章李?的生平與學術成就本章主要介紹了李?生活的社會背景和學術背景,將李?的生平按照其學術思想發展變化的脈絡分為三個階段;同時,本章也對李?的學術成就進行了爬梳整理,力圖比較全面地展現李?學術思想的概貌。第一節李生活的時代李?生於清順治十六年閏三月二十四日(1659年5月14日),卒於雍正十一年正月初一日(1733年2月14日),終年75歲。他的一生經歷了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李?生活的時代,正值清廷逐步統一全國以及“康雍盛世”處於上升階段的時期。這個特定的歷史時代,不僅對李?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也影響了他學術思想的內容和走向。李?生活的時代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清代肇建,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清廷經歷了一個由政局不穩、社會動蕩到奠定國基、走向盛世的過程;第二,社會經濟經歷了由破壞凋敝到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並日趨繁榮的過程。特別是商品經濟更趨發展,自明代中後期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雖在明末清初受到阻抑,但到康熙中期,隨著社會的安定和生產的恢復,又在緩慢地成長;第三,在思想界,經歷了明末清初經世思想的抬頭到清廷確立程朱理學為正統哲學的過程。以上三個相互聯繫的時代特點,對當時思想界和學術界予以了巨大的影響。一、清初的社會狀況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漸掃除農民軍殘餘、次第消滅南明政權、平定三藩,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復臺灣,清初社會經歷了整整40年的動亂。在各個有政治影響、軍事實力的反清勢力被次第蕩平之後,新一代的漢族士大夫、士人已經認同由滿族統治者所建立的新王朝,廣大人民希望和平與統一,在清初奠定國基的基礎之上,開始締造康乾盛世的輝煌大廈。①明清鼎革之際,是個天崩地解、喧囂動蕩的亂世。明末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非常激烈,這些矛盾與不斷上升的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在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摧枯拉朽的勢頭之下,使明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清廷入主中原之後,立即著手重建封建統治秩序。清統治者在重建封建統治秩序的過程中的民族壓迫與此起彼伏的抗清鬥爭,再加上社會經濟受到破壞,使得清初政局不穩,社會動蕩不安年(1644年)清統治者入關後,為維護滿洲王公貴族和八旗官兵的利益,先後三次頒布圈田令,允許他們圈占北京附近各州縣所謂的“無主荒地”,李?家的田地就是在這場圈地運動中盡被沒收的。圈地加深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造成了社會的動蕩不安。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清統治者自順治四年(1647年)下令停止大規模圈地,之後多次重申,直至康熙八年(1669年)纔永行停止。與此同時,清廷還對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數十萬農民軍進行全力出擊,並於順治二年(1645年)和順治三年(1646年)重創兩支農民軍主力。此外,清軍入關後,弘光政權等一些南明小朝廷相繼建立,但是這些政權主要忙於“討賊復仇”和內部權力爭鬥,無意抗清,亦不降清。清廷視南明諸政權為“天有二日,儼為敵國”①。為了消除這些政治威脅,清軍揮師南下,經過十餘年的角逐,最終於康熙初年以武力消滅了南明諸政權和各路抗清力量。康熙初年,隨著南明政權及各路反清力量的相繼失敗,清朝國基得以初定。但是,隨清軍平定天下有功的三藩及其他軍閥勢力急劇膨脹,又逐漸演化成威脅國家統一和清朝統治的最大隱患。②當時臺灣鄭氏擁兵自立,獨居一隅;西北準噶爾部封建王公正在積聚力量,欲與清廷抗衡。所有這些都對清廷的統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三藩之中,最先發難的是三藩之首吳三桂,其他兩藩隨即相繼反清。這場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發、長達八年之久、蔓延十餘省的三藩之亂,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纔得以平定。之後臺灣的統一問題又提上日程,經過一年多的準備,1683年康熙派姚啟聖、施瑯出兵平臺,鄭克?出降,清廷完成了對臺灣的統一。三藩之亂的平定,臺灣的回歸,使清王朝確立了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在康熙二十三(1684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近40年間,雖然政治上有康熙諸皇子的儲位之爭,軍事上有清廷兩度對西北和西藏用兵,社會問題上有黃河、淮河水災為患等,但是就全國範圍而言,大體上相對比較穩定,經濟也開始逐步復蘇和發展。由於清初長時期戰亂的影響,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大量人口為躲避戰亂而逃亡,土地嚴重荒蕪,生產秩序被打亂。清廷統一全國後,采取多種有力措施,使經濟得到恢復並逐漸走向繁榮。康熙勵精圖治,興修水利、鼓勵墾荒、減輕賦稅,集中主要精力解決河務和漕運問題。他指出:“漕運關繫重大”①,而河務又“關繫漕運民生”,因此,當時“最重者治河一事”。②為此,他在1684~1707年,六次南巡,調查黃、淮的治理和漕運的整頓。在他的高度重視和督導之下,治河取得了極大成效,“淮黃故道,次第修復,而漕運大通”,出現了“漕挽安流,商民利濟”的景況。而農業生產也因此得以迅速發展,南北經濟的交流和溝通也日益密切。隨著生產的發展,國家日趨富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國庫存銀達到4000餘萬兩③,遠遠超過了順治末年。由於國帑充裕,清廷一再蠲免地方賦稅,一則旨在舒緩民力,再則亦可收“藏富於民”之效。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月,頒諭,普免天下錢糧,“從明年始,於三年之內,通免一周”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提出了不加賦的政策,明令:“將直隸各省見今征收錢糧冊內,有名人丁,永為定數。嗣後所生人丁,免其加征錢糧。”⑤到康熙末、雍正初時,全國耕地面積已經遠遠超過了順治末年的耕地數目,接近並逐漸超過明代萬歷年間的水平。與此同時,清廷經過一繫列的軍事行動,打敗了沙俄對中國東北的入侵,統一了漠北,出兵安藏,穩定了國家的邊疆。雍正繼位後,為了消除康熙末年的積弊,實行嚴猛統治。他進一步加強了皇權,設立了軍機處,創建了秘密立儲制度,推行“攤丁入地”,實行耗羨歸公,設立養廉銀制度。這些政治措施使專制皇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政治更加穩定,經濟進一步繁榮,為乾隆時盛世走向巔峰奠定了基礎。清初的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明代中期江南和東南沿海一帶,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到了清初,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連北方偏僻的地區也出現了商品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金刀踊貴”、民俗奢靡的現像。李?曾提到“江陵(張居正)當國,患有司分額擾民,乃盡算成折色,謂之‘一條鞭’,而北地輸糧,今時遂純以銀矣。加以民俗日澆,習於奢侈,人情往來,非錢與銀無以也。冠昏喪祭之費,珠翠綾緞、海珍山材,皆遠方轉致之物,非錢與銀無以易也。”①李?生活的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影響著他,進而對他的經濟思想產生了影響。二、清初的學術概況明清易代的社會劇變給思想學術界帶來了激烈的衝擊,對明亡原因的思考和總結成了學術界關心的熱點。而明清易代之際思想學術界相對比較自由的空氣,以及統治者文化政策上的疏闊,則在客觀上為當時學術的發展和興盛提供了較為寬松的政治環境。明末清初是我國古代思想學術史上繼春秋戰國之後又一個極為活躍的時期。人纔輩出,著述如林,氣魄之博大,思想之開闊,影響之久遠,在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上,足以同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後先媲美。②清初的學術在繼承、發展、批判明代學術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強烈的批判性、濃厚的經世意識和博大的學術氣魄為主要特征。學術界在思考和總結明代滅亡的原因時,主要歸因於晚明的空疏學風。他們對宋明以來作為官府統治思想的理學,進行了猛烈的批判。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方以智等都對理學展開過批判。但批判理學最徹底的還是顏李學和李?。明末清初歷史劇變,戰亂頻仍,經濟凋敝,整個社會陷入危機之中。為挽救社會危機,自明代萬歷年間興起的經世思潮,在清初開始空前高漲起來。知識界學者受到時代變動的影響,紛紛而起,為挽救社會危機提出自己的主張。這一時期著名的學者有孫奇逢、傅山、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他們或投身抗清戰爭、或著書立說,針砭晚明以來的社還會積弊和空疏學風,有的還為了匡扶社稷而力主講求“當世之務”①。總之,此時的一大批學者以歷代興亡為借鋻,具體去探討國家政治制度、文教設施、賦役財政、軍制兵法、民族關繫等,吸取歷史教訓,引古籌今,規劃出他們所憧憬的社會藍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