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尹建維 論語印心 國學經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尹建維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儒家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511196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1119627
    作者:尹建維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8月 

        
        
    "

    編輯推薦

    ★尹建維先生曾師從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是目前國內**具有國際化管理背景的《論語》專家.
    ★《論語印心》遵循以經解經的思路,儒釋道會通.
    ★《論語印心》以孔子之言解釋孔子之語,再現《論語》之樂,重拾中華文化自尊.
    ★尹建維先生力求將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踐行於企業管理及個人修行成長中,是企業文化和轉型,以及個人修行*好的推手.

     
    內容簡介

    ★《論語印心》是尹建維先生積數十年功力對《論語》的章句反復琢磨,加之職場的磨練,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的體悟,因此讀來不會索然無味,反而對《論語》有豁然開朗的明白樂趣。讀者可作為研究《論語》參考,亦可作為尋求人生目標的生命之書展讀。
    ★《論語印心》一書中的“疏”基本是以古文的形式表達,“鈔”是用白話發揮“疏”,並且強調《論語》智慧的應用。
    ★《論語印心》不作章句解釋,因為解釋章句的工具書太多,了解章句是每個要學習《論語》的人的基本功。《論語印心》隻以前面說的三個宗旨,專注在經意上發揮,讓讀者更深入體會。
    ★《論語印心》一書有三個特色:以經解經、孔老會通、時代應用。
    ★《論語印心》以《論語》接人,視《論語》為立身、立世、開慧之善器。

    作者簡介
    尹建維,祖籍湖南,1951 年生於臺灣,1973 年畢業於臺灣成功大學電機繫.1978年赴美進修,得州理工大學電機碩士畢業後,加入得州儀器公司達拉斯總部,於2009 年初退休.
    尹建維先生自幼即好思考,對精神文化甚有興趣.於1976~1978年間,至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家塾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頗有心得.幾十年來,深入研習《論語》、《道德經》,用《四書》以經解經,將孔子思想完整呈現,連通孔子、老子,自正、反面互為表裡、互相注釋。近年來,尹建維先生頻繁於內地、臺灣的企業、高校進行演講、授課,深受企業、社會和年輕人的歡迎,是國內具有國際化管理背景的《論語》專家.尹建維先生深信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可以應用在現代企業管理和日常生活中,並且主張“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治學理念, 堅持將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踐行於企業管理及個人修行成長中,是企業文化和轉型,以及個人修行好的推手.
    生命的導師----記我眼中的尹建維先生
    有些中國人越看越像美國人;而他,一個華裔美國人,卻越看越像傳統的中國人。
    當眾多青年學子向往美國、希望在美國留學工作之時,他卻說世界的未來在中國,中國的未來不在城市,而在農村。
    當許多國人崇尚、享受美式生活之時,他的生活方式,卻像一個古代中國的苦行僧。

    尹建維,祖籍湖南,1951 年生於臺灣,1973 年畢業於臺灣成功大學電機繫.1978年赴美進修,得州理工大學電機碩士畢業後,加入得州儀器公司達拉斯總部,於2009 年初退休.
    尹建維先生自幼即好思考,對精神文化甚有興趣.於1976~1978年間,至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家塾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頗有心得.幾十年來,深入研習《論語》、《道德經》,用《四書》以經解經,將孔子思想完整呈現,連通孔子、老子,自正、反面互為表裡、互相注釋。近年來,尹建維先生頻繁於內地、臺灣的企業、高校進行演講、授課,深受企業、社會和年輕人的歡迎,是國內具有國際化管理背景的《論語》專家.尹建維先生深信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可以應用在現代企業管理和日常生活中,並且主張“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治學理念, 堅持將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踐行於企業管理及個人修行成長中,是企業文化和轉型,以及個人修行好的推手.
    生命的導師----記我眼中的尹建維先生
    有些中國人越看越像美國人;而他,一個華裔美國人,卻越看越像傳統的中國人。
    當眾多青年學子向往美國、希望在美國留學工作之時,他卻說世界的未來在中國,中國的未來不在城市,而在農村。
    當許多國人崇尚、享受美式生活之時,他的生活方式,卻像一個古代中國的苦行僧。
    當大部分人退休之後,過上輕松的閑雲野鶴式的生活之時;他卻以近60高齡,開始在競爭激烈的高科技行業揚帆起航,重新創業。
    當我們習慣了數字媒體:刷網頁、微博、微信之時;他卻時常叮囑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特別是先秦時諸子的書。
    他是誰?他就是尹建維先生。有人稱他先生、有人稱他老板,我們這些跟隨他的學生,更喜歡恭敬的稱呼:尹老師。
    我有幸認識老師五年有餘,期間受老師恩惠頗多,老師對我的影響和幫助是巨大的,難以盡說,感恩!
    如果你的人生有很多困惑?
    如果你想要增長智慧和能力?
    如果你想修習原汁原味、有師承的中國傳統文化?
    如果你想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我想尹老師都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老師、長輩、智者!
    初接觸老師,更多的是從他的文章、演講中來認識,這樣的了解,我覺得過於單調。我見到過老師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這一面真真切切、活活潑潑,整理成文,分享給有緣人。

    目錄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裡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裡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前言
    自序一
    《論語》成書至今兩千五百年矣。始為一家之言,至於天下通論,進而至天下士人,“五四”時期則視為洪水猛獸,然循至今日國人猶以為智慧之書,讀之者漸眾,西人研究亦多。“易”者,簡易、變易、不易。歷千年變異、歷中外變易而《論語》不變如斯,不有極簡易、極平易、動人至深、至人心之根處,難以至此。《論語》非《易》之證耶?
    吾自十餘歲始讀《論語》,初以為不過自然之理,進而好奇,進而敬重,進而講述,進而有疑,進而欽佩,更進而“喟然而嘆”。五十年餘,顛撲不破,終至心悅誠服。宋儒朱熹以《四書》為經,令天下人皆讀,甚具法眼,有功於千秋。吾今亦以《論語》接人,視《論語》為立身、立世、開慧之善器。
    每聞學子不知如何自修《論語》,雖讀譯文,粗解章句,卻不知其所以然,難以持續,終至棄舍。顧己之學,因讀明末僧人蕅益大師《四書蕅益解》以經解經,方大悟夫子思想脈絡。因是體知,兩千餘年讀《論語》者僅得朱熹《四書集注》之助,雖知章句、義理,然尚缺貫通夫子思想脈絡之器。《四書蕅益解》雖善,然大師以《論語》解佛,非學佛者、非於佛旨有所得者,難於理會。毓老師(即愛新覺羅·毓鋆)亦曾再三言,古人學問須“以經解經”方可,仿《蕅益解》作《論語疏》之念由是而起。

    自序一
    《論語》成書至今兩千五百年矣。始為一家之言,至於天下通論,進而至天下士人,“五四”時期則視為洪水猛獸,然循至今日國人猶以為智慧之書,讀之者漸眾,西人研究亦多。“易”者,簡易、變易、不易。歷千年變異、歷中外變易而《論語》不變如斯,不有極簡易、極平易、動人至深、至人心之根處,難以至此。《論語》非《易》之證耶?
    吾自十餘歲始讀《論語》,初以為不過自然之理,進而好奇,進而敬重,進而講述,進而有疑,進而欽佩,更進而“喟然而嘆”。五十年餘,顛撲不破,終至心悅誠服。宋儒朱熹以《四書》為經,令天下人皆讀,甚具法眼,有功於千秋。吾今亦以《論語》接人,視《論語》為立身、立世、開慧之善器。
    每聞學子不知如何自修《論語》,雖讀譯文,粗解章句,卻不知其所以然,難以持續,終至棄舍。顧己之學,因讀明末僧人蕅益大師《四書蕅益解》以經解經,方大悟夫子思想脈絡。因是體知,兩千餘年讀《論語》者僅得朱熹《四書集注》之助,雖知章句、義理,然尚缺貫通夫子思想脈絡之器。《四書蕅益解》雖善,然大師以《論語》解佛,非學佛者、非於佛旨有所得者,難於理會。毓老師(即愛新覺羅·毓鋆)亦曾再三言,古人學問須“以經解經”方可,仿《蕅益解》作《論語疏》之念由是而起。
    庚寅年(2010)作《論語疏》,因有傳世之念,故以文言為文。成書之夜,與子相聚,歡言所成,然子漠然,以為無人閱讀。吾亦思及倘未能幫助於當世,而曰來世,有盜名、自欺之嫌,尤非聖人益人之教。故再以白話書寫一過,謂之“鈔”。然《論語》意豐,鈔非文言疏之譯本,乃獨立新篇。夫子之教分內聖及外王,內聖無心不成,外王亦因禮義以正心。夫子曰:“吾道一以貫之。”貫者,心也。貫之者,亦心也。虛心學夫子心法,以夫子之心印證吾人之心,以心傳心,故名此書《論語印心疏鈔》(出版時更名為《論語印心》)。
    人謂夫子有為,老子無為。然吾多年玩味《老子》,知老子甚有為,老子說無為,正欲人之無所不為,正欲有為耳。吾讀《老子》,時見《論語》之影,故此疏鈔時有孔老會通之言。
    儒、釋、道三家,同源不同流。同源者,皆指人心。不同流者,乃教化、強調、接引不同耳。吾多年學佛,於儒、釋、道會通處,常不自覺而言,欲罷不能。此疏鈔雖刻意避談佛法,然多有不自禁之處。稍留些許,亦作儒、釋、道三家同源之證。
    毓老師常言,學問未能實用、濟世則非真。聖人經教歷數千年不墜,已證其實用於千秋萬代,此疏鈔亦試言今世之用。
    要言之,此《論語印心疏鈔》宗旨有三:以經解經、孔老會通、時代應用。
    雖雲以經解經,難免個人心證發揮,如夫子“天命”之說。言及義理,必及個人體悟,倘非如此,則純為器具,純則純矣,難於深入,亦難有味。雖曰吾不揣簡陋,然於人世及歲月長河,何陋可藏?若真簡陋,則不示人矣。但能益人,直心而已。《鄉黨》乃夫子生活雜記,少及義理,《疏鈔》略而無文。間或有數章未
    有心得,亦從缺,不做無病呻吟。
    此《論語印心疏鈔》稿成三年。重讀舊作,已見其舊。舊見不錯,但無如今見深入。倘若改之,他年亦必再改,無有止期。且先付梓,以為年輕學子之器。拋磚引玉,或得高明方家出現,亦未可知。願繼朱熹後,予世人學《論語》另一器具也!
    自序二
    《論語》是一本很奇妙的書。千年來的中國人都讀《論語》,但似乎總讀不盡。不同年紀的人讀《論語》,有不同的體會,但也總是意味盎然,總讀不透,意猶未盡,讀了再讀。有趣的是,不同時代的人讀《論語》卻又似乎都體會相近,可以互相交流。現在不僅是中國人讀《論語》,外國人也讀《論語》,也都讀之不盡、取之不竭。這必然要能觸動人心基本的頻率,同時具有智能上的深度,纔能做到這一點。
    我個人從十幾歲開始讀《論語》,二十幾歲開始跟毓老師學《論語》,到三十多歲開始跟人討論《論語》,一直到現在還跟年輕人討論《論語》,也是越琢磨,越覺得好。常常發生一件事情,突然之間纔體會到,原來那就是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意思。又有一層新的體味,一層新的進步。
    近,跟年輕人接觸多些、深入些,發現大部分的年輕人隻有邏輯,但沒有架構。就像是會算數,但不知道該算些什麼事情。年輕人經常很苦,心中一團混亂,連問題都搞不清楚,遑論解答了。這麼多年下來,我知道是因為現代的教育,隻偏重知識傳授,另外,除了一些基本的教條,幾乎就沒有教學生建立一套有繫統的“價值觀”。本來嘛,要有一套完整、有繫統、高明的價值觀
    哪是容易的事情?這,其實就是《四書》的偉大價值。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幾千年來可以連綿不斷,雖然疆域代代不同,朝廷主人族類不同,但一直是一個整體,是同一種文字,是同一個文化,是一個連綿不斷的歷史,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就因為我們有一個統一而協調的價值觀。
    這些,是孔子劃時代的貢獻!是孔子深刻的智慧影響著千秋萬代!
    邏輯是沒有對錯的,但是價值觀有善惡、對錯。要有了價值觀,邏輯纔能幫著分析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因此,需要有了價值觀纔能開始有智慧。中國古聖先賢講的都是價值觀,都是該怎麼做人、做事。這,就是智慧的起點。有了智慧,纔開始是個人,纔開始能有自己的生命,生命纔能有意義、有目的,也纔開始多彩多姿。
    要學功夫,都是從“套路”開始,一招一式地學。打熟了,師傅再改拳,改了再打,打熟了,再看、再改、再打,一直打到滾瓜爛熟,不需要想就可以出拳,就開始漸漸有功夫了。寫毛筆字,也是要一筆一畫寫。每一筆都有筆法,輕、重、用勁一絲不苟,練著練著,練到純熟,纔開始有自己的風格。即令有了自己的風格,還是要臨帖,還是一絲不苟。唱戲,要一句一字的唱。怎麼運氣,含氣、吐字、咬字、用勁等等,一個字一個字學、一句一句學,有無盡的細節,都練到純熟了,唱起來纔有功底。學一個技藝都是如此,人生智慧不也一樣嗎?我近來深深感悟到,聖人經典章句,一章章、一句句,就是智慧的套路,必須弄得滾瓜爛熟,然後應用起來,纔能一句句跳出來,纔能有用。必須弄得滾瓜爛熟,然後讓老師指點,纔能事半功倍,也纔能漸漸有智慧。這就是借古人的智慧,作為我們的基礎。但是,沒有細致的功夫是不行的。
    雖然聖人經典這麼多,我個人學佛、讀老子、學孔子,但還是覺得《四書》好,《論語》好。將來若是我有能力創辦個佛學院,我會用《四書》作為基礎必修。《四書》純熟了,再往上學道、學佛。
    多年來,遇見很多學生、年輕人對我說,雖然他們想讀《論語》,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讀。一章一章讀,看了解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孔子為什麼要那麼說。因此,讀著讀著讀不下去,就又放下了。
    的確,兩千多年來,學習《論語》隻有一本很好的工具書,就是朱熹的《四書集注》。朱熹花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做這個工作。《四書集注》在章句的集成、考據、解釋等方面,做得很好。但是,還缺了一本重要的工具書,就是“以經解經”的書。《論語》章句解釋,要用孔子自己的話來解釋(包括孔子的思想傳承,譬如《四書》、《易經》、《史記》關於孔子記錄等),這樣纔能把孔子的思想整個烘托出來。《論語印心》首先就是以這個為宗旨而寫的。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是一貫而協調的。儒、釋、道三家,其實是並行而不悖,同時互相發明的。因此《論語印心》第二個宗旨就是稍稍在適當之處,做一些與道、佛的互通、發明。
    我在企業裡工作數十年,深深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生活中、在企業裡、在管理上(政治)上的實際應用有非常多的優勢,一般人因為不熟,因此不會用,就像拳法套路不熟,當然無法技擊、對敵。熟了,非常好用。中國幾千年來的讀書人治理天下都是用這些智慧,怎麼說不能用呢?因此《論語印心疏鈔》的第三個宗旨,就是討論許多《論語》章句在實際生活的應用。
    因此,《論語印心》有三個重點:以經解經、儒釋道同類發揮、現代生活應用。
    《論語印心》的“疏”基本是以古文的形式表達,“鈔”是用白話發揮“疏”,並且強調《論語》智慧的應用。《論語印心》不作章句解釋,因為解釋章句的工具書太多了。了解章句是每個要學習《論語》的人的基本功。《論語印心》隻以前面說的三個宗旨,專注在經意上發揮。由於《鄉黨篇》是記錄孔子生活細節,在義理上的發揮較少,因此我多年來跟學生討論《論語》,都省略了這一篇,這《論語印心》也是如此。偶爾有幾章,自己沒有特別的體會,也就從缺,不為了寫幾句話而寫。
    千言萬語,還是得進入細節。就請大家試著進入《論語印心》一窺聖人堂奧,看看能不能給自己一個嶄新的世界,更進而有一個嶄新的生命,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生命!

    媒體評論
    黃序:溫潤如玉,謙健君子
    活潑是《論語印心》的特質。《論語》活潑?很多人必然心存質疑,但是尹先生不以句讀解經,而是以經解經加上他自己的生命體悟,開卷閱讀,如見活潑潑的孔老夫子親臨面前。一般闡釋《論語》者有爬梳古人文字,彙集各家所言而成;或純為個人體悟,與孔子原意多少有些差距。本書則是尹先生數十年的章句琢磨,加之職場的磨煉,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的體悟,因此讀來不會索然無味,反而對章句有豁然開朗的明白樂趣。讀者可作為研究《論語》參考,亦可作為尋求人生目標的生命之書展讀。
    雖然與尹先生同為毓老師的學生,但是到2012年年底纔有幸相識。2012上半年我向老天發出祈願,祈請找到一位儒家思書院一脈相承,同時具備佛道涵養的老師,會有此祈請的主要原因在於從這幾年的交流中,發現大多數的朋友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不但不深刻,甚至於有誤解或者似是而非之處,也因此明白了“惡惡紫之奪正朱”的真正含義,以前總覺得孔子太挑剔,現在纔確實了解假到亂真的可怕。

    黃序:溫潤如玉,謙健君子
    活潑是《論語印心》的特質。《論語》活潑?很多人必然心存質疑,但是尹先生不以句讀解經,而是以經解經加上他自己的生命體悟,開卷閱讀,如見活潑潑的孔老夫子親臨面前。一般闡釋《論語》者有爬梳古人文字,彙集各家所言而成;或純為個人體悟,與孔子原意多少有些差距。本書則是尹先生數十年的章句琢磨,加之職場的磨煉,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的體悟,因此讀來不會索然無味,反而對章句有豁然開朗的明白樂趣。讀者可作為研究《論語》參考,亦可作為尋求人生目標的生命之書展讀。
    雖然與尹先生同為毓老師的學生,但是到2012年年底纔有幸相識。2012上半年我向老天發出祈願,祈請找到一位儒家思書院一脈相承,同時具備佛道涵養的老師,會有此祈請的主要原因在於從這幾年的交流中,發現大多數的朋友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不但不深刻,甚至於有誤解或者似是而非之處,也因此明白了“惡惡紫之奪正朱”的真正含義,以前總覺得孔子太挑剔,現在纔確實了解假到亂真的可怕。
    至今想到與學長初次見面的情況,仍然不禁失笑,建維學長一見面劈頭就問:“你*近讀哪些書?”我也二話不說直接回答:“不讀。因為老師總說‘書讀多少就要做多少,做不到,還不如不讀’,我怕自己做不到,所以不讀!”用生命歷程走出經典含義是我今生的習慣,我是實說,但不知道當時建維學長的感受如何?或許在那剎那間他的腦海已經浮現“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的字句。彼時,他莞爾一笑,開始聊起他的感悟,當然*少不了《論語》的章句討論。
    雙方郵件往返是從自知之明的討論開始,而後是“悲智雙運”與空性,對於“悲智”的關繫,他寫道:“慈悲永遠要有相應的智慧跟著,否則,自己就會被卷進去、跳脫不出來。所謂‘悲智雙運’,不是對佛的形容詞,是人修行的方向和定位。有悲無智是爛慈悲,自己也卷進去。有智無悲非真智,自己也難真提升。”數次下來,真的了解到他就是一個就事論事,執有不執空,不因人廢言的“論語迷”。聖人之教就是他個人行為舉止的依據,這點不但符合師門‘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教誨,也展現他知行合一的人生態度。
    建維學長認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成長,而成長*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習,但是學習的重點完全不在章句,而是在態度、在邏輯、在價值觀。章句隻是個很有用的工具而已。這些都是學長為了引我入正道,尤其是在郵件中的教導。每次閱讀郵件,我都能讀到經過深思以後的獨立看法,同時在字裡行間還能夠感受到善意跟擔心,當然還有教訓。不過這些教訓都是苦口婆心,有時循循善誘,有時棒喝針砭。後來讀到這本書的“《論語》開宗明義,就是談學習。這是人之初就該有的態度,也是人到*後一天還應該保持的態度”,我纔真明白學習跟成長在他生命中的分量。
    2013年1月,我們對某件事情的處理方式有不同的看法,我故意問建維學長還記不記得老師如何解釋“人不知而不慍”這句話,他回答:“不記得了,老師如何說?”我寫道:“當初老師說的大意如下:就是經過前面兩個次第(‘學習思得’、‘有朋來’)進入到‘君子不慍’的第三層。從遠地來的朋友一定是志同道合的,因此不會聊瑣碎八卦,一定聊彼此的所悟所得,朋友聽不懂是自然的,如果你一說別人就懂,那就是你想得太淺,想得太少。所以別人聽不懂你說的是正常的,表示自己的思考有點深度,自然不會心中不悅,這就是‘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他再次回我:“我曾寫過一本以經解經的《論語印心》,目前放在那裡,等因緣成熟的時候再說。關於這*章,發給你作為參考。”看完後,我滿心羞愧地回他:“家有漫漫糧倉,卻跟個窮小子借糧。”還記得當時看到“時者,非春夏秋鼕,亦非晨昏定課,乃篤行之時也。是故,學忍者,怒時學;學細心者,煩躁不耐時學;學度量,難忍之時學。”
    出書的因緣在2013年9月具足,承蒙建維學長厚愛讓我校對他的書。在數月間屢屢前後翻閱印證,越讀越佩服學長對《論語》所下的功夫。毓老師生前《論語》讀過千遍以上,二十多年前在黌舍上課時,常常聽到老師訓勉我們書讀百遍自通、不要被古人的注解限制死了、要直接看經典以經解經的道理,以及現今還存在的古書都是治世之學,沒有空話,書必得會用,所謂做學問就是跑接力……學長完全領悟老師的教誨,所以他在書中寫下“孔門學問,乃至中國學問,無形而上之空理虛論,凡有所說,皆可行可證。師父所傳,必深習,方能證知,後得師父印證。須有所證,方可傳人,斯曾子所謂習之意”。
    看完《論語印心》,望塵莫及之心喟然而起,沒有數十年在章句間優遊琢磨的功力是無法寫出這些見解的,同時學長又謹遵以經解經的師訓來闡揚《論語》。以經解經的優點在不以今人的情境揣度古人之風貌,畢竟古今有數千年的差距,即使飽讀史籍欲返古代,重拾當時風情亦不可得,總還是揣測,唯有以孔子之言解釋孔子之語,纔能得其旨要。就以《論語》中的“無友不如己者”為例,連孔子的弟子子夏、子張對於“友”屬於動詞還是名詞就已經有所爭執,雙方各執其理,塵埃難定,何況後代子孫?建維學長直接舉出《子罕篇》中一章: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以及《衛靈公篇》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從這兩章可以清清楚楚地了解到“友”必須當動詞解釋,這纔是孔子的原意,這也就是以經解經的優點。
    《論語》是孔門學說的入門書籍,都是孔子教導弟子如何做好人世道理的方法,沒有一句虛言,都是實際可以操作的。儒學以孝順為基礎,然後纔開展出仁、智、勇、信、禮等德行的修煉。學長提出“孝者,夫子政治綱領、教育之本也。天下人皆孝,則上下和順、大同而治矣”的見解,來說明孝順的重要性。
    對於孝順,建維學長就用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心繫父母”,將孝順本意完全烘托出來。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心都揪在一塊了,是啊,就是心繫父母,哪有其他可言?一個人隻要心繫父母,自然會做讓父母高興引以為榮的事情,那些敗德害人的事情就不可能做。人不僅要有孝心,同時必須在行動中落實,因此學長寫下:“要讓自己從德性上、從靈性上提升,從而兼善天下,這纔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每個人的生命運勢各有安排,唯有勇氣纔能活出生命的光彩,但這個勇不是暴虎馮河的匹夫之勇,而是仁智圓滿的真勇。書中也舉出孔子提到三達德的時候,勇都在仁智之後,從這些即可明白‘仁智勇’三者有層次關繫,不是單蹦個兒獨自存在。
    話雖在理,要如何修呢?常言“仁者愛人”,但要如何愛,纔是仁者?以前聽老師說:“仁就是二人,心裡有別人纔能仁,我們說桃仁、杏仁,種子裡的那個小芽就是仁,萬物就從仁長出來。”學長則說:“不要連年征戰,能造福老百姓,就是仁!”因此仁者不憂於私。智者不惑,老師說孔子四十而不惑,是不惑於“欲”,學長進一步闡釋不惑為“不會因為情緒而左右一個人的判斷”,並且提出不惑的方法:“要掌握自己的情欲與情緒,要多在反省、觀照上下工夫。”至於如何修智,書中寫道:“何以修智?讀經看教,學、問、思、辨、行,如《中庸》所說。然讀經之智,屬‘經智’,尚需行道以修‘權智’。‘權智’力行中思、辨乃得。”
    勇氣是以負責擔當來呈現,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追求與實踐。仁是天生所有,隻是被習氣所蔽,回歸本性就好;智需要靠學習古聖先賢的經典來養;勇則要因時而動,從實踐中來獲取。仁智從心中而來,勇則從行動中得到。學長不是死守經教不放,而是知經用權。當然他還不是聖賢,無法完全做到聖賢之言,但是,他在實事中實踐守經用權的原則,因此也就自然寫下“有了灰階,纔知道如何‘篤行’。”以及“人,一定要有立場。做事,一定要選邊。這就是智慧的開始”的句子。
    學長的言行一致是我打從心底佩服的,有次學生問了一個問題,他不假思索地說“這個我不懂”,聽到這句話,心裡頭就浮現“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句子,書中的“不可解,不可解”以及“這一點,我需要取得大家的原諒。因為我也隻是理論派而已”,即可見其真性情。有次他說得過了一些,自己先說“有傷德行”,但是還是為了學生說了,那時候腦海還真浮現孔子說的:“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的畫面。在書裡,也特別為了對孔子有所批判唯恐年輕學子不辨黑白,因此寫下:“年輕人若是看輕了孔子,也像我這麼批判,就學不到太多東西。這是我的難處,也是我必須鄭重地說明、強調的事情。聖人不是不能批判,要等都學得差不多了,再談切磋琢磨,否則自誤誤人。在此剖心,祈求天宥!”
    然而對於認定的事情,他卻是勇往直前,至死不悔,例如對師父重要性的強調,不但上課時耳提面命,在書中也屢屢提及,僅舉一二為例:“人生首要大事,在得師”、“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父也”、“一個人好學,又有師父,前途不可限量”、“設有一絲進益,皆師父之教也。師父之恩,昊天罔極!”除了師父,另外一個再三強調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天命。”可是天命是什麼呢?孔子到五十纔知天命,平庸如我者豈非要到七八十纔能窺探一二?學長從孔子的言說及其一生行跡琢磨出天命的定義為:“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所謂聖凡的差別,就在是否能知天命、實天命,力行而不輟了。在還沒找到天命的時候就努力學習,學習是為了找到自己的天命,也是為了找到天命後,履行天命的準備。天命的探討請看【2.4】以及【9.1】的疏鈔。或許有人會覺得建維學長是否完全臣服於命說,不是的,他認為天命的目的從個人而言是讓自己進步,從大體來說是讓世界朝向善的方面前進。因此有“然命雖由天生,卻由我使”之言。
    學長一介平民,雖無經國濟世之責但秉承讀書人要有經國濟世之志的師門教訓,在書中提出“誠信復禮”作為整治現今社會浮誇紊亂的藥方。禮,簡單地說就是規矩,讓人的行為處事有所遵循,借由規章禮節將人內心深處的優雅帶出來。例如“揖讓而升,下而飲”,這是多麼美的畫面啊。他也指出禮勝於法的地方:“禮,可以正面地造就框框裡的和諧,法律不行。禮,可以引導人心悠遊自在、優雅自得。”當今的社會以我為出發點,私心自重,自然仁心難現,此時建立誠信*重要,可是如何做到呢?就從言可復開始,社會上不管政府、企業、個人都說話算話,說到做到,沒有彼此懷疑,社會自然就和諧。但建維學長緊守不在位不謀政,對於現今社會崇力不崇德的現像,也僅僅提出“‘力’為劣幣,‘德’與‘宜’纔是良幣。劣幣驅逐良幣,*後就不隻是出問題”的警句,僅僅呈現冰山一角,希冀讀者自省,盼用文字喚醒國人,繼而恢復我華夏泱泱尊榮。

    在線試讀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疏】
    子曰:“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又曰:“己欲立,而立人。”再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可知所謂“立”者,立於道,能知道而起行也。
    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可知,“不惑”者,不因情欲而亂其理、亂其心、亂其行也。
    夫子五十之前自修、教學,原無意仕途,觀“子奚不為政”可知。五十知天命而後,乃出而為官用事,繼而周遊列國十四年。夫子生命,五十而始;夫子生命精華,五十以後也;故“知天命”者,知人生之意義與目的也。
    “耳順”者,聽音知止。無論人聲、天籟,皆有所以,一聞便知,是為耳順。
    【鈔】
    任何看得起自己的人都應該志向遠大。年輕的時候,不容易有明確的目標,就應該先以學習、進步為重要的目標,這也就是孔子少年時候的志向。
    學習,若是能根據一個統一的價值觀來學習,建立起整個體繫了,再學其他繫統就容易了。否則,支離破碎,難有體繫,也就難有“所立”。孔子三十而立,他到三十歲,所學就有了繫統了,也知道他那輩子該做什麼事情。
    孔子是到了四十歲纔有不被情欲左右的自制力,能公平地就事論事。有不少人聰明、也有智慧,甚至也有能力,但是不能掌握自己的情欲,因此仍然會經常做錯事情。智慧、能力雖然重要,一個人的性格與紀律,更是他成就功業重要的條件。要掌握自己的情欲與情緒,要多在反省、觀照上下功夫。
    “天命”這兩個字,孔子從來隻有感嘆,沒有講清楚過。但是從孔子一生的行跡,從他的感嘆,我認為“天命”可以看成是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
    我認為,每個人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應該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事。不能違逆社會,但是也不能全盤地接受社會教育而不審查。生命的意義絕不會是隻為了個人的生存與富貴。隻是為了個人的生存,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如果能生存了,就為了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疏】
    子曰:“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又曰:“己欲立,而立人。”再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可知所謂“立”者,立於道,能知道而起行也。
    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可知,“不惑”者,不因情欲而亂其理、亂其心、亂其行也。
    夫子五十之前自修、教學,原無意仕途,觀“子奚不為政”可知。五十知天命而後,乃出而為官用事,繼而周遊列國十四年。夫子生命,五十而始;夫子生命精華,五十以後也;故“知天命”者,知人生之意義與目的也。
    “耳順”者,聽音知止。無論人聲、天籟,皆有所以,一聞便知,是為耳順。
    【鈔】
    任何看得起自己的人都應該志向遠大。年輕的時候,不容易有明確的目標,就應該先以學習、進步為重要的目標,這也就是孔子少年時候的志向。
    學習,若是能根據一個統一的價值觀來學習,建立起整個體繫了,再學其他繫統就容易了。否則,支離破碎,難有體繫,也就難有“所立”。孔子三十而立,他到三十歲,所學就有了繫統了,也知道他那輩子該做什麼事情。
    孔子是到了四十歲纔有不被情欲左右的自制力,能公平地就事論事。有不少人聰明、也有智慧,甚至也有能力,但是不能掌握自己的情欲,因此仍然會經常做錯事情。智慧、能力雖然重要,一個人的性格與紀律,更是他成就功業重要的條件。要掌握自己的情欲與情緒,要多在反省、觀照上下功夫。
    “天命”這兩個字,孔子從來隻有感嘆,沒有講清楚過。但是從孔子一生的行跡,從他的感嘆,我認為“天命”可以看成是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
    我認為,每個人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應該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事。不能違逆社會,但是也不能全盤地接受社會教育而不審查。生命的意義絕不會是隻為了個人的生存與富貴。隻是為了個人的生存,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如果能生存了,就為了
    為政第二 025
    更多的榮耀與富貴奮鬥,也是浪費生命,因為“廣廈千間,隻宿一床;金銀滿堂,黃土一抔”。爭得了個人富貴,卻賠上了生命,十分不智。“天命”就是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在未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之前,所有的生命,隻是為這個答案做準備。找到了這個答案以後,所有的生命就是在實踐這個天命。因此,每個人的生命就是在尋找、發現、實踐、完滿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每個人生命的意義大致差不多,但是每個人實踐其意義的方式都不一樣。一旦知天命、行天命、圓天命了,個人境界會層層進升,“耳順”與“從心所欲不逾矩”不會是難事,還會有各式各樣其他的體會與境界。
    2.
    【2.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疏】
    有善心,無善行,雖有還無。有善心,動之以行為,行為不當,不可謂真善。有孝心,有孝行,方可謂孝。孝行不當,亦非真孝。禮也者,行為準則也,惜乎喪之今日。
    【鈔】
    有心的人多,能有行動的少。有行動的也有,能有效的少。孝順,是心意,也是行動。要行動恰當,纔完善、完美。否則,粗魯的言行,不恰當的對待,甚至不合宜的禮儀,雖心裡想孝順,可能適得其反。像葬禮,事關死後靈魂的對待。我們可能不相信死後的靈魂等等,但生命不因為我們的不相信而改變,父母的靈魂可能因為我們的不相信而不安。依據聖人所制作的禮儀,比我們一廂情願的做法會恰當很多。
    3.
    【4.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疏】
    故“禮寧儉,喪寧戚。”
    天下事,簡約則易從、易行,較能有功。“易”之三義,簡易乃用“易”之理,行天下之理。
    【鈔】
    保守一點,不容易失敗。但是,這就是千百年來,許多人對儒家的誤會。認為儒家注重德行、要人少說話、要人謙虛等,都是保守心態,都是往後退的。這是天大的錯誤。保不保守?不保守。對干部訓話,講在敵後作戰,要深入後方,讓國民黨軍隊跟著跑。等到時機有利,纔迎頭痛擊。什麼纔是有利的時機?隻有五成把握,當然不打。有八成把握,還是說別打,起碼要有九成的把握以後再打。難道是保守的人嗎?說過:“戰略上要藐視敵人,但是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孔子也說一樣。對人生、對生命、對世界,有個遠大的目標,大到一般人不敢想。但是在行動上,孔子扎扎實實、步步為營。
    儒家不是保守,是戰術上謹慎。儒家非常恢宏大度,是戰略上遠大。
    4.
    【6.12】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疏】
    此為邏輯與智慧、價值觀之異。冉有以功利著眼、以邏輯斷事,度其不成則不為。以價值觀、以智慧論事,雖難,仍義無反顧。
    【鈔】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一章。年輕的時候,我讀這一章也沒什麼感覺。現在常常引用這一章來表達能力跟智慧的基本差異。
    能力,經常表現在邏輯清楚、算計精明;智慧,則經常表現在有價值觀、做對的事情。能力,是知道怎樣把事情做好;智慧,則是知道去做對的事情。冉求很有能力,尤其有理財的能力。他對老師說,他不是不喜歡老師講的道理,隻是做不到。問題是,冉求想想做不到,就不做了。孔子整個考慮事情的方式就不一樣。他認為對的事情,就是做不到,也要努力去做。譬如說,孝順父母,是無法跟父母講:“我能力不行,隻好讓你們由政府去養、去管了。”自己再怎麼差,奉養父母是責無旁貸的。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幾個月,全中國突然之間變得非常可愛。大家每天晚上回家,總看看電視,看到一些感人事跡,會流眼淚,自己能捐一點,就盡量捐一點。為什麼當時整個氛圍不一樣?因為“不拋棄、不放棄”。這“不拋棄、不放棄”完全不是以邏輯考量。地震七天以後還挖?按照統計、分析等,人幾乎是沒有存活的可能,為什麼還做這件勞民傷財的事?因為生命的珍貴,因為是自己的同胞,因為是自己的親人,因為人饑己饑、人溺己溺,因為這是該做的事情。“不拋棄、不放棄”是個價值觀,是做對的事情,是“智慧”的決定。怎麼有效地挖掘、怎樣有效地安置受傷人員、怎樣有效地使用捐款等,就是能力的屬性。
    是價值觀讓人有價值。能力像錢一樣,隻是工具,不是目的。人要學習智慧,就是要建立起價值觀。社會要和諧,就要建立起統一的價值觀。一個有智慧的政府,能夠在全國有效地建立起統一而和諧的價值觀。
    前面我個人解釋“三思而行”、“再,斯可矣”就是以這個角度:先用智慧考慮這事情對不對、該不該做,然後再考慮怎麼做。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