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細講論語(傳統文化學者鐘茂森博士結合多家注解、282小時詳細講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265-384
    【優惠價】
    166-240
    【作者】 鐘茂森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544805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5448057
    作者:鐘茂森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6月 

        
        
    "

    編輯推薦

    282小時細講,深入淺出,解法如如,為諸君開卷
    “論語”成書以來非常詳盡的逐句細講
    一部讓您真正能讀懂得受用的《論語》

     
    內容簡介

    《論語》一書,乃孔夫子與弟子講學之語錄,著筆始於春秋末期,編輯成書在戰國初期。輯錄者有孔子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也是研究孔子學說重要的文獻。細講《論語》是鐘茂森博士研習儒釋道三家經典的又一心得報告。本次細講,前後歷時三年,累計二百八十二小時,博士“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把歷代古聖先賢對《論語》的記述、開解,撮取精要呈獻給今人,把自己的心得、感悟報告給大家。
    在本次講席中,訓詁方面的參考,主要依朱熹的《論語集注》,義理闡發方面,主要依李炳南老先生的《論語講要》、蕅益大師的《論語點睛》以及江謙先生的《補注》。在沒有說得很詳盡之處,也兼采眾家之長。宋代大儒程子曰:“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隻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又曰:“學者須將論語中諸弟子問處便作自己問,聖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意在強調讀書重在變化氣質,虛心涵泳,內化成自己的人格,纔有讀《論語》的真實受用。
    《細講論語》整理成書共計十冊,本書為第一冊《學而·為政篇》。

    作者簡介
    鐘茂森博士,1973年生於中國廣州,1995年畢業於中國廣州中山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2歲);1995年至1999年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學讀書期間,先後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金融博士學位(時年26歲)。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及肯薩斯州州立大學商學院任教四年,獲美國特批的“傑出教授與科研人纔”綠卡。2003年遷居澳大利亞,任昆士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後來獲得終身教職。
    鐘茂森博士多次應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會議上做主題演講。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布裡斯本、法國巴黎、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的關於教育與和平的會議上,以及世界各地著名大學(如中國的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央黨校、哈爾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成功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新南威爾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等等)作主題演講報告,金融危機後更是呼吁在商界推行中華倫理道德。

    鐘茂森博士,1973年生於中國廣州,1995年畢業於中國廣州中山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2歲);1995年至1999年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學讀書期間,先後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金融博士學位(時年26歲)。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及肯薩斯州州立大學商學院任教四年,獲美國特批的“傑出教授與科研人纔”綠卡。2003年遷居澳大利亞,任昆士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後來獲得終身教職。
    鐘茂森博士多次應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會議上做主題演講。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布裡斯本、法國巴黎、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的關於教育與和平的會議上,以及世界各地著名大學(如中國的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央黨校、哈爾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成功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新南威爾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等等)作主題演講報告,金融危機後更是呼吁在商界推行中華倫理道德。
    鐘茂森博士的演講融彙東西方倫理道德、哲學、心理學、醫學、太空物理學與金融學等學科,2006年6月,鐘博士在山西大同做了題為《八榮八恥——明道德知榮辱》的報告;2009年9月應北京友成文化論壇的邀請,發表了《金融危機的省思和出路——大變局下找尋中國精神》演講;2009年10月參加中國上海“首屆商亦載道”精神啟示論壇會議,發表了《中華商業倫理世紀重建之路——道義拯救商業危機》主題演講,廣受好評。另外還有《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應有的美德——孝與戒淫》、《和諧之道,以孝貫通》、《百善孝為先》、《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為什麼要學習因果教育》、《華嚴科學宇宙觀》、《大乘佛法的現代科學觀》、《二十一世紀所需的道風》、《金融危機裡的省思與出路》、《道義拯救危機——中華倫理世紀重建之路》等百餘場主題演講,介紹和推動中華傳統聖賢教育,受到熱烈歡迎。

    目錄
    前言
    本經概要
    微言大義 修齊治平
    孔子行誼 先師垂範
    名題由來 各見仁智
    記錄編纂 戰國成書
    最終版本 鄭玄編定
    注解數家 兼采眾長
    修學之法 深思力行
    學而第一
    書之首篇 入道之門
    第一章
    學而時習 不亦說乎
    有朋遠來 志同道合

    前言
    本經概要
    微言大義 修齊治平
    孔子行誼 先師垂範
    名題由來 各見仁智
    記錄編纂 戰國成書
    最終版本 鄭玄編定
    注解數家 兼采眾長
    修學之法 深思力行
    學而第一
    書之首篇 入道之門
    第一章
    學而時習 不亦說乎
    有朋遠來 志同道合
    不知不慍 是謂君子
    第二章
    孝悌和順 不好犯上
    君子務本 本立道生
    彰顯性德 孝悌為本
    第三章
    巧言令色 與仁相悖
    從仁入手 而見性德
    存心為仁 誠中形外
    第四章
    聖賢之道 改過而已
    孝悌忠信 中國精神
    忠信傳習 成就聖賢
    第五章
    治國方略 古有五事
    五事相因 各有次第
    第六章
    提綱挈領 聖賢根基
    七事具備 方名弟子
    養蒙學問 求其放心
    文王既沒 文仍在茲
    第七章
    五倫之義 學問之本
    聖人之學 在明人倫
    躬行實踐 聖賢實學
    第八章
    莊重威儀 學則有固
    人道忠信 交友輔仁
    過則能改 善莫大焉
    立志賢聖 名為自重
    格物克己 慎獨威儀
    直心正念 真如忠信
    自重改過 親師取友
    第九章
    孝悌之至 通於神明
    喪禮慎終 祭誠追遠
    自行化他 涵養厚德
    復其本性 孝為良方
    慎終追遠 孝道圓滿
    第十章
    無爭不求 夫子五德
    心存仁愛 感來敬信
    自性性德 誠中形外
    富強禮樂 合則雙美
    五德本有 唯其內求
    第十一章
    為孝之道 不違父志
    勸諫細行 不違不怨
    孝悌大者 繼志述事
    第十二章
    天理人儀 以和為貴
    克念作聖 心不逾矩
    禮而有節 和諧之道
    嚴謹守禮 證悟本性
    第十三章
    信合德義 方可復守
    恭行合禮 遠離恥辱
    仁義有禮 可敬可法
    第十四章
    志向高遠 無求安飽
    有修有證 力行近仁
    四事具備 孔顏家風
    扎根為學 精進不懈
    第十五章
    貧富兩忘 樂學志道
    切磋琢磨 精益求精
    舉一反三悟性現前
    學無止境 策進求道
    道也無涯 學也無涯
    第十六章
    小人貴人 君子責已
    知人知己 自利利人
    重義輕利 善感福應
    學之次第 信解行證
    為政第二
    第一章
    為政以德 天下歸仰
    正己修德 民信而敬
    上下向德 安定和諧
    第二章
    詩之三百 思在無邪
    凡詩之言 導歸誠正
    正念守敬 落實無邪
    真妄不二 依妄修真
    第三章
    禮法並用 標本兼治
    禮義廉恥 國之四維
    倡德循禮 以正民心
    政刑為輔 禮德為本
    第四章
    十五志學 一生不輟
    三十而立 學業有根
    四十不惑 行權方便
    五十知天 承載使命
    六十耳順 返聞自性
    七十從心 不勉而中
    覺悟本心 由學而至
    蕅益深解 聖賢次第
    孔子耳順 觀音圓通
    從心所欲 安定自在
    聖人示現我輩可行
    第五章
    孟懿問孝 子曰無違
    樊遲問孝 夫子詳陳
    事親始終 至孝盡禮
    克己復禮 孝親無違
    第六章
    武伯問孝 子曰憂疾
    謹身守德 不行不義
    成就聖德 圓滿孝道
    第七章
    子遊問孝 子曰敬養
    敬愛備至 養親心志
    子孝以禮 父慈有節
    孝親養志 真正有敬
    第八章
    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
    婉容悅色 是名為孝
    奉親事師 重在用心
    諸子問孝 隨類而解
    孝道根源 在於心地
    第九章
    顏回聽教 順受無礙
    不違如愚 深潛純粹
    君子慎獨 獨嘆顏回
    第十章
    識人三法 視觀與察
    視為當下 表面作為
    觀為過去 為人做事
    察為心意 所安之向
    識人之要 見其存心
    自省內察 念念改過
    修德有功 性德方顯
    蒲益點睛 開顯聖意
    第十一章
    溫習實踐 常有新得
    力行真干 學有新得
    學貴力行 志作人師
    溫故知新 不離心性
    溫故明心 知新為用
    第十二章
    性德圓滿 纔藝無窮
    雪公行誼 大用無方
    君子之儒 不以器限
    真實學問 從德而生
    下學上達 大用不周
    第十三章
    行於未言 心悅誠服
    聖人之教 契理契機
    行必先人 言必後人
    第十四章
    君子為公 小人為私
    君子忠信 小人諂諛
    君子覺悟 小人迷惑
    君子小人 存心不同
    生法無緣 三種慈悲
    第十五章
    學而不思 不明義理
    思而不學 枉費思慮
    記問不習 危而不安
    學而兼思 聞慧雙修
    聖人示現 學而知之
    第十六章
    治學善道 一門深入
    異端邪法 與道相悖
    圓人說法 無法不圓
    第十七章
    為學之智 誠意不欺
    回歸自性 得到真知
    無所不知 方名為知
    認識自性 轉凡成聖
    第十八章
    為官從政 謹言慎行
    精思熟慮 寡尤寡悔
    仁義忠信 祿在其中
    謀道憂道 天爵天祿
    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第十九章
    得民心者 自得天下
    提撥賢人 容忍小人
    敬服正直 自然情理
    格物誠意 直枉自明
    覺悟放下 正直圓滿
    第二十章
    仁孝世範 潛移默化
    格致誠正 明德親民
    一人修德 天下太平
    第二十一章
    居家孝友 為政之本
    孝悌之德 為政之本
    第二十二章
    人而有信 成就聖學
    六信內求 探尋自心
    純善真信 內外和諧
    第二十三章
    增減枝末 不變根本
    禮之根本 五倫十義
    禮之大體 三綱五常
    禮義常道 因往推來
    聖人心法 如鏡照物
    禮之本體 為仁之道
    第二十四章
    違禮祭祀 諂而無福
    見義不為 重利無勇

    在線試讀
    “逆極而順”,逆到極處,就是完全不向外攀緣了,完全回歸自性,就是極點,到了極點,順了,順什麼?順不動之性,自性本不動搖,這個時候就稱為耳順。耳順在《楞嚴經》裡講是“聞所聞盡”,聞是能聞,能聞的是耳根,所聞的是聲音。能聞的耳跟所聞的聲都沒了,都放下了,這是盡了,也就是說,他脫離了物質世界的束縛。耳根是物質,聲音也是物質,六根接觸外面的六塵,六塵都是物質,他脫離了這些束縛。這裡專用耳來講,所以叫耳門圓照三昧,他得到正定法門。
    為了給大家詳細地說明這個境界的高下,我們將《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的一段最重要的經文提取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報告。我們對照孔子和觀世音菩薩的境界,就更能明了。孔子是聖人,觀世音菩薩也是聖人,兩位聖人都做心得報告,這很有意思。
    我們來看《楞嚴經》的這段經文。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人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這段經文,是觀世音菩薩為我們報告他的成聖的過程,正如孔子給我們做的報告一樣。
    經文一開頭,“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法會上,輪到他來報告,他從座位上起來,表示尊敬,先向釋迦牟尼佛頂禮,禮佛足。足是腳,是人最低的地方,他用頭頂去禮佛足,頭是最高的,去禮最低的腳,這是表示極其謙卑恭敬。要知道,學聖學賢,得大法,必須要有謙卑恭敬的心,纔能人道。觀世音菩薩給我們表演出來,他向佛報告,“白佛言”,說“世尊”,世尊是稱釋迦牟尼佛,三界世間最尊貴的,為什麼?因為他能斷盡世間一切煩惱,所以稱他世尊。
    觀世音菩薩報告說,“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回憶過去無數恆河沙劫這麼長的時間,《楞嚴經》是大乘經,這個劫是大劫,一個大劫,我們算過,大概是十二點七億年,無數恆河沙劫,一條恆河有多少沙?不計其數,還要無數條恆河的沙,想想這個數量,還要這個數量的劫數,更是不可思議的時間,太漫長、太久遠的過去。菩薩回憶當時有一位佛,出現於世,叫觀世音佛,跟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一樣的,所以觀世音菩薩一定是他的真傳弟子。
    孔子在《論語》裡,給我們回憶的是他一生七十年,從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學,到七十歲從心所欲不逾矩,隻有七十年時間,得到這樣的境界,很不簡單,再往上,那需要壽命。觀世音菩薩,他修了無量劫,當然這個境界要遠高於孔子,所以修行要有壽命。我們這個世間苦,其中一個苦就是壽命短,人生七十古來稀,想要修學,後頭沒有時間了,半途而廢。所以佛勸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是無量壽命,這個壽命不止無數恆河沙劫,我們決定成就,好處在這。

    “逆極而順”,逆到極處,就是完全不向外攀緣了,完全回歸自性,就是極點,到了極點,順了,順什麼?順不動之性,自性本不動搖,這個時候就稱為耳順。耳順在《楞嚴經》裡講是“聞所聞盡”,聞是能聞,能聞的是耳根,所聞的是聲音。能聞的耳跟所聞的聲都沒了,都放下了,這是盡了,也就是說,他脫離了物質世界的束縛。耳根是物質,聲音也是物質,六根接觸外面的六塵,六塵都是物質,他脫離了這些束縛。這裡專用耳來講,所以叫耳門圓照三昧,他得到正定法門。
    為了給大家詳細地說明這個境界的高下,我們將《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的一段最重要的經文提取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報告。我們對照孔子和觀世音菩薩的境界,就更能明了。孔子是聖人,觀世音菩薩也是聖人,兩位聖人都做心得報告,這很有意思。
    我們來看《楞嚴經》的這段經文。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人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這段經文,是觀世音菩薩為我們報告他的成聖的過程,正如孔子給我們做的報告一樣。
    經文一開頭,“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法會上,輪到他來報告,他從座位上起來,表示尊敬,先向釋迦牟尼佛頂禮,禮佛足。足是腳,是人最低的地方,他用頭頂去禮佛足,頭是最高的,去禮最低的腳,這是表示極其謙卑恭敬。要知道,學聖學賢,得大法,必須要有謙卑恭敬的心,纔能人道。觀世音菩薩給我們表演出來,他向佛報告,“白佛言”,說“世尊”,世尊是稱釋迦牟尼佛,三界世間最尊貴的,為什麼?因為他能斷盡世間一切煩惱,所以稱他世尊。
    觀世音菩薩報告說,“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回憶過去無數恆河沙劫這麼長的時間,《楞嚴經》是大乘經,這個劫是大劫,一個大劫,我們算過,大概是十二點七億年,無數恆河沙劫,一條恆河有多少沙?不計其數,還要無數條恆河的沙,想想這個數量,還要這個數量的劫數,更是不可思議的時間,太漫長、太久遠的過去。菩薩回憶當時有一位佛,出現於世,叫觀世音佛,跟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一樣的,所以觀世音菩薩一定是他的真傳弟子。
    孔子在《論語》裡,給我們回憶的是他一生七十年,從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學,到七十歲從心所欲不逾矩,隻有七十年時間,得到這樣的境界,很不簡單,再往上,那需要壽命。觀世音菩薩,他修了無量劫,當然這個境界要遠高於孔子,所以修行要有壽命。我們這個世間苦,其中一個苦就是壽命短,人生七十古來稀,想要修學,後頭沒有時間了,半途而廢。所以佛勸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是無量壽命,這個壽命不止無數恆河沙劫,我們決定成就,好處在這。
    觀世音菩薩報告說,過去跟觀世音古佛學習的時候,“我於彼佛發菩提心”,我在佛的處所,向佛學法,發起了菩提心。菩提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覺悟。發菩提心,就是他立志了,立志什麼?立志覺悟,正如孔子十五歲有志於學一樣。學者覺也,孔子十五歲就發要覺悟的心,觀世音菩薩當時也發菩提心,證明這是修道最重要的一步,我們要邁出這一步,後面纔有成就。P174-17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