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傅佩榮談人生:國學與人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中國傅佩榮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2664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軟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726641
    作者:[中國]傅佩榮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2016年中國好書 推薦理由


    本書是學者傅佩榮的國學研究隨筆集。作者把人生問題置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視野中來考察,通過追溯先秦諸子的思想發端,回歸和闡明了中國文化源頭的許多重要觀念,重點闡述了儒道二家的核心思想,並挖掘和論述了其現代價值。視野開闊,思想睿智,邏輯嚴謹,盡顯國學魅力。


     


    國學有益於人生,並不在於讓人見多識廣,而在於使人明白古人智慧的多彩多姿與全面涵蓋,進而學習一套完整而卓越的價值觀,可用以立身處世、安頓心靈,並且能夠在短暫的一生中以有限的力量去完成個人的使命。


    書中的內容是作者個人基於文化理念的關懷,認為國人應有的國學常識,其主軸在於儒家與道家。傅佩榮教授在書中所要表達的正是以儒家為主軸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直接訴諸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並且符合我們現代人對理性解說的要求,同時保持開放心態,可以欣賞道家與佛教,以及所有出自真誠心意所建構而成的哲學與宗教。這種人生觀充滿自信但不排除異己,志向高遠但不忽略修行,與人為善但不隨俗從眾,自強不息且能厚德載物。

     
    內容簡介

    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歷代祖先留下的寶貴資產,其中包括無數的器物、各類的制度與豐富的理念。而歷久彌新、塑造民族心靈的是理念。今日談國學,顯然側重於對理念的繼承與發展。不過,若想重振傳統理念的生機與活力,國學首先要面對三大挑戰:,如何跨越兩千多年帝王專制對儒家思想的鉗制與扭曲?第二,如何化解宋朝以來儒家學者對佛教和道家的誤解與批判?第三,如何回應西方文化對理性思辨的要求?


    若要探討國學對人生有何啟發,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作者撰寫本書的心意,是希望跨越兩千多年帝王專制政體對傳統理念的扭曲與壓制,回歸先秦時期的儒家與道家。克服三大挑戰,回歸國學原典。由學習而理解,在實踐中品味,知之好之樂之,再創文化新機。儒家提供處世原理,道家示範自處之道。修己安人,順人而不失己,善美合一,安頓身心。因此,本書毫無保留地推崇儒家與道家,而對其他學派盡量做到同情之理解,並客觀地對各家各派有所評論。

    作者簡介

    傅佩榮,當代著名哲學家。1950年生,祖籍上海,臺灣大學哲學繫教授。歷任臺灣大學哲學繫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早年師從哲學大家方東美先生,後於耶魯大學深造,受教於餘英時先生,繼而執教歐洲。


    曾在央視“百家講壇”講授《孟子的智慧》;鳳凰衛視主講《國學的天空》;山東衛視“新杏壇”任首席主講人。曾被臺灣地區《民生報》評選為大學熱門教授;臺灣地區文藝獎得主。近年來在“得到APP”開設《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在“喜馬拉雅APP”開設《道德經》《易經》《莊子》等精講課程。傅教授態度真誠,語言幽默,說理清晰,能使聽者不倦、相悅以解,從而將國學講得生動又貼近人心,為當代人提供了閱讀國學原典的簡易方法。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學養,以哲學建構和邏輯分析的眼光,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點上詮釋中國傳統經典的現代意義,搭建起東西方思想的橋梁,視野遼闊深遠,堪稱中西文化之擺渡者,在當今學術界享有盛名。


    傅教授潛心研究傳統經典五十年,撇開成見和定論,多有建樹。目前已出版《哲學與人生》《國學的天空》《易經入門》《國學與人生》《四大聖哲》,傅佩榮解讀經典繫列、傅佩榮詳說經典繫列等圖書逾百種。

    目錄
    目 錄

    序承先啟後的智慧
    引論文化·國學·人生
    01《易經》乃群經之首,學會可以終身受用
    02《易經》的像數:養成達觀心態看待自身處境
    03《易經》的義理:觀天道以立人道
    04 洪範 ·九疇:統治者或管理者的大法則
    05《尚書》:了解國家興亡的道理
    06《詩經》使人溫柔敦厚
    07《詩經》中有人類恆久的情感
    08 禮儀之本在於真誠的心意
    09 大同與小康:政治家該有的社會關懷與理想
    10 樂教:感通人心,人文化成

    目  錄


     


    序承先啟後的智慧   


    引論文化·國學·人生


    01《易經》乃群經之首,學會可以終身受用      


    02《易經》的像數:養成達觀心態看待自身處境      


    03《易經》的義理:觀天道以立人道  


    04 洪範 ·九疇:統治者或管理者的大法則  


    05《尚書》:了解國家興亡的道理 


    06《詩經》使人溫柔敦厚      


    07《詩經》中有人類恆久的情感      


    08 禮儀之本在於真誠的心意 


    09 大同與小康:政治家該有的社會關懷與理想 


    10 樂教:感通人心,人文化成    


    11《山海經》:中華文明的“在起初” 


    12 天人之際:現代人該如何面對“天”?


    13 孔子(一):人人皆可超凡入聖      


    14 孔子(二):成功沒有捷徑      


    15 孔子(三):修養是快樂的保證與保障  


    16 孔子(四):擁有兼顧身心靈的宗教情操纔是完整的人生  


    17 孟子(一):人生需要修養      


    18 孟子(二):人生關鍵在於擇善固執和止於至善  


    19 孟子(三):善心與法度配合,纔談得上“仁政”


    20 孟子(四):快樂的秘訣  


    21《大學》:修身乃人生之本 


    22《中庸》: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3 老子(一):天下大亂的處方  


    24 老子(二):成為你自己的聖人      


    25 老子(三):道法自然,使人因悟道而無所執著  


    26 老子(四):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      


    27 莊子(一):修行要兼顧身心  


    28 莊子(二):有用與無用之間  


    29 莊子(三):看清“死亡”這回事


    30 莊子(四):天人合一與悟道契機  


    31 墨子:全面而平等地愛護眾人 


    32 荀子(一):人性向善或人性本惡  


    33 荀子(二):“二千年之學,荀學也”


    34 韓非的法家:的盲點在於遷就現實的君主    


    35 三綱五常:並非儒家思想 


    36 道教:依托於古代的民間信仰 


    37 佛教:不再輪回的涅槃境界    


    38 中國佛學的特色 


    39 朱熹塑造的儒家,纔是近代“反孔批孔”的對像     


    40 王陽明的修行心得    


    41 結論:國學面對三大挑戰        

    前言
    序承先啟後的智慧

    從1999年《論語解讀》出版之後,我就一直在介紹及推廣國學。“國學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難免見仁見智,我隻能依個人經驗說明我對發揚國學的看法。

    國學的三個“不必”
    首先,不必開書單。許多前輩學者都列出“國學書目”,這些書目洋洋灑灑,頗為壯觀,但時序已入二十一世紀,除了大學本科的學生或專門研究的學者,一般人對此隻能望洋興嘆。我們念書有一個目的,就是明白書中道理,看它能“具體”告訴我們什麼人生啟示。我也曾多次應邀列出國學書目,我的回答不外乎“四書三玄”。我認為國學中“”的,是塑造中國人“理念”的七本書,那就是:儒家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家的《老子》《莊子》;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我對這七本書都作了詳細研究,將其譯成通順的白話文,並且闡釋其中的哲理。換言之,我不是在開書單,而是在做橋梁,使讀

    序承先啟後的智慧


     


    從1999年《論語解讀》出版之後,我就一直在介紹及推廣國學。“國學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難免見仁見智,我隻能依個人經驗說明我對發揚國學的看法。


     


    國學的三個“不必”


    首先,不必開書單。許多前輩學者都列出“國學書目”,這些書目洋洋灑灑,頗為壯觀,但時序已入二十一世紀,除了大學本科的學生或專門研究的學者,一般人對此隻能望洋興嘆。我們念書有一個目的,就是明白書中道理,看它能“具體”告訴我們什麼人生啟示。我也曾多次應邀列出國學書目,我的回答不外乎“四書三玄”。我認為國學中“”的,是塑造中國人“理念”的七本書,那就是:儒家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家的《老子》《莊子》;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我對這七本書都作了詳細研究,將其譯成通順的白話文,並且闡釋其中的哲理。換言之,我不是在開書單,而是在做橋梁,使讀


    者可以明白國學的理念。


    其次,不必唱高調。我不是文化沙文主義者,不會宣稱國學是“世間偉大的學問”,不會幻想中國文化是“世界的境界”。在我看來,國學必須落實在生活中,改善及提升我們的生命素質。譬如,談到儒家,要強調“真誠”二字,由此引發主動行善的力量,由修養個人推及造福社會,並確保內心的悅樂之情。


    談到道家,則凸顯“真實”二字,在肯定萬物平等而值得欣賞時,也不忘修煉身心以抵達“外化而內不化”的勝境,消解各種情緒的干擾與外來的壓力。至於《易經》,則須兼顧義理與像數,既能“居安思危,樂天知命”,又可“觀化知幾,掌握未來”。學到上述三方面,纔可驗證國學之大用。


    第三,不必裝大師。我一向認同韓愈所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國學的範圍何其廣泛,經史子集無所不包,因此“國學大師”之名若非出於誤會就是純屬客套,根本不具任何意義。


    我長期推廣國學,向來謹守分寸,隻談“四書三玄”,並且一再表明自己隻是“橋梁”,要使讀者與聽眾可以通過我的介紹直接向原典請教。我自己則一直在學習之中,常常縈繞心頭的是:這句話我有沒有說錯?我自己能不能做到?我可以負責的是:我所解釋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充分理解的,也都是我努力在實踐的,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願與讀者共同勉勵。


    以上三個“不必”,是我在介紹國學時的自我要求。下面談談國學對人生的啟發。


     


    國學與人生


    國學代表中國文化的“理念”,這種理念之中精純的是儒家、道家與《易經》。我近年研究國學與人生的關繫,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句扼要的話。


    儒家提醒我們:



    1. 對自己要約;

    2. 對別人要恕;

    3. 對物質要儉;

    4. 對神明要敬。


    前兩者涵括人類世界,後兩者指涉自然界與超越界(神明包含祖先在內)。四點合而觀之,人生安穩踏實。


    道家期許我們:



    1. 與自己要安;

    2. 與別人要化;

    3. 與自然要樂;

    4. 與大道要遊。


    相對於儒家之重視德行修養,道家所要求的是智慧覺悟。要覺悟,不妨使用減法,消除執著,或可體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易經》號稱難學難精,但也可以勉強用四句話來描述:



    1. 存自己以誠;

    2. 待別人以謙;

    3. 觀萬化以幾;

    4. 合天道以德。


    先說“誠”,有“閑邪存其誠,修辭立其誠”二語;次說“謙”,六十四卦隻有謙卦是“非吉則利”,受歡迎;再說“幾”,察知幾微、預見吉兇,正是像數之妙用;後是“德”,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無一不是勸人修養以合乎天道。


    我對國學的簡單心得既如上述,那麼若要撰寫一本名為《國學與人生》的書,其基本立場與主要內容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書的局限


    如果有人想了解有關“國學”全面的入門介紹或整體大綱,請不必看這本書。本書所談,是作者個人基於文化理念的關懷,認為國人應有的國學知識。其主軸在於儒家與道家。為了追溯源流,特地闡述了《易經》《尚書》《詩經》、禮、樂,旁及《山海經》、天人之際。接著,其重點集中於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四位中國大哲。然後,再談到《大學》《中庸》、墨子、荀子、韓非、三綱五常、道教、佛教。後,則殿以今日仍有影響力的朱熹與王陽明。


    撰寫這本書的心意,是希望跨越兩千兩百年帝王專制政體對傳統理念的扭曲與壓制。本書毫無保留地推崇儒家與道家,而對其他學派與後代學者多持批判態度。我盡量做到同情的理解,但是累積四十多年在中西哲學方面的訓練,使我必須負責地對各家各派有所評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學術是天下的公器,也是人生智慧之典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儒道二家的啟示得以如實展現,並使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實是作者的虔誠願望。


     


    傅佩榮 2016.7.10

    在線試讀
    引論 文化·國學·人生
    自然是指天地萬物依規律而運行。在《易經》中,坤卦代表生養萬物的大地,其中六二的爻辭始於“直”字。“直”是指萬物由大地直接產生,而人類所創作的“文”是指交錯使用。一片森林中,若有兩棵樹木“交錯”而成一張桌子,就表示曾有人類在此住過。
    傳統是在時間過程中積澱而成,其目的是《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所描寫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意即每個傳統都會致力使其人民活得安全愉快。如果違背這個目的,遲早會被歷史淘汰,成為考古學研究的對像。
    每一種文化都確信自己占有中心地位,亦即在其原始的神話中,會說明祖先是來自超越界的神明,是神明所特別眷顧的民族。我們的祖先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中”字為像形字,取像於旗幟。在部落時代,酋長所居之地,插旗以為號,表示這是中心,依此分出東南西北四方。旗子隨風而左右飄,狀似“中”字。因此,“中國”一名肯定了這個民族的核心地位。其他民族亦有類似的自為中心的信念。
    文化是人類所造的,世間各個族群互相競爭,文化於是也像具有生命一般,出現興盛衰亡的情況。事實上,自古以來大多數文化已經淪為歷史陳跡。因此,重要的是分辨使文化興盛與衰亡的因素是什麼。
    滿足人類具體生活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經濟繁榮與科技發明使我們在這個層次超越了古人。唐朝杜甫感嘆“家書抵萬金”,今日手機可以隨時聯絡,直接視訊。
    從風俗禁忌到法律規章皆屬此類。人群組成的社會需要制度,因為個人的思考與行動總是替自己考慮,後難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明末儒者黃宗羲(1610—1695)的《明夷待訪錄》首篇就談《原君》,指出專制帝王如何剝削天下百姓以供養一家一姓之人。今日已無帝王專制,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要以制度來實現人類對“仁愛與正義”的根本願望。
    理念主要描述人的理想與觀念,形成特定的價值觀,使人依此判斷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理念主要表現於文學、藝術、宗教與哲學中。文學抒發真實的感受,常能引起共鳴;藝術使用生動的像征,回應了集體潛意識的要求;宗教以其信仰建立人與超越界的關繫,使信徒得到根本的安頓;哲學以理性態度了解現實世界,再建構一個有可能達成的理想境界。
    今日談文化,對於器物層次要珍惜與維護,對於制度層次要認識與借鋻,但真正要研究與發揚的,則是理念層次。我們的理念就保存在所謂的“國學”裡面。

    引論  文化·國學·人生


    文化以理念為核心,理念使人安身立命。國學承先啟後,發揚完整而根本的理念。儒家、道家的智慧對現代人生多所啟迪。


     


    談到文化,我們常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並對此感到欣慰與自豪。但是談到這個文化帶給我們什麼,恐怕就不易說清楚了。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禮物,禮物太多太雜,就需要一番分辨揀擇的功夫。有人類纔會有文化,所以在介紹國學之前,不妨先就“文化”一詞做個說明。


     


    文化的四特色:人類特有的現像


    文化是人類生活的全部,意即有人類纔有文化。我們由此可以界定文化的四特色:



    1. 異於自然
      自然是指天地萬物依規律而運行。在《易經》中,坤卦代表生養萬物的大地,其中六二的爻辭始於“直”字。“直”是指萬物由大地直接產生,而人類所創作的“文”是指交錯使用。一片森林中,若有兩棵樹木“交錯”而成一張桌子,就表示曾有人類在此住過。

    2. 形成傳統
      傳統是在時間過程中積澱而成,其目的是《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所描寫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意即每個傳統都會致力使其人民活得安全愉快。如果違背這個目的,遲早會被歷史淘汰,成為考古學研究的對像。

    3. 自為中心
      每一種文化都確信自己占有中心地位,亦即在其原始的神話中,會說明祖先是來自超越界的神明,是神明所特別眷顧的民族。我們的祖先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中”字為像形字,取像於旗幟。在部落時代,酋長所居之地,插旗以為號,表示這是中心,依此分出東南西北四方。旗子隨風而左右飄,狀似“中”字。因此,“中國”一名肯定了這個民族的核心地位。其他民族亦有類似的自為中心的信念。

    4. 興盛衰亡
      文化是人類所造的,世間各個族群互相競爭,文化於是也像具有生命一般,出現興盛衰亡的情況。事實上,自古以來大多數文化已經淪為歷史陳跡。因此,重要的是分辨使文化興盛與衰亡的因素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進而說明文化的三個層次。


     


    文化的三個層次:理念就保存在“國學”裡


    文化是人所造的,人的生命有“身、心、靈”三個層次,因此文化也有三個對應的層次,即“器物、制度、理念”。



    1. 器物層次
      滿足人類具體生活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經濟繁榮與科技發明使我們在這個層次超越了古人。唐朝杜甫感嘆“家書抵萬金”,今日手機可以隨時聯絡,直接視訊。

    2. 制度層次
      從風俗禁忌到法律規章皆屬此類。人群組成的社會需要制度,因為個人的思考與行動總是替自己考慮,後難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明末儒者黃宗羲(1610—1695)的《明夷待訪錄》首篇就談《原君》,指出專制帝王如何剝削天下百姓以供養一家一姓之人。今日已無帝王專制,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要以制度來實現人類對“仁愛與正義”的根本願望。


    既有器物與制度,為何還須談那無形可見的理念呢?以歐洲先進國家為例,丹麥的國民年均所得超過,在器物上堪稱豐盛;其國民直到大學畢業,所有學費皆由國家負擔,人權也得到充分保障,在制度上應屬完善。但是,丹麥的自殺率很高。器物豐盛而制度完善,何以活不下去?這就牽涉到理念的問題。



    1. 理念層次
      理念主要描述人的理想與觀念,形成特定的價值觀,使人依此判斷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理念主要表現於文學、藝術、宗教與哲學中。文學抒發真實的感受,常能引起共鳴;藝術使用生動的像征,回應了集體潛意識的要求;宗教以其信仰建立人與超越界的關繫,使信徒得到根本的安頓;哲學以理性態度了解現實世界,再建構一個有可能達成的理想境界。


    今日談文化,對於器物層次要珍惜與維護,對於制度層次要認識與借鋻,但真正要研究與發揚的,則是理念層次。我們的理念就保存在所謂的“國學”裡面。


     


    國學的主要內容


    廣而言之,古代留下的文字資料都屬於國學範疇,但是正如黃河挾泥沙以俱下,其中有不少浮濫的、復制的、浪費紙張的東西。因此,談起國學,眼光自然轉向經典。即使是經典,如《四庫全書》所列的“經史子集”,其數量也過於龐大。我們的時間與力氣有限,所能閱讀、理解並加以應用的更為有限,那麼要如何選擇呢?


    首先,既然所關注的是理念,就要認清“什麼理念是完整而根本的”。理念若不夠完整,就像探討人生問題卻隻注意少年階段或老年階段,隻看到人生的光明面或黑暗面。理念若不夠深刻,則對“生老病死”難以釋懷,對“喜怒哀樂”不明所以,對“恩怨情仇”無力化解,對“悲歡離合”莫可奈何。文學與藝術所展示的理念,往往就有這樣的問題。至於宗教,則涉及個人是否信仰的機緣與抉擇,其教義所展示的理念也難免於獨斷而沒有思辨及討論的空間。因此,理念之中值得考慮的主要是哲學。


    “哲學”一詞由西方翻譯而來,其原意是“愛好智慧”(philosophy),亦即以理性探索宇宙與人生的根本真相。“理性”是要講道理的,“探索”代表開放的心態,“宇宙與人生”所指的是完整性,“根本真相”自然是指根本性而言。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特別的時期,就是歷時約五百年的春秋戰國時代。這個時期何以特別?在它之前是封建制度,禮樂政刑皆上軌道,不必認真思考有關人生意義的問題;在它之後是秦始皇帝王專制,從此一路下去,尊君卑臣,剝削百姓,不容許自由思考這些問題。這短短的五百年間,百家爭鳴,諸子各申己見、各立新說,但能夠“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不多。《莊子·天下》歷述七家學說,《荀子·非十二子》批評不同立場的學者,到西漢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纔算確定了六個有繫統的學派,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這六家之中,表面上各有長短,但隻有儒家與道家合乎嚴格意義上的哲學之名。


    判斷一套哲學能否成立,要看它是否兼顧三點:,澄清概念;第二,設定判準;第三,建構繫統。其中以建構繫統難,亦即要為變化生滅的人類世界與自然界找到“來源與歸宿”,因為不如此不足以說明“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儒家所謂的“天”與道家所謂的“道”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既不是人類也不是自然界。人類之中隻有“天子”而沒有“天”,自然界由“道”所生而不是“道”。相對於此,墨家的“天志”要依循人類的需要而賞善罰惡;法家的“道與理”局限於自然規律與人類思維;名家的邏輯論辯隻是人類語言的巧妙遊戲;陰陽家的天人相應則將人類當下的禍福聯繫於自然現像。因此,後面四家學說,無法建構完整的繫統。


     


    從國學到人生


    因此,談國學須以儒家為主,並以道家為輔。


    以儒家為主,這固然是歷史上的事實,就是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所說的,“中國言六藝(六經)者,折中於夫子”,而歷代專制帝王也確實利用儒家來教化百姓。但正是這種帝王專制扭曲了先秦儒家的原始理想。至於道家,則以其開闊的視野,提供心靈與道契合的無限空間,但也同樣受到後代的誤解與誤用,以致顯得面貌模糊。


    因此,若要探討國學對人生有何啟發,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西方近代文化能夠展現活潑的生機與動力,必須推源於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回到古希臘與羅馬初期,一舉跨越一千三百多年的宗教鉗制。中國文化呢?我們面臨更大的挑戰,要跨越的是兩千一百多年的帝王專制,回到先秦的儒家與道家。關於這個問題,學者難免各有所見,那麼不妨再來營造一次諸子爭鳴的盛況。


    當然,在源遠流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從起源到流變的重要材料。所以,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部《國學與人生》,是以儒家為主,對《易經》《尚書》《詩經》、禮、樂的詮釋,皆采取儒家觀點,同時也側重介紹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的學者與經典,兼及朱熹與王陽明。以道家為輔,在充分發揮老子與莊子的思想的同時,旁及其對道教與佛教的影響。至於《山海經》與墨子、韓非等思潮,也附帶做一介紹,使國學的架構雖未能全面兼顧,亦可稍顯完整。總之,我們今天談國學,所側重的是它對人生的啟發,並且是正面而積極的啟發。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