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跟著老子去修行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楊煜萍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ISBN】97872031218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3121886
    作者:楊煜萍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時間:2022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虛靜、謙下、順自然。正心、正念、正行、正果。 對《道德經》的感悟,千人千面。我們通過探索字的本義、章節的邏輯,回到老子的場景,以期觸及老子本人的心境,力求解老有新意。 《道德經》已跨越千年時光,歷久彌新。在時代越有浮華之時,它所帶來的啟迪越顯珍貴。權且撇開辯證法、唯心論等的哲學角度,它對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為人與處事能帶來哪些啟示?對高階人士、中年人群以及奮鬥青年、韶華一代又會否有不同的啟示? 要找到答案,就讓我們一起跟著老子去修行一番。長期堅持、反復精進,能達開悟通透之境,自然是極好的。即便隻跟著修行一次,能有點滴收獲,甚至隻受一語一詞的點醒,也是好的。爾後,踐行之……終會遇見一個不同的自己。

     
    內容簡介

    本書參詳了古今諸多大家的解老之作,並以全新的解老方法力求新解出新意。一注重考證字之本義。溯源關鍵字的字形演變,查找老子時代或更早時代文獻中的釋義,探求本義而非後世衍義。比如,“靜”的本義是持守初心。二是多設想老子時代的場景。基於老子善於觀察生活和社會現像,以此提煉觀點、升華思想,力求找到老子的視角,貼近老子自己的心境。三是注重章與章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邏輯聯繫。從整體性、全面性上把握老子所要表達的含義,防止斷章取義。

    作者簡介

    1973年生,復旦大學法學碩士,1995年通過律師從業資格考試,現擔任上海某中大型保險公司中高級管理職位。

    目錄
    目錄
    章/001
    道不可道:道是天地萬物之始源
    第二章/006
    居無為事:一切言行循於自然天成
    第三章/014
    無為之治:社會治理的終極目標是讓百姓內心純樸、不起貪念
    第四章/020
    道衝不盈:道深沉無比,功用無窮
    第五章/023
    無仁守衝:不偏執無傾向,持守虛靜
    第六章/028
    玄牝之門:道涵養萬物,不綿不息
    第七章/032

    目錄


    章/001


    道不可道:道是天地萬物之始源


    第二章/006


    居無為事:一切言行循於自然天成


    第三章/014


    無為之治:社會治理的終極目標是讓百姓內心純樸、不起貪念


    第四章/020


    道衝不盈:道深沉無比,功用無窮


    第五章/023


    無仁守衝:不偏執無傾向,持守虛靜


    第六章/028


    玄牝之門:道涵養萬物,不綿不息


    第七章/032


    無私成私:做事的出發點在於心正,利益面前先人後己,危險面前


    身先士卒


    第八章/038


    若水不爭:不以主觀努力的方式去做事


    第九章/043


    功遂身退:做人低調時常處下,做事內斂但求稱心


    第十章/048


    載營魄抱一:在事務中磨礪心性,達到心境澈淨、心無滯礙


    第十一章/056


    有利無用:有的好處不會少不可多,無的用途不會缺也大用


    第十二章/062


    為腹不為目:摒棄物欲的誘惑、貪欲的滿足,保持內心寧靜恬淡、


    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068


    寵之為下:內心小心翼翼,做事認認真真,纔能不負眾望


    第十四章/074


    混而為一:道態混沌,恍恍惚惚


    第十五章/080


    道者之容:依循天性,容態謙恭,心境豁達


    第十六章/088


    歸根曰靜:精神空明,回歸人之初的本性


    第十七章/093


    百姓自然:管理的境界是心正、引領和差異化點撥


    第十八章/099


    道廢國亂:存大道,纔能建立起心靈純樸、家庭和諧、政治清明的


    社會環境


    第十九章/104


    見素抱樸:少有欲望、抱定拙樸,是管理的治本之策


    第二十章/110


    蔽而不成:在好的時光求新求變


    第二十一章/118


    以順眾父:掌握了道,就掌握了破解萬事萬物的總閥門


    第二十二章/122


    內斂不爭: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不爭之法


    第二十三章/130


    道者同道:順應外界,卻無掛礙


    第二十四章/135


    企者不立:以自我為中心是多餘且無用的,一定要順著自然來做事


    第二十五章/139


    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是順勢而為、任天而動、不亂作為、主動發


    現和利用規律而為


    第二十六章/146


    靜為躁君:注重個人的靜與重的修為,認真經營天下


    第二十七章/153


    善行無跡:依循人、財、物的本性利用好各種資源


    第二十八章/160


    樸散為器:以樸為原則制訂方針政策


    第二十九章/167


    無為無執:個人生活從簡,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174


    物壯則老:保持成長性,具備不發生衝突的實力


    第三十一章/179


    恬淡為上:以恬淡之心應對衝突和挑戰


    第三十二章/183


    知止不殆:行權要適可而止,讓百姓自我管理


    第三十三章/192


    自知自勝:達明之人一定自知、自勝、有志、有追求


    第三十四章/202


    以不為大:既謙下也助人,能成就自己


    第三十五章/207


    道淡無味:高舉大道旗幟則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213


    柔弱勝強:守弱,不是甘居弱小不強大,而是不斷成長並能保持謙柔


    第三十七章/219


    鎮之以樸:以樸鎮亂,歸於寡欲


    第三十八章/224


    居厚處實:內心守住道的意,不刻意於德的形


    第三十九章/235


    以賤為本:終極之理在於無,謙卑居下也無妨


    第四十章/241


    知返用柔:抓住道的運行規律和使用方式,不怕眼下喫虧


    第四十一章/245


    勤而行道:道義博大精深,行道也不傲嬌


    第四十二章/255


    損益平衡:萬物發端於道,要辯證地看待事物的多面性


    第四十三章/261


    至柔為上:依循物性,柔和處事,是實踐


    第四十四章/265


    知足知止:看淡名利,隻要基本的個人聲譽和物質需要


    第四十五章/270


    清靜為正:守得住道,發揮纔氣,不必在意外界的眼光


    第四十六章/274


    不欲無爭:眼中無利,心中不貪,滿足的愉悅纔真實


    第四十七章/278


    道在我心:知了道的精華,心靈通達,少有勞頓,萬事可成


    第四十八章/282


    聞道日損:修行做減法,後留下的唯有無為


    第四十九章/285


    聖人無心:無有自己,善信所有,渾樸待人,是修行無為之法,能


    創造和諧關繫


    第五十章/290


    不入死地:遵道而行,可保性命,活出高質量


    第五十一章/295


    尊道貴德:道出自然,生養育護萬物,萬物知恩重道,依道而為


    第五十二章/299


    毋遺身央:要外修其形隻現柔和,更要內修其心明心見性


    第五十三章/305


    行於大道:多為治下著想,多為民辦事,纔不會招來謾罵


    第五十四章/309


    建德抱一:以道內修,成為好的自己,去造福一方、影響一片


    第五十五章/313


    至和至氣、修精氣、固力氣,任何階段都要保持活力滿滿、


    上進之勢


    第五十六章/320


    知者弗言:少說多做,完善自我,融入環境,柔和處事,方為正道


    第五十七章/324


    以正治國:上梁要正守住道,下梁不歪可自治,這是管理總綱


    第五十八章/328


    方而不割:心中有道,懂得辯證,識得尺度,可長治久安


    第五十九章/332


    治人如嗇:少費周章減少消耗,是修心與管理的長久之道


    第六十章/335


    治國如烹:依物性而動,不妨礙百姓,是以道治理的高招


    第六十一章/338


    大邦宜下:任何情況下,都持守一顆謙卑的心


    第六十二章/340


    坐而進道:選用有道人纔,有利事業發展


    第六十三章/344


    猶難無難:把握辯證思維,把困難看大點並作於易,終是無有艱難


    第六十四章/347


    為之未有:自始至終讓事物保持安定、無隱患的狀態,則無敗事


    第六十五章/352


    不智治國:小聰明不如大智慧,方可至大順


    第六十六章/354


    善居於下:不爭利、不施壓,保持謙和,方得民心


    第六十七章/356


    小國寡民:各安其好,無有爭鬥,是理想的狀態


    第六十八章/358


    為人予人:有利他之心,為不爭之行,這樣會越做越有


    第六十九章/361


    持而保慈:與人以愛,與己以嚴,低調行事,路會越來越開闊


    第七十章/365


    不爭之德:不爭是古已有之的大準則,任何人都要秉持


    第七十一章/368


    慈兵必勝:心懷慈念,不出衝突,是的無敵


    第七十二章/371


    披褐懷玉:不必注意外在,關鍵的是身懷本領


    第七十三章/375


    以其病病:正確的自我認知,包括承認缺點,是進步的階梯


    第七十四章/378


    民不畏畏:首先做好自己,纔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第七十五章/381


    勇於不敢:既意志堅定又順勢而為,纔是天之道


    第七十六章/384


    代司殺者:各安其位,保持各方面穩定的狀態


    第七十七章/387


    無以生為:不盤剝百姓,不沉溺享樂,保持恬淡纔是真的尊重生命


    第七十八章/390


    柔弱居上:做一個謙謙君子


    第七十九章/392


    高者抑之:守好王道,要服務他人、成就他人


    第八十章/395


    受邦之垢:居弱處下,能戰勝一切,成為人主


    第八十一章/397


    恆與善人:寬宏大度,不苛責於人,向外界展示善意


    後記/400


    附錄:《道德經》全文/404

    前言
    我的名字有點獨特,用了生僻字,還有點容易引發性別誤解,一直沒搞明白其含義,家中老人不說,就自己去理解。字典裡的解釋,煜是陽光照耀的意思,萍是一種水草。太陽照耀到鋪滿水面的水草之上。畫面感倒是很強,內心卻一直未能完全接受,總覺得太柔和了。成年後,書看得多了,知道萍的另一個解釋,萍者,劍也。張端緒因愛劍而改名,成了眾所周知的張愛萍上將。梁羽生武俠小說《萍蹤俠影》講的是劍與俠的故事。另一個畫面浮現出來,陽光照射在一把插入岩石的劍上。自感氣勢不凡,多了幾分滿意。
    兩個畫面,兩種詮釋,兩種心境。要說此刻偏好於哪個畫面,我的答案是回歸初心,柔和些的為上。這個答案,來自研讀《道德經》(又名《老子》)後的感悟。有陽光的通透,有溪水的柔和,有水草隨水流而擺動的順遂……全然與《道德經》的思想吻合。冥冥之中有親近感,自然找來了若干大家釋讀《道德經》的著作來讀,比如近代的林語堂先生、陳鼓應先生、任繼愈先生等的大作,乃至高明先生的《帛書老子校注》,以及古時的韓非子、王弼、李世民、蘇軾的解老。比較著看,跟隨著大家們的思維,體會著大家們的思想深度和細微處的差異,個人對《道德經》基本思想的理解也多了起來。
    這份個人理解,歸納起來,就是虛靜謙下順自然。兩種句讀方法,一從體繫看,虛靜/ 謙下/ 順自然,二從具像看,虛/靜/謙/下/順/自然。

    我的名字有點獨特,用了生僻字,還有點容易引發性別誤解,一直沒搞明白其含義,家中老人不說,就自己去理解。字典裡的解釋,煜是陽光照耀的意思,萍是一種水草。太陽照耀到鋪滿水面的水草之上。畫面感倒是很強,內心卻一直未能完全接受,總覺得太柔和了。成年後,書看得多了,知道萍的另一個解釋,萍者,劍也。張端緒因愛劍而改名,成了眾所周知的張愛萍上將。梁羽生武俠小說《萍蹤俠影》講的是劍與俠的故事。另一個畫面浮現出來,陽光照射在一把插入岩石的劍上。自感氣勢不凡,多了幾分滿意。


    兩個畫面,兩種詮釋,兩種心境。要說此刻偏好於哪個畫面,我的答案是回歸初心,柔和些的為上。這個答案,來自研讀《道德經》(又名《老子》)後的感悟。有陽光的通透,有溪水的柔和,有水草隨水流而擺動的順遂……全然與《道德經》的思想吻合。冥冥之中有親近感,自然找來了若干大家釋讀《道德經》的著作來讀,比如近代的林語堂先生、陳鼓應先生、任繼愈先生等的大作,乃至高明先生的《帛書老子校注》,以及古時的韓非子、王弼、李世民、蘇軾的解老。比較著看,跟隨著大家們的思維,體會著大家們的思想深度和細微處的差異,個人對《道德經》基本思想的理解也多了起來。


    這份個人理解,歸納起來,就是虛靜謙下順自然。兩種句讀方法,一從體繫看,虛靜/ 謙下/ 順自然,二從具像看,虛/靜/謙/下/順/自然。


    《道德經》八十一章,約五千字,前三十七章是“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所以,可以分三個角度去理解——道、德、行。道是無形的、混沌狀態的,可以看作人之本性。嬰兒一出生就有不同,有的活潑,有的安靜,這是與生俱來的,在內核上、潛意識中主宰著人的一生。這一點是無法解釋的。道展示出來讓人可感知的形態,就是德,也就是道之用或者說道之功,是具體的思想、價值觀。如果說道與德還是精神層面的,那麼,行就是實踐層面的踐行。打個不那麼恰當的比喻,精神支柱是道;轉化成“我能行”“我能堅持”的想法,這是德;用行為展示出來,比如多跑一公裡,就是行了。


    虛靜,是道的維度。虛懷若谷,內心中空,無成見,無執念,無雜念,少私寡欲。老子尚雌,靜若處子,清靜淡定,回歸質樸,包容一切,讓心柔和到無形。


    謙下,是德的維度,表現出來的是謙謙有禮,內斂不外露,思想深邃、修為高遠,深藏不露、自帶光芒。對外界人與事,低調不炫耀,慈善為本,寧卑不傲,甘居於下。順自然,是行的維度。內心是和順的,氣息是平順的,與環境是和諧共處的。要簡單而不圖簡單,積極行動但不妄為,計劃有序而不瞎折騰,持續前進而不冒進,協力但不主宰,建功而不據為己有。


    當然,還有很多的思想,比如布局、平衡、尺度、變(無常形)、正(正心、正念、正行、正果)等,可以融於自己的身心,自然而非刻意地、無意識而非由意念掌控著地展現在我們的言談舉止之中。


    《道德經》歷經數千年,我們看到的文字表述,與原作已有差別,但不影響其深度和價值。它的思想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內核的一部分,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舉止。越浮華之時,它所帶來的啟迪越顯珍貴。權且撇開辯證法、唯心論等的哲學角度,它對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為人與處事能帶來哪些啟示?對高階人士、中年人群以及奮鬥青年又會有哪些啟示?


    要找到答案,就讓我們一起跟著老子去修行一番。長期堅持、反復精進,能達開悟通透之境,自然是極好的。即便跟著修行一次,能有點滴收獲,甚至隻受一語一詞的點醒,也是好的。爾後,踐行之……終會遇見一個不同的自己。


     


    二〇一九年十月中旬於上海

    在線試讀
    第二十二章 內斂不爭: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不爭之法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牧。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故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語哉?誠全歸之。

    本章是老子的讀後感。何以見得呢?老子講,“古之所謂曲全者/ 豈語哉”,所以說,“曲則全/ 枉則正……”是古人說的話,老子讀過之後寫下自己的感悟和體會。類似的引用古人的文字,後面還有幾處。這說明,老子不僅受到了生活場景的啟發,也受到了古人思想的啟發,經過獨立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繫。
    本章講述的,是低調內斂的處事方式,是處下的智慧。

    一、把內斂、處下作為處事之道

    老子引用了一段古語,“曲則全/ 枉則正/ 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得/ 多則惑”。這六種情形,是古人總結生活經驗所得。正式解讀之前,要先弄懂這六種情形之間的邏輯關繫。關鍵字是各句的“則”字,它可以有多種解釋,比如,“就能”,寓因果關繫;“反能”,寓轉折關繫;“纔能”,寓順承關繫。不同的邏輯關繫,會形成不同的意境。哪個纔是老子的理解呢?
    我傾向於順承關繫,意為“纔能”。因為,老子所主張的是順其自然,不是因果論,也不是突然的轉變。

    第二十二章 內斂不爭: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不爭之法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牧。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故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語哉?誠全歸之。


     


    本章是老子的讀後感。何以見得呢?老子講,“古之所謂曲全者/ 豈語哉”,所以說,“曲則全/ 枉則正……”是古人說的話,老子讀過之後寫下自己的感悟和體會。類似的引用古人的文字,後面還有幾處。這說明,老子不僅受到了生活場景的啟發,也受到了古人思想的啟發,經過獨立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繫。


    本章講述的,是低調內斂的處事方式,是處下的智慧。


     


    一、把內斂、處下作為處事之道


     


    老子引用了一段古語,“曲則全/ 枉則正/ 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得/ 多則惑”。這六種情形,是古人總結生活經驗所得。正式解讀之前,要先弄懂這六種情形之間的邏輯關繫。關鍵字是各句的“則”字,它可以有多種解釋,比如,“就能”,寓因果關繫;“反能”,寓轉折關繫;“纔能”,寓順承關繫。不同的邏輯關繫,會形成不同的意境。哪個纔是老子的理解呢?


    我傾向於順承關繫,意為“纔能”。因為,老子所主張的是順其自然,不是因果論,也不是突然的轉變。


    “曲則全”,一般理解為,委屈纔能保全。我對這個解釋存有疑惑。,從後幾種情形看,枉與直、窪與盈、敝與新,它們的字意都是相反的,而曲與全,解釋為委屈與保全,並不是反義。第二,“曲則全”是古語,所出現的年代是怎麼釋義“曲”和“全”的?在那個年代,似乎還沒引申出委屈、保全的含義,理解為委屈、保全會不會是後世附會的呢?


    為搞清楚這幾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字的本義尋找答案。全,本義是純色的玉,引申為完整無缺。按照二字反義的邏輯,曲,應當有不完整、缺陷的意思。那麼,“曲則全”的意思就是萬物都有各自的不足,咱們順著這些不足,也能讓萬物成長。這是一種理解。另一種理解,曲,指有弧度的線。隻有弧線,纔能圍出一個完整的範圍。這都是觀察具體事物得到的結論。從中衍生的哲理,以南懷瑾先生所講為經典。他講,一走曲線就一切圓滿了。


    接下來一句是“枉則正”。枉,本義是樹木彎曲。木料是彎的,那就把它裁正了,“枉則正”意為彎曲的東西纔能被拉直。第三句,“窪則盈”,低窪、凹陷的地方,纔能蓄滿。第四句,“敝則新”,東西老舊了,衣服穿壞了,要換新的。第五、六句,“少則得/ 多則惑”,少了纔能得到,比如,自己少資源,就會去努力,自然就會多一些的。而多了就亂了,因為沒法規整清楚。當然,也有其他的理解,比如少就是收獲,多了反增困擾。這種理解已是從生活場景轉到了心理層面,屬於衍生的意思。


    老子列舉這六種情形,究竟想說明什麼?老子的讀後感就是要解釋這個問題。老子講,“聖人抱一/ 以為天下牧”。這就是老子的讀後感。“牧”,是指治理手段和工具。“聖人抱一/以為天下牧”的意思,通俗點說,就是聖人用一招就通喫天下。哪一招?“抱一”。第十章講“載營魄抱一”,我的理解是身與心合,抱定一個想法,不散不浮不躁。抱定哪一個想法?就是緊緊地持守道這個想法。處理天下一切的事務,都要把道作為工具,也就是說,道是一切行為的範式和處理天下復雜矛盾的法則。


    不過,這樣的抱一(持守道),還是有點抽像。結合六種情形,結合後兩句的內容(四個“自”以及“不爭”),我覺得,老子在這裡講的“一”(也就是道)是有具體所指的。那麼,是指什麼呢?細細揣摩六種情形各自的重點是什麼,就能明白。前面講到,這六種情形,是順承關繫,有自然而然、順其自然的意味在其中。如果僅是這樣理解,還無法說清與後兩句內容的關聯。所以,在此之外,還有一層,就是每句話的重心,是前一個字——“曲”“枉”“窪”“敝”“少”。這都是低調的,是老子贊賞的。(後一句的“多則惑”,是反面事例。)從這個角度說,在這裡,抱一的具體體現,就是內斂、處下。


     


    二、莫太把自己當回事


     


    內斂、處下,我們該怎麼實踐?一句話,就是不能拽,不要覺得自己了不得,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處處顯擺的話,隻會陷於囧境,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


    所以,接下來,老子用了四個排比句來說明內斂、處下的具體表現,即“不自見/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 故長”。在後面的第二十四章會出現相同的提法。這四個排比句,有內在的關繫,它們是依照做事的順序展開的。我覺得,還可以有另外一種理解:明、彰、有功、長,並不是說自己明、自己彰、自己有功、自己長,它們是指向事物,也就是說我們把各個環節做妥當了,做到位了,事情的本來面貌、解決方案、實施效果、長久影響就自然地體現了出來。我們按照做事的順序一一解讀這四個排比句,看看是不是這麼一回事。


    步是調查情況。老子講,“不自見/ 故明”。“見”,現也。自己不出現,纔能明察事理。在這裡,自己不出現,不是不現身。自己不在現場,多能了解一部分,有些事情還是需要親自調研、躬身入局的。所以,老子還想說不自見的另外一些意思:,不馬上亮明自己的觀點、傾向,從而引導說出實情。第二,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他人。第三,不受自己的個性、好惡、欲望、情緒影響,不要看得順眼的人說什麼都聽,看不順眼的人說什麼都不聽,順耳的就聽,逆耳的就不聽,喜歡聽的就聽,不喜歡聽的就不聽……這些隻能說明眼光窄、心胸不開闊,容不得不同的看法和意見。


    如果做得正好相反,自見了,哪還有人坦誠相見,講實話、講真話呢?哪又能聽到實話、真話,掌握事情的全貌呢?明察事理就隻是一句空話、套話,得到的隻是假信息或者部分的真相,一定會被蒙蔽,就做不到明白事理,通達人性。所以,做事情的步,是以不自見的方式搞清情況。


    第二步,“不自是/ 故彰”。情況搞清楚了,就要做出處置,那就進入了研究方案的階段。這個時候該怎麼做呢?“不自是”, 不自以為是。這不隻是指不傲慢,還有一個意思:不能隻按自己的意見來,不能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如果聽得進意見,吸納多方的智慧,“故彰”,解決方案自然就呈現了出來。


    可以想像,大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方方面面都顧及,解決方案一定是很周全的。把大家好的想法彙集在一起,就能達成的共識,也就能聚集起合力,實施起來一定會是順暢和有效的。


    以這種方式做決策的人,一定能受到大家的愛戴和喜歡。這個決策者是不是在不經意間也被突顯出來了呢?如果自以為是、自負全能,或者骨子裡覺得高人一籌,表現出來的一定是態度傲慢、君臨天下、惹人討厭,這樣的話,是不可能有合理決策的,個人也不可能做領頭人了。這是做事的第二步。


    方案定了下來,進入實施階段。該怎麼做?這就是第三步,“不自伐/ 故有功”。“伐”,自我誇耀。在實施方案的過程中,不要自誇。自誇什麼?誇自己有多厲害、有多少能耐,自我標榜、自我表揚。這樣的話,那你一個人干算了,還會有人跟著干嗎?所以,一定不要自誇,要帶著團隊一起干。,自己要會,至少核心問題是必須懂的,不能讓別人看扁;第二,身先士卒,帶好頭;第三,幫襯著隊員,抬人不抬己。這是一個好隊長的表現!大家一起干,當然很快就干成了、出成績了,那就是有功了。如果“不自伐”,其實,做事情的功勞,也會落到隊長的頭上,也是個人有功了。


    事情做完,出成績了,該做工作總結了,這是第四步。應該怎麼樣?“不自矜/ 故長”。“矜”,它的含義很多,我采納一個解釋——大也。不自矜,意思是不能自大,不要矜功,不要狂攬功勞。正所謂“成功而弗居”,要把功勞讓給大家。這樣的話,大家今後還會聽從你,“故長”,事業能長長久久地做下去。這樣的人,受到群眾愛戴,群眾基礎扎實,自己還能干,是不是遲早會被提撥?已經當領導的,是不是可以長久地在領導崗位上了?這是另一個角度的長。


    這就是做事情過程中低調、處下原則的實際應用。是不是覺得老子的思想不是高高在上了?還是很貼近實際的!


     


    三、不爭,還是不爭


     


    四“不”,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它們有一個核心的共同點,即沒有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這與前句“抱一”中處下的意思是連貫的。接下來,老子的名言來了,“夫唯不爭/ 故莫能與之爭”。字面意思是清楚的,一般都理解為,不爭名逐利,不一爭高下,天下所有人就都無法跟你爭了。為什麼?因為爭鬥的對像不存在,哪會起衝突呢?也有另外一個講法,認為這是老子的競爭策略,以不爭為手段,來達到成功的目的。如果是這樣,倒更符合法家的思想,與老子虛靜、謙下、順自然的理念背道而馳了。我不贊同這個講法。


     


    我仍然堅持前後有關聯的觀點來理解。不爭,是對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歸納。這四點,用一個詞概括,就是不爭。不爭,就不會處於主動位,比如,不是突出自己的,不是盛氣凌人的,不是到處宣揚的。已經低調了,大家還會針對你嗎?處下了,終的實際效果卻是自己得益,這又有了第七章“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的效果。


    不爭,是第二次出現。前一次出現在第八章“水善/ 利萬物而不爭”中。當時解讀不爭,認為這是水(也是道的化名)的第二個優點,是不以主觀努力的方式去做事。本章的不爭,還延續這個含義。在調查階段,多傾聽而不是一手遮天;在決策階段,納言(接納意見)而不是頤指氣使;在實施階段,配合而不是大包大攬;在總結階段,薦賢居後而不是居功自傲。大家體會一下,這些是不是都是引導、順應的行為?是不是沒有刻意地去爭取卻也成了事?這就是不爭在處理事務中的具體運用啊!


    除此之外,本章還對不爭的方式做了完善和補充。第八章講不爭,講的是做事方法。,練好內功,做到心正;第二,加倍努力;第三,動善時,把握時機,伺機而動。本章則具體詮釋了在處置事情的四大環節(調研、決策、實施、總結)中如何做到不爭,這是對該如何加倍努力的解答,是與“予善天/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呼應的。


    能對做事方法有這等體悟,需要豐富的閱歷。這也說明,老子不隻是口若懸河的說道者,還是個實干家。所以說,老子《道德經》傳播的不是消極遁世之道,而是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是一種獨特的智慧入世的方法。所以,它對我們的思維方式、管理和工作以及自我修養都有很大的價值。


    把本章與第八章“上善若水”結合起來看,會發現,這種處下的風格,正是“居眾人之所惡”的水的特性。所以,在本章的後,老子做了一個總結。老子說,“古之所謂曲全者/ 豈語哉/ 誠全歸之”。古人講的六種情形,哪隻是嘴裡說一說的呀?實在是有用得很,萬事萬物都要歸結到這個“抱一”之上。


    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不爭原則在處理事務中的運用。


    其實,我們的一生,就是在處理各式各樣的事務。王陽明講“人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這是修行之法。依此,老子的這十二字,也可以是我們的修身四法。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