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左傳》讀法兩種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林紓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29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7582958
    叢書名:經典與解釋·古學縱橫

    作者:林紓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

    編輯推薦

    經典與解釋·古學縱橫,呈現桐城派後學中兩位具有代表性人物對《左傳》的解讀


     


    1.《左傳》是先秦時期儒家的一部重要典籍,是我國*部比較完備的編年體史書,為後世史書之典範。就文學而言,《左傳》文采華美,辭義贍富。


    2.二千多年來,解讀《左傳》的古籍可謂汗牛充棟,傳世者無慮數百種。


    3. 《〈左傳〉讀法兩種》由潘林編注,將林紓《左傳擷華》和陳朝爵《讀左隨筆》兩部著作合編為一書,並對其進行校注,對解讀《左傳》有重要參考作用。


     


    本書《〈左傳〉讀法兩種》由潘林編注,即是將林紓《左傳擷華》和陳朝爵《讀左隨筆》兩部著作合編為一書,並對其進行校注,對解讀《左傳》有重要作用。

     
    內容簡介

    林紓的《左傳擷華》繼承並發展了明清盛行的文章評點之學,注重討論《左傳》之文法、意境,於《左傳》紀事之篇章結構、歷史之曲折婉轉、人物之善惡臧否有其精彩獨到的評點。


    陳朝爵的《讀左隨筆》是在其授課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雖不具載經傳原文,但於所見分條羅列,參考諸說,詳加訓釋。此書頗受乾嘉學派影響,經史考證、文法探討並重,於文章義理、文字考據皆有發揮。


    《〈左傳〉讀法兩種》由潘林編注,將林紓《左傳擷華》和陳朝爵《讀左隨筆》兩部著作合編為一書,並對其進行校注,對解讀《左傳》有重要參考作用。

    作者簡介
    林紓(1852-1924),近代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書畫家。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屬福州市)人。出身寒微,勵學有成。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人。曾執教於福州蒼霞精舍、杭州東城講舍、北京金臺書院、五城學堂等學校,後受聘京師大學堂講席。林氏治學推崇桐城義法,“力延古文之一線”,被稱為“古文殿軍”。著作等身,有《畏廬文集》《畏廬續集》《畏廬三集》《畏廬詩存》《韓柳文研究法》《春覺齋論文》《文微》《左孟莊騷精華錄》《左傳擷華》等行世。又有百數十種譯作聯翩問世,成為文學史、翻譯史上之一大奇觀,故又被稱為“譯壇泰鬥”。

    陳朝爵(1876-1939),近代著名學者。字慎登,號芚庵,湖南長沙人。早歲為長沙府學庠生,受知於湖南提學使吳慶坻。辛亥鼎革後,歷任湖南長沙楚怡學堂、安徽省立中學、安徽秋浦宏毅學舍、安徽大學等校教員,以及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兼任安徽通志局特約編修、*教科用書編輯委員會委員等職。陳氏覃研經史,精通小學,亦擅詩文。著有《漢書藝文志集說》《文學釋詞》《文法在我》《字學淺詁》《歷代聖哲學粹後編》《文選隨筆》《讀左隨筆》等。

    林紓(1852-1924),近代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書畫家。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屬福州市)人。出身寒微,勵學有成。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人。曾執教於福州蒼霞精舍、杭州東城講舍、北京金臺書院、五城學堂等學校,後受聘京師大學堂講席。林氏治學推崇桐城義法,“力延古文之一線”,被稱為“古文殿軍”。著作等身,有《畏廬文集》《畏廬續集》《畏廬三集》《畏廬詩存》《韓柳文研究法》《春覺齋論文》《文微》《左孟莊騷精華錄》《左傳擷華》等行世。又有百數十種譯作聯翩問世,成為文學史、翻譯史上之一大奇觀,故又被稱為“譯壇泰鬥”。


     


    陳朝爵(1876-1939),近代著名學者。字慎登,號芚庵,湖南長沙人。早歲為長沙府學庠生,受知於湖南提學使吳慶坻。辛亥鼎革後,歷任湖南長沙楚怡學堂、安徽省立中學、安徽秋浦宏毅學舍、安徽大學等校教員,以及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兼任安徽通志局特約編修、*教科用書編輯委員會委員等職。陳氏覃研經史,精通小學,亦擅詩文。著有《漢書藝文志集說》《文學釋詞》《文法在我》《字學淺詁》《歷代聖哲學粹後編》《文選隨筆》《讀左隨筆》等。


     


    潘林,男,1971年出生,四川內江人。中國古代史碩士研究生畢業。致力於中國古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校注有《周禮疑義辨證》《張居正奏疏集》《詩說》,參與主編《陳柱集》《廖平集》,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古典研究》《古今農業》《重慶工商大學學報》《內江師範學院學報》等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目錄
    編注説明 / 1

    左傳擷華 / 1
    左傳擷華序 / 3
    左傳擷華卷上 / 7
    楚武王侵隨桓公六年(前706年) / 7
    連稱、管至父之亂莊公八年(前686年) / 9
    鄭厲公自櫟侵鄭莊公十四年(前680年) / 11
    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閔公二年(前660年) / 13
    宮之奇諫虞公僖公五年(前655年) / 16
    管仲斥鄭子華僖公七年(前653年) / 18
    陰飴甥會秦伯僖公十五年(前645年) / 20
    楚人伐宋以救鄭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 / 22
    呂郤畏偪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 / 24

    編注説明 / 1


     


    左傳擷華 / 1


    左傳擷華序 / 3


    左傳擷華卷上 / 7


    楚武王侵隨桓公六年(前706年) / 7


    連稱、管至父之亂莊公八年(前686年) / 9


    鄭厲公自櫟侵鄭莊公十四年(前680年) / 11


    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閔公二年(前660年) / 13


    宮之奇諫虞公僖公五年(前655年) / 16


    管仲斥鄭子華僖公七年(前653年) / 18


    陰飴甥會秦伯僖公十五年(前645年) / 20


    楚人伐宋以救鄭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 / 22


    呂郤畏偪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 / 24


    介之推不言祿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 / 26


    展喜犒師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 / 28


    城濮之戰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 / 29


    燭之武見秦君僖公三十年(前630年) / 36


    秦三帥襲鄭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 / 37


    秦師襲鄭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 / 39


    原軫敗秦師於殽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 / 41


    秦康公送公子雍於晉文公七年(前620年) / 43


    河曲之役文公十二年(前615年) / 46


    士會歸晉文公十三年(前614年) / 48


    楚人滅庸文公十六年(前611年) / 50


    鄭子家抗晉文公十七年(前610年) / 52


    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前607年) / 54


    楚子問鼎宣公三年(前606年) / 58


    鄭穆公刈蘭宣公三年(前606年) / 59


    鬭樾椒之亂宣公四年(前605年) / 61


    解揚將命宣公十五年(前594年) / 63


    鞌之戰成公二年(前589年) / 66


    申公巫臣取夏姬成公二年(前589年) / 72


    楚子歸知罃於晉成公三年(前588年) / 74


    齊侯朝晉成公三年(前588年) / 76


    晉侯觀於軍府成公九年(前582年) / 77


    晉侯夢大厲成公十年(前581年) / 78


    聲伯之母成公十一年(前580年) / 79


    呂相絶秦成公十三年(前578年) / 81


    蕩澤弱公室成公十五年(前576年) / 86


    鄢陵之役成公十六年(前575年) / 87


    厲公誅三郤成公十七年(前574年) / 94


     


    左傳擷華卷下 / 97


    魏絳戮揚干之僕襄公三年(前570年) / 97


    魏絳和戎襄公四年(前569年) / 99


    鄭人從楚襄公八年(前565年) / 101


    晉受鄭盟襄公九年(前564年) / 104


    偪陽之役襄公十年(前563年) / 106


    遷延之役襄公十四年(前559年) / 109


    衛侯出奔襄公十四年(前559年) / 112


    晉逐欒盈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 / 116


    欒盈之亂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 / 119


    穆叔答範宣子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 / 122


    張骼、輔躒致師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 / 122


    崔杼弒君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 / 124


    宋公殺其世子痤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 / 128


    衛侯殺甯喜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年) / 130


    慶封攻崔杼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年) / 131


    齊人尸崔杼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 / 133


    子産爲政襄公三十年(前543年) / 135


    子産毀垣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 / 136


    鄭放遊楚於年(前541年) / 139


    齊使晏嬰請繼室於晉昭公三年(前539年) / 141


    穆子去叔孫氏昭公四年(前538年) / 144


    蹶由對楚昭公五年(前537年) / 147


    芋尹無宇對楚王昭公七年(前535年) / 149


    伯有爲厲昭公七年(前535年) / 151


    屠蒯諫晉侯昭公九年(前533年) / 152


    楚子狩於州來昭公十二年(前530年) / 153


    叔向斷獄昭公十四年(前528年) / 156


    無極害朝吳昭公十五年(前527年) / 157


    宣子求環昭公十六年(前526年) / 158


    駟乞之立昭公十九年(前523年) / 160


    費無極害伍奢昭公二十年(前522年) / 161


    齊豹之亂昭公二十年(前522年) / 163


    華貙爲亂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 / 166


    華登以吳師救華氏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 / 167


    吳公子光之亂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 / 170


    晉殺祁盈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 / 172


    吳滅徐昭公三十年(前512年) / 174


    晉侯將以師納公昭公三十一年(前511年) / 175


    叔孫成子逆公年(前509年) / 177


    公侵齊門於陽州定公八年(前502年) / 179


    陽虎之亂定公八年(前502年) / 180


    陽虎歸寶玉、大弓定公九年(前501年) / 182


    晉敗鄭師哀公二年(前493年) / 183


    黃池爭長哀公十三年(前482年) / 186


    齊陳逆之亂哀公十四年(前481年) / 188


    白公勝之亂哀公十六年(前479年) / 190


     


    讀左隨筆 / 195


    讀左隨筆序 / 197


    讀左隨筆卷上 / 199


    讀左隨筆卷上補録 / 226


    讀左隨筆卷下 / 231


     


    附録
    經説 / 283


    古祭祀用尸記 / 283


    《春秋》譏二名辨 / 285


    書顧棟高《春秋不書河從論》後 / 286


     


    主要參考文獻 / 288

    前言
    編注説明

    《左傳》是先秦時期儒家的一部重要典籍,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熔經學、史學、文學於一爐的傑作,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就經學而言,與《公羊》《穀梁》偏重義理不一樣,《左傳》偏重事實,借事立義,推見至隱,闡明聖人筆削之旨,後由傳升爲經,成爲“十三經”之一。就史學而言,《左傳》是我國部比較完備的編年體史書,爲後世史書之典範。就文學而言,《左傳》文采華美,辭義贍富,堪爲“敘事之”。故當代臺灣學者張高評認爲:“《左傳》一書,其義,爲經;其體,爲史;其用,則爲文;其旁枝,衍而爲諸子、爲哲理。”二千多年來,解讀《左傳》的古籍可謂汗牛充棟,傳世者無慮數百種。從內容上看,有側重探討經義者,有側重評論史事者,有側重揭示文法者,亦有經義、史事、文法兼顧者。
    桐城派作爲清代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倡導“以文見道”,鎔裁經史,推崇《左傳》、《史記》、唐宋八家文章,主張義理、考據、詞章兼長相濟,以一種“凝練而又明暢的文風”左右文壇二百餘年。桐城派向以“義法”自詡,而“義法”肇端於始祖方苞,他曾指出:

    編注説明


     


    《左傳》是先秦時期儒家的一部重要典籍,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熔經學、史學、文學於一爐的傑作,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就經學而言,與《公羊》《穀梁》偏重義理不一樣,《左傳》偏重事實,借事立義,推見至隱,闡明聖人筆削之旨,後由傳升爲經,成爲“十三經”之一。就史學而言,《左傳》是我國部比較完備的編年體史書,爲後世史書之典範。就文學而言,《左傳》文采華美,辭義贍富,堪爲“敘事之”。故當代臺灣學者張高評認爲:“《左傳》一書,其義,爲經;其體,爲史;其用,則爲文;其旁枝,衍而爲諸子、爲哲理。”二千多年來,解讀《左傳》的古籍可謂汗牛充棟,傳世者無慮數百種。從內容上看,有側重探討經義者,有側重評論史事者,有側重揭示文法者,亦有經義、史事、文法兼顧者。


    桐城派作爲清代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倡導“以文見道”,鎔裁經史,推崇《左傳》、《史記》、唐宋八家文章,主張義理、考據、詞章兼長相濟,以一種“凝練而又明暢的文風”左右文壇二百餘年。桐城派向以“義法”自詡,而“義法”肇端於始祖方苞,他曾指出:


     


    《春秋》之制義法,自太史公發之,而後之深於文者亦具焉。“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義以爲經而法緯之,然後爲成體之文。


     


    義經與法緯並舉,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方苞認爲,古文義法源自六經,而“義經、體史而用文”之《左傳》,其義法可謂至精至備。方苞口授、其弟子整理之《左傳義法舉要》,選録《左傳》六篇文章,“於首尾開闔、虛實詳略、順逆斷續,包括貫穿之法,推闡爲詳”。此後,桐城派學人皆推崇《左傳》,解讀《左傳》之作甚夥,多致力於揭櫫古文義法。“五四”以降,桐城派日漸式微,但亦有一些文人爲抗衡西學,接續桐城文統,留下了不少古文評釋著作,林紓《左傳擷華》、陳朝爵《讀左隨筆》便是其中力作。


    林紓(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屬福州市)人。出身寒微,勵學有成。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人。曾相繼執教於福州蒼霞精舍、杭州東城講舍、北京金臺書院、五城學堂等學校,後受聘京師大學堂講席。著述等身,有《畏廬文集》《畏廬續集》《畏廬三集》《畏廬詩存》《韓柳文研究法》《春覺齋論文》《文微》《左孟莊騷精華録》《左傳擷華》等及百數十種譯著行世。林紓宗桐城義法,認爲左、馬、班、韓之文乃“天下文章之祖庭”。所撰古文爲桐城人吳汝綸、馬其昶、姚永樸、姚永概輩所推許。據朱義冑編《林畏廬先生年譜》載,《左傳擷華》成書於民國五年(1916年)。是書分爲上下兩卷,選《左傳》文八十三篇,其中二十九篇與《左孟莊騷精華録》重複。每篇皆先録原文,間有雙行小注、眉批,然多本杜預注釋。各篇之末,皆綴以評語。


    陳朝爵(1876—1939),字慎登,號芚庵,湖南長沙人。早年入長沙府學,受知於湖南提學使吳慶坻。後執教於湖南長沙楚怡學堂、安徽省立中學、安徽秋浦宏毅學舍、安徽大學等多所學校。陳朝爵覃研經史、小學、詩文,著有《漢書藝文志集説》《文學釋詞》《文法在我》《字學淺詁》《歷代聖哲學粹後編》《文選隨筆》《讀左隨筆》等。陳朝爵客居安徽時,曾向桐城人方守彝、方守敦請教詩文義法,並與姚永樸、姚永概等交厚,“講義論學,垂二十年”。據作者自序,《讀左隨筆》是陳朝爵在秋浦學舍授課所用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成書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閏四月。是書分上下兩卷,不具載經傳原文,但於所見,分條臚列,參稽諸説,詳加訓釋。全書共收文一百七十條,其中包括書末所附三篇經説文章。


    事實上,林、朝二人乃桐城別支,皆戮力爲桐城張目。不過,由於學術背景與學術取向不同,二人解讀《左傳》的風格有較大差異。《左傳擷華》繼承並發展了明清盛行的文章評點之學,注重探討文法、意境:“因本其(編者注:指杜預)説,以點論左氏之文。然核其所論,大抵皆古文起承轉合、遣調鍊詞之法。”《讀左隨筆》則頗受乾嘉徵實學風之影響,於經史考證、文法探討並重,如陳朝爵所言:“古字訓故爲文章鈴鍵,皆弗可略,亦復引申先儒義例,要以通經而止”,“於文章義法,批卻導窽,殆無遺藴”。


    在二十世紀初葉的古今文白之爭中,林、朝等桐城派後學以發揚舊學爲己任,試圖“力延古文之一綫”,由於被新派人士貼上“封建復古派”“國粹派”的標籤,其學術成果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實,他們留下的大量著述,致力談藝論道、訓故通經,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當今學子研讀古傳經典、弘揚傳統文化頗有裨益。有鑒於此,筆者不揣淺陋,將《左傳擷華》和《讀左隨筆》編注成“《左傳》讀法兩種”,以供當今學子參讀。


    《左傳擷華》由商務印書館於民國十年(1921年)三月發行排印本之後,又多次印刷。《讀左隨筆》有民國十四年(1925年)秋浦館油印本,後收入《安徽大學月刊》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第二卷第三、四期。本次校注,即分別以上述商務印書館、《安徽大學月刊》版本爲工作底本。此外,《左傳擷華》部分還參校了林紓評註、商務印書館於民國十四年出版的《左孟莊騷精華録》。


    茲將本次校注的體例分述如下:


    一、全書採用繁體橫排,施以現代標點,於難解字詞、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等作簡明注釋。對於原書引文,盡量考證並註明其出處。需要指出的是,《左傳擷華》原書有斷句,《讀左隨筆》原文亦有標點,但均存不少錯誤,或前後體例不一致,或不盡合現代標點符號用法,故有必要適當重新標點。


    二、正文一般用小四號宋體字,原有注釋和校注者新增注釋用小五號宋體字。新增注釋採用隨文夾注形式,外加圓括號(單獨註音除外)。此外,對於長段引文,採用“獨立引文”格式、仿宋字體;對於篇幅較長者,酌情加以分段。


    三、《左傳擷華》作如下調整:原有眉批排入正文相應位置,前以“〇”示之;原有雙行小注改爲單行排列;考慮到排版的困難及實際參考價值,原有圈點盡行略去;《左傳》選文後的評語採用五號宋體字,左縮進兩格排列。


    四、《讀左隨筆》作如下調整:原文注釋外的圓括號盡行略去,每則條目字體一律加粗。


    五、原有四篇(則)文章未按《左傳》紀年順序編排,分別是:《左傳擷華》之《聲伯之母》《魏絳戮揚干之僕》,《讀左隨筆》之“紀叔姬”“齊闢司徒之妻”。此當係原編者疏忽,故本次校注參照原有體例予以調整。


    六、對於底本中的譌、脫、衍、倒文字,一般予以校改,並在頁下出校記説明;但如果僅是筆劃小誤,如日曰、戊戌、己巳等之類混淆,則徑改不出校。


    七、凡原文爲避聖諱、清諱所改字,徑予回改,不出校記。


    八、凡原文字跡漫漶而無法辨認者,用“□”表示。


    九、原文中的異體字、古今字和通假字,一般保持原樣。爲規範起見,將舊字形悉改爲新字形。


    十、增列主要參考文獻,附於全書末。


     


     


    本書係重慶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儒家思想與西方哲學的會通:文獻譯注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CDJKXB14006。


     


    潘林


    戊戌年孟春識於緝熙室

    媒體評論

    ,文章多途;特以儷體縟藻,儒林不貴。而魏晉唐宋,駢騁文囿,以爭雄長。大抵崇魏晉者,稱太炎為大師;而取唐宋,則推林紓為宗盟雲!


    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


     


    吾友陳慎登先生,少從鄰先進遊,深窺經籍,以迨百家;及長優於文章,有逼近歸震川之譽。教學勤勤不遑,造詣益加邃密。


    李寅恭《陳慎登教授傳略》


     


    《左傳》一書,其義,為經;其體,為史;其用,則為文;其旁枝,衍而為諸子、為哲理。


    ?張高評《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