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傳習錄(明隆慶六年初刻版精校,全新精裝典藏版!陽明學研究專家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作者】 明王陽明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478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8147888
    作者:[明]王陽明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以明隆慶六年初刻版為底本,重新修訂,添加注釋,再現儒家聖人經典!


    2.新增王陽明畫像及《傳習錄》《王文成公全書》等著作的版本介紹。


    3.新增經典名篇6篇和正史傳記1篇:《教條示龍場諸生》《尊經閣記》《像祠記》《瘞旅文》《大學問》《朱子晚年定論》 《明史王守仁傳》。


    4.一部不可多得的王陽明作品精選集,陽明學研究專家餘懷彥教授親自作序推薦!


    5.新增王陽明書法作品一幅:紅葉滿林春正暮,隔堤遙見片帆歸。


    6.新增王陽明著名七律詩《泛海》一首: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


    7.新增王陽明“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內容簡介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代表作,也是其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是研究陽明心學及其思想的重要資料。卷上經王陽明本人審閱,闡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無物等哲學觀點;卷中的書信出自王陽明親筆,回答了關於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說的問難等,精彩地解釋了陽明心學的宗旨;卷下雖未經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展現了他晚年的思想。

    作者簡介

     王陽明(1472—1529),即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謚文成,學界多稱陽明先生。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冠絕有明一代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釋道。11歲時便立下“當讀書做聖人”的大志。兩次會試落第,於弘治十二年(1499)中進士(二甲第七),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有功,被封為新建伯年追贈新建侯。萬歷十二年(1584),從祀孔廟,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目錄
    目錄
    徐愛錄/ 003
    徐愛 / 023
    陸澄錄/ 024
    侃錄/ 063
    錢德洪序/ 089
    答顧東橋書/ 091
    答周道通書/ 117
    答陸原靜書/ 123
    錢德洪 / 137
    答歐陽崇一/ 138
    答羅整庵少宰書 / 145
    答聶文蔚/ 152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166

    目錄


    卷上
     徐愛錄/ 003
     徐愛 / 023 
     陸澄錄/ 024
     侃錄/ 063


    卷中
     錢德洪序/ 089
     答顧東橋書/ 091 
     答周道通書/ 117
     答陸原靜書/ 123
     錢德洪 / 137
     答歐陽崇一/ 138
     答羅整庵少宰書 / 145
     答聶文蔚/ 152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166
     教約/ 168


    卷下
     陳九川錄/ 171
     黃直錄/ 184
     黃修易錄/ 191
     黃省曾錄/ 196
     錢德洪錄/ 201
     錢德洪序/ 228
     黃以方錄/ 229
     錢德洪 / 244


    附錄一 教條示龍場諸生/ 249
    附錄二 尊經閣記/ 252
    附錄三 像祠記/ 255
    附錄四 瘞旅文/ 257
    附錄五 大學問/ 260
    附錄六 朱子晚年定論/ 267
    附錄七 明史王守仁傳/ 284

    在線試讀
    02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新’字義。下面‘治國平天下’處,皆於‘新’字無發明。如雲‘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親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親之也。 《堯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協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於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意,說‘新民’便覺偏了。”
    愛問:“‘知止而後有定’,朱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與先生之說相戾。”
    先生曰:“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隻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愛問:“至善隻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隻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隻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愛曰:“聞先生如此說,愛已覺有省悟處。但舊說纏於胸中,尚有未脫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間溫清定省之類,有許多節目,不亦須講求否?”

    02


    愛問:“‘在親民’, 朱子謂當作‘新民’,後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據。先生以為宜從舊本作‘親民’,亦有所據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新’字義。下面‘治國平天下’處,皆於‘新’字無發明。如雲‘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親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親之也。 《堯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協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於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意,說‘新民’便覺偏了。”



        愛問:“‘知止而後有定’,朱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與先生之說相戾。”
        先生曰:“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隻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愛問:“至善隻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隻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隻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愛曰:“聞先生如此說,愛已覺有省悟處。但舊說纏於胸中,尚有未脫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間溫清定省之類,有許多節目,不亦須講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講求?隻是有個頭腦。隻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講求。就如講求鼕溫,也隻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講求夏清,也隻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隻是講求得此心。此心若無人欲,純是天理,是個誠於孝親的心,鼕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個溫的道理;夏時自然思量父母的熱,便自要去求個清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出來的條件。卻是須有這誠孝的心,然後有這條件發出來。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後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後去種根。《禮記》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須有是個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



    03


        鄭朝朔問:“至善亦須有從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隻是此心純乎天理之極便是,更於事物上怎生求?且試說幾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親,如何而為溫清之節,如何而為奉養之宜?須求個是當,方是至善。所以有學問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隻是溫清之節、奉養之宜,可一日二日講之而盡,用得甚學問思辨?惟於溫清時,也隻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奉養時,也隻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此則非有學問思辨之功,將不免於毫釐千裡之繆。所以雖在聖人,猶如‘精一’之訓。若隻是那些儀節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溫清奉養的儀節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
    愛於是日又有省。



    愛因未會先生“知行合一”之訓,與宗賢、惟賢往復辯論,未能決。以問於先生。 
    先生曰:“試舉看。”



    愛曰:“如今人盡有知得父當孝、兄當弟者,卻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與行分明是兩件。”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隻是未知。聖賢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體。不是著你隻恁的便罷。故《大學》指個真知行與人看,說‘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見好色屬知,好好色屬行,隻見那好色時已自好了,不是見了後又立個心去好。聞惡臭屬知,惡惡臭屬行,隻聞那惡臭時已自惡了,不是聞了後別立個心去惡。如鼻塞人雖見惡臭在前,鼻中不曾聞得,便亦不甚惡,亦隻是不曾知臭。就如稱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稱他知孝、知弟。不成隻是曉得說些孝弟的話,便可稱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饑了。知行如何分得開?此便是知行的本體,不曾有私意隔斷的。聖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謂之知。不然,隻是不曾知。此卻是何等緊切著實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說知行做兩個,是甚麼意?某要說做一個,是甚麼意?若不知立言宗旨,隻管說一個兩個,亦有甚用?”



    愛曰:“古人說知行做兩個,亦是要人見分曉。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 
        先生曰:“此卻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嘗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隻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隻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者,隻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隻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纔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隻是個揣摸影響,所以說一個行,方纔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補偏救弊的說話,若見得這個意時,即一言而足。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隻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隻是閑說話。”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