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修好你的包容心(《與神對話》作者尼爾·唐納德·沃爾什作序推薦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市場價】
    139-201
    【優惠價】
    87-126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059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4205978
    作者:(美)

    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 

        
        
    "

    編輯推薦
    一本讓好心情不斷靠近你的情緒自修書 不生氣、不計較、不失控的活法 《與神對話》作者尼爾·唐納德·沃爾什作序推薦 
    內容簡介
    什麼是真正的包容?
    我們應該包容什麼?
    是什麼讓我們拒絕包容?
    不懂包容的人會有怎樣的痛苦?
    包容會為我們帶來哪些奇跡?
    我們如何做到包容?
    目錄
    目錄
    包容讓快樂回歸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003
    包容和年齡無關/008
    包容和生死無關/011
    第二章
    什麼是包容
    什麼是包容/023
    包容的饋贈/025
    第三章
    我們該包容什麼
    列一張包容清單/037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041
    第四章目錄
    包容讓快樂回歸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003
    包容和年齡無關/008
    包容和生死無關/011
    第二章
    什麼是包容
    什麼是包容/023
    包容的饋贈/025
    第三章
    我們該包容什麼
    列一張包容清單/037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041
    第四章
    誰讓我們拒絕包容
    “自我意識”怎麼想/053
    不肯包容帶來的副作用/057
    第五章
    什麼讓我們不肯包容
    愛和“自我意識”,我們該站哪一邊/069
    原來是它們讓你不肯包容/070
    第六章
    我們如何做到包容
    轉變信念,纔懂包容/083
    克服障礙,纔能包容/086
    第七章
    包容也能創造奇跡
    包容能治愈心靈的傷痛/111
    包容能緩解情感的悲痛/114
    包容讓職場生活更和諧/118
    包容是最美的失憶/120
    包容面前,災難算什麼/121
    包容我們的國家,活在當下/123
    包容能消除對某些機構的怨恨/125
    包容能化解對軍隊惡行的怨憤/127
    包容讓我們變得更快樂/129
    包容讓孩子更懂得悔改/131
    包容給予同伴改正的機會/133
    包容能化解家人間的隔閡/135
    第八章

    踏上包容的大道
    準備著:讓心靈歸於平靜/147
    行動吧:我願意去包容/151

    結束語/160
    後記/168
    致謝/177
    在線試讀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試著思考一下,快樂纔是我們的本來狀態。在態度治療中心,包容幾乎存在於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我們說我們存在的本質就是愛。我們不僅僅擁有肉體,還有寄居在肉體中的精神存在,要學著從這個角度看待生活。當我們這樣看待生活時,我們就會明白,愛和快樂是不可分割的。包容會教給我們,不管生活的環境如何,我們都可以選擇愛,而不是恐懼;選擇平靜,而不是矛盾。
    在談論包容之前,我們簡單地探索一下我們為什麼不快樂。通過這種探索,我們可以發現不快樂是從哪裡開始的,從而找到一種完全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有些人認為快樂依賴於外部事物。那麼我們就從這裡開始我們的“我們為什麼不快樂”的探索之旅。
    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想法:金錢和物質的積累能讓我們快樂。但問題是,我們積累得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不管我們獲得了多少,我們仍然會覺得好像永遠不夠似的。一旦我們開始從這個角度做一些選擇,我們就會習慣性地認為,我們最終會找到自身之外的、能給我們帶來持久的幸福感的某樣東西。事實是,這種尋找最後往往以沮喪、憤怒、不快樂,甚至絕望結束,而這也恰恰說明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我們對彩虹盡頭那罐金子的追尋,恰恰隱藏了這樣一個事實:那道彩虹和那罐金子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對此為什麼我們會那麼難以理解呢?
    我們可以把不快樂,或缺少金錢和物質歸咎於這世界上的許多誘惑。環顧四周,我們看到,比我們擁有更多的人好像比我們更快樂。於是,我們投向他人的懷抱,希望用感情來填補靈魂上的空洞。從追求物質到追求他人,好像有了很大的進步。於是我們告訴自己,去外部追尋答案的那部分自我也同樣會告訴我們:我們可以讓他人為我們的幸福負責。當然,如果我們能找到那個對的人,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充實。
    但是很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陷入精神煩躁的狀態,我們似乎困在這個旋渦裡,無法脫離,於是我們會失望,會感到不快樂。因為這時我們纔發現,不管是金錢、物質還是感情,都不能讓我們感到快樂。確實,我們也會有快樂的時刻,但這時刻仿佛稍縱即逝。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被生活困住了。
    我們可能會問,究竟什麼纔能讓我們真正感到快樂?讓我們一直追尋自身之外的那部分自我到底是什麼?我們是否能給它命名?那部分自我認為,我們真正的身份僅僅局限於肉體和個性。對於任何認為我們真正的本質是寄居在肉體之中的精神存在的想法,我們體內的那部分自我都嗤之以鼻。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試著思考一下,快樂纔是我們的本來狀態。在態度治療中心,包容幾乎存在於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我們說我們存在的本質就是愛。我們不僅僅擁有肉體,還有寄居在肉體中的精神存在,要學著從這個角度看待生活。當我們這樣看待生活時,我們就會明白,愛和快樂是不可分割的。包容會教給我們,不管生活的環境如何,我們都可以選擇愛,而不是恐懼;選擇平靜,而不是矛盾。
    在談論包容之前,我們簡單地探索一下我們為什麼不快樂。通過這種探索,我們可以發現不快樂是從哪裡開始的,從而找到一種完全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有些人認為快樂依賴於外部事物。那麼我們就從這裡開始我們的“我們為什麼不快樂”的探索之旅。
    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想法:金錢和物質的積累能讓我們快樂。但問題是,我們積累得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不管我們獲得了多少,我們仍然會覺得好像永遠不夠似的。一旦我們開始從這個角度做一些選擇,我們就會習慣性地認為,我們最終會找到自身之外的、能給我們帶來持久的幸福感的某樣東西。事實是,這種尋找最後往往以沮喪、憤怒、不快樂,甚至絕望結束,而這也恰恰說明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我們對彩虹盡頭那罐金子的追尋,恰恰隱藏了這樣一個事實:那道彩虹和那罐金子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對此為什麼我們會那麼難以理解呢?
    我們可以把不快樂,或缺少金錢和物質歸咎於這世界上的許多誘惑。環顧四周,我們看到,比我們擁有更多的人好像比我們更快樂。於是,我們投向他人的懷抱,希望用感情來填補靈魂上的空洞。從追求物質到追求他人,好像有了很大的進步。於是我們告訴自己,去外部追尋答案的那部分自我也同樣會告訴我們:我們可以讓他人為我們的幸福負責。當然,如果我們能找到那個對的人,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充實。
    但是很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陷入精神煩躁的狀態,我們似乎困在這個旋渦裡,無法脫離,於是我們會失望,會感到不快樂。因為這時我們纔發現,不管是金錢、物質還是感情,都不能讓我們感到快樂。確實,我們也會有快樂的時刻,但這時刻仿佛稍縱即逝。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被生活困住了。
    我們可能會問,究竟什麼纔能讓我們真正感到快樂?讓我們一直追尋自身之外的那部分自我到底是什麼?我們是否能給它命名?那部分自我認為,我們真正的身份僅僅局限於肉體和個性。對於任何認為我們真正的本質是寄居在肉體之中的精神存在的想法,我們體內的那部分自我都嗤之以鼻。
    我喜歡用“自我意識”這個詞來形容如此關注外部事物的那部分自我。“自我意識”試圖在我們的生活中為自己的出現辯護,說它隻是為了讓我們得到更多的利益;說我們的身體因為有它纔得以支撐下去,否則我們就會衝到疾馳而來的卡車面前,或者忘記進食,或忘記保護自己不受外界傷害。“自我意識”會讓我們相信,任何不贊同“金錢能夠買來幸福”的人都不知道去哪兒購物。
    一次又一次地,“自我意識”讓我們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公平的世界裡,如果不一直保持警覺,我們就會變成受害者。當我們信服這種受害論時,“自我意識”就高興了,因為接下來我們就會把力量轉交給它。“自我意識”最不願意讓我們知道的事情就是,我們有另外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不成為受害者。實際上,我們可以選擇愛,而不是恐懼;我們可以選擇包容,而不是固守痛苦、怨恨,還有批判。
    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到,“自我意識”是如何把快樂、愛和內心平靜當成它的敵人,因為我們在享受這些狀態的時候,也正是我們體會精神存在的本質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世界跟“自我意識”提供給我們的世界完全不一樣。當我們用愛的眼光去看世界時,包容就變得很容易了,因為接著你就會明白,我們畢生追尋的答案可以在包容中找到,而不是“自我意識”認為的答案存在於生活的外部。
    最糟糕的是,我們聽到“自我意識”在我們的心裡說:快樂是無法持久的,所以為了獲得真實而持久的快樂,我們最好轉向物質現實。最終,我們渴望擁有快樂的願望變成了泡影。這其中肯定有什麼地方出錯了。肯定是某個人或某件事打破了我們的快樂。這時我們就想著我們最好還是找個人來當替罪羊。而“自我意識”的建議是,對於我們遇到的人,踫到的事情,我們要吹毛求疵,這樣纔能確保我們總是對的,而別人總是錯的。
    我們快樂或不快樂的程度,實際上就取決於我們對“自我意識”的建議的認可程度。想一想吧,每當我們挑剔他人、心懷怨恨,或固守責怪和內疚時,會有什麼事發生。這些情緒阻礙了我們去感受愛、平靜和快樂。不快樂的感覺被放大了,我們真的變成了吹毛求疵的人,進而在自己的世界中尋找某些環境或人,並將我們的不快樂歸咎於它。
    包容是一個轉換過程。在一念之間,我們可以摒棄必須向外尋找真正快樂的念頭。簡單地轉換一下態度,我們可以把自己從“自我意識”的理念——為了安全,我們必須相信自己會時刻受害,必須要保護自己——中釋放出來。換一個角度,我們可以不再向外追尋他人或事物來為我們的不快樂負責。我們可以擁抱真正的“精神存在”本質,並且馬上就能發現這纔是愛、平靜和快樂的源頭。它與我們不過是一念之間的距離,並且不需任何花費。
    包容和年齡無關
    任何人在任何歲數都可以學習包容,不管他們目前的信仰如何,不管過去經歷過什麼,也不管對待周圍人的方式如何。
    許多年前,我和我的妻子戴安認識了一位非同尋常的女士,她的名字叫安德莉亞·德·諾特貝克。我們相識是源於一通不尋常的電話。有個人從瑞士給我們打來電話說,有一位住在那裡的女士想送我們一幅畫。那時候那位女士已經九十三歲了,但非常健康。她打算在去世之前把自己的財產都捐了,那時她已經把大部分財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不過還有一幅畫作尚未送出,那是一幅13世紀的耶穌畫像。
    她不知道等她去世後誰應該擁有這幅畫,於是到群山之中沉思。一段時間後,她得到“真愛無懼”這個啟示。因此,她決定將這幅畫送給傑拉爾德·G.揚波爾斯基——《真愛無懼》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我。在這本書裡,我寫了一些我們如何阻止自己去愛的例子。因此,她讓朋友給身在美國的我打了電話。
    之後我們得知,安德莉亞的丈夫在許多年前去世了,她因此變得充滿仇恨,愛胡思亂想;她變得很難相處,極愛與人爭辯,而且很容易被激怒。在她八十五歲的時候,一位朋友送給她一本《真愛無懼》。
    這本書成了安德莉亞的每日讀物。很快,她就能以一顆包容之心來對待生活中所有她認為曾經傷害過她的人。她也包容了自己曾經做過的那些傷害人或不友善的行為。奇跡仿佛降臨在了她的身上,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不再胡思亂想,不再憤怒,變得無憂無慮起來,她感受到生命中從未有過的愉快。為了慶祝自己的轉變,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幸福”。
    直到和她結識以後,我纔了解到,她在多年前就已經負責將《真愛無懼》翻譯成法語,並印刷出版了。聽說了關於“幸福”的轉變故事之後,我和戴安決定,趁著我們早就安排好的中東旅行的機會,我們去拜訪拜訪她。到達目的地以後,我們見到了這位傑出的女性。她給我們看了一本法國雜志,封面上是她的照片——她乘著一架懸掛式滑翔機,在法國鄉村的高空之上飛行!那時她已經八十八歲了。這一切對她來說似乎還不夠,在九十一歲那年,她又坐著雙翼飛機飛行了一次。
    在她的家鄉瑞士日內瓦,我們和她度過了美妙的三天。我不得不說她活得實在是太對得起她的新名字了。她是我認識的最快樂、最平靜、最友愛的人之一。
    當我問到她究竟做了什麼纔能讓生活發生如此積極的改變時,她回答說:“噢,我隻是放下了所有的批判。”
    跟“幸福”一起慶祝完新年後,我們就離開了。戴安帶著她送給我們的畫獨自回到加州,而我則繼續前往中東去見幾個朋友。三周後,我們接到電話,“幸福”在睡夢中安然離世,正如她預想的那樣。
    直到今天,我都會想起“幸福”的故事,想起她的生活是怎樣通過包容而改變的。能有機會結識這位可愛的女士,我感到非常榮幸。關於包容,她永遠都是我和戴安最有力的典範。同時,她也提醒我們,不管你有多老,你都可以改變。
    包容和生死無關
    在伊塔·哈爾伯斯坦姆和朱迪思·雷文瑟合著的書——《小奇跡:日常生活中的驚人巧合》(Small Miracles: Extraordinary Coincidences from Everyday Life)裡,有個故事也闡述了包容的過程。我在這裡引用一下。
    有個叫作喬伊的年輕人,十九歲離開家鄉,並背棄了自己的猶太教信仰。他的父親對他極其不滿,威脅他說,如果不改變心意的話就絕不見他。
    但是,喬伊並沒有改變心意。此後,喬伊漫遊世界去找尋自我,父子之間完全沒了聯繫。後來喬伊與一個好女人相愛了。這一切讓他在一段時間裡覺得自己的生活有了意義和目標。
    一轉眼許多年過去了。有一天,喬伊來到印度的一家咖啡館,在那裡,他偶然踫見了家鄉的一位老朋友。他和這位朋友待了一天。最後,他的朋友說:“上個月得知你父親去世了,我感到很遺憾。”
    聽到這個消息,喬伊驚獃了。這是他第一次聽到父親的死訊。之後他回到家鄉,並開始重新審視他的猶太根性。但是他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因為盡管她也是猶太人,但她並不想跟猶太傳統扯上任何關繫。
    在家鄉短暫停留後,喬伊到耶路撒冷旅行。他來到哭牆面前,打算寫一封信給已經去世的父親,表達對他的愛,並請求他的原諒。
    喬伊寫好信後,把它卷了起來,打算塞進牆上的一個洞裡。這時候,另外一封信從這個洞眼裡掉下來,正好落在他的腳邊。喬伊彎腰撿起這封信。他好奇地打開信,上面的字跡看起來很熟悉。他讀了起來。令人震驚的是,這封信居然是他父親寫的,他在信中請求上帝原諒自己對兒子的絕情,並且表達了對喬伊深沉而無條件的愛。
    喬伊愣住了。這怎麼可能?這已經不是巧合能形容的了,這簡直就是奇跡。雖然喬伊很難相信眼前的一切,但是他手上就握著這封信,它就出自父親的手,是無可辯駁的證據。這一切都說明他不是在做夢。
    此後,喬伊開始認真地研究猶太信仰。多年以後,他回到了美國。有一次,一位猶太祭司請他喫晚飯。就在那天晚上,在祭司的家裡,喬伊見到了多年前離開他的女友。她也找回了自己的猶太根性。
    在那之後不久,喬伊和他的女友很快就結婚了。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聽說這樣或那樣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向我們傳達出一個信息:包容蕩滌了痛苦的過往。雖然我們並不是總能如此輕易地接受下面的事實:包容可以創造這樣的奇跡,清除思想阻礙而讓我們能感受到愛;但是喬伊的故事表明,即使死亡也無法阻止包容。包容讓那些曾經讓我們極為悲痛的事情好像突然之間就消失無影了,取而代之的是愛——恆久存在的愛。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