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最後一堂生死課(“世圖心理”媲美《西藏生死書》,慧敏法師、多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辜琮瑜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3630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0036309
    作者:辜琮瑜著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1年07月 

        
        
    "

    編輯推薦
    word-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胡因夢、張德芬時下關注的死亡課題!
    慧敏法師、臺灣法鼓佛學院、中國心理學會鼎力推薦!
    《*後一堂生死課》對從中西哲學、心理學與宗教的生死觀,到死後世界、前世今生的種種討論,精粹出其中的精華;並提供了悲傷處理、安寧療護、臨終病人的瀕死歷程、告別式等問題的討論與建議。作者辜琮瑜以開放性的角度,從生活的體驗中提供面對生死的種種可能,引領讀者找到與建立自己的生死觀。


     
    內容簡介
    word-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生是什麼?死是什麼?不知死,焉知生?在生死之間,如何活得更有意義?
    《後一堂生死課》探討: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生死之間應做何事?引領我們從死亡恐懼中關照自己,覺察出活著的意義。

        
    《後一堂生死課》對從中西哲學、心理學與宗教的生死觀,到死後世界、前世今生的種種討論,精粹出其中的精華;並提供了悲傷處理、安寧療護、臨終病人的瀕死歷程、告別式等問題的討論與建議。關於生前死後的種種生死學課題,就是本書的內容。


        
    作者辜琮瑜以開放性的角度,從生活的體驗中提供面對生死的種種可能,引領讀者找到與建立自己的生死觀。


    作者簡介
    word-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哲學博士,現任臺灣法鼓山佛教基金會佛學弘講講師,法鼓大學籌備處人生學院助理教授,《人生》雜志客座總編輯。著有《聖嚴法師的禪學思想》、西藏密教之父——阿底峽尊者
    》、《根本沒煩惱》、《生死美學 》、《哲學與人生.生命的安頓》、《活著活著就笑了》,等等。


    目錄
    自序 心靈導師的後一堂生死課Chapter 1 後一堂生死課 ·為什麼要學生死學? ·生死學學什麼? ·生死學學不到什麼? ·如何看待生死學? ·生死學談什麼? ·生死學的基本精神 ·生死學的特色:解構Chapter 2 思索生死三大事 ·因不滿意而質疑:生命從哪裡來? ·期望保證的啟問:死往何去? ·價值的安立與探索:我想要我是誰? ·實證主義的人生觀 ·功利主義的人生觀 ·實用主義的人生觀 .·進化主義的人生觀 ·個人主義的人生觀 ·自由主義的人生觀Chapter 3 死亡的恐懼 ·人為何恐懼死亡? ·從死亡恐懼的排序觀照自己Chapter 4 死亡的覺察 ·如果遇到死神 ·如果沒有死神 ·該用什麼心態面對死亡? ·意識死亡有意義嗎? ·覺察死亡有什麼作用? ·我是誰? ·“定義法鼓山”的練習 ·“我是誰”的練習Chapter 5 死亡的練習 ·什麼情況下會覺察死亡? ·為何要覺察死亡的可能性? ·心理學家提供的“練習”Chapter 6 無常與變化 ·從無常變化出發 ·經常的變 ·關繫的變 ·關繫變化的可觀察原則 ·突如其來的變動破壞慣性 ·無常人生的四大恐怖 ·無法控制的老、病、死 ·失控的愛情也恐怖 ·出現變化時,追問兇手是誰 ·自我防衛的習氣會先出現 ·關於失去與失落的不同思惟 ·閱讀也能讀出互動 ·把變動視為正常 ·到底是失去了還是得到了? ·不變真的好嗎? ·重復不變也像征著苦悶Chapter 7 中西哲學與宗教的生死觀 ·儒家:三不朽的生死觀 ·孔孟的生死觀 ·道家:—切皆自然的生死觀 ·老子:出生入死 ·莊子:生死—體 ·道家與道教生死觀大不同 ·救贖的西方生死背景 ·中世紀:渴望死後世界 ·文藝復興:理性抬頭 ·現生死觀 ·存在主義:向死的存在 ·從西方哲學看生死 ·為何恐懼死亡? ·道教與基督教看生死 ·佛教四有、六道的生死輪回Chapter 8 死後的世界 ·從人的角度看待死後世界 ·四種生死觀 ·人為何關心死後世界? ·死後靈魂去哪裡? ·從宗教、文化看靈魂的去處 ·肯定輪回者的觀點 ·科學試圖詮釋的文化現像 ·相信輪回就該被前世今生捆綁嗎? ·反對輪回者的觀點 ·核心宗教教義的差異 ·生物學與遺傳學的質疑Chapter 9 前世今生的生死謎底 ·亟於探索宿緣的動機 ·心理學或宗教的詮釋 ·他者與社會文化共成的前世模塊 ·記憶庫裡隱藏的秘密 ·虛擬人生的啟發 ·尋找自己此生的功課 ·從前世故事還可以看到什麼?Chapter 10 死亡與失落 ·失去嚴重與否是主觀的感受 ·拋棄舊有格局與限制 ·從失落、悲傷到哀悼 ·失落帶來悲傷的情緒 ·悲傷需要哀悼處理 ·孩童面對失落的不同階段 ·“成年孤兒”的悲傷與壓抑 ·綜合整理的七階段分析 ·修補是長期的歷程Chapter 11 悲傷處理 ·“可預期”與“不可預期”的悲傷 ·臨終前五階段身心反應與其他觀點 ·影響喪親反應的因素 ·悲傷輔導的程序與原則 ·悲傷從何而來? ·失落與哀傷的超越 ·走出失落之痛的要素Chapter 12 安寧療護與緩和醫療 ·安寧照顧的重要面向 ·全人照顧到四全照顧 ·安寧照護的目標與原則 ·安寧療護的原則 ·臨終病人的靈性課題 ·臨終病人的心靈轉變 ·如果身邊就有臨終病人Chapter 13 臨終病人的瀕死歷程 ·時空觀的落差 ·危脆的關繫變化 ·瀕臨者的歷程Chapter 14 安樂死 ·安樂死的緣起與發展 ·安樂死的分類 ·安樂死的倫理學反思 ·安樂死的宗教性思維 ·安樂死的醫療省察 ·安樂死的法律考慮 ·反對安樂死的綜合討論 ·支持安樂死的綜合討論Chapter 15 死亡與告別 ·要不要告別? ·後告別的預立遺囑 ·後告別的告別式 ·臨終的詩偈與墓志銘


    自序 心靈導師的後一堂生死課
    Chapter 1
    後一堂生死課
    ·為什麼要學生死學?
    ·生死學學什麼?
    ·生死學學不到什麼?
    ·如何看待生死學?
    ·生死學談什麼?
    ·生死學的基本精神
    ·生死學的特色:解構
    Chapter 2
    思索生死三大事
    ·因不滿意而質疑:生命從哪裡來?
    ·期望保證的啟問:死往何去?
    ·價值的安立與探索:我想要我是誰?
    ·實證主義的人生觀
    ·功利主義的人生觀
    ·實用主義的人生觀
    .·進化主義的人生觀
    ·個人主義的人生觀
    ·自由主義的人生觀
    Chapter 3
    死亡的恐懼
    ·人為何恐懼死亡?
    ·從死亡恐懼的排序觀照自己
    Chapter 4
    死亡的覺察
    ·如果遇到死神
    ·如果沒有死神
    ·該用什麼心態面對死亡?
    ·意識死亡有意義嗎?
    ·覺察死亡有什麼作用?
    ·我是誰?
    ·“定義法鼓山”的練習
    ·“我是誰”的練習
    Chapter 5
    死亡的練習
    ·什麼情況下會覺察死亡?
    ·為何要覺察死亡的可能性?
    ·心理學家提供的“練習”
    Chapter 6
    無常與變化
    ·從無常變化出發
    ·經常的變
    ·關繫的變
    ·關繫變化的可觀察原則
    ·突如其來的變動破壞慣性
    ·無常人生的四大恐怖
    ·無法控制的老、病、死
    ·失控的愛情也恐怖
    ·出現變化時,追問兇手是誰
    ·自我防衛的習氣會先出現
    ·關於失去與失落的不同思惟
    ·閱讀也能讀出互動
    ·把變動視為正常
    ·到底是失去了還是得到了?
    ·不變真的好嗎?
    ·重復不變也像征著苦悶
    Chapter 7
    中西哲學與宗教的生死觀
    ·儒家:三不朽的生死觀
    ·孔孟的生死觀
    ·道家:—切皆自然的生死觀
    ·老子:出生入死
    ·莊子:生死—體
    ·道家與道教生死觀大不同
    ·救贖的西方生死背景
    ·中世紀:渴望死後世界
    ·文藝復興:理性抬頭
    ·現生死觀
    ·存在主義:向死的存在
    ·從西方哲學看生死
    ·為何恐懼死亡?
    ·道教與基督教看生死
    ·佛教四有、六道的生死輪回
    Chapter 8
    死後的世界
    ·從人的角度看待死後世界
    ·四種生死觀
    ·人為何關心死後世界?
    ·死後靈魂去哪裡?
    ·從宗教、文化看靈魂的去處
    ·肯定輪回者的觀點
    ·科學試圖詮釋的文化現像
    ·相信輪回就該被前世今生捆綁嗎?
    ·反對輪回者的觀點
    ·核心宗教教義的差異
    ·生物學與遺傳學的質疑
    Chapter 9
    前世今生的生死謎底
    ·亟於探索宿緣的動機
    ·心理學或宗教的詮釋
    ·他者與社會文化共成的前世模塊
    ·記憶庫裡隱藏的秘密
    ·虛擬人生的啟發
    ·尋找自己此生的功課
    ·從前世故事還可以看到什麼?
    Chapter 10
    死亡與失落
    ·失去嚴重與否是主觀的感受
    ·拋棄舊有格局與限制
    ·從失落、悲傷到哀悼
    ·失落帶來悲傷的情緒
    ·悲傷需要哀悼處理
    ·孩童面對失落的不同階段
    ·“成年孤兒”的悲傷與壓抑
    ·綜合整理的七階段分析
    ·修補是長期的歷程
    Chapter 11
    悲傷處理
    ·“可預期”與“不可預期”的悲傷
    ·臨終前五階段身心反應與其他觀點
    ·影響喪親反應的因素
    ·悲傷輔導的程序與原則
    ·悲傷從何而來?
    ·失落與哀傷的超越
    ·走出失落之痛的要素
    Chapter 12
    安寧療護與緩和醫療
    ·安寧照顧的重要面向
    ·全人照顧到四全照顧
    ·安寧照護的目標與原則
    ·安寧療護的原則
    ·臨終病人的靈性課題
    ·臨終病人的心靈轉變
    ·如果身邊就有臨終病人
    Chapter 13
    臨終病人的瀕死歷程
    ·時空觀的落差
    ·危脆的關繫變化
    ·瀕臨者的歷程
    Chapter 14
    安樂死
    ·安樂死的緣起與發展
    ·安樂死的分類
    ·安樂死的倫理學反思
    ·安樂死的宗教性思維
    ·安樂死的醫療省察
    ·安樂死的法律考慮
    ·反對安樂死的綜合討論
    ·支持安樂死的綜合討論
    Chapter 15
    死亡與告別
    ·要不要告別?
    ·後告別的預立遺囑
    ·後告別的告別式
    ·臨終的詩偈與墓志銘
    在線試讀
    學習生死學的目的可以歸納出四個:個目的是了解自己到底用什麼模式在活著?“模式”這個詞,如果以佛法而言,就是“習氣”。我們是用什麼樣的習氣在過生活,平常我們總習焉而不察,每天都這樣過,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也不清楚自己用什麼樣的方式在進行。
    如果問大家:“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是右腳先下床?還是左腳?”有些人很快有答案,很多人就得想很久,這讓人聯想到長胡子的故事。有個留長胡子的人,別人問他:“睡覺的時候胡子是在棉被外面?還是裡面?”自從別人問他這個問題之後,他就失眠了,因為晚上睡覺的時候就一直看他的胡子,它應該是在裡面還是在外面?其實我們每天生活都是這樣子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走類似的路,循著相同的模式喫飯或走路,可能很習慣,卻是不明所以的。禪修的功能之一,也就是提醒我們做這樣的覺察,透過這個過程,希望能夠看到這種模式的運作,然後給自己分析、觀察的機會。
    第二個目的是要對治一般人面對死亡那種逃避、遮掩的方式,希望提醒的是一死亡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恐怖,卻也沒有僥幸,就算不想理它,它還是存在。死亡是存在的一種方式,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先生,然後死,它是一個連續的狀態,不會因為我們不去理它,它就不存在。我們可以去思考、覺察、面對死亡與自己的關聯,其中的意義是,如果知道死亡不是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一旦踫到了,便不會措手不及,不會驚嘆於“怎麼可能”而在驚訝狀態下,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當中。
    第三個目的是提醒我們不再把活著當成理所當然,認為我去睡了,明天一定會醒過來,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狀態。要知道活著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睡了就醒過來的。
    有位長輩到美國慶祝外孫滿月,大家纔開心地聚會晚餐,結果隔天早上起床醒來的時候,外祖母推一推枕邊的外祖父,怎麼不動?原來他已在睡眠中安詳死去。通常一般人在臨終之際會有一些掙扎、反應,可是連他床邊的人居然都不知道,睡到天亮纔發現。
    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隻是因為不在我們身邊發生,會覺得那都是故事,即使真的在身邊發生,也隻會覺得驚悚、可怕。這些事情的發生,都在不斷提醒我們,也是歐文在《存在心理治療(上)》書中提到的,死亡是一種邊界經驗。所謂“邊界經驗”就是逼顯出一個原來我們都跟它有關,而且逃避不了,卻蓄意不去思索的體驗:我們應該去面對生命中“活著”的這一段,因為它真的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word-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學習生死學的目的可以歸納出四個:
    個目的是了解自己到底用什麼模式在活著?“模式”這個詞,如果以佛法而言,就是“習氣”。我們是用什麼樣的習氣在過生活,平常我們總習焉而不察,每天都這樣過,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也不清楚自己用什麼樣的方式在進行。


        
    如果問大家:“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是右腳先下床?還是左腳?”有些人很快有答案,很多人就得想很久,這讓人聯想到長胡子的故事。有個留長胡子的人,別人問他:“睡覺的時候胡子是在棉被外面?還是裡面?
    ”自從別人問他這個問題之後,他就失眠了,因為晚上睡覺的時候就一直看他的胡子,它應該是在裡面還是在外面?其實我們每天生活都是這樣子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走類似的路,循著相同的模式喫飯或走路,可能很習慣,卻是不明所以的。禪修的功能之一,也就是提醒我們做這樣的覺察,透過這個過程,希望能夠看到這種模式的運作,然後給自己分析、觀察的機會。


        
    第二個目的是要對治一般人面對死亡那種逃避、遮掩的方式,希望提醒的是一死亡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恐怖,卻也沒有僥幸,就算不想理它,它還是存在。死亡是存在的一種方式,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先生,然後死,它是一個連續的狀態,不會因為我們不去理它,它就不存在。我們可以去思考、覺察、面對死亡與自己的關聯,其中的意義是,如果知道死亡不是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一旦踫到了,便不會措手不及,不會驚嘆於“怎麼可能”而在驚訝狀態下,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當中。


        
    第三個目的是提醒我們不再把活著當成理所當然,認為我去睡了,明天一定會醒過來,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狀態。要知道活著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睡了就醒過來的。


        
    有位長輩到美國慶祝外孫滿月,大家纔開心地聚會晚餐,結果隔天早上起床醒來的時候,外祖母推一推枕邊的外祖父,怎麼不動?原來他已在睡眠中安詳死去。通常一般人在臨終之際會有一些掙扎、反應,可是連他床邊的人居然都不知道,睡到天亮纔發現。


        
    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隻是因為不在我們身邊發生,會覺得那都是故事,即使真的在身邊發生,也隻會覺得驚悚、可怕。這些事情的發生,都在不斷提醒我們,也是歐文在《存在心理治療(上)》書中提到的,死亡是一種邊界經驗。所謂“邊界經驗”就是逼顯出一個原來我們都跟它有關,而且逃避不了,卻蓄意不去思索的體驗:我們應該去面對生命中“活著”的這一段,因為它真的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為什麼社會上有那麼多人自殺?甚至是帶著家人一起尋死呢?大部分都是因為遇到變動,措手不及,因為不相信熟悉模式下的人生會改變。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做人生計劃,按部就班念書、就業、成家,拓展事業,爬到人生的高峰,這是一個規劃好的、隻管照著模式去走就可以的歷程。職場熱門的進修課程是生涯規劃、時間管理,一般人都沒有想到要去學習
    “風險管理”,這個風險管理就是“風險隨時都在的”,隨時都可能出現,隻是我們不去面對這樣的可能性時,就會把活著、把每天日復一日這樣過下去當做理所當然。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此讓自己思惟:如何活得更好,更符合自己真心想要的方式。


        
    近無論東西方心理學或宗教,都開始關懷“如何找到符合自己想過的方式”的課題,過往我們總習慣被人推著走,於是很多人在生命進行到一個開始反思的階段時,會問自己一個奇怪的問題:“我怎麼會走到這步田地?”不管這步田地是自己要或不要的。曾有學生向我抱怨:“老師,我很喜歡美容、美發,可是我卻學會計,日子過得很煎熬。”“我一點都不想當會計師,不想查賬,不想去做這種無聊沉悶的工作。”可是他的父母絕不容許他去做美容、美發,因為那不符合社會的期待,不符合光耀門楣的期待,不符合未來有穩定工作的期待。很多人都被別人推著走,直到走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時,纔開始去想:“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嗎?”甚至有些人過著別人眼中幸福美滿的生活,但內在還是隱隱約約覺得不安:“
    這真的是我要的嗎?我的生命真的要一步步走到這樣的田地嗎?”如果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在疑問:“我要把生活過成什麼樣子?”就會進入生死學的另一個課題:生命的意義何在?
    第四個目的是思考自己生命的價值。如果問大家:“存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價值?”不知道大家會皺著眉頭,把頭低下去?還是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就像佛法講的“暇滿人身”是很難得的,我們擁有了這一個難得的人身,拿它來做什麼?它對這世間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我們在世間享用了這麼多精神上、物質上的資源以滋養人身,它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P4-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