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林語堂精品典藏:老子的智慧(精裝)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市場價】
    148-216
    【優惠價】
    93-135
    【作者】 林語堂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54759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5475961
    叢書名:林語堂精品典藏書繫(圖文版)
    作者:林語堂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6月 

        
        
    "

    編輯推薦
    文學大師林語堂*智慧作品,解析中國道家哲學的經典之作。

    道家的道是宇宙的神智,萬物的根源,是賦予生命的原理;公正無私,含蓄無形,看不見摸不著。它創造了萬物,改變了萬物;它是不朽的本體。道家不和我們談上帝,隻再三強調道不能名,可名之道就不是道。*重要的是:道給物質世界帶來了一統和靈性。 
    內容簡介
    《老子的智慧》1948年由藍登書屋出版,是林語堂向西方介紹道家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道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老子是道家的開山鼻祖,影響深遠。老子具有異於常人的智慧,憑借一雙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全書闡釋了老子思想的獨特性、道家哲學與儒家哲學的不同、並強調要結合莊子研究老子。?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一代國學大師,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被提名人。著有《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等,並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是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
    目錄
    緒論(〇〇一)
    序文(〇一七)
    篇道之德(〇二七)
    章論常道(〇二八)
    第二章相對論(〇三二)
    第三章無為而治(〇三九)
    第四章道之德(〇四三)
    第五章天地(〇四五)
    第六章谷神(〇四八)
    第二篇道之訓(〇五一)
    第七章無私(〇五二)
    第八章水(〇五五)
    第九章自滿的危險(〇五八)
    第十章抱一(〇六一)緒論(〇〇一)

    序文(〇一七)

    篇道之德(〇二七)

    章論常道(〇二八)

    第二章相對論(〇三二)

    第三章無為而治(〇三九)

    第四章道之德(〇四三)

    第五章天地(〇四五)

    第六章谷神(〇四八)

    第二篇道之訓(〇五一)

    第七章無私(〇五二)

    第八章水(〇五五)

    第九章自滿的危險(〇五八)

    第十章抱一(〇六一)

    第十一章“無”的用處(〇六四)

    第十二章感官(〇六六)

    第十三章榮辱(〇六八)

    第三篇道之體(〇七二)

    第十四章太初之道(〇七三)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〇七七)

    第十六章知常道(〇七九)

    第十七章太上(〇八三)

    第十八章道廢(〇八七)

    第十九章知所屬(〇八九)

    第二十章天與我(〇九三)

    第二十一章道的顯現(〇九六)

    第二十二章爭之無益(〇九八)

    第二十三章同於道(一〇二)

    第二十四章餘食贅形(一〇四)

    第二十五章四大法(一〇七)

    第四篇力量之源(一一一)

    第二十六章輕與重(一一二)

    第二十七章襲明(一一四)

    第二十八章守其雌(一一七)

    第二十九章戒干涉(一二〇)

    第三十章戒用兵(一二二)

    第三十一章不祥之器(一二四)

    第三十二章道似海(一二七)

    第三十三章自知(一三〇)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濫(一三八)

    第三十五章道之平(一四〇)

    第三十六章生命的步驟(一四二)

    第三十七章天下自正(一四五)

    第三十八章墮落(一四八)

    第三十九章全道(一五二)

    第四十章反的原則(一五四)

    第五篇生活的準則(一五七)

    第四十一章道家的特性(一五八)

    第四十二章強梁者(一六一)

    第四十三章至柔(一六三)

    第四十四章知足(一六五)

    第四十五章清正(一六九)

    第四十六章走馬(一七〇)

    第四十七章求知(一七二)

    第四十八章以無為取天下(一七四)

    第四十九章民心(一七五)

    第五十章養生(一七七)

    第五十一章玄德(一八三)

    第五十二章襲常道(一八四)

    第五十三章盜誇(一八七)

    第五十四章身與邦(一八九)

    第五十五章赤子之德(一九一)

    第五十六章無榮辱(一九五)

    第六篇政治論(二〇〇)

    第五十七章治術(二〇一)

    第五十八章政悶(二〇五)

    第五十九章如嗇(二〇六)

    第六十章治大國(二一〇)

    第六十一章大國和小國(二一二)

    第六十二章善人之寶(二一三)

    第六十三章難易(二一四)

    第六十四章終始(二一五)

    第六十五章大順(二一七)

    第六十六章百谷王(二二一)

    第六十七章三寶(二二二)

    第六十八章不爭之德(二二三)

    第六十九章掩飾(二二四)

    第七十章不我知(二二六)

    第七十一章病(二二七)

    第七十二章論罰(一)(二二八)

    第七十三章論罰(二)(二二九)

    第七十四章論罰(三)(二三〇)

    第七十五章論罰(四)(二三一)

    第七篇箴言(二三三)

    第七十六章強弱(二三四)

    第七十七章張弓(二三五)

    第七十八章莫柔於水(二三六)

    第七十九章平治(二三七)

    第八十章理想國(二三九)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二四一)



    想像的孔老會談(二四三)
    前言
    緒論

    孔子的人文主義能否叫古中國人感到十分的滿足呢?答復是:它能夠滿足,同時,也不能夠滿足。假使已經滿足了人們內心的欲望,那麼就不復有餘地讓道教與佛教得以傳播了。孔子學說之中流社會的道德教訓,神妙地適合於一般人民,它適合於服官的階級,也適合於向他們叩頭的庶民階級。
    但是也有人一不願服官,二不願叩頭。他具有較深邃的天性,孔子學說未能深入感動他。孔子學說依其嚴格的意義,是太投機,太近人情,又太正確。人具有隱藏的情愫,願得披發而行吟,可是這樣的行為非孔子學說所容許。於是那些喜歡蓬頭跣足的人走而歸於道教。如前所述,孔子學說的人生觀是積極的。而道家的人生觀則是消極的。道家學說為一大“否定”。而孔子學說則為一大“肯定”。孔子以義為禮教,以順俗為旨,辯護人類之教育與禮法。而道家吶喊重返自然,不信禮法與教育。緒論



    孔子的人文主義能否叫古中國人感到十分的滿足呢?答復是:它能夠滿足,同時,也不能夠滿足。假使已經滿足了人們內心的欲望,那麼就不復有餘地讓道教與佛教得以傳播了。孔子學說之中流社會的道德教訓,神妙地適合於一般人民,它適合於服官的階級,也適合於向他們叩頭的庶民階級。

    但是也有人一不願服官,二不願叩頭。他具有較深邃的天性,孔子學說未能深入感動他。孔子學說依其嚴格的意義,是太投機,太近人情,又太正確。人具有隱藏的情愫,願得披發而行吟,可是這樣的行為非孔子學說所容許。於是那些喜歡蓬頭跣足的人走而歸於道教。如前所述,孔子學說的人生觀是積極的。而道家的人生觀則是消極的。道家學說為一大“否定”。而孔子學說則為一大“肯定”。孔子以義為禮教,以順俗為旨,辯護人類之教育與禮法。而道家吶喊重返自然,不信禮法與教育。

    孔子設教,以仁義為基本德行。老子卻輕蔑地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孔子學說的本質是都市哲學,而道家學說的本質為田野哲學。一個摩登的孔教徒大概將取飲城市給照會的A字消毒牛奶,而道教徒則將自農夫乳桶內取飲鄉村牛奶。因為老子對於城市照會、消毒、A字甲級等等,必然將一例深致懷疑,而這種的城市牛奶的氣味將不復存在天然的乳酪香味,反而缊著重大銅臭氣。誰嘗了農家的鮮牛奶,誰會不首肯老子的意見或許是對的呢?因為你的衛生官員可以防護你的牛奶免除傷寒菌,卻不能免除文明的蠱蟲。

    孔子學說中還有其他缺點,他過於崇尚現實,而太缺乏空想的意像的成分。中國人民是稚氣地富有想像力,有幾許早期的幻異奇跡,吾人稱之為妖術及迷信者,及後代仍存留於中國人胸中。孔子的學說是所謂敬鬼神而遠之;他承認山川之有神祇,更像征地承認人類祖考的鬼靈之存在。但孔子學說中沒有天堂地獄,沒有天神的秩位等級,也沒有創世的神話。他的純理論,絕無摻雜巫術之意,亦無長生不老之藥。其實雖籠罩於現實氛圍的中國人,除掉純理論的學者,常懷有長生不老之秘密願望。孔子學說沒有神仙之說,而道教則有之。總之,道教代表神奇幻異的天真世界,這個世界在孔教思想中則付闕如。

    老子的智慧◎緒論◎故道家哲學乃所以說明中國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滿足之一面。一個民族常有一種天然的浪漫思想與天然的經典風尚;個人亦然。道家哲學為中國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則為中國思想之經典派。確實,道教是自始至終羅曼司的:,他主張重返自然,因而逃遁這個世界;並反抗狡奪自然之性而負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他主張田野風的生活、文學、藝術,並崇拜原始的淳樸;第三,他代表奇異幻像的世界,加綴之以稚氣的質樸的“天地開闢”之神話。

    中國人曾被稱為實事求是的人民,但也有他的特性的羅曼司的一面;這一面或許比現實的一面還要深刻,且隨處流露於他們的熱烈的個性,他們的愛好自由,和他們的隨遇而安的生活。這一點常使外國旁觀者為之迷惑而不解。照我想來,這是中國人民之不可限量的重要特性。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常隱藏有內心的浮浪特性和愛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於孔子禮教之下倘無此感情上的救濟,將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國人民的遊戲姿態,而孔教為工作姿態。這使你明白每一個中國人當他成功發達而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失敗的時候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服鎮痛劑,所以撫慰創傷了的中國人之靈魂者。

    那是很有興味的,你要知道道教之創造中華民族精神倒是先於孔子,你再看他怎樣經由民族心理的響應而與解釋鬼神世界者結合同盟。老子本身與“長生不老”之藥毫無關繫,也不涉於後世道教的種種符箓巫術。他的學識是政治的放任主義與論理的自然主義的哲學。他的理想政府是清靜無為的政府,因為人民所需要的乃自由自在而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老子把人類文明看做退化的起源,而孔子式的聖賢,被視為人民之壞的腐化分子。宛似尼采把蘇格拉底看做歐洲的壞蛋,故老子俏皮地譏諷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繼承老子思想,不愧後起之秀者,當推莊子。莊子運其蓮花妙舌,對孔教之假道學與不中用備極譏誚。

    諷刺孔子哲學,固非難事,他的崇禮儀、厚葬久喪並鼓勵其弟子鑽營官職,以期救世,均足供為諷刺文章的材料。道家哲學派之憎惡孔教哲學,即為浪漫主義者憎惡經典派的天然本性。或可以說這不是憎惡,乃是不可抗的嘲笑。

    從徹頭徹尾的懷疑主義出發,真隻與浪漫的逃世而重返自然相距一步之差。據《史傳》說:老子本為周守藏室史,一日騎青牛西出函谷關,一去不復返。又據《莊子》上的記載: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從此以後,道家哲學常與遁世絕俗,幽隱山林,陶性養生之思想不可分離。從這點上,吾們攝取了中國文化上迷人的特性即田野風的生活、藝術與文學。

    或許有人會提出一個問題:老子對於這個逃世幽隱的思想該負多少責任?殊遽難下肯定之答復。被稱為老子著作的《道德經》,其文學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國尼采”莊子,但是它蘊藏著更為精練的俏皮智慧之精髓。據我的估價,這一本著作是全世界文壇上光輝燦爛的自保的陰謀哲學。它不啻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極抵抗。抑且教人以守愚之為智,處弱之為強,其言曰:“……不敢為天下先。”它的理由至為簡單,蓋如是則不受人之注目,故不受人之攻擊,因能立於不敗之地。所以他又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盡我所知,老子是以渾渾噩噩藏拙韜晦為人生戰爭利器的學理,而此學理的本身,實為人類智慧之珍果。

    老子覺察了人類智巧的危機,故盡力鼓吹“無知”以為人類之福音。他又覺察了人類勞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無為之道,所以精力而延壽養生。由於這一個意識使積極的人生觀變成消極的人生觀。它的流風所被,染遍了全部東方文化色彩。如見於《野叟曝言》及一切中國偉人傳記,每勸服一個強盜或隱士,使之與家庭團聚而重負俗世之責任,常引用孔子的哲學理論;至遁世絕俗,則都出發於道教的觀點。在中國文字中,這兩種相對的態度稱之為“入世”與“出世”。有時此兩種思想會在同一人心上掀起爭鬥,以期戰勝對方。即使在一生的不同時期,或許此兩種思想也會此起彼伏,如袁中郎之一生。舉一個眼前的例證,則為梁漱溟教授,他本來是一位佛教徒,隱棲山林間,與塵界相隔絕;後來卻恢復孔子哲學的思想,重新結婚,組織家庭,便跑到山東埋頭從事於鄉村教育工作。

    中國文化中重要特征之田野風的生活與藝術及文學,采納此道家哲學之思想者不少。中國之立軸中堂之類的繪畫和瓷器上的圖樣,有兩種流行的題材,一種是合家歡,即家庭快樂圖,上面畫著女人、小孩,正在遊玩閑坐;另一種則為閑散快樂圖,如漁翁、樵夫或幽隱文人,悠然閑坐松蔭之下。這兩種題材,可以分別代表孔教和道教的人生觀念。樵夫、采藥之士和隱士都接近於道家哲學,在一般普通異國人看來,當屬匪夷所思。下面一首小詩,它就明顯地充滿著道家的情調: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此種企慕自然之情調,差不多流露於中國所有的詩歌裡頭,成為中國傳統的精神一主要部分。不過孔子哲學在這一方面亦有重要貢獻,崇拜上古的淳樸之風,固顯然亦為孔門傳統學說之一部分。中華民族的農業基礎,一半建築於家庭制度,一半建築於孔子哲學之渴望黃金時代的冥想。孔子哲學常追溯堯舜時代,推為歷史上郅治之世。那時人民的生活簡單之至,欲望有限之至,有詩為證: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掘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這樣崇拜古代,即為崇拜淳樸。在中國,這兩種意識是很接近的,例如人們口頭常說“古樸”,把“古代”和“素樸”聯結成一個名詞。孔子哲學對於家庭之理想常希望人能且耕且讀,婦女則為好從事紡織。下面吾又摘錄一首小詞。這是十六世紀末期陳眉公(繼儒)遺給其子孫作為家訓的箴銘的。這首詞表面上似不屬於道家哲學,而實際上歌頌素樸生活無異在支助道家哲學:



    清平樂·閑居書付兒輩

    有兒事足,一把茅遮屋。若使薄田耕不熟,添個新生黃犢。

    閑來也教兒孫,讀書不為功名。種竹,澆花,釀酒;世家閉戶先生。



    中國人心目中之幸福,所以非為施展各人之所長,像希臘人之思想,而為享樂此簡樸田野的生活而能和諧地與世無忤。

    道家哲學在民間所具的真實力量,乃大半含存於其供給不可知世界之材料,這種材料是孔教所擯斥不談的。《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學說中沒有地獄,也沒有天堂,更沒有什麼精魂不滅的理論。他解決了人類天性的一切問題,卻把宇宙的啞謎置而不顧。就是於解釋人體之生理作用,也屬極無把握。職是之故,他在他的哲學上留下一個絕大漏洞,致令普通人民不得不依賴道家的神學,以解釋自然界之神秘。

    拿道家神學來解釋宇宙之冥想,去老莊時代不久即見之於《淮南子前178—前122年),他把哲學混合於鬼神的幻境,記載著種種神話。道家的陰陽意識,在戰國時代已極流行,不久又擴大其領域,參入古代齊東野人之神話。據稱曾夢見海外有仙山,高聳雲海間,因之秦始皇信以為真,曾遣方士率領五百童男童女,入海往求長生不老之藥。由是此基於幻想的立腳點遂牢不可破,而一直到如今,道教以一種神教的姿態在民間獨得穩固之地位。尤其是唐代,道教曾經長時期被當做國教,因為唐代皇帝的姓氏恰與老子同為“李”字。當魏晉之際,道教蔚成一時之風,其勢力骎骎乎駕孔教而上之。此道教之流行,又與次中國文學浪漫運動有聯繫,並為對待經漢儒改制的孔教禮儀之反動,有一位著名詩人曾把儒者拘留於狹隘的仁義之道譬之於虮虱爬行褲縫之間。人的天性蓋已對孔教的節制和他的禮儀揭起了革命之旗。

    同時,道教本身的範圍亦乘機擴展開來,在它的學術之下又包括了醫藥、生理學、宇宙學(所謂宇宙學大致是基於陰陽五行之說而用符號來解釋的)、符咒、巫術、房中術、星相術,加以天神的秩位政體說以及美妙的神話。在其行政方面,則有法師大掌教制度——凡屬構成通行而穩定的宗教所需之一切行頭,無不應有盡有。它又很照顧中國的運動家,因為它還包括拳術之操練。而巫術與拳術聯結之結果,產生漢末的黃巾之亂。尤要者,它貢獻一種鍛煉養生法,主要方法為深呼吸,所謂吐納丹田之氣,據稱久煉成功,可以跨鶴升天而享長生之樂。道教中緊要而有用之字,要算是一“氣”字,但這氣字未知是空氣之氣,還是噓氣之氣,抑或是代表精神之氣?氣為非可目睹而至易變化的玄妙的東西,它的用途可謂包羅萬像,無往而不適,無往而不通,上自彗星的光芒,下而拳術深呼吸,以至男女交媾。所可怪者交媾乃被當做追求長生過程中精勤磨煉的技術之一,尤多愛擇處女焉。道家學說總而言之是中國人想揭露自然界秘密的一種嘗試。



    (一)

    在孔子的名聲遠播西方之前,西方少數的批評家和學者,早已研究過老子,並對他推崇備至。其實,我膽敢說,在這些了解東方的學者中,致力於老子研究的,超過研究孔子的。由於老子《道德經》的篇幅少,纔會成為中文書中,外文譯本多的書籍,包括有十二種英譯本和九種德譯本①。

    西方讀者咸認為,孔子屬於“仁”的典型人物,道家聖者——老子則是“聰慧、淵博、纔智”的代表者。實則前136年,漢武帝獨尊儒術前,我國的學者已發表過這種觀點:

    “黃當說:‘老聃(老子)寫了兩章論虛無,反仁義,評禮教(儒家)的短文,崇拜他的人都認為,這些學說甚至比《五經》還要好。漢文帝、景前179—前143年)、司馬前145—前85年後)也曾發表過相同的看法。’”②

    儒道兩家的差別前136年之後,被明顯地劃分了出來:官吏尊孔,作家、詩人則崇老莊;然而,一旦作家、詩人戴上了官帽,卻又走向公開激賞孔子,暗地研究老莊的途徑③。

    換言之,若以“箴言”作為鋻別中國聖者的條件,老子確實當之無愧,因為,老子的“箴言”傳達了激奮,實非孔子沉悶乏味的“善”所能辦到的。孔子的哲學,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哲學,它所處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倫常關繫,非但不令人激奮,反易磨損人對精神方面的渴慕,及幻想飛馳的本性。

    這兩家的異點: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卻抱持反面的觀點,偏好自然與直覺。

    喜歡抗拒外物的人,似乎總站在高處,較易於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這兩種典型的人,便是尊崇禮教的孔子和喜歡抗拒外物的自然主義者——老聃。

    當一個人扮演過盡責的好父親後,我們能夠感覺到,在奧妙的知識領域裡,對宇宙的神秘和美麗、生與死的意義、內在靈魂的震撼,以及不知足的悲感,究竟能體會多少?或許沒有人能說出他確切的感受;但在《道德經》裡,卻把這些領受都洩露出來了。

    看過《道德經》的人,個反應,便是大笑;接著就開始自嘲似的笑;後纔大悟到這纔是目前需要的教訓。老子說:“上士聞道(真理),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相信大半讀者次研讀老子的書時,個反應便是大笑吧!我敢這麼說,並非對諸位有何不敬之意,因為我本身就是如此。

    因此,那些上智的學者,便由譏笑老子、研究老子,而成今日的哲學先驅,同時,老子還成了他們終生的朋友。

    老子說:“言有宗,事有君。夫唯夫知,是以不我知。”其對生命及宇宙的哲學觀,四處散見於他的晶瑩雋語中。有關老子的身世臆測和教條,我會在後文中詳細剖析給各位讀者。老子的雋語是出於現世見識的火花,和愛默生的“直覺談”一樣,對後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若要了解他二人的雋語,勢必先得深切透視其思想方可。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自閃光耀。然而,人們心靈渴求的卻是更深一層的理解,於是,老子這謎般的智慧寶石,便傳到變化繁雜的注釋者手中。甚至在我國,許多學者將之譯給與本國思想、觀念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英語世界。

    有人認為,要了解老子,好去研讀早期道家學者——韓非和淮南子的翻譯,因為,他們距離老子的時代非常近。

    韓非前280—前234年)曾經寫過兩篇對老子的注釋(《解老》、《喻老》)。他在後篇描述老子雋語的功用論(人類生活及政治的實際運用)時,比前篇的哲學原理花費的工夫更多,所以內容也比較詳盡。

    淮南子(劉安前178—前122年)也闡述了不少老子一書中的章節。此外,列子和文子的作品中,亦包含了相關的節數④。

    不過,我以為了解老子的好方法,便是配合莊子來研讀。畢竟莊子是他的弟子,也是偉大的道家代表人物。

    就時間而言,莊子比韓非更接近老子思想的發展體繫,除此外,他們的觀點幾近完全一致。因此,從七萬多字的《莊子》一書中選擇精華,便不難說明老子思想的意蘊了,但一般人卻很少做這種嘗試。

    遠在基督誕生前幾世紀,人們心目中的道家是“黃老學”。隨後情況稍微改變,莊子漸受人喜愛,大家把他的名字與老子並列,並且公認他們的思想如出一轍。尤其到了秦、漢兩朝(按:魏、晉4世紀),人們已不再視道家為“黃老之學”,而改稱為“老莊哲學”。

    道家文學及學者所以受人歡迎,主要原因便是莊子散文的魅力;就吸引人的標準和思想形態來說,莊子不愧是古典時期的散文泰鬥。

    莊子的舉止莊嚴高雅,言語活潑堅實,思想主觀深奧,而外觀卻又極其古怪。如果強說他有什麼缺點的話,或許就是他談話詼諧,言辭過多,文句比喻和隱喻稍嫌敏銳吧!

    寫本書時,我幾度鑽研莊子的作品,發現其間許多用語,大都是他透過嚴格的文學手法創造出來的,甚至連早以同法為文的《論語》,也趕不上他。

    一般說來,老、莊思想的基礎和性質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老子以箴言表達,莊子以散文描述;老子憑直覺感受,莊子靠聰慧領悟;老子微笑待人,莊子狂笑處世;老子教人,莊子嘲人;老子說給心聽,莊子直指心靈。

    若說老子像惠特曼,有寬大慷慨的胸懷,那麼,莊子就像梭羅,有個人主義粗魯、無情、急躁的一面。再以啟蒙時期的人物作比,老子像那順應自然的盧梭,莊子卻似精明狡猾的伏爾泰。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