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南懷瑾人生哲學:慎獨慎行 (慎獨 慎微 慎始 慎終 慎言 慎行 慎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市場價】
    172-251
    【優惠價】
    108-157
    【作者】 項前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148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814810
    作者:項前著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編輯推薦


    所謂慎獨,是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觀念的事。

    所謂慎行,是行為謹慎檢點,三思而後行。

     
    內容簡介


    追求幸福,需要智慧。追求成功,同樣需要智慧。人獲得幸福,必須擁有健康的心態、良好的性格、正確的行為。

    本書中,南懷瑾用其獨到的人生哲學和智慧告訴我們:人在一生的奮鬥中,難克服的敵人就是自己。因此,要注意修煉自己的內心,不為物欲所蔽,不為雜念所侵,不為邪惡所亂,慎獨慎行,使自己擁有一顆勇敢、誠實、慈悲、仁愛、智慧的心,努力去獲得自己所期望的人生,終取得成功,獲得幸福。

    作者簡介


    項前,著名暢銷書作家,具有多年圖書撰寫經驗,曾著有《微表情與心理學》《像成功學家一樣做事》《有一種人生境界叫舍得》等書。

    目錄
    章 常施兩樣恩:憐憫,寬容
    一個人有了寬廣的胸懷,纔會有大的境界
    寬容是一種明智的處世方法
    不計較,纔能體會到幸福
    寬容可以獲得輕松的人生
    用友善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隱忍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與纔能
    “以忍為上”,小不忍則亂大謀
    第二章 常穿兩件衣:謙卑,真誠
    維護自尊,也要拋棄虛無又虛偽的“面子”
    把自尊和尊人有機地統一起來
    培養坦誠的美德,樹立起良好的形像
    樹立正確榮辱觀
    與人交往,要注重禮節和禮貌


    章  常施兩樣恩:憐憫,寬容

    一個人有了寬廣的胸懷,纔會有大的境界

    寬容是一種明智的處世方法

    不計較,纔能體會到幸福

    寬容可以獲得輕松的人生

    用友善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隱忍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與纔能

    “以忍為上”,小不忍則亂大謀

    第二章  常穿兩件衣:謙卑,真誠

    維護自尊,也要拋棄虛無又虛偽的“面子”

    把自尊和尊人有機地統一起來

    培養坦誠的美德,樹立起良好的形像

    樹立正確榮辱觀

    與人交往,要注重禮節和禮貌

    仁不讓於師

    展現本色,做真實的自己

    第三章  常想兩件事:別人的好處,他人的難處

    時常多想別人的好,時常多報別人的恩

    寬以待人,嚴以責己

    隻有善良的心地纔能開出朵朵清淨的心蓮

    感恩的人纔能贏得更多的朋友

    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人,拓展交往的空間

    自己豁達,換來的是人際關繫的和諧

    第四章  常喫兩種藥:喫虧,喫苦

    讓人為上,喫虧是福

    以德報怨,讓人一步天地寬

    先施予,後收獲,主動奉獻

    主動擔當責任,埋頭苦干

    成功不屬於聰明者,而屬於不懈努力的人

    我們可以努力把困難和逆境變成成功的墊腳石

    第五章  常除兩種病:自私,虛榮

    以公利為出發點,不為私欲所蔽

    注重品行,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不去占有

    過分執著的人在生活中很容易摔跟頭

    積極參與競爭的同時也不要看得太重

    “不貪”為修身之寶

    “有所求”與“無所得”

    出入得宜,知取知舍

    第六章  常備兩劑方:自我反省,自新進步

    改過宜勇,遷過宜善,敦品勵行

    反省是成功的加速器

    摒棄怨天尤人,早日反省自己

    要有“聞過則改”的雅量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

    即善於行,也善於正,從善於流

    勇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七章  常積兩種財:慈愛,善良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我們要用愛心去對待身邊的人

    胸懷大愛,幸福常伴

    人要有“大恩”者的胸襟,有“大德”者的境界

    以善良的心得體地對待別人的尷尬

    把握正確的原則,展示良好的禮儀



     

    在線試讀
    章 常施兩樣恩:憐憫,寬容
    一個人有了寬廣的胸懷,纔會有大的境界
    南懷瑾曾說,很多人看似強大,但內心十分渺小,他們終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狹隘的小圈子,因為他們十分計較別人對自己的“指責”。而能夠容忍別人的缺點,以寬仁為懷,其實是一個人非常優秀的品質。
    的確,縱觀歷史,諸多成功者、成大事者就是憑借著對他人的寬仁、寬容而廣得人心,千古留名。
    在中國古代,很多賢達的人都是以寬容豁達地對待別人而贏得了聲名顯赫的名望,明宣宗時的宰相夏原吉的做法就值得稱道。
    夏原吉是江西德興人,他為人寬厚,有古君子之風。即便做了宰相,也對下人十分地仁慈寬容。
    有一次,夏原吉巡視蘇州,婉謝了地方官的招待,隻在客店裡進食。廚師做菜太咸,使他無法入口,他僅喫些白飯充饑,並不說出原因,以免廚師受責。隨後,他巡視淮陰,在野外休息的時候,不料馬突然跑了,隨從追去了好久,都不見回來。夏原吉不免有點擔心,適逢有人路過,他便向人問道:“請問,你看見前面有人在追馬嗎?”話剛說完,沒想到那人卻怒目對他答道:“誰管你追馬追牛?走開!我還要趕路。我看你真像一頭笨牛!”這時,隨從正好追馬回來,一聽這話,立刻抓住那人,厲聲呵斥,要他跪著向宰相賠禮。可是夏原吉阻止道:“他也許是趕路辛苦了,所以纔急不擇言。”說完,便笑著把他放走了。
    還有一次,一個老僕人弄髒了皇帝賜給他的金縷衣,嚇得準備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對他說:“衣服弄髒了,可以清洗,跑什麼?”又有一次,一個奴婢不小心打破了他心愛的硯臺,躲著不敢見他,他便派人安慰她說:“任何東西都有損壞的時候,我並不在意這件事呀!”他的家中不論上下,都很和睦地相處在一起。
    當他告老還鄉的時候,寄居途中旅館,一隻襪子濕了,他命伙計去烘干。伙計不慎,襪子被火燒壞,伙計不敢報告;過了好久,纔托人請罪。他笑著說:“怎麼不早告訴我呢?”說著就把剩下的一隻襪子也丟進垃圾桶裡。他回到家鄉以後,每天和農人、樵夫一起談天說笑,顯得非常親切,不知道的人,誰也看不出他是曾經做過朝廷宰相的人。
    古往今來,很多的賢臣名將都有寬大的胸懷。他們不會計較別人雞毛蒜皮的過失,也不會枉費時間和精力在生活中吹毛求疵地苛責他人,他們對生活、對他人充滿了寬容的理解、溫和的體諒,這種波瀾不驚的氣度、廣闊無邊的胸懷讓他們備受崇敬。
    我們都讀過《三國演義》,在曹操與張繡合作的故事中,曹操寬宏大量的大將風度也使得我們看到了這位梟雄的另一面。章  常施兩樣恩:憐憫,寬容

    一個人有了寬廣的胸懷,纔會有大的境界

    南懷瑾曾說,很多人看似強大,但內心十分渺小,他們終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狹隘的小圈子,因為他們十分計較別人對自己的“指責”。而能夠容忍別人的缺點,以寬仁為懷,其實是一個人非常優秀的品質。

    的確,縱觀歷史,諸多成功者、成大事者就是憑借著對他人的寬仁、寬容而廣得人心,千古留名。

    在中國古代,很多賢達的人都是以寬容豁達地對待別人而贏得了聲名顯赫的名望,明宣宗時的宰相夏原吉的做法就值得稱道。

    夏原吉是江西德興人,他為人寬厚,有古君子之風。即便做了宰相,也對下人十分地仁慈寬容。

    有一次,夏原吉巡視蘇州,婉謝了地方官的招待,隻在客店裡進食。廚師做菜太咸,使他無法入口,他僅喫些白飯充饑,並不說出原因,以免廚師受責。隨後,他巡視淮陰,在野外休息的時候,不料馬突然跑了,隨從追去了好久,都不見回來。夏原吉不免有點擔心,適逢有人路過,他便向人問道:“請問,你看見前面有人在追馬嗎?”話剛說完,沒想到那人卻怒目對他答道:“誰管你追馬追牛?走開!我還要趕路。我看你真像一頭笨牛!”這時,隨從正好追馬回來,一聽這話,立刻抓住那人,厲聲呵斥,要他跪著向宰相賠禮。可是夏原吉阻止道:“他也許是趕路辛苦了,所以纔急不擇言。”說完,便笑著把他放走了。

    還有一次,一個老僕人弄髒了皇帝賜給他的金縷衣,嚇得準備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對他說:“衣服弄髒了,可以清洗,跑什麼?”又有一次,一個奴婢不小心打破了他心愛的硯臺,躲著不敢見他,他便派人安慰她說:“任何東西都有損壞的時候,我並不在意這件事呀!”他的家中不論上下,都很和睦地相處在一起。

    當他告老還鄉的時候,寄居途中旅館,一隻襪子濕了,他命伙計去烘干。伙計不慎,襪子被火燒壞,伙計不敢報告;過了好久,纔托人請罪。他笑著說:“怎麼不早告訴我呢?”說著就把剩下的一隻襪子也丟進垃圾桶裡。他回到家鄉以後,每天和農人、樵夫一起談天說笑,顯得非常親切,不知道的人,誰也看不出他是曾經做過朝廷宰相的人。

    古往今來,很多的賢臣名將都有寬大的胸懷。他們不會計較別人雞毛蒜皮的過失,也不會枉費時間和精力在生活中吹毛求疵地苛責他人,他們對生活、對他人充滿了寬容的理解、溫和的體諒,這種波瀾不驚的氣度、廣闊無邊的胸懷讓他們備受崇敬。

    我們都讀過《三國演義》,在曹操與張繡合作的故事中,曹操寬宏大量的大將風度也使得我們看到了這位梟雄的另一面。

    張繡是曹操的死敵,兩個人有著深仇大恨,曹操的兒子和姪子都死於張繡之手。但是,在官渡之戰前,為了打敗袁紹,曹操考慮到張繡獨特的指揮纔能,主動放棄過去的恩恩怨怨,與張繡聯合,並封張繡為揚成大將軍。他對張繡說:“有小過失,勿記於心。”張繡深受感動,後來在官渡之戰和討伐袁紹的戰役中,十分賣力。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其實征服一個人很多時候不是靠武力,以寬懷之大度攻心纔是有力的武器。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寬廣的胸懷可以使敵對、緊張和不愉快的情緒化為烏有;可以讓對手產生歉疚感,主動向你“示好”甚至“臣服”。所以,南懷瑾說得好,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懷寬廣,越是大度能容天下事的人。因為這種人洞明世事、練達人情,看得深、想得開、放得下;也因為他們非常聰明地發現:“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而這正是人生的大智慧,這樣的人纔是更好地理解了生活的人。

    同樣,胸懷寬廣的另一個涵義是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有一句話叫“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如果你太在乎別人怎麼說,太在乎別人怎麼看,太怕別人責怪而自責,太怕別人取笑而自卑,甚至是太怕難堪而自閉,那就會強加給自己更多的苦惱,這樣的生活是“劃不來的”。

    南懷瑾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白雲守端禪師有一次和他的師父楊岐方會禪師對坐,楊岐問:“聽說你過去的師父荼陵郁和尚大悟時說了一首偈,你還記得嗎?”

    “記得,記得。”白雲答道:“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星朵。’”白雲的語氣中帶有幾分得意。

    楊岐聽後,大笑數聲,然後一言不發地走了。

    白雲怔在那裡,不知道師父為什麼笑,他想了半天,沒想出原因,心裡開始愁煩,此後整天都在思索師父的笑,卻怎麼也想不出他大笑的含意。

    晚上,白雲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著。第二天他實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去問師父為什麼笑。

    楊岐禪師笑得更開心了,對著失眠而眼眶發黑的弟子說:“我覺得好笑就笑了,難道你怕人笑?”白雲聽了,豁然開朗。

    這個故事說明有些事不用琢磨,每個人考慮事情會不一樣,表現方式也會不同。

    南懷瑾非常懂得胸懷寬廣的寬容之道,所以他的境界很高,遠非我們這些一般人所能達到,但我們可以聽從他的智慧之言,以寬容的心態看世界,看他人,做到寵辱不驚,認真做自己,不活在別人的眼光和態度中,這樣就沒有什麼煩擾了。當然,痛苦與煩惱、艱難與困阻、倒霉與得意……都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階段;生活有時會表現得變幻莫測,所以,隻有以寬宏大度的胸襟纔能為自己贏得更加多彩的人生。

    寬容是一種明智的處世方法

    生活中很多人愛與人結怨,常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干戈,這成為他們人際關繫的阻礙,也讓他們的周圍沒有朋友,隻有對手。南懷瑾時常告誡他的學生:與人結怨的習慣,隻能讓你越來越難受,這種性格不是一種好性格。不管理由如何,偏狹總是不值得的,它就像毒害血液、細胞的毒素一樣,影響、侵蝕著人健康的身心和原本溫潤的性格。

    某醫學院曾做過一次調查,報告中說:“與心情較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經常進醫院。”醫務人員所做的試驗顯示,足以引起高血壓的原因,莫過於外表好像很安靜,內心裡卻被強烈的怨恨所煎熬。據研究顯示,頭痛、消化不良、失眠和嚴重的疲倦等,是心懷仇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癥狀。

    南懷瑾也曾講過這樣一件事:

    一次,他接到一封渴求指點的朋友寫來的信,信中說:“我永遠記得,我新婚的嫂嫂和哥哥在我生日的那天一同外出旅行,而沒有對我說一句祝賀生日的話。”

    南懷瑾說,他感覺到這人的言語之中埋著怨恨的種子,而這通常也是毒害身體的毒藥。果然,這位朋友正是向他尋求如何獲得心靈解脫的幫助,因為他說親人的有些傷害對他已經造成很大的心靈陰影,他久久不能釋懷。

    南懷瑾回信告訴這位朋友,仇恨隻會造成二度傷害,得不償失。而寬恕並不是給別人一條生路,而是給自己一條生路;放下仇怨,不是釋放別人,而是釋放自己,讓自己的心從不能自撥的痛楚中掙脫出來,使自己好過一些。

    生活中,我們不能避免被指責、被傷害以及其他對我們不利的種種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在心靈中埋下怨恨的種子,因為,這樣隻能讓自己的心靈和精神毒蔓叢生,思想被愁煩、痛苦填滿。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健康成長,一旦我們發現了忌恨的種子,就不能讓它潛滋暗長,有利的方式便是丟掉它、忘記它。很多有理智的人並不僅以把宿怨丟掉為滿足,他們還經常把寬容和理解、愛心和熱誠注進自己的心靈,這樣,當愛越來越多時,仇恨就會被擠出去。

    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我們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尋找理解和關懷,隻需不斷用寬容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這樣,仇恨自然沒有容身之處。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王叫長壽王,在一次戰爭中他被鄰國的惡王抓去了。長壽王的兒子長生聽說父王被惡王抓住了,連忙混進鄰國打探消息。

    進城後,長生看到父親被捆綁著即將被處死,心裡十分悲痛。

    長壽王一眼就看見擠在人群中的兒子,他唯恐兒子以後會替自己報仇,便仰天長嘆,高聲喊道:“為人子者的孝順,就是能讓父親死後無恨。兒啊!你千萬不要為我報仇,這樣我死後纔會沒有憂愁;如果你非要報仇,那我死後也不會安心!”

    長壽王死後,長生心裡時刻寧靜不下來,他心想:“父王仁重義深,而惡王卻胡作非為害死了他。雖然父王心存仁慈,不讓我報仇,但我身為人子,不殺了惡王報此殺父大仇,還有什麼臉面再活在這個世上?”打定主意後,長生偷偷地潛回鄰國,以尋找報仇的機會。

    惡王手下有個大臣,他家裡缺少一名廚師,長生得知了,就去他家裡做了廚師。由於長生飯菜做得好,所以深受大臣的喜愛。大臣後來把他推薦給了惡王,惡王在嘗過長生的手藝後便把他帶回王宮,讓長生專門為自己做菜。長生順利的接近了惡王,便開始尋找下手的機會。

    一天,長生趁著惡王休息的時候準備撥出劍殺死他,但是又想起父親臨終前的囑咐,不禁又猶豫起來,於是便把劍收了回去。如此反復幾次,長生想來想去覺得父命不可違,後他長嘆一聲,把劍扔在地上,不打算殺惡王了。

    惡王一下子醒了過來,對長生說:“我做了個夢,夢見長壽王的兒子要殺我,但不知為什麼又原諒我了,再也不來殺我了。”

    這時,長生說道:“其實我就是長壽王的兒子長生。我原本是想趁你熟睡的時候殺死你為我父王報仇的,但父王臨終時再三叮囑不準我報仇。我實在不忍心不聽他的話,所以決定不再殺你。我現在把一切都告訴你了,請你殺了我吧!我死了,你從此就安全了,我也免得做個不孝之子。”

    惡王聽了以後非常感動,也非常後悔,他說:“你們父子倆行為高尚。今天,我的命本來已握在你手中了,但你心懷仁慈,牢記父親的遺言,不來傷害我,我感激不盡。我願與你結為兄弟,從今以後,若有其他國家膽敢侵犯貴國,我一定前來救援。”

    從此,兩國相互通好,和睦往來,人民也都安居樂業,安享太平。

    這個故事要教誨世人的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心懷仇恨尋求報復,雖然可以使自己的恨意消除,但這隻是暫時的解脫,接踵而來的是仇恨不斷循環。而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人無法寬恕別人,就無法獲得快樂。生活中有很多樸實的智慧,寬容就是一種。

    人知易行難,愛衝動是人難以克服的本性。南懷瑾再三地告誡其學生:為了保持一個健康的心靈和體魄,為了實現你的理想和抱負,學會原諒那些曾傷害過你的人,忘記仇恨吧!即使是當別人損害了你的利益時,也應該以一顆寬容之心對待他,這樣,你自己的心靈不但能得到放飛,同時你的寬容也能拯救那些“墮落”的靈魂。

    我們來到世上,本來就是為了享受美好的世界和溫暖友愛的情誼,所以,對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要學會釋懷一笑寬心以對。我們應該記住南懷瑾的教誨,以慈悲之心來升華情感,以博大的心胸來化導怨恨,這樣我們遇困境就不會覺得委屈,不會覺得痛苦,身邊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生活的歡笑也會伴隨一生。

    不計較,纔能體會到幸福

    生活中,不少人往往總是有太多的計較,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甚至就連愛人之間也會計較得失多寡。結果,計較來計較去,彼此之間就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摩擦,甚至兄弟反目、夫妻陌路、骨肉相殘!

    南懷瑾認為,世間真正的幸福,常常不是得到很多,而是計較很少!在利益面前,稍微退讓一步,雖然放棄了一些東西,但卻能收獲一份溫暖的情誼!

    有這樣一則新聞:

    某市張大爺的3個女兒因為老人的兩間老房的拆遷款而鬧到了法庭上。張大爺原來是市紡織廠的一名退休工人。前不久,張大爺突發重疾,猝然離世。因沒有遺囑,3個女兒圍繞父親的這一份拆遷款開始爭執不休,並且發生了激烈的肢體衝突。結果,大姐家兒子竟然將自己的兩個小姨打成輕傷。小女兒一氣之下,竟然將大姐和外甥告上了法院。後,雙方對簿公堂,在法官的調解之下,姐妹3人纔達成了一致協議。

    這樣的案例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讓我們在震驚之餘,不能不引起內心的反思:人生中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在物質利益與親情方面,應如何權衡輕重,應如何做出選擇?究竟是世風日下還是我們自己迷失了方向?

    其實,茫茫人海之中,同胞姐妹是幾生幾世纔修來的福分!況且老父親已不在人世,姐妹之間本應該更親近一些。但卻在親情和利益的天平上,反而搞不清情與錢哪個更為重要。就如同故事中三姐妹為了兩間老房的拆遷款,她們的親情便蕩然無存了。細想一下,骨肉之情、同胞之愛,豈是用多少金錢能夠買到的?有句話叫“親情血濃於水”,兄弟姐妹心連心、背靠背,相互關照,結伴前行,這纔是不枉一母同胞的緣分!

    南懷瑾說得好,越是計較,人距離幸福就越遠;隻有不計較,纔能免受更大的傷害。不計較是人生一大智慧,不管是親戚朋友、鄰裡關繫、工作伙伴,甚至是雙親或至愛的夫妻,都應適宜於這個原則。

    結婚12年了,琴和杜依然像剛結婚時那樣的相敬如賓。而更讓杜感動的是,琴一直以來對他弟弟的支持和體諒。

    杜是弟兄兩個,弟弟比他小五歲。和琴結婚時,弟弟正上大學,父母都已經上了年紀,弟弟每年學費以及生活花銷近100,都是從杜的工資裡出。對此,琴從無二話。

    4年後,杜和琴剛剛有了一些積蓄,弟弟又要結婚,女方彩禮,可當時父親的錢全用在了給母親看病上了。還是琴主動把家裡的錢拿出來,給弟弟辦了婚禮。她說,現在反正還沒有分家,我們先把這錢拿出來吧,總得讓老二娶上媳婦。

    弟弟結婚之後第二年,兄弟倆分家。父親有兩套房子,雖然都是三居室,但面積上一個大些一個稍小些。琴說,弟弟家底子薄,把大的讓給他住吧,我們先住著小的也行,反正也夠住的了。對此,弟弟非常感激。

    如今,弟弟已經結婚四年了。兄弟兩人一直處得很好,有什麼事情,兩人都是坐在一起商量著辦。盡管兩家都不十分富裕,但兄弟和睦、妯娌情深,在他們看來,這比什麼都好。

    的確,於人於事,少些計較,多些豁達,痛苦就會煙消雲散,幸福自然接踵而來。可生活中很多人卻執迷不悟,不明白這個理兒,於是在計較中糾結。

    有位年輕的女子總是嫌自己的老公賺錢太少,埋怨老公不能給自己貴婦人的生活。兩人為此經常發生吵鬧、爭執,終鬧到了法院,準備離婚。

    這時,她的一位閨中密友勸她道:“家庭要幸福,不能計較太多!如果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犧牲的大,想讓別人跟我們一樣地付出,那就錯了!很多時候,我們考慮得太少,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以前我也總是抱怨我老公不賺錢,沒有責任心,但是他一直都對我不離不棄,這不就是的責任心嗎?所以後來,我不再抱怨他。沒事的時候,我會想他對我的好,對我的溫柔,對我的關懷體貼;想他的一顰一笑,想他孩子般的笑容,想他的惡作劇。越是這樣想的時候,我就越輕松、越自在。男人也是人,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會耍脾氣,還有強愛“面子”。對這些,我們不能太過計較――實際上,我們越不去計較他的過錯,兩個人就越有共同語言,感情自然就深厚了。許多家庭走向破裂,往往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事,而恰恰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之事。本來不是什麼大事,雙方或者一方死死計較,抓住不放,越是計較就越傷感情,終走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那位女子聽閨蜜說完後,覺得是這個理兒,高興地回家與老公溝通去了。

    人與人之間發生摩擦和矛盾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我們事事都要計較,都要生氣,就計較不完,生氣不完。所以,與其在這些事情上浪費時間,不如把它忘記,讓其他開心的事來填補自己的內心,這樣於人於己都好。若我們一味地和家人計較、和朋友計較、和同事計較……凡事斤斤計較,那麼隻會被憤怒所毀滅。

    即使面對別人無理的嘲諷和謾罵,我們也大可不必去理會,因為,當我們能夠堅持自己的內心,不為別人的惡意言論而惱羞成怒的時候,其實,誰也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不計較於家如此,在工作中更是如此。如果總是計較工作環境太差、總是認為加班、任務太重,時間太緊張,壓力太大,薪水太少――那工作自然就成了一種難耐的苦役。

    百度前副總裁俞軍當年在自己的求職簡歷中這樣寫道:

    “本人熱愛搜索成痴,隻要是做搜索,不計較地域(無論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計較職位(無論高低貴賤、一線二線,與搜索相關即可),不計較薪水(可維持個人當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線),不計較工作強度(反正已習慣了每日14小時工作制)。”

    一連4個“不計較”,道出了俞軍對於搜索事業的痴愛。後來,他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是必然的了。如果我們都能像俞軍一樣在工作中不去計較太多,那麼工作就會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一種愉悅的享受。

    生活中有很多讓我們覺得是缺陷或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我們以寬廣的心胸去面對,以豁達的目光去審視,就會發現生活會變得美好許多,自己也能體會到世間更多的快樂。如此一來,又“何苦之有”呢?

    所以,我們要記住:世間真正的幸福,常常不是得到很多,而是計較很少!

    寬容可以獲得輕松的人生

    人生活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不讓”而發生矛盾,此時,如果不能學會寬容,那將會給雙方造成永遠的傷害。所以,南懷瑾說:寬容可以使人處之坦然、安之若素,從而獲得輕松的人生。他的這段話實際上是在教導我們以平和之心待人的道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也是智者的境界。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的愛心往往多於怨恨。寬容之人樂觀、豁達,他們忍讓而不悲傷、他們不消沉、不焦躁、不惱怒;他們對自己伴侶和親友的不足處,以愛心勸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聽者動心、敬佩、遵從。他們與其他人相處,不會存在情感上的隔閡、行動上的對立、心理上的怨恨,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心胸寬廣。

    中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就是寬容的道理。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

    蔣琬與他說話,他常常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隻好不作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人的一生,誰都會踫到個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無意的侵犯的情況。但人如果能像蔣琬那樣尋找出一條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說服自己,那就能把內心一切不平和及怨氣化解,付之寬容的一笑。

    還有一個關於孔子的傳說: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有一次在鄭國與弟子們失散了,他隻好獨自站在城郭東門等候。

    一個鄭國人對孔子的弟子子貢說:“東門有個人,長得奇形怪狀,累得好像喪家之狗。”

    子貢後來把這句話告訴了自己的老師,孔子坦然笑道:“說我像喪家之狗?確實是這樣,是這樣的啊!”

    作為一代宗師的孔子,居然能在學生面前對這種污辱性的語言一笑了之,的確表現出為人師表的氣度。這個故事廣為流傳,孔子被後世譽為寬容仁愛的典範,孔子的確堪當此名。

    寬容說來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為了培養和鍛煉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人要在現實中接受種種考驗,比如羞辱、刁難、排擠、報復……無論他人何言何行,即使自己情感的潮水在胸中奔騰不止,也要緊閉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腦,靜下心來忍一忍狂躁的怒火,壓一下焦慮的情緒,抵御住急躁和魯莽的衝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其實,世界上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當別人傷害你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向別人“低頭”有什麼大不了。世上坎坷之事十之八九,請盡量寬容一些,這不僅是在給自己一個好心情,也是能讓自己獲得更輕松的人生的好機會。一個真正成熟的、有修養的人,一定是能忍一時之辱、耐不平之氣的人。所以,不學會寬容,損失的是自己的心情,而壞心情帶來的必然是更糟糕的結果。寬容像是一味良藥,不需要任何語言,把心態放平,付之一笑,就可以做到。如果社會中人與人都學會了寬容,世界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從自己做起,寬容地對待他人,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不僅是為自己開啟了一扇窗,同時讓自己看到了更遠的天空。

    用友善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南懷瑾指出:世界上有兩種人,樂觀的人、悲觀的人。他們對物、對人和對事的觀點不同,得出的結果也不同,苦樂的分界主要也就在於此。

    南懷瑾認為,生命中重要的是你要用友善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多理解和多尊重別人,多發現別人的優點,而不是看他們的缺點。

    有這樣一個故事或許會對我們有所啟示:在一條比較繁華的街道上,一位作家總能看到一個畫家的生意出奇地好。畫攤周圍聚集了很多人,而其他畫攤前的人卻寥寥無幾。

    一天,作家也擠進了人群想探個究竟。

    “給我也畫一幅!”一個小伙子搶先坐到小木椅上。他衣著邋遢,尖嘴猴腮,看起來很討厭。作家暗忖:這模樣還當眾畫像,簡直就是出丑!

    畫家上上下下打量著小伙子,旁若無人異常專注,然後又示意小伙子調整身體眼神的位置和方向,準備就緒後,畫家開始畫了,幾分鐘後,一幅畫交到小伙子的手上。

    大家紛紛湊過來一睹為快。哇!像極了!這是人們的印像。小伙子有幾分像日本影星高倉健,而畫中人面容稜角分明,雙目炯炯,更是把小伙子的特點突出出來。小伙子拿著畫端詳了老半天,眉開眼笑十分滿意。

    接下來,一個大腹便便的商人在畫家筆下,也變得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一個彪形大漢被畫得豪放耿直,像梁山好漢一般令人敬畏……

    作家看明白了。這位瘦小畫家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總能用心捕捉到所畫對像美好的氣質,然後發揚光大,所以,他的畫受到大家的歡迎。

    生活中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惡不赦的人。差不多每一個人都可找到優點和缺陷。所以,如果我們能用一顆友善的心去看待身邊的每個人,我們一定能尋覓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到他們美好的一面。

    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態度,必須有清濁並容的雅量。對待周圍的人,不要把別人想得特別壞或者自認為清高而對別人居高臨下。如果你發現與別人關繫處得不夠好,一定要自找原因,看看是否是因為你不友善的態度導致樹敵太多。

    比如,你對同事的言談舉止不屑一顧時,你就以所謂的“清高”與他們拉開了距離――盡管他們可能談的很粗俗。比如,當你誇誇其談,旁若無人地表現自己時,你的居高臨下可能會招來狂妄的名號――盡管你確屬於纔華橫溢之輩。比如,當你仰著臉語氣生硬地待人時,你就等於孤立自己了;比如,當你豎起眉毛,瞪圓雙眼時,你與他人的關繫就已陷入“險惡”之中了。

    人,除非躲入深山老林,獨居塵世之外,否則總要生活在親戚朋友、同鄉、同學、同事之中。人的性格脾氣、志向愛好、學識趣味、品德纔貌,一定是形形色色的。上帝不可能復制十個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承認周圍的人是由各種角色組成的,所以,有不一樣的人格特征。這是人無法選擇的,人隻能面對這個現實。

    你可以反感迪斯科舞串了味變成了老年人的健身操,但你絕沒有理由討厭跳這類舞的人,你選擇不看就是了;如果你能以優美的華爾茲、探戈舞步喚起他人的興趣,做他人的教練,你就與他人貼近了。

    所以,你在日常小事的處理中要能變不利為有利,自己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另外,你的期望值不能過高,你永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說你好。而當我們與別人合作的時候,更是要能雙贏,照顧到對方的利益。

    容人是一種美德。

    隱忍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與纔能

    生活在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裡,和別人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磕磕踫踫,出現點兒摩擦,在所難免。此時,如果互不相讓,彼此缺乏隱忍寬容的涵養,不管是得理不饒人的一方,還是強詞奪理的一方,都會各執一詞,到頭來可能也爭執不出個什麼結果,甚至會把小矛盾激化,導致兩敗俱傷,各損其益。

    南懷瑾認為:為人應該有基本的涵養,粗暴蠻橫的方式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有德行的人也不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而是采取忍讓之道。隱忍猶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如果比較哪個更劃算,不言自明。

    縱觀歷史上,凡是顯世揚名、彪炳史冊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無不能“忍”。人生在世,生與死較,利與害權,福與禍衡,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國家,都離不開“忍”。很多人將“忍”字奉為修身立本的真經,他們認為,“忍”是修養胸懷的要務,安身立命的法寶,人脈和諧的祥瑞,成就大業的利器。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本名重耳,未登基之前,由於遭到其弟夷吾的追殺,隻好到處流浪。有一天,他和隨從經過一個地方,因為糧食已用完,他們便向田中的農夫討些糧食,可那農夫卻捧了一捧土給他們。

    面對農夫的戲弄,重耳不禁大怒,要打農夫。他的隨從狐偃馬上阻止了他,對他說:“主君,這泥土代表大地,這正表示你即將要稱王了,是一個吉兆啊!”重耳一聽,不但立即平息了怒氣,還恭敬地將泥土收好。

    狐偃身懷忍讓之心,用智慧化解了一場難堪,這是胸懷遠大的表現。可見忍讓是智者的大度,強者的涵養,它並不意味著怯懦,也不意味著無能,而是醫治痛苦的良方,是一生平安的護身符。

    《寓圃雜記》中記述了楊翥忍讓鄰居的故事。

    楊翥的鄰居丟失了一隻雞,指罵說是被楊家偷去了。家人氣憤不過,把此事告訴了楊翥,想請他去找鄰居理論。可楊翥卻說:“此處又不是我們一家姓楊,怎知罵的是我們,隨他罵去吧!”

    還有一鄰居,每當下雨時,便把自家院子中的積水掃到楊翥家去,使楊翥家如同發水一般,遭受水災之苦。家人告訴楊翥,他卻勸家人道:“總是下雨的時候少,晴天的時候多。”

    久而久之,鄰居們都被楊翥的寬容忍讓所感動,紛紛到他家請罪。有一年,一伙賊人密謀欲搶楊翥家的財產,鄰居們得知此事後,主動組織起來幫楊家守夜防賊,使楊家免去了這場災難。

    生活中,許多事當忍則忍,能讓則讓。善於忍讓,寬宏大量,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處於這種境界的人,會少了許多煩惱和急躁,能擁有更加亮麗的人生。

    下面一個故事也許對我們更有啟發。

    古代有個鄉紳過獨木橋,剛走幾步便遇到一個孕婦。鄉紳很禮貌地轉過身回到橋頭讓孕婦過了橋。孕婦一過橋,鄉紳又走上了橋。走到橋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他二話沒說,回到橋頭讓樵夫過了橋。第三次他再也不貿然上橋,而是等獨木橋上的人過盡後,纔匆匆上了橋。眼看就要到橋頭了,迎面來了一位推獨輪車的農夫。這次他不甘心回頭了,摘下帽子,向農夫說:“你看我就要到橋頭了,能不能讓我先過去?”農夫不干,把眼一瞪,說:“你沒看我推車趕集嗎?”話不投機,兩人爭執起來。這時河面上來了一葉小舟,舟上坐著一個胖和尚,剛好來到橋下,兩人不約而同請和尚為他們評理。

    和尚雙手合十,看了看農夫,問他:“你真的很急嗎?”農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趕不上集了。”和尚說:“你既然急著去趕集,為什麼不盡快給鄉紳讓路呢?你隻要退那麼幾步,他便過去了,這樣你不就可以早點兒過橋了嗎?”

    農夫一言不發,和尚轉而笑著問鄉紳:“你為什麼要農夫給你讓路呢?就是因為你快到橋頭了嗎?”

    鄉紳爭辯道:“在此之前我已給許多人讓了路,如果繼續讓農夫的話,便過不了橋了。”

    “那你現在是不是就過去了呢?”和尚反問道,“你既已經給那麼多人讓了路,再讓農夫一次,即使過不了橋,起碼保持了你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鄉紳被問得滿臉通紅。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細想一下,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隻要忍一忍,讓一讓,便過去了,但我們有時就是缺乏這方面的氣量與大度,正如上面故事中的紳士和農夫,紳士讓了幾次便不肯再讓,農夫也不退讓,導致他們誰也無法過橋。這不能不說是當局者迷,均缺乏人生的智慧。其實為人處事,忍讓是很重要的,“退一步”於人於己都是一種方便。

    忍讓講究的是策略,體現的是智慧。“弓過盈則彎,刀過剛則斷”,能忍讓者追求的是大智大勇,我們決不能做頭腦發熱的莽夫,退讓是一種寬廣博大的胸懷,也是一種包容一切的氣概。

    苦澀的一笑是忍讓,一聲“沒關繫”也是忍讓。這社會,沒有忍讓,就沒有平靜;沒有忍讓,就沒有和諧;沒有忍讓,就不存在友誼;沒有忍讓,就談不上遠大的理想。不與廉頗相爭而忍讓的藺相如,不爭名利而忍讓的伯夷和叔齊,容忍魏征的李世民……哪一個不是在忍讓中造就了一番大業?他們印證了“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個流傳千古的真理。

    南懷瑾認為:心胸狹窄的人更要學會忍讓,愛慕虛榮的人也要學會忍讓,看重利益的人更要學會忍讓,脾氣暴躁的人應要學會忍讓,每個人學會了忍讓,就能熄滅心頭的怒火,消融封凍的江河。有了忍讓,人就不會是一介粗魯的武夫;有了忍讓,人就不會是一條莽撞的漢子;有了忍讓,天空就會一片晴朗;有了忍讓,道路就會無比寬廣;有了忍讓,真正的善良人性纔會得到弘揚。

    我們要懂得忍讓,這樣能交更多的朋友,有更幸福的人生。

    “以忍為上”,小不忍則亂大謀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人的一生中,遇上能令人發怒的事不計其數,倘若每件事都發怒,都耿耿於懷,是成不了大事的。反之,隻要胸懷大志,就會“忍人所不能忍”,對於許多難忍之事就不會放在心上。

    南懷瑾強調,對於日常的瑣碎之事,不必去計較。小事若無法忍受,將無法成就偉大的理想。

    古人說:“忍得一時之氣,免卻百日之憂。”韓信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韓信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年輕時有一天,一群小流氓找碴兒說:“你長得倒不賴,不知膽量如何呢?”韓信聽後沉默不語。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一個流氓又挑釁說:“如果你有膽量,就來刺殺我;如果害怕,就從我胯下爬過去吧。”

    韓信仍然一言不發,但卻默默地爬過他的胯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俊傑,並非專指那些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俠客、英雄,而是那些能夠以自己的胸懷和毅力去獲取成功的人。韓信就是一個俊傑,他奉行的“以忍為上”的處世哲學,也是他後來之所以成就事業的保障。

    “忍”是一個人修養、智慧、能力的集中體現。遇事發怒,爭強好勝,往往會出現因小失大的後果,這是不明智的表現。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曹操、劉備三人中,周瑜氣量狹窄,不能容忍諸葛亮技高一籌的現實,一定要與諸葛亮較量到底。明明曹操在赤壁戰敗,東吳政權應將力量投入到向北擴大地盤的征戰中,可是周瑜寧肯讓孫權往合肥與張遼交戰受挫,自己帶著東吳主力與諸葛亮爭奪荊州。爭奪的結果自然是失敗,周瑜也為此負氣身亡,這應是引以為戒的。

    曹操,作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尤其善“忍”。當董卓進京擅權作亂時,眾官想到漢室將亡,一齊啼哭,唯他“撫掌大笑”。王允責備他時,他說:“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纔,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但等到他行刺董卓不成時,他又趕忙“持刀跪下”,謊稱“獻刀”,足見其掩飾內心活動的“機智”。

    曹操翦滅呂布後,已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威,不想來了個彌衡,擊鼓大罵曹操。張遼等人要殺彌衡,但曹操卻阻止了,他忍住心中怒火,不願去擔“害賢”之名,將彌衡送劉表處,後讓黃祖殺了他。可見,曹操的“忍”與其政治家的大氣度頗為相通。

    劉備,更是“以忍求尊”的“出色運用”者。他有漢室甲冑出身,有關羽、張飛輔助,為了維繫桃園結義的情義,他不惜辭官;虎牢關戰敗呂布顯露鋒芒,他坐在諸侯的末位並不以為恥;曹操滅呂布後,劉備與曹操在許都供職,他更是如履薄冰。曹操以青梅煮酒論英雄相試,劉備則以韜晦之計避讓;等到脫離許都後,他先後投奔袁紹、劉表,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副寬厚待人的樣子,甚至蔡瑁幾次逼殺,劉備都是采取避讓,並無反擊。劉備通過處處“忍讓”而爭得人心,由得人心而得人纔,終於成為鼎足三分的主導力量。劉備的成功,充分顯示了他“以忍求尊”人生智慧的力量。

    “忍”作為人生智慧的體現,積蓄著自強不息的力量。古人說:“君子忍人所不能忍。”正是從人格、意志、修養、智慧諸方面探討“忍”在個人生中的價值,因為“忍”顯示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讓內心具有充實、無所畏懼的表現,成為強者具有的精神品質之一。

    忍不是低三下四,甘願受他人擺布,忍不是忍氣吞聲,受人欺侮,逆來順受,不去反抗,忍是一種積蓄力量的方式。一個人善於忍,纔能得到各方面的幫助,汲取到各方面的信息,為自己的發展和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們應該從忍辱負重中厚積薄發,為爭取更好的前途做好準備。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